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大学语文老子三章

大学语文老子三章

发布时间: 2025-02-07 13:45:28

① 大学选修课'大学语文'学什么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分上、下两册,内容包括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应用文写作四大部分。
【简介】
大学语文围绕培养目标,从社会实际需要的角度出发,对学生阅读欣赏、应用写作、口才表达等能力进行系统的指导和训练。
全书包括阅读欣赏、应用写作、口才训练三个部分。这三部分既独立成编,又相互交融,把人文性与实用性充分结合起来。除文学作品阅读欣赏内容外,还安排了实用技能训练内容,如应用写作、口才训练等。既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又关注学生的情感培育,同时还不忽视应用写作和口才表达技能的培养。
【图书目录】
<上编> 阅读欣赏
蒹葭(《诗经》)
《老子》三章(老子)
《论语》五则(《论语》)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大学》)
国殇(屈原)
谏逐客书(李斯)
垓下之围(司马迁)
洛神赋(曹植)
饮酒(其四)(陶渊明)
西洲曲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长恨歌(白居易)
锦瑟(李商隐)
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李煜)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苏轼)
永遇乐(落日熔金)(李清照)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
[双调]夜行船·秋思(马致远)
牡丹亭·游园(汤显祖)
金缕曲(赠梁汾)(纳兰性德)
黛玉葬花(曹雪芹)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伤逝(鲁迅)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艾青)
论趣(林语堂)
当我死时(余光中)
论美(弗兰西斯·培根)
人生颂(朗费罗)
舞会以后(列夫·托尔斯泰)
中外文学史概述
中编 应用写作
第一章 应用写作概述
第一节 应用文的概念、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应用文的特点和作用
第三节 应用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第四节 学习应用写作的意义与途径
第二章 日常文书
第一节 便条 单据
第二节 启事 海报
第三节 介绍信 证明信
第四节 感谢信 祝贺信
第五节 倡议书 申请书
第六节 求职应聘文书
第三章 行政公文
第一节 行政公文概述
第二节 通告 通知 通报
第三节 报告 请示
第四节 函 会议纪要
第四章 事务文书
第一节 计划
第二节 总结
第三节 调查报告
第四节 简报
第五节 规章制度
第五章 财经文书
第一节 市场调查报告
第二节 市场预测报告
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四节 商业广告
第五节 产品说明书
第六节 招标书 投标书
第七节 合同
第八节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
第六章 法律文书
第一节 起诉状
第二节 答辩状
第三节 上诉状
第四节 申诉状
第五节 授权委托书
第七章 科技文书
第一节 学术论文
第二节 毕业论文
第三节 毕业论文答辩
第八章 新闻文体
第一节 新闻概述
第二节 消息
第三节 通讯
第九章 申论
第一节 申论概述
第二节 申论考试测评要素及应试环节
第三节 申论应试的注意事项
<下编> 口才训练
第一章 口才概述
第一节 口才与口才素质构成
第二节 训练口才的要诀及方法
第二章 朗读朗诵
第一节 朗读技巧及训练
第二节 朗诵技巧及训练
第三章 演讲口才
第一节 演讲的概念及意义
第二节 演讲稿的撰写技巧
第三节 演讲的排演训练
第四章 辩论口才
第一节 辩论的概念及原则
第二节 辩论的规则和技巧
第五章 求职口才
第一节 求职口才的作用与原则
第二节 求职口才的技巧
第三节 求职口才注意事项
附录一 中国历史朝代简表
附录二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附录三 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的通知
参考文献

② 大学选修课'大学语文'学什么

大学语文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内容涵盖广泛,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与实际应用能力。教材分为上、下两册,每一册都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上册主要聚焦于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以及外国文学,精选了诸多经典作品。如《诗经》中的《蒹葭》,老子的《老子》三章,《论语》中的五则,还有屈原的《国殇》、李斯的《谏逐客书》等。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深厚底蕴,也展示了现当代及外国文学的独特魅力。

下册则侧重于应用文写作与口才训练,共分为九个章节,详细介绍了各种实用文体的特点、写作技巧及表达方式。例如,便条、单据、启事、海报、介绍信、感谢信、祝贺信等日常文书的撰写方法;行政公文如通告、通知、报告等的写作技巧;事务文书中的计划、总结、调查报告等的应用;财经文书如市场调查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广告等的撰写;以及法律文书如起诉状、答辩状、上诉状等的写作规范。

同时,书中还特别设置了专门章节进行口才训练,包括朗读朗诵、演讲口才、辩论口才和求职口才等。通过这些训练,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总之,大学语文这门课程通过阅读欣赏、应用写作和口才训练三个部分的系统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和实用技能,为未来的学术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③ 大学教育文言文

1. 文言文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 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 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传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 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 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 僴兮,赫兮喧兮。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如切如磋”者,道学也。 “如琢如磨”者,自修也。

“瑟兮僴兮”者,恂栗也。“赫兮喧兮”者,威 仪也。

“有斐君子,终不可喧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 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 “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诗》云:“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云:“缗蛮黄鸟,止于丘隅。”

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于缉 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 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 此谓知本”。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

X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

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 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 闻,食而不知其味。

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 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 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

此谓身不 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 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康诰》 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

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 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

此谓一言偾事, 一人定国。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 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 乎身不怒,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 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 “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

《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 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 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 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 道。 《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 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

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 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矣。

《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鉴于 殷,峻命不易。”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 *** 散,财散 *** 聚。

是 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 仁亲以为宝。” 《秦誓》曰:“若有一个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

人 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

2. 谁知道(大学)文言文翻译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6);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7);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 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8);致知在格物(9)。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 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10),壹是皆以修身为本(11)。

其本乱而未治者 否矣(1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13),未之有也(14)! 【注释】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 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人小学,学习 “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人大学,学 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

所以,后一种含义 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 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 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 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 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 品德。

(3)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 图新。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4)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5)得:收获。

(6)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 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7)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8)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9)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10)庶人:指平民百姓。

(11)壹是:都是。本:根本。

(12)末:相对于本 而言,指枝末、枝节。 (13)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

薄者厚:不该重视 的却加以重视。 (14)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

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 法等)。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 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 能的!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

明白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 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 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 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 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 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 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 能的。不分轻重缓急,本末倒置却想做好事情,这也同样是不可能的! 这就叫做抓住了根本,这就叫知识达到顶点了。

(答案就来自网络知道)。

3. 大学语文文言文哪些需要背诵的

大学语文(要求要背诵的古文)2006-12-19 20:09《先秦诸子语录》《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去譬,可谓仁之方也。《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论语*尧曰》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五恶: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与之人,出纳之谓之有司。

《孟子*离娄上》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也,失其心也。《孟子*离娄上》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尽天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王制》“选贤良,举笃敬,兴孝悌,收孤寡,补贫穷”“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老子》(四十七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七十七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墨子*非命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百姓人民之利。

《管子*牧民》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吕氏春秋*开春论*爱类》上世之王者众矣,其当世之急,忧民之利、除民之害同。

移居二首(其一) 陶渊明 (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

世称靖节先生。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此颇有年,今日从之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燕歌行 乐府旧题 高适(702-765)字达夫。

盛唐边塞诗代表诗人“高岑”。谴责将领的贪功冒进骄奢,对边塞士兵的同情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走马川行 岑参(715-770)将西北的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土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表现,具有奇伟壮丽之美。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将军金甲也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登高 杜甫(712-770)字子美 七言律诗之冠。

悲:漂泊憔悴、人生苦短、深秋萧瑟、羁旅他乡、暮年登高、体弱多病、孤苦伶仃。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长恨歌 白居易 (772-846)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锦瑟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

怅恨感,迷茫、悲清、哀怨、可望不可及。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蓝田”引自戴叔伦: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

八声甘州 柳永(987-1053)原名三变,世称柳七。浪子。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水龙吟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关汉卿(1230-1310)号已斋。 散曲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锤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谏逐客书 李斯选自《史记》论点鲜明,开门见山;论据充足历史事实现实事例;论证有利理论佐证;语言生动流畅,富有感染力。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 ,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三皇五帝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了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籍寇兵而赍盗粮”者也。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 记: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见解。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xia然,洼然,若垤,若穴。

尺寸千里,攒蹙累计,莫得顿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4. 包犠氏之王天下的文言文我要的是大学《古代汉语》中的第一篇课文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夬,扬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禄及下,居德则(明)忌」也.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於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至孔子书六经,左丘明述春秋传,皆以古文,厥意可得而说也.其后诸侯力政,不统於王.恶礼乐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为七国,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大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也.是时,秦灭书籍,涤除旧典.大发吏卒,兴戍役.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古文由此而绝矣.自尔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汉兴有草书.尉律:学僮十七以上始试.讽籀书九千字,乃得为史.又以八体试之.郡移太史并课.最者以为尚书史.书或不正,辄举劾之.今虽有尉律,不课,小学不修,莫达其说久矣.孝宣皇帝时,召通仓颉读者,张敞从受之.凉州刺史杜业,沛人爰礼,讲学大夫秦近,亦能言之.孝平皇帝时,徵礼等百余人,令说文字未央廷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凡仓颉以下十四篇,凡五千三百四十字,群书所载,略存之矣.及亡新居摄,使大司空甄丰等校文书之部.自以为应制作,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秦隶书.秦始皇帝使下杜人程邈所作.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书,所以书幡信也.壁中书者,鲁共王坏孔子宅,而得礼记、尚书、春秋、论语、孝经.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郡国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文,皆自相似.虽叵复见远流,其详可得略说也.而世人大共非訾,以为好奇者也,故诡更正文,乡壁虚造不可知之书,变乱常行,以耀於世.诸生竞逐说字,解经谊,称秦之隶书为仓颉时书,云:「父子相传,何得改易!」乃猥曰:「马头人为长,人持十为斗,虫者,屈中也.」廷尉说律至以字断法:「苛人受钱,苛之字止句也.」若此者甚众,皆不合孔氏古文,谬於史籀.鄙夫俗儒,翫其所习,蔽所希闻.不见通学,未尝睹字例之条.怪旧埶而善野言,以其所知为秘妙,究洞圣人之微恉.又见仓颉篇中「幼子承诏」,因曰:「古帝之所作也,其辞有神仙之术焉.」其迷误不谕,岂不悖哉!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言必遵修旧文而 *** 凿.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今亡矣夫.」盖非其不知而不问.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今叙篆文,合以古籀.博采通人,至於小大.信而有证,稽撰其说.将以理群类,解谬误,晓学者,达神恉.分别部居,不相杂厕也.万物咸睹,靡不兼载.厥谊不昭,爰明以喻.其称易孟氏、书孔氏、诗毛氏、礼周官、春秋左氏、论语、孝经,皆古文也.其於所不知,盖阙如也.全文翻译往古的时侯,伏牺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到了神农氏的时代,使用结绳记事的办法治理社会,管理当时的事务,社会上的行业和杂事日益繁多,掩饰作伪的事儿也发生了.(到了黄帝的时代,)黄帝的史官仓颉看到鸟兽的足迹,悟出纹理有别而鸟兽可辨,因而开始创造文字.(文字用于社会之后,)百业有定,万类具明.仓颉造字的本意,大概取意于《夬卦》,《夬卦》说,臣子应当辅佐君王,使王政畅行.这就是说,仓颉创造文字是为了宣扬教令、倡导风范,有助于君王的施政.君王运用文字工具,更便于向臣民施予恩泽,而臣民应以立德为本,切不可自恃具有文字之工去捞取爵禄.仓颉初造文字,是按照物类画出形体,所以叫做「文」,随后又造出合体的会意字、形声字,以扩充文字的数量,这些文字就叫做「字」.叫它为「字」,是说它来自「文」的孳生,使文字的数量增多.把文字写在竹简、丝帛上,叫做「书」.「书」意味着写事像其事.(文字)经历了「五帝」、「三王」的漫长岁月,有的改动了笔画:有的造了异体。

④ 大学语文(南开大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超星尔雅

对于大学语文(南开大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超星尔雅的困惑,我已为大家收集了相关资料。以下是大学语文(南开大学)2023章节测试答案超星尔雅的解决办法,供大家参考。
1.1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一)
1、【单选题】以下哪位改变了校园文学的格局和模式?()
A、王蒙
B、贾平凹
C、韩寒
D、莫言
答案:C
2、【单选题】谁把王蒙的小说称为骚饰体?()
A、韩寒
B、汪曾祺
C、莫言
D、王一川
答案:D
3、【多选题】下面关于王蒙的作品特点或语言说法,正确的有()。
A、是迸发性的
B、语言感特别强
C、幽默和机智
D、豪放和细腻
答案:ABC
4、【判断题】语言只是一种工具。()
答案:X
5、【判断题】人类进入长篇小说最辉煌的时候是进入了电脑写作时代。()
答案:X
1.2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二)
1、【单选题】卡西尔认为,()让人有了文化的反应。
A、情感
B、语言
C、生命
D、神经系统
答案:B
2、【单选题】巴尔扎克能写很多故事的原因是()。
A、他脑中装着故事
B、故事发展情节推动着他写
C、写作是语言本身推着他走
D、他将故事写在草稿纸上然后进行整理
答案:C
3、【多选题】王蒙发现的语言的功能包括()。
A、浪漫
B、工具
C、产生意义
D、煽情
答案:ACD
4、【判断题】语言形成了感情。()
答案:X
5、【判断题】语言可以编造世界。()
答案:√
1.3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三)
1、【单选题】语言这种东西不能把你的感觉和体验全部激活。这个道理是谁首先提出的?()
A、荀子
B、老子
C、庄子
D、孟子
答案:B
2、【单选题】在严打中,流氓罪可以叫做()。
A、言不尽意
B、反面的东西
C、言过其实
D、狗屎化效应
答案:C
3、【多选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个诗通过写(),让人感动。
A、送的人
B、走的人
C、画面让人想象出那个送的人
D、画面映衬走的人
答案:AC
4、【判断题】忍剪凌云一寸心是李商隐对唐朝政治的黑暗和腐败发出的。()
答案:√
5、【判断题】语言的对和错都在于语言不讲对和错。()
答案:√
1.4 语言的功能与陷阱(四)
1、【单选题】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是著名作家()所说。
A、老舍
B、巴金
C、汪曾祺
D、顾城
答案:C
2、【单选题】普罗普认为人类可以讲多少种故事?()
A、上万种
B、30
C、100
D、33
答案:D
3、【多选题】下列是王蒙提出的有()。
A、语言创造了人
B、没有语言就没有记忆
C、语言的审美化
D、提倡语言交际论
答案:ABC
4、【判断题】在今天,语言勾连社会生活。()
答案:√
5、【判断题】语言需要遵循科学。()
答案:X

⑤ 大学语文老子节选第一二章翻译 急`~~``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大意:
我在这里提出一个“道”的概念。但这个“道”的意思和你们平时的理解不太一样。在阅读此书时也可能会颠覆你们的一些思维。世间所有的事物都可以分成“无”,“有”两种状态。天地是在“无”这种状态下产生的,而世间万物是在“有”这种状态下产生的。基于此,以“无”这种状态体察事物可以发现其微观的东西,以“有”这种状态体察事物可以发现其表面的东西。这两个东西是同时存在的,只是名字不同罢了。两者都是同样深奥,而且不是一般的深奥,它是解开所有事物秘密的途径。
理解:
作者在第一章就开篇明义,提出了“道”的概念。阐明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并且还说出了观察和把握这些规律的门径和方法。让广大读者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思维方式,并由此登堂入室,为阅读后面的八十章打下基础。古时候的人们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或是由什么“地”、“风”、“火”、“水”等基本物质构成。以现在的眼光看,不论其结构简单还是复杂。物质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是由一些基本元素如分子、原子构成。现代科学还证明微粒可以一直细分下去,直到极限。当到达极限时,也就是进入了“无”的世界。这样就实现了“有”和“无”的转换,反之亦然。以此为依据,就得出结论:万事万物都是由“有”构成,并且在“有”这种状态下产生的,而天地(宇宙)是在“无”这种状态下产生的。把握住了这两点,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既然万事万物都是由“有”、“无”相互转化而成,那人体也不例外。人体和外界万物、宇宙之间自然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体察自身,也是观察外界的一种方式(当然不是人人都能达到这种水平)。老子当年在没有现代科学仪器的情况下就有了这种认识,简直不可思议!

热点内容
教师节的英文作文 发布:2025-02-07 14:31:33 浏览:559
教师资格证考试一年有几次 发布:2025-02-07 14:05:12 浏览:518
贴壁纸教学视频 发布:2025-02-07 13:46:22 浏览:687
大学语文老子三章 发布:2025-02-07 13:45:28 浏览:947
济南2017教师招聘 发布:2025-02-07 13:00:30 浏览:950
手抖是什么原因 发布:2025-02-07 12:19:21 浏览:381
物理八上密度 发布:2025-02-07 10:20:16 浏览:502
斩鸡教学 发布:2025-02-07 10:10:31 浏览:833
沧州教育平台 发布:2025-02-07 10:02:46 浏览:816
宝宝春季腹泻怎么办 发布:2025-02-07 09:53:47 浏览: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