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南極的主人教學設計

南極的主人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 2024-12-14 01:57:52

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准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用正確的執筆方式和寫字規則寫好「左右結構」的字。

2、讓學生經歷看、聽、練等活動方式形成寫字技能

3、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把字寫好。

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筆畫和占格。

難點起筆、運筆、頓筆和收筆。

教具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目標導入。

1、導語:「傾盡三江水,習得一字書」。那位小朋友理解這兩句詩是什麼意思?(學生自由說一說詩句的意思)從這兩句詩可以看出寫字的重要性,其實寫好字不僅是讀書人的門面,而且正確學習漢語的基礎。這節課老師就帶領大家來到寫字樂園學習一些字的寫法。

2、板書課題,確定學習目標。

二、欣賞交流,目標學習。

1、課件出示書法作品,學生共同欣賞,領會書法

藝術的獨特。

教學過程

2、課件出示本節課要學寫的生字,學生觀察生字的特點,說說寫字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棵柏村楊松桔

3、小組中交流寫字應注意的問題,之後全班匯報。

4、教師利用課件指導學生寫上面每一個字,邊演示邊講解寫法,指導學生起筆、運筆、頓筆和收筆。

例如:「村」字在書寫時要做到避讓,捺變點。

5、學生跟隨教師和課件仿寫書空。

6、小結「左右結構」的字的寫法。

三、實踐操作,目標練習。

1、下發帶有本節課生字的字帖,學生按照書寫要求進行臨摹。

2、學生獨立練習寫字,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中進行比賽練寫,選出優秀作品,利用展台進行展示,引導學生評議,共同學習,彌補不足。

四、學以致用,當堂展示。

每名學生講本節課學習的生字寫3遍上交。

五、全課總結,布置作業。

1、全課總結。

寫帶有「左右結構」的生字要注意什麼?(要做到避讓.)

2、布置作業。

完成本次寫字任務,寫一篇小字。

板書設計寫字樂園

棵柏村楊松桔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設計】

《荷花》是一篇寫景的記敘文,作者用第一人稱描繪了公園里滿池荷花的美麗景色。

本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理解和欣賞滿池荷花的靜態美方面,難點是對描寫荷花動態美的有關語句的理解。為此,運用電教媒體形成優化的教學過程,在解決教學重點的同時,既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又可在突破教學難點時強化對學生想像能力的訓練。電教媒體所創設的美景給學生以多層次的欣賞,讓學生得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從而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培養學生聽、說、讀的技能,提高他們觀察、想像以及賞析詞句的能力。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感受荷花的美,並啟發學生展開想像,發展學生觀察、想像能力。

2、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結構層次,訓練學生有條理的表達能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方法說明】

1、圍繞訓練目標,創設情境、引導情趣:

為使學生對滿池荷花有真情實感,特設計寬銀幕投影,以增強空間效果。用輕柔的音樂和描述性的語言使學生置身於美麗動人、風姿嫵媚的荷花池旁。初步的觀賞,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繼而圖文對照,幫助學生理清第三段的脈絡:荷花已經開了不少了→荷葉→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態。並按這一順序顯示相應的情境,指導學生讀文賞析。

2、藉助情境,理解詞句:

憑借電教畫面,讓學生邊看邊思,從形象到抽象,理解詞句含義,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確。課文里有一句:「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個 「冒」字,學生難以正確理解,難於用語言表達清楚。若設計卡通式的動景,讓學生觀看荷花從荷葉叢中漸漸往上生長的過程,從而領會到「冒」是往上升,是在荷葉的縫隙間長出來,體會其長勢。進而再與「鑽」比較,進一步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通過電教媒體的輔助,不僅使學生正確理解詞句,從靜態中體會荷花強大的生命力,而且活躍思維,增強美感,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作用。

3、神化意境,陶冶心情,朗讀升華:

課文第四節,作者想像了荷花的動態美,是全文的難點。其中「我彷彿是一朵白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在翩翩起舞」一句,更難領會。採用一幅神化的意境:滿池荷花的靜景配以仙女翩翩起舞的動景,讓學生觀賞,使學生理解作者看荷花的心情和神情,再通過一個口頭句式訓練:「我( )地看著滿池荷花……」讓學生自己感受表述。並再次面對荷花的特寫鏡頭,誦讀課文,在神化般的意境中,增強美感,陶冶學生的身心。本課建議安排兩教時。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創設情境,學習第一段

1、揭示課題:《荷花》

2、創設情境,讓學生置身荷花池旁。

(教師同時打開三架投影機,使寬銀幕上的滿池荷花剎那間展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

3、學習第一段:

⑴ 讀第一段,思考:為什麼我一聞到清香,就趕緊往荷花池邊跑去呢?

⑵ 指導朗讀,要求學生把作者聞到荷香後,對荷花的喜愛,希望看到荷花的一種迫切心情讀出來。

二、觀美景,入意境,品詞句,學習第二段(重點)

1、師:我們應該按照什麼順序來欣賞呢?

(聽錄音,指導看投影)

2、圖文對照,理解詞句:

⑴ 荷葉是什麼樣的呢?輕聲讀課文,劃出描寫荷葉的句子。讓學生觀察畫面,理解「挨挨擠擠」,抓住詞語體會荷葉的數量多,形狀大,顏色美。

⑵ 觀看荷花從荷葉叢中「冒」出來的錄像並找出課文中相應的句子。通過卡通式的動景使學生理解「冒」的意思,與「鑽」進行比較,知道「冒」顯示出荷花生機勃勃,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⑶ 在誦讀、觀察的基礎上對一池亭亭玉立的荷花進行賞析。

(運用電教畫面,讓學生在欣賞中對「只有展開兩三片花瓣,全展開的,含苞待放的荷花」表示自己的感受,從而進一步領會滿池荷花給人們帶來的美的享受)

⑷ 寫荷花為什麼還要寫荷葉呢?將畫面上荷葉覆蓋住,出現在眼前的是一朵朵荷花,讓學生理解荷葉可以襯托荷花的美。

3、欣賞滿池荷花的組合美:

⑴ 師:為什麼「我」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呢?

⑵ 觀賞姿態各異的荷花,結合朗讀指導。通過觀看錄像,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充分表達自己對荷花的喜愛,使學生愛美的情感得到升華。

4、為什麼說這是一幅活的畫?

結合上下文理解。

語文教案 篇3

【內容簡析】

課文記述的是德國氣象學家、地球物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魏格納首創「大陸漂移說」的`故事,表現了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著精神。

【設計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在自讀中提出問題,在充分讀書後,小組合作交流個人閱讀時的理解,大家一起分享學習的快樂。

【教學目標】

1.認識「魏、廓」等生字,會寫「吻、鋸、拼」等字以及由會寫字組成的詞語;能藉助字典和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2.默讀課文,大體了解課文內容和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科學家勇於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執著精神,並能把讀後的感受和同學交流。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魏格納發現大陸漂移的過程,理解有關的地理知識。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師:李四光勤於思考、善於動腦、執著求索,成了著名的地質學家。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中的主人公魏格納又在地圖上發現了什麼?請響亮地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查閱工具書,把字音讀准。

2.同桌互相認讀生字詞,糾正對方的錯音。

3.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生字詞。

4.識記生字,交流記字的好方法。

5.指名分段讀課文、正音。

6.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7.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誰的什麼事?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

三、細讀課文

1.學習第一、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魏格納是怎樣提出「大陸漂移說」的?

(2)匯報:用「__」畫出魏格納在地圖上的發現,用「~~~」畫出「大陸漂移說」的內容。

(3)指導學生觀察世界地圖,找到南美洲和非洲的位置,看看南美洲東海岸的輪廓跟非洲西海岸線的形狀,是不是像書上說的那樣很吻合。

(4)指導讀好畫出來的句子,說說你的感受。

2.學習第三至第八自然段。

(1)默讀第三至第八自然段,邊讀邊想:科學家是怎樣證明「大陸漂移說」這一假說的?

(2)四人小組內交流。

(3)檢查匯報。

(科學工作者進行了長期艱苦的考察,在南極洲找到了顯示植物生長痕跡的煤塊,找到了大量的動植物化石,還發現了有冰川移動時留下的擦痕的冰磧岩。這些新的發現,使「大陸漂移說」獲得了新生。)

(4)師生合作讀書。(老師讀第三自然段,女同學讀第四至第六自然段,男同學讀第七、第八自然段,理解作者是如何進行推理、證明「大陸漂移說」的。)

四、總結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再讀感悟

1.默讀課文,想一想:魏格納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麼?

2.討論交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復論證,是魏格納獲得成功的不可缺少的幾個因素。

3.把課文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讀幾次。

三、質疑問難

你還有哪些問題要提出來讓大家討論?

四、指導書寫

1.認讀生字,組詞說句。

2.觀察各個要求會寫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說說你的發現。

3.指導書寫。

要點:「適、存」是半包圍結構,「適」的筆順是先內後外,「存」的筆順是先外後內;「吻、鋸、拼、煤」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吻」字的右邊「勿」不要寫成「匆」;「置、懸、崖」是上下結構,其中「置、崖」上小下大,「懸」上大下小,「置」字下面的「直」中間是三橫,「崖」字下面是兩個「土」,不要寫成四橫一豎,書寫上下結構的字,上下要對齊。

4.學生在寫字本上獨立書寫。

5.評價,互相欣賞與指正。

五、總結

1.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收獲?

2.課後查閱有關「大陸漂移說」的其他資料,和同學交流交流。

習題精選

一、組詞。

鋸( ) 置( ) 痕( )

據( ) 值( ) 恨( )

適 存 參

二、改病句。

1.我們把教室打掃得乾乾凈凈,整整齊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遠不會忘記魏格納的觀察和發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學工作者進行了長期困苦的考察行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造句。

逐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課文第七、八自然段,回答問題。

這些發現都證明:現在地球上的幾大洲,在三億年前是連在一起的,那時大部分地區都被冰雪覆蓋著。後來,古老的大陸向北漂移,漂向赤道,天氣也漸漸轉暖,生長出茂密的森林,還出現了恐龍等動物。兩億年前,這塊大陸分裂了,碎塊逐漸漂移到現在的位置上,成了南極洲、亞洲、美洲、大洋洲……

這些新的發現,使得大陸漂移說獲得新生,並被視為板塊構造學發展的基礎。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魏格納的觀察和發現。

1.在課文中找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或反義詞。

近義詞:證實( ) 發覺( ) 漂動( )

反義詞:聚合( ) 炎熱( )

2.這段話主要寫了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語接龍。

參差不齊→( )→( )→( )

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坡」等12個生字。會寫「嗎」等6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初步了解「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螞蟻搬家」與下雨的關系。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知道燕子低飛、魚游出水面、螞蟻搬家等自然現象

教學難點:掌握「低、游」的字形結構。

教學准備:學生按照預習卡的要求預習,教師做好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認識「坡」等12個生字。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一上課就給同學們帶來了你們最喜歡的動畫片。(播放動畫片)

2、動畫片看完了,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3、有一個作家把這個有趣的故事寫下來了,這就是我們的第16課《要下雨了》。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一、板書:要下雨了

4、誒,這題目「要下雨了」與「下雨了」意思一樣嗎?(不一樣,要是將要,快要的意思。要下雨了是將要下雨;下雨了是雨已經下來了。)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請同學們打開書,藉助拼音,要求讀准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

2、再讀一次課文,在自然段前標上序號。

3、同桌交流:選自己認為讀得最棒的句子讀給同桌聽聽,或選自己認為比較難讀的句子,請同桌讀一讀。

4、檢查讀書情況。誰能夠勇敢地讀給大家聽一聽呢?(在聽的過程中教師予以評價。

5、通讀全文,字字讀得響亮,做到不漏、不添、不錯。

三、趣味識字,寓教於樂

1、看到大家讀書這么認真,瞧,生字寶寶忍不住要和大家交朋友啦!

出示:山坡割草很悶伸腰大喊潮濕

蟲子消息搬家一陣嘩嘩嘩(給紅字注音)

2、請同學們來當當小老師,說一說你覺得讀哪個字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

3、生字寶寶想知道小朋友是怎麼認識他們的?

本課合體字居多,可利用形聲字的規律識字,同時可用熟字帶出生字。

4、通過多種形式認讀(指名讀,齊讀,開火車讀。)

5、通過「幫字寶寶找媽媽」的識字游戲鞏固生字。

將生字貼在黑板上,師扮演媽媽:山坡山坡坡坡坡,你在哪?

學生從黑板上找到相應的字,大聲回答:山坡山坡坡坡坡,媽媽,我在這。

四、指導書寫「嗎,吧」

由於嗎和吧的口字旁我們已經練寫過,這兩個字只需提醒正確的筆順,並主意左窄右寬,老師范寫,就可讓學生自己描紅,書寫。

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文的8個生字,會寫8個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背誦課文,參照「我的詞語庫」自主積累好詞好句。2.通過識字、讀書活動,引導學生採取多種方法識字;通過誦讀課文,展開想像,感悟、積累語言;宜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3.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美,想像文中描繪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麗,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識字與寫字,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寫字;想像文中描繪的情景。

[教學准備]

教師准備:有關蟈蟈的知識;推薦學生閱讀普里什文(前蘇聯)的作品《金色的草地》。學生准備:自己預習課文,了解蟈蟈及其他小動物的歌聲。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

二、初讀感知,自主識字:

三、朗讀評比:

四、學寫生字:

五、課堂小結:請同學們說說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獲?

六、作業設計:1.把課文讀給

教案《語文A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綠色的歌》教案》,來自網!

爸爸媽媽聽。2.想想你還聽過哪些小動物的歌聲?3.積累形容詞。( )的晚霞 ( )的月亮 ( )的秋天 ( )的心情

板書設計:老師把要寫的字范寫在黑板上。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導入:

二、精讀課文:

三、指導朗讀:

四、語文實踐活動:

五、課堂小結:這篇課文是按總——分——總的順序來寫的,寫得非常優美,我們也可以用這樣的寫作順序來寫作文。

六、作業設計:1.背誦課文。2.推薦學生閱讀普里什文(蘇聯)的作品《金色的草地》。

語文教案 篇6

〖要點闡釋〗

「壓縮語段」就是將內容豐富的長語段,按要求濃縮成語言簡潔、意思明了的短語段,壓縮語段教案。主要考查考生對信息的提煉、概括、壓縮能力及表述能力。恰當的壓縮語段,大致需要兩種能力:篩選和概括能力。壓縮語段題目在高考中曾多次考到,如1992年,1993年、1996年和20xx年的高考題中就有這類題型。壓縮語段的題目,特別體現思維的外化,也就是說,准確把握語段整體結構與內容語段是不可迴避、不容輕視的基礎。

〖命題范圍〗

1.篩選中心句——篩選文中能夠表明中心的語句。

2.擬寫一句話新聞、新聞標題、導語或電報稿等。

擬一句話新聞,要把握文段語意,從中篩選出關鍵信息,然後用簡明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所謂關鍵信息,主要指讀者最關心、最有新聞價值的內容。提煉時,要根據是否是讀者最需要知道的內容,是否是目前最需要宣傳的標准來考慮。

新聞標題和導語在新聞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起著提挈全篇、濃縮文意的作用。因此必須簡潔、確切、醒目,即要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出所報道的主要內容,點明其意義並要求富有吸引力。

擬寫新聞標題,不但要突出主題,內容上也要扣住文段中心,而且還要使標題醒目,引人注意。因此,好的新聞標題,往往用詞別具一格、結構工整,善於使用修辭方法等。

新聞導語,是要把消息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用最簡明的話在開頭一段中加以表述,它是為了讓讀者一目瞭然地了解整個消息的情況與結局,這是新聞的特殊格式,高中三年級語文教案《壓縮語段教案》。

電報稿是簡潔的信,也是電報內容的高度濃縮,其特點是言簡意明,要言不煩。

3.對所給材料進行高度壓縮概括。

這有些和現代文閱讀中「辨明和篩選重要信息」相似,它需要我們准確理解文章或材料內涵,在准確理解語段的基礎上,提煉出中心。

要注意概括和提煉語段的主要內容,適當注意語段首句、過渡句、尾句等,並要統觀全段,進行壓縮和概括。

4.根據材料給某一概念下定義。

下定義也屬於壓縮語段范圍,它要求必須在整體理解基礎之上加以概括。

〖遵循原則〗

1. 要點齊全。既然是壓縮,必然會舍棄原語段中的一些內容,但是,必須把若干「要點」保留下來。這里的所謂「要點」,是根據題乾的指令確定下來的語段中的部分信息。這些信息的有無以及是否齊全,將成為評分的重要依據。

2. 字數達「標」。既然是壓縮,必然會限定字數,超過這個限定是要扣分的。當然也不是字數越少越好,重要的是要在有限的字數內將題干要求的全部要點「裝」進去。試題所限定的字數通常是參照最佳答案的字數設定的,有時甚至是字數不足就不能包容所有的要點。

❷ 幫我老婆寫初3的課前演講稿(語文)~大家幫找找

初中語文七年級備課資料(第五單元)

第5單元

21 偉大的悲劇

茨威格

案例提供 機場路中學楊曙 陳金兵

【教學設想】

人類生存在這個星球上,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是探索星球奧秘的情結。在神奇的自然面前,探險者品嘗過成功,也啜飲過失敗,但仍前赴後繼,永不停歇。探險的行動固然值得關注,但探險的意義和動因更值得我們冷靜沉思。因此,斯科特南極探險的意義、失敗的探險者的價值定位、機遇在探險成敗中的作用、失敗的探險者的心路歷程、重復探險的價值評估、探險與冒險的區分等等,都可以作為本文學習(教學)的選題,進行擴展,組織教學。

設計A選擇了斯科特探險的正面意義來組織教學,強調對文本進行正面的理解把握,在整體感知、把握故事梗概的基礎上,抓住主要的語言材料,從自己領會的感人片段入手體會人物身上蘊涵的偉大精神,較多地注重學生的體驗學習、自主參與學習。

設計B相對較為開放,從斯科特探險的「悲劇」性質切入,以「悲情」為教學線索,引導學生在把握悲劇事實的基礎上,自主對這一「悲劇」的意義(偉大?不偉大?)作出自己獨立的判斷,強調培養學生系統思考的能力、獨立思維的品質和探究的方法。

【教學設計A】

教學目標:

1、能快速默讀,復述課文情節,把握悲劇發生的過程。

2、品味感人的情節和關鍵語句,感受人物的偉大精神。

3、從題目的「偉大」「悲劇」中,理解這一事件的偉大意義。

教學步驟:

導入:中國「神舟」五號成功飛行,美國「勇氣」號、「機遇」號火星車成功登陸火星表面,中國人王富洲、貢布、屈銀華於1960年5月25日首次從「不可逾越」的北坡登頂珠峰,秦大河成為首位成功參與南極科學考察的中國科學家,香港女性李樂詩成功踏上地球三極……在人類太多成功的探險活動背後,也有著太多的失敗,太多的失敗的英雄。

設立在南極南緯90度的科學實驗站取名為阿蒙森—斯科特站。這就是為了紀念人類歷史上最早到達南極點的兩名科學探險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國人斯科特。當年他們各自率領一支探險隊,為使自己成為世界上第一批到達南極的人而進行激烈的競爭。結果阿蒙森隊比斯科特隊早了近五個星期到達極點,並順利班師,斯科特等五人卻永遠長眠在茫茫冰雪之中。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回到那時的南極,一起來感受斯科特他們一步一步走向悲劇的最後日子。

一、整體閱讀感知

1、快速默讀全文,並用自己的話簡潔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用200字左右寫出來。

2、脫離課本,以自己概括的內容為藍本,適當進行擴充,在小組內輪流復述故事的主要內容,相互指出需要補充調整的內容。推薦代表在班級內復述;同學、教師點評,指導抓住斯科特5人一步一步走向悲劇的過程(主要行程和5個人死亡的情形)。(此指導環節也可以提前)

3、給學生2分鍾時間,將先前概括的內容縮寫成一句話。交流評價,教師明確。(參考:文章記敘了斯科特5人到達南極點後,在返回途中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悲慘歷程。)

4、簡要談談對文章的初步感受。(不要求深入,不求統一說法)

二、片段品讀體味

1、找出你認為最感人的片段,帶著充沛的感情讀一讀,寫一寫你感動的原因(集中於體會這些探險家透露出來的精神)。然後,小組內交流讀一讀(品讀),說一說(感動的原因),小組代表作全班交流(一人品讀;一人談感動的原因)。

教師指導:(1)重點抓住寫隊員的章節,如:第2、6、7、9、10、11、12、13、14等小節。(2)原因分析著重感受人物在這一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偉大精神:勇於探索求知的精神,勇於為追求的事業獻身的精神,勇於為集體利益而識大局舍自己的精神。

2、你覺得斯科特是怎樣一個人?請你用恰當的詞語來描述。(教師提示:是一個具有無畏的探索精神,強烈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使命感,堅韌頑強的意志,戰勝困難的豪邁氣概,直面現實接受失敗的理性精神,誠實的人格品質的偉大探險家。)

3、上述人物的這些精神,你覺得是從哪些具體的語句中體現出來的?請你找出來,並一一進行對應分析,將該句體現出的精神以旁批的形式注出。對於難於理解的語句,組內共同探討,必要時提出,在全班內解決,教師幫助解難。(也可直接品讀分析「研討與練習二」中的語句)

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再好好地品讀這些句子,試著當堂記住,以它所包含的深刻含義勉勵自己。

三、主題思想探究

1、同樣是探險南極,阿蒙森成功了,斯科特失敗了。可是茨威格這位著名的傳記作家,為什麼要充滿激情地給失敗的斯科特作傳?在文中你能找出體現作者對這一事件的態度的句子嗎?試著品讀分析,談一談你的看法。(明確:文章結尾句子,能較明顯地體現作者的態度。因為作者看中的是斯科特失敗背後所體現的偉大精神,特別是與自然頑強搏鬥、以無比的勇氣戰勝困難的豪邁氣概,這種精神是人類的偉大財富。)

2、題目為《偉大的悲劇》,既然是「悲劇」,那又為何「偉大」?這是否矛盾?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可指導學生充分開展討論,各抒己見。

(教師提示:按常理,斯科特等歷經艱險終於到達南極點,實現了追求的目標,應該是成功的,但悲哀的是他們不是第一個,也就失去了行動原本所追求的意義;特別是在沮喪心情下不斷走向歸途時,絕望心理籠罩著整個集體,實為一起悲劇。但是,斯科特等人頑強走向困難並戰勝困難的意志和勇氣、為集體甘願犧牲個人的精神、接受失敗的科學精神、忍受失敗的屈辱甘為勝利者作證的胸懷、熱愛祖國親人的人生態度、為集體榮譽而甘於獻身的探索精神的意義,是遠遠大於失敗的,是「悲劇」之外的「偉大」體現。這也是作者寫本文的目的,斯科特等人在悲劇中表現出來的偉大是人類精神的驕傲,這是事件的偉大之處。)

四、思維挑戰作業(任選其一)

1、學習本文後,聯系自己學習中、生活中的情況,回憶一個事件,用文字的形式寫出自己的經歷和感慨,體現真情實感和思想深度,字數不限。

2、斯科特一行明知困難重重、明知已經不能第一個到達了,還要繼續前進,到底值不值?請你談談你的看法,寫一寫。

【教學設計B】

何處見悲

——《偉大的悲劇》的悲劇意義探究

教學目標:

1、能以「悲」為學習線索,感受悲,分析悲,評價悲,認識悲,較深入理解斯科特等人的悲劇意義,形成對悲劇事件的系統思考和認識。

2、學習根據語言材料,獨立分析判斷事件的過程與方法。

教學步驟:

導入:悲劇是偉大的,但悲未必是很偉大的一件事。斯科特一行出於偉大的目的,歷經一個艱難的過程,終止於生命的消失,這中間彌漫著無限悲傷。

一、悲情重現

斯科特一行在南極的暴風雪中遭遇的悲劇過程和悲劇結局,不僅表現在所面臨的自然環境的殘酷上,還體現在心理的煎熬上。讓我們重新來回顧它們歷經的最後的悲情日子,具體感受隊員們死亡前所承受的悲涼。

分組合作完成下列二題或自主選擇其一完成,具體學習形式可以多樣:

1、按時間順序劃出有關描寫自然環境殘酷的語句,讀一讀,想一想,體會與悲劇結局的內在聯系。

2、按時間順序劃出描寫斯科特等隊員心理感受的語句,串連起來讀一讀,想一想他們的心理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體會他們在心理上最後歷經了怎樣的煎熬,體會與悲劇結局的內在聯系。

(教師提示:這些語句基本能找出來,主要是進行簡單的篩選。正是他們面臨了殘酷的自然環境和明知是走向死亡卻還要頑強地走下去、不斷趨向絕望的心理煎熬,使他們的結局顯得尤為悲壯。)

二、悲情探源

小組一起分析討論:造成斯科特一行的悲劇結局,原因在何處?(鼓勵自主探究、多元探究。教師做好引導,幫助歸納提煉。做到緊扣原文。)

教師參考分析之一:可以集中於批判斯科特科學精神的缺乏——這也是傳記中有意迴避的方面——他們已較強烈預感到會發生悲劇,卻不能清醒地制止走向悲劇的行動。明知阿蒙森已經到達南極,補給不足,自己步後塵已意義不大,卻仍舊心懷僥幸,在盲目的倔強意志力下,冒險前進,以致於使探險充滿了冒險的意味,最終釀成悲劇。他們此時追求的東西也許早已經超出了探險本身,探險的象徵意義和心理失衡下尋求心理的補償已成了他們當時真正追求的目標了。如果斯科特此時能夠以一種理性的態度面對現實(在後來南極點的表現還是體現了面對失敗的現實的理性態度),也許事情的結局就不是這樣。

參考資料:研究南極探險史的科學家指出,阿蒙森的勝利和斯科特的失敗並非在於兩者的計劃周密與否,而在於前者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制訂計劃,後者則憑推理設想來制訂計劃。阿蒙森斷定,人的體力和西伯利亞矮種馬都無法抗禦南極的嚴寒,惟有北極的愛斯基摩狗才能在極圏拉著雪橇前進,於是他用了20條膘肥體壯的狗勝利完成了去南極點的往返路程。而斯科特則主要用西伯利亞矮種馬和少量的愛斯基摩狗,結果,狗跑掉了,矮種馬凍死,使這支隊伍過早地接受了嚴峻的挑戰———在以後的時間里,他們只能靠人拉雪橇前進。這樣前進的速度就大打折扣,遭受滅頂之災也就成為必然了。

三、悲情評估

斯科特的悲劇行動,到底有怎樣的悲劇意義?是否真如題目所說?

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請同學們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進行獨立的評判。(教師既要指導學生自主判斷,暢所欲言,又要注意對觀點作適當的引導,不統一看法。可在適當范圍內進行交流。)

四、悲情同構

課外完成,任選其一:

1、假如你就是斯科特,在明知阿蒙森已到達南極後,你還會像同斯科特一樣悲壯地走向南極嗎?你還會為阿蒙森作證嗎?請想一想,寫一寫。

2、你有過一些(曾經失敗的)探險之類的經歷嗎?如有,請回憶,寫成文章,希望回憶能建立在理性的認識和反思的基礎之上。如果沒有,就找一找相關的文章看看吧。

【資料平台】

1、茨威格《奪取南極的斗爭》,見於《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2、高登義《南極歷險》。

3、《中國當年為何會勃發如此大規模的民間探險熱潮》。

22 荒島餘生

笛福

案例提供 機場路中學楊曙 陳金兵

【教學設想】

我們希望人生能夠一帆風順,但誰都不能保證這一切,現實可以殘酷地粉碎我們的良願,就像魯濱孫離奇的人生意外。魯濱孫他滿可以無限悲傷,怨天尤人,一蹶不振,但他卻無比堅強地鼓舞自己,以頑強的意志力和超凡的創造力,演繹了生存的神話。魯濱孫的生存經歷是我們學習的最好素材。基於此,概括與復述故事梗概、感受魯濱孫近乎絕望中的求生慾望、探詢魯濱孫在逆境中心境不斷堅強的過程、體味魯濱孫獨特的自我激勵之法、感悟魯濱孫戰勝困難的可貴精神、學習應對災難等,都不失為好的教學角度。

保持積極進取的心態,戰勝困難,超越自我,這是本文的精髓。設計A著重於魯濱孫戰勝困難的心理過程的分析,學習其戰勝困難的精神。設計B著重從生存需要的最低條件的角度出發,剖析魯濱孫戰勝困難的心態,教給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在「資料平台」中特別選編了三篇文章,第一篇中的人物面臨死亡和良知的兩難抉擇,內容側重於對生存困境時刻人的良知的拷問;第二篇中霍金面臨的則是來自於自身的困境,實現「我」的心靈內部的偉大歷險,是對自我的偉大超越,其意義同樣等同於對心靈之外的自然的超越;第三篇人物的探險行動中彌漫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民族豪情,對生活在優越環境中的學生是一種很好的熏染,希望三篇文章能夠從上述兩種設計之外,對學生的思維方式和思想體系的構建起到填補作用。

【教學設計A】

教學目標:

1、快速默讀課文,理清魯濱孫面臨的主要困難。

2、分析心理描寫,體會魯濱孫心態變化的過程,感受魯濱孫在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可貴精神。

3、感受野外生存對人的能力的挑戰。

課前准備:閱讀《魯濱孫漂流記》;收集有關野外生存常識的資料。

教學步驟:

導入:請同學自己介紹《魯濱孫漂流記》。

我們現在安坐教室,條件舒適,心情輕松愉快。可是,假如我們像魯濱孫一樣,不幸流落到了荒無人煙的海島,情形會怎樣呢?

一、整體閱讀感知

快速默讀全文,邊讀邊劃出你認為關鍵的詞句,說一說魯濱孫初到荒島時遇到了哪些困難?

請歸納出來。

(明確:物質生存需要方面的困難和精神上生存的勇氣。)

二、片段品讀體味

面對諸多困難,魯濱孫經過了深沉而復雜的思考。請以下列問題為導引,再確定需要重點品讀(靜心默讀)有關片段,以理解下列問題:

1、魯濱孫的思考經歷了哪幾個階段?這幾個階段思考的側重點是否一樣?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系嗎?(明確:經歷了三個階段,側重點不一樣,分別側重思考:要不要活下去;怎麼活下去;怎樣安心地活下去。分別涉及生存信念、物質需求、精神需求等問題,按他當時需求的急緩程度依次出現,體現了人類進化的幾個主要階段,從中可以看出人類前進發展的影子。)

2、魯濱孫能夠活下去,他是怎麼為自己找理由的?找了哪些理由?他的思考方法有什麼特點?(明確:採用對比列舉好處和壞處的方法來勸慰自己,看到生活的積極面,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從與同伴的命運和最糟糕的情形作對比來找理由,理由略。思考的方法充滿著理性和辨證的特點:能冷靜地用理智同情感作斗爭;能用「借方」和「貸方」的格式來對比思考。)

3、魯濱孫為什麼一定要計算時間、寫日記、保存幾本書本?你覺得有必要嗎?(明確:有必要。這也是他充實自己的心靈,保持一個文明人的高級趣味,不至於淪落為低等的求生者的智慧之處。)

4、你覺得魯濱孫有哪些方面值得我們學習?(明確:敢於直面困難,堅忍不拔,積極進取,勤勉務實,善於創造,熱愛生命,戰勝困難的經驗)

三、野外生存探究

整體討論:

1、為什麼魯濱孫能夠孤身一人活下去?

2、假如你知道了魯濱孫的處境,你還能為他提供哪些遠距離的生存指導?運用上你課前所收集的資料。

四、拷問自己

假如你也像魯濱孫一樣身陷荒島,你有這個能力和勇氣,會像他一樣活下去嗎?問問自己,試著寫一寫自己的心裡話。(課外完成)

【教學設計B】

教學目標:

1、體會魯濱孫在危難處境中調整心態的方法,感受他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2、領悟生活的心態比生活的條件重要、精神的生存比物質的生存重要的道理。

教學步驟:

導入:魯濱孫從小就渴望冒險、流浪的生活。流落荒島之後,魯濱遜面對絕境,很快就克服了消極情緒,不畏懼,不頹喪,進行了一場征服大自然的斗爭,更進行了一場征服自我的斗爭。在荒島上的28年間,他克服了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尤其是心理上的煎熬。那麼他是靠什麼走過這28年的呢?

一、整體閱讀感知

快速默讀全文,完成:

1、用一話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

2、簡要復述課文內容。

3、本文在描寫魯濱孫時主要採用了什麼手法?

二、重點精讀體驗

精讀關於魯濱孫心理描寫的部分,思考探究:

1、從文章的首尾來看,魯濱孫的心態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2、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3、如果他的心態不發生這樣的變化,你覺得魯濱孫能在荒島上生存下去嗎?(明確:即使他吃住不愁,最終也會因為精神的空虛和寂寥而死)

4、如果換了其他任何一個人,也許就沒有了魯濱孫這樣的生存神話了。那麼,你認為:魯濱孫能夠活下去,最重要的是靠什麼?由此你可以得出一句什麼樣的結論?(明確:靠的是心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說明積極的心態是維系生命的首要支柱,生活的心態比生活的條件重要,精神的生存比物質的生存重要。)

三、拓展應用

1、當下,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生活富足,可自殺等輕生的事件仍然屢見報端。假如魯濱孫知道了這些,他會作何感想?你能走進魯濱孫的內心世界,揣摩出他的真實想法嗎?試試看,組內談一談,請使用第一人稱。

2、有的同學感慨現在早出晚歸,學習負擔繁重,生活枯燥,爸媽嘮叨,知心朋友缺少,不太滿意目前的狀況。你對你目前的學習和生活滿意嗎?想一想,談一談,和魯濱孫比一比,和同學坦誠交流交流。

3、用一句精練的話說出自己學習本文的感受。

四、作業布置

找一些面對困難、激勵人奮進的格言,做成賀卡送給你的朋友或者自己。

【資料平台】

1、(丹麥)哈夫·B·卡威《浮冰上的兩者》。

2、《斯蒂芬·霍金——劃時代的英雄》。

3、郭正剛《漂流長江第一人》。

23 登上地球之巔

郭超人

案例提供 機場路中學楊曙 陳金兵

【教學設想】

登上地球之巔,是王富洲等人的堅定目標,哪怕是歷經千險萬阻,獻出生命。在這種精神驅使下,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超乎生理條件和自然條件的非凡精神,正是本文深深打動人的地方。抓住這一點進行教學,對幫助學生理解人物的行為,幫助學生遷移到自身的生活中,形成健全的人格,無疑是有益的。另外,團隊的合作精神、對科學與理性的尊重、對類似行為進行的反向解讀,對多元思考的鼓勵,都可進行教學解讀。

設計A的處理較常規,抓住內容把握、精神把握、景色描寫等三個教學要點,傾向於指導學生從對文本內容的整體感知和重點章節中去作把握。設計B則意在將我們的閱讀視線指向一個不太被人關注的群體,關注探險活動中的王連滿之類的人物的故事,與《偉大的悲劇》中的奧茨進行比較閱讀,體味探險活動中團結協作、為集體而勇於犧牲的可貴精神,這也是決定探險活動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讓學生體會合作的精神。

【教學設計A】

課前准備:1、了解珠穆朗瑪峰的有關地理知識。2、查找關於紀念人類登頂珠峰50周年活動的有關資料。3、閱讀郭超人長篇通訊《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4、查閱2000年湖北衛視《往事》欄目關於登頂珠峰的節目資料,特別是關於王連滿的部分(教師可以提供「教師教學用書」上的文字材料)。

教學目標:

1、能抓住要點概括登頂的幾個階段。

2、能突出重點,復述故事,從中感受登山運動員的英雄氣概。

3、體會景色描寫的作用。

教學步驟:

導入:珠穆朗瑪峰是地球上的最高峰,其北坡被許多登山家認為「連鳥也無法越過」,是一條「充滿死亡的路線」。而在1960年,年輕的中國登山運動員,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上了地球之巔。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他們的足跡,去感受他們登頂的氣概。(可出示相關圖片)

一、整體閱讀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默讀全文,按一定的順序理清運動員登頂主峰的幾個階段,分別用簡短的語言概括出每一階段的主要內容。(參考概括:1)登山隊出發;2)運用人梯戰術突擊第二台階;3)留下劉連滿,三人繼續登頂;4)三人無氧攀登,登頂成功。)

2、有針對性地快速瀏覽部分章節,小組討論完成:

(1)登山隊登頂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明確:寒冷、缺氧、虛弱、黑夜)

(2)他們是如何克服的?(明確:依靠頑強的毅力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二、片段品讀體味

1、選擇自己認為最感人的段落,進行復述。要求:能體現出自己認為最感人的特點(可參照上述二、2的問題),能體現出運動員的英雄氣概,能做到詳略兼顧。

2、5分鍾反復默讀體會你認為最感人的部分。

3、默讀寫王連滿的段落,思考:文章集中寫了王連滿哪些事例?你覺得王連滿是怎樣一個人?文章為什麼單用了兩個段落來突出寫他一個人?(明確:寫了三件事:甘當人梯;放棄登頂;留下氧氣。他是一個默默奉獻、顧全大局、勇於犧牲、意志頑強的人。王連滿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隊群體的優秀品質,單寫他,是通過對他的典型描寫,來表現以他為代表的登山隊群體的精神風貌。)

4、文章最後以「他們終於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創舉」一句戛然而止,讀後總覺得言猶未止,意猶未盡,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體會呢?那麼,請你把覺得還應該說的話,還應該寫的文字,接著補充出來。(教師提示:可著重寫出登頂成功後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三、景色描寫賞讀

1、找出課文中你認為最精彩的景色描寫,讀一讀,想一想這些景色描寫是抓住什麼特點來寫的?這些景色描寫有什麼作用?(教師提示:本文的寫景,一類是寫環境的惡劣,突出隊員的精神;另一類是寫景色的美麗,既烘托隊員美好的追求,又帶給讀者美的享受,調節閱讀的情緒。)

2、找出《偉大的悲劇》中你欣賞的景物描寫,小組交流,進一步品味它的作用。

3、模仿文中景物描寫的方法,抓住自己生活周圍景物的特點,寫一個片段,力圖體現人物的情感。

三、作業布置

本文實際為一篇通訊的節選,請你參考身邊的報紙,模仿新聞(消息)的寫法,把本文改寫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現場新聞報道。

【教學設計B】

教學目標:

1、速讀全文,能把握感人的細節與人物。

2、選取典型人物(中途退出的人物王連滿),進行比較閱讀,感受探險活動中蘊涵的可貴精神。

教學步驟:

導入:橫亘我國和尼泊爾境內的珠穆朗瑪峰,一直成為眾多探險活動家征服的目標。1960年5月,中國登山隊首次從北坡登頂成功,打破了珠峰不可征服的神話。讓我們隨著沖頂隊員一起來體驗那偉大的時刻。

一、整體閱讀感知

快速默讀全文,整體感知,注意感人的情節和感人的人物,完成:

1、文章所寫的登頂過程可以分為幾個階段?請你劃分並歸納各階段的主要內容。

2、三名隊員最後能夠登頂成功,從文章看來,你覺得靠的是什麼?(明確:靠的是頑強堅韌的意志,為國勇於拼搏獻身的精神,舍己為集體的團結協作精神)

3、王連滿對於三名隊員成功登頂,起了什麼樣的作用?(明確:用人梯的方法幫助隊員登上第二台階;為保集體登頂成功,主動放棄登頂;寧可犧牲也要留下氧氣給下撤的隊友。王連滿為全隊成功登頂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

二、比較閱讀,揣摩人物

《偉大的悲劇》一文中的奧茨同本文的王連滿一樣,因故不能同隊友一起繼續行進。請找出二文中寫二人的部分,進行比較閱讀,體會兩個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中的人物,討論,交流:

1、兩人終止同隊友的行進,是出於個人目的嗎?(教師提示:原因分析——是因為身體的原因不允許繼續行進,不是因為個人的榮辱的原因,是為了整個集體的存亡和榮譽考慮而作出的決定。)

2、作出終止前進的決定時,兩人的想法是一樣的嗎?(教師提示:總的是一樣的,即不拖累和影響整個集體的行動,主動犧牲自己。不一樣的具體的想法,可大膽揣測,合符情理即可。)

3、奧茨留給隊友最後的話是「我要到外邊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時候」,王連滿留給隊友的是足足用了半個小時才艱難寫成的77個字的遺書,請仔細默讀體會,你能從中感受到什麼?(教師提示:言之成理即可。)

4、你怎麼看待探險活動中他們二人這種中途退出的行為?(教師提示:這不是逃避的行為,這是為實現集體的目標而勇於自我犧牲的行為,他們沒有站在榮譽的光環下面,但仍然是英雄,恰恰相反,這反映了探險活動中一種極為可貴的精神——為了集體而團結協作、甘於犧牲的精神,許多探險活動的成功,正是有這樣無數的幕後英雄的無私奉獻,中國登山隊登頂成功同樣得益於此。)

三、為敗者謳歌

1、在你的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失敗的英雄或幕後英雄的故事?相互交流,談一談。

2、俗話說「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但現在你對這些觀念有了新的認識嗎?請你結合一些事例,寫一寫自己的體會,字數不限。(可課外完成)

【資料平台】

1、郭超人《紅旗插上珠穆朗瑪峰》。

2、《50年,人類與珠峰激情碰撞:永遠不言征服》等紀念人類登頂珠峰50周年(2003年)報道資料。

3、李鍾琴《莫名其妙的「挑戰」》。

24 真正的英雄

里根

案例提供 機場路中學楊曙

【教學設想】

我們有熱情憧憬探險,我們有勇氣進行探險,但我們是否有勇氣面對失敗?尤其是面對一場公眾都知曉的失敗,我們應該如何進行危機公關,我們如何安慰公眾?里根的演講提供了一個好的範例。本文可以抓住這一特點進行教學,指導學生如何組織此類演講,如何聆聽此類演講,學會抓住演講的精髓,理解人類永不言輸的探索精神。

設計A抓住演講稿的基本特點,以讀為主線,通過不同形式的讀的練習,達到領會課文所傳達的主要信息的目的。設計B則意在指導學生一種自主學習的方法,在佔有一定量的背景資料的基礎上,總體把握(教師提供的和學生自己收集的)系列事件中所包含的意義,並以寫的練習從成功的角度(課文是從失敗的角度)感悟航天研究事業的進步意義,培養學生熱愛航天科學的感情。

【教學設計A】

教學目標:

1、聽讀課文,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2、朗讀課文,能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調。

3、品讀課文,感受百折不撓探索未知領域的精神。

課前准備:搜集閱讀關於航天探索的資料。

教學步驟:

導入:1986年1月28日,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在第十次發射升空後,突然發生爆炸,艙內7名宇航員全部遇難。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悲劇,美國陷入一片悲哀之中,世界也為之震驚。1月31日,里根總統發表了這篇電視講話。今天就讓我們從這篇講話中,再次認識這些真正的英雄。

一、整體感知全文

1、聽讀課文(錄音、錄象或范讀),整體感知思考、回答以下問題:

(1)演

熱點內容
微信圖標怎麼點亮 發布:2025-01-22 17:24:14 瀏覽:861
岳西縣店前中學 發布:2025-01-22 15:54:05 瀏覽:507
海安教育信息網 發布:2025-01-22 15:18:43 瀏覽:491
校園網屬於區域網嗎 發布:2025-01-22 15:13:34 瀏覽:915
貸款買房怎麼 發布:2025-01-22 15:08:32 瀏覽:955
求是數學 發布:2025-01-22 14:48:20 瀏覽:199
高三化學課件 發布:2025-01-22 12:42:13 瀏覽:440
教師資格證教育知識與能力重點 發布:2025-01-22 10:42:04 瀏覽:485
急性心衰能活多久 發布:2025-01-22 09:57:20 瀏覽:667
高中代課老師 發布:2025-01-22 08:09:16 瀏覽: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