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學教育 »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發布時間: 2025-04-27 05:17:27

Ⅰ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通用900字精選9篇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通用(篇1)

在教學這部分教材的時候,從學生感興趣的游戲入手,讓學生親歷擲硬幣,學生親自動手實踐,體驗觀察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研究游戲規則的公平性,用分數表示可能性,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教學活動中,為了使每個學生都能親身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我採取了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讓每個孩子都能感悟事情可能性發生的特點,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有著以下一些感受:

讓學生在操作活動中學習數學。在教學中,我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中學生親自經歷對隨機現象的探索過程,引導學生學生首先猜測結果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然後讓學生親自動手進行試驗,通過經歷統計小組、全班的拋硬幣正面向上的次數的過程,讓學生發現當次數增多時,慢慢接近平均數,最後出示科學家的實驗結果,讓學生感受到當次數越來越多時,幾乎等同於二分之一,從而說明規則是公平的。

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感悟。整節課是由各種活動貫穿其中,有「拋硬幣」、「扔骰子」、「設計轉盤」、 「小小設計師」等活動,充分體現了課程標准中數學的生活性,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從而解決問題,交流自然有效,整節課在學生的積極參與、民主和諧的氛圍中使學生獲得了大量的數學信息和數學知識,讓數學學習成為一個生動活潑、主動而富有創造意義的過程,使學生的玩中學、學中玩,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體現了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注重數學學習的情感化。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是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在課堂上,教師要學會尊重並引導學生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營造了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與合作,在學習活動中嘗到成功的喜悅,建立自信心。

上完這節課後,我的感覺就是如果僅僅讓學生活動,有時可能對知識的理解還有困難,因為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在實際實踐的時候還有一定的誤差。可能性的大小是很難通過實驗來得出的。因為做試驗的話,一定要建立在實驗次數足夠多的基礎上,而在課堂上要做大量的實驗那是不可能的,學習了其他教師的課堂後,我想如果把拋硬幣這個實驗留在課前讓學生完成,課堂上讓學生理解他們發生的可能性事相等的就可以了,最後通過例題來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學習目標。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通用(篇2)

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小數乘法,我大膽改變教材沒有使用課本上的情景圖,安排了復習積變化的規律,通過例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掌握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之後安排了一些練習鞏固。而在實際的學情中,有大部分學生都會算小數乘法,知道當成整數計算,然後點上小數點,但對於為什麼要這么算,豎式的寫法還很模糊這一現象,我想如果按照教材的編排進行,這樣的問題沒有挑戰性,學生不會感興趣,於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安排:

1、突出積變化的規律

在教材中積變化的規律是復習,我在教學中卻將當它是新知,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體驗發現的樂趣。充分理解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擴大(縮小)多少倍,積就會擴大(縮小)相同的倍數。引導學生直接運用這個規律計算出0.3×2,同時運用小數乘整數的意義進行驗證,感受規律的正確性。

2、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

有了前面對算理的理解,當遇到用豎式計算3.85×59時,學生不再感到困難,但要他們說出為什麼這么寫,部分孩子還是不能理解,所以我抓住小數點為什麼不對齊了引導學生思考,我們已經將3.85擴大100倍,計算的是385乘59了,所以根據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而不是小數乘法了,最後還得將積縮小100倍。

3、突出小數的位數的變化。

小數位數的變化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因此我為這個安排了兩個練習,一個是推算小數的位數,二是判斷小數的位數,在判斷小數的位數後選擇了兩題讓學生計算,認識到並不是積的小數的位數和因數的小數位數都是一樣的。

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學生開始對學習充滿興趣,積極的思考,運用發現的規律去解決問題,能正確計算小數乘整數,而讓我覺得困惑的是,在前面這一部分我讓學生發現規律,運用規律去口算,然後去筆算,一切都在我的安排之中,教學的過程是流暢的,順利的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擴展,學生掌握的情況也是很好的,

但過多的暗示是否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如果不鋪墊,直接出示小數乘整數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否好些?課的下半部分,學生對計算已經不感興趣了,有幾個孩子已經開小差了,事後調查得知,他們覺得問題太簡單了,就是積的小數位數的問題,只要移動小數點位置

就行了,計算沒有什麼多大意思.學生說得是實話,最近學的都是計算,都是討論計算方法,而計算方法的發現有時不需要讓他們經歷發現、探究的過程,更多的是老師的提醒和告訴,充滿好奇心的孩子怎麼喜歡被動的接受呢。看來計算的教學還需要教師將練習的形式變的豐富些,吸引學生的眼球和大腦。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通用(篇3)

《小數除法》在本冊教材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小數除法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除法的相關運算,並且學習了小數乘法的基礎上,對小數除法進行教學的。

小數除法的計演算法則是以整數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以及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等知識為基礎來教學的。小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除的步驟和整數除法基本相同。注意復習和運用整數除法的有關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強調學生的獨立思考,盡量讓每一個學生對於教材新問題產生獨特的體驗,以此為基礎,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助才會有思維火花的碰撞,也只有在思維的碰撞中,學生才會有真正的發展。學生創新能力離不開老師的引導,離不開對知識的遷移、分析、歸納、聯想,從中發現新的方法。在讓學生通過聯想中喚起對已有知識的回憶,溝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開闊思路,提高創新能力。

當然在開放的過程中,教師的作用仍然是不容忽視的,反思一單元的教學,我認為教師的引導作用再加強一點,也許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因為有第一單元的教學經驗,在教學第二單元《小數除法》時,做好了充分的備戰准備。果然,學生雖然有整數除法的計算基礎,但是計算有小數參與進來,學生思維就開始打混,意料中的、意料外的問題傾巢出動。

1.小數點位數移動不同步。通過移動除數小數點變成整數,所有的學生都知道,也都能順利完成,關鍵是忘了同樣移動被除數的小數點,特別是當被除數小數位數不夠補0的情況。或者移動的位數與除數不一致。雖然他們知道除數與被除數的小數點移動是根據商不變的性質來的,但是他們在做作業的時候,就忘記了。

2.商的個位不夠商1,商0打點的情況模糊不清,特別是被除數的個位右下角沒打點,就寫上0.(如:課本18面做一做的情況2415)

3.商的小數點沒有與移動後被除數小數點對齊

強調算理,多進行點商小數點的練習,並對學生作業中錯例進行分析評講。

4.驗算時用商乘以移動小數點後的除數。

5.除到哪位商那位,不夠時忘記在商的位置上寫0,再拉下一個數。還有部分學生用余數再除一次。(如:課本18面做一做的情況1.2618)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通用(篇4)

在學習本課時的知識前,學生分別認識了分數與小數,也會比較分數的大小與小數的大小,而本課的內容則是在這個基礎上的發展。 問題的引入,我出示了兩個小朋友看課外書的時間,呈現的方式一個是用分數,一個則是用小數,然後請學生比一比誰用的時間多一些?二是解決問題的探索,比較兩個用不同形式表示的數,這是一個新知識,也是學生認知上的新沖突。如何解決這種沖突則需要學生自己進行探索。學生經過激烈的討論後也得出了和書上一樣的四種比較方法,即使沒有書上的那麼完整,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探索。第一種用畫圖的的方法,直觀地比較兩個小朋友看書的時間;第二種通過簡單推理的方法,得出誰用的時間多一些;第三種是將分數表示的時間轉化為小數,然後再比較時間的多少;第四種則是將小數化為分數,然後再比較。在探索問題的過程中,分數與小數相互轉化的討論,將分數與小數的相互轉化的方法滲透在其中,將分數化為小數,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和掌握,將小數化為分數對於個別學生就有一定的困難,經過一定的討論,讓學生悟出分數轉化為小數的基本方法。所以本課的設計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1、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手段

本課將誰用的時間多一些這一現實的有趣的生活問題作為一條主線,有機地將多種學習材料串連起來,讓學生始終處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

2、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線,引導學生發現分數與小數相互轉化的方法

數學知識只有通過學生親身主動的參與,自主探索,才能轉化學生自己的知識。在學生探索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時,老師提供學生探索的時間,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探究,在學生多種方法的基礎上比較、整合,從而得出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和同伴的努力,經歷了知識形成的全過程。

而在本課時教學比較滿意的方面是。

1、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

疑問、矛盾、問題是思維的啟發劑,它能使學生的求知慾由潛伏轉入活躍,有力地調整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本課時的各種環節中,安排學生間你一言、我一語的活動,有時甚至設置一些懸念,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激發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慾。

2、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求得發展

在教學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交流各自想法的機會,通過交流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在比較分數與小數大小時,學生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3、在學生原有認知水平上促進發展

本節課內容相對簡單,學生在課前已經有了初步的認知,因此,在課上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研究,從而經歷、體驗知識形成、獲得的過程。在比較方法的探求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自我選擇比較的方法,使得不同水平的學生獲得不同層次的發展。收獲的多少可能不同,卻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通用(篇5)

在以前的教材中,並沒有安排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問題。可不規則圖形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卻隨處可見,因此北師大版教材就把這一內容編入教科書中,要求學生掌握估計、計算不規則圖形的面積,這不僅有助於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同時也助於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成長的腳印》就是這一領域的一個內容。

每個孩子都經歷過嬰兒時代,可現在回過頭去看自己剛出生時的腳印,都覺得小得不可思議。從而懷著興奮而好奇的心情開始了本課的探究:小華出生時腳印的面積約是多少?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被激發了上來,都積極投入地去尋找比較合適的方法來正確估算腳印這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因而得到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有的用數格子的;有的把腳印看作近似的長方形再來計算;有的看作近似的梯形來計算;有的看作近似的三角形再來計算……雖然方法各異,結果也有誤差,但孩子的思維是處於被激活的狀態。有的用數格子的方法計算的同學為了使結果更精確一點,居然以半格為一個單位認真的數著,結果精確到十分位。這樣,在孩子們積極主動的探索下,輕松的達到了教學目標。所以在探究小華2歲時的腳印面積是多少時,就不再有懸念了,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反思本課教學,能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為孩子們創造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孩子們學得積極、主動,思路開闊,方法多樣。雖然在學習的過程中也遇到暫時的困難,但在我的隱性指導下,孩子們能很好的完成學習活動。這使得課堂成為師生共同研討問題、解決問題的互動生成的課堂。可不足的地方就是孩子們的估計值與准確數值之間還存在著一定的誤差,如何有效縮小誤差的范圍,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通用(篇6)

《用字母表示數》這一內容,看似淺顯、平淡,但它是是學習代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小學生們由具體的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在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對五年級孩子來說,本課內容較為抽象與枯燥,教學有一定難度。我認真思考了課程標准中關於字母表示數部分的目標要求,注意到在原有知識技能的掌握應用要求上,怎樣注重、強調讓學生充分體驗和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十分重要。所以我設計了試圖讓學生充分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的教學環節。主要採用了講練結合的教學方法。

一、重視引導學生經歷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初步感受代數的思想。

用字母表示數在數學史上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怎樣讓學生理解為什麼要用字母表示數、在什麼情況下用字母表示數呢?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重視利用所學知識解決面臨的實際問題,使學生經歷了由符號表示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數。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先自己觀察,解決問題,然後同學之間再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深化了對數學知識的認識。

二、注重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本節課我選擇了談話引入,先讓學生練習有趣的按規律排列數的題目,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由符號表示數過渡到用字母表示具體的數,讓學生體會、認識到用字母表示數在實際生活和學習中的廣泛應用。再讓學生說說你在生活中見過的用符號或字母表示數的例子,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講練結合,增加鼓勵性的語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時,我採用講授+自學方式,先引導學生學會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換律,告訴學生字母間的乘號簡寫過程,再讓學生自己試寫其他的運算定律。因為有些數學概念,是約定俗成的,是前人所規定的,我們沒有必要去深究,所以,部分知識點以老師講授還是必要的,讓學生通過有意義的接受來鞏固認知,節約了教學的時間資源,優化教學程序。而在課堂上,我沒有不理睬或打斷學生的發言,而是注意針對學生發言的情況,對學生的發言進行了鼓勵和稱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高,學習狀態較好。

不足之處:

一、一個運算定律可以用文字敘述,也可以舉例子表示,還可以用字母表示,在教學這個環節時,設計得不夠好,沒有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讓學生感受用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和必要性。

二、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學會和理解用字母表示數,我有些按自己的意圖執教,導致學生一味地聽,將學生的思考活動局限在規定的時間和空間內,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思考。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通用(篇7)

《平行四邊形面積》是五年級上冊的內容。教材設計的思路是:先通過數方格的方法數出平行四邊形的底、高、面積。再通過對數據的觀察,提出大膽的猜想。通過操作驗證的方法推導出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再利用所學的公式解決問題。我認為讓學生簡單記憶公式並不難,難的是讓學生理解公式,因此,必須讓每個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在獨立思索的基礎上親自動手剪一剪、拼一拼,並帶著自己的操作經歷進行小組內的討論和交流。課堂是充滿未知的,在課後我認真總結了這節課。

(1)數方格中的得與失。

教材中所設計的數方格的過程是緊跟上圖中的花壇來的。把兩個花壇按比例縮小後畫在了方格紙上,讓學生把方格紙上的1格看作1平方米來數。這與學生以前的數法有了細微的差別。再加平行四邊形中有不滿1格的情況,怎樣才能把面積准確的數出來是學生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當時我讓邱澤昊同學到前面數的方格,結果在數的時候也不是很順利。如果這個時候我引導學生把左側沿著方格線剪開移到另一側,把所有的方格變完整再去數。並且告訴學生這種割下來補到圖形另一側的方法叫割補法。這樣教學就可以為學生以後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已學過的圖形面積計算做好方法上的准備了,所以說這個地方我處理的不是很好。

(2)數學課堂上一定要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在課之前,我讓每個學生都准備了一個平行四邊形的學具,而且要求小組每個成員剪的平行四邊形要不一樣。課堂的操作是:先量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把平行四邊形的數據記錄在自己的本子上,通過剪拼,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量出它的長和寬,計算出它的面積。再思考轉化後什麼變了,什麼沒有變,然後通過思考,匯報,發現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的關系。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己的操作,思考,總結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不但使他們知道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也提高了動手,動腦的能力。這對於以後學習圖形的知識提供了一種方法和方向。在課堂上,我還覺得練習的密度及處理的方式不夠巧妙,在今後的練習中還要注意練習的設計和處理。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通用(篇8)

本節課是在實踐活動中實際測量相隔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

尺是度量長度的工具。無論直尺還是捲尺都很難直接度量相隔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一般把較遠的距離分成若干段,用尺量出各段的實際長度,相加得到兩地間的距離。為此,先要通過兩點測定一條直線,然後沿著這條直線測量長度。實踐活動《實際測量》著重引導學生測定這樣的一條直線。教材呈現了三名學生在A、B兩點間測定直線的情境,兩名男孩各把一根標桿豎直插在A點和B點,一名女孩在A、B之間的C點和D點依次插標桿。只要四根豎直的標桿插的地點A、B、C、D在同一條直線上,那麼A、B之間的距離就可以分成AC、CD、DB三段度量,戴帽的男孩正在觀察並指揮調整,利用四根標桿在A、B之間測定一條直線。教材引導學生看懂情境圖,體會圖中的三人分別在做什麼,尤其是戴帽子的男孩是怎樣判斷四根標桿在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然後用這樣的方法在操場上開展類似的實踐活動。

這次實踐活動里還有步測和目測。步測要知道步長,步長一般不採用量一步有多長的方法獲得,而通過路程步數=平均步長算得。教材指導學生選一段距離走三次,通過填表計算平均步長,這一段距離不能過短,也不必過長,一般20米左右就可以了。由於步測是按平時走路的步子測量某些長度,所以要用自然均勻的步子在這段距離上走三次,以平均每次走的步數求得的平均步長比較接近常態。目測只能估計兩點間的距離,往往與實際距離有較大的誤差。教材只是介紹練習目測的方法,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嘗試著進行一些目測。

五年級數學上冊教學反思通用(篇9)

《小數乘小數》是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內容。這一內容的教學重點是小數乘法的計演算法則;教學難點是小數乘法中積的小數位數和小數點的定位,乘得的積小數位數不夠的,要在前面用0補足。

小數乘小數是在學生學習了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以為這一知識點學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礎,只要重點掌握了小數乘法的算理,學起來應該是比較輕松的,可事實的情況卻並不盡如人意。在課後練習中,學生出現錯誤的現象比較多:1、方法上的錯誤:例如在教學例3(2.4×0.8)時,學生能流利地說出先將兩個因數分別擴大10倍,這樣乘得的積就會擴大100倍,為了使積不變,最後還要將積縮小100倍;但是在計算的過程中,部分學生不能將算理與方法結合起來,不能正確地解決積的小數點的問題。還有的學生把小數乘法與小數加法點小數點的方法混淆在一起,或者只看其中一個因數的小數位數。2、計算中關於0的問題;部分學生在積的末尾有零時,先劃去0再點小數點;部分學困生在遇到因數是純小數或因數中間有0時,還要將0再乘一遍。3、計算上的失誤:因數的數位較多時,個別學生直接寫出得數(如2.15×2.1的豎式下直接寫出4.515,沒有計算的過程),做完豎式,不寫橫式的得數等。

面對學生出現的這樣那樣的錯誤,使我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課堂,審視我的學生,並對此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本單元不是我想像的那麼簡單,既要注重新舊知識的聯系、講清算理,又要突出積的變化規律、突出豎式的書寫格式、突出因數中小數的位數與積中小數的位數的關系。為此,我決定從以下幾方面加以改進:

1、將學生的錯題作為教學資源進行分析、判斷,這樣的改錯效果好於學生改書上的錯題。

2、列豎式細化。強調:①小數乘法列豎式時「末位對齊」。②求出積後,數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向左數出同樣多的位數點上小數點。③對於計算結果,要先點小數點再劃掉積末尾的0。

3、小數加減法與小數乘法的對比練習要加強。

Ⅱ 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求一個數的小數倍數是多少及驗算教學反思

參考:
求一個數的小數倍數是多少及驗算,這節課終於上完了,通過這節課的講授,我深感自身知識不夠扎實,還需要強化自己。
另外, 這節課學生合作學習意識不強也讓我措手不及,這是我沒有想到的。另外學生動筆的時間過少,這是我自己的原因造成的,最終導致最後的思維題沒有做完。
在以後的講課中,我一定要努力把每一堂課都講好,讓學生都能夠弄明白、學扎實。

熱點內容
脫毛的價格是多少 發布:2025-04-27 15:07:24 瀏覽:904
大嘴英語 發布:2025-04-27 14:58:45 瀏覽:666
實驗室製取氧氣的化學方程式 發布:2025-04-27 14:20:30 瀏覽:487
上海高中物理 發布:2025-04-27 14:13:39 瀏覽:958
課時金練數學 發布:2025-04-27 14:13:02 瀏覽:757
肖戰最帥是什麼梗 發布:2025-04-27 13:47:00 瀏覽:82
2018教育裝備展 發布:2025-04-27 13:34:31 瀏覽:167
兒童英語培訓班 發布:2025-04-27 13:24:42 瀏覽:139
九生堂生物 發布:2025-04-27 13:23:10 瀏覽:427
果敢老師 發布:2025-04-27 13:09:40 瀏覽: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