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数英语 » 微课与数学

微课与数学

发布时间: 2021-09-03 17:04:35

如何将微课融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去

微课一词的提出对于教育模式的改革有着重要作用。从基础教学出发,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元化使得微课教学颇具时代意义。文章通过对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阐述了微课教学的特点。

❷ 如何把微课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

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zt)

我校自2012年9月开始创建的“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已成为广州市2013年面向全市推广的五大教学模式之一,并收入《课堂教学新模式》(广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一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是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学,以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有机整合课程资源,整体构建单元目标,通过感受、精学、拓展、整理四种课型运作,经由学生个人先学、小组讨论、全班分享、总结提升等教学环节而构建的课堂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是面向未来的课堂,是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是新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载体。其操作可以理解为:在家里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巩固、考核与提升。这与我校“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以及操作过程大体相似(见表1)。
所不同的是,模式中“个人先学”的部分由原来学生阅读教材、做纸上的练习变成学习教师制作的微课等;而在课堂中的学习模式部分,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总结提升也可以成为翻转课堂的一种模式。因此,在该模式的支撑下,加上“微课、前测、后测”等元素,我们探索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基本程序:微课+“自学报告单”——“自学报告单”的批改(前测)——小组交流——小组汇报——难点突破——教师点拨、落实教学目标——分层练习,适度拓展——小结(后测)。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思考了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微课
在设计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微课。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做成微课。如三年级上学期《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当学生掌握了笔算有余数除法后,教材第55页例四“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已没有难度,就没有做成微课的必要了。我们将适合制作成微课的内容总结如下。
1. 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识点。例如,二年级上学期《认识时间》,教师在微课中为了让学生得到1小时=60分钟的结论,要求学生先观察钟面,引导学生观察出钟面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再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最后要求学生动手拨指针,让分针转一圈,观察时针的变化。通过微课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识点。这样比学生自己看书达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级上学期《角的初步认识》中关于角的概念,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结合一个角的图形,动态显示组成这个角的各部分的同时,讲述“从一个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点叫作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把这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其学习效果比学生自己看书预习的效果要好。
2.
针对作业格式、书写要求以及知识拓展

到了小学三年级,数学书面作业会比一二年级多,教师一般在开学初会对全班学生讲一次作业书写和答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较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时教师不仅可以将作业要求在微课中讲给学生听,还能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示例给学生看。有了这样的微课,孩子还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比教师一遍遍地重复讲要好。另外,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将格式要求分为练习本、练习册、试卷的格式要求,分别制作三个微课),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若针对某一类难题的讲解,如计算图1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动态演示平移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化方法,最后将问题转化为求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3.
针对知识难点的讲解

例如,教二年级学生认识时间时,对于下面类型的时间,如8:55、11:50,很多学生容易将小时部分读错,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一个微课,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样读取这样类型的时间。再如,与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中涉及线段图的画法,许多学生也遇到了困难,那么就可以专门做一个微课,讲解从实物图如何逐步转换成线段图的画法。知识难点在每个单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课都有,教师要注意收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4.
方法与过程的演示

这类微课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我们可以通过PPT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制作PPT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的文字说明。
如何设计微课
1.制作微课时,教师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包含了几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需要通过几个层次去推进,哪些层次可以在微课中体现,哪些层次要在课堂学习中推进。
在我校侯咏娴教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教学内容包含三个知识点,分别是: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针对教学内容,侯教师首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分别制作了三个短小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微课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课3——点到直线间的距离。为了凸显正确的作图方法,微课中呈现了一些作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识点,微课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证明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对于这三个知识点的辨析、垂直线段性质的运用则需要在课堂中进行。主要辨析以下两点: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的步骤中的细微区别;垂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只有辨析清楚,学生在运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不会出错。
2.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应该与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互相补充、层层深入。图2为侯教师《画垂线》一节中的微课、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实施和达成结构图。
图2很好地反映了微课、自学报告单与课堂教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翻转课堂的统一关系。
如何设计微课的自学报告单
在制作微课时,我们希望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能针对非概念性的知识点动脑思考,而不是靠教师完全讲解出来,学生被动接受。结合我校数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我们目前在设计微课的同时,也配套设计出与微课内容紧密结合的自学报告单。期望通过这份自学报告单,教师能了解到学生在学完微课后的学习效果或者遇到的问题,自学报告单有时候可以在课堂上以“前测”的形式呈现。因此,我们在设计自学报告单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1.
微课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自学报告单主要用于反馈学生是否看了微课,对微课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只有教师在看到“自学报告单”或“前测”的反馈时,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做到“以学定教”。反馈结果可以通过师生共用网络平台或者“电子书包”技术方便快捷地得到。所以,“自学报告单”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必须与微课内容保持一致。
在侯老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针对微课1,自学报告单中设计了4个作图题,4幅图中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针对微课2,自学报告单中也设计了4个作图题,除了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外,还有需要延长已知直线才能作图的情况。针对微课3,自学报告中设计了一个运用垂直线段性质解决问题的题目。自学报告单中题目的设计既有能直接运用微课中所讲授的知识的练习,又有让学生动脑思考,变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层次的运用。
赖老师《认识钟表》这节课的自学报告单就是为学生在学习微课后的检测和自学尝试而准备的。所以,如果教师想好了自学报告单的内容,那么微课的大致内容也就清晰了,如果微课的内容已经确定好,自学报告单就自然衍生了。
2.
课堂教学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要了解学生完成自学报告单的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以学定教。自学报告单像课堂教学的地图,是展现全部的路线还是展现一部分因内容而定。侯老师的《画垂线》这一课的课堂实施过程:交流前置学习的收获——小组内互查自学报告单完成情况,修正错误——小组交流两个辨析问题——小组汇报——巩固练习——挑战题——小结。其自学报告单包含了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
赖老师的《认识钟表》这一课上了两次,第一次把知识的复习和钟表中既定的知识借助动态的演示讲解给学生,并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交给孩子在家里尝试完成,回学校进行重点的汇报和难点的辨析。但在自学报告单中发现,学生大都关注难点的题,却忽略了对重点题的分析和交流,导致一部分学生并没有领悟透彻认读时间的方法。在第二次的教学中,调整微课中自学报告单上的教学内容,在教学重点上加了引导操作:让学生从整点(9时)开始,顺时针拨动分针,一边拨,一边说是几时几分,而把教学难点(8时55分)留在了课堂上,在学生充分掌握认读的方法之后,出示难点,现场生成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答案的选择确定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学生通过说理由、说方法,深入地掌握了认读时间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堂课的学习从微课开始,落实在自学报告单上,学习重点的展现以及难点的突破则留在课堂。
实现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
技术保障

教师和学生都能熟练平台或“电子书包”的操作,且能得到家长支持。
2.“先学”机制的建立
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其目的除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之外,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先学”就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行为,翻转课堂模式也应该是一种常态,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即使没有完整的“微课+自学报告单”,也应该有微课或“自学报告单”(即“先学”的形式可以多样)。
3.
创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

翻转课堂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进退来提高学习的效果。教师若要有效创建学习共同体,则需制定合理小组活动规则和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
4.
练习的设计

翻转课堂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练习”,其练习时间比一般新授课中练习时间设置得长。因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期望的是在学生练习时能够注意到每位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指导,这样能够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而且能力较好的学生还能够做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自然就延长了练习的时间。练习包括前测、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后测,其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5.
教师的作用

教师设计微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充分研读的过程,但微课需要的是教师的讲解能力。在微课与课堂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重点的再呈现、再突破时,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小组学习状态的调节能力以及教师把握契机的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有效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质疑、动手操作等,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甚至拓展,都将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
总之,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和网络更方便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会出现的问题。但正如汪晓东博士所言:如果你现有的课堂教学形式能够将教学目标实施得很好,还有必要制作微课去翻转课堂吗?我们不是为了翻转而翻转,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制作微课时要把这一点摆在首位。

-----------------------------------------------
【注】本文作者:黄付润单位:广东广州市天河区华阳小学。文章源自黄老师的新浪博客,转载未经作者授权,转载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特此鸣谢!
梦工坊视频工作室,您的专属微课视频助理。

❸ 如何把微课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之中

【摘要】 我校在“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增加“微课、 前测、 后测、 练习题” 等元素,初步建立翻转课堂的模式。在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对什么内容 适合制作微课、 如何制作微课、 如何设计与微课配合使用的自学报告单以及实现翻转课堂模 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等问题做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模式,自学报告单,学习模式 翻转课堂是面向未来的课堂, 是教育信息化的有效途径, 是新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的载 体。其操作可以理解为:在家里学生个人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练习、巩 固、 考核与提升。 这与我校“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以及操作 过程大体相似(见表1) 。 所不同的是, 模式中“个人先学”的部分由原来学生阅读教材、 做纸上的练习变成学习 教师制作的微课等;而在课堂中的学习模式部分,小组交流、小组汇报、总结提升也可以成 为翻转课堂的一种模式。因此,在该模式的支撑下,加上“微课、前测、后测”等元素,我 们探索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操作基本程序:微课+“自学报告单”——“自学报告单” 的批改(前测)——小组交流——小组汇报——难点突破——教师点拨、落实教学目标—— 分层练习,适度拓展——小结(后测) 。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重点思考了下列问题。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微课 在设计过程中,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做微课。 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 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 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做成微课。如三年级上学期《有 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当学生掌握了笔算有余数除法后,教材第55页例四“用有余数的除 法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讲已没有难度, 就没有做成微课的必要了。 我们将适合制作成微课的 内容总结如下。 1.讲述性比较强的知识点 主要指概念性、定理定律等知识点。例如,二年级上学期《认识时间》 ,教师在微课中 为了让学生得到1小时=60分钟的结论, 要求学生先观察钟面, 引导学生观察出钟面有12个大 格、60个小格,再算出分针走一圈是60分钟,最后要求学生动手拨指针,让分针转一圈,观 察时针的变化。通过微课的层层引导,学生在观察、动手和思考中初步理解掌握了相关的知 识点。这样比学生自己看书达到的效果更好。 二年级上学期 《角的初步认识》 中关于角的概念, 教师可以在微课中结合一个角的图形, 动态显示组成这个角的各部分的同时, 讲述“从一个点出发, 引出两条直直的线所形成的图 形叫做角,这个点叫作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边,一个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把这 样的知识点做成微课,对学生来讲不仅能看到文字,还能听到声音,其学习效果比学生自己 看书预习的效果要好。 2.针对作业格式、书写要求以及知识拓展 到了小学三年级, 数学书面作业会比一二年级多, 教师一般在开学初会对全班学生讲一 次作业书写和答题的要求,但是这些要求较多,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把全部要求都记下来,这 时教师不仅可以将作业要求在微课中讲给学生听,还能配上正确的作业图片示例给学生看。 有了这样的微课,孩子还可以在家多看几遍,效果比教师一遍遍地重复讲要好。另外,教师 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例如,将格式要求分为练习本、练习册、试卷的格式要求,分别 制作三个微课) ,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 若针对某一类难题的讲解,如计算图1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在微课中动态演示平移过 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转化方法,最后将问题转化为求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周长。 3.针对知识难点的讲解 例如,教二年级学生认识时间时,对于下面类型的时间,如8:55、11:50,很多学生 容易将小时部分读错, 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这一难点设计一个微课,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怎样 读取这样类型的时间。再如,与乘法有关的解决问题中涉及线段图的画法,许多学生也遇到 了困难,那么就可以专门做一个微课,讲解从实物图如何逐步转换成线段图的画法。知识难 点在每个单元都有,甚至每一堂课都有,教师要注意收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4.方法与过程的演示 这类微课适用于操作性较强的知识点,如过直线外一点作垂线、量角、测量长度等。以 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为例, 我们可以通过 PPT 的动画演示将测量的方法进行讲解并配以文 字形式呈现给学生听和看。 如果用摄像工具将教师亲手拿着量角器测量角的全过程录下来给 学生看,则会让学生更加明白在实际操作中怎样使用量角器。它不仅更直观,而且工作量比 制作 PPT 并自定义动画的工作量要少得多, 但需要注意的是, 在微课视频中应配上操作步骤 的文字说明。 如何设计微课 1.制作微课时, 教师需准确把握教学内容包含了几个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需要通过几个 层次去推进,哪些层次可以在微课中体现,哪些层次要在课堂学习中推进。 在我校侯咏娴教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教学内容包含三个知识点,分别是: 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 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针对教学内容,侯教师首先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而分别制作了 三个短小的微课让学生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微课1——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微 课2——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微课3——点到直线间的距离。 为了凸显正确的作 图方法,微课中呈现了一些作图的错例。对于“点到直线间的距离,垂直线段最短”这一知 识点,微课中由一个小故事引入,通过动画演示证明出几条线段中垂直线段就是最短的,并 说明垂直线段的长度就是表示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对于这三个知识点的辨析、 垂直线段性质 的运用则需要在课堂中进行。 主要辨析以下两点: 过直线上一点和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 作垂线的步骤中的细微区别;垂线和垂直线段的区别。只有辨析清楚,学生在运用垂直线段 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才不会出错。 2.微课作为辅助教学的重要手段,其设计应该与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互相补充、层层 深入。图2为侯教师《画垂线》一节中的微课、自学报告单、课堂教学设计目标实施和达成 结构图。 图2很好地反映了微课、自学报告单与课堂教学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翻转课堂的统 一关系。 如何设计微课的自学报告单 在制作微课时, 我们希望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能针对非概念性的知识点动脑思考, 而 不是靠教师完全讲解出来,学生被动接受。结合我校数学“以学定教单元整体教学模式”, 我们目前在设计微课的同时, 也配套设计出与微课内容紧密结合的自学报告单。 期望通过这 份自学报告单, 教师能了解到学生在学完微课后的学习效果或者遇到的问题, 自学报告单有 时候可以在课堂上以“前测”的形式呈现。因此,我们在设计自学报告单时,需要注意以下 两点。 1.微课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自学报告单主要用于反馈学生是否看了微课, 对微课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如何。 只有教师 在看到“自学报告单”或“前测”的反馈时, 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以做到“以学 定教”。 反馈结果可以通过师生共用网络平台或者“电子书包”技术方便快捷地得到。 所以, “自学报告单”的精心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必须与微课内容保持一致。 在侯老师的《画垂线》这节翻转课堂中,针对微课1,自学报告单中设计了4个作图题, 4幅图中已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针对微课2,自学报告单中也设计了4个作图题,除了已 知直线摆放的方向不同外,还有需要延长已知直线才能作图的情况。针对微课3,自学报告 中设计了一个运用垂直线段性质解决问题的题目。 自学报告单中题目的设计既有能直接运用 微课中所讲授的知识的练习,又有让学生动脑思考,变式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对知识有更深 层次的运用。 赖老师 《认识钟表》 这节课的自学报告单就是为学生在学习微课后的检测和自学尝试而 准备的。所以,如果教师想好了自学报告单的内容,那么微课的大致内容也就清晰了,如果 微课的内容已经确定好,自学报告单就自然衍生了。 2.课堂教学与自学报告单相一致 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要了解学生完成自学报告单的情况, 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进 行二次备课——以学定教。 自学报告单像课堂教学的地图, 是展现全部的路线还是展现一部 分因内容而定。侯老师的《画垂线》这一课的课堂实施过程:交流前置学习的收获——小组 内互查自学报告单完成情况, 修正错误——小组交流两个辨析问题——小组汇报——巩固练 习——挑战题——小结。其自学报告单包含了课堂教学中的大部分内容。 赖老师的《认识钟表》这一课上了两次,第一次把知识的复习和钟表中既定的知识借助 动态的演示讲解给学生, 并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交给孩子在家里尝试完成, 回学校进行重点 的汇报和难点的辨析。但在自学报告单中发现,学生大都关注难点的题,却忽略了对重点题 的分析和交流,导致一部分学生并没有领悟透彻认读时间的方法。在第二次的教学中,调整 微课中自学报告单上的教学内容,在教学重点上加了引导操作:让学生从整点(9时)开始, 顺时针拨动分针,一边拨,一边说是几时几分,而把教学难点(8时55分)留在了课堂上, 在学生充分掌握认读的方法之后,出示难点,现场生成学生的思维过程,并根据学生的不同 答案的选择确定正方和反方展开辩论。学生通过说理由、说方法,深入地掌握了认读时间的 方法,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在这节课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堂课的学习从微课开始,落实 在自学报告单上,学习重点的展现以及难点的突破则留在课堂。 实现微课应用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1.技术保障 教师和学生都能熟练平台或“电子书包”的操作,且能得到家长支持。 2.“先学”机制的建立 进行翻转课堂的实践, 其目的除了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之外, 更为重要的是提高学生 自主学习的能力。 那么“先学”就应该是一以贯之的行为, 翻转课堂模式也应该是一种常态, 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中即使没有完整的“微课+自学报告单”,也应该有微课或“自学报告 单”(即“先学”的形式可以多样) 。 3.创建小组合作学习共同体 翻转课堂需要同伴之间的互帮互助、 共同进退来提高学习的效果。 教师若要有效创建学 习共同体,则需制定合理小组活动规则和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 4.练习的设计 翻转课堂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练习”,其练习时间比一般新授课中练习时间设置得长。 因为,在翻转课堂中,教师期望的是在学生练习时能够注意到每位学生的练习情况,及时发 现问题给予指导, 这样能够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做到有针对性的指导, 而且能力较好的学 生还能够做小老师去帮助其他学生,这样的活动自然就延长了练习的时间。练习包括前测、 基础练习、提高练习、拓展练习、后测,其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5.教师的作用 教师设计微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充分研读的过程, 但微课需要的是教师的讲解能力。 在 微课与课堂融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重点的再呈现、再突破时,教师对课堂的掌控 能力、 对小组学习状态的调节能力以及教师把握契机的能力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何 有效组织学生之间的讨论、争辩、质疑、动手操作等,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甚至拓展,都将 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考验。 总之, 翻转课堂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利用移动学习设备和网络更 方便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会出现的问题。 但正如汪晓东博士所言: 如果你现有的课堂教学 形式能够将教学目标实施得很好, 还有必要制作微课去翻转课堂吗?我们不是为了翻转而翻 转,而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所以,制作微课时要把这一点摆在首位。

❹ 微课是什么,对数学有什么作用

微课是微课程的一部分
为3分钟以上十分钟一下的短小知识点视频
说明一个环节。可以在有网络的情况下便于学生自学弥补不足与解疑。要一系列的搞下去。

❺ 怎样让微课促进数学课堂教学

微课,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是最近几年新兴的一种学习资源,为数学学习注入新的活力,为更好地解决学生自主学习开辟了新的途径。随着数码产品和宽带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在线学习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微课教学已经逐渐走进大多数学校,并在课程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1、 微课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地满足学生对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微课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于帮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以及课后复习,都是很好的工具。学生学会了自学,学会了不懂就“问”。
课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新知识所需的衔接知识点选择微课,让学生在课前观看,为新课做好准备。微课短小精悍,一个议题,一个重点,都是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设计,非常适合学生自学。另外时间和地点可以选择,有很大的自主空间,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即可实现。微课也适应不同的学生,视频播放快慢课一调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的自己的基础和接受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

2、 微课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微课可以使教师教学效果更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师根据新课知识点设计新颖的问题,运用微课特有的动态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讲解做好铺垫。教师也可以利用微课对本节重难点做点拨。此外,制作微课就是微研究的过程,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制成微课,简单实用,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反思的过程,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业务成长。
3、 微课有利于课后辅导
学生课上没有听懂的内容,回家可以运用微课继续学习、复习,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家长辅导学生也更加方便,不懂的地方,可以反复观看教学重点,难点。由于视频可以反复播放,使那些平时反应慢的又羞于发问的学生能够从容的反复观看,较好的解决了后进生的转化问题。
二、微课应用的存在问题
1、 资源不够丰富
没有一个专门的微课网站,提供各种微课资源,并且为大家所熟知,所来大家下载的都是一些零散的微课,制作的微课也没有专门的展示平台。
2、 制作条件不够
微课的制作虽然提供了很多的软件及硬件,但基本的配备在大部分时候无法满足制作者的需要,虽然手机拍摄也是可以的,但是效果我却不怎么尽人意。
3、 接受并应用需要一个过程
虽然微课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知晓,但是在应用上,大部分还是流于形式,没有真正的发挥出它的价值,仍然需要进一步的推广,那将是一个比较激烈的“战斗”过程。
总之,微课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微课也让数学教师的因材施教得到真正实现,微课还丰富课堂学习的素材,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探索的乐趣。

热点内容
语文象征 发布:2025-04-30 13:58:28 浏览:148
语文三年级上册生字表 发布:2025-04-30 13:54:49 浏览:794
体怎么写 发布:2025-04-30 13:22:15 浏览:146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试卷 发布:2025-04-30 12:44:05 浏览:917
如何腌制韭菜花 发布:2025-04-30 12:36:06 浏览:904
分辨率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4-30 10:32:57 浏览:237
生活上的数学 发布:2025-04-30 10:01:15 浏览:226
高尔夫视频教学全集 发布:2025-04-30 09:14:48 浏览:328
二次的英语 发布:2025-04-30 07:59:27 浏览:2
中国历史故事大全 发布:2025-04-30 07:05:42 浏览: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