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
苏教版中学语文与人教版主要是出版社、使用地区、选用课文、难易程度的区别。
一、出版社的区别
苏教版是江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而人教版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的。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一般指教科书,称为人教版的图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系列教材,称为苏教版。
二、使用地区的区别
目前,苏教版教材在江苏、山西、山东、安徽等地均有使用,小学均为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而人教版教材是覆盖面积更大的教材,这里语文教材同理。
三、选用课文的区别
首先在选用课文上差别比较大,两套教材中相同的文章不到三分之一,有些课文两种版本中都有了,但不一定在同一个年级学习。课后配套的练习也不一样,人教版的课后练习题多一些,苏教版的少一些。
它们侧重也不同,总体来说,人教版更注重学生的知识的积累;苏教版更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思维也比较开放。
四、难易程度的区别
江苏省对学生高要求,所以出的语文书比人教版的要难。人教版的更加兼顾学生的基础水平,所以语文相对更加简单易懂。
② 中学语文怎么补
我没有楼上那么专业
但是我刚经历过中考
有一些自己的方法
希望对你有帮助
1 上课听讲 这非常重要 因为毕业班的老师都非常有经验 他们讲的就是考点 所以 一定要把握好上课时间
2 语文必然有些要背的 向解词一类的 这点不能偷懒 像诗文背诵 这点最好落在笔头上 防止错别字
3 就是文章理解 先说课内的 其实科内的一些理解题老师上课都提过 笔头要勤点 把它们都记在书上 这些理解标注千万别死记硬背
不然容易学死 而且也不利于课外理解 要读着课文 边理解边记 想想答案为什么是这个 根据哪句话推出来的 最好给家人讲讲 其实就是自己顺一遍让家长听 家长听懂了 你也掌握的差不多了
至于课外阅读 根据我上面的方法 起码 会有一些分析能力 做课外阅读 切记 读三遍文章 你觉得你很懂意思了也得逼着自己读 这个真的很管用 读完文章后 先看题 题目中的话会棒你理解文章 有时这道题其实就是上道题的答案
还有一些答题技巧
例如 比喻拟人的作用 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句子的作用 首尾呼应 篇末点题 前后照应 点明主旨 升华主旨
无论是什么题 最后一定要回归主旨
4 作文 分值很大 一定要重视 每周准备一篇 然后让老师修改 经常找老师 别嫌麻烦 要知道 分是你自己的
5 平时落实这些基础 考前一定要 读课文 这样标点 多音字都能落实 还能更熟悉文章
嗯嗯
都是我自己的方法
用这个方法
我中考语文111(满分120)
如果还有问题可以留言问我
③ 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的区别是什么
大学语文侧重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理解作品的深度,以及应用文特别是论文的写作。
④ 中学语文必读名著
初中必读名著摘抄汇总如下
1) 她们其实并不知道,世上没有什么结局是糟糕的,她们和她一样,也完全没有能够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美与孽》
2) 诸位由于青年的艺术,而担心堕落。但是,请先安心吧!诸位是不会那么容易堕落的。《侏儒的话》
3) 如果确实是这样的话,他一定会感悟到他已经失去往昔的那个温暖的世界,感悟到他长期以来只为一个梦想而活着,因此付出那么高昂的代价。《不起的盖茨比》
4) 离开一辈子后,他又回到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从小到大,他一直是那个地方的目击者。《尤利西斯》
5) 当我说关注自己的事业时,我的意恩是建立自己强大的`资产。想想看,一旦美元落进你的资产项,它就成你的雇员。《富爸爸·穷爸爸》
6) 这些成功人士在到达引爆点之前,都已经在这个方向苦熬很长时间。《重来》
7) 流浪的时候,我脱掉伪装,在街头放声歌唱;走得累,就把双脚放在离地狱,把眼睛搁在天堂。《背包十年》
8) 旅行和电影,一直是我仅有的两个爱好。旅行,让我可以真切地感受世界;电影,告诉我世界有无限可能。《背包十年》
9) 把快感认为美感,把联想认为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此外还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持有的,就是把考证和批评认为是欣赏。《谈美》
1) 凡是有甜美的鸟歌唱的地方,也都有毒蛇嘶嘶地叫。——《德伯家的苔丝》
2) 站在痛苦之外规劝受苦的人,是件很容易的事。——《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3) 不管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牛虻,快乐地飞来飞去。——《牛虻》
4) 上天让我们习惯各种事物,就是用它来代替幸福。——《叶甫盖尼·奥涅金》
5) 往上爬吧,多捞钱吧,进入上层社会,那里准备好一切。——《美国的悲剧》
⑤ ★中学语文是核心期刊吗
《中学语文》不是核心期刊。
《中学语文》杂志创刊于1958年,由湖北内省教育容厅主管,湖北大学主办。现代文学先驱茅盾题写刊名,语文大师叶圣陶题词,最先传播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她一贯以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为宗旨,被评为湖北省优秀期刊。是我国最早的优秀语文期刊之一。
⑥ 中学语文中的象征手法
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拟人: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3)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4)对比用什么与什么相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升华主题。强调了……加强语气
(6)象征: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其表达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被象征对象的什么特点。象征该事物某种精神(品质、思想)
(7)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8)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9)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三)其他手法的作用
⑦ 主题和话题有什么区别(中学语文)
主题是指文章的中心思想,一般有表意和深意,而话题一般只是一个词,文章是围绕主题展开的,主题是围绕话题展开的
⑧ 哪种中学语文杂志好
《中学语文教来学参考自》、《语文教学通讯》、《语文研究》 、《中学语文》、 《学语文》、 《语文建设》、 《语文教学与研究》、 《语文研究》、 《语文学习》、《语文学刊》、 《语文天地》、 《语文教学之友》 、 《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研究》等。
哪一种最好?没有定论,有编辑说: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这些杂志有的偏向于理论,有的偏向于教学实践,更多的是两者结合。
个人曾经阅读过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 、《中学语文》、 《语文学习》、《学语文》这几种,感觉各有千秋,价格上也有差异。你如果要订阅可以到邮局查一下价格,要不到图书阅览室看看也可以。
⑨ 求中学语文课文目录
最低0.27元/天开通网络文库会员,可在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hgx79880
10、《论语》十则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漫游语文世界第三单元 11、春(朱自清)12、济南的冬天(老舍)13、*山中访友(李汉荣) 14、*秋天(何其芳) 15、古代诗歌五首观沧海(曹操)次北固山下(王湾)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感受自然第四单元 16、化石吟(张锋) 17、看云识天气18、*绿色蝈蝈(法布尔)
19、*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20、*山市(蒲松龄)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 探索月球奥秘第五单元 21、风筝(鲁迅) 22、羚羊木雕(张之路) 23、*散步(莫怀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