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教學
㈠ 老狐狸教小狐狸捕捉食鼠是一種教學現象嗎
是的,老狐狸教小狐狸捕捉老鼠是一種教學現象。
小狐狸可以學到很多技能,為以後獨立做准備。
很多動物都有教學現象,這是讓後代更好的繁衍下去。
㈡ 《狐狸和烏鴉》教學案例附反思
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復述課文;能發揮想像,以《肉被騙走以後》為題編一個故事。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認識2個偏旁;結合課文內容理解新詞(賠著笑臉得意一溜煙)的意思。
3.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復述課文。
2.學習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3.懂得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的道理。
教學准備
錄音磁帶,貼圖,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揭題質疑
1.謎語一:尖尖嘴,細細腿,狡猾多疑,拖條大尾巴。(貼圖片並板書:狐狸)謎語二:身穿黑衣裳,唱歌哇哇叫。(貼圖並板書:烏鴉)
2.今天一起學習《狐狸和烏鴉》。齊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想知道些什麼?
二、初讀感知,讀准讀通
1.師范讀課文。(輔助多媒體課件)
2.生自讀感知,要求:
(1)標好自然段。
(2)用“-----”畫出生字,多讀幾遍,讀准並記住字音。
(3)讀通課文,做到不多字,不漏字。
三、精讀理解,讀中感悟
1.讀通讀准第一自然段,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麼?(隨機演示,讀好“叼著”、“饞得直流口水”)
2.找出狐狸說的三句話。
3.學習第一句。
(1)讀----狐狸“眼珠一轉”,究竟想了些什麼?(通過師生共同交流,揣摩狐狸假裝“尊敬”、“問候”的心理)指導朗讀。
(2)說----烏鴉有什麼反應?為什麼沒有回答?它可能怎麼想?
4.學習第二句。
(1)讀----學生自己小聲讀,然後指名讀,圍繞“為什麼賠著笑臉”進行交流。通過反復朗讀和比較,從而體會狐狸假裝“親切”、“關愛”的心理。
(2)想----烏鴉有什麼反應?與上次有什麼不同?(認識到烏鴉對狐狸產生了好感,有些放鬆警惕)
5.學習第三句。
(1)讀----學生自由朗讀。
(2)看、聽----多媒體出示烏鴉和麻雀的幻燈片,通過比較知道麻雀的羽毛很一般,不好看,而烏鴉的羽毛還趕不上麻雀。播放烏鴉的叫聲聽聽是否好聽。從而抓住“差遠了”、誰都愛聽“兩個詞引導學生理解狐狸奉承烏鴉的羽毛好看和嗓音好聽,目的是想騙烏鴉開口,好得到那片肉。通過師與生、生與生的交流評價,引導學生讀好狐狸的第三句話。
(3)想----烏鴉有什麼反應?通過烏鴉“哇-----”這個象聲詞,知道烏鴉聽了狐狸說它羽毛漂亮、嗓音好聽時,一下子得意忘形,上了狐狸的當。這是烏鴉愛聽奉承話的結果。
6.讀第六自然段。(隨機理解讀好“一溜煙”)
7.感悟明理;分角色朗讀。交流;學習了這個寓言故事,你有什麼收獲或想法?
四、延伸拓展,創新學習
1.讓學生戴頭飾找自己的合作夥伴表演課文內容,也可以自己一個人講述這個故事。
2.評議交流,引導學生說出哪些地方演得好(講得好),還可以怎麼改進。
3.續編故事:“烏鴉嘴裡的一片肉被狐狸騙走以後烏鴉又會怎麼想。怎麼做呢?”(想像、續編、評議)
五、自主學習,分析字形
1.認讀生字,口頭組詞。
2.看筆順表自學生字,描紅課本上的生字。
3.說說怎麼記住生字的。
4.交流書寫注意點。(如:“差”字是羊字頭,寫時第六筆豎改為撇;“肉”字書寫時在田字格中擺放要居中。)
5.學生在《習字冊》上描紅、仿影、臨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反思: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尊重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審美經驗、個性特點和認知水平,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採用自主、探究性學習,能促進學生精神的喚醒和潛能的'發展,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內容淺顯易懂且富有情趣。根據本文特點,本課教學充分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把讀、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在指導學生由表及裡、由淺入深的朗讀訓練中,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讓學生自主讀書,去想像,去表演,去評價,感受狐狸的狡猾和烏鴉的輕信,進而達到感悟課文的內涵,明白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根據低年級學生識字量少,讀書時常有多字、漏字的現象,提出三個預習要求,富有針對性,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從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入手,始終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己去觀察,自己去體驗,自己去掌握識字方法。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能夠把多媒體教學引進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我們老師夢寐以求的。但有些課件製作起來還不是很熟練,需要花較多的時間,有哪位老師精通製作課件的,請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