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语文课谱
❶ 人教版一至六年级古诗及诗意
一、《江南春》
1、作者:唐代杜牧
2、原文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翻译
辽阔的江南到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 如今有多少笼罩在这蒙蒙的烟雨之中。
二、《己亥杂诗》
1、作者:清代龚自珍
2、原文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翻译
离别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着日落西斜的远处延伸, 马鞭向东一挥,感觉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
三、《咏柳 》
1、作者:唐代贺知章
2、原文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3、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四、《静夜思》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翻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五、《望天门山》
1、作者:唐代李白
2、原文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翻译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❷ 王崧舟的人物生平
1984年参加教育工作以来,王崧舟一直醉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实践。他积极倡导“诗意语文”的理想和信念,主张以发展学生的言语生命为核心,深化语文教育改革,促进学生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1998年评上特级教师以来,他先后应邀赴全国29个省份170多个城市开设观摩课880多节次、讲座230多场次,他的语文课先后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等栏目播出。
王崧舟还一直潜心于小学语文教育科学的研究,先后出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流派》、《王崧舟小学语感教学法》、《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王崧舟讲语文》、《听王崧舟老师评课》、《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等多部教育教学论著,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 从教28年来,开创了“诗意语文”教学流派,构建了“新成功教育”办学模式,在他的领导下,拱宸桥小学由一所区内普通小学一跃成为杭城的新兴名校。
其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平安校园》、《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等多家国家级、省部级新闻媒体介绍。
一、心态为本、价值重构,打造“新成功教育”品牌
2001年8月,王崧舟同志作为拱墅区教育局首位对外引进的人才,担任拱宸桥小学校长。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把一所普通的百年老校办成了杭城的新兴名校。上任伊始,王崧舟就根据学校的基础和现状,打出“新成功教育”的办学品牌。他认为办学的核心要素是“人”,“人”的核心要素是“心态”,“心态”的核心要素是“价值观”。“新成功教育”主张通过“尊重、理解、赏识、激励”的管理机制、教育机制、工作机制,改变人的消极心态,确立人之为人的价值尊严和精神幸福,从而为每个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
如今,拱宸桥小学已经在省内外声誉鹊起、崭露头角,学校先后被评为“拱墅区劳动模范集体”、“杭州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杭州市文明学校”、“杭州市实验小学”、“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浙江省校本教研示范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浙江省红旗大队”、“浙江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浙江省文明单位”、“全国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试验学校”等,先后有来自省内外的120多家单位来学校考察取经,有来自省内外的360多位骨干校长、骨干教师来学校挂职锻炼。
二、学养奠基、审美创造,开创“诗意语文”教学流派
王崧舟同志长期醉心于小学语文教学艺术的追求,凭着自身的不懈努力和坚实功底,在全国小语界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诗意语文”教学流派,成为全国著名的特级教师、全国教育家型名师。他执教的语文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名师讲坛》栏目播出,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他的《语感教学法》入选教育部《中国名师》工程,被制成长达12小时的音像专著。他先后应邀赴全国29个省区80多个城市开设观摩课、公开课880多节、讲座230余场次,受众超过100余万人次,并成功举办了“王崧舟语文教学艺术展示周”活动。他的《为语言和精神的协同发展而教》、《让语文成为生命的诗意存在》、《新成功教育和人的发展》、《剑气合一,在语文家园安身立命》等专题报告在全国基础教育界引起强烈反响。2003年9月10日,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现场直播王崧舟执教的室外语文综合实践探究课《相约拱宸桥》,成为课堂教学电视直播全国第一人。2006年11月25日,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播出王崧舟执教的作文课“亲情测试”,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其代表课例《万里长城》、《我的战友邱少云》、《只有一个地球》、《一夜的工作》、《长相思》、《两小儿辩日》、《慈母情深》、《枫桥夜泊》、《望月》、《去年的树》等成为中国语文教育界的经典之作,被全国各地的语文教师广泛的移植借鉴和研究赏析。
目前,全国有数以万计的语文教师、语文教研员、语文理论研究工作者投入了“诗意语文”教学流派的实践和研究,由王崧舟担纲编写的《诗意语文读本》系列教材在全国中小学推广应用。“诗意语文”正在成为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影响的新教学流派。
三、理论参悟、实证修炼,形成“剑气合一”师训模式
2008年,在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的直接指导下,“王崧舟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正式成立。网络工作室以实体工作室为依托,以网络为载体,贯彻“面向全省、服务一线、共享资源、互助成长”的理念,突破时空、部门、经费、人员等限制,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网上教研、科研和培训活动,影响和促进了一线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了具有浙派特色的教师教育新平台。目前,网络工作室有注册成员876人、资源数1056个、访问量达995084次。2012年,在全国中小学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中,王崧舟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被评为全国一等奖。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亲临学校考察王崧舟工作室,给予了高度评价。
迄今为止,王崧舟在全国范围内带徒百余人,尤其是浙江地区,所带徒弟深受其教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令人瞩目的“王氏流派”。培养了20多名省、市级教坛新秀和学科带头人;他指导4人的课堂教学在国家级赛课中荣获一等奖、30多人次在省市级赛课中获奖。
❸ 语文课堂之诗意语文
诗意,说起来是多么美妙的字眼。但究竟什么才算是诗意呢?上学时候,在文学课上老师倒是对诗做了定义,一首诗应具备音乐美,建筑美,画面美,那难道语文课堂中也应该具备这些音韵上,结构上,形象上的美吗?如此对照我上的每一节语文课,实在是惶恐至极。
“诗意语文”的主张是王崧舟老师提出的,我想要找寻如何在语文课中构建诗意课堂,还是应该去向王崧舟老师的课堂中要答案。于是我选定了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课谱》这本书。这本书包含了王崧舟老师的《荷花》《圆明园的毁灭》《只有一个地球》《慈母情深》等十个课堂实录。由于我今年教授的是五年级,所以拿到这本书我首先翻开的是《慈母情深》这篇课堂实录。看完一遍之后,我震惊至极:语文课可以这样上!随后赶紧找了一支笔,开始了第二遍地阅读。这一遍,我看的极慢,一边看一边随手记下自己的感悟,为什么选择这句品析,这里为何抓住了“塞”字,如果是我,我会这样设计吗。
本来《慈母情深》这节课,是我接下来就要要讲到的课文,我也早已提前完成了备课,可是看完王崧舟老师的课之后,我觉得汗颜。我所设计的《慈母情深》不过是常规的完成课标字词的识记,找出几个特殊的场景领着孩子们去品悟,抓住几个修辞手法,碧差燃包括排比,对比以及特殊标点符号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最后课后布置一个小练笔,使学生能够自己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文中母亲的深情。乍一看这样的教学似乎没什么毛病,可看完王老师的课,就觉得自己的课缺了很多东西。是啊,这样的课曾上过很多节,从教十余年没有数千节,至少也有数百节,我甚至可以预想到课堂效果,不好不坏,无功无过。很难提起孩子们的兴趣,更不用说引起共鸣,充其量只是灌输罢了。缺了什么?一节课缺了灵魂,而这灵魂需要的是教师用心的设计,同样也需要语文课堂的诗意引领。
王老师的《慈母情深》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完美典范。整节课没有把识字,赏句和写文割裂开来,整个课堂设计虽然只分了六个环节,可每个环节却如高山流水般,娓娓道来。看完之后简直是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不管是字法意识,句法意识还是章法意识,都渗透着语文核心素养,同时又围绕着文中的人物形象逐层展开,好一个水到渠成,好一个诗意语文!
看了王老师设计的课,我无法心安理得的继续按着我原来的备课思路上课,于是推翻,重新来整理《慈母情深》的教案。我承认我借鉴了王老师的很多思路,甚至有的环节我也原封不动的搬上了课堂,包括对“四个立即”和“塞”的品读,但又有什么关系呢?最值得我欣慰的是在课堂上,当孩子们深情诵读文段,当孩子们面对写给母亲的诗有话可写,当孩子们听着《懂你》眼角泛红……我觉得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甚至我隐隐觉有一颗诗意语文的种子在孩子们心底悄然发芽。
于是,我一遍遍的品读王崧舟的课堂实录,去寻找诗意语文的答案。因为诗意,实在是太美了。就像海德格尔曾说过: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个世界本来就已属不易,作为语文教师的我庆敬们,是不是更有责任,更有义务,在孩子们的心上撒播一颗诗意人生的种子呢?虽然王崧舟曾提出诗意语文应倾向于母语的诗性,倾向于对文本的审美解读,倾向于教学的陶冶功效。但这些专业的高度概括的话语,对于我来说是陌生的有距离感的,所以我只能从实践中去找寻答案。就像我看《慈母情深》一课一样,随品随悟,随悟随写,这样便可自然而然地在课堂上和诗意靠近一点,再近一点了吧。
语文的课堂,也应该是有萌动,有绽放,然后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因为一词,一句,一悔虚文,给孩子们带来心灵的冲击,使孩子们可以感悟到文字的魅力,情感的美好,可以在以后的无涯岁月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吧。
❹ 王崧舟的个人作品
在醉心于小学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同时,王崧舟还一直潜心于小学语文教育版科学的研究。自权1992年以来,他先后主持了《电化教学和语感培养》、《“自读感悟——开放引导”教学模式》、《课堂语感教学策略》等省部级立项课题的研究,其课题成果多次荣获省部级一、二等奖。他先后出版《小学作文教学改革与流派》、《王崧舟小学语感教学法》、《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王崧舟讲语文》、《听王崧舟老师评课》、《诗意语文课谱——王崧舟十年经典课堂实录与品悟》、《语文的文化品格》等多部教育教学论著,在省部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天地一课堂》、《语文教育的理想和信念》、《诗意语文挥洒诗意人生》、《诗意语文,追寻生命化教育的境界》、《磨你千遍也不厌倦》等论文22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