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教學任務分析

教學任務分析

發布時間: 2024-11-17 07:35:46

教學情況分析怎麼

教學情況分析
一、總體情況
實施課程改革以來,我們組織了各種形式的培訓和教學觀摩活動。教師對課程改革有了較明確的了解,能積極參與課程改革的研究和實踐中來。教師的教學思想也逐步得到更新,能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下,進行合作學習等多種教學途徑。形成性評價已引起重視,整個課程改革試驗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 違反「以人為本」的現象普遍存在。一些教師過於重視教材,認為教材內容就是課堂教學的內容,導致在課堂上減少學生活動的時間,影響學生整體水平的提高。
2. 以教案為本。一些教師上課時過分依靠教案,嚴格按照教案的程序組織教學,極力把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教案的軌道,以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3. 對學生要求過高。有些教師過於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在課堂評估和測試中喜歡難為學生,唯恐其過關,唯恐其驕傲自滿。
4. 新舊知識聯系性差,不能形成語段或語篇。部分教師過於注重支離破碎的語言知識的傳授,不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和語段或語篇的整體性。
5. 對新課程所倡導的教學模式理解、運用不夠。新課程倡導「任務型」教學模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以及合作學習等方式,達到任務所規定的目標,從而感受成功。
三、對今後課堂教學的幾點建議
1. 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個體差異。要使課堂充滿活力,必須突出學生主體。教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靈活運用教材,通過對教材的分析和研究,把握教材的要旨,對教學內容要敢舍敢取,重新組合教學內容,使教材服務於學生,而不是讓學生適應教材。
2. 採用多種途徑,倡導體驗參與。教師應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盡量採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任務型教學思想的提出,並不意味著以前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都應淘汰。相反,任何教學方式只要符合認知規律,就有使用的理由。
3. 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課程標准對評價進行了較為詳盡的闡述,最核心的理念是改變傳統課程中以考試定終生的終結性評價體系。
4. 強化校本教研意識,提高教研質量。課程改革為學校的教學研究工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我們應引導教師積極研究課改過程中碰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培養教師教後反思的習慣,引導教師在反思過程中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引導教師在反思的過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
2008年6月上村中學教學情況分析
一、教學現狀及分析
1. 教師對教學工作在態度上總體是認真負責的,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工作的精細化程度還不夠到位。具體表現在如下方面:
(1)注意布置並指導學生預習新課,但缺乏必要檢查和嚴格的管理,學生預習就很難取得實效。
(2)課堂教學總體情況良好,但課堂教學目標還有待進一步明確,在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的加強。
(3)作業批改認真及時,但學生作業中存在不少問題,老師有時缺乏必要的敏感。作業的量也把握得不夠科學,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2. 絕大多數學生對學習有正確的認識,對自己能夠學好功課有信心,但不排除有人對自己的情況不甚了解,有點盲目自信。此外,學生在學習方法方面的問題也比較突出。
(1)認識方面。有的學生認為,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努力學習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2)學法方面。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變革學習方式,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信息化社會,學會學習是學生將來適應和接受社會各項挑戰的基本素質。
三、對今後工作的啟示
我校的教學狀況總體是良好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如上所述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在今後的工作中,學校的教學管理首先要注意保持業已形成的好的做法,同時要進一步加強精細化管理,在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考查等方面要提出更加細致的要求並全力加以貫徹執行,要採取有力措施在全校大力加強學風建設。

什麼語文教學設計中的任務分析

就認知學習來說,教學目標只規定一定教學活動完成之後,學生應習得的終點能力。任務分析則要進一步完成如下任務:一是確定學生的起點能力。起點能力指學生在接受新的學習任務之前,他原有知識與技能的准備。二是分析使能目標及其類型。從起點能力到終點能力之間,學生還有許多知識技能尚未掌握,而掌握這些知識技能又是達到終點目標的前提條件。三是分析學習的支持性條件。使能目標是保證終點目標達到的必要的先決條件,有效的學習除了必要條件以外,還要有支持性條件。例如在學習以陳述性知識為主的主要目標的條件下,學生原有的基本智慧技能則是支持性學習的條件。任務分析一旦把起點能力、使能目標和終點目標及其類型和它們的先後順序分析清楚了,教學的步驟和方法的確定就有科學的依據了

⑶ 結合實例說明如何陳述教學目標並進行任務分析。

第一,語文教學目標應該分類分層表述。
確立語文教學目標的基礎是一篇篇課文,每一篇課文都是一個獨立的復合系統。在這個系統裡麵包含著多種層次和多個要素,其間的關系縱橫交錯,形成了一個立體網路:從語文素養方面來看,有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的知識素養聽說讀寫的能力素養、思想感情的態度素養、方法技巧的策略素養;從層次方面來看,各類素養並不處在一個平面之中,而是有高低之分,共同構成了有諸多層級的「寶塔」。例如閱讀能力就有認讀能力——釋義能力——解析能力——鑒賞能力——研讀能力層級。有些意蘊豐厚的語句,不同能力的人閱讀會出現不同層級的理解結果,教學目標只有將課文中的不同因素以及某些因素的不同層級反映出來,才能給人以涇渭分明、脈絡清晰之感;如果不加分析,或者僅僅分類而不分層,必然是眉目不清,一團亂麻。
第二,語文教學目標的陳述應該反映行為和心理的變化。
從本質上講,語文教學目標是對一個單元、一篇課文或一個課時的教學活動之後學生行為和心理變化的預期。因而,教師要在教學目標中反映出學生的行為和心理將有怎樣的變化,有什麼樣的表現,應該達到什麼程度等。要做到這些,教師必須弄清楚內在能力、情感態度同外在行為之間的關系(直接的和間接的);在此基礎上力求通過描述行為的變化來反映心理的變化,使教學目標既不會抽象籠統,又能夠充分體現學生學習語文的特點。因為對語文學科來講,心理變化是根,行為變化是葉。俗話說「根深葉茂」,葉之茂也反映了根之深。語文教學目標就是通過描繪「葉」的變化來反映「根」的變化的。
第三,語文教學目標的措辭必須明確具體。
模糊的語言必然使陳述的內容模糊不清,使用「認識、領會、把握」等抽象籠統的動詞,是導致語文教學目標陳述含糊的一個重要原因,應避免使用這類動詞。而「說出、指出、寫出、找出、解釋、復述、讀准、默寫、背誦、劃分、使用」等行為動詞,對學習結果能作出明確具體的規定,可操作性強,便於觀察和測量,應該在課堂教學目標的陳述中多加使用。至於「辨別、區別、分析、比較、概括」等詞雖反映內心活動但亦有相對應的外顯行為的動詞,可以使用一些。陳述教學目標的語句固然要簡潔精練,但是必要的限制性詞語不可隨便省略。例如,對行為方式、活動條件、學習程度與數量等方面作出嚴格規定所需要的詞語是不可少的。
第四,語文教學目標必須陳述學生的學習結果。
教學目標應陳述學生通過教學活動之後,他們在智育和情感方面的變化。但我國大量公開出版的教學參考書往往以「教學要求」代替教學目標,在陳述教學目標時,仍然習慣於陳述教師應該做什麼。「教學要求」陳述的是教師的行為,而不是學生通過學習後的行為變化。如「培養學生細致、嚴謹的科學態度」「引導學生認真體會作者對舊社會無比憎恨和憤怒的感情」之類。這些都是對教師行為的描述,是要求教師做什麼,不利於課堂教學的操作,不利於教學結果的檢測與評價。現在,廣大一線教師在教案上也喜歡把這類教學要求寫成「教學目標」,混淆了兩者之間的差別,影響了課堂教學任務的分析與教學行為的運作。筆者以為,教學目標必須陳述通過一定的學習活動後,學生內在的能力或情感的變化,而不應該陳述教師的行為。
第五,語文教學目標應該是學生能夠達到的,基本目標。
新課程標准告訴我們,教學目標是基本目標,是廣大學生學習的底線,具有較強的可完成性。一般說來,教學目標所規定的對學生學習的期望水平是所有學生無需特殊幫助都能達到的,是合格標准,並非優秀標准,它適用於基礎教育的全體學生。語文教學目標的制定應該以全體學生都能達到為原則,以保證所有學生平等地獲得當代社會生活必需的語文素養,要求不能高,難度不宜大,應該以新頒布的高中語文教學大綱與初中語文課程標准為依據。當然並不反對部分學生在實際學習中起過這樣的標准。
對於《荷塘月色》的教學目標。也許有人會問:你對《荷塘月色》的目標進行了幾次修改,將你所修改的「認知與行為相結合的目標」與「表現性目標」合並起來,怎麼樣?簡單的合並不妥,應該進行適當的融合。認知目標與情感目標常常難以分開,像《荷塘月色》這篇文質優美的抒情散文更是如此。可以根據教材特點、教學容量與學生學習的特點,將兩者整合起來。加上本來滲透其中的技能目標,經過整合過的目標則是認知目標、技能目標、情感目標的統一體:
1.知識:了解作家作品,掌握生字新詞。(內在心理變化,可以不寫)閱讀有關參考資料,陳述朱自清簡況及其主要作品,其中包括「民主戰士」、四一二與《歐游雜記》;會讀會解12個詞語,不少於10個。(外在行為自樣例)
2.理解:理解景物描寫的美感。(內在心理變化,可以不寫)在誦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描寫優美的語句,至少有重疊詞與通感句:陳述其美妙之處,其中應有疊韻美與移覺美。(外在行為樣例)
3.綜合:掌握本文的情感情脈絡(內在心理變化可以不寫)。在朗誦與默誦的基礎上,依據課文的自然順序列出作者抒發的感情,並進行概述;其中應有「『幻想超脫現實』與『無法超脫現實』的矛盾心理」。(外在行為樣例)
4.運用:把握情景交融的特點。(內在心理變化可以不寫)在確定文章感情脈絡的基礎上,選幾段文字,其中應有第4至第6段;陳述筆下之景能夠表達心中之情的理由,其中應有「抑鬱苦悶,朦朧之間的協調美」。(外在行為樣例)
5.活動:體驗與感受景物描寫的和諧美。(內在心理變化,可以不寫)課後舉辦一次「『如剛出浴的美人』放在『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之後,是否更好?」的辯論會,可以上台做辯手,也可以在台下做觀眾。(表現性目標)

熱點內容
美國簽證歷史 發布:2025-01-22 19:52:18 瀏覽:68
班主任初次自我介紹 發布:2025-01-22 18:52:34 瀏覽:160
微信圖標怎麼點亮 發布:2025-01-22 17:24:14 瀏覽:861
岳西縣店前中學 發布:2025-01-22 15:54:05 瀏覽:507
海安教育信息網 發布:2025-01-22 15:18:43 瀏覽:491
校園網屬於區域網嗎 發布:2025-01-22 15:13:34 瀏覽:915
貸款買房怎麼 發布:2025-01-22 15:08:32 瀏覽:955
求是數學 發布:2025-01-22 14:48:20 瀏覽:199
高三化學課件 發布:2025-01-22 12:42:13 瀏覽:440
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重點 發布:2025-01-22 10:42:04 瀏覽: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