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古詩詞
1、《孟母三遷》
兩漢:劉向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2、《墨子怒耕柱子》
先秦:墨子及弟子撰
墨子怒耕柱子。耕柱子曰:「我無愈於人乎?」墨子曰:「我將上太行,以驥與牛駕,子將誰策?」耕柱子曰:「將策驥也。」墨子曰:「何故策驥也?」耕柱子曰 :「驥足以策。」 墨子曰:「我亦以子為足以策,故怒之。」耕柱子悟。
3、《陳萬年教子》
兩漢:班固撰
陳萬年乃朝中重臣也,嘗病,召子咸教戒於床下。語至三更,咸睡,頭觸屏風。萬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聽吾言,何也?」咸叩頭謝曰:「具曉所言,大要教咸諂也。」萬年乃不復言。
4、《陳諫議教子》
宋代:朱熹、李幼武撰
宋陳諫議家有劣馬,性暴,不可馭,蹄嚙傷人多矣。一日,諫議入廄,不見是馬,因詰仆:「彼馬何以不見?」仆言為陳堯咨售之賈人矣。堯咨者,陳諫議之子也。諫議遽召子,曰:「汝為貴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賈人安能蓄之?是移禍於人也!」急命人追賈人取馬,而償其直。戒仆養之終老。時人稱陳諫議有古仁之風。
5、《田子方教育子擊》
宋代:司馬光
子擊出,遭田子方於道,下車伏謁。子方不為禮。子擊怒,謂子方曰:「富貴者驕人乎?貧賤者驕人乎?」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富貴者安敢驕人!國君而驕人,則失去國;大夫而驕人則失去家。失其國者未聞有以國待之者也,失其家者未聞有以家待之者也。夫士貧賤,言不用,行不合,則納履而去耳,安往而不得貧賤哉!」子擊乃謝之。
Ⅱ 關於教育的古詩
少壯復不努力,老大徒傷制悲。(漢樂府《長歌行》) 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勸人珍惜光陰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一寸光陰一寸金,存金難買存光陰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告戒人要誠信 1.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戰國思想家 2.內外相應,言行相稱。 --韓非,戰國哲學家、教育家 3.善不由外來兮,名不可以虛作。 --屈原,戰國詩人 4.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 --莊周,戰國哲學家 5.人背信則名不達。 --劉向,漢朝經學家 6.偽欺不可長,空虛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韓嬰,漢朝詩論家 7.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 --暢泉,晉朝隱士 8.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 --程頤,宋朝哲學家 9.多虛不如少實。
Ⅲ 關於教育的詩句古詩詞
有關於教育方面的詩句
1、南山棟梁益稀少,愛材養育誰復議。——唐.柳宗元<<行路難>>
2、不是虛心豈得賢。——宋.王安石<<諸葛武侯>>
3、學非探其花,要自撥其根。——唐.杜牧<<留誨曹師等詩>>
4、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宋.岳飛<<滿江紅>>
5、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原老君家。——宋.戴復古<<寄興二首>>
6、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宋.朱熹<<觀書有感>>
7、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送安驚落第詩>>
8、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宋.黃庭堅<<過平輿懷李子先時在並州>>
9、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唐.杜荀鶴
10、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民歌<<長歌行>>
11、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唐.孟郊<<勸學>>
1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13、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長。——晉.傅玄<<雜詩>>
14、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15、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晉.陶淵明<<雜詩>>
16、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7、十年磨一劍。——唐.賈島<<劍客>>
18、逢事獨為貴,歷代非無才。——唐.陳子昂<<郭槐>>
Ⅳ 講教育品行言傳身教的古詩詞
《新竹》中,鄭燮通過竹子的生長過程,闡述了教育的重要性。新竹雖高,但離不開老竹的支持。這象徵著年輕一代的成長需要前輩的扶持。詩中的「十丈龍孫繞鳳池」則預示著下一代將更加茁壯成長。
《春夜喜雨》描繪了春雨悄無聲息地滋潤萬物的情景,杜甫藉此表達了對及時雨的喜愛。雨雖無聲,卻能滋養大地,讓花兒綻放。詩中「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則描繪了夜色中的自然景象,反襯出雨夜的獨特美麗。
《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是白居易對教育的贊美。詩中「綠野堂開占物華,路人指道令公家」表達了人們對令公桃李滿天下贊譽。桃李滿天下,意味著教育成果豐碩,無需再種花,這正是教育理想之境。
《蜂》中的羅隱則以蜜蜂為喻,描述了辛勤工作的精神。「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蜜蜂無論在平地還是山尖都能找到最美麗的風景,這象徵著教育工作者的辛勤付出。
《春夜喜雨》再次出現在這里,杜甫的詩中「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贊美了及時雨對萬物生長的重要性,也隱喻了教育如春雨般潤物無聲,默默滋養著下一代。
這些古詩詞不僅展示了自然之美,更蘊含了深刻的教育哲理。它們提醒我們,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品格的培養。教師的責任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要通過言傳身教,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在教育的道路上,前輩如同老竹,年輕一代如新竹,需要依靠前輩的支持與扶持。教師則是「好雨」,默默滋潤著學生的心田,引導他們向善向美。通過言傳身教,教育才能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培養出品德高尚、知識淵博的人才。
Ⅳ 與教育有關的古詩詞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
2.學非探其花,要自撥其根------唐.杜牧<<留誨曹師等詩>>
3.十年磨一劍------唐.賈島<<劍客>>
4.不是虛心豈得賢------宋.王安石<<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唐.杜荀鶴
6.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7.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送安驚落第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