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发布时间: 2021-12-21 01:37:34

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人教版

底面算应该算是要喷漆的表面

Ⅱ 五年级数学下册复习教案

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总复习题(1)
一、填空。
1、在12÷6=2中,(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
2、30的因数有( );36的因数有( )。
3、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 ),最大的因数是(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 )的。
4、 5的倍数有( );55以内7的倍数有( )。
5、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的。
6、在7、14、21、42这四个数中,( )是42的因数,又是7的倍数,还是2和3的倍数。
7、一个数的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都是18,这个数是( );( )的最小倍数是1。
8、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最小的偶数是( ),最小的奇数是( )。
9、个位上是( )或( )的数都是5的倍数。
10一个数( )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1、既是2和5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最小两位数是( ),最小三位数是( )。
12、在□里填上一个数字,使每个数都是3的倍数,各有几种填法?
□7 4□2 □44 65□ 12□1
13、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 ),或(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的本身还的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 )。(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14、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10,积是21,这两个质数分别是( )、( )。
15、有两个质数,它们的和是20,积是91,这两个质数分别是( )、( )。
16、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和是( )。
17、长方体和正方体都的( )面,( )个顶点,( )条棱。长方体每个面都是( )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 )形,长方体最多有( )个面是长方形,长方形的12条棱可以分成( )组,相对的棱的( )相等。
18、( )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19、在右图中,和A平行的棱的( )条,
和A相交并垂直的棱有( )条,
和B平行的棱的( )条。
20、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 ),箱子、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的( )。
21、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 )。一个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 )。
一块橡皮的体积约是10( ),VCD机的体积约是22( );集装箱的体积是40( ) 一瓶矿泉水是550( )
一瓶墨水约50( ) 一桶拉色油约5( )
“神五”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为6( )
22、棱长是1cm的正方体,体积是( )cm;棱长是1dm的正方体,体积是( )dm,即( )cm;棱长是1m的正方体,体积是( )m,即( )dm。
23、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 );
长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是( );正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是( );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用字母表示是( )。
24、a3读作( ),表示( )。3a表示( )。
25、一个长方体的长是7cm,宽是4cm,高是3cm,它的体积是( )。
26、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dm,这块石料的体积是( )。
27、相邻的两个( )单位间的进率是10,相邻的两个( )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相邻的两个( )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28、一桶大矿泉水18L,一瓶小矿泉水1500ml。一桶大矿泉水相当于( )瓶这样的小矿泉水。
29、一种微波炉,产品说明书上标明:炉腔内部尺寸400×225×300(单位:mm)。这个微波炉的容积是( )。
30、( )等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 )来表示。
31、一堆糖有12块,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即( )块糖;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堆糖的 ,即( )块糖。
32、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 )。
如: 表示( )。
33、 读作( ),它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质数。
34、 读作( ),它的分数单位是( ),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
35、一个人,头部的高度约占身高的 。意思说: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头部占( )份。
36、长江干流约占 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意思说: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受污染的头水体占( )份。
37、死海表层的水中含盐量达到 。意思说:把( )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 )份,水中含盐量占( )份。
38、把1块蛋糕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得( )个。把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 )块。
39、小明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列式是( )。
40、一个3m2 的花坛,种4种花,每种花平均占地( )平方米,5种花平均占地( )平方米。(用分数表示)
41、动物园里有大象9头, 4只。金丝猴的数量是大象的 。
42、小明用15分钟走发1千米,平均每分钟走 千米。
43、( )叫真分数,真分数( )。
44、( )叫假分数。假分数( )或( )。
45、把下列的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 = = = = =
46、有三杯水,平均每人分 杯,也就是( )杯。2人分,平均每人分 杯。
47、熊冬眼约5个月,睡鼠冬眠约7个月。睡鼠的冬眠时间是熊的 ,熊的冬眠时间是睡鼠的 。
20、百货商店今天卖出16台电视机,8台洗衣机。卖出的洗衣机是电视机的 ,卖出的电视机是的洗衣机的( )倍。
48、分母是7的所有真分数的和是( );分子是7的所有假分数有( )个,分别是( );
49、分数的( )和( )同时( )或者( )相同的数[( )除外],分数的( )不变,这叫做( )。
50、 = = = = = =( )[小数]
= = = = =( )[小数]
51、18的因数有( ),27的因数有( );( )是18和27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是( )。
52、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 )数就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如16和32的最大公因数是( )。
53、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 )数就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12和36的最小公倍数是( )。
54、 的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55、按要求写出两个数,使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1)两个数都是质数:( )和( )。
(2)两个数都是合数:( )和( )。
(3)一个质数一个合数:( )和( )。
(4)一个奇数一个偶数:( )和( )。
56、一个班有男生45人,女生36人。男女生分别排队,要使每排的人数相同,每排最多有( )人。这时男生有( )排,女生有( )排。
57、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 )。
58、按要求写出两个数,使它们成为互质数。
(1)两个都是合数:( )和( ),
(2)一个质数一个合数:( )和( )

9、填上适当的数量。
1L=( )dm3 1ml=( )cm3 4L=( )ml
2400cm3=( )dm3 3.5dm3=( )cm3 700dm3=( )m3
1.02m2=( )dm2 960dm3=( )m3 23dm3=( )cm3
36000cm3=( )dm3 8.63m2=( )dm2 6270cm2=( )dm2
7.94m3=( )dm3 2090cm3=( )dm3 1L=( )ml
4800ml=( )L 2.4L=( )ml 500ml=( )L
3.26L=( )ml 450ml=( )L
8.04=( )L=( )ml 2750cm3=( )ml=( )L
7.5L=( )dm3=( )cm3 785ml=( )cm3=( )dm3
9cm= dm 79dm= m 30dm= m 56 cm2= dm2
133 dm3= m3 53ml= L
80、在“——”上填上适当的分数。
25cm= m 36dm2= m2 600g= kg
750ml= L 0.28dm= dm 258cm3= dm3
二、判断题。下列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36÷9=4,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
2、57是3的倍数。()12的倍数只有24、36、48。( )
3、1是1、2、3……的因数。( )
4、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
5、个位上是1、3、5、7、9的数都是奇数。( )
6、在全部自然数里,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7、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
8、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9、在1、2、3、4、5、6……中,除了质数以外都是合数。( )
10、两个质数的和是偶数。( )
1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形是特殊的正方形。( )
12、两个体积一样大的盒子,它们的容积一样大。( )
13、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a÷b= 。)( )
14、把3米铁丝分成7段,每段占这根铁丝的 。( )
15、昨天妈妈买了1个西瓜,我一口气吃了 个。( )
16、爷爷把菜地的 种了西红柿, 种了茄子, 种了辣椒。( )
17、这块 我吃了 ,表哥吃了 。( )
18、相邻的两个自然数没有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
19、如果两个互质,它们没有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
20、1是任何自然数(0除外)的公因数。( )
21、互质的两个数必须都是质数。( )
22、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比这两个数都大。( )
23、两个数的积一定是这两个数的公倍数。( )
24、分数的分母越大,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大。( )
25、分数都比整数小。( )
26、假分数的分子都比分母大。( )
27、如果b是a的2倍(a≠0),那么a、b的最大公因数是a,最小公倍数是b。( )
28、分子和他母的公因数只有1的分数是最简分数。( )
29、两个不同质数的公因数只有1。( )
30、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
31、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是它们的公倍数。( )
三、计算下面各题

哪里有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十册全套教案,共70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2007至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第十册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内容及教时安排(以单元为单位)
(一)简单的统计(一) 8课时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5课时左右
2.求平均数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机动1课时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15课时左右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课时左右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课时左右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三)约数和倍数 17课时左右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2课时
2.能被2、3、5整除的数 3课时左右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3课时左右
4.最大公约数 5课时左右
5.最小公倍数 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20课时左右
1.分数的意义 6课时左右
2.真分数和假分数 4课时左右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课时左右
4.约分和通分 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2课时左右
实践活动:数字与编码 1课时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0课时左右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课时左右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课时左右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课时左右
整理复习 2课时左右
(六)总复习 5课时左右

合计大约80课时左右

二、全册教学要求。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使学生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会看和制作简单的统计表,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学会较复杂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8.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全册教学要点
1.较复杂平均数的求法。
2.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4.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5.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6.约分和通分。
7.分数大小的比较。
8.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四、教学方法措施
1、加强对比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2、加大研究型学习的力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
3、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课题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方法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2)通过有说服力的数据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 (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2)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点一名学生上来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其余的学生做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班同学寒假里读课外书的数量情况。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
(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二、探索研究
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
(1)小组合作,探索研究
①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
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
③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
④汇报展示,统一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老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
(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空白的条形统计图。
想: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
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
③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
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 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按照刚学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进行,并填好书上的统计表。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题。做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外实践
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按照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整理。
课后反思:

课题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分组整理
教学要求 ①使学生认识分组整理和编制统计表的意义;②初步学会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③学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重点 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 放大例2的两张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们复习一下已学过的简单数据整理和一些统计表的知识。
2.下面是某班数学兴趣小组中女同学测量身高的统计表。
姓名 王兰 刘方 张欣 陈平 周玲 平均
身高(厘米) 143 140 142 144 151
独立之后思考回答问题:
①如何求出这组女同学的平均身高?
②这组女同学的身高有什么特点?
③最高的女同学比最矮的女同学高多少厘米?
④如果这张表上的女同学很多,又不能清楚地看出她们身高的分布状况,怎么办?这节课我们学习把原始数据按照数量的大小划分成几组,再制成统计表。
二、探索研究
1.分组整理原始数据的方法。
(1)教师出示记录单,学生独立思考
①谁最高?身高多少?
②谁最矮?身高多少?
③身高大多在什么范围?(很难看出,要分组整理一下)
(2)小组讨论:
怎样分组整理?说说你的设想。
(3)分组整理的具体做法(对照着做):
①找出原始数据的范围(学生找出记录单中原始数据的范围)。130~154厘米。
②把数据的范围划分成几组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制成表。(按5 厘米一组可分为五组,再分成“身高”和“人数”两栏制好表并出示例2的统计表)
③统计各组中的数目,填写统计表(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让学生填好统计表)。
(4)看书回答问题:

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这网站有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http://taocker.cn/MathPlan/10/index.html
这里有测版试权题。
http://taocker.cn/Math/xMath/10/index.html

Ⅳ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2015年新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专教案_网络文库属 http://wenku..com/link?url=MbNpCdNh_xL6zS8PehblCC0Thl1X18tAZTMmW

热点内容
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试卷2013 发布:2025-04-28 14:51:38 浏览:302
32式太极剑分解教学四 发布:2025-04-28 14:37:56 浏览:223
化工有哪些 发布:2025-04-28 14:25:31 浏览:932
教学方法有 发布:2025-04-28 14:14:21 浏览:379
初中语文教学案例范文 发布:2025-04-28 14:06:04 浏览:16
020教学 发布:2025-04-28 14:04:51 浏览:477
哪个的呢 发布:2025-04-28 13:29:04 浏览:326
沟通的方式有哪些 发布:2025-04-28 13:08:19 浏览:801
哪个省油 发布:2025-04-28 12:58:41 浏览:586
杨丽萍广场舞教学视频 发布:2025-04-28 12:04:06 浏览: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