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
1.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集锦
数学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希望大家喜欢。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1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2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3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4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5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6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7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8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9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10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11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1:
最近,我们学习了圆柱、圆锥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式。我认真学习了课内知识,并做了一些课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综合学习和练习情况,我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此方面的考好主要有一线六个方面:
一是卷。就是把一个长方形形状的纸卷成圆柱的形状,然后算圆柱的最大体积。例如:一个长12,56米、宽9。42米的长方形,卷成一个圆柱,重叠部分忽略不计,求圆柱的最大体积。这种题目有两种可能,以长为圆形或以宽为圆形。因此,要把这两种可能都算出来,然后比较。这种题目要注意的是:必须看清楚是用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卷成圆形。
二是转。就是把一个长方形的纸,延一条边旋转3600,求所得形状的体积或面积。举个例子:一个长方形长8厘米,宽5厘米,以长为轴旋转一周,算得到的形状的体积。一个长方形的纸,旋转一周得到的形状是圆柱体,然后利用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就能得到答案。这种题目要注意是用什么形状的纸旋转的。
三是削。就是一种形状的物体,按一定规则消除一些部分,计算剩下形状的体积或表面积,这种题目要注意的是:要把所有的可能全部计算出来,不能偷懒只计算一种。
四是铸。就是把一种形状的物体融化成液体,然后重新浇铸成另一个形状的物体。这种题目要抓住形状虽然变化,但体积不会这一关键点来考虑。
五是增。就是在一种形状上再继续增加一种形状。这种题目路要注意增加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六是切。就是吧把一种形状切成几段,然后告诉你增加了什么,增加了多少,让你计算原理的,这种题目要看清楚是怎么切的,切了以后有什么变化,面积如何增加,等等。
以上是我对近期学习内容的总结和思考,大家说数学是不是很神秘而又充满趣味呢?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2:
今年春节前,我们回了外婆家乡——电白。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周围都是山,还有一个大水库。这里的人们都是吃自己种的菜。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大块的菜地。
这天我们让外婆带我们去看看她的菜地。我们来到田里,一眼望去,绿油油一片映入我的眼帘,就像一块块毫无瑕疵的碧玉。慢慢看去,地里种的是各种各样的蔬菜。突然,外婆问我:“羡欣,我要你算一算这块田的面积,这块田是梯形的,上底是9米。下底是14米,高是下底的二分之一,那么这个田的面积是多大?”我想刚好可以利用这学期的'知识: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然后先算高:14÷2=7(米),接着按梯形的公式来计算:(9+14)×7÷2=80。5(平方米),最后等于80。5平方米,于是我回答外婆:“这块田有80。5平方米。”外婆说:“嗯,没错,那你再算一算如果这块田种的是大白菜,每颗菜占地面积是225平方厘米,这一块地共能种多少棵白菜?”我灵机一动:把225平方厘米化成0。0225平方米。然后80。5÷0。0225≈3577(棵)。外婆欣慰的说:“嗯,不错,不错,看来你数学学的不错,要知道,在生活中数学可是有很大用处的。”我笑着点点头。
在生活中处处都会用到数学,所以我们一定要学好数学。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3:
今天在数学的课本中看见了一道题“生活中的数学题”。题目是:“我们国家大约13亿的人口,如果我们每人每天节约1角钱,如果这样的话,我国全国就节约了约1300万元了。如果小学生从一年级到大学大约要节约1万几千元钱了,那么这笔钱可以供给1805位失学没钱上学的小朋友,把这笔钱给那些人,那岂不是很好吗!”
看了上面的信息,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突然我想起来了,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因为我想了想:如果这大约13亿的人口,都浪费了1滴水,那么一共约浪费13亿滴水了,那么大家想一想13亿滴水大约有多重呢?
我做了一个小实验:在水龙头下面滴1000滴水,用称称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动笔算了一下。
1300000000÷1000×200=260000000(克)
260000000克=260吨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呀:如果按每人一个月用了一吨水计算的话,那么260吨水就足足可以用上2年了。我去问我父亲:“1吨水能够发多少度的电?”父亲说:“1吨水能发100度的电。”那也就是说260吨的水可以发26000度的电了。
哇!我一下子惊呆了,260吨水竟然可以发挥这么多的作用啊!所以我们现在要节约所有的水,不要浪费掉一滴滴的水了,我们要养成节约这个好习惯,不能再浪费了。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4:
下午父亲从顺德回来了,吃过晚饭,父亲说:“飞飞,我来考考你数学,好不好?”我拍着胸脯说:“没问题 !”父亲说:“这个月我涨工资了,我比你妈工资高,我俩的月工资加起来是3500元,月工资差是300元,你说我一个月拿多少工资?” 听了父亲的话,我动手在纸上画出了线段图帮助我理解,
我很快算出了答案,并且告诉父亲。首先把母亲的工资看作和父亲同样多,那么父亲、母亲的月工资一共是3500+300=3800(元),再把月工资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父亲的月工资。就是3800/2=1900(元)。
父亲听了,满意地直点头。这时,正在做饭的母亲对我说:“你还有其它方法吗?”我静下心来再次观察、思考,我发现此题关键是找出以谁作标准的问题,标准不同,方法也就不同。于是,我有了第二种方法:“就是以母亲的工资作标准,假设父亲和母亲的工资同样多,那么俩人的月工资和就是3500-300)=3200元,再把月工资和平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母亲的月工资最后加上父亲比母亲多的300元,就是父亲的月工资啦,也就是3200/2+300=1900(元),对不对?”父亲听了,满意的点点头,“看来奥数班没白上嘛!哈哈!”父亲还表扬了我,都是数学帮了我忙呀!
;2. 6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
在学校, 手抄报 是第二课堂的一种很好的活动形式。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6年级下册 数学手抄报 资料以供大家阅读。
6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资料(一)数学 故事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灵感,也就是人在科学或艺术创作中的高潮,突然出现的、瞬时即逝的短暂思维过程.”唯物论者也承认灵感,但它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或培养出来的一种不同常人的高效率、大跨度创造性思维的表现.灵感是紧张的创造性活动和长期艰苦劳动的结果.
数学灵感是人脑对数学对象结构关系的一种突发性的领悟.在解答数学难题时,通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尽管从多角度、用各种 方法 去进行探索,但百思不得其解.可正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灵感出现了,从而创造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的境界.
灵感与创造思维、灵感与数学发现究竟有何联系?我们可看看下面几位数学家的数学灵感与数学发现的情况.
法国数学家笛卡儿,早就有把相互独立的代数与几何结合起来的愿望,经过长时期的思考,但未找到合适的方法.1619年随军服务时他仍在思考.11月9日,在多瑙河畔的诺伊堡,他几天来整日沉迷在思考之中而不得其解,入睡后连作数梦,梦中迷迷糊糊地想到引入直角坐标系的方法.第二天,也即是11月10日清晨,醒后立即将梦中所得加以整理,终于创造了解析几何学,笛卡尔获得了成功,但他酝酿时间为1617~1619年,约为两年的时间.
法国著名数学家庞加莱在谈到他发现富克斯函数的变换方法时回忆说:“1880年有一次我离开当时居住的卡昂去作一次由矿业学校主办的地质考察旅行.旅途的奔波使我忘掉了我的数学工作,抵达库特塞斯后,我们乘公共马车到各处去转转,正当我跨上踏板的瞬间,脑子里突然出现了一个想法,即我曾用来定义富克斯函数的诸变换跟非欧几何中的诸变换是一致的.”庞加莱回到住址后,马上把这一结果加以证明.这是在长时间紧张工作之后,思想放松时灵感的突然闪现,是经过了约一年时间的苦思之后才获得成功的.
被称为数学王子的高斯为证明某一算术定理,曾苦思冥想达两年之久,后来突然得到一个想法,使他获得成功.高斯回忆说:“终于在两天前我成功了……像闪电一样,谜一下解开了.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导线把原先的知识和我成功的东西连接起来.”尽管解开这个谜的想法是突然来的,但高斯本人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才为这个成功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由以上对三位数学家数学灵感的出现而导致数学发现的描述,可以看出这种在长时期持续劳动后的某时刻出现的“突然领悟”是一种非逻辑的高层次的创造活动,亦即灵感思维活动.
灵感是不能靠偶然的机遇、守株待兔式的消极等待可以得到的.必须是执著追求、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才能有成功的一天.所谓“触景生情”“灵机一动”“眉头一皱,计上心来”,都是经过长期坚持不懈地创造性劳动而“偶然得之”的.巴斯加说:“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恰恰道出了此中的真谛.
6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资料(二)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江苏金坛人,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1]他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足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的院士”。
华罗庚先生早年的研究领域是解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其广为人知,国际间颇具盛名的“中国解析数论学派”即华罗庚开创的学派,该学派对于质数分布问题与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他在多复变函数论、矩阵几何学方面的卓越贡献,更是影响到了世界数学的发展。也有国际上有名的“典型群中国学派”,华罗庚先生在多复变函数论,典型群方面的研究领先西方数学界10多年,这些研究成果被著名的华裔数学家丘成桐高度称赞。华罗庚先生是难以比拟的天才。
著名数学家劳埃尔·熊飞儿德说:“他的研究范围之广,堪称为世界上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受到他直接影响的人也许比受历史上任何数学家直接影响的人都多”,“华罗庚的存在堪比任何一位大数学家卓越的价值。”
哈贝斯坦:“华罗庚是他这个时代的国际领袖数学家之一。”
克拉达:“华罗庚形成中国数学。”
美国数论学家莱麦尔说:“华罗庚有抓住别人最好的工作的不可思议的能力,并能准确地指出这些结果可以改进的方法。他有自己的技巧,他广泛阅读并掌握了20世纪数论的所有制高点,他的主要兴趣是改进整个领域,他试图推广他所遇到的每一个结果。”
丘成桐:“……先生起江南,读书清华。浮四海,从哈代,访俄师,游美国。创新求变,会意相得。堆垒素数,复变多元。雅篇艳什,迭互秀出。匹夫挽狂澜于即倒,成一家之言,卓尔出群,斯何人也,其先生乎……”
王元先生说,从数学领域来说,大致分为两个:一个是分析,一个是代数。绝大多数的数学家一般只在其中一个领域里做出贡献,比如我自己,就是在分析方面;但华罗庚却在两方面都有很大的贡献。另外一方面,数学又分成纯粹数学和应用数学,华罗庚也是同时在这两方面都有很大贡献。
吴耀祖:“华先生天赋丰厚,多才好学,学通中外,史汇古今,见识渊博,论著充栋。他的生平工作和贡献,比比显示于他经历步过的广泛数学领域中,皆于可深入处即深入探隽,可浅出的即浅明清澈,能推广的即面面推广,能抽象的即悠然抽象……”
“我没有元老他们这么幸运,能够成为华老的入室弟子”,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杨乐看来,没有成为华老正式的徒弟是一生的遗憾,“但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华老确实深深地影响着我”。
美国著名数学史家贝特曼著文称:“华罗庚是中国的爱因斯坦,够成为全世界所有著名科学院院士”。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6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资料(三)陈景润(1933年5月22日~1996年3月19日),汉族,福建福州人, 1953年厦门大学数学系 毕业 ,中国著名数学家,是国际著名数学家。
1953年~1954年在北京四中任教,因口齿不清,被拒绝上讲台授课,只可批改作业。后被“停职回乡养病”,调回厦门大学任资料员,同时研究数论,对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科学实验、尖端技术、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等问题也作了研究。
1956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1980年当选中科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现在的院士)。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安德烈·韦伊(André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先生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危险,但是一旦成功,必定影响世人。”
历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兼贵阳民族学院、河南大学、青岛大学、华中工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国家科委数学学科组成员,《数学季刊》主编等职。
发表研究论文 25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主要著作
《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表达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数学趣味谈》、《 组合数学》、《哥德巴赫猜想》
荣誉职位
陈景润在解析数论的研究领域取得多项重大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奖、华罗庚数学奖等多项奖励。
任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看了6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的人还看:
1. 6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大全
2. 6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
3. 6年级数学手抄报大全
4. 6年级数学手抄报图
5. 6年级数学手抄报内容
6. 六年级数学手抄报精选
7. 数学手抄报版面设计图六年级
以上就是我给大家分享的6年级下册数学手抄报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