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合唱教學
合唱是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它要求歌唱群體音響的高度統一與協調,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人聲作為合唱藝術的表現工具,有著其獨特的優越性,能夠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合唱,在革命時期和建設時期都發揮過非常積極的作用。 合唱是最美的、最高級的歌唱藝術形式。「聲樂基礎好,不一定能唱好合唱,聲樂基礎不好,一定唱不好合唱」。筆者很喜歡合唱,也在合唱教育方面進行過一些償試,現在談一下我對合唱教育的一些想法和建議。 1.目前合唱教育的現狀 我是來自農村基層學校的音樂老師,在多年的音樂教學和參加區、市組織的藝術活動中,我感覺到,都是清一色的舞蹈,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也曾在全區藝術展演中做過一些償試,鼓勵節目的多樣性,但就是很少有學校推出合唱類的節目,是什麼原因導致合唱在基層學校的「弱勢」呢?我認為,一是上級教育部門對藝術教育,尤其是合唱教育沒有足夠的重視,基層學校領導大多是所謂的「主科」出身,認為舉辦合唱團或比賽會影響教學成績。二是我國的音樂教育體系本身就存在嚴重缺陷,缺少合唱專業教學及合唱聲音訓練這一重要環節,這也是造成基層的音樂老師在課程的設置上也沒有把合唱教育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上來。 2.開展合唱活動的意義 對於目前這種狀況,我認為,大力開展合唱活動不但不會影響成績,如果利用好了,還會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加力。 有一句名言:「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以替代的重要形式」,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將學校的合唱活動當成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團隊精神的一項重要工作。 對於學校來說 ,合唱教育具有「投資少、易操作、普及廣、意義大」的特點,大力開展合唱教育活動能培養學生對經典音樂的興趣,提高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能啟迪心智、凈化心靈,使學習更富有實效。抒發愛國情懷、展示校園文化、歌唱美好時代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合唱,大力發展合唱教育和開展合唱活動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不容小視。 3.合唱團隊的組建。 3.1 確立合唱隊的定位和發展方向。中小學校合唱隊的組建,選擇隊員時,在強調學生的音準、節奏、音樂理解能力及作品接受能力的同時,也要兼顧各個層次學生的參與。因為我們不是「為了表演而歌唱,而是為了成長而歌唱」,特別是一些基礎差、學習成績後進的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成長,更是我們組建隊伍的初衷。 3.2 合唱團隊的人員配比。組建合唱團隊,為了讓團隊保持活力,在各年級選取的人數各有不同。小學合唱團的人員配比為:一二年級約佔1/4,三四年級約佔1/2,五六年級約佔1/4。或者二三年級佔1/4,四五年級佔1/2,六年級佔1/4。初中合唱團隊結構:初一1/3,初二2/3,初三保留部分骨幹。高中合唱團結構和初中也不致相同,高一約1/3,高二2/3,同樣保留高三的部分骨幹。 3.3 重視骨幹在團隊里的支柱作用。合唱團隊的組織者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善於發現團隊中具有領導能力和音樂表現力較強的學生,並對他們進行大力的培養,使他們在團隊裡面發揮重大的作用。這些學生在整個合唱團隊里起碼要佔有1/3的人數,並且要保證各個聲部都有骨幹,位置也要分散。 4.如何進行合唱的教學與排練。 4.1 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合唱觀念。合唱是一種集體活動,需要每個參與者將自己看作是集體中的一員,與其他人相互協調、相互合作地演唱。這有利於培養學生高度的紀律性,形成集體意識。要讓學生認識到合唱是合作的和聲藝術,個人的聲音應與整體的聲音融為一體,使每個個體發出的聲音達到高度的統一,團結協作對於合唱極為重要。 4.2 注重音準和節奏訓練。眾所周知,合唱有幾個聲部,對除主旋律以外的聲部的視唱能力要求比較高,在劃分聲部之初,就應注意實力的平均,在日常的訓練中要加強視唱練耳的訓練。首先是用樂器帶唱聲部中的樂譜,建立正確的音高概念,也就是說要單獨進行聲部的視唱,然手再合練,在這種反復的訓練中,讓學生在和聲效果中得到音準概念,從而掌握音準,做到高低兩聲部的各諧統一,加強對音樂作品的內心體驗與感受。 4.3 聲部的配合。在排練二聲部及多聲部歌曲時,一定要有正確的步驟,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我認為,對一般水平的合唱隊來說,先練唱低聲部為好。因為就一般合唱來說,高聲部是旋律聲部,比較流暢動聽,好記、好學。而低聲部旋律,流暢性差一些,難學難記。實踐證明,在學一首新歌之前,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而學生學習的特點又是學得快、記得牢。所以,我們採取先入為主的方法,就是趁學生還未接受高聲部旋律之前,先讓他們接受低聲部的訓練。這樣,他們同樣會感到有一種新鮮感。 在進行合唱練習時,還可以用電腦音樂軟體進行輔助教學。在進行合唱練習時,課堂上教師必須花一部分精力在彈奏鋼琴上,無法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的組織中去;鋼琴的彈奏不但受演奏技術程度的制約,也受人的精神和體力狀態的制約,在連續上多堂課後,略感疲勞可能會屢彈錯音或彈奏的節奏不正確;鋼琴的音樂較單一等等,而用電腦音樂軟體進行聲部教學就方便多了,可把音樂由音樂序軟體存為MIDI格式的檔,然後在上課時根據需要在電腦上播出。可以把聲部分開來給學生聽,也可以給學生聽整體效果。可以讓學生唱第一聲部音樂,放第二聲部,或反過來唱。也可以把學生的演唱效果進行實時記錄,過後馬上可以重放,讓學生在正確與自唱之間進行對比,讓學生在聽與唱之間不斷的提高視唱能力。我們對學生進行合唱訓練時,可以加入一些技巧性的東西,讓學生在「准」和「情」字上下功夫。 比如在排練《祖國,慈祥的母親》改編成合唱曲時,通過對歌詞的朗讀和旋律的配合,通過激發他們對祖國的熱愛,對未來的憧憬,讓他們意識祖國就是我們的母親,我們應該象祝福自己的媽媽那樣。因此,對這首歌進行了藝術處理:前半段領唱,要求以學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唱得抒情且富有朝氣,後半段合唱,要求唱得深情寬廣,與領唱形成對比。給這首合唱曲又增添了閃亮的色彩。 5.合唱技能訓練。 合唱的技能訓練主要是呼吸、發聲練習。下面我們簡單說說如何進行呼吸和發聲的練習。 5.1合唱的呼吸。合唱的呼吸有三種方法:一是整體性的呼吸——即全體合唱隊員同時呼、同時吸、同時換氣,數十百人都如一人,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呼吸。二是聲部性的呼吸——即以聲部為單位呼、吸、換氣,常用在復調作品中。三是循環性的呼吸——即每個人根據自己的深淺長短作不同時的呼、吸、換氣。整體聲音延連不斷,從而做出各種力度、速度、色彩的技巧變化 歌唱中正確的呼吸概念是氣柱抗。呼氣是歌唱的唯一動力,是張嘴後氣體本能地向外呼出的一種力量,其能量永遠大於阻力。阻力是人為的,是在腰緊綳的前提下,有意識地將橫膈膜向下墜壓的一種力量,是氣阻抗中反向制約動力的力量。其感覺如同抬重物時腰腹部有一股向下墜壓的憋勁一樣。人為的向下墜壓的阻力,是歌唱時氣阻抗存在的必要條件。 歌唱技巧的主要訣竅,就是尋求、創造、掌握氣柱中兩種反向力量對抗的感覺,即向上呼氣的動力,與向下墜壓的阻力之間的對抗感覺:動力因阻力的反向制約而平穩經濟地推動,阻力又因動力的刺激而更強烈地對抗。它貫徹於歌唱的始終。 氣柱抗的實質是聲門處的小對抗和腰腹部的大對抗。腰緊綳是產生氣柱抗的前途和關鍵,而氣柱抗的實質是聲門處的小對抗和腰腹部的大對抗。 第一、聲門處的小對抗,是指聲門下的向上呼氣的動力,與聲門上的人為向下插壓的阻力間的對抗。具體做法是,在唱歌時喉頭要做擋氣和下插的兩個動作。擋氣,就是發聲前瞬間要加大兩片聲帶之間閉合的強度;下插,就是發聲時要人為地使喉頭下插,像咳嗽出聲前瞬間,喉頭自發地內夾擋氣和向下插動的感覺。喉頭擋氣和下插的動作很細微,只要在發聲前先想一下動作即可,但卻是不可缺少而重要的。因為聲門處氣體壓縮的阻力增大,對抗得越激烈,歌聲的質量越高。 第二、腰腹部的大對抗。聲門處的小對抗只能產生歌聲微弱的基音,還需要大量混合共鳴的泛音,它只能依靠氣抗阻大能量的驅動,使具有一定音高的聲波,經喉腔、咽腔進入口腔、鼻腔,產生大量混合共鳴的泛音,達到聲貫全場的目的。 腰腹部大對抗的具體做法:吸氣後腰四周立即緊綳,橫膈膜要人為地向下墜壓產生阻力,並與丹田(臍下二指左右)人為地向里彈動的動力之間產生對抗。丹田的彈動不能自發產生,要經過專門訓練;很像長跑後的喘氣、激烈咳嗽時腹部的彈動。 練聲時可用穩、勻、細、輕、省地發出「嘶——」的長音,「嘶」聲有多長,腰緊綳、橫膈膜人為地向下墜壓及喉頭自發地內夾擋氣和向下插動的感覺就要保持多久,越長越好;同時做好彈跳氣息練習,從而真正掌握歌唱中氣抗阻運氣的正確科學的方法。 5.2 合唱的發聲。 合唱的發聲與獨唱的發聲基本原理是一致的。發生訓練的目的是為了調節合唱隊員發生器管的機能,使之能盡快進入歌唱發生的積極狀態,以迎接有較高強度的歌曲排練及演唱活動。因此,在發生訓練中要逐步使合唱團團員掌握和運用科學的發聲方法,較好的發揮發聲器官的功能,從而提高歌唱發音中的調控能力(包括音準、節奏、音量、音色、呼吸、共鳴、語言等),以取得較為理想的合唱整體效果。 合唱發聲訓練 通常從適中的聲區(C大調的 )和適中的力度(mp或mf)開始,發聲練習的應用音域和應用力度要逐步擴展,並以大多數合唱團員的發聲狀態為基礎,掌握適當的訓練進度。在合唱團員努力通過合理運作發聲器官發出良好聲音時,必須在尋求各聲部間相互和諧、均衡。嘴和耳朵要同時工作。 練聲曲應用區域要求適度,一般常通過半音移調的辦法來擴展練聲的音域。這樣可以逐步啟發全體合唱團員的發聲器官,是他們很快進入到積極的歌唱狀態,熟練而自如地對自己的聲音進行調整控制。練聲應用節奏及音準的難度也必須有目的地添加,切記生搬硬套別人的發聲練習曲,要切實把握合唱團的實際特點,朝著一定的訓練目標邁進。 三種常用的練聲訓練方法:第一、激起:就是發聲前先想好音高、音量、音色並做好相應的器官狀態准備,用氣突然沖擊聲帶振動,發出准確、干凈、整齊而有彈性和帶有音頭的聲音,這是最基本的起聲技巧,切忌唱出橄欖狀的聲音。第二、軟起:就是發聲前先出氣再出聲,聲音是氣息烘托出來的一種起聲技巧。第三、直聲:就是發聲後保持狀態,不要讓聲音出現抖動。因為每個人聲音波動幅度大小不同、波動快慢也不同,這都會影響合唱的聲音效果,因此我們要求用直聲來唱合唱。 著名指揮家馬革順教授曾將人體歌唱的狀態科學地總結為12個字:腦袋空、喉嚨滿、肩膀寬、腹部緊。 在排練中,我們要按照這12字的要求有目的的去練。方法是: ①松:發生器官各部位肌肉放鬆,特別是下頜與喉部。要求舌根平放,下巴不翹起不下縮。 ②揚:微收小腹,姿勢端正,精神狀態振奮專注,是「我要唱」而不是「要我唱」。 ③豎:用打哈欠似的感覺提起軟口蓋,口形似立著的鴨蛋,這可用雙手撫頰幫助體會。 ④上:聲音走向盡量向上,彷彿唱入眉心,唱往頭腔。要小腹微收用臍上腹肌來托著聲音,使聲音處在較高的位置上,不要放下來唱。要努力練習頭聲並輔以適量的假聲。 ⑤下:吸氣要橫不要豎,不要聳肩,要學會用「氣柱」(有呼吸支點)歌唱,並運用臍上腹肌的適當控制來支持聲音。 ⑥攏:聲音要集中、有點,不要散。點要「打」在軟硬口蓋交界的稍前處。隨著歌曲性質的不同,也可稍稍移前或挪後。 ⑦變:要訓練各種母音的口型變化,聲音的開放、關閉、硬起、軟起,連音、斷音,強弱,級進與大跳,反應指揮變化,聽辨基本和弦等等。 ⑧開:前後口腔、鼻腔、頭腔均要打開,不可擁塞,要讓聲音暢通地從體內流出。 發聲訓練涉及到多方面的技能和技巧,在每次排練活動的有限時間中,採用練聲曲或根據演唱歌曲片斷改編的練習曲練習,讓基礎訓練適當結合排練歌曲歌唱技巧的要點和難點進行,練以致用,練用結合,就能提高效率,取得良好的排練效果。 6.欣賞各類合唱作品,培養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力。 欣賞是合唱教學中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可以通過欣賞各種類型的合唱曲來擴大音樂視野,提高自身對合唱的感受能力和鑒賞能力。排練間隙或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播放一些中外著名的合唱曲,如《春雨沙沙》、《牧歌》、《回聲》等,讓他們細心聆聽各聲部的旋律,訓練學生音樂的耳朵,提高合唱的聽覺能力,讓他們從音樂本身的旋律中體會合唱藝術的美,以此來培養學生合唱的興趣。 總之,合唱有著極為豐富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合唱教育能夠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增強自信,讓我們用優美的旋律喚起大家對音樂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熱愛吧!
㈡ 如何開展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的研究結題報告
唱歌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是獲得良好音樂素質教育的最佳途徑。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唱歌教學是主要的音樂教學內容之一,也是學生最易於接受和樂於參與的音樂表現形式。《音樂課程標准》中對學生歌唱教學的要求是「激發學生富有情感地演唱,以情帶聲,聲情並茂,重視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力,演唱的自信心,使他們在歌唱表現中享受到美的愉悅,受到美的熏陶……」 一、培養自信有感情地歌唱 歌唱中,聲音技巧固然很重要,但對小學生來說,關鍵在於培養他們願意歌唱、喜歡歌唱、熱愛歌唱,從而促使他們「從內心歌唱」。 1、教師生動的范唱 在教學中,傳遞歌曲信息,讓學生真實的體驗與感受歌曲的美,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歌曲的就是教師。教師的范唱可以直接影響學生是否喜歡所學的歌曲。因此,教師要求學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須首先唱好。如果教師首先被歌曲打動,並投入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那歌聲一定會使師生產生心靈上的共鳴,產生心靈上的交流,給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使學生對歌曲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強烈願望。 2、學會理解、分析、處理歌曲 任何一首歌曲作品,它的特點與音樂風格都是通過音樂要素(節奏、速度、力度、音色等)的運用來達成的。而在唱歌教學中,學生對於歌曲理解得越深刻、越全面,就會唱得越好、越動人。教學中,教會學生在對歌曲的音樂形象有了初步的感知以後,引導學生分析歌曲感情、結構、高潮,學會通過控制聲音的力度、速度、音色等要素來表達感情。 二、進行必要的唱歌基本技能的訓練 小學生唱歌基本技能訓練不同於專業的聲樂訓練,但是無論訓練的深淺,要求的高低,都要以科學的訓練方法為依據。在我們的常規課堂教學中,既要從心理上引導學生自信有激情的歌唱,同時還要注意交給他們必要的唱歌技能。 1、要培養學生建立正確的歌唱觀念,養成良好的歌唱習慣。 引導學生用良好的歌唱姿勢歌唱。歌唱時身體無論坐或站都要自然、端正,腰要挺,眼平視,頭與頸不要前俯、後仰,不要壓迫頸部,要保證橫膈膜的自由運動。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聯合呼吸。教學中,用聞花、跳皮筋、抽泣、咳嗽、打哈欠、隔河喊人等生動形象的比喻幫助學生體會。逐步糾正學生呼吸方法上的毛病。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小學低年級著重擴展學生的音域,到中高年級,主要採用訓練頭聲的發聲方法,使其聲音圓潤、清晰、甜美,有利於音樂的表現和增加學生歌唱的興趣。 教會學生清晰的咬字、吐字。歌唱是音樂與語言結合的藝術,准確清晰地表達詞意,依靠正確的咬字吐字,要把自然圓潤的發聲與歌詞的正確讀音融合起來。通過朗誦、教師示範、學生模仿對比等方法加以引導。使學生做到「咬清字頭聲母,引長字腹,收住字尾」,逐步達到字正腔圓、情真意切。 2、及時發現並糾正錯誤的歌唱方法。 喊唱問題。主要原因是學生想表現自己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和發聲方法不正確。使他們明白優美的歌聲是發自內心的聲音,是根據歌曲的情感與需要用適當的音量、真摯的情感引出內心的表現。教學中要指導學生調整好呼吸,口腔自然打開,下齶放鬆,要教給他們控制、調整音量的方法,隨時發現,及時糾正。在聲音訓練與規范的過程中結合實際,採用科學的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克服,同時應教會學生自我調劑的方法。 三、採用多種形式發展學生的歌唱表現能力 每一首歌曲都有它獨特的風格特點,每一種表現形式都能帶給人不同的藝術享受。教學中老師要教會學生結合歌曲的特點,使每一首歌曲的學習與表現都成為學生難以忘懷的一個記憶,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參與表現的願望,發展學生的歌唱表現能力。 1、豐富歌曲的演唱形式 如:對唱、輪唱、領唱與齊唱、合唱等。這樣既可以使歌曲演唱形式多樣化,又可以強化並延展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 2、組建班級合唱隊 合唱可以使每一個個體都能參與表現歌曲,合唱是一種集體互助、協作表演的音樂表現形式。當每一個人處於各自的聲部之中,他就會得到同伴的引領和吸引,對於有缺點的同學來說,在練習與表現的過程中,可以逐漸的被熏陶得以進步直至改掉自身存在的弊病。 四、變 四、充分的利用課堂評價。任何的評價都不是隨意的,從課改之前的吝嗇贊美到課改之後到處泛濫的「你真棒!」教師們對課堂評價產生了許多誤區,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也發現課堂的評價體系也越來越完善了,教師對如何使用好課堂評價也有了自己的妙招。但其中都遵循著幾點原則: 1、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徵進行評價,根據學生的心理成長進行評價。如低年級的學生的自律性不太好,上課時容易做小動作,這時我們可以通過獎勵其他表現好的同學來引導表現不好的同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高年級的學生雖然他們處於青春期,容易產生逆反心理,但他們同樣希望得到好的評價,善意的批評、用心的引導他們是能感受到的。 2、課堂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更准確的學到知識,更好的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所以評價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怪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創新成果。 3、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課堂評價有教師評價、師生評價和生生評價,而在以往的課堂中運用最多的是教師評價,壓抑了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的體現,所以在還課堂給學生的同時也應該還評價權給學生,他們更了解課堂評價與學生之間的重要關系。通過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更積極的投入課堂,參與課堂,更好的實現課堂的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的深入,也根據這次網培學習的音樂評價方式,讓我感受到了有效的評價對學生來說又多麼重要,而音樂課堂教學的評價應從教學目標的具體化、層次化;教學內容的精選化、整合化;教學過程的靈活化、最優化;教學氛圍的民主化、和諧化;教學評價的多元化、激勵化等方面考慮,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實施有效地教學方法,來提高小學唱歌教學的課堂實效性。 五、聲期及嗓音保護 第一、教師、家長要重視。學生說話歌唱很容易音量過大,處於稚嫩階段的發聲器官極易受損。除了在教學中合理使用嗓音外,還要教育孩子們不要大喊大叫。第二,要教會孩子們利用科學的發聲方法說話、歌唱。第三,到了小學高年級學生要學習變聲期常識,學會自己判斷,自我調整,自我保護。第四,提倡學生在一般情況下應該用中等或較輕的音量說話與歌唱,但是適當的時候,教師還是應該指導學生用較強的音量來演唱,以使學生的發聲器官得到合理的鍛煉與發展。 變聲期問題。小學生五年級就有人開始變聲。歌唱時應當慎重,一般要注意輕聲唱,適當降低音高,選擇好聽、上口、短小的歌曲,唱歌時間宜短。教師在教學中要特別關注,在這個時期要給學生講解變聲期及嗓音保護常識,引起學生的重視 總之,在唱歌教學中我們要多進行反思與改進。教會學生歌唱方法和歌唱思維,不斷提高學生的歌唱技能、歌唱修養和欣賞水平。為學生將來能繼續歌唱學習打下基礎、埋下伏筆,讓他們的人生不留下遺憾!
㈢ 如何在農村學校中開展合唱教學
合唱是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它要求歌唱群體音響的高度統一與協調,是普及性最強、參與面最廣的音樂演出形式之一。人聲作為合唱藝術的表現工具,有著其獨特的優越性,能夠最直接地表達音樂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發聽眾的情感共鳴。合唱,在革命時期和建設時期都發揮過非常積極的作用。 合唱是最美的、最高級的歌唱藝術形式。「聲樂基礎好,不一定能唱好合唱,聲樂基礎不好,一定唱不好合唱」。筆者很喜歡合唱,也在合唱教育方面進行過一些償試,現在談一下我對合唱教育的一些想法和建議。 1.目前合唱教育的現狀 我是來自農村基層學校的音樂老師,在多年的音樂教學和參加區、市組織的藝術活動中,我感覺到,都是清一色的舞蹈,上級教育主管部門也曾在全區藝術展演中做過一些償試,鼓勵節目的多樣性,但就是很少有學校推出合唱類的節目,是什麼原因導致合唱在基層學校的「弱勢」呢?我認為,一是上級教育部門對藝術教育,尤其是合唱教育沒有足夠的重視,基層學校領導大多是所謂的「主科」出身,認為舉辦合唱團或比賽會影響教學成績。二是我國的音樂教育體系本身就存在嚴重缺陷,缺少合唱專業教學及合唱聲音訓練這一重要環節,這也是造成基層的音樂老師在課程的設置上也沒有把合唱教育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上來。 2.開展合唱活動的意義 對於目前這種狀況,我認為,大力開展合唱活動不但不會影響成績,如果利用好了,還會給學校的教育教學加力。 有一句名言:「合唱是任何教育工作都不可以替代的重要形式」,許多發達國家和地區都將學校的合唱活動當成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和團隊精神的一項重要工作。 對於學校來說 ,合唱教育具有「投資少、易操作、普及廣、意義大」的特點,大力開展合唱教育活動能培養學生對經典音樂的興趣,提高團隊合作意識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精神,能啟迪心智、凈化心靈,使學習更富有實效。抒發愛國情懷、展示校園文化、歌唱美好時代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合唱,大力發展合唱教育和開展合唱活動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意義不容小視。 3.合唱團隊的組建。 3.1 確立合唱隊的定位和發展方向。中小學校合唱隊的組建,選擇隊員時,在強調學生的音準、節奏、音樂理解能力及作品接受能力的同時,也要兼顧各個層次學生的參與。因為我們不是「為了表演而歌唱,而是為了成長而歌唱」,特別是一些基礎差、學習成績後進的學生能夠在學習中成長,更是我們組建隊伍的初衷。 3.2 合唱團隊的人員配比。組建合唱團隊,為了讓團隊保持活力,在各年級選取的人數各有不同。小學合唱團的人員配比為:一二年級約佔1/4,三四年級約佔1/2,五六年級約佔1/4。或者二三年級佔1/4,四五年級佔1/2,六年級佔1/4。初中合唱團隊結構:初一1/3,初二2/3,初三保留部分骨幹。高中合唱團結構和初中也不致相同,高一約1/3,高二2/3,同樣保留高三的部分骨幹。 3.3 重視骨幹在團隊里的支柱作用。合唱團隊的組織者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善於發現團隊中具有領導能力和音樂表現力較強的學生,並對他們進行大力的培養,使他們在團隊裡面發揮重大的作用。這些學生在整個合唱團隊里起碼要佔有1/3的人數,並且要保證各個聲部都有骨幹,位置也要分散。 4.如何進行合唱的教學與排練。 4.1 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合唱觀念。合唱是一種集體活動,需要每個參與者將自己看作是集體中的一員,與其他人相互協調、相互合作地演唱。這有利於培養學生高度的紀律性,形成集體意識。要讓學生認識到合唱是合作的和聲藝術,個人的聲音應與整體的聲音融為一體,使每個個體發出的聲音達到高度的統一,團結協作對於合唱極為重要。 4.2 注重音準和節奏訓練。眾所周知,合唱有幾個聲部,對除主旋律以外的聲部的視唱能力要求比較高,在劃分聲部之初,就應注意實力的平均,在日常的訓練中要加強視唱練耳的訓練。首先是用樂器帶唱聲部中的樂譜,建立正確的音高概念,也就是說要單獨進行聲部的視唱,然手再合練,在這種反復的訓練中,讓學生在和聲效果中得到音準概念,從而掌握音準,做到高低兩聲部的各諧統一,加強對音樂作品的內心體驗與感受。 4.3 聲部的配合。在排練二聲部及多聲部歌曲時,一定要有正確的步驟,否則就會事倍功半,我認為,對一般水平的合唱隊來說,先練唱低聲部為好。因為就一般合唱來說,高聲部是旋律聲部,比較流暢動聽,好記、好學。而低聲部旋律,流暢性差一些,難學難記。實踐證明,在學一首新歌之前,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而學生學習的特點又是學得快、記得牢。所以,我們採取先入為主的方法,就是趁學生還未接受高聲部旋律之前,先讓他們接受低聲部的訓練。這樣,他們同樣會感到有一種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