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试卷
㈠ 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题
哪一年的
歌
㈡ 九年级上册语文测试卷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二单元基础知识练习题
2008-09-20 07:44:21| 分类: 基础训练|字号 订阅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陨落sǔn 束手无策shù 繁衍yǎn 参差不齐cī
B.睿智ruì 重蹈覆辙chè 拮据jí 根深蒂固dì
C.明媚mèi 浩瀚无垠hàn 嬉戏xī 怡然自得yí
D.娴熟xián 恪尽职守gé 憔悴jiāo 玲珑剔透tī
2下面是一份抄写常用词的作业,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序号
例 词
A
潮汛
点缀
侧隐之心
B
懊脑
阔绰
更胜一筹
C
赈灾
闲遐
语无伦次
D
锋峦
涟漪
众志成城
A 改为 B 改为 C 改为 D 改为
3.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稍逊(xùn) 分外(fèn) 风骚(sāo) 济慈(cí)
B.喑哑(ān) 丝缕(1ǚ) 襁褓(qiánɡ bǎo) 折腰(zhé)
C.闪烁(shuò) 颤抖(chàn)凝望(nínɡ) 留滞(zhì)
D.静谧(mì) 遐想(xiá) 栖息(qī) 角落(jiǎo)
4.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义正确的一项( )(3分)
A.妖娆(ráo):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留滞:即滞留,停留不流通。 襁褓(qiǎnɡ bǎo)
B.田圃(fǔ):田地。 禁锢:束缚,强力限制。
丝缕(lǚ):丝线。 凝望(nínɡ wànɡ)
C.成吉思汗(hán):元太祖铁木真。 喧嚷(xuán):大声喊。
冻僵(jián)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D.颤抖(chán dóu)。 枯黄:干枯焦黄。
微漾(yànɡ):微波荡漾。 唯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5、选出没有多音字的一项( )(3分)
A.折腰 可汗 风骚 妖娆 B.喑哑 禁锢 斗笠 襁褓
C.角落 凝望 寂寞 静谧 D.莽莽 田圃 喧嚷 滞留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佝偻(gōu) 伫立(zhù) 深邃(suì) 强聒不舍(guō)
B、 陨落(yǔn) 睿智(ruì) 灵柩(jiù) 恪尽职守(gè)
C、繁衍(yǎn) 诉讼(sòng) 刹那(shà) 一抔黄土(póu)
D、扶掖(yè) 亵渎(xiè) 骈进 (bìng) 一幢房子(zhuāng)
7.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3分)
A.庸碌(lù) 黎民百姓(lí) 媚上欺下(mèi)
B.繁衍(yǎn) 恼羞成怒(nǎo) 气吞斗牛(dòu)
C.谀词(yú) 恪尽职守(kè) 弥留之际(mí)
D.亵渎(xiè) 廓然无累(lěi) 孤军奋战(gū)
8.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庸碌(lù) 黎民百姓(lí) 媚上欺下(mèi) 矫(jiǎo)揉造作
B.繁衍(yǎn) 恼羞成怒(nǎo) 气吞斗牛(dòu) 重蹈覆辙(zhé)
C.谀词(yú) 恪尽职守(kè) 弥留之际(mí) 怒不可遏(è)
D.亵渎(xiè) 廓然无累(lěi) 孤军奋战(gū) 强聒(guō)不舍
9、找出下面诗句中的没有错别字一项( ) (3分)
A.当所有的鸟儿因娇阳而昏晕 B.隐臧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C.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漂荡 D.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10.从下边的句子中找出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这是睿智的微笑。这微笑,我在说一遍,就是伏尔泰。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蕴函有哲理的忧伤。(2分)
(1)______改为______ (2) ______改为______
11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3分)
A.颓废 断章取义 佝偻承蜩 心无旁鹜 B.凭吊 浩瀚无际 良师益友 涕泗横流
C.殒落 不屈不挠 忐忑不安 刻骨铭心 D.睿智 化为无有 无与伦比 扶掖
1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怒不可恶 重蹈覆辙 媚上欺下 断章取义
B.言行相顾 孤军奋战 涕泗横流 化为乌有
C.无与轮比 气吞斗牛 恪尽职守 强聒不舍
D.不二法门 恼羞成怒 自知之明 郭然无累
13.下列诗句与原作完全一致的是( )(3分)
A.需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B.当鱼塘寒浅留滞着游鱼
C.小燕子见了我就笑斜了翅膀啊 D.明月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的一切披上盛装。
14.从连贯的角度看,横线处应填入的一项是( )(3分)
我快乐,是因为喜欢幻想。所有的石头上都开满了花朵, ,幻想已如此丰茂,我有什么理由感到沉重和悲哀呢?
A.荒芜都长满了无数的植物 B.无数的植物都长满在荒芜处
C.植物都长满在所有的荒芜D.所有的荒芜处都长满了植物
15、下边不是病句的一项( )(3分)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着。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通过收看专题片,使我们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16、下列各句不是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3分)
A、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
C.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D.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17、下面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望/长城内外
C、等待久了的/田圃跟牧场 D、当/田圃/冷冻了一冬/禁锢着种子
1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他活过的八十四年,经历了登峰造极的君主政体和曙光初现的革命年代。(比喻达到顶峰)
B、不论他正义的愤怒多大,总会过去,恼羞成怒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心平气和的伏尔泰。(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
C、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句或一段)
D、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含着一种新的东西。(没有能比得上的)
19.为下面这个句子选择关联词语填在横线上,恰当的是( )(3分)
金子很名贵, 我还是要做一块钢, 钢可以用来做枪,做劳动工具, 金子只能哗众取宠。
A.既然 就 因为 所以 B.虽然 但 因为 而
C.虽然 却 不但 而且 D.哪怕 但 尽管 可是
20、在下面句子空缺处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做一个幸福的人,()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②从人本身来说,()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③()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
A. 只有只能如果B.只能只有如果
C.只要只有如果D.只有只要如果
21、下列句中标点没有错误的是( )(3分)
A.他问我想什么,其实我也没想别的,我只是在想他今天为什么没有来?
B.“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C.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如屈原、李白、杜甫、陆游……等等。
D. 那沉甸甸的稻谷,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炸蕾吐絮的棉田,像一箱箱雪白的珍珠;婆娑起舞的莲蓬,却又像一盘盘碧绿的珍珠。
22. 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是( )(3分)
A、 绽放(zhàn) 对称(chèng) 潜滋暗长(qián)
B、 斟酌(zhēn) 袭击(xí) 深恶痛疾(wù)
C、 模样(mó) 教诲(huì) 不屑置辩(xiāo)
D、提防(tí) 赔偿(shǎng) 人迹罕至(hǎn)
23、没有错别字的是( )(3分)
A、 严历 畸形 意想天开 B、隐弊 肆虐 张灯节彩
C、 察 怠慢 众志成城 D、陡俏 和谐 与时俱进
24、学习成语除理解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运用,请根据下列成语的意思,把他们填到适当的语言环境中去。(5分)
弥留之际 媚上欺下 孤军奋战 恼羞成怒 恪尽职守
(1)各级领导干部要 ,靠前指挥,领导到位。
(2)梅艳芳 好友纷赶医院探望。
(3)个人离不开集体, 者往往以失败告终,而如能融入一个有力的集体,那么他便能反败为胜。
(4)被发现其罪行后,歹徒 ,上前欲殴打见义勇为者,但最终寡不敌众,被扭送到公安局。
(5)《变色龙》中,作者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 的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
25、下面这段文字的三个句子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①生物学家布朗似乎对语言有一种天然的悟性,在研究基因时,他运用了类似语言学研究的做法,发明了DNA微阵列。②这大大加快了基因研究。③他认为如果掌握和懂得基因的“语言规则”,就可以修改这些笨拙的“句子”,许多人类疾病就能治愈了。
①处: ②处: ③处:
26.在下边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安抚侵蚀领略 行使
(1)以嘲笑对付权贵;以怜悯______百姓。
(2)做一个人,我们要______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
(3)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______。
(4)人能从自己职业中______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27、修改下列病句(在原句上修改)。(3分)
一进会场,就能看见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欢乐的歌声。
28、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分别填入哪一句合适?请将答案写在横线处。(4分)
我得到了友情,便告别那________;我得到了真诚,便告别那________;我得到了希望之舟,便告别那________;我得到了那光亮的一闪,便告别那________。
A、黑暗的深渊 B、貌似善意的虚伪
C、深恶痛绝的狡诈 D、忧郁彼岸的彷徨
29、根据提供的信息,分别说出对应的人物或作品:(6分)
A、潇湘馆 丫环紫鹃 葬花
作品: 人物:
B、翻译家 文艺评论家 家书 傅聪的父亲
作品:
30、仿写。(3分)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
古诗文默写(4分,每空各1 分)
31、白居易《观刈麦》中通过描写反常心理表现农民辛苦劳碌情景的诗句是
, 。
32、李清照《武陵春》中,与李煜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词句是 , 。”
1.[语音辨析](3分)
C ( A陨落yǔn ;B重蹈覆辙zhé ,拮据 jié; D恪尽职守 kè ,憔悴qiáo)
2.[改正错别字](4分)
A 恻隐之心;B 懊恼;C 闲暇;D 峰峦
3.B
4.A
5、D
6.A
7.B“斗”注音应是“dǒu”
8.B
9、D
10.“在”“再” “函”“涵”
11.B
12、.B
13.B
14.D
15、C
16、A
17、A
18.、B
19、B
20、B
21、D
22、B
23、C
24略
25、①“做法”改为“方法”(或将“运用”改为“采用”)②“研究”后加上“的速度” ③将“掌握”和“懂得”的语序互换
26安抚行使侵蚀领略
27.去掉“和欢乐的歌声”;或者去掉“和”,在“欢乐的歌声”前加上“听见”。
28、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分别填入哪一句合适?请将答案写在横线处。(4×2)
B、C、A、D
29.A《红楼梦》 林黛玉 B.傅雷家书
30.例: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无边的暗夜,死气沉沉,没有光明。
3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㈢ 九年级上册语文试卷
是哪个版本的?人教版的吗?
九年级上期末模拟测试
一、积累与运用
1、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完成第(1)、(2)两题。(4分)
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选秀活动正在如火如tú(1)地开展,这部经典名著的重拍,一时间在国内又掀起了“红楼热”。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上一个以林黛玉为女主人公名字的日本成人网络游戏,因其歪曲林黛玉形象而遭到中国网友的fēi (2) 议。而此前日本的某三国游戏中,也存在违背原著和中国传统道德的情节。如果说日本网游作者的道德文化水准我们无权去干涉的话,那么,国外网络游戏开发商频频出手,大量注册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为游戏商标,不能不吸引我们的重视。
(1)、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如火如tú fēi 议
(2)、文中划线句有一处存在语病,请你找出并合理地改正.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锲而不舍 / 胆怯 在水之湄 / 门楣 反裘负薪 / 虬须
B.忐忑不安 / 倒坍 引颈受戮 / 侮辱 宛在水中坻 / 抵触
C.猝然而逝 / 簇新 吹毛求疵 / 次序 不屑一顾 / 箱箧
D.罄竹难书 / 德馨 居心叵测 / 恻隐 心旷神怡 / 诓骗
3、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式样。下面介绍奖牌的句子,合理的排序应该是
①奖牌背面镶嵌玉璧
②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
③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
④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⑤玉璧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4、古诗文默写
(1)斜晖脉脉水悠悠, 。(2)了却君王天下事, 。 (3) ,再而衰,三而竭。 (4) ,君子好逑。
(5) ,受中赏。(6) ,坐断东南战未休。
(7) ,载不动许多愁。(8) ,枳花照驿墙。
(9)一切景语皆情语。徜徉于文学艺术的原野,情景交融的佳句俯拾皆是:欧阳修笔下的“ , 。”写出了琅琊山春夏时节山林的秀美;“至于夏水襄陵, 。”描绘了三峡夏日水势之汹涌;“ ,白露为霜。”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意……
5、语言综合运用
(1)某班级在本学期的“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开展了一次辩论活动。在这次活动中,小王同学说:“比尔•盖茨是世人公认的成功人士,人们提到他,总会在他的名字前冠以‘世界首富’的称谓,他的财富就是他成功的标志。所以我认为,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是金钱。”你是否赞同小王的说法?为什么?
答:
(2)如果由你来担任这次综合性学习“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的主持人,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运用比喻手法再写两个句子,作为本次综合性活动的结束语。
示例:金钱像一面镜子,照出人们灵魂的美与丑。
答:金钱 , 。
金钱 , 。
6、下面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格列佛游记》本书讲述的是英国船医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B. 孩童时代的保尔被勒令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遭了不少罪。从此,历经生活的种种磨难。
C.漂流到荒岛后的鲁滨逊,看到一群野蛮人正在围攻一个逃犯。见此情景,鲁滨逊拔枪解救了他,并给他取名“星期五”。
D、《傅雷家书》一书,所有书信都是傅雷先生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二、阅读理解
(一)古诗词赏析 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完成9-11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7、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8、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9、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二)文言文阅读,完成12-15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10、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
11、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12、翻译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3、文段理解。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
,乙文写的是 。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
”这一句。
(三)议论文阅读 读《困境也是一种机遇》,完成16-20题。
①有一个养牛专业户,由于勤劳发奋,善于经营,几年间便声名显赫。可是突如其来一场大火导致数十头奶牛葬身火海,老板也一下子陷入困境。悲痛之余老板没有灰心,没有倒下。反而信心百倍、奋力抗争,决心走出困境,东山再起。于是筹集资金又买了两头奶牛,让其繁衍。仅六年时间,老板的奶业公司又有声有色,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老板又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这位老板的经历正应了“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句俗语。任何一个人只要敢于直面困境,勇于接受困难的挑战,即使眼看着就山穷水尽,仍有可能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在困境中找到出路。
②人生的路有很多条,解决任何问题的办法都不可能只有一种,条条大路通“北京”,此路不通可以走他路,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困境就不等于绝 境
③英国学者岁内贝费里奇说得好:“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动力。”也许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澳大利亚作家安得鲁•马修斯才说“人生需要晴天霹雳”,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先哲们大概都想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经历得风雨,方能见着彩虹!
④如果,寄希望人生是一支舒适、轻快的乐曲只能是一种幻想,那我们为什么不去珍惜人生的困境,充分利用困境磨练自己的身心,把困境当作铸造生命奇迹的钻石呢?!
⑤请相信,风雨是另一种经历,流泪是另一种人生,困境是另一种享受。换一个角度,困境也是一种激励、一种机遇!
14、上文中作者论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15、文章题目《困境也是一种机遇》中的“也”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16、在第②段的横线处,用简洁的语言补写一个事例来说明“只要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困境就不等于绝境”这一观点。
17、文章引用了许多中外名人名言,有何作用?
18、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结合本文论述谈谈你的理解。
一位清华管理系的硕士,担任县城荒芜开发区的领导。然而他感觉到书本上的种种理论与现实的差距竟是如此之大;由于对当地人处事方式欠缺了解,无法融入到他们当中,更谈不上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努力工作换来的是别人的白眼,一件简单的事情总是无法顺利进行。纵然有无数困难,但他始终相信每次困境也是机遇,战胜它便是证明自己的能力。白天他忙着处理公司的事务,晚上细细思量问题的解决方法。慢慢地,他明白企业里做事情要顾及到别人的利益、讲究人情世故。当下属工作表现不佳时,他会和他们坦诚聊天,而不是简单地质问;当很多人为了一件事情而争论不休时,他会先征求主要部门领导的意见,再召开会议,使会议顺利进行。
在这平淡的一年中,他感受到了成功与失败的起承转合。他在困境中走了出来。
(四)小说阅读 读《拔掉那颗蛀牙》,完成第21—25题。
⑴她恨全家人。
⑵她在家中的地位很尴尬。姐姐比她漂亮。因为想要儿子,父母坚持要生,结果生下她,还是女儿。后来,又生了弟弟,弟弟显然是最得宠爱的。父母的理念就是,闺女是要嫁出去的,对这个家无关紧要,能养着就不错了!
⑶姐姐不吭气。她却嚷:“凭什么?要不就别生我!”结果挨了打。
⑷那时,她就发誓,她要报复所有人,她要让他们知道她的厉害。三个孩子中,她的学习是最好的,因为,没有别的地方突出,她就拼命地学习。小小的心,长满了恨,恨是一颗芽,日日夜夜地“茁壮”成长。
⑸她沉默寡言,经常一个人抱着书,把自己关在屋里。即使看书,母亲也要嚷,不要费电了。于是,她去邻居的窗下,借着光,可以看到半夜。她是个坚强的女孩儿,坚强到不会掉眼泪。全镇只有一个考上县里的高中的,那就是她。父母不想让她去读,读高中要住校,仅吃饭一个月就要花好几十块。她说:“我不吃学校的饭,我自己带饭,带几个馒头,可以吃一个星期。”
⑹终于去读了,竟然觉得无比自由。一周回家一次,带够一周吃的馒头。冬天还好,馒头不馊。夏天,有时馒头馊了,她舍不得扔,还要吃掉。吃到拉肚子,一趟趟跑厕所,可她从来不哭。整整三年,她始终是全年级里的第一名。
⑺高考成绩下来,她是市状元,去北大读书,整个县城都轰动了。所有人都说,看人家,吃了三年干馒头,照样上北大。
⑻去了北大之后,她仍然沉默寡言,打好几份工,为的是不要家里一分钱。而且,她冰冷的内心拒绝温暖,怕别人算计自己。
⑼整整四年,她把自己交给了书本,又以学校最好的托福成绩考到美国公费留学。整个县城又轰动了——这是那个小城中第一个到外国留学的呀。可是,她没有回家去,没有给父母撑那个虚荣的面子。现在,她是自己的了,与他们毫无关系。
⑽去美国之后,她还是一个人,无人交流,内心一片空白。没有亲情的感觉,不相信男人,她的世界里,只有她自己。她去看心理医生,医生说,你太自闭,而且内心充满了恨。有恨的人,必定不快乐。你应该学会去爱,只有爱,才能拔掉那颗蚀了你心灵的蛀牙。
⑾她呆了:是吗?有这么严重吗?一向是别人对不起她啊,所以,她一直拒绝和家人联系。半夜,她第一次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母亲居然没有听出她的声音来。叫了一声“妈”之后,母亲哭了,哀号着,哭着骂着,叫着父亲的名字:“二妞来电话了,二妞来电话了——”父亲抢过电话,叫着:“妞妞,妞妞……”再也说不出话来。再接着,姐姐和弟弟都跑了过来。声音哽咽着,好像她恩赐了他们什么。放了电话,她发了一夜的呆。第二天,又发呆。她决定回国。
⑿是一刹那间决定的——回国!多少年没有回家了!她带着大包小包——每个家人的礼物,下了飞机,直接乘出租车回老家。一进门才发现:家,破旧了。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爱发脾气的母亲老了,正在树下择韭菜,满头白发;喜欢打人的父亲在脏兮兮的椅子上躺着。父母抬头看到她的时候,眼神里都是慌乱的,伸开两只手,不知要干什么说什么了,好像她是客人——她太洋气了,与多年前那个瘦瘦黑黑的小丫头判若两人!甚至,母亲扑过来后,站在她面前,没敢抱她。
⒀不知沉默了多长时间,她终于叫了一声“妈!”。母亲哭着,抹着眼泪。她以为自己足够坚强,以为不会再流眼泪了,但当父亲过来抱住她说:“孩子,回来啦!”她的眼泪,到底还是泉涌般出来了。
⒁她把带回来的钱分给大家了,父母一份,姐姐一份,弟弟一份。父母养老,姐姐能买城里的房子了,弟弟要开个超市,这下,也有资金了。做完这些后,她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幸福。
⒂拔掉了那颗恨的蛀牙,原来可以如此快乐。
19、联系全文说说标题《拔掉那颗蛀牙》有何深刻含义?
。
20、请根据故事情节——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仿照下面的例子在方框内填写恰当的内容。(字数在10字以内)
21、联系上下文,体味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她恨全家人。(她具体“恨”什么?开篇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
(2)两颗老枣树还在,正在开花,有淡淡的芬芳。(此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
22、第⑾段“她”打电话回来时,家人对她的反应可否删去?为什么?
。
23、选文是篇寓意深刻的小说,有一定的警示意义,试结合全文作简析。
。
三、作文
一粒种子萌发一个生命,一个生命创造一种思想,一种思想划出一道生命曲线,各有各的历程,各有各的坚守。因此不要改变自己生命的坚守,沿着自己特有的生命曲线划下去,你的人生将无限美丽。
请以“坚守”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要求有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不得抄袭,文中也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1、(1)荼 、非(2)将“吸引”改为“引起” 2、(2分)A 3、(2分)③②①⑤④4、略
5、(1)不赞成。理由应谈到:比尔•盖茨的成功并不仅仅在于他是世界首富而在于他的才干,拼搏精神及为业界做出的贡献。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志有很多
(2)示例:金钱像一把标尺,丈量着你的贪欲。金钱像一根魔杖,使贪婪者疯狂。
6、D
(一)7、略
8、略
9、略
(二)10、(1)参与 (2)离开,离去。)
11、B 1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13、
(1)远谋 鄙 (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 (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
(三)14、人们只要敢于直面困境,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困境就不等于绝境。若答到:“困境是一种享受,困境也是一种激励、一种机遇!”也对;若只答:“困境也是一种激励、一种机遇”给1分。
15、不能去掉。若说困境是一种机遇,则显得太绝对,因为它对于敢于直面困境,勇于接受困难的挑战并善于寻找解决困难的不同途径的人来说,是一种机遇。反之,答到:能去掉。理由能自圆其说给1分。
16、要从陷入困境之后,能动脑筋,找到其它的出路,从而走出了困境这方面进行举例。
17、引用名人名言,可使论述的语言生动,论述的道理更加有说服力,且容易被读者接受。
18、不设标准答案。参考提示:无论什么人都会遇到困难,陷入困境时我们要能够正视它,直面困境;勇于接受困难的挑战,不能够躲避它;要善于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此路不通可以走他路,切不可怨天尤人。
(四)19、 “蛀牙”比喻她对父母对家人的“恨”,以及自己的自闭、沉默寡言、性格畸形发展。警示人们无论在什么时候,对什么人,都要“爱”,才能健康快乐,因为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
20、不设统一答案。示例:拼命读书(孤独求读),疏远亲情(充满仇恨或畸形抗争);医生指点,唤醒亲情(重温亲情)
21、(1)①恨父母重男轻女、不让看书、不让读高中;恨姐姐不吭气。 ②作用:放在开头给人一种奇峰突起的感觉,给人悬念感,激发阅读兴趣,也为后文写亲情回归埋下伏笔。
(2)渲染一种清新、亲切的气氛,寄寓着父母与女儿的关系正在解冻,亲情重新回归。
22、不可以删去,因为家人的反应让她感受到亲情,重新审视亲情,(或告诉我们亲情是医治伤口的一剂良药);是她情感变化的关键。若删去,文章的故事情节显得不连贯,并且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
23、文章通过写“她”对家人由恨而爱的经历,反映了孩子缺少家庭的关爱会产生畸形心理的现状。(或当我们在成长中受到创伤,应学会反思、审视、求助,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向健康的生活。)文章告诫我们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