木蘭從軍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首長篇敘事的民歌,善於運用對偶、對比和排比的表現手法,塑造了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木蘭。本首詩也正體現了北朝民歌的粗獷豪放的特點。下面為大家提供了較為詳細的教學設計,以供參考。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文言文中常見的對偶、排比的表現手法。
2.通過多次朗讀,小組討論的方式,學生能夠把握文章大意,分析人物性格。
3.學習木蘭的愛國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文章大意,分析木蘭形象。
教學難點:品味詩歌語言,學習文章的愛國主義精神。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音頻及視頻);朗誦法(集體朗誦、音頻范讀);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動畫人物花木蘭圖片引入課堂,對話同學:同學們,你們認識這個人物嗎?這節課我們一起去走進這個既英姿颯爽又柔情萬種的傳奇人物,學習《木蘭詩》。
(二)初讀課文,感知詩歌情感基調
1.播放音頻,根據范讀課文,明確字音。(注意:朗讀的快慢、停頓、語調、輕重音等)
2.大聲朗讀課文,疏通文意,復述故事主要情節。(明確:從軍緣由、征途思親、十年征戰、凱旋歸鄉、團聚改裝,設喻回答)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提問:木蘭的事跡中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是哪個?你能從中看出木蘭詩一個什麼樣的人?
明確:從軍緣由部分。原因:描寫細膩,詳細描寫木蘭替父從軍的緣由,細致刻畫木蘭的兒女情態,從中看出木蘭是一個孝順,忠孝的人。
2.除了從軍緣由外還有描寫細膩的部分嗎?(指定學生答)
明確:征途思親、凱旋歸鄉、團聚改裝
3.通過以上的細膩描寫,你能總結木蘭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嗎?
明確: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勤勞
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不慕權貴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俏皮活潑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機智
總結:木蘭是一個既勤勞孝順又勇敢堅毅,既淳樸又機智,既孝順又忠心。她既有英雄氣概,又有兒女情長,是一個飽滿立體的人物形象。(板書:忠孝、勇敢、勤勞)
4.賞析語句(詳寫部分)(小組討論)
(1)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木蘭買東西為什麼不在一個地方?這樣安排的原因是什麼?
(2)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描寫木蘭辭官還家的部分,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
(3)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第6段寫木蘭回家與親人團聚,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麼好處?
明確:
(1)運用了互文的手法,互文需要將前後文聯系在一起,才能表達出完整的含義,此句實際的意思:到集市上四處買東西。通過互文的手法渲染了戰爭氣氛和離家出征前准備工作的緊張。
(2)運用了排比、對偶、互文。其中“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的手法,渲染了全家團聚、歡樂的氣氛,“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當窗理雲鬢,對鏡帖花黃”運用對偶、互文,表現出木蘭欣喜若狂的心情和俏皮愛美的本性。
(3)運用比喻、設喻的手法,作者用兔作喻,從側面贊揚了木蘭的機智、聰明。運用反問,巧妙地解答了木蘭女拌男裝的奧秘,使得文章生動有趣。
5.歸納本文最大寫作特點是什麼?(同桌交流)
明確:在結構上,詳略得當的布局安排,文章更加緊湊;在內容上,細膩語言和簡潔語言相輔相成,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豐富木蘭的英雄性格。(板書:詳略得當)
(四)拓展延伸,小結作業
1.觀看影片《木蘭從軍》節選部分,體會木蘭的愛國之情。
2.背誦本詩;比較閱讀《詩經》中刻畫人物方法的異同。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首敘事詩歌,在理清本文的敘事情節之外,還要學習本文的寫作手法以及分析人物形象。本堂課的教學,主要抓住塑造木蘭形象的手法,體會木蘭的人物魅力。七年級的學生對於敘事順序和思路的理解較為容易,但是本節課的分析講解對於主人公所處的特殊時代背景沒有過多涉及,可能會造成學生對於人物形象理解上不夠深刻,因此課堂中要充分地利用各種教學資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最後,本節課達到了預設目標,實現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