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三模2017语文
❶ 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2017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红楼梦》的一大写作特点是描写的客观性,作者绝少站出来议论。我们可将《红楼梦》比作一席 的酒筵,酒筵摆好,厨师就不再出现,任凭你去 消受。而我们许多作家,制好一道 “菜”,就在顾客面前 地解说示范,真是多余。
A.琳琅满目 品尝 絮絮叨叨 B.五光十色 咀嚼 絮絮叨叨
C.五光十色 品尝 喋喋不休 D.琳琅满目 咀嚼 喋喋不休
2.依次在下面竖携三处横线上填入诗句,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1)“ ”,抗战时期的梅兰芳生活在日寇占领的北平,面对物质上的困顿和日伪的时时骚扰,他坚决拒绝日本人所谓纯商业性质的“邀请演出”。
(2)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的夫人去世后,总有人让老先生续弦,启功先生引用“ ”的诗句婉言谢绝,他宁肯孤独终老,也不愿续娶。
(3)词人余森伏辛弃疾从小舞枪弄棒,何尝有什么身体疾病?金瓯缺,山河碎,国家破败成了他最大的心病,“ ”的诗句传达出他深沉的忧伤。
A.时穷节乃见 天长地久有时尽 已是黄昏独自愁
B.时穷节乃见 曾经沧海难为水 西北望长安
C.居高声自远 天长地久有时尽 西北望长安
D.居高声自远 曾经沧海难为水 已是黄昏独自愁
3.下列诗句蕴含了什么生活哲理?请用简明的语言表达。(4分)
花为什么谢了呢?我的热烈的爱把他紧压在我的心上,因此花谢了。
泉为什么干了呢?我盖起一道堤坝把它拦起给我使用,因此泉干了。
4.白居易在《琵琶行》里,描写琵琶女弹奏琵琶,声响悦耳动听。请根据图示,在横线上补写琵琶声传入耳中的过程。要求运用比拟手法,不超过35字。(5分)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前年五月,大霖雨杀麦,河溢东畿浸下田。已而不雨,至于八月,菽粟死高田。三司有言:“前时溢博州,民冒河为言,得免租者盖万计。今岁秋当租,惧民幸水旱因缘得妄免,以亏兵食.慎敕有司谨之。”朝廷因举田令,约束州县吏。吏无远近,皆望风恶民言水旱,一以农田敕限.甚者笞而绝之。
畿之民诉其县,不听;则诉于开封,又不听;则相与聚立宣德门外,诉于宰相。于是遣吏四出视诸县。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最后视者还,言民实灾,而吏徒畏约束以苟自免尔。天子闻之恻然,尽蠲畿民之租。
春游余尝窃叹曰: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雨降于天,河溢于地,与赤日之出,是三者,物之易见也。
前二三岁,旱蝗相连,朝廷岁岁随其灾之厚薄,蠲其赋之多少,至兵食不足,则岁籴或入粟以爵而充之。是在上者之爱人,而仁人之心易恻也。以易知之近,言易见之事,告易恻之仁,然吏一壅之,几不得达。况四海之大,几万里而远,事之难知,不若霖潦赤日之易见者何数!使上有恻之之心不得达于下,下有思告之苦不得通于上者,吏居其间而壅之尔,可胜叹哉!
扶风为县,限关之西,讵京师在千里外,民之不幸而事有隐微者何限,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而民之志得不壅而闻于州,州不壅而闻于上,县不壅而民志通者,令与主簿、尉达之而已。
王君圣纪主簿于其县。圣纪好学有文,佐是县也,始试其为政焉,故以夫素所叹者告之。景佑三年二月二十四日,庐陵欧阳修序。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亏兵食 亏:短少
B.皆望风恶民言水旱 恶:凶狠
C.告易恻之仁 恻:同情
D.然吏一壅之 雍:堵塞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一以农田敕限 而吏徒畏约束以苟自免尔
B. 甚者笞而绝之 而仁人之心易恻也
C.则诉于开封 则岁籴或入粟以爵而充之
D. 然吏一壅之 使上有恻之之心不得达于下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视者还,而或言灾,或言否,然言否者十七八。(4分)
【答案】视察的官员回来,有的说受了灾,有的说没有受灾,然而说没有受灾的占十之七八。
(关键点:4分。每句1分,语言通顺1分 )
⑵民生幸而为畿民,有缓急,近而易知也。(3分)
【答案】这些百姓幸运地生(活)在京城附近,遇到急难,离朝廷近,容易被知晓。
(关键点:3 分。 “畿民”“缓急”“易知”各1分)
⑶其能生死曲直之者,令与主簿、尉三人。(3分)
【答案】那些能决定百姓生死存亡、是否得到公正对待的人,就是县令、主簿以及县尉这三个。
8.作者“以夫素所叹着告之”的目的是什么?( 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齐安早秋
赵嘏
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满郡城。
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云平。
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
此日沾襟念歧路,不知何处是前程。
9.(1)诗中哪些内容写出了早秋的特点?(2分)
(2)前人认为“流年堪惜又堪惊”一句“发语挺拔,力振全篇”,请简要分析。(4分)
(3)这首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不息人之不己知,。《论语学而》)
(2),天下归心。(曹操《蜀道行》)
(3)扪参历井仰胁息,.(李白《蜀道难》)
(4),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5)角声满天秋色里,。(李贺《雁门太守行》)
(6)沧海月明珠有泪,.(李商隐《锦瑟》)
(7)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苏轼《赤壁赋》
(6)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阳关月
杨之水
从敦煌城里坐了开往南潮的最后一班车,到阳关下车,已是薄暮时分,汽车在阳关并没有
站点,招呼了司机,才在这停了下来,看着汽车呼啸而去,消失在伸向天边的公路上,好像一
下于被孤零零抛在旷野中一一大漠黄昏,好有几分凄凉.
缘着沙滩,有路没路地往前走,滩上遍生着罗布麻和骆驼草.可爱的是一泓清水流泻其间.
四野无人,只觉得那斜斜的残阳,比我脚步更决,一点点向平之 急地退下去.
此处阳关故址是1974年才确定的,于是有了一块标明身份的碑,成为一个已无阳关的阳
关一一不过是墩墩山一个汉代的烽燧。在墩墩山周围绕行,烽燧下面的坡地,猛踏一脚下去,
空空有声,里面正不知埋藏了何等的秘密.山前的茫茫砂碛,被称作古董滩。据说阳关故址的
确定,便是依据滩上发现的大量历史遗物,如今这里仍有不少陶片之类的古物遗存
距这里95公里,是党水之源的雪山——阿尔金山。在阳关故址碑前极目四望,方圆百里旷无人迹,天地之间除了几只苍蝇嗡嗡飞着,再听不到别的声音。有一首无名氏的《瓜沙道中》诗:“阳关古道接大荒,官杨零落不成行。阴沉日色连云白,暗淡风沙人寒黄。鸿觅稻梁衔矢石,人拼骨肉战冰霜。唐蕃汉垒今何在,秦月依依照古疆。”回味诗句,立空旷中,仍能体味到那萧萧的悲凉。幕色四合,视野中只有墩墩山的烽燧兀立在高阜上,守候着一片静寂,天边
的最后一抹蜂紫,渐渐转作深蓝,一点一点地,黑定了.
想起一个红柳娃的故事:茫茫大漠的红柳树间,有一尺来高的小人叫红柳娃,捉到了,会哀哀叩头求告。放他走,则跑出一段路又折回身。仍是遥遥的叩首,屡奔屡止,直至追不及。这很像是幻觉。而人在极度寂寞中,是会产生这种幻觉的。
不过,上溯两千年,这里何尝寂寞呢。阳关以南是玉门,那时,车辚辚,马萧萧,使者,商人,冠盖相望,不绝于道。金戈铁马,汉军挥师西向,更是屡屡打破旷野的寂寞。那正是汉武帝的辉煌业绩之一。
在汉武帝当政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巩固了;朝纲制度摸式化了;儒术
正式纳入政治轨道了;疆城的开辟也达于空前,他雄才大略,号令天下,统帅一切,举全国之
力不容置疑地建立他所要的非常之功,但后世对汉武帝的评价并不一致。蓬莱银阙、露博金掌
的求仙生涯不必说,就是开西域击匈奴,也有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之讥.只是,仍然要说他是
伟大的.不仅在于他有能力成就他的功业,也同样在于他有能力破坏自己的功业.因为他的伟
大永远与权力联系在一起,晚年他发布了“轮台罪己之诏”,纠正了方针大政上的失误,但连
这种自我批评,也只能用权力的形式表现出来.伟人的时代,常常是伟人一个人的时代.
辉煌的、悲壮的、惨惨戚戚的历史,都融化在古董滩上,又被日精月华铸为荒寂的、苍凉的一片。这一片辽远的寂静,没有虫声鸟语,此刻连苍蝇的嗡嗡声也早消逝了“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知令不知古,谓之盲 ”这月王充的求实精神。但所谓知今,也只能知一己目之所及的今;知古,也只能知一己目之所及的古一一这“所及”要受多少限制!
天黑很久,渐渐的,才有星星露出来,从坐着的方尚看去,北斗星的勺正对着墩墩山的烽燧。只是,怎么不见“秦奏月依依”呢?那独与大漠、云天相往来的冷寂的月!
“满天星的,没有月亮婆“守关的老吴说道.不觉憬然而悟.是不是满天星斗的夜空,
就一定见不到月亮?那么明月高悬的时候,还能见到星光灿烂吗?
夜宿小屋,从窗帘遮不到的地方,仍能见到一小片天,一小片缀满了星星的天.
阳关今夜,没有月.
(选自《现代散文名家名作选》,有删改)
11.文中今日阳关和古代阳关各有什么特点?采用古今对比的写法有何作用?(6分)
12.第四段文字在表达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4分)
13.分析文中“伟人的时代,常常是伟人一个人的时代”这句话的含义?(4分)
14. 结合全文内容,探究作者以“阳关月”为题的意图。(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渐
丰子恺
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 ,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一年一年地、一月一月地、一日一日地、一时一时地、一分一分地、一秒一秒地渐进,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而似乎觉得恒久不变,又无时不有生的意趣,于是人生就被确实肯定了。假使朝为青年而夕暮忽成老人,人一定要惊讶、感慨、悲伤,或痛感人生的无常,而不乐为人了。歌剧舞台上的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人之能堪受境遇的变衰,也全靠这 “渐”的助力。巨富的纨绔子弟因屡次破产而“渐渐”荡尽其家产,变为贫者;贫者只得做佣工,佣工往往变为奴隶,奴隶容易变为无赖,无赖与乞丐相去甚近,乞丐不妨做偷儿……这样的例子,在小说中,在实际上,均多得很。因为其变衰是延长为十年二十年而一步一步地“渐渐”地达到的,在本人不感到什么强烈的刺激。故虽到了饥寒病苦交迫的地步,仍是熙熙然贪恋着目前的'生的欢喜。假如一位千金之子忽然变了乞丐,这人一定愤不欲生了。
这真是大自然的神秘原则,造物主的微妙工夫!阴阳潜移,春秋代序,物类的衰策荣生杀.
无不暗合于这法则,由萌芽的春“渐渐”变成绿荫的夏,由凋零的秋‘渐渐”变成枯寂的冬
我们虽已经历数十寒暑.但在围炉拥衾的冬夜仍是难于想象饮冰挥扇的夏日的心情。往年除夕,
我们曾在红烛下守候水仙花的开放,真是痴态!倘水仙花果真当面开放给我们看,便是大自然
的原则的破坏了。
“渐”的作用,就是用每步相差极微极缓的方法来隐蔽时间的过去与事物的变迁的痕迹,
使人误认其为恒久不变,我觉得时钟是人生的最好的象征.人造物中最常动的无过于时钟的针
了,人生也知此,似乎“我”水远不变。实则与时钟的针一样无常!一息尚存。总觉得我仍是
我,我没有变,留连着我的生,可怜受尽“渐”的欺骗!
然人类中也有几个能胜任百年或千古的寿命的人,那是“大人格”、“大人生”.他们能不
为“渐”所迷,不为造物所欺,而收缩无限的时间并空间于方寸的心中。故白居易说:“蜗牛
(选自《缘缘堂随笔集》,有删改)
15.文中所论述的“渐”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16.从文中看,“渐”对人产生怎样的影响?(6分)
17.联系最后两段文字,谈谈画线的诗句给你哪些人生启迪。(6分)
七、作文
19.根据下面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人的一生中等的事情很多。等,能让人期盼希望,发现美好;等,也能让人无为地消磨时间,最终一事无成。有人在等中枝叶干枯,有人在等中成了一棵常青藤。
❷ 中考语文真题分类:句子排序
学校考查的出发点是测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这一出发点可以繁衍出成千上万套试卷习题,下面是我整理的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句子排序,希望能帮助你们。
1 . 【2017年江苏省盐城市】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2分)
①但是这些 优秀 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 优秀 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 一个人 的知识、能力 优势 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 如 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 逆转 ,最终导致失败。
⑤ 因此 ,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A.②⑤①③④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④①③
【答案】 B
【解析】 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本段文字的排序是:③总起句:优势---①转折句:但是,优秀变---②顺承句:优秀变劣势----④举例句:如----⑤总结句:因此。故本段文字的思路是:优势是积累---但会变---变成劣势--如刻舟求剑---因此别败在优势上,故选B。
2 . 【四川省乐山市2017】 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你。。。,。。,只不过你我未处局中,不知其中滋味而已。
①迎难而退、明哲保身固然是一种智慧与生活态度
②人生在世,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
③知难而进、努力向前更是一种执着和人生哲学
④很多人从表面看来你可能很羡慕他,但人人都有自己的苦恼
⑤美学大师蒋勤在《蒋勤劝美》中曾写道:“人生五味,酸甜苦辣咸都要经历才够完美。”
⑥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A.⑤②①③⑥④B. ②①⑥③⑤④C. ⑥②①③⑤④D. ①③⑤⑥④②
【答案】C
【解析】 仔细阅读六个句子,可以找到表达的中心“某种程度上说,人活着就是一种态度”,
故⑥是首句;然后指出人生的客观事实“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与挫折”,即②;接
着从“固然”“更是”词语的关系可以看出后面两句依次是①③;接着用美学大师蒋勤的名
言论证,即⑤,最后第④句紧承后文的内容“只不过……”。据此分析排序作答即可。
3 . 【江西省2017年】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②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③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④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A.③①②④⑥⑤ B.③②①⑤④⑥
C.②①⑤④⑥③ D.②③①④⑥⑤
【答案】 B
【解析】 先确定首句③窗子的作用,再确定次句②作用是内外交流,那么第三句就是窗外,第四句是举例,第五句递进,尾句总结:这样。故本段文字的思路是:窗子重要---内外交流---窗外一幅画--如颐和园---这样,境界增多。
4. 【2017年湖南省邵阳市】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这些经典作品,经过时间的淘汰与筛选,其中有着最伟大的思想、最丰富的内容、最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巅峰。
②一个人能够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
③阅读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
④对于这些举世公认的中西社科、文学名著,我们自然要尽情揣摩,反复精读,把握其内涵与要旨。
⑤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①④ D.③⑤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首先确定首句:总起句③,排除AC.②和④句相比,④句放在句末不合适,②句与③首尾呼应。故选B。
5 . 【2017年四川省广安市】 下列句子中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我们读小说,实际上也就是随着小说家的笔触,神游于小说所虚构的世界之中
②小说离不开虚构和想象
③当然,想象不要太离谱,要尽可能遵循原作的思路
④其实,这种想象的快乐不是小说家的专利,也可以通过你自己的尝试来获得
⑤与小说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A.①②⑤④③ B.②①⑤④③ C.⑤②④③① D.②⑤④①③
【 答案 】B
【解析】 此语段论述小说中如何运用想象,②提出了话题是第一句;①是对上一句的进一步解释,是第二句;通过理解语意及分析其中的逻辑关系可知⑤与上一句衔接最紧密,可作为第三句;④③以“其实”为标志体现了语意的转折,“当然”一词又体现了总结的意味,再结合读可确定其先后顺序。由上分析,可排序为:②①⑤④③。
6. 【2017年重庆市(A卷)_】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答案】B
【解析】此题解答可从语境中““小我”向“大我”的转变,”中获得思路,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②讲得是“小”我,自已;③讲得是“别人”;①讲得是“大”我;所以可排序为:②③①。
7 . 【2017年四川省眉山市】 下列选项中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人们已认识到,家风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所以要向后代传递出正能量。
②古人撰写在门框上的“忠厚传家久”“持家尊古训”,就是一种传统的家风。
③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是对古今家风的一种诠释。
④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和文化。
⑤而今父母懂规矩,知书达理,有这样良好的文化氛围,后人自会获得很好的熏陶。
A.④①③②⑤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⑤③ D.④②⑤③①
【答案】 D
【解析】 第④句为总说句,应放在最前,接着先说“传统”,再说“文化”,因此为②⑤,第③是对②⑤的总结,第①是全文的总结,应放在最后。
8. 【 2017年湖北省鄂州市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
④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⑥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A.②⑤③①⑥④B.②③⑤⑥①④
C.④②⑤③⑥①D.④②③⑤①⑥
【答案】 C
【解析】 首先确定首句:总起句④才德,排除AB.① 和⑥句相比,①句放在句末合适,因为⑥句中的“他们”指代③句“那些很美的人”。故选C。
9 . 【2017年广东省广州市】 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控制意义的不同能力和不同程度
②也表明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
③人类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是因为人类创走了一个有意义的世界
④这不仅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
⑤实际上却是由古往今来的每个人分别构成的
⑥而这个有意义的世界,表面上看是人类共有的
A.123645B.136452
C.314256D.365142
【答案】 D
【解析】 第六句“表面上”和第五句“实际上”紧密衔接,56在一块的只有D项,所以直接秒杀D项。
10 .【2017年湖南省株洲市】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组是
在当今,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
①但绝大多数新词语喧嚣数日或数月
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
③犹如春风野草
④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①③②④ B.③①④② C.②③①④ D.③②④①
【答案】C
【解析】 首先确定首句②平均每天诞生二十个以上,因为和前面的“汉语新词汇大量产生”紧密衔接,所以直接秒杀C项。
❸ 2017南京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7年南京三模语文考试即将来临,为了方便同学们复习,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2017南京三模语文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2017南京三模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对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创新人才大都不是在课堂里教出来的,而是在充满人文情怀和自由学风的环境里 ▲ 出来的。当前中国大学 教育 ▲ 的关键在于开设能够改变 思维方式 和世界观的通识课程,而不是可以 ▲的实用课程。要重视“无用知识的有用性”,也就是庄子所说的“无用之用”。
A.熏染 另起炉灶 立竿见影 B.熏陶 改弦易辙 立竿见影
C.熏陶 另起炉灶 卓有成效 D.熏染 改弦易辙 卓有成效
2.下列诗句填入所给《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一诗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A. 疏柳映新塘 B. 潮平路带沙 C. 花开水上槎 D. 胡霜拂剑花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自从汽车驶过褒城以后,水的颜色就由墨黑变成浅绿了。 。 。 。 。 。 ,真是美人脸上的娥眉吧?
①作为背景的远山是黛色的,扁而弯的一痕②深黑浅灰,编成了奇突的笔触,斧削的残迹
③对面的山层,覆着一行行的嫩绿④岸边的水成岩,露着深深浅浅的水痕
⑤一个个小艇在碧色的涟漪上飘着,确是扁舟叶叶⑥浅黄色的公路,好像是一条束在山腰间的带子
A.⑤④②③①⑥ B.⑤③⑥④②①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③④②⑤⑥①
4.下列四种不同的表达语得体的一项是(3分)( ▲ )
A.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恋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 毕业 赠言)
B.工会提议用探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这很有意义,群众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异议。(广播稿)
C.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寻物 启事 )
D.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 邀请函 )
5.下面几个等式是某班墙壁上励志宣传栏材料,为它配置解说不准确一项是(3分)( ▲ )
①(1+0.01)365=37.8 ②(1+0.01+0.01)365=1377.4
③(1-0.01)365=0.03 ④(1-0.01-0.01)365=0.0006
A.等式①②告诉我们:每天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超你很远。
B.等式③④告诉我们:每天你比别人怠惰一点,其实已远远落后别人。
C.等式①③告诉我们:每日比别人进步多一点或少一点,你的人生将不相同。
D.等式②④告诉我们:每日多进一步可致千里,每日多退一点可致深渊。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屯田郎中石君墓志铭 [宋]文同
公字君瑜,世居关中。少举进士,授扶沟县主簿。民狃悍猾,务不直以乱治,亡所尊畏,侮慢骄狠。公至,不能耐,绳以国律,无所借宥。久之,恶少相教敕避去,曰:“是不如他人,慎无犯,入即齑汝肉矣。”令尝间语公,谓寰内之治,难以比诸外,当少宽,取无事以去;不尔,忽失虑,中其奇,安可悔?公曰:“用法有内外之异,非朝廷所以待天下之意也。愚职在奉助,惟知以殉公为称,不知其余矣。”
改知虹县。虹俗尚杂恶,昧利而嗜讼。公初来,谒守。守视公少年,易之。撼以虹治,留公假州局。公曰:“奉诏书,不敢私自免,试往临之。苟有可以上关,愿府无见爽相庇赖,事不枝柱,政无难为矣。”守颔之,曰:“然。”既至,严肃闭默,众莫测其端涯。但密记奸桀,疏捕几辈,白府逐他所。自是一境平静,以善誉闻。
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公曰:“奴罪当然,教之者主耳。”并录之。主惧,匿不出;捕急,其徒计赂人代焉。至廷下,公曰:“是富人耶?衣冠则尔,其质乃贱隶。”袒视之,肤革皲瘠,果其家役仆也。杖去,直得其主而坐之。自是强宗大姓,俯首蹑地,谓神为公矣。
移绵州罗江县,蜀人柔良畏事,索摩抚,公易虹治,一用清简。未逾时,县事已告无所设。簿书凝然,械杻积蠹,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
居甿不识追胥之扰,尽力田事。新黉舍,聚良子弟,置师教之,亲为讲说义训,使循服,其父兄感泣入谢。
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而公遂病至不起,享年五十二。呜呼!公为人器宇傥荡,望之魁崛伟人也。喜大节,善论议,于世务纤悉无不该究,听之灼灼,皆可立施用者。与人款曲,接以恩决,无一不相能,故死之日,上下咸嗟悼之。 (选自《全宋文》卷一一○七,有删节)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绳以国律,无所借宥 借:宽容B.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 逋:拖欠
C.居甿不识追胥之扰 胥:差吏D.迁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 汲:引导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石公认为朝廷立法的用意是天下无别,所以治理京城近处不应与外地有所不同,执法不可稍加宽松。
B.虽然虹县难以治理,石公并不畏缩,毅然赴任,他希望如有政务需要禀报,州府不要对自己的差失加以庇护。
C.有富人教唆奴仆催租伤人,为逃避治罪,逼迫奴仆冒充自己去顶罪,被石公识破,最终被抓捕到案,依法治罪。
D.石公善于品评人事是非,洞悉世情时势,分析问题清楚明白,处置 方法 切实可行,他对人殷勤应酬,与人亲善相处。
8.把文中画线 句子 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不尔,忽失虑,中其奇,安可悔?(4分)
译文: ▲
(2)簿书凝然,械杻积蠹,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4分)
译文: ▲
9.石公治理虹县与罗江县,施政方略主要有哪些不同?为什么?(4分)
答: ▲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晚蝉 卢殷
深藏高柳背斜晖,能轸孤愁减昔围注。犹畏旅人头不白,再三移树带声飞。
闻蝉 来鹄
绿槐阴里一声新,雾薄风轻力未匀。莫道闻时总惆怅,有愁人有不愁人。
【注】轸,此处意为拨弄。围,腰围。
10.诗人各用哪个字概括了蝉的特点?蝉声分别引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简要分析两首诗最后两句表现方式的特色。(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____ ▲______,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2)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3)艰难苦恨繁霜鬓,_____。(杜甫《登高》)(4)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李商隐《锦瑟》)
(5)日星隐曜,____ ▲______;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范仲淹《岳阳楼记》)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 ▲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精诚所至,____ ▲______。(王充《论衡·感虚篇》)
(8)操千曲而后晓声,____▲______。(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小铜匠 叶绍钧
陆根元跟着六七个同学被先生带进高等小学里,觉得周身不大舒服,但是形容不出。高等小学里的学生围着他看,都放出好奇的目光。根元只想什么地方有个洞,自己隐藏在那里。
他看那高等小学里的运动场也十分可怪,广阔到难以言说。他站在廊下望对面的围墙,低矮且渺茫,他想,总有两三里的距离吧。许多学生在场中踢球,足尖触着球身,那球突然升腾空际。空洞的音响散布开来,似乎一切都有点儿震动。他觉得自己差不多不能稳定地站立。
他的先生平时穿着蓝布的大褂,今天换了件新的深蓝纺绸的,还加上一件玄纱的马褂;衣服上纵横的褶纹十分清楚,可知被搁在箱子里的时候久了。先生举步时,头向前微俯。先生带了自己的几个学生走进高等小学的办事室,室中人便请他坐下。他只坐着椅子的一角,上体向前两手支在膝上,这才坐稳了。他和婉且谨慎地恳求学校收下他的初等小学的学生。说罢,他的头俯得更低,上体前屈算是鞠躬。
一位头发梳得很光,戴着玳瑁边圆眼镜的先生随意答说:“他们在本校念书就是了。但是,停一会有个测验,请关照他们等着。”
“是,是。”根元的先生连忙答应,仿佛属僚受了上司的命令。
根元看着那位头发梳得很光,戴着玳瑁边圆眼镜的先生,见他受先生的十分的敬礼,只觉得害怕。再看其他不认识的先生们,个个有一种异样的威严,他非常不好过,仿佛周身有压迫拢来。
根元有三四天不到学校了。级任先生点名时问起,有学生回答说:“他的母亲死了。”级任先生随即浮荡起―种无着的伤感。
第二课正开始,根元推开了室门走进来。他穿着一件宽大的白布长衫,上边很有些油污的痕迹;束着白带,形成难看的皱褶;然而白布长衫依旧嫌长,下缘只是在地上扫。他掩上了门,双手下垂,便隐藏在长而宽的衣袖里。当他向先生行了礼,走向他的座位时,中空的衣袖口轻轻拂动,正像街上走过的道士。这使全堂的同学觉得有趣而低笑了。
根元的没表情的脸面与往日一样,只瞪视着前方,口略张开,颧颊微泛红晕。他被笑得羞愧了。全堂的同学端详着他的脸面和白衣。他觉得四周全是眼光,于是更为惘然了。
“你的母亲死了?”级任先生忧愁地问。
“死了。”根元很平淡地回答。
“患的什么病?”
“不知道。”根元摇着头。他觉得这差不多像被考问功课一样,懦怯的心使他的头低着,又慢又轻地继续说道,“只听她说不好过,在床上躺了两天,便死了。”
“家中什么人守着?”
“锁着。”他的手在衣襟那里按了一按,又说,“父亲出去了,钥匙在我的衣袋里。”
级任先生无可再问,望着根元只是出神。
此后根元照常到学校。他的功课做得很不好,全校的教师都说他是低能儿。尤其是教算术的田先生,他曾指着根元的额角说:“你这么笨,今生学不会算术了!希望你不要来吧!”
过了重阳,根元果真不到学校了。
这一天学校里整理房屋,预备暑假后开学。有几处门窗的旋手和窗钩已经损坏了,须唤个铜匠来重新装过。唤来的铜匠便是根元。他穿着破旧的青夏布衫,裤管卷到膝上,赤足拖着草鞋,正和平常的小工匠一模一样。他的脸很脏,全蒙着铜污;手里拿着铁椎锉子等工具。
他见了学校里的诸位先生,都叫一声,不等先生们答应,便走了过去。
他工作了两三点钟工夫,应行 修理 的门窗都弄好了。他用脏黑的手拭了脸上的汗,带着工具自去。
这真是一件细微的事情,但感动了田先生。晚上他和几个同事在运动场中乘凉,忽然拍着葵扇说道:“我们不如那个铜匠,不如那个铜匠!”他又说道:“陆根元这孩子,我们用尽了方法,总不能凿开他的浑沌的窍。谁知他学铜匠倒有点儿近情!”
根元的级任先生听田先生说道,便表示自己的意见:“用尽了方法么?这还不能说。像根元这一类的孩子,我们不能使他们受一点儿影响。我们与他们,差不多站在两个国度里,中间隔着一座又高又厚的墙,彼此绝不相通。我们怎么能把他们教好呢!”
田先生说:“你先生何不把这座墙打破了?”大家默然。他又说:“我们与他们中间并没有什么墙,只是我们所用的教法太柔弱无力了。根元的师父铜匠王三,镇上人都叫他烂醉鬼;但是他教徒弟并不烂醉。他不问怎样,不听他的话就是打!这才使徒弟有个惧怕,不敢不用一点儿心。我们也能照他那样命令学生就好了,可惜不能!”
“这就根本怀疑了?”级任先生失望地说。
田先生不回答。但他想:“学生如能同艺徒一样,因惧怕先生的责打而绝对服从先生的命令,那多好呢。当那样的先生才有效而多趣味呢!”
他望着运动场中夏夜的幽景,又想:“如果自己就是铜匠王三,此刻不在窄隘的小铺子里凑着昏晕的煤油灯工作,便在酒气熏人的小酒店里靠着墙壁醉倒了。总之,决不会在这夜景清幽的运动场中乘凉。”想到这里,他又觉得当学校教师究竟还有些意思。
1922年12月10日作。 (选自《叶圣陶集》,有删改)
13.下列句中加点词传达出人物什么样的内心感受?请具体解说。(4分)
(1)“死了。”根元很平淡地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想到这里,他又觉得当学校教师究竟还有些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在进入高等小学时,小说以陆根元的视角来观察描写学校的运动场和他的先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说题为“小铜匠”,但写陆根元的学生生活多,写他的铜匠生活少。请探究这样安排的用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 文章 ,完成17~19题。
谈美 [英]毛姆
①我发现美是个终点。我仔细考虑美的东西,觉得我所能做的惟有凝视和赞赏。它们对我引起的情绪是高雅优美的,可是我既不能保持这情绪,又不能重复感受它;世上最美的东西最终也使我厌腻。我注意到,从未臻完善的作品中,我倒能获得更持久的满足。正因为它们还没有达到十全十美,所以它们使我的 想象力 得以有更大的活动范围。最伟大的艺术品已经是尽善尽美,我无以复加,我不安宁的心灵只能疲于消极的沉思默想。我觉得美好高山的顶峰,你攀上了那里,就只有重新回下来。完美无缺是我们都追求的,却又最好不要真正达到这境界。
②我曾试图从美学家那里寻找出人性中有什么因素使我们可能产生美的情感。我们惯常认为美源于人要求表现的本能,而我得说这是一种身心的状态。或许在身心的结构中存在着一种生理功能,使某些声音、某些节奏、某些色彩特别令人心旷神怡。然而也因为我们爱某些东西、某些人、某些地方,或者时光的流逝增添了感情价值,所以我们觉得美。
③还没有人研究过时间对于美的作品的影响。不仅仅是我们越熟悉它们,越看到它们的美,而且历代的赞赏不知不觉地增加它们的美。济慈的颂歌现在比他刚写下它们的时候更美,所有从这些优美的诗歌中得到安慰和力量的人们积聚的感情使它们诗意更加丰富了。审美情绪决不是一桩简单明确的玩意儿,它是非常复杂的,是由各种不同、而且往往相互矛盾的因素综合形成的。美学家们教你不要因为一幅画或一曲交响乐激起了你的本能冲动,或者因为它们挑动了你忘怀已久的往事,或者因为通过它们引起的联想,使你进入了神秘的狂欢状态,就为这些图画或音乐所感动。这样的劝诫没有用,事实上你还是被感动。
④一个人对于一件伟人的艺术作品的反应究竟是怎样的呢?比如说,他在罗浮宫观看提香的《埋葬》,或者在听着《歌唱大师》中的五重唱的时候,他所感觉到的是什么?我知道我所感觉到的是什么。那是一种刺激,使我感到既是心灵上、却又是肉体上的高度兴奋,使我感到幸福,似乎觉察到自己的力量,摆脱了人生的羁绊;同时又感到自己产生一种充满仁爱的温厚心情。我觉得安定舒泰,而精神上又似超脱人世。但是我问自己,这种情绪有什么用处呢?当然,它令人愉快,而欢乐本身是美好的。
⑤艺术的价值,在于它的效果。倘若它只能给予快乐,无论是怎样的精神上的快乐,它也没有多大意思,或者至少不比一打牡蛎和一盅葡萄美酒有更多的意思。倘若它是一种安慰,那是够好的;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邪恶,人们能够常有个隐逸的去处,确是好的,但并不是逃避邪恶,而是积聚力量去迎战邪恶。艺术若要作为人生的一大价值,它必须培育人们谦逊、宽容、智慧和高尚的品德。事实很奇怪,艺术家只有在无意之中才能收到这个效果,正如蜜蜂是为了自己需要而制造蜂蜡,全然不知人类会拿去派各种各样的用处。(选自《毛姆随想录》,有删改)
17.作者为什么说“美是个终点”?请结合第①段简要分析。(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从全文来看,影响人们产生美感的因素有哪些方面?(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根据④ ⑤两段内容简要概括作者的艺术价值观。(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作文 (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绝大多数的人用感觉来思考,而我却用思考来感觉。(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
附加题
注意事项:
1.由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解答,其他考生不做。本试卷总分40分,考试用时3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横线上。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书法之坏,自颜真卿始。自颜而下,终晚唐无晋韵矣。至五代李后主,始知病之,谓颜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足如田舍郎翁耳。李之论一出,至宋米元章评之曰:颜书笔头如蒸饼,大丑恶可厌。又曰颜行书可观真便入俗品米之言虽近风不为无理然能言而行不
逮。至赵子昂出,一洗颜、柳之病,直以晋人为师,右军之后,一人而已。(选自《墨池琐录》)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又 曰 颜 行 书 可 观 真 便 入 俗 品 米 之 言 虽 近 风 不 为 无理 然 能 言 而 行 不 逮。
22. 《墨池琐录》作者与《三国演义》开篇的《临江仙》词作者为同一人,请写出其朝代和姓名。(2分)
答: ▲ 、 ▲
23. 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颜真卿书法之“病”。(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4.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
A.《三国演义》第十八回,袁绍向曹操借兵攻公孙瓒,操因其言辞骄慢恨不能力讨之,荀彧以十胜十败之说劝其不必在意袁绍,而应先讨吕布。
B.《呐喊》中不少作品是以第一人称“我”来写的,但形象各有不同,如《社戏》中是向往田园生活的孩子,而《故乡》中是对未来困惑的现代知识分子。
C.《子夜》中李玉亭周旋于吴荪甫和赵伯韬之间,多次为吴出力,如向吴 报告 赵的阴谋、受吴所托去和赵交涉,迫切希望吴荪甫在竞争中取胜。
D.《茶馆》第一幕,当一个乡妇拉着自己的女儿进来寻买主时,常四爷要赏给她们面吃,而秦仲义和王利发并没有怜悯和同情,要把她们撵出去。
E.《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在对付大马林鱼的过程中,多次自言自语“孩子在这儿就好了”,说明他也需要有人给他信心和支持。
25.简答题(10分)
(1)《边城》中,顺顺怎样从陆军什长一步步成为了茶峒掌管水码头的人?(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楼梦》第六十七回,当得知尤三姐自刎、柳湘莲出走后,薛姨妈、薛宝钗、薛蟠三人各有什么态度?(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6~28题。
休茶屋 [日]永井荷风
里昂市郊外,索恩河畔。
三月下旬,午后三点多。
日光渐薄。带着雨的风,丝丝渗入肌肤。
灰色的石堤修长。石桥桥廓下长着两棵高大的冬枯的梧桐树,树下搁着许多闲置的铁制桌椅。这里坐着两位肩上挎着绘画工具的画家。一边喝着白葡萄酒,讲着话,一边眺望远处的风景。
隔着大道有住家,红瓦白墙黑色的门。被藤蔓遮盖着的露台栏杆上挂着炸河鱼的牌子,野玫瑰已经枯萎了的小窗前打出旅店的小旗,里面漆黑不见人影。
流水中央有着树木枯黄的小岛。透过岛上的枯枝可以看到对岸景色、住家和来往的车辆。
再后面是小丘陵,丘陵上的葡萄园已经是一片黑黑的荒芜。随着流水向前望,天空越来越宽广。离里昂市很远的地方,在高耸的工厂烟囱上,有彩云飞快地移动着。
桥廓下有条小路,顺堤而下的河流被阻在那里。水中有一棵很大的柳树,长枝摇曳一直伸展到小路上。树枝既细又密,而且并不缠绕。停着四五只小船的船屋墙上写着“出租船只”的字样。水面平静如镜,水中倒影是那样清晰而静谧,时而会有灰尘一般的小虫使水中荡起一层涟漪。
丘陵的山麓上有汽车飞驶而过。
突然有一对端庄高雅的青年男女挽着胳膊向石桥走来。那细巧鞋尖特别漂亮,走到桥中央,两人依着栏杆,用手比划,商量着要借哪只小船。说话声音连在岸上的人都听得到。
画家们拍着桌子,要干第二杯酒。
旅店那里飘出饭菜的香味。系着围裙的十四五岁的小姑娘进进出出忙得不可开交。
有声声犬吠入耳。 (选自《法兰西物语》)
26. 请概括本文作者所抒发的情感。(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文中叙写画家有什么作用?(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文末“有声声犬吠入耳”与下面的俳句异曲同工,请简要分析。(6分)
古池 [日]松尾芭蕉
闲寂古池旁 青蛙跳进水中央 扑通一声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7南京三模语文试题答案
❹ 江苏三模语文试卷
【2017年江苏三模语文试卷】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竹是什么呢?竹本固,不 ▲ ;竹性直,不 ▲ ;竹心空,不 ▲ ;竹节贞,不改志向,所以,竹是君子的化身。
A.通权达变 趋炎附势 见异思迁
B.见异思迁 趋炎附势 刚愎狭隘
衡瞎C.趋炎附势 通权达变 刚愎狭隘
D.刚愎狭隘 见异思迁 通权达变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20世纪80年代,泰晤士河流域就曾发生过铅污染事件,使得天鹅数量骤减。依照清点天鹅的年度报告,有关部门很快推出新规定,及时杜绝了有害行为,使天鹅数量得以恢复。
B.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征信模式发展自从开始成熟,征信机构向信息提供者付费获取信息,制作如个人信用报告及个人信用评分等个人征信产品,使用者需付费获得这些产品。
C.《三体》被不少学者、媒体人乃至创业者、企业家热捧的原因,是它打破了严肃文学与通俗文学界限,其中呈现的“中华形象”和宏大视野使它走出了纯文学的局限空间造成的。
D.滴滴与优步中国火速合并,加上网约车新政的出台,使滴滴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因此谣言应声而起,滴滴出行公关部人士对此迅速给予了回应。
3.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对仗手法的是哪一句?(3分)
A.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B.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兖龙浮。
C.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D.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作为一个中国人,经书不可不读。我年过三十才知道读书自修的重要。 ▲
①现在我要读的书太多,深感时间有限。
②我出国留学的时候,父亲买了一套同文石印的前四史,塞满了我行箧的一半空间,我在外国混了几年之后又把前四史原封带了回来。
③史书也很重要。
④我披阅,我圈点,但是恒心不足,时作时辍。
⑤直到四十年后才鼓起勇气读了“通鉴”一遍。
⑥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我如今年过八十,还没有接触过易经,说来惭愧。
A.①④③②⑤⑥ B.④⑥①⑤③② C.④⑥③②⑤① D.①④②⑤③⑥
5.阅读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 告诫人们不要眼兄敬睛朝上、好高鹜远,勿盲从;要脚踏实地、在摸索中前进。
B. 告诉我们做事情不能光靠自己的眼睛去判别事物的对错,有时候也需要听听看看别人的看法。
C. 人生发展的道路上会不时的出现陷阱,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判别正确与否。
D.人生的规划需要自己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并不是所有人走过的道路都适合你。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曹鼐,字万钟,宁晋人。少伉爽有大志,事继母以孝闻。宣德初,由乡举授代州训导,愿授别职,改泰和县典史。七年督工匠至京师,疏乞入试,复中顺天乡试。明年举进士一甲第一,赐宴礼部。进士宴礼部,自鼐始。入翰林,为修撰。
正统元年,充经筵讲官。《宣宗实录》成,进侍讲,锡三品章服。五年,以杨荣、杨士奇荐,入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鼐为人内刚外和,通达政体。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帝以为贤,进翰林学士。十年进吏部左侍郎兼学士。
十四年七月,也先入寇,中官王振挟帝亲征。朝臣交章谏,不听。鼐与张益以阁臣扈从。未至大同,士卒已乏粮。宋瑛、朱冕全军没。诸臣请班师,振羡拦慎不许,趣诸军进。大将朱勇膝行听命,尚书邝埜、王佐跪草中,至暮不得请。钦天监正彭德清言天象示警,若前,恐危乘舆。振詈曰:“尔何知!若有此,亦天命也。”鼐曰:“臣子固不足惜,主上系天下安危,岂可轻进?”振终不从。前驱败报踵至,始惧,欲还。定襄侯郭登言于鼐、益曰:“自此趋紫荆,裁四十余里,驾宜从紫荆入。”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
八月辛酉次土木。地高,掘地二丈不及水。瓦剌大至,据南河。明日佯却,且遣使通和。帝召鼐草诏答之。振遽令移营就水,行乱。寇骑蹂阵入,帝突围不得出,拥以去。鼐、益等俱及于难。景帝立,赠鼐少傅、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谥文襄,官其子恩大理评事。英宗复位,加赠太傅,改谥文忠,复官其孙荣锦衣百户。鼐弟鼎进士,历吏科都给事中。
(选自《明史•曹鼐传》)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年举进士一甲第一 举:考中 B.锡三品章服 锡:同“赐”,赏赐
C.振詈曰 詈:责骂 D.前驱败报踵至 踵:立刻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鼐孝顺继母,先任小官吏,后请求参加科举考试,并通过了顺天乡试。
B.王振挟持皇帝亲征,朝臣交互向皇帝上奏章劝谏,皇帝没有听从他们。还没到大同,军队缺粮,大臣请求班师,王振不答应。
C.明军在土木堡掘地求水未得,王振就下令转移营地靠近水源,结果阵型混乱,被瓦剌骑兵突入阵中,导致兵败。
D.在土木堡,皇帝突围不成,后被手下人护拥着离开了,曹鼐等人死于战乱。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荣既殁,士奇常病不视事,阁务多决于鼐。(4分)
(2)振欲邀帝至蔚州幸其第,不听,复折而东,趋居庸。(4分)
9.明军土木堡兵败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千秋岁•数声鶗鴂
张先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
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夜过也,东窗未白孤灯灭。
注:鶗鴂(tíjué):即子规、杜鹃。幺弦:琵琶的第四弦,各弦中最细,故称。亦泛指短弦、小弦。
(1)上阙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3分)
(2)“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
(3)简要赏析下阙最后两句的表达效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 ▲ 。(《诗经•卫风•氓》)
(2)春冬之时, ▲ ,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3) ▲ ,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4)纵一苇之所如, ▲ 。(苏轼《赤壁赋》)
(5) 钉头磷磷, ▲ ?(杜牧《阿房宫赋》)
(6) ▲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7)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 ▲ 。(孙中山)
(8) ▲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隆兴寺
铁凝
少年时听父亲讲过正定。建国前后正定曾是培养革命知识分子的摇篮,著名的华大、建设学校校址都曾设在那里。
成年之后,每逢我乘火车路过正定,望见那一带灰黄的宽厚城墙,便立刻想到父亲讲过的那教堂、那钟声和月季。
不知为什么,父亲讲正定却很少讲那里的其他:那壮观的佛教建筑群“九楼四塔八大寺”,那俯拾即是的民族文化古迹。
我认识的第一位正定人是作家贾大山。几年前他作了县文化局长,曾几次约我去正定走走。我只是答应着。直到今年夏天大山正式约我,我才真的动了心,却仍旧想着那教堂。但大山约我不是为了这些,那座“洋寺庙”的文化并未在他身上留下什么痕迹。相反,他那忠厚与温良、质朴与幽默并存的北方知识分子气质,像是与这座古常山郡的民族文化紧紧联系着。
一个深秋绵绵细雨的日子,我来到正定。果然,大山陪我走进的首先就是那座始建于隋的隆兴寺。
人所共知,隆兴寺以寺里的大佛而闻名。一座大悲阁突立在这片具有北方气质的建筑群中,那铜铸的大佛便伫立在阁内,同沧州狮子、定州塔、赵州大石桥被誉“河北四宝”。
隆兴寺既是以大佛而闻名,游人似乎也皆为那大佛而来。大佛高20余米,浑身攀错着四十二臂,游人在这个只有高度、没有纵深的空间里,须竭力仰视才可窥见这个大悲菩萨的全貌。而他的面容靠了这仰视的角度,则更显出了居高临下、悲天悯人,既威摄着人心、又疏远着人心的气度。它是自信的,这自信似渗透着它那四十二臂上二百一十根手指的每一根指尖。人在它那四十二条手臂的感召之下,有时虽然也感到自身一刹那的空洞,空洞到你就要拜倒在它的脚下。然而一旦压抑感涌上心境,距离感便接踵而来。人对它还是敬而远之的居多。这也许就是大悲菩萨自身的悲剧。
距大悲阁不远是摩尼殿,在摩尼殿内,在释迦牟尼金装坐像的背面,泥塑的五彩悬山之中,有一躯明代成化年间塑绘的五彩倒坐观音像。和大悲菩萨比较,她虽不具他那悲天悯人的气度,却表现出了对人类的亲近,她那十足的女相,那被人格化了的仪表,一扫佛教殿堂的外在威严,因而使殿堂弥漫起温馨的人性精神。她那微微俯视的身姿,双手扶膝、一脚踏莲、一脚踞起、端庄中又含几分活泼的体态,她那安然、聪慧的目光,生动、秀丽的脸庞,无不令人感受着母性光辉的照耀。松弛而柔韧的手腕给了她娴雅;那轻轻翘起的脚趾又给了她些许俏皮。她的右眼微微眯起,丰满的双唇半启开,却形成了一个神秘的有意味的微笑。这微笑不能不令人想起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位意大利的艺术巨匠,同我国明代这位无名工匠,在艺术上竟是这样的不谋而合。他们都刻画了一个宁静的形象,然而这种宁静却是寓于不宁静之中的。蒙娜丽莎被称作“永远的微笑”,这尊倒坐观音为什么不能?
没有人能够窥透她的微笑,没有人能够明悉这微笑是苦难之后的平静,抑或是平静之后的再生。这微笑却浓郁了摩尼殿,浓郁了隆兴寺,浓郁了人对于人生世界之爱。不可窥透的微笑才可称作永远的微笑。
游人却还是纷纷奔了那著名的大悲阁而去,摩尼殿倒像是一条参观者和朝拜者的走廊。
走出寺门,我用心思索着大悲菩萨和倒坐观音,谁知威严无比的大悲菩萨我竟无从记起,眼前只浮起一个意味无穷的微笑。原来神越是被神化则越是容易被人遗忘,只有人格化了的神,才能给人深切的印象。
我又想起了那座曾作过革命者摇篮的教堂。原来它和隆兴寺仅一墙之隔。当年,寺内伴着朝霞而起的声声诵经,随着晚风而响的阵阵抢铃,是怎样与隔壁教堂的悠远钟声在空中交织、碰撞?正定给予神和人的宽容是那么宏博、广大。东西方文化滋润了这座古城镇,这古城又慷慨地包容了这一切。
正定的秋雨很细,如柳丝一般绿。
(节选自《正定三日》,有删改。)
12.文章插入了贾大山的叙写,简析其在文中的作用。(4分)
13.大悲菩萨和倒坐观音有哪些方面的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14.简要分析文中划线句使用的描写方法及其表达效果。(6分)
15.“正定的秋雨很细,如柳丝一般绿。”探究文章最后一句话的内涵。(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缺陷世界
黄永武
古人细细地观察宇宙之间:鸟有了两只翅膀,四肢中就只剩两只脚,不再有手了;牛有了两只锐角,嘴里就不再有锋利的牙齿,只能嚼嚼草了。造物者对每一样生物赋予的功能都不全备,力量与才干,总有所不足,不至于太集中在谁的身上。
万一像桂花一样,凝聚了天地的清香,就招来蠹虫;像白璧一样,琢磨出如虹的光气,就不免有瑕;像珍珠一样,蕴含着耀眼的晶光,竟贼害了蚌胎!凡属“尤物”,“从来尤物不长生”,因为它特殊的美,戕害了自身,变成了牵累,总是美中不足,留下遗憾。
又有人观察:有了白天,就必须有黑夜;有了嘉禾,就必须有莠稗;有了凤凰,就少不了鹞枭……这是一种势,也是一种理,所以君子永远不能灭绝小人,世上的道理本来就是这样的。
佛家因而有“世界为缺陷”的说法,认为人生朝暮都不可自保,哪能妄求一切圆满如意?只有在缺陷里,如何随缘顺应,处处都是道。面对违逆丑鄙,不要有不平满的牢骚,因为这就是修道摄心的好环境。所谓“君子处逆境,正是做工夫时节”,如果事事平满称心,恐怕道也修不成了,你的损失不是更大吗?
在明代王祖嫡的《师竹堂集》中,有一篇《缺陷说》,发挥这层道理,认为“缺陷”是世界的本质,因此天地间一切不能圆满,乃势之必然,人只有随着缺陷而顺受,才能清心省事,才能惜福保身。如果必求人生的圆满,是逆势和造物者相争了!他举例说:已做官的人,想求仕途更圆满,就会急切地生出觊觎之心;已暴发的人,想求财富更圆满,那造物者会笑他太劳心,连路人也会批评他的非分了。因此,除了在“德业”上不能视缺陷为当然外,人生百事,不接受缺陷的现实,都违反了自然的原则。
清代的龚定盦,更有“缺陷好”的说法,他的诗道:“未济终焉心缥缈,百事翻从缺陷好。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认为《易经》的最后一卦“未济”,象征着一切以“未完成”为收结,夕阳西下,虽美但留下无限的余情,这也就是缺陷的美。
不过,依我看,缺陷之所以美,并不是圆满不美,而是圆满不可得。在无可奈何中,人以不甘雌伏的生命力,逆势与造物者或自身的难点相争,积极进取以求超越,明知其不可而为之。所追求的圆满愈具价值,则逆势抗争的意志就愈坚定;所遭遇的事件愈悲切,则企求超越的情操就愈壮烈。所谓缺陷美应该就是悲壮美,它是建立在积极的、反宿命的、尽其在我以求超越的人的价值之上,而不全是消极认命的清心省事,更不是非分贪婪的独占满足,它是以缺陷、遗憾当作砥砺道行的方策,“转祸为福”,“因败立功”。在烦恼中证菩提,缺陷之美,该在这里吧!
16.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7.古人认为造成缺陷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6分)
18.请结合文章,阐释“在烦恼中证菩提,缺陷之美,该在这里吧!”的涵义。(6分)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其实人跟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 ——尼采
语文Ⅱ(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予谓三百篇固有所谓女妇小贱所为,若周公、召康公、穆公、卫武公,姓氏明见于大序,可一概论之乎?且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本自言农民出入之时耳,郑康成始并入下句皆指为蟋蟀正已不然今直称此五句为深于文章者岂其余不能过此乎以是论《诗》隘矣。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21. 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选文所举例子“七月”属于哪一类?
22.根据材料,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三国演义》中,刘备第一次拜访诸葛亮时,归途中遇见了诸葛亮的`密友石广元。第二次拜访孔明时,遇见了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以及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
B.《边城》中,祖父的酒葫芦被顺顺大伯扣下了,傩送后来把它送来了,翠翠看到心上人,心中充满娇羞。
C.哈姆雷特和王后谈话时发现有人在幕后偷听,结果发现他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于是就刺死了他,他没有逃走反而留下来痛斥自己的母亲。
D.夏尔为得到"新贵"头衔,日后挤进官场,便答应了和奥勃里翁小姐联姻,写信给欧也妮告诉了他与奥勃里翁小姐的婚姻。后来夏尔得知欧也妮也特别富有,后悔莫及。
E.《茶馆》中,唐铁嘴抽大烟,后来不抽了,改抽白面,还洋洋得意地说:“大英帝国的烟、日本的‘白面儿’,两大强国侍候我一个人,这点福气还小吗?”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和精神毒害。
24.简答题(10分)
(1)在《红楼梦》中,“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的作者是谁?咏的是何物?李纨、探春和宝玉如何评论此诗?(5分)
(2)《端午节》中,方玄绰对待索薪的前后态度有何变化?反映了其怎样的性格特征。(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中国传统的文学以诗文为正宗,大多数出于士大夫之手。士大夫配合君主掌握着政权。做了官是大夫,没有做官是士;士是候补的大夫。君主士大夫合为一个封建集团,他们的利害是共同的。这个集团的传统的文学标准,大概可用“儒雅风流”一语来代表。载道或言志的文学以“儒雅”为标准,缘情与隐逸的文学以“风流”为标准。
“诗言志”这一个语在开始出现的时候,原也是一种尺度;后来得到公认而流传,就成为一种标准。说陆机用了新的尺度,是对“诗言志”那个旧尺度而言。这个新尺度后来也得到公认而流传,成为又一种标准。又如南朝文学的求新,后来文学的复古,其实都是在变化;在变化的时候也都是用着新的尺度。固然这种新尺度大致只伸缩于“儒雅”和“风流”两种标准之间,但是每回伸缩的长短不同,疏密不同,各有各的特色。
这种尺度表现在文论和选集里,也就是表现在文学批评里。中国的文学批评以各种形式出现。魏文帝的“论文”是在一般学术的批评的《典论》里,陆机《文赋》也许可以说是独立的文学批评的创始,他将文作为一个独立的课题来讨论。此后有了选集,这里面分别体类,叙述源流,指点得失,都是批评的工作。又有了《文心雕龙》和《诗品》两部批评专著。还有史书的文学传论,别集的序跋和别集中的书信。这些都是比较有系统的文学批评,各有各的尺度。这些尺度有的依据着“儒雅”那个标准,结果就是复古的文学,有的依据着“风流”那个标准,结果就是标新的文学。但是所谓复古,其实也还是求变化求新异;韩愈提倡古文,却主张务去陈言,戛戛独造,是最显著的例子。古文运动从独造新语上最见出成绩来。胡适之先生说文学革命都从文字或文体的解放开始,是有道理的,因为这里最容易见出改变了的尺度。现代语体文学是标新的,不是复古的,却也可以说是从文字或文体的解放开始;就从这语体上,分明的看出我们的新尺度。
(选自朱自清《文学的标准与尺度》,有删改)
25. 中国的文学批评有哪些形式?(4分)
26. 结合文本,理解文学标准的“新尺度”的含义。(5分)
27. 简要概括“复古的文学”和“标新的文学”的异同。(6分)
参考答案
(符合“切题、切分角度、基于原文作答”要求的学生答案可视为“标准答案”。)
1.B
2.A 。B语序不当,把“自从”提到“以美国为代表”前面;C.句式杂糅;D.缺少宾语,“转型”后面增加“考验”。
3. D 4. C 5. A
6.D。踵:接连,相继。
7.D。皇帝突围不成,被瓦剌人抓住。
8.(1)杨荣死了之后,杨士奇经常生病不能处理公务,内阁的事务大多由曹鼐决定。(“既”、“视事”、“决于鼐”、句意通顺各1分)
(2)王振想邀皇上到蔚州临幸他的宅第,便不听从这一建议,复转而向东,奔向居庸关。(“幸”、“折”、“趋”、句意通顺各1分)
9. ①瓦剌假装退却,通过和谈麻痹明军。②王振突然移营就水造成行阵混乱;③土木堡地高挖不出水。(任意2点4分)
10.(1)上阙描绘了春天逝去、花木零落、梅雨连绵、柳絮飘飞(1分),衰败凄凉的残春之景(2分)。
(2)比喻(1分),把心比作那双丝编制的网,中间有千万个连心结(1分);表现了爱情受到抑制时抑郁不舒的心境和对爱情贤贞不移的信念(2分)。
(3)借景抒情(1分)。渲染了凄凉孤寂的氛围(1分),衬托了主人公内心的幽怨和寂寞之情(1分);以景作结,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1分)。
11.(1)言笑晏晏(2)则素湍绿潭(3)银瓶乍破水浆迸(4)凌万顷之茫然
(5)多于在庾之粟粒(6)萧鼓追随春社近(7)再接再厉(8)欲速则不达
12.插入叙述贾大山的介绍,交代了我去正定的原因(或为下文我去正定做铺垫)(2分);贾大山的知识分子气质和正定的浓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相互映衬(2分)。
13.外在形态,大佛高大威严,观音仪表人格化(2分);内在气质,大佛威慑疏远人心,观音亲近人(2分)。
14.运用了动作神态肖像描写(细节描写)(2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观音像,形神兼备,表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2分);与大佛的威严令人敬而远之形成对比,突出了观音的人性特质(2分)。
15.渲染了东西方文化融合下正定宁静和谐的环境氛围;正定的传统文化如柳丝一般生机勃勃,生生不息;如同秋雨一样滋润正定,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赞美和期盼。(1点2分,任意3点得6分)
16.首先提出了世界总是有缺陷的观点及原因(2分);然后论述了别家对缺陷的认知(2分);最后论述了自己对于缺陷美的理解(2分)。
17.特殊的美会戕害自身;事物之间必然存在对立和矛盾;佛家认为人生朝暮不可保,称心如意会影响修道;缺陷是世界的本质,自然的法则。(1点2分,任意3点得6分)
18.人生必然会有缺陷和不圆满(2分),人要积极的反宿命的态度以求超越,把它作为砥砺道行的方策(2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肯定与赞美(2分)。
语文Ⅱ(附加题)
20. 郑康成始并入下句/皆指为蟋蟀/正已不然/今直称此五句为深于文章者/岂其余不能过此乎/以是论《诗》/隘矣。(1处1分,共6分)
21.风(1分)
22.无论贵贱,皆可作诗;不能狭隘地理解诗经,以致情理不通。(1点1分,2点3分)
23.A,不是石广元,是崔州平,C,先刺死了他,才发现他是御前大臣波洛涅斯。
24.(1)林黛玉(1分),海棠(1分),李纨认为风流别致是黛玉的好,含蓄浑厚是宝钗的好(1分),探春认为黛玉第二(1分),宝玉认为二人的诗还要斟酌评判(1分)。
(2)起初他不加入“索薪”行列,认为索薪欠斟酌,太嚷嚷(1分),而一旦经济拮据,他也赞同索薪了(1分)。表现了他自命清高,自私自利,虚伪(3分)。
25. 一般学术的批评;独立的文学批评;选集;批评专著;史书的文学传论,别集的序跋和别集中的书信。(答出任意4点得4分)
26. 新的尺度,是对那个旧尺度而言;新尺度后来也得到公认而流传,成为又一种标准;文学的求新或复古,在变化的时候也都是用着新的尺度;新尺度大致只伸缩于“儒雅”和“风流”两种标准之间;新尺度从文字或文体的解放开始。(每点1分)
27. 同:都是从文字和文体的解放开始(独造新语),都求变化求新异。(2分)
异:复古的文学,依据儒雅的标准;标新的文学,依据风流的标准。(4分)
❺ 江苏盐城中考语文满分作文赏析:从未走远
【作文题目】
2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作文。(60分)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huiwèi①名食物吃过后的余味:~无穷。②动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过程。
在生活和学习中,许多时候,一盘菜、一句话、一首诗,乃至一片云、一件事、一份情……都会令你回味无穷。
请以“回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优秀作文】
从未走远
乡下的晌午,静谧极了。躺在油津津的凉席上,热风一浪一浪地滚过,使我难以入眠。静,静极了,风摩挲过树叶,都听得清楚。辗转一侧,忽然听到院子西头,传来一阵阵微妙的声音。
“咕咕,咕咕,咕……”是院旁那一排青松里传来的。青松长得茂密繁盛,树上栖了不少鸟儿。此时此刻,鸟儿们正享受着中午的欢悦,恣情地歌唱。伴随着咕咕声,我再一翻身,入睡了。
回了城,我便不曾再听到那神奇的声音。白天楼下马路上收费员与车主互相大声地嚷着;老者蹬着三轮,扩音器里不知疲倦地喊着,收旧电视机、旧冰箱、长头发;晚上楼下烧烤摊浓烟滚滚,小青年喝着啤酒谋划着国家大事;更有邻居大叔醉饮归来引吭高歌。我便把窗户关紧,隔断这一切杂音,也隔断了大自然的天籁之音。
“咕咕”们,你们去哪了?怎么见不到你们的身影?
又一个早晨,我早早地醒了,闹钟未鸣,一看,也才五点。一丝新鲜的阳光已从窗帘缝中溢出。我索性拉开窗帘,推开窗户,让如鲜果汁液般香甜的阳光流 淌进我的房间,迎接这晨曦的美好。
忽然,一阵“咕咕,咕咕”轻轻地飘至我的耳畔。是“咕咕”们!我惊着,喜着,把头伸出窗外,尽力想一睹“咕咕”们的芳容。但是,几棵郁郁葱葱的大树,把歌唱家们藏匿得十分严密。我只好坐下,独赏这份清新的美好。
没想到这久违的“咕咕”们,竟然从未走远。这“咕咕”声,正如一簇碧清的泉水,清澈舒畅。这“咕咕”声下如久渴以后天降的甘霖,清心爽口。这“咕咕”声正如竹林间的一阵清风,叶影婆娑。这“咕咕”声正如故人相聚的一杯甜酒,颇具雅意。久违了,“咕咕”们。“咕咕”们,久违了!
亏得这早上一时的清静,才有机会拥抱这久违的“咕咕”,才意识到,可爱的“咕咕”们,从未走远!
也许是城市的喧嚣纷闹,使我们无心听得到这自然的天籁。也许是初三繁忙的生活,使我们无暇听得到这大自然的窃语。那又有多少自然的声音,被噪声遮掩,被繁务阻隔,又有多少我们为了惋惜的声音,潜伏在我们身边,从未走远?
“咕咕”们,原来你们从未走远。
“叮叮叮咚咚……”闹铃“美妙”的音乐奏响起来。另一个房间的父母醒了,问:
“儿子,睡得好么?”
好,好极了。
【点评】
这篇文章开口很小,意蕴很深。“咕咕”的`鸟叫声,有谁没听过?本文紧紧扣住身边所熟悉的事物入题,解决了作文的第一难点,取材方面在“熟”中显出了巧劲,显出了新意。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司空见惯的材料中,巧妙地融入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生活的思考,文章的结尾处甚至含有一定的哲理,是的,生活的美就在我们的身边,不能让“繁务”阻隔“大自然的声音”。行文中,作者选取了几个片断,营造了很强的画面感,并注意运用不同的手法加以描写,而不是简单的叙述,读过以后让人感到余味未尽。
❻ 盐城市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盐城市2017届高三三模语文试卷】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列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B )
从屈辱到崛起、从 到独立富强,经过67年的风雨前行,如今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是一个生机盎然的中国。从温饱不足、 欺凌到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全球治理的主要参与者,经过67年的 ,如今铺陈在世界面前的,是一幅瑰丽无比的中国画卷。
A.积重难返 倍受 栉风沐雨 B.积贫积弱 备受 栉风沐雨
C.积重难返 备受 风雨飘摇 D.积贫积弱 倍受 风雨飘摇
【解析】
积贫积弱:长期积累的贫困衰弱。
积重难返: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难以解决。
备受、倍受:备,完全、周遍,是从“范围”角度着眼的;
倍受,加倍,是从“程度”角度着眼的。
栉风沐雨: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文中有艰苦奋斗之意。
风雨飘摇: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与语境不合
2.填在横线处,与语段含意最为吻合的一项是(3分)( C )
, 。古今有识之士治学都很注重“博观而约取”。观而有选,取而有择,有的放矢。韩愈在《原道》中批评有些人读书作文“择焉而不精,语焉磨轮而不详”。袁枚在解释杜甫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时说:“盖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囵用其糟粕也。”爱因斯坦则说:“在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并将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这些真知灼见,发人深思。
A.去糟粕,辨真伪 B.博览群书,多多益善
C.知贵精,不贵多 D.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解析】
本题属于理解一段话的内容,前面没有考过。语段中有一些干扰内容,考生需要明确瞎型信重点在哪里,这考验他们全面解读文本的能力。
3.在下面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D )
人们逐渐意识到, , , 。 , 。 。
①说到底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创新能力
②除了用一组指标来评价其发展水平
③观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
④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现在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⑤这种“社会动力”决定了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
⑥更重要的是看其是否具有持续推动发展的“社会动力”
A.⑤①⑥②③④ B.⑤⑥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⑤②⑥ D.③②⑥⑤①④
【解析】
语句衔接题。语句设置体现了这样几个原则:一是整体解读原则,要有大局感;二是注意重点原则,如关联词语,如“除了……”“更重要的是……”;三是首尾衔接原则,如社会动力在⑥的结尾和⑤的开头出现,证明二者衔接。
4.在下列高一年级各班为参加学校运动会制作的标语牌中,最得体的一项是(3分)( C )
A.重振雄风,再创辉煌 B.八班一声吼,地球抖三抖
C.青春活力扬,雄风震赛场 D.黄沙百战穿金甲,不夺冠军死不还
【解析】
标语类型前面没有考过,十分贴近学生生活。励志标语要注意场合,情感适当。不过激,也没有不及。
5.下面是“江老师70岁生日庆祝会”上的一段发言,其中表达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
①今天是江老师的70诞辰。②我作为老师三十年前的莘莘学子,参加今天的活动倍感荣幸。③时间过得真快,当年风华正茂的江老师,如今已是耄耋老人了。④就连我们这些学生好多都已经年过半百,进入天命之年。⑤真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⑥今天我们相聚一起,一要表达对老师养育之恩的感激;⑦二要祝愿老人家身如南山石,寿比不老松。⑧今后,老师在生活上租或有什么困难尽管直言,学生们定会鼎力相助。
A.①④⑤⑦ B. ①②⑥⑧ C. ②③④⑧ D. ③⑤⑥⑦
【解析】
语言得体。前三次也没有考过。诞辰很具有迷惑性,一般考生会认为该词只能适用于已经去世的人。但实际上可以适用于生者,只要受人尊敬即可。另外耄耋、天命考查年岁,年年岁岁花相似带有让人珍惜时间之意,适合此处场合。本题兼顾得体、文化常识,综合性较强。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叶秀发传
宋 濂
秀发师事吕祖谦、唐仲友,极深性理之学,以余力为文,辄擢庆元丙辰进士第。初授福州长溪簿,丁父忧而归。服除,转庆元府学教授。秩满关升循从政郎、建宁府政和令。丁母忧。服阕,调安庆府桐城丞。金人犯蕲、黄二州,桐城为邻壤,万目睽睽不相保。骑兵将迫,家人号泣求避,秀发叱之曰:“此正臣子竭力致身之日,虽死何憾?苟先去之,如一邑生聚何?”修城浚濠,日为备御计。会金人使谍者至,秀发擒之,亟斩于城门以徇。金人计沮不得近,邑赖以完。事定,制阃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擅斩非法。降迪功郎,俄以前事论夺。秀发退居余十年,无一毫觖望意,独愤李诚之之冤,上书讼于朝。初,诚之守蕲,蕲陷,一城士卒皆战死无降者,诚之亦望阙再拜,拔剑自刭。议者不录其忠,反咎其不能全人,故秀发不平而讼之。
史弥远当国,人有自桐城来者,弥远以秀发事为问,其人历言抚绥安定之详,且谓:“某等得保首领至今,皆叶桐城之赐,不然已无桐城久矣。”弥远颔之,从容问参知政事宣缯,其言同。弥远叹曰:“几失贤矣!”命知高邮军。寻转承议郎。疾作,上书乞致事,特升朝奉郎。已而疾甚,力劾去贪墨吏。人劝其何自苦如此,秀发曰:“不可。吾死后,彼必残吾民以逞。”同列来问疾,整襟对坐,惓惓以究心边事为祝,无他言。其忠义出于天性,至死不变如此。绍定庚寅九月卒,年七十。
赞曰:濂尝读国学进士王若讷记秀发桐城斩谍事,未尝不流涕而叹也。当金人陷蕲,士大夫析圭儋爵者或纳款卖降之不暇,有若秀发者,官仅一丞耳,则不顾妻子,婴城固守,法宜在所褒嘉,顾以擅斩而罪之,果何道耶?国之政如此,将何以致乎治耶?宋自是而微矣。呜呼!自古当季世变白为黑,倒上为下,若斯之类甚众,人所不能堪,而秀发安之,抑贤矣哉!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望:怨恨)
A.亟斩于城门以徇 徇:示众 B.无一毫觖望意 望:期望
C.婴城固守 婴:环绕 D.宋自是而微矣 微:衰弱
【解析】
实词考查回归常见文言实词和课本,徇、望、婴、微,除了婴,其他都在150常见文言实词中。即使是婴也是课文《陈情表》中出现的,“祖母刘宿婴疾病”,意思与此处一致。目的在于引导考生深入课本和基础。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叶秀发是为李诚之伸冤)
A.叶秀发在他父母去世后,都辞官回乡守孝,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孝心,同时也是因为当时社会礼仪的约束。
B.桐城之战后,秀发对于议事者看不到他的忠诚,反而责怪他不能保全百姓的做法,感到非常不平,所以上书朝廷。
C.史弥远当政的时候,他向经历或了解桐城之战的人询问叶秀发的情况,听后他很赞赏秀发,并重用了秀发。
D.作者对叶秀发在那黑白颠倒的乱世所受的冤屈深表同情与愤慨,同时也对秀发安然处之的态度给予了高度评价。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事定,制阃忌其功不自己出,上其擅斩非法。(4分)
(1)事情结束后,大帅忌恨这功劳不是从自己这里产生的,就上奏朝廷说叶秀发擅自杀了金国间谍是非法的。(4分。1句1分,全对得4分。)
(2)某等得保首领至今,皆叶桐城之赐,不然已无桐城久矣。(4分)
(2)我们能够保全头颅到现在,都是受叶桐城的恩赐,否则桐城沦陷已经很久了。(4分。1句1分,全对得4分。)
【解析】
文言翻译有些难度,但与教材结合密切,如阃,在《指南录后序》中就有东西二阃,另外考生要知道两个桐城不一样,前者是人,后者是地方。考查了学生对原文上下文的解读深入程度以及对课本知识的巩固程度。
9.叶秀发的“忠义”有哪些表现?请简要概括。(4分)
力保桐城;为李诚之鸣冤;致仕后力劾贪墨吏;同列问疾却心系边事。(4分。每点1分)
【总体分析】
从选材看,前三次考查的是墓志铭、赠序、书信,这次考的是人物传记,分别是记叙文、夹叙夹议、议论文。江苏高考的基本题型都包含了。文本理解不难,精神内涵体现了家国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精神,有正能量。文字理解也没有什么障碍。
从题型看,近两次都没有考查虚词,侧重于内容分析概括,与去年高考吻合。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
西涧注即事示卢陟
韦应物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声。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注】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
10.请简要赏析诗篇中间四句的写景特色。(5分)
①视听结合,以动(声)衬静(2分)
②通过山林中的濛濛细雨、湖面的处处涟漪以及山中传来的阵阵伐木声,
③营造了一种清幽寂静的环境氛围,(2分)
④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1分) (共5分)
【解析】
写景特色包括选取典型景象和写景手法,这是江苏设题的特点,考查考生答题的规范程度。
11.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①对晚生卢陟的关切之情;
②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
③对世俗事务的超然之情。 (6分。每点2分)
【解析】
情感从热爱山水、远离喧嚣、关心卢陟三方面。诗歌中多有提醒,如忘情、无余事、尘喧、散烦缨等。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到位程度。
【总体分析】
这首诗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题材。从题目看,属于寄友诗,从内容看,属于山水诗,从情感看,又含有摆脱世俗的想法。因此考点比较丰富。设题立足写景和情感两方面,亦不为难考生,与近三年江苏高考命题十分吻合。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君子之德风, ▲ ,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小人之德草
(2)蟹六跪而二螯, ▲ ,用心躁也。(荀子《劝学》)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独学而无友, ▲ 。(《礼记•学记》)则孤陋而寡闻
(4) ▲ ,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
(5)大弦嘈嘈如急雨, ▲ 。(白居易《琵琶行》)小弦切切如私语
(6) ▲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雕阑玉砌应犹在
(7)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 。(苏轼《赤壁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8) ▲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
【解析】名句默写:课外名句一难一易,课内的有易错字,如鳝、阑、箫,但多数语句不难。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槐树下的战争
老 舍
①一号搬来了两家日本人,一共有两个男人,两个青年妇人,一个老太婆,和两个八九岁的男孩子。自从他们一搬来,冠晓荷俨然自居为太上巡长,他命令白巡长打扫胡同,通知邻居们不要教小孩子们在槐树下拉屎撒尿。他嘱咐倒水的“三哥”,无论天怎么旱,井里怎么没水,也得供给够了一号用的——“日本人是要天天洗澡的,用的水多!别家的水可以不倒,可不能缺了一号的!”
②一号的两个男人都是三十多岁的小商人。他们每天一清早必定带着两个孩子——都只穿着一件极小的裤衩儿——在槐树下练早操。早操的号令是广播出来的,大概全城的日本人都要在这时候操练身体。
③七点钟左右,那两个孩子,背着书包,像箭头似的往街上跑去,由人们的腿中拚命往电车上挤。他们不像是上车,而像两个木橛硬往车里钉。下学以后,他们赛跑,他们爬树,他们在地上滚,他们相打——打得有时候头破血出。他们想怎么玩耍便怎么玩耍,好象他们生下来就是这一块槐荫的主人。他们愿意爬哪一家的墙,或是用小刀宰哪一家的狗,他们便马上去作,一点也不迟疑。
④他们家中的妇人永远向他们微笑,仿佛他们两个是一对小的上帝。就是在他们俩打得头破血出的时候,她们也只极客气的出来给他们抚摸伤痛,而不敢斥责他们。他们俩是日本的男孩子,而日本的男孩子必是将来的杀人不眨眼的“英雄”。
⑤全胡同中,只有冠晓荷和一号来往。晓荷三天两头的要拿着几个香瓜,或一束鲜花,或二斤黄花鱼,去到一号“拜访”。他们可是没有给他送过礼。晓荷唯一的报酬是当由他们的门中出来的时候,他们必全家都送出他来,给他鞠极深的躬。他的躬鞠得比他们的更深。他的鞠躬差不多是一种享受。鞠躬已毕,他要极慢的往家中走,为是教邻居们看看他是刚由一号出来的,尽管是由一号出来,他还能沉得住气!即使不到一号去送礼,他也要约摸着在他们快要回来的时候,在槐树下徘徊,好等着给他们鞠躬。
⑥邻居们讨厌那两个日本孩子,因为那两个孩子喜欢用头猛撞冠先生,也同样的撞别人。他们最得意的是撞四大妈,和小孩子们。他们把四大妈撞倒已不止一次,而且把胡同中所有的孩子都作过他们的头力试验器。他们把小顺儿撞倒,而后骑在他的身上,抓住他的头发当作缰绳。小顺儿,一个中国孩子,遇到危险只会喊妈!
⑦小顺儿的妈跑了出去。她的眼,一看到小顺儿变成了马,登时冒了火。在平日,她不是护犊子的妇人;当小顺儿与别家孩子开火的时候,她多半是把顺儿扯回家来,绝不把错过安在别人家孩子的头上。现在,她却想到了另一条路儿上去,她以为日本人灭了北平,所以日本孩子才敢这么欺侮人。她不甘心老老实实的把小孩儿扯回来。她跑了过去,伸手把“骑士”的脖领抓住,一抡,抡出去;骑士跌在了地上。又一伸手,她把小顺儿抓起来。拉着小顺儿的手,她等着,看两个小仇敌敢再反攻不敢。两个日本孩子看了看她,一声没出的开始往家中走。她以为他们必是去告诉大人,出来讲理。她等着他们。他们并没出来。她松了点劲儿,开始骂小顺儿:“你没长着手吗?不会打他们吗?你个脓包!”小顺儿又哭了,哭得很伤心。“哭!哭!你就会哭!”她气哼哼的把他扯进家来。
⑧祁老人不甚满意韵梅惹日本人,但见孙媳妇真动了气,没敢再说什么,而把小顺儿拉到自己屋中,告诉他:“在院里玩还不行吗?干吗出去惹事呢?他们厉害呀,你别吃眼前亏呀,我的乖乖!”
⑨晚间,瑞宣刚一进门,祁老人便轻声的告诉他:“小顺儿的妈惹了祸喽!”瑞宣吓了一跳。他晓得韵梅不是随便惹祸的人,而不肯惹事的人若一旦惹出事来,才不好办。“怎么啦?”他急切的问。
⑩老人把槐树下的一场战争详细的说了一遍。
?瑞宣笑了笑:“放心吧,爷爷,没事,没事!教小顺儿练练打架也好!”
?韵梅也报告了一遍,她的话与神气都比祖父的更有声有色。她的怒气还没完全消散,她的眼很亮,颧骨上红着两小块。瑞宣听罢,也笑一笑。他不愿把这件小事放在心里。
?可是,他不能不觉到一点高兴。他没想到韵梅会那么激愤,那么勇敢。他不止满意她的举动,而且觉得应当佩服她。由她这个小小的表现,他看出来:无论怎么老实的人,被逼得无可奈何的时候,也会反抗。在黑暗中,才更切迫的需要光明。正因为中国被侵略了,中国人才会睁开眼,点起自己心上的灯!
(选自《四世同堂》,有删改)
13.第⑤段中冠晓荷鞠躬的细节表现出他怎样的心理?(4分)
①巴结日本人自觉主动(2分);
②享受做奴隶的感觉(1分);
③总想炫耀与日本人的关系(1分)。
【解析】
小说中冠晓荷是一个奴性到骨子里的汉奸形象,他的鞠躬前后细节需要前后连贯起来,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的能力,同时透过细节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只需抓关键词甘心、享受、炫耀即可。
14.请简要概括小说中小顺儿妈韵梅的形象特征。(4分)
老实本分,与人为善;憎恨侵略者,有反抗精神。(每点2分)
【解析】
概括人物形象,要抓其主线,本题可以考查学生梳理情节提炼出与人物相关的情节点的能力;整合概括内容,形成要点的能力。主人公顺子妈主要两个方面,一是柔顺,二是反抗,看似相反,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15.请分析小说结尾处画线句的含意。(6分)
①中国人的内心具有反抗精神与不屈的斗志;
②民族危亡促使人民激发出这样的精神;
③作者从正在觉醒的人民身上看到民族希望。 (每点2分)
【解析】
理解关键语句含义,这句话在文段末尾,具有主旨的作用。考生要注意关键词,如灯指反抗精神,点燃心中的灯说明反抗精神一直存在于中国人心中。被侵略是睁开眼的原因,这样可以归纳出三点:中国人内心具有反抗精神,这种精神因侵略被激发,作者的态度。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语句的关键点以及其中的深意进行分析的能力。
16.文中用大量笔墨叙写两个日本小孩,请探究这样写的意图。(6分)
①突显了日本孩子刻苦坚韧、野蛮好斗的性格;
②侧面展现了北平沦陷后的社会环境;
③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对其国民的毒害;
④日本孩子的野蛮行径导致冲突产生,推动情节发展;
⑤与中国孩子的懦弱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作者对民族灾难的深层思考。
(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可得6分)
【解析】
探究选材情节安排,体现以小见大的考虑,从孩子的表现看到整个国家的状况,切入口很巧妙。探究点兼顾情节、环境、人物形象和主旨,十分全面。
【总体分析】
从选材看,根据全年考点布控,本次考试考查长篇小说节选。选材要有一定的经典性,同时又不能远离当代中学生的认知实际,在文本节选上要有代表性,独立性、延续性的特点。基于以上考虑,我们选择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的经典一节。本书体现了中国人外柔内刚的传统文化人格,所选一节是日本占领北平后与国人之间的冲突。
从选题看,四题分别针对细节描写、人物心理、人物形象、情节探究。总之围绕人物形象设题,符合近几年高考命题特点(如去年《会明》)。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诗使万物变得可爱
[英]雪莱
诗的确是神圣之物。它既是知识的圆心,同时又是知识的圆周。它包含了所有的.科学都要涉及的东西,是一切其他思想体系之根和花朵。倘若没有诗,那么什么能成为我们尘世的安慰,什么又是我们对天国的希冀呢?诗不是推理,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个人不能说:“我要写诗。”即使最伟大的诗人也不能这样说。
创作状态中心灵的力量是内发的,而我们的天赋无法预见它的来去行踪。即使这种力量能长久保持它原有的纯洁和力度,谁也无法预测它的结果将如何伟大。然而创作一旦开始,灵感亦渐消失;因而,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值得夸耀的诗篇,可能只是诗人最初构想的一个淡淡的影子。有人声称最优美的诗篇产生于勤奋和学习,我愿求助于当今最伟大的诗人对这一点作出评判。创作上的埋头苦干以及作品的精雕细刻,一向为评论家所称道,然而,我们这样的理解更为正确:这不过是提醒作家注意灵感袭来的瞬间,在没有灵感之时,作家就得用这种传统、常规的手法对灵感的空白进行补缀,这是人的诗歌天赋本身的局限所造成的一种必然。弥尔顿在分段创作《失乐园》之前,早已有了作品的整体构思,这一点,我们有诗人本人的话语为证,因为他曾说缪斯注已向他“口述”了这首“未曾预想的诗歌”。
诗是最快乐、最美好的心灵在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刻留下的记录。每个人都能感到自己的心中常有转瞬即逝的思想、感情的造访,它们总是不期而至又不辞而别,然而总是无以言喻地使我们的心头升腾起快乐与庄严。在它们的消逝带来的遗憾和惆怅中,我们依然能感到快乐,这快乐已融入了我们的本质中。缪斯的到来,仿佛一个更为神圣的天性渗透到我们自身的天性中,只是它的脚步好似一阵掠过海面的风,当波浪平静之后,它也消失了踪影,只剩下层层细沙铺满寂静的海滩。这一切以及类似的情景,只有情感特别细腻、想象力特别丰富的人才能体味到。处于这种状态下,人的心境容不得任何一种低级粗俗的欲望。在本质上,美德、爱情、友谊、爱国主义等炽热的感情正是与这些快乐的感情相联的,只要这些感情存在,自我就只不过是沧海之一粟。诗人不仅是感情细腻的精灵,而且能够体味到这一切,他们还要饱蘸这来自天国的瞬息即逝的颜色来渲染他们所体味的一切。一个单词,一个笔触,在写景或抒情中都会扣向人们沉醉中的心弦,从而在那些曾体验过这些情感的人们当中,唤醒那沉睡的、冰冷的、埋葬了的往昔的意境。就这样,诗能使世间一切最美好的事物得到永生。它捕捉到飘入人生阴影中的转眼即逝的幻象,用语言或形式来点缀它们,然后,把它们送往人间,给人类带去快乐的喜讯。
诗使万物变得可爱。它使美的东西锦上添花,使畸形的东西变得美丽;它使狂喜与恐惧、悲伤与快乐、永恒与变幻缔结姻缘;在它柔和的压力下,势不两立的事物变得彼此相容。在它的光芒照耀下,每一种形态的生活都获得一种神奇的同感,变成了它所呼出的灵气的化身。它揭开了世界平淡无奇的面纱,露出赤裸的酣眠的美,这美就是世界一切形象的精神。
(选自《西方文论选》,有删改)
【注】缪斯: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女神的总称,文中代指灵感。
17.作者为什么说诗是“神圣之物”?请根据第一段文字简述其理由。(6分)
①诗既是知识的核心,又覆盖所有科学领域和思想体系;
②诗给尘世的人们带来慰藉和希望;
③诗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6分。每点2分)
18.简要分析第二段的论述层次。(6分)
①首先,阐述灵感的特点:难把握而易消逝,只给诗人留下影子。
②其次,分析勤奋和学习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补缀灵感的空白;
③最后,以弥尔顿创作《失乐园》为例,证明自己上述的观点。 (6分。每点2分)
19.诗在哪些方面有使万物变得可爱的功能?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6分)
①审美功能:能提高所有事物的审美价值;
②记忆功能:记录快乐美好的心灵,唤醒美好回忆;
③愉悦功能:使人类快乐、精神和谐;
④升华人生的功能:使人高尚,使生活神奇而有灵气。
(6分。每点2分,答对任意3点即可得6分)
【总体分析】
本次选用了英国诗人雪莱的散文,与前三次中国素材不同,语言风格方面对考生是一个挑战,对考生适应不同文本特点起到很好的作用。在思想内涵方面既有人文性,又具有科学性,融论述文的理性严谨和散文的感性舒缓为一起。增长了学生西方美学的相关基础知识。
从设题看,有针对部分,有针对整体,有概括,有理解,有梳理层次,题型全面。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款饮料的电视广告,套用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翻过铁轨为儿子买橘子的情景,拍摄了祖父横过铁轨为孙儿买饮料的镜头。对此,有人点赞,也有人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