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发布时间: 2024-12-27 15:45:13

㈠ 六年级上册的语文书文学常识

第八单元
1、 背诵默写三首古诗,理解诗意,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斋 疑 些小 曹 岁 迥 乾坤
2、 理解每首诗所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3、岁寒三友象征着怎样的精神?
4、听写拓展阅读中的词语。

第七单元
《古诗二首》
1、 背诵默写古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明白诗意。
君 冢 窦 雉 舂 羹 贻 但使 飞将 不教
2、 知道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3、 你还知道那些关于战争的古诗?默写出来。
《夜莺之歌》
1、 听写词语。
2、 重点问题:
课文为什么以“夜莺之歌”为题?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从哪里看出来?
重点句子:孩子学夜莺叫, 孩子踢松果,说“野兽来了”等。
《小英雄雨来》
1、 概括小标题。
2、 文中的几处景色描写有社么作用?
3、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在文中出现几次?有什么作用?
4、 听写本课词语,关键是一些象声词的使用。
5、 像雨来这样的小英雄你还知道有谁?
《狼牙山五壮士》
1、 听写词语。
2、 概括几个部分的小标题。
3、 狼牙山五壮士的“壮”有何含义?
《螳螂捕蝉》
1、 熟读背诵,明白文章大意。
2、 这篇文章说明了什么道理?

第六单元
《期盼世界和平的孩子》
1、 听写词语。
2、 本文讲了雷棣的几件事情?
3、 激励他自强不息的动力是什么?
4、 你想对雷棣说什么?(赞扬 鼓励)
《 黑孩子罗伯特》
1、 听写词语。
2、 罗伯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3、 在他捐钱的过程中, 描写了一些列的动作,从这些动词里你看出什么?
4、 在丽莎爸爸的怀里,罗伯特为什么哭了?他想到些什么? 丽莎爸爸又会想到什么?
5、 课文几次提到玫瑰花?都有什么作用?
《别挤啦》
1、 怎样理解诗中所说的“挤”?作者为什么一再呼吁人们不要挤?
2、 读到这首诗,你想到了那些“挤”的行为?
《瑞恩的井》
1、 瑞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 课文重点写了他攒钱的过程,为什么这样安排?
3、 “我希望,非洲每个孩子都喝上干净的水”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有什么作用?
《阳光皮肤》
1、 你怎样理解阳光皮肤?
2、 假如让你来介绍自己的国家,你会怎样说?

第五单元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 听写词语。
2、 概括小标题。
3、 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碰壁
拉车的为什么光脚在路上跑?
鲁迅先生给拉车的处理完以后为什么变得严肃?
4、 鲁迅先生为什么收到那么多人的爱戴?
5、 你还知道鲁迅的哪些作品?
《花脸》
1、 听写词语。
2、 本文讲了与花脸有关的几件事情?
3、 从花脸事件中,我悟出了什么经验?你有过类似的经验吗?
《荷塘旧事》
1、 听写词语。
2、 课文中的景色描写有什么作用?
3、 作者为什么时时怀念那荷塘?
《报纸的故事?
1、 重点词语。
2、 作者失业在家,却要坚持订报,你怎样评价这件事情?
《 母亲的纯净水》
1、 重点词语。
2、 你怎样理解文中出现的“穷” 字?
本单元作文:往事
本单元几篇课文的作者,都要记住。

第四单元
《体育颂》
1、 听写词语。
2、 背诵课文。
3、 你所理解的体育精神是什么?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
1、 听写词语。
2、 孙晋芳有什么样的美好品质?
3、 理解文中一些重点词语的意思。
4、 理解文中比喻句的作用。
《学奕》
1、 背诵默写本文。
2、 文中的两个人有什么不同?
3、 从本文中你收到什么启发?
本单元作文:介绍自己喜欢的运动,并且写出你在活动中的收获。
第三单元
《长江之歌》
1、 背诵诗歌。
2、 本文用了哪几种修辞?找出有关句子,并且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拟人 对偶 比喻
3、 关于长江黄河的一些基本常识,判断错对。
《三峡之秋》
1、 听写生字词语。
2、 课文按什么顺顺序写三峡?每个时间段的三峡有什么不同特点?
3、 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 知道把什么比做什么,体会这样写好处,并且仿写句子。
4、 关于三峡的基本常识。
三峡为于长江上游,西起奉节县白帝城,东至宜昌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

《古诗二首》
1、 默写背诵古诗。
2、 明白诗意,知道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凉州词》表达边关将士的豁达乐观、保家卫国的思想, 表达了世人对戍边 将士的同情。
《浪淘沙》表达了诗人奋发有为和豪迈浪漫的气魄。
《黄河之水天上来》
1、 听写词语。
2、 找出文章中的比喻句,体会其含义。
3、 为什么那黄河称为 母亲河?
《 最后的琪琪》
1、 听写词语。
2、 本文运用了那些写作方法?举例说明。

第二单元
一、 听写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易错词语。
二、 明白两篇古文的意思,会翻译重点句子。明白寓言的寓意。
三、 理解课文的含义和表达的感情。
四、 根据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回答问题。
第一单元
一、 听写词语。
二、 明白课文的内容, 理解中的句段的含义。
《一夜的工作》 中总理的品格, 课文最后一段表达的作者的感情,细节之中感受到什么。
《穷人》中省略号的用法,桑娜心理活动,为什么课文以“穷人”为题,桑拿一家有怎样的品质?
《白桦林的低语》中,守林人有着怎样的品质?
《杨震暮夜却金》中,杨震的伟大表现在何处?
你尊敬怎样的人?

㈡ 六年级语文上册《十五从军征》教案

一、所在班级情况

我所在班级共有22名学生,其中男生11人,女生11人。整体上学生学习风气较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学生学习方法比较呆板,个别学生学习不求上进,大多数学生对课外知识了解不多,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

二、学生特点分析

现在的孩子们生活在和平年代,离战争比较遥远,炮火纷飞的镜头只在电视、电影中见过。学习本篇课文,教师要借助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比较广阔的视野,比较翔实的资料,比较感性的材料,让学生走近战争,更多地了解战争中孩子的生活,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体会古代兵役制的残酷性。

三、教学内容分析

《十五从军征》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古诗二首》其中之一。这首诗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65年返回故里时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也同时说明了作者讨厌战争,渴望和平,关心劳动人民。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六、教学课时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

1、同学们,在讲新课前,请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有关战争的诗词?(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些诗词有的描写了边塞风光,有的叙述了战争故事,有的倾诉了思乡之情,有的抒发了将士的爱国情怀。

2、这仅仅是我们在课本上学的有关战争的课文。其实,描写战争的文章远不止这些。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是与战争有关,题目是:(齐读诗名)《十五从军征》。

3.交流资料,了解乐府

乐府诗: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规模较大。后来将其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二)、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诗,看看大家预习的情况怎么样。(指名读诗歌)

2、这首诗歌有很多生字比较难,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容易读错的字:(出示课件,生跟读:冢,窦,雉,舂,羹,贻.)

3、通过预习,诗中的词语你都理解了哪些,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

4、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请大家结合刚才的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生自己说一说)

5、谁能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三)、再读诗歌,感知诗歌大意

默读诗歌,边读边想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十五从军征》这首乐府诗描述的是一位少年从军65年后返回故里的情景,诗中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

(四)、深入诵读,展开联想:

1、这是一位15岁参军,80岁才得以回乡的老兵。这首诗开篇第一句就给我们介绍了老兵一生的经历。(生接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65年。这是人生绝大部分的岁月。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十五岁参军,80岁才离开战场踏上回乡的路程,体会一下,此时的他心情怎么样?生个性化地朗读。

2、是啊,虽然历经了艰辛,但终归活着回来了,这毕竟是件可喜的事。(板书:喜)他欣喜地归来,道逢乡里人,便向乡里人打听“家中有阿谁?”乡里人是怎么告诉他的?学生读乡里人说的话:“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假如你是乡里人,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老兵这个消息呢?不仅是乡里人,连我们每一个人心里也是充满悲伤,(生齐读)假如你就是老人,听到乡里人的话,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反应,什么心情?

3、可是,这样的打击才刚刚开始。80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由远及近,走近自家小院,他看到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发挥你的想象:配乐,师读那四句诗)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4、情景诵读:看到这一切老人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再也看不到熟悉的亲人,感受不到热闹的家园了。我65年思念的家啊,竟成了————我65年苦苦期盼的家啊,竟成了————我65年魂牵梦的家啊,竟成了————65年的思念,65年的期盼,就这样化作了满目苍凉。然而65年前,我离开家时,我的家并不是这样的啊,它会是什么样呢?

5、而现在呢,一切都已经荡然无存,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苦苦思盼的亲人成了荒野枯骨,曾经热闹的家园也是一片荒凉破败,这真是久而不归,归而不见啊,这番荒凉的景象,怎不让人悲伤难过呢!(板书:悲)

6、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生齐读: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这样的饭菜,吃起来是什么味儿呀?结合刚读的句子来谈。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让我们用朗读读出他心里的`苦吧!(想读的齐读)

7、面对这一切,他只能是:(生接读: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只能是老泪纵横,无声地哭泣呀!(板书:泣)他在泣什么?他为什么而泣呢?(请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并提笔写下来,一段话即可。)

8、情景诵读:是啊,当老兵思念自己朝思暮想的亲人时,他只能是—————当老兵思念他和蔼可亲的乡邻时,他只能是————当老兵思念那些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战友时,他还是—————当老兵想到自己将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时,他更是—————人世沧桑的老泪,落在他破旧的征衣上。同学们,他怎能不黯然神伤啊,仅仅是汉武帝在位,五次讨伐匈奴,就导致全国有一半的人因为战争死亡,有一半的人成了(生:松柏冢累累)

(五)、小结,升华主题:

1、这就是这位80岁老兵回家的经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读出老兵从喜到悲再到泣的回乡历程。

2、像《十五从军征》这样,描写战争题材的古诗还有很多,我们再来体会一下。(出示课件:不同诗人的战争诗句)

王昌龄——从军行(一、二)

王翰——凉州词

3、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是从古至今咱们每一个老百姓的心愿。但是即便在今天,在这个看似和平的世界上,仍有很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从事着战争,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八、课堂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2、《十五从军征》中从别人口中得知亲故凋零的诗句是:

3、《十五从军征》是一首诗,乐府是

称为乐府诗。

九、作业安排

(一)、查字典填空

1.“羹”字是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用它组词。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再查音节。

2.“葵”字用部首查字法查部,再查画。它的第四画名称是。用它组词。

(二)、解释下列字词

冢:窦:旅葵:

羹:贻:雉:

(三)默写古诗《十五从军征》,然后回答问题。

1.本诗描绘了怎样的一副情景,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2.“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可以看出老人怎样的心情?

3.写出老人归家后所看到的无限凄凉之景的诗句是什么?

4.诗中哪一句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顶点,并引起读者的共鸣?

5.结合诗中的内容,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十、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十五从军征》课件课文范读音乐

十一、自我问答

十五从军征的主题是什么?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全诗突出写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划了“家”的形象,同时只写了一笔的“乡里人”的形象也很鲜明。饱经风霜、苍老惶切的老人,无须顾忌、直言不讳的乡亲,衰草古柏荒坟的家园,共同构成了一幅真实动人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主题的画面,典型地反映了汉代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

㈢ 小学北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的提示与建议

有的人》是人教版教材和苏教版教材的重合篇目。是较为重要的一个诗歌篇目。

诗,是最精妙的语言艺术,用最少的字词,最简练的结构,最优美的音韵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无言之美,无尽之意,因此被誉为是“艺术中的艺术,文学中的文学”。诗中营造的意象与意境,能使人心灵沉浸乃至陶醉。因此诗歌教学绝不能用诸如时代背景——词语解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样的机械教学流程,否则就切割了诗歌所蕴含的情思、激情和韵味,而变得苍白和枯燥了。诗歌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必须饱含诗情,才能真切感人。情绪和感情是诗的基础,诗歌与其它文体相比,能较为充分地显示作者的品格和情怀。优秀的诗篇能丰富和美化精神生活,并启示真理。但它不直接告诉读者应当如何如何,而是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净化人们的灵魂。阅读欣赏诗歌,应从情绪和感情着眼,从语言入手。我以为,总体说,诗歌的教学重点是领悟感情,品味语言,适当传授知识。教学方法主要是朗读、感悟、点评。其中朗读尤其重要。古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之魂。诗歌教学更应通过美读、吟咏、背诵这样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琢磨、想象、理解。读出文章的韵味情致,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为作者之悲而悲,为作者之乐而乐。通过诵读使诗歌的精华积淀和深入到学生的心灵中,让学生产生一种追求真善美的激情冲动,进入一种亢奋,旺健的前进式的精神状态中。 要将学生引入诗歌的意境,教师要带着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要舍得“情感投入”,融诗人之情、教师之情于一体,以浓蕴炽热之情去熔炼学生之心,情到深处,诗人、教师、学生共鸣。果真如此,定能提高悟性。人们常说:“只可意会,不能言传”。这不可言传的入微之处,往往可以凭借各种朗读方式(独诵、齐诵、领诵、合诵、分角色朗诵)让学生去会悟。只有师生深切了解诗歌的内容,并被诗人的感情所激励时,才能带着真情实感去朗读。倘若又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那就有助于在学生面前再现诗歌中的形象,使学生顿悟开窍,受到感染和熏陶。

新课标提倡:不能再像过去那样视学生为“物”,用冷峻无情的语言之刀,肢解学生赖以学习的基本材料——课文,有心无意地奉送知识给学生,听凭其自然“悟得”,而应该以满腔的热情与爱心,以饱含激情的语言之火,燃起他们学习的强烈欲望,引导他们去探求并获取知识,育成能力,并付诸实践。

教研室曾对200节公开课做了一个统计调查:出示表格

因此,新课标提出:要重视学生的读,在时间上予以保证,从方法上给予指导,由实践中获得体验。目前南师大附属中学就提出,语文课上保证读书时间为一堂课的60%

我们没有必要这么机械,但诗歌教学中的朗读感悟显然为重中之重。我首先就决定这堂课以朗读感悟为主,并且应该保证50%的课堂时间用以朗读。

二、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目标制定为: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让学生体会诗的哲理内涵和作者的感情。并进行简单的比较阅读。

.教学重点为:对比的写法。2.诗中的哲理性议论。

三、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导入:

本来设计以介绍作者导入,后来觉得略嫌平淡。恐怕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临时改为郁达夫写的《悼鲁迅》导入。并故意不说出哀悼的是什么人。“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他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他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他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他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然后提问:悼念的伟人是谁?这个问题学生是心领神会的。关键是充满激情的朗诵导入,一上来就奠定了诗歌的中对鲁迅的那中景仰、崇敬的基调,下面再讲臧克家如何赞颂鲁迅就自然多了。学生一下子就能进入情境。

第二步,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教师朗读中的感情倾向。之后学生齐读。提出思考题:1、把《有的人》前四节中八处“有的人”具体化,试改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2.以上这八种人可以分为几种类型?3.这两种人共有哪些方面的不同?

学生讨论,明确:

1、被人民憎恶的人 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 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 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 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2、一种是有益于人民的人,一种是危害人民的人。

3、对人民的态度不同;对功名、荣誉的追求不同;对生命的意义的观念不同。

这三个问题可以很容易的解决。

学生齐读最后三节。提出思考题:后三节可以不写吗?

学生能很快反应:不行。后三节是写这两种人的结局。正以为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截然不同,因此人民就会有不同的回报。后三节,诗人在对生死、荣辱、善恶、美丑议论的基础上,使诗意升华到歌颂一种有普遍意义的高尚的人生观的高度。因为它揭示规律,使人明理,因此诗的容量增大了。

再思考重点句的意思:

谁愿意做野草?你怎麽知道?他为什麽愿意做野草?

鲁迅愿意做野草。从他写的散文诗集《野草》的《题辞》中可以知道。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的含义是什麽?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即名字很快被人民忘却,被人民唾弃。“到处是青青的野草”即鲁迅的精神永远活在亿万人民的心里。(野草暗指鲁迅)

思考:你从两种截然相反的结局中悟出一个什麽道理?

学生总结:热爱人民的人流芳百世 ,鱼肉人民的人遗臭万年。

然后要求学生在朗读中体悟作者的感情。提问:如果让你来读这首诗歌,你认为应该怎样表达语气?提示:每小节上两句和下两句之间形成怎样的特点?

学生马上反应:对比。前一个问题迎刃而解。一生回答:我认为对前一种人,要表达出对他的憎恨和鄙视,后一种人,就是像鲁迅那样的人,应表达出崇敬、热爱。

再问,从副标题来看,本诗的写作目的在于赞颂还是在于批判。

学生明确:是赞颂。所以朗读时赞颂之情应更显着。

这样,我就以此为要求让学生朗读。请每组推荐一名朗读较好的学生参加朗读比赛。每一人读完请其他同学评点。要求做到:1、每一节诗都一反一正对比,使正反两个方面的形象更鲜明,把正面衬托得更高。两种人对人民态度的对比,反映了两个对立阶级的不同人生观,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读得时候,要有明显的语气差别。2、读出反复的修辞所形成的磅礴的气势。

目标明确之后,学生能在朗读和听读中掌握诗歌的特点,一,这首诗歌的写作手法是对比和反复。对比使两者形象更加鲜明,反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节奏感,形成一波又一波的气势。二、学生知道了诗人写作的目的。感受到诗歌形象的鲜明,领会到诗人强烈的爱憎,了解了诗歌的主题。

评点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欣赏和体悟,能准确到位地指出朗读的同学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使下一位朗读的同学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读得更到位。最后,教师评点,再次范读,并要求学生跟读。这时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已不在刚开始的层面上。很动情地把气氛推向高潮。

教师作总结:这首诗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精神,无情鞭挞了反动阶级,深刻地揭露了热爱人民的人在人民中永生,反动统治者必将被人民唾弃的真理。其实,骑在人民头上的人,不只被唾弃,而是遗臭万年。

最后做一点延伸阅读《野草》《自嘲》要求思考:通过你读过的鲁迅作品和臧克家的《有的人》,你能对鲁发表一点你自己的看法么?可以评论他做人的品质,也可以从文学角度进行评点。

布置作业:选择鲁迅或臧克家做一点研究性学习,写成一篇小论文。

㈣ 北师大六年级上册语文综合复习题

六年级语文毕业试卷 (人教版)
卷首语: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当你展开试卷的时候,就开始了一次有益的探索,带着你的智慧和认真,去收获成功吧!
一、看拼音,在写词语。
máo dùn dù jì líng lì jīng zhàn jiān áo
( ) ( ) ( ) ( ) ( )
二、用“\”画去括号内错误的字或读音。
(彻砌)底 天(崖涯)海角
圈(juàn quān)养 勉强(qiáng qiǎng)
(拆折)除 完(璧 壁)归赵
景阳冈(gāng gǎng) 锲(qì qiè)而不舍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各( )己见 删( )就简 同心( )力 一言九( )
波( )壮阔 风( )仆仆 抓耳( )腮 死得其( )
四、根据情景,完成对话。
狮妈妈有两只小狮子。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本领,另一只却只会懒羊洋地晒太阳。小树劝他学本领,懒狮子说:“我才不吃那苦头呢!”
小树又耐心地劝道:“ ”
懒狮子却说:“我爸爸妈妈是森林里的大王。靠他们,我就能生活得很好。”
狮妈妈听见了,意味深长地说:“ ”
五、按要求写句子。
1.凯勒说:“一本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拘无限广阔的海洋。”
我说:“一本书像 , ”
2.读了《匆匆》,我想借用“ ”这句名言警句来提醒自己莫让时间“匆匆而逝”。
3,诸葛亮借到了曹操的十万支箭。
扩句(至少两处):
六、语文会让你的生活充满诗意。请联系语境,填上恰当的诗(词)句。
春天是什么?是白居易记忆中“ ,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红花绿波;是杜甫笔下似春雨般“随风潜入夜, ”的悄无声息;是唤醒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 ”。
夏天是什么?是毛主席眼里“ , 的七色彩虹;是令杨万里惊叹的“ ,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西湖风光。
七、读课文片断,再作答。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 的办法。山顶的泉水往下渗,隧道里满是泥浆。工地上没有抽水机,詹天佑就带头挑着水桶去排水。他常常跟工人们同吃同住,不离开工地。
1.联系课文内容,把第一句话补充完整。句中这种巧妙的施工设计体现了詹天佑 的精神。课文中能体现这种精神的另两项设计是: 和 。
2.詹天佑的这种工作作风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
八、在框格内,规范、整洁地默写《示儿》并作答。

陆游临死前为 (用自己的话回答)而“悲”,而杜甫则为 而“ 喜欲狂”。陆游的“悲之切”,杜甫的“喜之狂”,是因为他们都有着 。
九、阅读理解。
(一)奥运福娃
福娃是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福娃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每个娃娃都有一个琅琅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当把五个娃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 。
温柔纯洁的贝贝,头部纹饰使用了鱼纹图案。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鱼”和“水”的图案是繁荣的象征:人们常用“鲤鱼跳龙门”寓意 。
晶晶是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他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带给人们欢乐。
欢欢是福娃中的大哥哥。他是一个火娃娃,象征奥林匹克圣火。欢欢活力四射,所到之处,洋溢着北京对世界的热情。
迎迎是一只驰骋如飞的藏羚羊,来自青藏高原。他将健康的美好祝福传向世界,是绿色奥运的展现。
妮妮来自天空,其造型创意来自北京传统的沙燕风筝。“燕”还代表燕京(古代北京的称谓)。轻盈羞涩的妮妮把春天和喜悦带给人们,飞过之处播撒着“祝您好运”的芙好祝福。
娃娃们将美好的祝愿:繁荣、欢乐、激情、健康与好运带往世界各地,邀请各国人民共聚北京,欢庆200s奥运盛典。
1.认真读第一自然段,把“盛情邀请”的具体内容补充上。
2.在第二自然段的横线上写出“鲤鱼跳龙门”的寓意。
3.依据短文内容,照样子,把“福娃名片”填写完整。
4.我想用 和 这两个问语(四个字)来夸夸艺术家的绝妙设计。
(二)你先来
火车站售票厅内,人头攒动,每一个售票窗口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
下午三点十分左右,一个中年妇女急匆匆地走进售票厅,望着一个个长长的队伍轻轻“呀'了一声。她环顾四周,排在一个队伍的最后面。她的头发零乱,面容憔悴,满脸的焦急,眼里似乎还含着泪。
长长的队伍缓慢地前移。妇人急不可耐,不停地跺脚,时不时探头往前观望。“咋这么慢?咋这么慢?要赶不上了。”她不禁喃喃自语。
站在中年妇女前面的是一位年约六十的男人。男人不时回过头来,终于忍不住问道:“你要去哪里?”
女人先是一愣,继而答道:“深圳。”也许她没有想到有人会在意她的存在。
△男人又问 有急事吗 赶不上就明天走好了
△明天 妇人有些急躁 明天不行
△为什么 发生什么事了 男人很耐心地问
妇人开口想说,却忍不住哭起来。原来,两小时前她接到电话,说她在深圳打工的丈夫出了车祸,伤势非常严重,随时都有离世的可能。她想尽快赶到丈夫身边,可今天到深圳的最后一趟列车就要发车了,看样子她是赶不上了。
妇人的哭诉打动了周围的乘客。突然,那男人走出队伍,轻轻地把她推到前面,说了声:“你先来。”
妇人有些拘束地站在了男人的前面。
前面站着一个酷酷的小伙子,这时也走出队伍,左手做了个请的姿势说道:“你先来。”
再前面的女孩也让出位置,轻声说:“你先来。”
前面的人一个接一个纷纷让位,说的是同一句话:“你先来。”
就这样,女人很快来到售票窗口,此时,离开车只有十分钟了。她急急忙忙往外赶,走到门口,突然回过头,朝着整个队伍深深地鞠了个躬,说了声:“谢谢你们!”
“还有时间,别急,注意安全!”有人喊了声。
妇人没有回头,泪水却再次涌出。
1.给打“△”的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缓慢—( ) 零乱—( ) 拘束—( ) 憔悴—( )
3.认真读1—3自然段,再作答。
(1)从“ ”和“ ”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火车站售票厅的人很多。请你另写出一个形容人很多的词语(四个字): 。
(2)作者从多方面生动具体地写出了中年妇女的“焦虑”。用“ ”画出一句最能体现她“焦虑”的动作描写的句子,用“~~~~”画出一句最能体现她“焦虑”的神态描写的句子。
4.短文写到了中年妇女购票前后的两次落泪:第一次“妇女开口想说,却忍不住哭起来”,此时,她落的是 的泪;第二次“妇女没有回头,泪水却再次涌出”,此时,她落的是 的泪。
5.读了短文,读着“你先来”这句简单但又温暖人的话,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下来。
十、习作。
题目:生活当中,你一定也时常听过或说过“你先来”这句话吧?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什么时候? 请你把这个小故事写下来,再谈谈你的感受。
卷末语:当看到这行字时,先向你表示祝贺,你已经收获不小了!再仔细检查,你的收获会更大! 2009/05/29

热点内容
北京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发布:2024-12-27 15:45:13 浏览:31
一年级语文上册测试卷 发布:2024-12-27 15:37:09 浏览:191
唯课数学 发布:2024-12-27 15:34:18 浏览:142
生物能源企业 发布:2024-12-27 15:17:02 浏览:6
初中选班主任 发布:2024-12-27 14:34:17 浏览:756
国际教育文化 发布:2024-12-27 13:53:11 浏览:439
龙会中学 发布:2024-12-27 13:33:26 浏览:735
开场板教学 发布:2024-12-27 13:14:49 浏览:625
幼儿与教师 发布:2024-12-27 12:13:58 浏览:255
国际生物大分子杂志 发布:2024-12-27 10:58:13 浏览: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