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啟蒙運動教學設計

啟蒙運動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4-11-11 16:17:38

㈠ 《馬》布封 教案

《馬》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反復誦讀課文,體會作者對馬的人格化的描寫,在此基礎上積累優美的語句。
2、揣摩文中的對比描寫,了解對比描寫的作用,並學會運用。
3、了解作者布封,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誦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學習對比的寫法。
教學課時:2課時。
課前准備:1、閱讀課文,初知大意,並藉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2、閱讀注釋,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布封。
3、安排一個學生准備書法作品。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展示書法作品:學生用小篆和隸書寫的「馬」及教師用楷書在黑板上寫的「馬」。
要求學生說出三個「馬」字分別屬於哪種字體。
學生回答後,教師語:時代不同,「馬」的寫法也不同,這是漢字形體演變的結果;同樣,隨著社會的發展,馬的生存方式及其命運也在悄然發生著變化。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布封的文章去了解、關注人類忠實而高貴的朋友——馬。
二、整體感知
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文中寫了哪兩種生存狀態下的馬,請在橫線上填上適當的詞語: 馬 馬
2、請分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這兩種馬各自的最突出的特點,並用波浪線勾畫出文中最能說明兩種馬各自特點的詞句。
3、作者對兩種馬各持什麼態度?這種態度集中表現在哪些段落?
三、交流研討
圍繞上述問題,請學生發表各自的看法,學生回答後,教師將學生的意見進行歸結。

㈡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歷史《世界的文化傑作》教案

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歷史《世界的文化傑作》教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教案欄目。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歷史《世界的文化傑作》教案

教學目標

1.知道巴爾扎克、貝多芬、梵高等人物,了解他們的主要作品及風格特點。

2.通過多種途徑感知人物及其作品,初步掌握從歷史背景的角度出發分析人物及他們的主要作品,理解“文學藝術是社會現實的反映”。

教學重難點

1.在了解人物及其作品的同時,能積極同教師、同學交流討論,並逐步形成自己關於人物及其作品的見解主張,言而有據,推論的當。

2.感知世界近代文化的繁榮發展,理解其中“發現自我、表現自我等人的理性覺醒”的表現,認識偉大文學藝術作品正是由於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變化發展的矛盾,真實揭示出人的內心世界,才成為真正的傳世經典,為後世人所銘記。

教學工具

多媒體設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問題導入)

活動設計1:

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談一談,你所了解的近代文化。(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作啟戚品或貢獻,亦可以是近代文化產生蔽雹的背景等。)”

【設計意圖】從教師角度來看,可以了解學生的課前預習效果,初步感受學生對近代文化的了解程度;從學生的角度看,使他們從文化的角度重新建構所學知識,激發其想像的空間,激起他們的求知慾望。

(二)學習新知(對話近代文化大師)

活動設計2:“認識大師——讓他的作品說話”

(1)出示視頻——《英雄交響曲》及其樂評,並向學生提出問題:

悄並陵①貝多芬創作《英雄交響曲》的初衷是什麼?

②《英雄交響曲》能成為交響曲中的“英雄”,原因何在?

③《英雄交響曲》在告訴我們,真實的貝多芬應該是……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看視頻及思考回答問題,一是讓學生初步感受交響樂的魅力,尤其是貝多芬音樂的魅力所在;二是讓學生從貝多芬的音樂特點思考貝多芬的性格特點;三是讓學生初步掌握如何結合個人經歷來分析個人作品。

(2)出示文字材料《歐也妮·葛朗台》節選,並提出問題:

①根據文字材料,談談葛朗台的性格特點?

②從這個文學人物身上,我們可以看出整個資產階級的何種特點?

③文學大師巴爾扎克對當時社會中存在的這種人物及他們的作為持一種什麼態度?

文字1 “葛朗台經營著一百英畝的葡萄園,在收成好的年份,可以產七八百桶葡萄酒。他擁有十三個農場、一座老修道院,為了節約,他把修道院的窗戶和拱門都用牆堵死了,這是保護這些東西的一個方法。他還有一百二十七英畝草場,那裡有一七九三年種下的三千棵楊樹,長得枝繁葉茂。最後,就是他住的那所宅子了。

這是他的可見財產,至於他的其他資產,……所有人都相信葛朗台先生有個秘密寶庫,一個藏滿了金路易的密室,晚上他會在密室里瞧著大堆的金子,那高興勁兒真是難以形容。貪婪的人們都認為此事證據確鑿,因為他們看到這個老頭的眼睛裡似乎都閃著黃色金屬的色彩。

一個習慣於從資本中賺取巨額利潤的人,其目光就像浪盪子、賭徒或阿諛奉承者一樣,有著某些難以名狀的習慣——鬼鬼祟祟、貪婪、行色神秘,這一切從來都逃不過同道人的眼睛。(葛朗台個法國大革命後起家的資產階級暴發戶。)”

葛朗台陰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樓梯踏級都被蟲蛀壞了,女僕差點摔了跤,他還怪她不挑結實的地方落腳;每一頓飯的麵包食物、每一天要點的蠟燭,他都親自分發,一點兒不能多;女兒生日那天,有客人來,只不過多點了一支蠟燭;他限制妻子的零用錢,連別人送給她的一點,也要想方設法颳走;來了親戚,他不讓加菜,吩咐佃戶打些烏鴉來煮湯;妻子卧床不起,他首先想到的是請醫生得破鈔。 ……

葛朗台雖已積累了巨大的財富,但過日子卻一直和莊稼人差不多,喝的老是壞酒,吃的老是爛果子,麵包是自已家烤的,肉食蔬菜靠佃戶供應,蠟燭是全家合用一支,還得買最便宜的,白糖早就落價了,可永遠當做奢侈品看待……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上述文字材料,讓學生感受“批評現實主義文學”的特點;培養學生分析解讀材料,從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初步理解巴爾扎克創作這一文學形象的初衷與時代背景之間的關系。

(3)出示梵高的畫作(《吃土豆的人》《太陽和雲彩下的麥田》《有烏鴉的麥田上》《業務的咖啡館》及《向日葵》)及其生平簡歷,並提出問題:試結合梵高的作品和生平,分析梵高的性格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觀看畫作,讓學生了解梵高的代表作品及風格特點;讓學生藉助梵高的繪畫,反思梵高的性格,鍛煉學生的想像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為下一步教師講述文學與現實之間的關系做好鋪墊。

活動設計3:“理解大師——用歷史來解讀大師”

出示近代歷史發展的主要特點,提出問題“社會現象與文化創作之間存在著什麼關系?”

近代歷史的發展的特點:

生產方式的轉折:兩次工業革命前後轉折

政治轉折: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並走向完善(革命、改革)

經濟轉折:從分裂走向統一,資本逐漸成為聯系全球的紐帶

思想轉折:從文藝復興時期人的覺醒到啟蒙運動人對自我反思的深入

【設計意圖】 一是讓學生形成社會現實與藝術創作之間關系的基本認識,即社會現實是藝術創作的源泉,藝術創作一定是社會現實的反映;二是讓學生學會站在歷史的角度分析藝術作品,從而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三是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世界近代史的認識,對近代歷史發展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

(三)提煉升華

活動設計4:

提出問題“試根據本課內容,反思概括近代文化的整體特點。”

【設計意圖】一是從整體上概括本節課所學知識,起到一種知識小結的作用;二是鍛煉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讓學生實現從藝術的感性升華到理論的抽象概括;三是讓學生明白藝術文學作品的創作必須來源於生活,並真實反映這種生活,人對生活的真實經歷及其情感歷程往往是激發創作的最佳動力。

(四)拓展補充

活動設計5:

幻燈片展示部分近代著名的音樂家、文學家及畫家,並進行全課總結。

全課總結 :近代文化誕生與工業革命前後人類歷史發生轉折巨變的歷史時期,正因為此時矛盾沖突的尖銳復雜,從而為藝術家從不同的視角觀察社會提供了素材,也為作品更加深刻地反映社會,揭示人性奠定了堅實的時代基礎。它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一首作曲、一幅畫、一本書,它留給我們的更是人類心靈的自我覺醒,以及閃耀著理性光輝的精神財富。近代文化是燦爛的,更是偉大的。

【設計意圖】一是介紹更多的著名的人物讓學生了解,開拓學生的知識和眼界;二是激發學生對文化的興趣。

世界的文化傑作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世界近代的文學藝術成就是世界近代社會生活在文學藝術方面的反映;三個著名代表人物生活的時代背景及其作品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發展的基本脈絡;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夠取得輝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於他們善於觀察社會生活,自強不息,將個人命運與祖國命運聯系

現代青年應該尊重和欣賞不同民族所創造的文化成果,樹立正確的國際意識;應該像托爾斯泰那樣積極探索人生的意義,努力改造不合理社會;也要像梵高那樣關心窮人、嚴謹治學、勤於觀察、善於思考、熱愛生活;還要像貝多芬那樣自尊自強、熱愛祖國、富於正義感 列寧為什麼稱贊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列夫·托爾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貝多芬和《英雄交響曲》。

教學難點 托爾斯泰晚年對“平民化”道路的選擇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指出:歐美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導致激烈的社會變革,也為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這一時期,在文學藝術方面同樣涌現出許多傑出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列寧為什麼稱贊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你知道托爾斯泰哪些文學代表作?它們在俄國歷史上起過什麼作用?

2.梵高的人品怎樣?他的繪畫作品有什麼藝術魅力?

3.貝多芬怎樣“扼住命運的咽喉”?哪一首樂曲標志著貝多芬在藝術上和思想上的成熟?

組織學生學習和探究新課

文學巨匠

★(課件展示相關圖片,再現歷史情境,幫助學生形成歷史概念)

1.[設問自答]近代文學藝術方面為什麼會涌現出許多傑出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一定的社會文化建立在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發展基礎之上,近代世界激烈的社會變革為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

2.[學生提取信息]列寧為什麼稱贊托爾斯泰是“俄國革命的鏡子”?(分層引導)

A.你知道托爾斯泰哪些文學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B.它們在俄國歷史上起過什麼作用?(它們深刻反映了19世紀後期倒到20世紀初期俄羅斯社會不平等的現實,揭露了當時俄國社會的基本矛盾。)

C.托爾斯泰晚年為什麼選擇“平民化”的道路?(他雖然出身於貴族家庭,卻耳聞目睹著社會中的貧困和不幸、國家的動盪不安,所以立志探索人生的意義,尋找改造社會良方,走“平民化”的道路。)

美術名家

★(課件展示相關圖片,為學生的形象思維活動服務)

1.梵高的人品怎樣? (十分關心窮人,在逆境中依然執著地熱愛生活、踏實地追求繪畫藝術)

2.他的繪畫作品《向日葵》有什麼藝術價值?(該畫用筆粗厚有力,色彩對比既單純又強烈,產生了艷麗、和諧、優雅的畫面效果,表達了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3.[課件演示梵高語錄]“相信我吧,在藝術問題上,下面這句話是真實的:老老實實是最好的辦法,寧肯不厭其煩地嚴肅鑽研,而不要投機取巧、嘩眾取寵。”這句話說明梵高的成功之路是怎麼走出來的?(他不厭其煩地嚴肅鑽研,堅持自己的藝術追求)

★教師指出:由於梵高的作品包含了深刻的悲劇意識、強烈的個性和在形式上的獨特追求,遠遠走在時代的前面。所以他在世時,作品並不被看好。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梵高作品的價值卻越來越為人們認識。1987年,日本安田火災海上保險公司以399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向日葵》,創下了當時世界油畫價格之最。

著名音樂家

1.哪一首樂曲標志著貝多芬在藝術上和思想上的成熟?(《英雄交響曲》)

2.這首交響曲反映了哪一個重大的社會題材?(這首交響曲以法國大革命為題材,表現出貝多芬對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敬仰和對共和革命英雄的崇拜感情。原打算獻給拿破崙,後因拿破崙稱帝,貝多芬才憤而塗掉拿破崙的名字,改寫成“為紀念一個偉大人物而作的英雄交響曲”。)

課後小結

歐美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導致激烈的社會變革,為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舞台,是文藝繁榮的先決條件。

板書

一、文學巨匠

列夫托爾斯泰

《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二、美術名家

梵高《向日葵》

三、著名音樂家

貝多芬《英雄交響曲》

㈢ 布封的馬 教案

布封(1707~1788)又譯布豐,十八世紀法國博物學家、作家。生於孟巴爾城一個律師家庭,原名喬治·路易·勒克來克,因繼承關系,改姓德·布封。
少年時期就愛好自然科學,特別是數學。1728年大學法律本科畢業後,又學了兩年醫學。1730年,結識一位年輕的英國公爵,一起游歷了法國南方、瑞士和義大利。在這位公爵的家庭教師、德國學者辛克曼的影響下,刻苦研究博物學。1733年,進法國科學院任助理研究員,曾發表過有關森林學的報告,還翻譯了英國學者的植物學論著和牛頓的《微積分術》。1739年,當上了副研究員,並被任命為皇家御花園和御書房總管,直到逝世。 布封任總管後,除了擴建御花園外,還建立了「法國御花園及博物研究室通訊員」的組織,吸引了國內外許多著名專家、學者和旅行家,收集了大量的動、植、礦物樣品和標本。布封利用這種優越的條件,畢生從事博物學的研究,每天埋頭著述,四十年如一日,終於寫出三十六冊的巨著《自然史》。這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史、人類史、動物史、鳥類史和礦物史等幾大部分,綜合了無數的事實材料,對自然界作了精確、詳細、科學的描述和解釋,提出許多有價值的創見。破除各種宗教迷信和無知妄說,把上帝從宇宙的解釋中驅逐出去,這是布封對現代科學的一大貢獻。他堅持以唯物主義觀點解釋地球的形成和人類的起源,指出地球與太陽有許多相似之處,地球是冷卻的小太陽;地球上的物質演變產生了植物和動物,最後有了人類;人類的進化不是如聖經《創世紀》所說的,人類的祖先亞當、夏娃偷吃了禁果才有了智慧,而是在社會實踐中獲得了知識,增長了才幹。布封觀察、研究大地、山脈、河川和海洋,尋求地面變遷的根源,開了現代地質學的先河。尤其在物種起源方面,他倡導生物轉變論,指出物種因環境、氣候、營養的影響而變異,對後來的進化論有直接的影響。達爾文稱他「是現代以科學 眼光對待這個問題的第一人」(《物種起源》導言)。《自然史》的文學價值也很高,其中關於動物活動形態的描繪尤富於藝術性。作者以科學的觀察為基礎,用形象的語言勾畫出各種動物的一幅幅肖像,還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傾向。 1749年,《自然史》的頭三冊一出版,就轟動了歐洲的學術界。由於它用唯物主義的觀點解釋了世界的起源,被神學堡壘的巴黎大學神學院指控為「離經叛道」,要求給以「宗教制裁」。布封被迫寫信給神學院聲明自己「無意『反駁』聖經」,並保證將來出版《自然史》第四冊時把這封信刊在卷首。後來他在《自然史》中,為了掩蔽神學家的耳目,經常抬出上帝的名字。但又悄悄地對人說:「只要把這名字換掉,擺上自然力就成了」。實際上仍舊堅持他的唯物主義立場。 《自然史》各冊的陸續出版,不斷給布封帶來更大的聲譽。1753年,他當選為法蘭西學院院士。入院時發表的著名演說《論風格》,是一篇經典的文論。他針對當時文壇上那種追求綺麗纖巧的風尚,呼籲文章要言之有物、平易近人,提出「風格即人」的名言,強調思想內容對藝術形式的決定作用。1777年,法國政府在御花園里給他建立了一座銅像,座上用拉丁文寫著:「獻給和大自然一樣偉大的天才」。這是布封生前獲得的最高榮譽。 布封的主要著作《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包括《地球形成史》《動物史》《人類史》《鳥類史》《爬蟲類史》《自然的分期》等幾大部分,對自然界作了唯物主義的解釋。他根據大量的實物標本作推論,反對「權威」的臆說,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創見,為後來的科學家引路。經他解釋的宇宙里沒有上帝的位置,宇宙的主人不是上帝而是人。人是自然界的中心,決定他周圍的一切。作為科學家,布封頗受詆毀,作為文學家,卻受到普遍的頌揚。他寫的《自然史》,筆鋒富於感情,其中《自然的分期》是一部史詩,他對獅、虎、豹、狼、狗、狐狸的獵食,海狸的築堤,用形象的語言,作擬人的描寫,生動活潑,至今仍為人們所喜愛。布封在法蘭西學院入院儀式上的講演《風格論》中提出,一個作家必須將自己的思想載入不朽的文字,始能不為他人所掠奪,而垂於久遠。思想是公物,而文筆(即風格)則屬於作家自己,科學在不斷進步,科學論點肯定要被新的研究成果超過,而文章風格卻是後人無法代替的。法語中一般所說的「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就是從布封的名言「風格是屬於個人的」中引申而來的 《法國文學史》對布封的評價布封以卷帙浩繁的《自然史》而聞名。資產階級文學史家根據氣質、性格等次要原因,把布封視為與啟蒙運動作家「截然不同」「游離於18世紀之外」的作家。但是,從布封所宣傳的唯物宇宙觀、重思想內容的文藝思想,以及屬於人文主義傳統的社會政治理想來說,他與18世紀的啟蒙運動是完全合拍的。他雖然在自然科學方面以他自己的方式進行工作,但他的貢獻匯入了啟蒙思潮這一時代精神的主流。他的《自然史》,以其基本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巨大的規模,和狄德羅主編的《網路全書》有某些相似,當然,其戰斗性遠遠不能和《網路全書》相比。他這樣熱情洋溢地唱著人的頌歌:憑著他的智慧,許多動物被馴養,被駕馭,被制服,被迫著永遠服從他了;憑著他的勞動,沼澤被疏干,江河被防治,險灘急流被消滅,森林被開發,荒原被耕作;憑著他的思考,時間被計算出來,空間被測量出來,天體運行被識破;憑著他的由科學產生出來的技術,海洋被橫渡,高山被跨越,各地人民之間的距離縮短了,一個個新大陸被發現,千千萬萬孤立的陸地都置於他的掌握之中;總之,今天大地的全部面目都打上了人力的印記……大自然之所以能夠全面發展,之所以能逐步達到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這樣完善,這樣輝煌,都完全是藉助於我們的雙手。這種熱烈的贊頌,反映了當時新興資產階級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自然史》中有文學價值和較高的藝術性的,是對動物的描繪。布封不是用完全客觀主義的態度去介紹這些動物,而是帶著親切的感情,用形象的語言替它們畫像,因而描寫生動具體、饒有興味。在他筆下,小松鼠善良可愛,大象溫和憨厚,鴿子夫婦相親相愛。布封還往往把動物擬人化,賦予它們以某種人格,馬像英勇忠烈的戰士,狗是忠心耿耿的義仆,都受到布封的贊揚;啄木鳥像苦工一樣辛勤勞動,得到作者的同情;海狸和平共處、毫無爭斗,引起他的嚮往;他把狼比喻為兇殘而又怯懦、「渾身一無是處」的暴君,他把天鵝描繪為和平的、開明的君主。布封通過資產階級人性論的眼光,將動物擬人化,反映了他的社會政治觀點,表現了他對封建專制主義政治的不滿,寄託了他對「開明君主」的歷史唯心主義的理想。他的動物肖像具有寓言的含義,而其中的寓意又滲透了資產階級的立場和觀點。

㈣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設計

啟蒙運動發生在17-18世紀的一場資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 文化 運動。是繼文藝復興後的又一次偉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接下來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設計一

導入: 在巴黎,有一座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先賢祠。共有70多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而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盧梭則位列其中。因為他們高舉著理性主義的大旗,在專制主義、教權主義、特權主義盛行的西歐,高興「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主權在民」的大旗,給處在黑暗中的人們帶來光明和希望,這就是歐洲偉大的啟蒙運動。

一、.啟蒙運動的興起

1、含義:

什麼是啟蒙? 「啟蒙」在法文中即為光明、智慧之意。是直接從光(light)一詞派生出來的。啟蒙思想家認為:過去的時代在天主教會和世俗封建主的統治下是迷信和無知的黑暗時代,而啟蒙運動就是要從黑暗進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時代 。

那麼而啟蒙運動則是17、18世紀歐洲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里展開的反對封建專制統治和教會思想束縛的思想解放運動

2、興起背景

提問,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 總結 :

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階級基礎:資產階級力量的壯大。

思想基礎:近代自然科學的迅速發展和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的推動。

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巨大障礙。

例題1 答案分析:科學革命尤其是牛頓力學體系的建立,是人類理性的產物。這對啟蒙思想家產生重大影響,其結果是啟蒙思想普遍把自然科學發現中的理性原則運用於社會科學,確立人類社會同樣存在簡潔的客觀規律的信念,從而將一切置於人類理性的審視之下加以考察。這就是啟蒙運動的思想核心——理性主義。

3、核心:理性主義——「思維著的悟性」,指人的思考及認識、判斷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凡事都要以人的思維去判斷,而非依賴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特點有:冷靜的態度、全面的認識、詳細的分析、後果的預知、自信與勇氣、各種計劃方案等。

理性主義是對人文主義的繼承和發展,為什麼?

答案:從肯定人性、尊重人的價值發展到提倡科學與自由平等。不滿足於對人性的尊重,還要求獲得人本身的解放

理性主義是啟蒙運動的理論基礎和核心。

例題2 【答案】A

二、啟蒙運動的過程、

1、起源:英國(17世紀)

為什麼源於英國?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總結:

答案:①17世紀,英國資本主義最發達,

②17世紀中期,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

霍布斯

國家構成:提出「社會契約」思想(為了大家能生存下來過上和平的生活,人們必須放棄一部分自然權利,就是「契約」人們將放棄的自然權利交給一個人或一些人組成的議會,將眾人的意志變成一個意志,形成一個公共人格,出現一個公共權力,它就是國家,國家至高無上,不可分割,不可轉讓,對內維護社會安定,對外可抵禦侵略。)

國家起源於契約,雖並不科學,但起到了否定「神權」、打破對天主教迷信的作用。

國家組織形式:贊成君主專制(反對「君權神授」,實際主張「君權民授」與封建神學對立)

代表資產階級上層的利益,提出基本的啟蒙思想,又帶有封建落後意識。

?洛克

A、國家職能:修正霍布斯社會契約學說:國家不僅要保護公民的自然權利還應當保護臣民私有財產。

B、國家政權形式: 贊成君主立憲,主張「分權」(立法權應占優越地位)

2、高潮(中心):法國(18世紀)

思考:為什麼啟蒙運動的高潮在法國?

原因:①法國是歐洲各國中封建統治最頑固、最反動的堡壘,社會矛盾特別尖銳,封建統治的危機又空前嚴重(社會基礎)

② 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加強,形成了一批既有經濟實力,又有文化教養的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經濟、階級基礎)

③而近代科學的興起和英國革命的成功,則為啟蒙運動的興起提供了科學依據和理論實踐 經驗 ,從而使法國的啟蒙運動成為歐洲之中心。

伏爾泰

材料:■「難道農民的兒子生來頸上帶著圈,而貴族的兒子生來在腿上帶著踢馬刺嗎?……一切享有各種天然能力的人,顯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賴任何別的東西,這就是自由人」

■「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願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伏爾泰

問:材料體現了伏爾泰的什麼思想?有何進步意義?

答案:自由平等、天賦人權的思想;對反對封建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起了進步作用。

自主學習,提煉概括伏爾泰的主要觀點。

主要觀點:①抨擊天主教會;

②倡導君主立憲制;

③提倡「天賦人權」;

④法律應以人性為出發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鳩

材料:「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應該避免把權力委託給一個人、幾個人或少數人。因為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為此,提出一條原則,要防止濫用權力,就必須用權力來制約權力,形成一種能聯合各種權力的政體,其各種權力既調節配合,又相互制約,即權力要分開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鳩

問:材料體現了孟德斯鳩的什麼思想?有何影響?

答案:權力相互制約與平衡;為資本主義確立了一套政治構想,對資產階級立法規范起了積極作用,

概括孟德斯鳩的主要觀點。

■批判天主教和封建制度

■天賦人權,自由平等

■三權分立,君主立憲

思考:三權分立的主張有何作用?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設計二

一、課標解讀:

課標:2-3-2 列舉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評析他們的主要成就。

課標解讀:本課標要求我們知道,歐洲的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和啟蒙運動,是人類精神的一次大解放,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思想先導。結合本框內容,通過列舉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伏爾泰、孟德斯鳩和盧梭的核心思想,理解其對人的精神解放的意義和對後世的影響。

二、教材簡析:

「啟蒙運動」通過介紹伏爾泰、孟德斯鳩和盧梭等啟蒙思想家及其思想,突出這一時期的思想主題,即批判專制主義和宗教愚昧,宣揚自由、平等,讓學生了解啟蒙運動對人的精神解放的意義和對即將到來的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歐洲啟蒙運動的背景和特點,掌握啟蒙運動思想家的主要觀點。

2、通過閱讀啟蒙運動思想家的言論材料,培養學生對歷史資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評價問題的能力,通過比較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的異同,培養學生歸納和比較的能力。

3、通過對啟蒙運動興起的歷史條件和重大影響的探究,使學生認識到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觀點。

(2)、過程與 方法

1、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和教材內容有緊密聯系的圖片資料,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還要精心設計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真正理解重點和難點,從而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2、採用問題探究,體現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方法和歷史學習的方略。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啟蒙思想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精華積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資產階級為之奮斗的成果,這些成果不僅僅屬於其個人和那個時代,更屬於世界、屬於全人類。所以,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可以:

1. 培養人文意識,強化法治觀念。

2. 關注社會進步,培養堅強的意志,樹立科學精神,敢於懷疑,勇於創新,不斷追求真理。

3. 領悟先進思想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積極汲取啟蒙思想精華,為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提供借鑒。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等啟蒙運動思想家的主要觀點及啟蒙運動的影響

難點: 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運動的異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回顧舊知識:1、文藝復興產生的條件是什麼?2、文藝復興的核心內容是什麼?3、什麼是人文精神?

(轉承:文藝復興、科學改革促進了歐洲的思想解放。17—18世紀,隨著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不斷發展,資產階級不斷壯大,但是封建制度嚴重阻礙著資本主義發展。當時,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和反對教權主義的斗爭已經成為了時代的要求,一些思想家崇尚理性,號召人們追求政治民主、權利平等和個人自由,於是一場思想上的啟蒙運動興起。由此導入新課。)

(二)、何為「啟蒙」?何為「啟蒙運動」?「啟蒙運動」的背景?

「啟蒙」 原意是指給黑暗的地方帶來光明,啟蒙運動含義是啟迪和開導人們的反封建意識,給尚處於黑暗中的人們帶來光明和希望。

18世紀,法國出現了一些思想家,如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他們高舉理性的旗幟,號召人們運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批判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宣揚自由、平等。這場聲勢浩大的思想解放運動,歷史上稱之為啟蒙運動。

「啟蒙運動」的背景:1、經濟:歐洲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2、政治:腐朽的封建專制統治和教會壓迫。3、思想: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自然科學快速發展,提供了銳利的思想武器。4、階級:資產階級力量壯大。5、國際因素: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影響。

(三)啟蒙運動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觀點

1、伏爾泰:反教會;反專制;倡導天賦人權宣揚自由、平等。

《哲學通信》是其代表作,該書的出版標志著法國啟蒙運動的真正開始。

材料分析:材料一:「教皇是『魔鬼一樣的騙子』,是『兩足禽獸』,教士和主教是『卑鄙的流氓』。」「天主教的歷史就是反人類的犯罪史,是人類理性的敵人,歷史前進的障礙,『罪惡的根源』。」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力。

材料二:「……難道農民的兒子生來項上帶著圈,而貴族的兒子生來在腿上帶著踢馬刺嗎?……一切享有天然權力的人,顯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賴任何別的東西,這就是自由人。」

從這幾則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出伏爾泰的哪些主張?

(1.抨擊封建教會神權,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制。2.提倡「天賦人權」。3.相信法律以人性為出發點,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設計三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歐洲啟蒙運動的背景和特點,掌握啟蒙運動思想家的主要觀點。

2、通過閱讀啟蒙運動思想家的言論材料,培養學生對歷史資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評價問題的能力,通過比較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的異同,培養學生歸納和比較的能力。

3、通過對啟蒙運動興起的歷史條件和重大影響的探究,使學生認識到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觀點。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和教材內容有緊密聯系的圖片資料,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還要精心設計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真正理解重點和難點,從而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問題探究,體現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方法和歷史學習的方略;

情境教學法:學生角色扮演,神入歷史。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啟蒙思想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精華積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資產階級為之奮斗的成果,這些成果不僅僅屬於其個人和那個時代,更屬於世界、屬於全人類。所以,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可以:

1. 培養人文意識,強化法治觀念。

2. 關注社會進步,培養堅強的意志,樹立科學精神,敢於懷疑,勇於創新,不斷追求真理。

3. 領悟先進思想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積極汲取啟蒙思想精華,為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提供借鑒。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等啟蒙運動思想家的主要觀點及啟蒙運動的影響

難點: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區別與聯系。

【教具准備】

教師課前收集好相關資料,完成多媒體課件;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做好預習工作。

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情境導入:展示先賢祠圖片。

巴黎,一座聞名於世的繁華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而去巴黎的遊客無不被一座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先賢祠所震撼。古樸的建築,濃厚的文化氛圍,非凡的 事跡 ,滌盪著來這里參觀的每一個人。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而偉大的啟蒙思想家伏爾泰、盧梭則位列其中。在盧梭的墓碑上刻著他自撰的銘文:「睡在這里的是一個愛自然與真理的人。」而在安葬伏爾泰的靈柩車上,人們寫著這么一句話:「他是詩人、哲學家、歷史學家,他使人類理性迅速發展,他教導我們走向自由!」然而,兩人生前命運坎坷,為捍衛真理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他們高舉著理性主義的大旗,在專制主義、教權主義、特權主義盛行的西歐,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吶喊: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主權在民,給尚處在黑暗中的人們帶來光明和希望,這就是歐洲偉大的啟蒙運動。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聆聽那些反封建鬥士的吶喊吧。

[推進新課]

一、.探源啟蒙運動

什麼是啟蒙? 「啟蒙」在法文中即為光明、智慧之意。啟蒙思想家認為:過去的時代在天主教會和世俗封建主的統治下是迷信和無知的黑暗時代,而啟蒙運動就是要從黑暗進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時代 。

就是開啟智慧,通過 教育 和宣傳,把人們從愚昧、落後、黑暗的封建社會中解放出來,使人們擺脫教會散布的迷信和偏見,從而為爭取自由和平等去斗爭。17、18世紀歐洲資產階級在思想領域里展開的反對封建專制統治和教會思想束縛的思想解放運動被稱為啟蒙運動。啟蒙運動是發生在18世紀歐洲的一場反封建、反教會的思想文化革命運動,它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思想准備和輿論宣傳。

18世紀的歐洲人、特別是法國的知識分子,他們對社會現實強烈不滿,紛紛以生動的文筆,通過戲劇、小說等形式,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表達對社會的願望和設想,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思想解放運動,因試圖擺脫迷信和蒙昧,開啟人類的智慧,所以這一運動在歷史上被稱作「啟蒙運動」。

合作探究:

理性時代的到來是偶然的嗎?根據前面幾節課及必修一、二的相關內容,總結啟蒙運動的背景。

提示:存在決定意識:一定的思想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

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總結:

①思想:文藝復興運動的推動。

②科學:自然科學的突飛猛進。

③經濟: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④階級:資產階級的壯大。

⑤政治:封建統治與資本主義發展矛盾的尖銳

二、感受理性之光

1.內容:一用(理性) 二批(專制主義、教權主義) 三追(民主、科學、自由)

2.性質:一場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歐洲第二次思想解放運動。

3.過程:

(1)為什麼發源於英國?

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總結:

17世紀,英國資本主義最發達,在此經濟基礎之上,英國最早出現啟蒙運動;

17世紀中期,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利益的啟蒙思想由此產生了。

(2)法國成為啟蒙運動中心的原因

但是,眾所周知,啟蒙運動的高潮是在18世紀的法國,為什麼呢?同學們請閱讀材料,思考並討論後,發表你對這一問題的看法!

展示《凡爾賽宮》、路易十五像及階級對立圖片。在學生分析的基礎上總結提練結論。

原因:第一、法國是歐洲各國中封建統治最頑固、最反動的堡壘,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國社會中第三等級與特權等級之間的矛盾特別尖銳,而封建制度的危機又空前嚴重,這就為啟蒙運動的出現提供了社會基礎;

第二、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新興資產階級力量的日益加強,形成了一批既有經濟實力,又有文化教養的新興階級的代表,為啟蒙運動的興起提供了階級基礎;

第三,教權勢力的頑固和瘋狂,迫使新興階級的思想家拋開宗教外衣,投向公開的理性宣傳,而近代科學的興起和英國革命的成功,則為啟蒙運動的興起提供了科學依據和理論實踐經驗,從而使法國的啟蒙運動成為歐洲之中心。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採用情境再現法,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講述相關事跡,在扮演和講述中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啟蒙思想家們為追求真理而不畏艱難的奮斗精神,並從中受到教育與啟迪。

A.伏爾泰:啟蒙運動的領袖

課件展示:伏爾泰的圖像。

伏爾泰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他屢遭王公貴族的迫害,但又屢次得到王公貴族的厚愛;他死時,統治者不準把他葬在巴黎,然而,大革命時期,人們又把他的遺骨請回巴黎的先賢祠,並且為他參加葬禮的人數達到10餘萬人。

同學們!誰能講一個有關伏爾泰的 故事 嗎?

同學們,我們從伏爾泰老人的身上看到了什麼?受到了什麼震動和鼓舞呢!?

我看到了伏爾泰老人身上的正義感和社會責任感。他嫉惡如仇,為民請命!我們應該學習伏爾泰老人的這一優良品質!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閱讀材料,提煉概括伏爾泰的主要觀點。

主要觀點:①抨擊天主教會;②反對君主專制,倡導君主立憲制;③提倡「天賦人權」;④人們應享有言論、信仰和財產自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這些主張在當時都是插向封建統治思想體系的利劍!它宣告了黑暗時代的結束和理性時代的開始!為此做出重大貢獻的偉人還有孟德斯鳩和盧梭等人。

他們否定了原來的神學世界觀以後,他們提出了「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社會契約」等等新的國家運作方案。他們通過自己的思考、運用他們自己的智力去重新認識、判斷和理解社會、構思社會。這就是所謂的「理性」。也就是說這次思想解放運動把西方的人為精神大大推進到了「理性時代」,啟蒙思想中閃耀著美麗的「理性之光」,這也是與文藝復興相比較,最重大的進步!

B.孟德斯鳩:法的精神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閱讀材料內容,提煉歸納孟德斯鳩的觀點。

提示:①批判天主教和封建制度②天賦人權,自由平等③三權分立,君主立憲

課堂設問:哪項是核心內容呢?

提示:三權分立,君主立憲

課堂設問:他的觀點主要體現在哪部著作中?

提示:《論法的精神》。

C.盧梭:社會契約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課件展示:盧梭的圖像。

過渡: 「伏爾泰結束了一個舊時代,而盧梭則開辟了一個新時代。」

—— 歌德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閱讀材料內容,提煉概括盧梭的主要觀點。

課堂設問:他的觀點主要體現在哪部著作中?

提示:《社會契約論》

課堂設問:你認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張在當時最激進、影響深遠?談談你的看法。

展示材料:「英國人民自以為是自由的,他們是大錯特錯了。他們只有在選舉國會議員期間,才是自由的,議員一旦選出後,他們就是奴隸,他們就等於零了。」

提示:(學生分析後教師針對性歸納)

盧梭的主張最激進,他認為真正保障人民自由平等權利的,不是英國的君主立憲,而是由人民直接擁有國家主權和立法權的民主共和制度。盧梭的思想閃耀著更明亮的智慧之光,他的「人民主權」說成為近現代資本主義民主政治制度賴以產生、確立和發展的核心思想和理論基石,它直接影響法國大革命,是法國大革命的靈魂,啟蒙思想對近代中國也有很大影響。

D.德國的啟蒙思想家:康德—人非工具

課件展示:出示康德的圖像。

課堂設問:閱讀本目內容,找出康德的主要觀點以及他的歷史地位。

三、追尋啟蒙之果

過渡:起源於英國的啟蒙運動在法國大大發展之後,很快傳播到其他國家。特別是在德意志也誕生了一位名叫康德偉大思想家。同學們閱讀教材,看他在這場思想解放運動中又有何重大成就?

1、展示啟蒙運動的發展歷程:

SHAPE MERGEFORMAT 2、啟蒙運動的影響

過渡:這場思想的啟蒙運動,她確實領導著全世界的人們走進了一個理性時代,大大推動了世界各國資本主義的進步與發展。因此,18世紀的歐洲,是一個狂飆突進的歐洲。伏爾泰「天賦人權」的 口號 一出,便如暴風雨般刮遍了大西洋兩岸。在美洲她激起了那場驚天動地的美國獨立戰爭,孕育出了一個「美利堅合眾國」;而在歐洲,它引發了一場為「自由平等」而戰的法國大革命;200年後,這句話更由孫中山先生傳到了中國,驚醒了我們這頭古老的東方睡獅!

歸納: 法國大革命

思想解放 推動人類社會進步

民族解放

從對歐洲影響來看

(1)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進一步解放思想,沖擊封建統治,是資產階級政權思想基礎。

(2)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准備。

從對世界影響來看

(1)鼓舞殖半殖人民爭取民族獨立斗爭。

(2)成為精神武器,在人類歷史發展進 程中發揮重要作用。

3.學生搜集並誦讀 名人 名言 :

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是我願意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誰大膽思維,誰就有自由。 ——伏爾泰

自由只能在國家的權力不被濫用的時候才存在。但是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易的一條經驗。有權力的人們使用權力一直到遇到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絕對的權力將導致絕對的腐敗。」

在民法慈母般的眼神中,每個人就是整個國家。 —— 孟德斯鳩

人生而自由,但卻無往不在枷鎖中 ——盧梭


高中歷史啟蒙運動教案設計相關 文章 :

1. 高中歷史必修三啟蒙運動練習試卷

2. 高二歷史啟蒙運動達標測試卷

3. 高二歷史學習方法和技巧大全

4. 啟蒙運動產生的原因和歷史背景

5. 美術的輝煌歷史教案及教學建議

6.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3)

7. 初二人教版歷史啟蒙運動教案

8. 《魯迅自傳》教案教學設計與教學反思

㈤ 小學數學新課改總結

課程問題在任何國家教育體系中都處於中心地位,它集中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教育要求,也是創新教育研究與實驗必須探討的核心問題之一。隨著中國基礎教育新一輪課程教材改革的發動和實施,課程創新的歷史使命已成為當前我國教育界人人關注的又一個焦點。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和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改變課程過分強調學科體系、脫離時代和社會發展以及學生實際的狀況。抓緊建立更新教學內容的機制,加強課程的綜合性和實踐性,重視實驗課教學,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本章將圍繞著這些基本要求展開議論,提出有關創新教育課程改革,特別是教育、教學內容創新的若干觀點。

一、課程內容面臨嚴峻挑戰

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頒布後,我國首次構建了義務教育課程體系,倡導新的教育觀念,傳播新的課程思想,推動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進程。但是,課程的發展是一個歷史的范疇,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變革。在大力弘揚創新精神、培養創新人才的新形勢下,現在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已顯得很不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需要,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在教育理論界,對於「課程是什麼」的概念,目前尚存在著諸多紛爭,甚至被人歸納為有6種不同類型定義,包括:課程即教學科目;課程是有計劃的教學活動;課程即預期的學習結果;課程即學習經驗;課程是社會文化的再生產;課程即社會改造。正如有學者指出,這「充分表明了課程這一概念與它在國外學術界仍處於未確定狀態一樣,也是我國教育學界中使用得多而定義最差的概念。」

以探討創新教育為基本宗旨的論著,本章並不打算介入有關課程定義的爭論。無論怎麼講,作為我國教育目的和培養目標的集中體現,教學內容及其體系構成,都是課程研究最基本的要素;而知識經濟時代對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最緊迫的要求,就是要盡快改造舊的課程體系,將人類社會中長期積累起來的,並在當代社會中急劇發展的知識技能和道德觀念,轉化為能被不同年齡學生所接受的課程體系、結構和內容。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綜合性教育論著《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對教育內容做出如下界定:「教育內容這一概念是指一整套以教學計劃的具體形式(課表和課程)存在的知識、技能、價值觀念和行為。它們是根據各種學校規定的目的和目標而設計的。」教育內容,或者具體地說課程教學內容,在我國教育界傳統上歷來被視為學生習得的知識,而知識的傳遞則必須以教材為依據。事實上,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初廣泛引用前蘇聯凱洛夫主編的《教育學》以後幾十年內,「教學內容」指的就是「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編寫的《教育技術用語詞彙》里,將這些術語定義為:教學計劃指的是「確定所要教授的專業內容,列出每種專業內容的教學課時,以及掌握知識的目錄。」「教學大綱通常以指令性文字的形式出現。課程即指在某一特定學科或層次的學習的組織。課程設計的目的實際是確定學習的目標、內容、方法和教育設備。」

教學內容是學校向學生所傳遞的最基本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念,課程教學內容的取向和選擇,體現了教育決策者、課程編制者和教學執行者共同的知識觀和質量觀,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作用。

在討論課程內容創新之前,回顧一下70年前陶行知先生對那時課程內容最主要的載體——教材的批判,並與我國中小學現行課程教學內容作一些比較是很有啟迪意義的。

陶先生曾以「中國教科書之總批評」為題,說過許多相當激憤的話語:

「我們試著把光緒年間出版的教科書和現在出版的教科書比較一下,可以看出一件驚人的事實。這事實便是三十年來,中國的教科書在枝節上雖有好些進步,但是在根本上是一點兒變化也沒有。三十年前中國的教科書是以文字做中心,到現在中國的教科書還是以文字做中心。」

「教科書的根本意義毫未改變,現在和從前一樣,教科書是認字的書、讀文的書罷了。從農業文明渡到工業文明最重要的知識技能,無過於自然科學,沒有真正駕馭自然勢力的科學則農業文明必然破產,工業文明建不起來,那是多麼危險的事啊!但是把通行的小學常識與初中自然拿來審查一番,您立刻發現它們只是科學的識字書,只是科學的論文書。這些書使您覺得讀到鬍子白也不能叫您得著絲毫駕馭自然的力量。」

「這些教科書並不教您在利用自然上認識自然,它們不教您試驗,不教您創造。它們只能把您造成一個自然科學的書獃子。」

「它們教您識民權的字,不教您拿民權;教您讀民主的書,不教您干民主的事。在這些書里您又可以看出編輯人引您開倒車開到義和團時代以前。他們不教小朋友在家裡、校里、村裡、市裡去干一點小建設、小生產以立建國之基礎,卻教小孩子去治國平天下……」

時隔近70年再來聆聽陶先生的教誨,我們同樣驚訝地發現,「從工業文明渡到知識文明」之際,歷史竟如此之相似。

● 相似點之一:教學內容缺乏對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全面把握

陶行知先生認為當時的自然科學教材只是「科學的識字書」和「論文書」,指的就是科學課程內容只注重科學知識的羅列和科學事實的獲取,而不注重對科學精神、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的理解和探究。的確,既使到現在,中小學科學課程在內容的取捨上,並沒有把使學生真正了解「什麼是現代科學」為重點來設計;一部分從事自然科學課程教學的教師也沒有真正理解和把握現代科學和古代科學的差別。

被譽為繼愛因斯坦以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認為,現代科學發端於伽利略。因為在伽利略以前,古代科學只是依靠哲學家的思辨;自伽利略開始,科學研究才把觀測證據作為主要方法,認為它是從觀測和實驗的事實上升為科學觀點和結論的過程,或者為了某種觀點或結論尋找觀測和實驗證據的過程。也就是說,科學理論只能產生觀測和實驗之後而不是在它們之前。在形成了這種行為和思維模式後,現代科學才應運而生,並在近代逐步發展為人類社會第一生產力的地位。因此,目前我國中小學科學課程迴避「什麼是現代科學」和「科學家是如何工作和創新」這樣一些重大命題,僅僅要求學生記憶一些科學事實,沒有抓住科學教育的本質內容,也背離了科學課程設立的初衷。

在人文和社會課程中同樣存在類似情況。實行多年的傳統語文課程就是典型的實例,教條刻板地語法肢解和牽強性辨析,就連作為人生工具的寫作和閱讀,也在語文課程內容中被置於較次要的地位。不僅失落了對文學藝術的鑒賞感悟和人生體驗,失落了情感陶冶和想像力的調動,更重要的是失落了人文精神的熏陶和培育。學校教育需要承擔使兒童社會化和向下一代傳遞文化標准和文化價值的重要使命,而我們的人文、社會課程內容顯然在某種程度上被異化。

● 相似點之二:將課程學習內容局限在以學科為中心的教材所提供的知識上。

陶行知先生提倡以生活為中心,反對以文字為中心的教科書,他認為:「文字中心之過在以文字當教育,以為除文字之外別無教育。」通觀今天的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教材內容,其實並未掙脫這種以文字為中心的窠臼。

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教材,一是本能地堅持學科封閉、互不交叉的傳統,學科之間的聯系極差,教師從本學科內容系統完整出發,不可能自覺推動各種形式的跨學科教學,從而違背了現代科學綜合化發展的大趨勢。二是形成「千校一面,萬人一書」的格局,課程缺乏多樣性和適應性,缺少因地因校制宜的特色和個性;三是無法從社會經濟和生活中不斷汲取新的內容,造成學生不能及時獲得最新知識。事實上,學生對現代科技前沿知識和價值觀念(包括正確的或不正確的)的理解,都不是學校目前課程內容所能給予的,大量的信息來源於大眾傳媒和課外閱讀,來源於非正規教育渠道。正如S.拉塞爾指出的那樣:「學校教育內容與非正規教育內容之間的差距和交流的缺乏日趨嚴重,已成為學校的一個問題。 在校外獲得的相當一部分信息極為多樣化,缺乏內在聯系,其價值也不盡相同,它們成為消極的儲存物。另一部分有用的、現代的、適合學生興趣的信息卻很少被教師提到或利用。當兩種信息出現矛盾時便更加令人擔憂了。」

● 相似點之三:課程內容忽略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對態度和技能學習重要性認識不足

無論是以文字為中心,還是以學科知識為中心,最大的弊端都是「不教您在利用自然上認識自然」,「不教您試驗,不教您創造」。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必須與社會生活緊密結合,尤其必須強調聯系學生生活、聯系社會實際的學習環節,課程學習目標不僅需要包括知識技能,也應該蘊含思維能力與習慣、思想方法、意識、觀念,以及態度、情感與價值觀等等。從這個意義上講,「教做合一」的曉庄學校,或許比我們現在某些重點中學的學習質量反而更勝一籌。

目前,國際教育界在教學內容確定的依據——課程目標優先選擇的取向上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按照傳統慣例,確定教學內容的目標有三個不同的層次,依次是:(1)知識;(2)實用技術;(3)態度和技能——三種層次優先重視獲取知識。今天,在信息量持續迅速增加和社會生活傳播對教育內容影響日趨強烈的前提條件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從現在到2000年教育內容發展的全球展望》卻指出:「如果把十分復雜多樣的過程簡化,我們就可以按照學校教育目標層次的顛倒形式表現出突出行為培養的新趨勢。」這種新的目標三級層次依次為:(1)態度和技能;(2)實用技術;(3)知識——優先重視的是態度和技能。雖然新的三級目標層次絕不忽視在社會生活中越來越多的傳播信息,它必須做到與科學自身的發展及其對社會和個人生活產生的作用協調一致,但是,目標的價值取向和優先順序確實已出現了變化,因為「現在人們知道,具有堅實行為素養的人(關心變化和革新,有批判精神和團結精神,富於責任感和思想自主的人)更適合於學習和更新自己的專業和文化知識。他們在需要時知道如何通過圖書館和計算機獲取新信息。行為和能力也是在掌握和實踐知識的過程中形成的。」

針對課程和教學內容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最近,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對我國的科學教育狀況做過剖析和評價,我們認為,他的這些看法在原則上也符合科學教育之外其他課程的現實情況。路甬祥教授說,中國科學教育的弱點,在於過分注重於知識灌輸,忽視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的培養;過於一統的教育管理模式抑制了學校的自主創新和競爭,限制了科學教育內容、方法與目標的多樣性、創造性和靈活性;長期的計劃經濟環境,使中國缺乏對科學教育內容不斷更新的強有力的社會競爭需求動因;改革開放和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後還未來得及建立起健全的、有效的社會對科學教育改革發展的評價和輿論反饋機制;還缺乏更加廣泛深入的國際性科學教育交流與合作;校長、教師的科學素養及教育學、心理學素養有待進一步提高;自然科學、工程技術、社會科學、人文藝術存在人為分割和偏斜等等。

為此,我們有必要從當今時代人類文明進程的高度,認識課程教學內容更新的必然趨勢,重點觀照課程內容改革和創新中的幾個問題。

二、人類文明進程與教學內容更新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課程和教材,教學內容必須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地變化。學校課程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既受科技進步、社會經濟環境的制約,也因其傳承和創新職能,反過來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產生重大影響。正如布魯姆所說,離開了社會背景,「課程爭論的意義也就黯然失色……不顧教育過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來論述教育理論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是自甘淺薄,勢必在社會上和教室里受到蔑視。」可惜的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實施多年的課程設置,特別是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取捨,基本上因襲工業化初期建立的學科體系,始終將學習重心放在20世紀初期之前人類創造的知識上,最新科技成果因無法在這種「系統化」的體系中找到應有的位置,很難被納入教學內容之中,直到即將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也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對此,我們有必要以自然科學為例,依據人類文明進程和社會發展的相關背景,揭示我國基礎教育課程內容陳舊、落後的現象。

通常,自然科學的課程內容概括的是歷史積累起來的科技知識,而現代科技知識體系本身,在近幾十年出現了許多重大的變化,至少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科學學科的核心知識在急劇變化與快速更新

自然科學史研究指出,自文藝復興以來,人類歷史上已經發生了三次科學革命。

第一次是16~18世紀近代科學的誕生以及技術革命,它們引發了啟蒙運動和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是19世紀近代科學的全面發展和技術的重大發明,它們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知識源泉。在第一、二次科學革命影響下,科學呈現出空前的繁榮,各門學科的核心知識都相繼出現了革命性的突破。

在天文學領域,1543年哥白尼發表著名的《天體運行論》,確立了天體學說的基礎。布魯諾繼承和發展了這一學說,而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察證明了哥白尼的理論。在物理學領域,伽利略發現自由落體定律和運動迭加原理,提出速度、加速度和慣性等物理概念;牛頓則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並系統總結出三大運動定律,1687年,他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總結了當時包括力學、數學和天文學在內的偉大科學成就。在化學領域,自1661年波義爾提出化學元素概念後,拉瓦錫發現物質不滅定律,並於1789年出版了化學教科書《化學大綱》,使化學成為一門真正的科學;其後,道爾頓提出原子論,門捷列夫1869年發表第一張元素周期表,推動了19世紀化學革命興起。在生物學領域,在17世紀初,哈維發現血液循環,胡克發現植物細胞,列文虎克發現原生動物和細菌,巴斯德的工作則奠定了微生物學的基礎;其後,1735年林奈提出生物分類系統,1859年達爾文《物種起源》出版,正式確立了生物進化論,生物科學也獲得一次偉大的突破;在此基礎上,1866年孟德爾利用豌豆雜交,進一步揭示了生物的遺傳規律。此外,數學作為促進科學進步的重要工具也得到長足的發展,17世紀中葉,笛卡爾和費爾馬創立解析幾何,牛頓和萊布尼茨獨立發明微積分;18世紀數學家伯努利、歐拉、拉格朗日等人開拓了一系列數學分支;19世紀數學家不僅復興了幾何學、重建了微積分,而且使代數學獲得巨大的進步。他們在科學領域獲得的這些成就,經過後人按學科知識體系分類整理、完善並進行系統化編排之後,便構成了今天我們中小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乃至地理等學科的核心知識和主要的課程學習內容。

人們現在已經看到,自20世紀初開始啟動的第三次科學革命,即現代科學革命和高新技術革命,不僅奠定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和信息革命的基礎,而且為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鋪平了道路。這次革命比前兩次意義更為深遠,首先是物理革命,隨後是天文學、地理學和生物學革命;伴隨而至的,還有核能技術、航空航天技術、計算機和互聯網路技術、生物技術和材料技術等等,共同構成了一場史無前例的知識革命。

20世紀初啟動的物理革命,首先是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否定了牛頓力學中絕對時空的基本概念;其次是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論,波爾、薛定鄂等科學家的工作完成了量子力學的構建,使人們對物質世界從宏觀認識到微觀認識都發生了質的改變。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成為20世紀物理學的兩大支柱,也奠定了現代天文學和原子物理學的科學基礎。從宏觀上看,在天文學領域里,1929年哈勃提出有關星系紅移的哈勃定律;1948年伽莫夫提出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模型,而在1964年彭齊亞斯等人觀測到了宇宙大爆炸留下的背景輻射。在地理學領域,自1915年魏格納在《海陸的起源》一書中提出大陸漂移學說後,赫斯用海底擴展理論、勒比雄用板塊理論繼續完善和豐富這一學說,從而加深了人們對自己賴以生存的地球的認識。從微觀上看,20世紀初盧瑟福發現原子核和質子,並且成功實現了將一種元素轉變為另一種元素;20世紀30年代後,泡利、查德威克等科學家陸續發現中子、正電子、介子、光子、中微子等基本粒子;1964年蓋爾曼正式提出基本粒子結構的誇克模型,並被後人不斷地修改完善。生物科學同樣日新月異,不斷揭示出生命現象的本質,其中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的成就尤為突出。20世紀初,摩爾根初步建立基因遺傳理論體系;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分子生物學宣告誕生;1969年,64個遺傳密碼被破譯,確立了生命遺傳信息傳遞模式。20世紀90年代以後,影響深遠的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在解讀人類全部遺傳信息,並於2000年完成了草圖繪制,戰勝疾病、延緩衰老、改變遺傳性狀將不再是科幻小說描述的情景;1997年,維爾穆特首次以體細胞培育出克隆羊「多利」,基因工程也得到了大量的實際運用,生命現象已不再神秘。

總之,物質基本結構的誇克模型、地球地質構成的板塊模型、宇宙起源的大爆炸模型和生物遺傳物質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等等,代表著20世紀中、後期在科學領域的最高成就和核心知識,是人類對自然和生命認識上的一次巨大的飛躍。與此同時,數學領域隨之取得一系列成就,包括核心數學和應用數學,如運籌學、數理統計、模糊數學、計算數學和數理邏輯等等,新的數學原理和數學方法層出不窮。第三次科學革命浪潮還在繼續向前推進,幾乎徹底改變了人們對物理、化學、生物、天文、地學和數學等學科的傳統概念。例如,盡管牛頓力學對引力的在我們的課程中似乎很精確,但在愛因斯坦看來,兩個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並非牛頓所描述的那樣直接產生引力,而是每個物體對周圍的時間和空間產生影響,引力就是這種被影響了的時間和空間相互作用的結果,這樣一來,牛頓力學對引力的解釋就必須完全改寫。在這種態勢下,我國中小學領域延續多年、基本不變的自然科學類課程內容,由於無法及時向學生傳遞這些新的科學原理,知識陳舊和老化問題早就引起了諸多科學家和有識之士極大的憂慮。

2、高新技術革命是第三次科學革命的顯著特點之一

與前兩次科學革命相比,第三次科學革命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伴隨而至的高新技術革命。現代科學轉變為技術和技術轉化為商品的周期縮短,科學、技術和生產一體化的格局,促成了全世界高新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高新技術是建立在現代科學理論或最新科學突破基礎上,具有高擴散性和高附加值的知識密集性尖端技術。目前主要集中在幾個關鍵領域,如信息技術、生物技術、自動化技術、激光技術、材料技術、能源技術、環境技術、先進製造技術和航空航天技術等。其中以信息技術對人們生產生活的影響尤為重要,信息技術革命就像原子核裂變的鏈式反應那樣迅速「爆炸」,幾乎滲透到一切領域,對人類文明進程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

我們已經知道,知識經濟時代的物質前提就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革命指的是信息技術、信息傳播、信息獲取和信息應用等系列重大進步帶來的世界經濟、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化。有人認為,信息技術革命至今已經發生過兩次:第一次以個人電腦、微處理器和軟體為代表,解決了信息的海量儲存和高速處理問題;第二次信息技術革命以網路技術、通訊技術、多媒體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為代表,解決了信息傳播和處理的全息集成問題,使人類的生活空間從物理空間擴展到電腦網路虛擬空間,即「賽伯空間」。在不久的將來,還會發生第三次信息技術革命,將要解決人腦與機器的全自動信息對接、信息交換和互動問題,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革命打下技術基礎,使人類社會步入知識文明時代的成熟期。

無論怎樣講,高新技術革命將使「技術」本身,在即將到來的21世紀獲得前所未有的地位,技術教育比任何時代都更顯得更為重要。早在1985年,美國就啟動了著名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2061計劃》,站在戰略性的高度上,針對從幼兒園到高中階段的技術教育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代表著美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趨勢。

《2061計劃》是美國促進科學協會聯合美國科學院、聯邦教育部等12個機構,制定的一項面向21世紀的中小學課程改革工程。由於2061年哈雷慧星將再次臨近地球,這項改革的目標就是使當今兒童能適應那個時期科學技術和社會生活的急劇變化,所以取名為「2061計劃」。在該計劃第一階段技術專家小組報告里,針對技術教育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觀點,這里不妨摘錄幾段精闢的論述:

「這篇報告中所提出的建議的意義遠遠超出現有學校課程中增加一點點技術,而在於這些建議將成為美國教育一次重大改革的內容基礎。通過整個的學習過程來反映技術已滲進我們的生活,而且廣泛採用從簡單的實驗經驗到研究社會經濟效益等方法。」

「技術不同於科學,科學的作用在於理解,技術的作用在於做、製造和實施。科學原理,無論是否被發現,都是構成技術的基礎。雖然技術的基礎是科學,技術常常領先於甚至孕育著科學發現。」

「技術就是運用知識、工具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擴展人的能力。技術最貼切的描述是一種過程,但是更普遍為人所知的還是它的產品及其社會效益。技術通過科學發現而發展,通過工程設計而成型。它由發明者和設計者構想產生,通過企業家的工作變成成果,由社會來推行和利用,但它有時令人難以覺察地就進入到社會體制中並常常以難以預見的方式帶來許多變化。」

「技術的介紹應當從描述開始,接著採取實驗和親身體驗的方法,而且這一切都應隨著從幼兒園到第12年級而不斷增加其深度和學生的參與活動。」

「青年人完成高級中學學業時,應當充分認識到,他們將在其一生中,在不斷變化的基礎上遇到技術問題。但是,只長期積累知識仍然不夠,他們還應當知道技術的意義,技術為何物,以及如何加以利用。最終每一個這樣的人都將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一個技師,以准備投入到一個高度技術化的世界中去。」

對照我國基礎教育的情況分析,我國中小學生目前主要通過開設「勞動技術課」,學習一些生產、生活中的簡單勞動技能,但與其他課程存在著「兩張皮」的關系,技術教育並沒有在科學課程中得到應該的重視。對此,桑新民教授最近撰文指出,勞動技術教育應該是「德智體美勞」五育之整合。「科學教育培養的是認識能力,而技術教育培養的是創造性實踐能力,後者顯然要以前者為基礎,但卻是前者的綜合與創造性運用,因而後者要比前者復雜得多。」勞動技術教育必須結合於其他課程(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課程)中,需要強化勞動技術教育的戰略地位。因此,「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入探討勞動技術教育的實質、內在結構及其在五育中的地位,並由此調整我國基礎教育的目標模式、課程標准、教學計劃及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這對於我國九十年代教育實踐和理論的改革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並將對我國21世紀的國民素質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3、綜合化方向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大趨勢

科學學科的形成大約在二、三百年前,它是社會分工在科學領域的必然結果。自然科學通常被劃分為六大學科,即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從而形成了基礎教育歷來以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分科方式來實現科學教育目標的格局。

然而,由於科學學科本身的發展和變化,事實上,現在已經找不到一種純粹的化學變化或物理變化,水從氣態變成液體時,產生許多氫鍵,同時具有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雙重性質。在分子問題中,化學和物理幾乎都在協同發揮作用。分子最初是哲學家設想的用機械方法分解的最小單位,這種概念目前已經過時,分子更確切地應該表述為「可以用量子力學來處理的物質系統」。從這種新定義出發,原來的物理、化學、生物,以及天文、地學的一部分,都可以合並為一門新的基礎科學棗分子科學。科學界人士提出,學科的重新分類有利於人才的培養,他們認為:「我國的教學計劃不能再用老一套,將物理、化學、生物分開,必須集合在分子科學的旗下。所有學生都應有一定的數學基礎,實驗和理論計算也要有一定的訓練,但可以有重點地讓學生選擇。也就是說,學生必須具備寬泛的基礎和對科學的發展的正確認識,才能適應學科新而快的發展。站得高,看得遠,並具有發展的基礎。」

現代科學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整體化、綜合性的趨勢越來越顯露。一些邊緣學科、交叉學科、橫斷學科,以及以具有普遍性整體性為研究對象的一系列綜合性學科發展迅速。如資訊理論、系統論、控制論、耗散結構理論、協同學、超循環論、突變論、混沌理論等等。近幾十年來,僅經濟學就衍生出幾十個交叉學科,如工業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商業經濟學、交通運輸經濟學、建築經濟學、旅遊經濟學等等。傳統教育學中也衍生出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教育技術學、教育傳播學、教育生態學等許多分支交叉學科。此外,傳統科學向應用方向分化的趨勢也日益明顯。例如,哲學主動地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形成了科學哲學、技術哲學、歷史哲學、人生哲學、教育哲學、信息哲學、市場哲學等等。

科學的變革揭示了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打破了各學科之間壁壘分明的界限,也為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更加緊密地聯盟創造了條件。

熱點內容
輕舟裝飾公司怎麼樣 發布:2024-11-12 00:14:51 瀏覽:749
三年級數學下冊計算題 發布:2024-11-12 00:12:31 瀏覽:311
牛頓第三定律教學設計 發布:2024-11-11 21:46:46 瀏覽:217
怎麼辦理信用卡 發布:2024-11-11 21:17:24 瀏覽:556
蜜蠟雕刻教學 發布:2024-11-11 21:17:10 瀏覽:760
初中數學析題 發布:2024-11-11 20:45:10 瀏覽:561
太極教學 發布:2024-11-11 20:23:57 瀏覽:346
思品教學論文 發布:2024-11-11 19:49:53 瀏覽:172
蘭州市優秀班主任公示 發布:2024-11-11 19:22:42 瀏覽:409
牛肉乾的歷史 發布:2024-11-11 19:19:51 瀏覽: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