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二模语文
『壹』 高考复考
作为首次推行高中课改的试点省区,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经过3年的摸索之后,在2007年迎来课改后的首次高考。经过长时间的酝酿,这四省区的高考方案已逐渐清晰。年前,教育部已经批准了山东、广东、海南和宁夏四省区的2007年高考方案。
与往年相比,四省区2007年高考有哪些特点?师生的备战情况怎么样?本刊记者特此采访了四省区相关的部分一线教育工作人员。
四省区高考方案敲定
据了解,广东的高考方案采取的是“3+文基/理基+X”,拟考文科的“文基”包括70%的政治、历史、地理和30%的物理、化学、生物,拟考理科的“理基”比例则正相反。X可选的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和地理。“文理分线”是新方案较为明显的一个变化。广东考生将被分为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艺术类。广州市番禺区禺山高级中学校长古殷认为,这更有利于中学按新课程方案充分开设选修课,也更有助于公平选拔。
海南采用的是“3+3+基础会考”方案, 高考总分为790分,比改革前增加40分。考试科目除语文、数学、外语之外,文史类组合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理工类组合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而“基础会考”则按卷面成绩的10%计入高考总成绩。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石秀慧认为,海南的新方案有自己的鲜明特点:一是与会考紧密联系。作为检测高中阶段办学水平的手段,会考过去往往流于形式。而改革以后,则将高考中不涉及的内容放在会考里,其成绩的10%还将被计入高考总成绩。这样,就不至于让高考成为惟一的指挥棒;二是在考试科目设置上将综合变成了单科,脱离了以前的“拼盘”模式,使学生的选择余地更大了。
山东省则采用“3+X+1”方案。 “3”为语文、数学、外语,“X”指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1”为包括技术、艺术、综合实践等基本能力的内容。“1”测试的是一个高中毕业生适应社会生活应具备的最基本知识、能力素质,如观察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欣赏、表达个人感受等能力。考试内容涉及高中课程的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等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
宁夏采用的是“3+文综/理综”方案。“3”指语文、数学和外语三个科目,是所有考生必考的科目。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个科目,文史方向的考生必须参加文科综合考试;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理工方向的考生必须参加理科综合考试。银川市实验中学副校长王锦秀向本刊记者透露,宁夏的2007年的高考中,调整了一些不利于学生发挥水平的内容,题目很活,主要以考查综合素质为主。该校教务处副主任郎志平在校担任高三年级的语文老师,他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2007年高考语文卷的内容安排发生了不小的变化,阅读与写作被当作两项重点内容来考察,尤其是作为综合能力体现的作文,将在今年的高考中显得尤为重要——评卷组要专门安排一个挑错别字的老师,一个错别字要被扣一分;卷面整洁度也要被列为一项考核标准,卷面不整洁者要被扣分。
“新课改后高考最突出的特点是文理兼顾,加大对实践能力的考核。”非常关注四省区课改进程的哈尔滨市教研院教研专家高爱玲,在看完四省区的高考方案后做出了如此评价。她认为,四省区高中课改后的高考方案,特别注重基础性与广泛性的运用,这样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就更全面了。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授高凌飚也就此分析说,广东的新高考方案在注意基础性的同时增加了学生选择性的理念;海南的方案比较全面,他特别欣赏海南将会考成绩计入总分的做法,但考试科目相对要多一些。山东和宁夏方案中设置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由于新课程选修课多,给命题带来较多的技术困难。高凌飚认为,课改后的高考理想状态是分成基础考试和选拔考试两部分,基础考试可以与高中毕业的统一水平考试合并,基础考试为必考,选拔考试为选考。同时应该注意,基础考试对应于必修的内容,用等级制记分,作为大专类学校录取的依据和本科以上学校录取的资格。选拔考试则对应课程的全部内容,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他的建议或可作为四省区今后高考方案的参考。
复读生可能会占优势
记者在连日的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一个情况:一些老师纷纷预测,复读生可能会在今年的高考中占优势。银川实验中学的郎志平告诉记者,他们学校在通过几次模拟测验后,发现复读生的成绩明显要高于应届生。主要原因是由于复读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要牢固一些。他说,由于课改分必修与选修两部分,学习内容比较多,课程进度快,往往学生还没来得及把所学的内容吃透,就又开展新的课程了。所以,好多应届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方面显得不扎实。而基础知识相对掌握扎实一些的复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新课本知识的学习,在综合水平方面显示出了较强的优势。所以,2007年的高考中,复读生很有可能占优势。
持有相同观点的是山东省青岛振华学校的校长王立莉。她也认为,2007年的高考可能有利于复读生。王立莉表示,课改的推出绝不意味着对过去的课本知识进行全盘否定。所以,用新教材的学生和用旧教材的学生,各有在不同教材影响下的思维优势。所以,复读生在对两种教材知识点的吸收中,既可以对自己学过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定位,又扩大了知识视野与思维空间,从这个意义上讲,课改可能更有利于今年复读生。海南省考试局普招处的相关负责人也认为,在许多基础知识上,旧教材和新教材实际上并没有太大差异。复读生只要摆正心态,正视困难,认真学习,很有希望取得好成绩的。
编辑短信测综合水平
高中课改后,强调培养和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这一点在测验考卷的内容变化中便得到体现。山东省实验中学在实行高中课改后的一次考试中,出现了较为新鲜的题目,语文试卷中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与现在最流行的写短信联系了起来。题目是:“新年将至,你要给同学发短信送上祝福,在这则短信中引用一个神话或童话故事,使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方法。请在80字以内,写出你的短信。”这道题目既联系起了学生的实际生活,又考查了学生修辞的运用和想象力,这种对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考查的命题成了模块考试的亮点,首批进入课改的学生都满怀新奇之感,深深地喜欢上了课改之后这种考试的新变化。在该校的一次语文考试中还有这样一道题:“请名人做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下面四则广告标题,如单就文字意义而言,寻找背景相契合的名人来代言,最不恰当的一项是:A、请陶渊明代言‘自然就是美’;B、请司马光、王安石代言‘好东西要和好朋友分享’;C、请乔治桑代言‘男人能做的事情女人同样可以做’;D、请子路代言‘心动不如马上行动’”。对这一题目,该校的石老师说:“以往对文章作者的考查主要是采用作者姓名、国籍、作品相匹配的题,考的是死记硬背,而新的考察方式则要求学生对作者的风格与思想有全面的把握,这更符合课改的要求。
广东省中山市实验高级中学教务处的邵主任对本刊记者说,高中课改之后,该校老师在准备测验考卷的选题内容时,较之从前的题海战术,如今更重视“群策群力”。即在拟出一张考卷时,老师们要坐在一起探讨,究竟什么样的题目能测评出学生的综合水平。自从这种出题形式推行开来以后,考卷的题目变得很活泛,综合性很强。
据不少老师反映,高中课改后,试题的开放性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的密切性更加明显。此外,数学、化学试题的难度也明显降低,学科的知识点得以更好落实,学生对这些科目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增强了不少。课改实施之后,让学生们在学习生活中处处感受到它散发出的新鲜感,相比过去分数为重的教学和考试方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了大家追求的下一个目标。
“迷茫”也是特点
山东省3+X+1的高考总体方案确定之后,学生们开始学得有规划起来。但是随着高三复习的开始,很多同学和家长反映:这个“1”怎么准备,什么时候准备才最合适,还是一个问题。济南三中的小吴同学从网上下载了一套基本能力题的样题,做完以后吓了一跳,很多题目看似不难,但未必真能回答准确。比如“列举两种带有音乐伴奏的体育比赛项目”,他表示“只知道有个溜冰的项目要放音乐,可是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基本能力题对考生素质的要求也让家长处于矛盾中,“孩子刚上高中时,我们都不允许他看电视。对新课程有了了解之后,才发现让孩子接触点时事是很有必要的,现在真后悔没让他平时多看点电视。”一位家长说道。
就此情况,山东省实验中学的林老师对本刊记者详解了“1”到底该如何把握。林老师告诉记者,此次高考方案中之所以有“1”,目的就是让老师和学校帮不上忙,主要来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原因很简单,课改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这个“1”便是为考查学生综合能力而设,避免出现应试教育中出现的题型复制的情况。林老师说,以前的考试,老师会针对考试大纲,给学生安排大量习题,以达到多多掌握题型,在考试时容易应对的局面。而这个“1”的设制,就是让老师帮不上忙,全凭学生根据平时的积累自主发挥。这个“1”虽然让大家感到迷茫,但这正是方案的特点所在。
林老师介绍说,“1”会涉及到艺术、体育、科学、人文与社会等八大领域,综合性较强,也许考卷上出现的某一道题,说不准与其中几个领域都有关系。主要希望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和社会实际问题。从此得知,它的设立是纯粹的综合水平的测验,却并非以考查这几个领域的内容为目的。如果还像以往应试教育中,有题型可对应的话,那无疑会增加学生的负担,也并非课改的目的。
来源:中国教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