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之翼八上语文答案
『壹』 八年级上语文新支点答案
第六课
1.略
2.解释词语
(1)疏懒:懒散儿不惯受拘束。
(2)深不可测:深到不可测量,现在多用来形容城府深或心机多。
3.《狂人日记》 《朝花夕拾》
4.热心善良 怀念
5.C 6.D 7.B
8.(1)动作描写 (2)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3)肖像描写 (4)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9.C
10.鄙视(轻视) 发生新的敬意
11.答:表现了阿长热心,善良,关爱孩子,淳朴的性格。
12.答:因为这四本书虽然笨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阿长买来的,给了作者黑大的震撼。
13.答:结尾是抒情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重,怀念和祝愿之情。
14.C 15.C 16.略
17.答:如今的环境污染越来越恶化,做什么都得戴防毒面具。
18.答:追求绿色时尚,拥抱绿色生活。
19.给爷爷上饭 吃奶奶现炒的蚕豆
20.蚕豆是引子,写蚕豆是为了引出奶奶对我的喜爱。
21.(1)答: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表现了奶奶对我的疼爱,以及对我即将离开的不舍。
(2)答:难受是因为终于领悟到奶奶当时审过的艰难,羞愧是作者想念奶奶的时候比奶奶想作者要少得多。
22.答:蕴含了作者对奶奶的羞愧,怀念与敬意之情。对童年苦难生活的回忆和追思,对奶奶这种隐忍,坚强女性的赞美。
23.答:不矛盾,因为作者其实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文章前面写得越反感,后面就越能突出作者对奶奶的敬意。
写作展示:略 (备注你们还是到其他地方去找一下作文吧)
(这个答案有可能是错误的,你们抄的时候一定要看一下是不是错误的,是正确的再抄,错误的话,我也没有办法了。)
『贰』 课堂之翼八下语试卷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堂练习题(附答案)
先解释加黑字的意思,再解词。
1.油光可鉴──
2.抑扬顿挫──
3.模胡──
4.掌故──
5.匿名──
6.诘责──
7.凄然──
8.杳无消息──
适值──
答案:
1.鉴,原意是镜子,这里作动词用。这里是说头发上擦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
2.声音低和高。形容声音高低转折和谐悦耳。
3.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4.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5.隐藏。不具名或隐匿真名。
6.质问。质问并责备。
7.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8.远得不见踪影,毫无消息。
9.遇到。正好遇到。
课堂练习──理解句意
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义项: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
A 介绍浙江缺少大白菜,北京缺少芦荟。
B 分析白菜在浙江、芦荟在北京受优待的原因是物以稀为贵。
C 指出中国留学生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是仙台没有第二个中国留学生。
D 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中国留学生在仙台受优待原因是“物以稀为贵”,表达了一个弱国国民的心酸和隐痛,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答案:D
课堂练习──理解句意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
A.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日本爱国青年看不起中国人是有理由的。
B.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只能忍受日本爱国青年的蔑视。
C.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弱国的学生能力差,因此得60分以上就容易被日本学生怀疑。
作者模拟日本“爱国青年”的口吻,用两层荒谬的推理,表达自己作为弱国国民的极度激愤和无奈。
答案:D
课堂练习──理解句意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A 每当想到藤野先生的严厉、严慎,就不得不努力写作。
B 每当看到藤野先生的照片,就想起先生的希望与教诲,便从中得到鼓舞,英勇地去战斗。
C 每当看到藤野先生的照片,就回忆起先生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不好意思不努力写作。
D 藤野先生的照片像一个先生临督着自己去努力写作,同“正人君子”之流斗争。
课堂练习──拼音
给下列各组形近字注音:
绯( ) 畸( )
俳( ) 倚( )
徘( ) 琦( )
驿( ) 诲( )
泽( ) 侮( )
绎( )
扒( ) 挟( )( )
扒( ) 侠( )
趴( ) 浃( )
答案:f5I j9
p2I y!
p2I q0
y@ hu@
z6 w(
y@
p2 ji1 xi6
b1 xi1
p1 ji1
课堂练习──拼音
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教诲( ) 瞥见( ) 畸形( )
诘责( ) 解剖( ) 不逊( )
寓居( ) 芦荟( ) 杳无消息( )
陌生( ) 挟着( ) 匿名( )
答案:hu@ pi5 j9
ji6 p#u x)n
y) hu@ y3o
m^ xi6 n@
课堂练习──拼音
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喝( )采 为( )难( ) 血( )管
倒( )霉 系( )住 深恶( )痛疾
食宿( ) 声调( ) 邮差( )
照相( ) 收藏( ) 烟尘斗( )乱
答案:h8 w6I n2n xu8
d4o j@ w)
s) di4o ch1i
xi4ng 2ng d%u
课堂练习──填表简答
结合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填表:我和藤野先生的交往
2.什么事件使鲁迅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变化表现了鲁迅什么思想感情?
告别藤野先生后,鲁迅是如何怀念他的?
答案:
1.检查订正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要求严格、治学严谨
对我敢解剖尸体放心 热情诚恳,高度责任感
了解女人裹脚情况 治学严谨、求实
2.匿名事件和电影事件 弃医从文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1)装订讲义,作永久的纪念;
挂藤野先生照片;
(3)将怀念化为勇气和力量,和“正人君子”继续斗争。
课堂练习──修辞
分析下列各句中黑体词语所运用的修辞方法,分别讲讲它们的意思。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
2.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精通时事──
3.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爱国青年──
答案:
1.反语。漂亮,这里讽刺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2.反语。这是讽刺的说法,指出这些人“精通”的“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3.反语。指当时日本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课堂练习──语法分析
判断下列句子的主干提取得是否正确,正确的在( )内打“√”。
1.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主干:照相挂在东墙上,书桌对面。( )
2.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主干:他是一个。( )
3.他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
主干:希望是为中国。( )
4.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主干:性格是伟大的。( )
5.这样的一直到现在,我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主干:我没有寄过信。( )
答案:2.√ 4.√
课堂练习──语法分析
选出下列句中的单句,用符号法分析成分。
1.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
2.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3.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
4.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
5.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6. 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7.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8.我当时虽然觉得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
9.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个夏天。
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答案:
1.[但……的],我‖[总……时]记起他。
3.[将……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
6.(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9.[学年……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
10.(这……担任)的功课是‖解……学。
『叁』 课堂内外八上语文答案
语文
(语言和文学的简称)
编辑
是语言和文学及文化的简称。包括口头语专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属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艺术。
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练习册答案
题目……题目……
很抱歉,我没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堂练习册,所以帮不了忙啦~~~~~~~
『伍』 创新课堂课时达标分册语文八年级上参考答案,我要啊~急用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尽管教育思想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爱的教育。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苏霍姆林斯基:“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些观点都体现了爱心教育。同样,好的作文评语也应该融入教师的爱心。
学生辛辛苦苦完成一篇作文,都非常急切地想知道教师会怎样评价自己的作文。因此,教师要及时给予批改。教师的评语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而把爱心融入作文评语主要体现在肯定优点时要注意激励性,指出不足时做到民主平等。
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因此,对于学生用心创作出来的作文,无论是寥寥无几的眉批,还是三言两语的总批,都必须坚持以鼓励为主的指导思想,把爱心融入作文评语中。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博士用实验表明: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智慧成就的预言,会决定另一个人的智慧和成就。而自己信任和崇拜的人对自己的赏识更能给予自己无穷的力量。一般来说,教师是学生信任和崇拜的人,因此,教师在作文评语中运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是可想而知的。所以,教师在批阅作文时,要尽量找出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只是一个词语用得恰当,一个句子写得生动,一个段落写得精彩,都要作好记号,作为学生的一个成功之处,在评语中由衷地为其喝彩,大加赞赏。
例如:一位平常不太爱写作文并且作文水平很低的学生,在一次作文中有一段描写太阳出来时云层变化的文字,用了一连串的比喻句,写得非常精彩。我给他写的评语是:“没想到你的观察是如此的细心,你的想象力更是比一般人丰富多了,你已经具备了当作家的条件。相信只要假以时日,你的作文一定会让老师和同学刮目相看!”从次,他爱上了作文,作文水平突飞猛进,他写的作文也经常被我当作范文在班上朗读,还荣获过全国“新世纪杯”作文大赛二等奖。
又如:我国文学大师茅盾小学时的作文曾得到了他的老师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前程远大,未可限量,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这些赞赏性的评语,给予了少年时的茅盾坚强的信念和极大的鼓舞,成为他进行文学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由此可见,激励性的评语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写好作文的信心,鼓舞学生不断奋进,这是爱心融入评语所带来的良好效应。
把爱心融入评语的另外一条重要的途径是在评语中体现民主性。陶行知先生对民主教育是如此定义的:“民主教育一方面是教人争取民主,一方面是教人发展民主。”李镇西老师是这样理解民主的:民主教育意味着“尊重”——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权、尊重学生的创造力……而作文中的民主性也就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
例如:一位学生描写田径赛时的情景:“枪声一响,运动员们飞一般地在跑道上驰骋起来。”这句话中,“驰骋”一词用得不恰当,我就在旁边写上批语:“请你结合刚刚复习到的‘辨析并修改病句’的知识思考一下,‘驰骋’一词用得恰当吗?怎样修改才好呢?”过后,这位学生在作文本上把这个病句更正过来了。在以后的写作中如果碰上自己拿不定主意的词语,就主动找我商量确定。
又如:一位学生写了一篇优秀作文,但美中不足的是书写马虎。我在他的文章结尾处写的评语是:“如此优质的文章,如果配上整齐的文字书写,将会相得益彰。你以为呢?”从此以后,这位学生果然写出了文质兼美的作文。
这些评语,一改那种教师高高在上的说教,代之以商榷性的问句,把教师和学生摆在了平等对话的位置上,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民主氛围,让学生体味到了一种被人尊重的幸福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这同样是把爱心融入作文评语所带来的良好效果。
当然,把爱心融入作文评语还有多种方式。总而言之,只要是站在爱护学生的角度对学生作文进行恰到好处的评论,都能调动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