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分數的教學設計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表內乘法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之一。本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範文,歡迎檢視!
一.認真研讀,深挖教材。
各位老師大家好,下面我結合課程標准就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表內乘法二」在小學計算教學的地位和作用,單元教材的編排特點,單元主要內容和例題分析,單元教學建議和重難點處理幾個方面做以下解說。
1、研讀教材
表內乘法二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之一。是數與代數領域「數的運算」中的重要內容。是數學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基礎性和工具性,是學生終身發展必備技能。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有:7的乘法口訣、8的乘法口訣、9的乘法口訣、乘法口訣表以及用7~9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具體安排如下表。
7的乘法口訣 解決問題學習
8的乘法口訣 解決問題鞏固
表內乘法二 9的乘法口訣 解決問題加深
乘法口訣表 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
整理和復習
2、橫縱向聯絡
縱觀人教版1—6年級學教材,我們不難看出,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是學生今後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本單元正是小學計算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今後學習乘法的基礎。與二年級下冊一、解決問題,二、表內除法一,四、表內除法二。三年級上冊四、有餘數的除法,六、多位數乘一位數,七、分數的初步認識。三年級下冊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五、兩位數乘兩位數,七、小數的初步認識,八、解決問題。四年級上冊三、三位數乘兩位數,五、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四年級下冊一、四則運算,三、運算定律與簡便運算,四、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五年級上冊一、小數乘法,二、小數除法,四、簡易方程。五年級下冊二、因數與倍數,四、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六年級上冊二、分數乘法,三、分數除法,五、百分數。六年級下冊二、圓柱與圓錐,三、比例,六、整理與復習以及各牽扯到乘法的計算均有聯絡
橫向來看錶內乘法二是在表內乘法一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已有一定的基礎和經驗。
3、編排特點
本單元在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由具體情景引出乘法問題,結合連加結果編出乘法口訣。在具體內容的編排上逐步提高要求:7的乘法口訣由實物圖引導學生操作,得出連加結果,並用列表的方式呈現;8的乘法口訣由學生熟悉的軍樂佇列隊圖,通過引導觀察得出連加結果,並用數軸的形式呈現;9的乘法口訣以賽龍舟的示意圖,通過觀察與推想得出連加結果,並用數軸的形式呈現。總體看,逐步提高抽象程度。
2.解決問題的編排也是逐步加深的。7的乘法口訣之後,設計了3個例題:先用擺圖形的例項,說明「什麼是一個數的幾倍」;再用擺物與推想,說明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該怎樣計算;最後用現實情景,結合線段圖,教學怎樣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8的口訣之後,只在練習中以情境的方式,說明條件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解決包含有「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數量關系的現實問題。9的乘法口訣之後,在情境圖中,由學生自己組織條件與條件、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再獨立解決包含有「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數量關系的實際問題。在設計上,逐步增加思維的抽象性和獨立性。
3.滲透了乘法的交換律。教學每部分口訣時都將所有相關的乘法算式排列在口訣表的兩邊,既便於學生理解一句口訣可以用於計算兩個乘法算式,也自然地滲透了乘法的交換律。
4.教材呈現形式多樣、生動有趣。教材安排了形式多樣、生動有趣的記憶口訣的活動和練習。如「對口令」「數青蛙的嘴眼腿」「數螃蟹的腿」等。讓學生通過這些富有童趣且朗朗上口的歌謠唱誦,心情愉快而印象深刻地記住了乘法口訣。
5.用乘法解決問題的教學滲透於掌握乘法口訣的教學過程中。學習乘法計算的目的是能用它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過7的乘法口訣之後,安排了有關「倍」概念的教學,以及如何用乘法解決有關倍的實際問題。將乘法計算教學與用乘法解決問題教學的有機地結合,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乘法的含義的理解,有更多的機會練習乘法計算,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學生了解到所學習的知識有什麼用處、如何用,從而逐步形成數學的應用意識,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研讀課標,明確方向。
1、《數學課程標准》對數與代數領域的總體要求是:
在本學段中,學生將學習萬以內的數、簡單的分數和小數、常見的量,體會數和運算的意義,掌握數的基本運算,探索並理解簡單的數量關系。
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聯絡自己身邊具體、有趣的事物,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豐富的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用來表示和交流的作用。
初步建立數感;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提倡演演算法多樣化;應減少單純的技能性訓練,避免繁雜計算和程式化地敘述「算理」。
2、本單元的具體要求是:
經歷編制7~9的乘法口訣的過程,體驗7~9乘法口訣的來源。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初步記熟7~9的乘法口訣,能用乘法口訣進行簡單計算。
會用乘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通過編制口訣,初步學會運用類推的方法學習新知識。
3、本單元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訣的意義,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
難點:隨著口訣句數增多和數目的增大,記憶口訣比較困難;在解決問題時,學會分析數量之間的關系也比較困難。
三、方法靈活,盡顯高效
根據教材的與領悟我特製定以下教學措施
1.結合實際情境進行教學
教學時融入實際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的提高課堂效率,。如教學7、8、9的乘法口訣時,可以用實物圖引導學生理解,得出連加結果,從而推匯出相應的乘法口訣。如教學7的乘法口訣時可以引入「一隻七星瓢蟲身上有7個點」, 教學8的乘法口訣時可以引入「一隻螃蟹有幾條腿」, 教學9的乘法口訣時可以引入「每個小組有9人」,使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
教學例4時,我們也可以引用學生生活中經常做的事——打掃衛生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打掃教室衛生人數中,掃地的7人,擦桌椅的是掃地的2倍,讓學生提出問題解答。然後再配以帶有直觀小人的線段圖,引導學生理解,7的2倍,就是2個7,因此擦桌椅的是14人。
2.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
本單元的內容是在2~6乘法口訣學習的基礎上來學習的。要充分利用學習2~6乘法口訣的思考方法和學習經驗來學習7~9的乘法口訣。應盡量增加學生學習的獨立性,擴大學生思維的空間,在互相交流各自想法的基礎上,自覺吸收自己喜歡的思路,學習口訣、記憶口訣。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提倡合作交流。在教學中要注意避免以少數學生的思維代替多數學生的思維,削弱每個人「再創造」的機會。要採取適當措施,有利於個性化學習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3. 激發興趣,提高效率
本單元教學的難點是隨著口訣句數增多和數目的增大,記憶口訣比較困難也比較枯燥;為了更好地記憶口訣,在訓練時,應注意變換方式,以游戲和比賽等活動,激發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如「對口令」「開火車」「找朋友」「數青蛙的嘴眼腿」「數螃蟹的腿」等。讓學生通過這些富有童趣且朗朗上口的歌謠唱誦,心情愉快而印象深刻地記住口訣。
4.重視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動手操作可以為有條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援。如教學例2時可以讓小朋友動手用小棒擺正方形,根據2個4根、3個4根與1個4根的關系,引出「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例3,可以引導學生用擺點子圖的方式,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為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 讓學生感到「一個數的幾倍」的存在,並體驗到它的含義與作用,真正理解「一個數的幾倍」具體描述什麼內容。
四、結束語
「繁華落盡見真淳,鉛華洗卻見本真。」其實,貼近生活、趨向簡潔、真實有效的課堂才是 「真」課堂,也是我們最需要的數學課堂!讓我們去粗取精、返璞歸真,在師生真誠、互動的前提下,用真實、朴實、扎實和豐實共同演繹本色課堂的精彩華章。
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乘法及除法知識點精選2-5的乘法口訣
一、5的乘法口訣
1. 利用5個5個連加的方法,列出有關5的乘法算式,根據算式編制5的乘法口訣。
2. 5的乘法口訣共有9句,每相鄰兩句口訣的結果相差5,所得結果個位上的數字不是5,就是0。
3.口訣的編制方法:口訣的前半部分表示相乘的兩個數,後半部分是相乘的積。例如:四五 二十四五:相乘的兩個數;二十:相乘的積
4.要點提示:根據五五二十五隻能寫出一道乘法算式。
二、2的乘法口訣
1.利用2個2個連加的方法,列出有關2的乘法算式,根據算式編制2的乘法口訣。
2. 2的乘法口訣共有9句,每相鄰兩句口訣的結果相差2。
3.要點提示:應用2的乘法口訣計算出的結果都是雙數。
三、3的乘法口訣
1.根據2的乘法口訣的編制方法,編制3的乘法口訣。
2. 3的乘法口訣共有9句,每相鄰兩句口訣的結果相差3。
3.要點提示:根據「二二得四」和「三三得九」都只能寫出一道乘法算式。
四、4的乘法口訣
1.先用數數的方法得出結果,再列乘法算式,根據乘數和結果編制4的乘法口訣。
2. 4的乘法口訣共有9句,每相鄰兩句口訣的結果相差4。
3.要點提示:應用4的乘法口訣計算出的結果也都是雙數。
五、2 ~5的乘法口訣的應用
1.運用2 ~5的乘法口訣,可以計算相關的乘法算式。
2.要點提示:要根據問題中所給數的特徵,確定使用哪句口訣計算。
六、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1.學會收集、選擇、整理數學資訊,利用收集到的數學資訊去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2.要點提示:數學問題由已知條件和問題兩部分組成。
乘法的認識和乘法口訣
1 認識乘法算式並理解乘法的意義:
認識:乘數╳乘數=乘數
意義:表示幾個相同加數相加的和。
乘法與加法的聯絡:如3╳4=12寫成加法算式是:3+3+3+3=12或4+4+4=12;
3+3+3+3=12寫成乘法算式是:3╳4=12或4╳3=12。
2 根據具體情境列出乘法算式,並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3 解決相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4 熟記表內乘法口訣: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會根據一個乘法口訣推出另外的乘法口訣,如根據「三七二十一」可以推出「五七三十五」5個7比3個7多2個7,也就是在21上再加14,即21+14=35。
錯誤典型:
a、「口訣」與「讀作」混淆:
如:3╳7=21,讀作:3乘7等於21。口訣:三七二十一其中的「十」字容易漏掉
除法的認識和用口訣求商
1 除法的意義
能夠結合算是說出除法的意義,如算式21÷3=7可以表示:
a、 把2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7;
b、 把21拿來分,每份是3,可以分成7份;
c、 21是3的7倍。
體會除法與乘法的「互逆」。
2 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被除數÷除數=商 了解:被除數÷商=除數 商╳除數=被除數
3 會用乘法口口訣求出除法的商:
同樣一句乘法口訣一般可以寫出四個算式,兩個乘法算式,兩個除法算式,如:三九二十七:3╳9=27 9╳3=27 27÷3=9 27÷9=3
4 理解「倍」和「倍數」的意義:
倍:是兩個數之間的關系,可以用學生的話來理解——「大數里邊有幾個小數那麼多」。
倍數:學生的話——「一個數的倍數就是這個數一個那麼多、兩個那麼多、三個那麼多……的數」,比如3的倍數是3、6、9、12、15……
5 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認真讀題,仔細分析。 看過" "的還:
⑵ 商的變化規律教學設計方案
一、教材分析
「商的變化規律」在小學數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進行除法簡便運算的依據,也是今後學習小數乘除法、分數、比的基本性質等知識的基礎。教材中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技能,通過計算比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發現商的變化規律。這部分內容不但可以鞏固所學的計算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探索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使學生發現商隨除數(或被除數)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於思考、勇於探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通過觀察、比較、探討發現商的變化規律。
三、教法學法
本節課我根據教學內容的編排特點和兒童的認知發展規律,引導學生用眼觀察,比較相關算式的內在聯系;動腦去想,抽象出「變與不變」的規律;動口去說,概括出商的變化規律,讓學生在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中主動獲取知識。
而學生也在創設的情境中,圍繞中心問題通過觀察比較,探究規律,發現規律,表述規律,應用規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發現、抽象概括、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四、教學設計
一開始我選擇這一個內容,還以為只學習「商不變的性質」這一條規律,可是經過仔細閱讀教材之後,才發現這節課要解決的是商的三條規律,這樣一來,這節課的內容就很多,從量上來講就很足,一堂課要完成這么多的內容,這給我上好這堂課出了一個大難題。於是,思考過後,要同時完成這些內容,那麼這節課就只能定位在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使學生發現商隨除數(或被除數)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並且能應用這些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教材編排的時候,把被除數不變時,商隨除數變化而變化的規律放在最前面,接著是除數不變時,商隨著被除數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最後是商不變的性質。因為我們知道被除數不變時,商和除數是成反比例的,這對學生來講可能較難理解,於是,我把除數不變時,商的變化規律放在第一個,這樣在正比例的基礎上,再來學習反比例,學生想度來說較容易理解。
在整堂課中,始終圍繞著觀察算式、得出規律、表述規律和應用規律來進行教學。當然學生在學習這三條規律時,也是一條比一條輕松。第一條規律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順利的得出,第二條第三條規律就放手讓學生學生自己去觀察算式,發現規律,表述規律,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
在這里我要感謝那些不厭其煩地一遍又一遍聽我試講,不斷幫我改教案、幫我指點的老師,真的感謝你們!另外,在我的課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懇請在場的各位領導和老師批評指正,希望你們能給我多提一些寶貴的建議。
⑶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設計反思
小數點的的學習你還記得嗎?它有什麼樣的意義和性質呢?下面是有我為你整理的小學數學蘇教版五年級《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設計篇一
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掌握了整數的概念和計數 方法 後,以及初步認識了分數與一位小數的關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內容是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這是系統教學小數知識的開始,結合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比較小數的大小、小數與單位換算、求小數的近似數等內容。
一、本單元教學內容:
1、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
2、小數的性質和大小比較。
3、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4、小數與單位換算。
5、小數的近似數。
二、重難點設置:
1、正確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點的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2、小數與單位換算。
3、小數的近似數。
學情分析:
1、小數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為學生的學習過程提供了現實基礎,也為教學提供了方便。因此,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等,逐步培養數感,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教學中,應注重發現知識間的聯系和區別,提高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通過類比和推理加強理解。
3、認識事物的過程是呈螺旋上升的,教學中,應注重幾時鞏固練習,促進理解。
教學要求:
1、了解小數的產生,理解並掌握小數的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
2、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會正確比較小數的大小。
3、理解和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會對一個數進行不同單位的改寫。
4、掌握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會按要求正確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教學建議:
1、重視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
本單元的一些概念、法則、性質非常重要,是進一步學習的重要基礎一定要讓學生掌握好。如小數的性質,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還是小數四則計算的基礎。再如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既是小數乘、除法計算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習小數單位換算的基礎。這些知識邏輯性比較強,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教學時,要注意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採用適宜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知識。
2、注意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和 經驗 ,促進知識的遷移。
學生在前面所學的小數的初步認識以及整數的有關知識和經驗,都可能在本單元的學習中發揮積極的遷移作用。如小數大小的比較就可以將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遷移過來。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激活學生的相關知識基礎,促進學習的正遷移,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使學生在學會的同時,學習能力也得到提高。
1、 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法
第一課時 小數的意義
教學內容 教材第32、第33頁的內容及第36頁練習九的第1—3題。 課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了解小數是如何產生的,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意義。
2、明確小數與分數之間的聯系,掌握小數的計數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
3、經歷小數的發現、認識過程,感知知識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體驗探究發現和遷移推理的 學習方法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意義、小數計數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的計數單位以及它們之間的進率。
一、情境導入
老師課前布置了收集生活中的小數的作業,現在誰能給大家 說說 你都在哪裡見過小數?
(學生匯報交流:從商店的價簽上、計程車的計價表上、時間上、數學書後面的價格上……)
師:其實生活中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用到小數。請同學們估算一下,我們教室講桌的高大約有幾米呢?
(學生可能會回答出:1米、1米多等等)
師:下面就請兩位同學合作來測量一下講桌的高(用米作單位)。看看你猜測的對嗎?
學生匯報測量結果。
師:在日常生活中,有時測量結果不能用整數來表示,像這樣得不到整數結果的例子在生活中還有很多,於是人們想到了用分數或者小數來表示,這樣就產生了小數,今天我們就研究“小數的意義”。(板書:小數的意義)
二、自主探究
1、認識一位小數。(課件出示例1)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把1米長的尺子被分成了多少份?
生:10份。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每一份是多長呢?如果用米作單位寫成分數是多少米?寫成小數又怎樣表示呢?
小組合作探究:
(1)學生拿出米尺觀察,先比畫一下“1分米”的長度。
(2)結合米尺討論1分米用米作單位,用分數、小數的表示方法。
(3)學生匯報時可能會說出:1分米= 米=0.1米
讓學生繼續觀察米尺,思考這樣的3份、7份寫成分數、小數各是多少米?
(指名匯報,教師板書)
生:3分米= 米=0.3米 7分米= 米=0.7米
師:仔細觀察,你們發現分數與小數的聯系了嗎?
生1:我發現分數和小數的關系非常密切,可以把分數寫成小數。
生2:我發現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
師:請同學們試著說一說,一位小數表示什麼呢?
師生共同 總結 :分母是10的分數可以寫成一位小數,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2、認識兩位小數。
如果把1米長的尺子平均分成100份,那麼每份長又是多少米呢?
師:如果用米作單位,寫成分數是多少米?寫成小數又是多少米?
生: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1份是1厘米,也就是 米,用小數表示為0.01米。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厘米= 米=0.01米
師:引導學生觀察米尺,這樣的3份、6份寫成分數、小數各是多少米?
生:3厘米= 米=0.03米 6厘米= 米=0.06米
師:仔細觀察,你們又發現分數與小數有什麼聯系?
師生共同總結:發現分母是100的分數可以寫成兩位小數,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3、認識三位小數。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一位小數和兩位小數,相信同學們能推想出,如果再把1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在尺子上長是多少米?寫成分數、小數各是多少米?
生:把1米長的線段平均分成1000份,每份是1毫米,在尺子上長是 米,如果用小數表示為0.001米。
師:如果把6毫米、13毫米用米作單位寫成分數、小數各是多少?
生:1毫米= 米=0.001米 6毫米= 米=0.006米 13毫米= 米=0.013米
師:說一說,0.006米、0.013米各自表示的意義。
師生共同小結:分母是1000的分數,可寫成三位小數,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師:如果把1米繼續按上面的方法平均分下去,這樣的1份就是 米,寫成四位小數就是0.0001米,我們再繼續分下去就可以得出五位、六位小數。
三、探究結果匯報
師:上面的例子各是把1米平均分成多少份?
生:10份、100份、1000份……
師: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用什麼樣的分數來表示?
生: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
師:這些分數寫成小數分別是多少?
生:0.1、0.01、0.001……
師:你能用一句話說說什麼是小數嗎?
師生小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
師:十分之幾、百分之幾、千分之幾這些分數的計數單位分別是什麼?這些計數單位用小數表示分別是多少?
生: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是分數單位,而分數與小數又有密切的關系,所以小數的計數單位也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別寫作0.1、0.01、0.001……(板書)
師:觀察米尺回答,可以小組討論,議一議。
(1)0.1裡面有()個0.01米。0.01裡面有()個0.001米。
(2)小數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進率是()。
師:剛才我們已經看到了0.1米裡面有10個0.01米,也就是0.1的10倍,我們就說0.1和0.01之間的進率是10,,0.01裡面有10個0.001米,也就可以說0.01和0.001之間的進率是10,用一句話可以怎麼概括?
生: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板書)
四、師生總結收獲
師:通過本課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生1:我知道了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可以用小數表示。
生2:小數每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進率是10.
師:除了數學知識方面的收獲外,在數學思想和方法方面呢?
生1:分數和小數可以互化,這是數學的轉化思想。
生2:認識小數時,藉助了米尺,這是數學的“數形結合”思想。
生3:我知道了數學可以類比推理。
五、板書設計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設計篇二一、單元教學目標
(一) 總目標
1、知識目標:學生在現實的情境中,理解小數的意義,會讀、寫小數;知道小數的數位名稱及順序,知道小數的計數單位及相鄰單位之間的進率。
2、能力目標:學生經歷小數概念的抽象和小數性質的探索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
3、情感目標:體會小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 課時子目標
1、第一課時目標:《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利用生活中熟悉、現實的素材,繼續認識小數的意義,會讀寫小數,體會小數與分數的聯系;能在認識小數的過程中,進行簡單、有條理的推理思考;能主動地參與有關的操作和探索活動,對小數與生活的聯系有一定的感受。
2、第二課時目標:《小數的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表》認識小數的計數單位,掌握十進制計數法和數位順序表;在感受、體驗、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探索的意識,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獲得成功的體驗。
3、第三課時目標:《小數的性質》在建立猜想、驗證猜想以及比較、歸納等活動中,理解小數的性質,會應用小數的性質把末尾有0的小數進行化簡及把一個數改寫成指定位數的小數;經歷從日常生活現象中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發展數學思考的能力。
4、第四課時目標:《小數的比較大小》結合現實的情景,通過學生自主觀察、比較、歸納出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進一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在探索數學知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
5、第五課時目標:《用“萬”“億”作單位的小數表示大數目》結合現實的情景,通過學生自主觀察、合作學習探索出把大數目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的方法;培養學生有條理、有依據地進行思考的習慣,以及獨立思考、合理交流,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和有條理地描述學習過程的能力。
6、第六課時目標:《求小數的近似值》結合現實的情景,通過學生自主觀察、合作學習探索出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並理解為了保證近似數的精確值,近似小數末尾的0不能去掉;培養學生有條理、有依據地進行思考的習慣,在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7、第七課時目標:《整理與練習(1)》通過回顧與整理、練習與應用等學習活動,進一步加深對小數意義和性質的理解;通過復習和整理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發展數學思考和實踐能力;在學習活動中體會現實生活里的數學,發展對數學的興趣,培養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識和能力。
8、第八課時目標:《整理與練習(2)》通過“練習與應用”、“探索與實踐”、“評價與 反思 ”等學習活動,進一步加深對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的理解;通過對學習活動的反思與評價,培養學生自我反思意識與 自我評價 的能力。
二、單元知識結構圖
認識小數的意義,學習小數的讀寫方法、數位順序及計數單位
探索小數的性質,學習比較小數大小的方法
學習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和求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三、教學重點、難點剖析
(一) 第一課時《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
1、教學重點、難點:理解小數的意義
2、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系:在學生初步認識一位小數的基礎上,繼續認識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知道小數的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
3、突出重、難點的策略:第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對一位小數的認識以及日常的生活經驗,鼓勵學生自由地說,並通過交流明確“0.05元和0.48”的實際含義;第二,結合直觀圖形,讓學生認識到:幾個十分之一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幾個百分之一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幾個千分之一可以用三位小數表示。
(二) 第二課時《小數的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表》
1、教學重點、難點:掌握小數的十進制計數法和數位順序表。
2、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系:讓學生通過在表示整數“1”的正方形中進行塗色操作,以及相應的討論和交流,逐步明確相鄰的小數計數單位之間的關系,並適時揭示小數的數位名稱及順序、計數單位及進率。
3、突出重、難點的策略:引導學生利用直觀圖形或聯系具體數量進行思考,先讓學生試著寫一寫,說一說。
(三) 第三課時《小數的性質》
1、教學重點、難點:探究並理解小數的性質,能正確應用小數的性質。
2、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系:結合現實的情境,通過自主觀察、比較歸納,引導學生在眾多數學現象中體驗並發現小數的性質。
3、突出重、難點的策略:讓學生利用生活經驗,從熟悉的數量多少的角度得出比較結果,更要啟發學生從每個小數中所包含的計數單位的個數去進行比較。
(四) 第四課時《小數的大小比較》
1、教學重點、難點:小數大小比較的方法
2、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系:運用小數的性質對小數化簡或改寫成指定位數的小數。
3、突出重、難點的策略:讓學生有機會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小數性質的理解,又為後面探究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作了必要的鋪墊。
(五) 第五課時《用“萬”“億”作單位的小數表示大數目》
1、教學重點、難點:大數目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的方法。
2、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系;把大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是在學生掌握了把大數目改寫成整萬、整億數的基礎上教學的。
3、突出重、難點的策略: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尋求把大數目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的方法。
(六) 第六課時《求小數的近似數》
1、教學重點、難點: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
2、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系:在學生已經掌握了用“四捨五入”法求整數的近似數的基礎上教學的。
3、突出重、難點的策略:以地球和太陽之間的平均距離為素材,精心設計問題,組織學生探索求小數近似數的方法。
(七) 第七課時《整理與練習(1)、(2)》
1、教學重點、難點:小數性質和小數的大小比較
2、與其他知識點的聯系:通過回顧和整理、練習和應用、探索和實踐、評價和反思等具體的學習活動進行教學
3、突出重、難點的策略:加深對小數意義和性質的理解,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發展數學思考和實踐能力。
四、基於課型的教學策略
1、遵循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有層次地組織教學內容,幫助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理交流,理解小數的意義。
2、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自主探索的空間。啟發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運用不同的策略去解決問題,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發展規律。
《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設計篇三第二課時 小數的讀法和寫法
教學內容 教材第34、第35頁的內容及第36頁練習九的第4—10題。 課型 新課
教學目標 1、認識小數的小數部分的數位、計數單位和數位順序表。
2、掌握小數的讀寫方法會正確讀寫小數。
3、經歷小數的讀寫過程,體驗遷移、比較的學習方法。
4、感受正活中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 會讀、寫小數。
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部分的數位順序表。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程 教學設計 個性化設計及反思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陸地上最高的動物是什麼嗎?
課件出示教材情境圖。
師:請仔細觀察,從這幅圖中你得到什麼信息?
(老師相繼吸入出數字1.8、5.63和12.378)
師: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小數有什麼共同特徵?它們都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
生:這些數都多了一個點。
師:對,這個圓圓的點就是小數點,它把小數分成了整數部分和小數部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小數的讀法和寫法。(板書課題:小數的讀法和寫法)
二、自主探究
1認識小數的組成和數位順序表。
師:在小數12.378中,2在哪位上?它表示什麼意義?你還記得嗎?
生:2在個位上,它的計數單位是一,表示2個一。
師:3、7、8分別表示什麼意義呢?
生:3在12.378中的十分位上,表示3個十分之一。
師:對,3在十分位上,表示3個十分之一。
師:誰能說出7、8表示的意義?
學生小組討論,教師組織匯報。
生1:7在百分位上,表示7個百分之一。
生2:8在千分位上,表示8個千分之一。
師:現在你能把下面的數位順序表補充完整嗎?
(學生單獨補充,全班交流)
師生共同總結:小數是由整數部分,小數點,小數部分組成的。在小數里,小圓點叫小數點,它的左邊是整數部分,從右往左數一次是個位、百位、千位……小數點的右邊是小數部分,從左往右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這兩邊都有省略號,表示後面還有很多數位。
師:你能說出這些數裡面“4”所表示的意義嗎?
課件出示:40.38、3.4、0.24、1.004)
2、小數的讀法。
師:今天,老師還給同學們帶來了世界上最大的古錢幣。
出示古錢幣圖
師:哪位同學可以嘗試著讀出它的高、厚、重。(0.58、3.5、41.47隨即板書)
生:0.58讀作零點五十八。
師:同學們,他讀的對嗎?
生:不對吧,和58的讀法一樣了。
師:是的,讀小數時,小數部分從左往右是依次讀出每一個數字。誰還想嘗試著讀出每一個數。
生:零點五八、三點五、四十一點四七。
師:對,讀小數時,小數點就讀作“點”,小數部分從左往右依次讀出每個數字。
師:誰能用自己的語言說說小數該怎樣讀?然後讀出教材第35頁“做一做”的第一題。
(學生嘗試讀出,全班交流匯報)
師:讀數時,如果小數部分有“0”,你是怎樣處理的?
生:小數部分的0也是依次讀出,和整數部分的0的讀法有些不同,有幾個0就讀幾個0.
3、小數的寫法。
師:同學們,累了嗎?現在咱們一起聽一段廣播吧。
課件出示並播放下面內容。
據國外專家試驗研究預測:到2100年與1900年相比,全球平均氣溫將上升一點四至五點八攝氏度,平均海平面將上升零點零九至零點八八米。
師:聽了上面的廣播,你能寫出廣播里的小數嗎?
(學生嘗試寫,然後板演或者匯報)
生:一點四寫作:1.4,五點八寫作:5.8.
師:上面兩個小數的寫法正確嗎?你能說說怎樣寫小數嗎?
生:寫小數時,整數部分按照整數部分的寫法去寫,小數點寫作“.”,小數部分讀幾就寫幾。
師:誰還想嘗試寫出後面的兩個小數?
生:零點零九寫作:0.09 零點八八寫作:0.88
師:寫小數時,如果小數部分有零,該怎麼辦呢?
生:寫小數時,小數部分讀了幾個零,就寫幾個零。
師生共同總結:寫小數時,整數部分按照整數部分的寫法來寫(整數部分是零的寫作“0“),小數點寫在個位的右下角,小數部分順次寫出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字。
三、探究結果匯報
師:有關小數讀寫知識,通過上面的探究,你知道了哪些?
生1:一個小數由整數部分、小數點和小數部分三部分組成。
生2:小數部分從小數點向右數分別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計數單位分別是0.1、0.01、0.001……
生3:讀小數時,小數部分從左向右依次讀出每一個數字,有幾個0,就讀幾個零。
生4:寫小數時,整數部分按照整數部分的寫法來寫(整數部分是零的寫作“0”),小數點寫在個位的右下角,小數部分順次寫出每一個數位上的數字。
四、師生總結收獲
師:通過本課時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獲?
生:小數的讀法和寫法與整數的讀法和寫法類似,可以參照整數的讀寫法來讀寫小數。
師:對,在數學上這叫知識的遷移,它們完全相同嗎?
生:不是完全相同,有0的時候就不一樣。
師:對,同學們學習新知識時要學會從相同中尋找不同。
>>>下一頁更多精彩“《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教學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