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数学
孩子的数学思维训练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转化型
这是解决问题遇到回障碍,受阻时把问答题由一种形式转换成另一种形式,使问题变得更简单、更清楚,以利解决的思维形式。在教学中,通过该项训练,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2、系统型
这是把事物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从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角度去考虑的高级整体思维形式。在高年级除结合综合应用题以外还可编制许多智力训练题来培养学生系统思维能力。
3、激化型
这是一种跳跃性、活泼性、转移性很强的思维形式。教师可通过速问速答来训练练学生。
4、类比型
这是一种对并列事物相似性的同实质进行识别的思维形式。这项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
2. 如何上好小学低段数学
小学低年级数学关键几点:1、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习惯。2、及时表扬鼓励孩子。
3、多让学生利用直观学具,帮助他们在理解中掌握知识。
3. 低段小学数学应该怎么教
这种课程主要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调动,以及课程的设计,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或者在课程中插入一些动漫比如名侦探柯南之类的元素,学生会很喜欢的。
4. 如何讲好小学低年级的数学
我认为要养成他们自己分析,动手打草稿的好习惯。这是个人经验哈。
现在小孩子都特别的不喜欢打草稿,非打时会跑到作业本上乱写,学习习惯很不好。
比如你在将一个例题时,要告诉他们如何理解题。从题面上我们能看出什么条件,让他们动脑筋也想想,这时允许他们随便发言。 然后你再来总结;接头就提出我们要得到的是什么,为了得到这个答案,再应该怎么做。
甚至有时可以故意出错,让他们来纠正你,提高积极性。
5. 如何有效进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独立或半独立的学习活动,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线。《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等方面全面发展。无论是数学知识的探索与获取,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技能的形成与熟练,还是学生的数学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策略的体验与丰富,以及学生学习数学情感和态度的取向与体验,都必须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结合多种方式,生动有趣地呈现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通过对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实现的。下面本人就结合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有效的生活化的情境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因为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习的兴趣才越浓厚,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情境的创设,架设起数学与生活这座桥,让学生往返于数学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现实的数学”
,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并让学生在感受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感到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这样,一方面使学生有兴趣地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例如:在教学《连加》内容时,我首先开展了一个拍球的比赛,把班上的同学分成两队,每个队派四个代表参赛,请一位记录员把每队每分钟拍球的个数记在表格里,然后再请同学们算出每队拍的总数,找出胜利的一队,以此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重视探究,引导学生求异创新
有效的课堂教学,不再是学生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应动手实践、自主创新。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打破教学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多发问,允许学生“插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用“凑十”的方法,但却说明学生善于提出意见,体现了创新意识,我也给予了热情的鼓励“你真会动脑筋!”、“你真聪明!”
,保护了学生的创新积极性。
三、关注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数学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数学教学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难以畅通地进行,在小组中学生能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增多;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一致,往往能够想到的,不一定能全面地说出来,在小组中学生有更多的交流机会,锻炼了表达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培养学生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乐于陈述自己想法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习小组中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的群体协作精神能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小组合作形式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一、小组合作学习在新授中的运用--探求新知,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断地掌握新知识,有的知识教师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有的知识光靠教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反复机械地训练,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学生也不一定能掌握得好,课堂教学必须是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富有创造地探求新知,而不是学生消极地接受、机械地模仿。教师可以在新授内容中有所选择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所学的知识,有时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已基本采用。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在备课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理解教学目标,认识教学对象,确定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为合作学习提供可研究的问题。如我在教学一年级《分类》一课时,开展小组合作,利用所提供的商品布置“小商店”;在教学《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时,让学生组内合作,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拼摆出你喜欢的东西。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难度就是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些问题不能离开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也不能超越学生当前的认识能力,要使问题经过小组的努力合作能够得到解决。
四、有效运用激励性的评价
激励性评价就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进取方面的赞许,哪怕是回答错误,教师也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进行适当的鼓励。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一次激励性的评价可能会影响其一生。这种评价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更在于提高学习的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增强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感受。
课堂上,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这些学生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的思维方式不同,而且他们的基础、性格、智力等都存在着差异,如果用同一标准去衡量学生那是不合适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评价标准应不同。同一问题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的不同回答,也应做出不同的评价。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要使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而对优等生的正确回答,除了要给予充分肯定外,还要对他们提出期待和希望,让他们更加努力,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知识来源于实践,数学教学要尽可能地接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要尽量给学生提供合作的素材和机会。我认为有效的课堂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提高能力。
6. 小学低段数学名师有哪些著述有什么
邱学华
高级讲师,男,汉族。1935年7月生,江苏常州市人。1960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版教育系。权现任职于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杭州大学教育系兼职教授、香港现代小学数学研究社顾问
黄爱华
男,1966年9月生,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广东省特级教师。现任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吴正宪
45岁,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小学部主任,北京市优秀教师,市政协委员,特级教师。
7. 如何上好小学低年级的数学
怎样上好低年级的小学数学课
小学低年级孩子在学习活动中,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他们常常无视课堂纪律的存在,一会儿弄橡皮,一会儿玩铅笔,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可能成为他们手中的玩具。作为老师,有时候为了让教学顺利地进行,常常控制着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在被动的状态下学习着数学,自然对数学也就失去了兴趣。学习效果也不好。
有句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达到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
一、把爱洒向每个学生,要建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实行民主教学。
“要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要让他喜欢你。”要想做一名好老师,学生喜欢的老师,首先要从爱孩子开始。平等、民主、亲密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也是上好数学课的前提。这种关系应用于课堂,但建立在平时。所以,我们教师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必须首先爱其生,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课下,应该多和孩子们交流,让孩子们把老师当作自己的好朋友。这样孩子们对于数学的学习就会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相信并帮助每一个学生学好数学。“世界上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教那些谁都能教好、自学都能学好的学生并不难;难的是把那些不愿意学习的学生教得愿意学习,让那些对学习没兴趣的学生产生兴趣。今年刚开学,我发现一年级有的学生不会数书上画的物品;有的把3写成“ε”;我都利用课余时间耐心的手把手的教他们。这几个同学逐渐消除了对我的陌生感,建立起师生间的信任,也就慢慢的喜欢上我和我教的数学。所以我相信只要给学生适当的引导和足够的时间,每个学生都能学好数学。
二、让数学教学活动紧贴生活,在生活中感悟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要紧贴生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如此以来,课堂教学就会充满生活气息,学生易学乐做。
紧贴生活举例子。如在教学3+2时,可以用学生的铅笔,某同学有3枝,另一同学有2枝,他们一共一多少?这样的事例学生亲身经历过,所以他们不仅兴趣高涨,而且易懂易学。
多让实物进教室。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往往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听得稀里糊涂,把实物带进课堂,学生轻松理解。我在上一年级“图形的拼组”这一内容中的一道习题时,带上积木拼后让学生猜一猜一共搭了几个积木?学生个个七嘴八舌,兴趣高昂。最后让学生亲口拆一拆,验证自己的猜测。这一环节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训练了他们的思维能力,还让他们对这一知识牢记不忘。
三、让情境创设丰富多彩。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置于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学生就会把课堂当成“乐园”,就会产生积极的兴趣和探求的欲望。我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创设情境:
1、故事激趣。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饶有趣味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能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的投入学习活动中。
2、游戏激趣。教师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的心态下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
3、演示激趣。我在教学“轻重”时,带了一架天平、两个桔子、一个大苹果,首先让学生猜一猜谁重谁轻?然后再用天平称一称来验证自己的猜测结果。猜对了的同学甭提有多高兴,他们看着天平上的水果立即用“谁比谁轻”和“谁比谁重”的语句表达出来。
4、儿歌激趣。我认为在数学活动的众多形式中,儿歌是一种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对激发儿童学习数学的兴趣起着重要的作用。
5、表演激趣。恰当的表演,师生情为之动,趣为之生,使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我在上一年级“人民币”时,让同学模拟换钱,购物等情景学生兴趣高涨,迅速形成讨论氛围。
四、让竞争策略贯穿于课堂中。
采用竞争策略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对小学生学习的强烈激励作用。进行数学竞赛,鼓励相互竞争,能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在教学中多开展比赛,如男女同学之间比赛、小组之间比赛、师生之间比赛。在巩固乘法口诀时,我让一小组和二小组比,男生组和女生组比,听听哪组背得最正确最流利。学生个个精力高度集中,尽自己最大努力为自己小组争光。每当学生在桌面上摆学具时,我就和他们比赛在黑板上画学具图形。学生个个全神贯注,丝毫不敢放松。这样的比赛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
五、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品质。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是多么重要。现在的数学教学叫“做数学,”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无论是教学加减法、图形、还是人民币,多用用教具学具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适当的奖励和表扬是上好小学数学课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教师要积极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使其不断增强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变“我不行”成为“我能行”。对于孩子们在课堂上良好的表现,要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会活力无限,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如测试时,对于那些进步非常快的学生,我会奖励他们一颗小红星;对于成绩非常优异的同学,我会奖励他们一朵小红花。当学生付出努力时我常说:“真不错”、“棒极了”、“了不起”、“我喜欢你”、“数学大王”、“火眼金睛”……每当学生听到我的话,心里乐滋滋的。只有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创新能力才会不断提升。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采用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好玩。在民主教学中,要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关系,让每个孩子都能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
8. 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要注意什么
小学低年段数学教学要注意什么
1、要注意孩子的课堂行为习惯,要求每个学生的眼睛时刻不离老师。
2、要注意孩子的书写习惯:方块字、格尺的运用、卷面的整洁。
3、要注意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数一数,拨一拨,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
4、每节课前背一背死记硬背的知识点。
9. 小学数学分几个学段
三个学段:低段(1-2年级);中段(3-4年级);高段(5-6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