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发布时间: 2020-11-19 04:07:29

Ⅰ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P5)
鸦片战争的主要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 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以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P9)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全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1876年左宗棠进军新疆,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黄海海战(邓世昌壮烈牺牲,)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P17)
9. 1900年6月,美、英、法、德、意、日、俄、奥八国组成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是镇压义和团运动的刽子手,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
10.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P22-23)
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答:开始沦为: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大大加深: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完全沦为: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列强通过发动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不断扩大侵略特权,使中国沦为其半殖民地,清朝政府成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11. 洋务派主要代表人物:中央:奕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目的:“师夷长技”,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性质: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军事工业:①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制造总局;②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成立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①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成立轮船招商局;②1880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电报总局;③1893年,唐胥铁路通车。
1876年,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淞沪铁路。
1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
(1)张謇是1894年科举考试的状元,他抱着实业救国的志向,回家创办大生纱厂,该厂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一家较大规模的棉纺织企业。
(2)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铁路工程师。1904年,他主持修筑京张铁路,1909年,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13. “公车上书”(1895年,领导人:康有为、梁启超),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其导火线是《马关条约》的签订)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7):(1898年):①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②主要内容:经济上:发展农工商业;军事上: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上: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称“百日维新”或“戊戌变法”
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的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代表人物先后有魏源和严复。其中魏源编著的《海国图书》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15.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①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②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由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在发展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革命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16.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史称“武昌起义”。
意义:(P43)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局限性: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7.1915年, 新文化运动:①主要人物: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主张“文学革命”)、李大钊(宣传马列主义)、鲁迅、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②口号:“打倒孔家店”③旗帜:“民主”、“科学”四提倡,四反对。④主要刊物:《新青年》;⑤主要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
19. 维新变法运动中设立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P51)
《申报》:1872年,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商务印书馆:1897年,在上海创办,它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是中国近代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40年代后传入中国。
电影: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定军山》,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剪发辫: 1912年,孙中山颁布剪辫令,要求留有发辫者,限期剪去辫子,去除旧俗,做中华民国新国民,它成为革命的标志。易服饰:①男士:西服、中山装;②女士:女式高领服装。改称呼:革除“大人”“老爷”等前清官场的称呼,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

Ⅱ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复习提纲

http://www.zxls.com/uploadfiles2006/2007-4/ZXLS760582007416195840609.doc
八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1. 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2. 中国的禁烟,使英国决定发动侵华战争来维护鸦片贸易,在1840年6月,发动鸦片战争。
3. 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意义见下表)
4.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6.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稍后时期,沙俄侵占了我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沙俄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7. 1860年,太平军在宁波、上海等地抗击洋枪队。
8. 1875年,左宗棠带领清兵在新疆人民的支持下,收复了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9. 1894年,日本蓄意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10. 甲午战争的黄海海战中,“志远”号管带邓世昌壮烈殉国。
11. 1894年10年,日本攻陷威海卫海军基地,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12.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对中国危害最为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3. 甲午战争后,日本独占辽东半岛,引起德、法、沙俄的不满。三国强力干涉,日本被迫“还辽”,中国则付出3000万两白银“赎款”。
……

Ⅲ 八年级上册的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1、背景:
〈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1)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3)统治机构更加腐败。(4)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5)严重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虎门禁烟: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2、战争经过: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见课本第4页画像。
3、结果: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5、(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见课本第5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 1956年10月——1960年10月
(3)主凶 英、法
(4)帮凶 俄、美
2、列强的罪行:(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
(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见课本第9页华尔的照片。)

第3课 收复新疆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2)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3、“海防”与“塞防” 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保东南海防;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主张“海防”与“塞防” 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3)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5、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6、评价左宗棠。(见课本第15页自由阅读卡,见课本13页画像。)
左宗棠是湘军的重要将领,后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与李在对待外国侵略的态度是有很大不同,左宗棠对外国侵略势力主张抵御,是抵抗派的著名将领,左宗棠认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祸及内地,因此,他坚决主张出兵新疆,驱逐外患,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2)主要战役:〈1〉黄海海战: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2〉旅顺战役:旅顺陷落,日本对旅顺和平居民进行野蛮大屠杀。〈3〉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溃败,李鸿章—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见课本第16页导人框。
2、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1)签订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3)内容:〈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4〉增辟通商口岸等。
(4)影响:〈1〉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2〉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用史实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B, 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总结:《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
(1)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运动中心:京津地区。
(4)主要战役:廊坊战役。
(5)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6)性质及意义:是一场反帝爱国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见课本第21页。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爆发: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发,俄,德,意,日,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主要侵略罪行:a攻占天津,北京(第二次遭受洗劫)b镇压义和团运动
(3)结果:清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赔款白银4.5两。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坼毁大沽炮台派兵驻扎要地。D划定使馆界。
(4)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意:重要问题
1、《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最沉重的枷锁,请你结合《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谈一谈该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答:1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一方面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萧条;另一方面大量举借外债,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2 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3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帝国主义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4 在北京设“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2、西方某历史著作认为:林则徐虎门销烟,导致了鸦片战争的爆发,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这一观点你赞成吗,请结合史实,写一篇50—150字的辩论稿。
这一观点不对,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正义行为,英国殖民者以此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决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历史的必然性,因为工业革命后,英国工业发展水平很高,资产阶级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

3、《辛丑条约》签订后,有人指出,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有道理。通过《辛丑条约》,列强对中国进行了又一次骇人听闻的经济掠夺。并使清政府完全置于帝国主义的军事监督和武力控制之下:按条约要求,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使清政府官员变成了帝国主义的“守土官长”,慈禧更是对洋人言听计从。这些均表明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忠实走狗。说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毫不为过。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课 洋务运动

1、背景: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清政府的统治是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90 年代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既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
4、代表人物:中央——奕欣,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6、洋务运动主要活动:
(1)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目的:武装军队
a曾国藩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近第一个兵工厂,是洋务派仿造西式船炮的开端。b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近代军事工业(见书第28页);c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的福州船政局,是中近第一个交通企业,也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见书第29页插图)。
(2)后期“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原因:辅助军事工业)
a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中近第一个轮船公司。b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中近第一个钢铁厂)见书第29页。
(3)筹划海防,筹建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培养了一批近代外交、军事、科技人才。→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奕欣创立的,是中近第一所新式学校。)见书第29页插图。
(5)设立翻译馆,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7、洋务运动的破产:标志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8、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是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9、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洋务派没有认识到,不触动封建制度,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是不可能使中国富强起来的,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也宣告破产。因此,洋务运动没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第7课 戊戌变法

1、维新思想的传播:
(1)背景: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主要领导:康有为、梁启超。见课本第32页照片。
(3)公车上书(见课本32页插图)。〈1〉经过:《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邀请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2〉意义: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机关报《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
2、百日维新:
(1)时间 1898年6-9月
(2)内容:a政治: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官吏,打击封建官僚,任用维新人士,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B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C文化:兴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传播维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传播
(3)性质: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
3、戊戌政变: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2)戊戌六君子:维新派人士谭嗣同(见书32和33页插图和他说的一段话)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六人遭清政府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本主义改良运动。它虽然失败了,但是它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思想,却引起了思想文化界的极大反映,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更多有识之士开始思索救国救民之路,因此,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它是近代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8课 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通过各种武装起义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见书第38页,袁剪辫子表示革命)
3、辛亥革命
(1)背景: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2)孙中山创建革民党
〈1〉兴中会:1894年,美国檀香山。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见书36页会址)
〈2〉中国同盟会:1905年,日本东京。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机关刊物《民报》。
〈3〉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阐释为民族)建立民国(建立民主共和国,阐释为民权),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阐释为民生).“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武昌起义和****成立:
(1)武昌起义:1911年,标志着辛亥革命开始,武昌起义成功带来的影响:仅一个月左右,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的统治名存实亡。
(2)****成立:1912年1月1日,地点:南京,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1、背景:(1)西方民主思想进一步传播。(2)袁世凯定“孔教”为国教,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3)要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见书第41页照片。
4、旗帜:“民主”与“科学”
5、内容:
(1)前期,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后期,宣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来颂扬十月革命,为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6、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进步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发动的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批判封建专制思想,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1〉爆发: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主力是北京大学生。〈2〉发展:全国各地学生支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3〉高潮: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来支援北京学生的斗争。
(3)口号:a“外争国权,内除**”;b“废除二十一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4)结果:取得三大初步胜利 a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b罢免曹汝霖等卖**的职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见书48页的两副插图传单和49页的“五四”传单,50页三张照片,51页“一大”会址,嘉兴南胡游船。)
(5)五四运动与**成立的关系:〈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五四运动中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3〉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不久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为**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时间:1921年7月23日,**一大召开,
(2)地点:上海(嘉兴南湖的一 艘游船上)
(3)参加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一大的内容:〈1〉通过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的实现共产主义。〈2〉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3〉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1〉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2〉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3〉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北洋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中国仍没有摆脱贫穷和落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很弱。所以,即便是战胜国,中国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第11课 北伐战争

1、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见书52页〈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和旁边的导入框中的对联):
(1)时间:1924年5月
(2)地点:广州黄埔。
(3)人物: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4)办学宗旨: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培养军事政治人才。
(5)办学原因:孙中山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过去革命依靠的是会党、新军和各派军阀,这也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2、北伐战争:
(1)北伐目的:为了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对象:吴佩浮,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4)主战场:湖南、湖北。
(5)经过:〈1〉: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佩浮主力。〈2〉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3〉福建战场:攻入浙江,上海。
(6)结果:北伐胜利进军(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建立黄埔军校,创建国民革命军。〈2〉国共合作,成功有力推动北伐战争的进行。〈3〉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英勇善战,冲锋在前。
(8)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在4月,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9)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行血腥屠杀。
(2)时间:1927年8月1日。
(3)领导: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
(1)背景:“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2)地点:湘赣边界。
(3)经过: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开始攻占县城,损失严重,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到达井冈山。
(4)意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5)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6)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意义:〈1〉是**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2〉是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得到的教训是: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 红军长征的开始: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2)出发地: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结果;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革命处于生死关头,毛泽东有了一个重大决策;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2、遵义会议:
(1)内容:集中全力解决李德,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指挥错误,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胜利:
(1)经过:江西瑞金——渡过湘江——强度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胜利的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十四课 难忘九一八

1、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加剧:
(1)九一八事变: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影响:a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见书72页导入框。b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2)伪满洲国建立。
(3)华北局势危急。
2、西安事变:
(1)背景:A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B**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C张,杨出于爱国接受了**主张,停止进攻红军,并要蒋联共抗日。D蒋拒不接受,并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杨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
(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3)和平解决的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A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第十五课 “宁为战死鬼 不作亡国奴”

1、宁为战死鬼:
(1)卢沟桥事变:
A时间: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
B卢沟桥战略位置:处于平汉铁路上的卢沟桥,成为北平通往南方及其他地方的唯一通道,成为中日必争之地。
C事变影响: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见书第77页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D英雄壮举: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壮烈殉国。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背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3)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占南京之前,为逼国民政府投降,日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2、不作亡国奴:
(1)时间:1937年12月。
(2)概况:〈1〉屠杀方式残忍: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拼刺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2〉屠杀人数多:30万人以上。
★南京大屠杀给人类怎样的启示,当今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真相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中国人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珍惜生命,反对战争;反对战争,争取和平;这种行为表明他们不但没有诚意反省战争罪恶,而且企图是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他们这种歪曲,否定历史的行经,严重伤害了被侵略国人民的感情,不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应引起我们对军国主义复活的高度警惕。
第十六课 血肉筑长城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三次重要战役:
(1)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中,山西平型关,八路军一一五师——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中,山东台儿庄,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重大的胜利。
(3)百团大战:(指挥-彭德怀,见书82页在前线指挥作战)
A原因: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B简单经过: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取得辉煌的战绩。(见书83页表格)。
C意义;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2、**“七大”的召开:
(1)主要内容: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A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B明确抗战胜利后中国走向何处等问题。
(2)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见书84-85 页四幅插图)。
3、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胜利的原因:
A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团结抗战。B**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C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对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方针,牵制日军起了作用。D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际上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E 得到了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的大力援助。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 扭转了屡战屡败的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B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了日军大部分陆军和大量空军,使其不能北攻苏联,又大大减轻了太平洋战场美英的压力,有力的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以,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十七课 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见书93页插图)
(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目的:A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B为了欺骗人民。
(2)毛泽东谈判的目的:A为了争取国内和平。B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谈判的结果: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又称《会谈纪要》。
2、转战陕北: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央在毛泽东,周恩来领导下,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取得了清化砭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3、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见书94页插图。
→意义: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Ⅳ 初二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1-5课)
一、主要的侵华战争
1、鸦片战争(道光帝时)时间:1840-1842年
背景:鸦片输入目的――英为了改变中英贸易中的不利地位
禁烟运动――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结果: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
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咸丰帝时)时间:1856-1860年
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结果: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3、甲午中日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894-1895年
背景: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汉城
经过:1894年在朝鲜开战,邓世昌在黄海之战中牺牲
罪行: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1895年日军占领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结果:1895年李鸿章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台湾爱国志士徐骧、刘永福打击日军,反对割台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光绪帝时)时间:1900-1901年
背景:义和团运动的发展威胁帝国主义在华权益
经过:1900年英俄德美日法意奥八国联军从天津攻入北京
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在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签订的主要条约
条约名称 签订时间 战争、签订双方 内容 影响
《南京条约》 1842年 鸦片战争、中英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 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个国家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1851-1864年
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3月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影响达18个省,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因此,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重要战役:李秀成在青浦大胜洋枪队;浙江宁波战斗中击毙洋枪队的头目华尔,这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典型事例。
2、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1898-1900年
1898在山东兴起;1900年与八国联军在廊坊交战,表现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最终遭到中外反对势力的联合绞杀。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经过: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疆,仅半年时间就收复了北疆;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两国签订条约,收回伊犁;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意义:左宗棠收复新疆,巩固了中国的西北边疆。捍卫了中国的领土及主权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6-9课)
一、洋务运动(封建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代表人物:中央是奕欣,地方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内容:1、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评价:进步性(积极作用)-1、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价人才,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局限性(消极作用)-没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因而成效不大,没使中国富强起来。
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的改革)
兴起: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开始变法
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变法反败,谭嗣同被杀
意义:既是一声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三、辛亥革命(资产阶级的革命)
简介: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兴中会。
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选举为总理。它的成立,大大的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3、孙中山在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其后各省纷纷独立,后称为“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职,定都南京。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职,建立起北洋军阀统治
辛亥革命意义: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评价:成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没改变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四、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
简介:1915年兴起,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旗帜“民主和科学”;《新青年》杂志是主要阵地;后期李大钊宣传马克思主义。
基本内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意义: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前期是宣传资产阶级文化,后期具有无产阶级性质。
进步性-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不足-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0-13课)
一、五四运动(无产阶级)
简介: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学生为主,6月以后以上海的无产阶级为主。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誓死力争”。
意义: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革命阶段划分-1840至五四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
五四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
二、共产党成立
会议名称 时间 地点 内容 意义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 上海 1大会确定建党,制定了党的纲领。2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3选举出党的中央领导机构和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 1922年 上海 民主革命纲领:反帝反封
国民党一大 1924年 广州 国民革命的开始,标志国共第一次合作。
三、北伐战争
1、黄埔军校的建立
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的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学校
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意义: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进军(1926-1927)
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经过:蒋介石任总司令,湖南、湖北是主要战场。叶挺独立团:贺胜桥战役、汀泗桥战役,人称“铁军”;1927年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蒋介石(“四一二”政变)、汪精卫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3、南京国民政府成立:1927,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4、三湾改编树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5、1928年4月,朱德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6、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首都。中央革命根据地,就是赣南闽西根据地。
五、长征
原因:博古等人的错误领导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红军长征路线图:1934年10月从江西福建交界处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突破湘江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占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挢-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到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六、遵义会议
时间:1935年1月
内容:解决博古等到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希望能采纳此意见。

Ⅳ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一号提纲: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八上P3):“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南京条约》(八上P4):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2、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增加了人民负担;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八上P4)――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任务: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八上P12)
1、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3、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五、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上P15-17)
1、时间:1894年—1895年。 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
2、结果:①中国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八上P17)。(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增开重庆等为 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开设工厂(标志大规模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的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六、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八上P19)
1、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中国。
2、《辛丑条约》(1901年)(八上P21)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七、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八上P25-27)
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口号: 前期(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
后期(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八上P25);②、创办民用工业(八上P26);
③、筹建海军(八上P26);(北洋,南海,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八上P27)(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评价(八上P27):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八、公车上书(八上P29):
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九、戊戌变法(八上P30):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时间:1898年6月——9月(共103天)
2、人物:光绪帝、“戊戌六君子”(八上P31)
3、失败原因: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和破坏。

十、中国同盟会(八上P33-34):(1905年)
1、地点:日本东京; 2、领导人:孙中山
3、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6、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十一、辛亥革命:(八上P34-36)
1、武昌起义(八上P34):
1911年10月10日爆发,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的成立(八上P35):
1912年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八上P36)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辛亥革命失败了。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十二、新文化运动
1、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八上P39)
①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
③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
2、“新世纪曙光”(八上P40):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3、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十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八上P47)
1、导火线: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P45)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3、结果:初步胜利,罢免了三个卖国贼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历史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②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准备条件。

十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八上P47-48)
1、成立时间:1921年7月23日
2、成立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
3、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大会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新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4、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十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八上P50)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即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

十六、北伐战争(1926年)(八上P51-52)
1、北伐的目标: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主要对象: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
3、北伐的先遣队:叶挺独立团。(先后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其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

十七、南昌起义(八上P55):
1、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十八、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八上P56):
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奠定基础。起义队伍后来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胜利道路。

十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八上P56)
1、建立者:毛泽东
2、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井冈山等农村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就是从城市转向农村,创建农村根据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胜利道路。

二十、遵义会议:(1935年在遵义召开)(八上P61)
1、内容: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2、意义:①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②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③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④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十一、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八上P60-62)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泛滥。
2、开始: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经过:中央根据地------向贵州进军-----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过草地———三军大会师
4、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5、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十二、“九•一八”事变(八上P69):
1、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村南满铁路的路轨,接着进攻沈阳。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
2、这是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开始。

二十三、西安事变(八上P70-71):
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2、中国共产党从民族解放事业的大局出发,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
3、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二十四、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八上P74):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二十五、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八上P75)
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二十六、南京大屠杀(八上P76):
1937年12月,南京被占,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二十七、平型关大捷(八上P79):
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十八、台儿庄战役(八上P79):
在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二十九、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八上P80)

三十、百团大战(八上P80):
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它大长了抗日军民的志气。

三十一、中共七大(八上P81-82):
1、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
3、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大会为争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三十二、抗日战争的胜利(八上P83):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的事件:(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2)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3)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全国战略大反攻。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改变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局面,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

三十三、重庆谈判(八上P89):“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1、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时间:1945年8月-10月
3、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4、结果:签定了《双十协定》(1945、10、10)

三十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揭开反攻序幕。(八上P90-91)

三十五、三大战役(八上P93-96):
1、1948年9月-1949年1月
2、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P93)
3、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P95)
4、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P95)
5、三大战役的作用: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十六、渡江战役(八上P96):江西湖口到江苏江阴。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三十七、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八上P114):
1、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2、《海国图志》:
(1)作者: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
(2)写书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抵制外国侵略。
(3)内容: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3、《天演论》:
(1)作者:严复,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二号提纲: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 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15.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22.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3.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25.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26.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27.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29.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0.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3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为了逼蒋抗日,1936月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3.1937年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事变中,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平津相继陷落,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4.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
35.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百团大战,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国民党军队在1938年春取得台儿庄大捷.
36.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发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8.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到10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在周恩来,王洛飞的陪同下,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39.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40.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威胁南京和武汉.标志战略反攻的开始.
4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陈毅曾说,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2.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统绐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43.状元实业家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同时兴办学校和开展慈善事业.一战期间企业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但大战结束后被吞并.
44.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5.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46.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47.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严复.魏源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8.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49.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50.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Ⅵ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八上P3):“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南京条约》(八上P4):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2、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增加了人民负担;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八上P4)――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任务: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八上P12)
1、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3、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五、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八上P15-17)
1、时间:1894年—1895年。 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
2、结果:①中国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八上P17)。(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2亿两;增开重庆等为 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开设工厂(标志大规模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的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

六、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八上P19)
1、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侵略中国。
2、《辛丑条约》(1901年)(八上P21)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七、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八上P25-27)
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口号: 前期(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
后期(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八上P25);②、创办民用工业(八上P26);
③、筹建海军(八上P26);(北洋,南海,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八上P27)(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评价(八上P27):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八、公车上书(八上P29):
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九、戊戌变法(八上P30):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时间:1898年6月——9月(共103天)
2、人物:光绪帝、“戊戌六君子”(八上P31)
3、失败原因: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和破坏。

十、中国同盟会(八上P33-34):(1905年)
1、地点:日本东京; 2、领导人:孙中山
3、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6、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十一、辛亥革命:(八上P34-36)
1、武昌起义(八上P34):
1911年10月10日爆发,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的成立(八上P35):
1912年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八上P36)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辛亥革命失败了。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十二、新文化运动
1、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八上P39)
①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
③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
2、“新世纪曙光”(八上P40):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3、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十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八上P47)
1、导火线: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P45)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3、结果:初步胜利,罢免了三个卖国贼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历史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
②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共成立准备条件。

十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八上P47-48)
1、成立时间:1921年7月23日
2、成立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
3、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大会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新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4、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领导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十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八上P50)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即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

十六、北伐战争(1926年)(八上P51-52)
1、北伐的目标: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主要对象: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
3、北伐的先遣队:叶挺独立团。(先后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其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

十七、南昌起义(八上P55):
1、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十八、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八上P56):
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奠定基础。起义队伍后来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胜利道路。

十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八上P56)
1、建立者:毛泽东
2、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井冈山等农村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就是从城市转向农村,创建农村根据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胜利道路。

二十、遵义会议:(1935年在遵义召开)(八上P61)
1、内容: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2、意义:①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
②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③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④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十一、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八上P60-62)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泛滥。
2、开始: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经过:中央根据地------向贵州进军-----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过草地———三军大会师
4、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5、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十二、“九•一八”事变(八上P69):
1、1931年9月18日,日军炸毁沈阳柳条湖村南满铁路的路轨,接着进攻沈阳。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
2、这是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开始。

二十三、西安事变(八上P70-71):
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2、中国共产党从民族解放事业的大局出发,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
3、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二十四、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八上P74):
1937年7月7日,日军炮轰卢沟桥附近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二十五、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八上P75)
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二十六、南京大屠杀(八上P76):
1937年12月,南京被占,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

二十七、平型关大捷(八上P79):
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十八、台儿庄战役(八上P79):
在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二十九、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八上P80)

三十、百团大战(八上P80):
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它大长了抗日军民的志气。

三十一、中共七大(八上P81-82):
1、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
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
3、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大会为争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三十二、抗日战争的胜利(八上P83):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的事件:(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2)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3)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全国战略大反攻。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改变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局面,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

三十三、重庆谈判(八上P89):“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1、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时间:1945年8月-10月
3、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4、结果:签定了《双十协定》(1945、10、10)

三十四、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揭开反攻序幕。(八上P90-91)

三十五、三大战役(八上P93-96):
1、1948年9月-1949年1月
2、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P93)
3、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P95)
4、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P95)
5、三大战役的作用: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十六、渡江战役(八上P96):江西湖口到江苏江阴。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三十七、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八上P114):
1、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2、《海国图志》:
(1)作者: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
(2)写书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抵制外国侵略。
(3)内容: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3、《天演论》:
(1)作者:严复,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Ⅶ 八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急!!!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
1、背景:〈1〉英国想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和掠夺原料。 〈2〉林则徐禁烟: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00多万斤
2、战争经过:1841年,英国占领香港岛。
爱国官员:林则徐、关天培
3、结果:1842年,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注意:(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见课本第5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主凶 英、法(4)帮凶 俄、美
2、列强的罪行:(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
(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第3课 收复新疆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2)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3、“海防”与“塞防” 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保东南海防;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注意对照地图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过程)
(3)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5、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 1894年
(2)主要战役:〈1〉黄海海战: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2〉旅顺战役:旅顺陷落,日本对旅顺和平居民进行野蛮大屠杀。〈3〉威海卫战役:威海卫溃败,李鸿章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见课本第16页导人框。
2、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1)签订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3)内容:〈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4〉增辟通商口岸等。
(4)影响:〈1〉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5)用史实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B,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
(1)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运动中心:京津地区。 (4)主要战役:廊坊战役。
(5)性质及意义: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爆发: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法,俄,德,意,日,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主要侵略罪行:a攻占天津,北京(第二次遭受洗劫)b镇压义和团运动
(3)结果:1901年,清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赔款白银4.5两。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坼毁大沽炮台派兵驻扎要地。D划定使馆界。
(4)影响: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开始)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3)口号及创办的企业
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军事工业。
后期:“求富”为口号,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一批民用工业。
筹建海军;兴办新式学堂
(4)破产: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5)性质: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6)积极意义: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3)时间:1898年6月—9月
(4)领导者:光绪帝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等,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
(5)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
失败原因:主观: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脱离群众;客观: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6)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
3、辛亥革命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2、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
(1)地点:日本东京; (2)领导人:孙中山
(3)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6)成立意义:推动了全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3、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
4、1912年1月1日,建立中华民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武昌起义:
(1)时间及结果:1911年10月10日爆发,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史称“辛亥革命”,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失败标志: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新文化运动:
(1)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2)主张: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
(3)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4)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5)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6)意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课 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五四运动:(1919年)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经过:〈1〉爆发: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发,主力是北京大学生。〈2〉发展:全国各地学生支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斗争。〈3〉高潮:斗争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
(3)口号: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b“废除二十一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4)结果:取得三大初步胜利 a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b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c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5)意义: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6)五四运动与中共成立的关系:〈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3〉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起了重要作用,不久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为中共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
★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的精神。(见书48页的两副插图传单和49页的“五四”传单,50页三张照片,51页“一大”会址,嘉兴南胡游船。)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八上P47)
(1)时间: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
(2)地点:上海(嘉兴南湖的一 艘游船上)
(3)参加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中共一大的内容:〈1〉通过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2〉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3〉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5)中共一大召开的历史意义:〈1〉标志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2〉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3〉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在一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北洋政府仍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在中国仍然享有许多特权。中国仍没有摆脱贫穷和落后,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很弱。所以,即便是战胜国,中国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略的命运。

第11课 北伐战争
1、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见书52页〈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和旁边的导入框中的对联):
(1)创办人: 孙中山 (2)全称: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3)人物: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4)意义: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1)北伐目的:为了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3)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
(4)主战场:湖南、湖北。
(5)经过:〈1〉:湖南、湖北战场:经过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消灭了吴佩孚主力。〈2〉江西战场:消灭了孙传芳的主力。〈3〉福建战场:攻入浙江,上海。
(6)结果:北伐胜利进军(北伐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势震动全国,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7)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1〉建立黄埔军校,创建国民革命军。〈2〉国共合作,成功有力推动北伐战争的进行。〈3〉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英勇善战,冲锋在前。
(8)意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9)国民革命失败的标志:1927年,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在4月,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10)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帝国主义联合支持国民党右派突然发动反革命政变,反革命的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的力量。
第12课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1、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进行血腥屠杀。
(2)时间:1927年8月1日。
(3)领导:周恩来,贺龙,朱德等。
(4)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1927年9月)
(1)背景:“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派毛泽东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2)地点:湘赣边界。
(3)经过: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开始攻占县城,损失严重,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到达 井冈山。
(4)意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3、井冈山会师:1928年,朱德,陈毅率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是中国革命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意义:〈1〉是中共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2〉是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中共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得到的教训是: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
第十三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1、红军长征的开始: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
(2)出发地: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结果;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人员损失过半,革命处于生死关头,毛泽东有了一个重大决策;放弃去湘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2、遵义会议:
(1)内容:集中全力解决李德,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指挥错误,确立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意义: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长征的胜利:
(1)经过:江西瑞金——渡过湘江——强度乌江,攻占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经甘肃到达陕北吴起镇(1935年10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胜利的意义:〈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影响:a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迅速沦陷。b中国人民进入局部抗战时期。
2、西安事变:
(1)背景:A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关头。B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C张,杨出于爱国接受了中共主张,停止进攻红军,并要蒋联共抗日。D蒋介石顽固反共、一意孤行,激起爱国官兵和学生的强烈不满。
(2)目的:逼蒋联共抗日。
(3)时间:1936年12月12日(4)发动人:张学良、杨虎城(5)中共出发点:为了全民族的利益,主张和平解决
(6)和平解决的意义:A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卢沟桥事变:
A时间:1937年7月7日,又称七七事变。
B事变影响:标志中华民族全面抗日战争的开始。
4、英雄壮举:
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壮烈殉国。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背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战场。
6、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占南京之前,为逼国民政府投降,日军发动了“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底,日军占领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占领南京六周内,屠杀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南京大屠杀给人类怎样的启示,当今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真相的目的是什么?作为中国人应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珍惜生命,反对战争;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这种行为表明他们不但没有诚意反省战争罪恶,而且企图是日本军国主义复活。
他们这种歪曲,否定历史的行经,严重伤害了被侵略国人民的感情,不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应引起我们对军国主义复活的高度警惕。
7、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三次重要战役:
(1)平型关大捷:太原会战中,山西平型关,八路军一一五师——是中国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2)台儿庄战役:徐州会战中,山东台儿庄,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的最重大的胜利。
(3)百团大战:(指挥-彭德怀,见书82页在前线指挥作战)
A原因:为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增强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B简单经过: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向日军猛烈攻击,取得辉煌的战绩。(见书83页表格)。
C意义;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8、中共“七大”的召开:
(1)时间:1945年。地点:延安。
(2)主要内容:A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B明确抗战胜利后中国走向何处等问题。
(3)意义: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见书84-85 页四幅插图)。
9、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八年抗战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胜利的原因:A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华民族实行团结抗战。B中共坚持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对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C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的对日作战,对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的方针,牵制日军起了作用。D中国人民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际上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E 得到了爱国华侨和国际友人的大力援助。
★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A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B中国人民坚持抗战,有力的配合和援助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第五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第十七课 内战烽火
1、重庆谈判:(见书93页插图)
(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目的:A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B为了欺骗人民。
(2)毛泽东谈判的目的:A为了争取国内和平。B也为了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谈判的结果:国共双方签定了《双十协定》,又称《会谈纪要》。
2、转战陕北:
内战全面爆发的时间: 标志:
1947年,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在毛泽东,周恩来领导下,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指挥西北人民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取得了清化砭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全面进攻。
3、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见书94页插图。
→意义: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B严重的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第十八课 战略大决战
1、三大战役的胜利:
影响: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B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占锦州,截断敌人向关内的退路。→作用:解放了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率领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作用: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3)平津战役:华北和东北人民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作用: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见书97页《三大战役示意图》)。
2、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1)意义: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见书96页导入框插图)。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A中共中央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B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C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杀敌。如中共的正确战略战术:首先在辽沈打响,为平津战役做准备;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淮海战役为渡江战役作铺垫。
★如何看待傅作义在平津战役中的行为?
△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在中共政策的感召下,国民党军队总司令傅作义接受了中共主张,弃暗投明,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得到和平解放。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傅作义的行为,使北平人民避免了战火的摧残,又较好的保存了历史名城北平的古迹和文物,是有利于人民,值得历史充分肯定的行为。

第19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状元实业家张謇——“实业救国”
(1)背景:《马关条约》签定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开办工矿企业,剥削中国人民。
(2)目的:抵制列强对中国人民的剥削,发展本国工商业,挽回中国的利益
(3)情怀:国家民族利益重于个人利益,主动放弃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
(4)结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被列强的“倾销”挤垮破产。
张謇等人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是值得我们钦佩的。张謇把国家民族利益看得比个人利益为重,义无返顾地放弃了高官厚禄,迎着风险兴办实业。他所创办的大生纱厂等企业是炎黄子孙自己开办的民族工业,这些企业的兴起、短暂发展和迅速破产的过程,就是整个旧中国民族工业历史的缩影。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过程:
时期 特征 原因
从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 萌芽 在历史趋势的作用下,官民“自强、求富”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短暂的“黄金时代” 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再度受挫,凋谢萎缩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特征:发展进程艰难曲折,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地点集中于沿海沿江工业城市,类型集中于轻工业),发展水平整体落后,带有显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
(3)发展缓慢的原因: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第20课 社会生活的变化
1.19世纪初,西方发明的(轮船)、(火车)等近代交通工具传入中国。。(淞沪铁路 )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
2.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 有线电报 ),便利了人们的通讯。
3. 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报纸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主要传媒工具
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1)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2)用新式的礼服代替过去的翎顶补服。(3)还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文明简单的鞠躬,握手礼;(4)取消“老爷”“夫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5、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轮船只是在沿海沿江的口岸城市才出现,铁路的数量也很稀少,平均每个人只有几厘米长。电影和报纸,只有在城市才能看到。至于照相,则只是极少数有钱人家的奢侈享受。在社会习俗方面,传统的习惯势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改变的。
第21、22课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1.中国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 ,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
2.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制出纯碱并降低成本,还撰写了《 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 侯氏制碱法”。
3.近代以来列强入侵,国家危难,一些爱国思想家认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 学习西方的长处 )。( 魏源 )生活在鸦片战争期间,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他编写《 海国图志 》,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目的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
( 严复)是( 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 甲午战争 )的失败给他很大震动。他的译著中《 天演论 》影响最大。书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的进步观点,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4.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他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 )迈出重要的一步。
5.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其包括(初等 )、( 中等 )、(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6.五四运动开始中华文化主题弘扬( 科学精神)批判( 封建愚昧 )(讴歌光明 )、(鞭挞黑暗 )。鲁迅代表作《 狂人日记 》、《 孔乙己》 等 ,美术大师徐悲鸿代表作《 愚公移山 》,他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聂耳代表作《 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 》。
7.20世纪40年代初,为适应抗战的需要,郭沫若创作了《 屈原 》等历史剧。
解放区文艺工作者赵树理(山西人)创作了《小二黑结婚 》、《 李有才板话 》丁玲创作了《太阳照在桑干河》。

Ⅷ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
2.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进行暗访密查,缉拿烟贩,收缴鸦片.6月在虎门海滩销毁鸦片,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3.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4.1856-1860年,英法联军为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占领北京后,火烧圆明园.
5.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结合第8页表格和第9页图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为推翻清朝统治,派军队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为钦差大臣,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失败后,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学生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从70-80年代筹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2.评价洋务运动(第30页内容,重点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内容( P33):要求从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思想五个方面掌握.
15.1894年,孙中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他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当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创办的机关刊物《民报》,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17.1915年,陈独秀等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以四提倡四反对为主要内容,向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攻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进行宣传马克思主义.
19.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影响到后来.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等校学生举行示威,要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要求,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6月初,上海工人举行罢工,商人罢市,支持学生斗争,工人阶级起了巨大的作用,结果政府被迫释放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的胜利.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一大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22.1922年中共二大,确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民主共和国.这是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23.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由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在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
25.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它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26.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领导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
27.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攻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未能粉碎敌人第五次"围剿"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进行长征.
29.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会议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0.长征途中,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31.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时,蒋介石要求驻守东北的张学良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内战,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杨靖宇组织东北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
32.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张,为了逼蒋抗日,1936月12月12日,发动"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3.1937年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制造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在事变中,佟麟阁,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平津相继陷落,这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4.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
35.在全面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了百团大战,这是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国民党军队在1938年春取得台儿庄大捷.
36.抗战胜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发动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标志着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8.在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到10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毛泽东在周恩来,王洛飞的陪同下,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最后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39.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标志全面内战爆发.
40.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威胁南京和武汉.标志战略反攻的开始.
4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陈毅曾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掌握P98图)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42.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统绐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43.状元实业家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情况下,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同时兴办学校和开展慈善事业.一战期间企业由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获得进一步的发展,但大战结束后被吞并.
44.中文报纸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5.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46.揭开制碱奥秘的侯德榜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47.近代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严复.魏源他编成《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严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翻译了《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
48.戊戌变法期间,创办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49.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50.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已》等;徐悲鸿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称为人民音乐家的聂耳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

历史该如何复习?

1.心理状态稳定是正常发挥的关键
其实这个不仅对于历史有用,其他也是如此了.但是历史考试中一定么心里保持号哦.因为我高考那次好像真的比较紧张的说啦..有的地方真的是一下子想不起来,短路.所以如果真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其结果则必发挥失常。
所以要学会自我调节,注意几点
①通过考前练兵,(摸拟考试)了解并尽快适应准高考型的试题,缓解考试紧张症。
②查缺补漏,完善知识点的不足,增强应考自信心。
③吃好,睡好,身体好是健康心理二大前提,切忌打"消耗战",同时不断告诫自己"往前看,(高考过后)实现目标需努力,往回看(中考会考)难关能过要自信"。
2.争取全面拿分,切忌轻易放弃任何部分。
3.抓总体柜架结构,切忌捡芝麻丢西瓜。
最后一个月巩固提高,应该从柜架结构入手,准确抓住主要线索及阶段特征,再对应基础史实,如重要事件、人物及评价问题。这样由大及小,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如中国古代史,从纵向(按时间)抓住六大阶段--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横向抓住四个方面--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这样构成网络体系,并准确掌握基本史实,总之,抓线索,突出重点,带动整体。
4.应考时抓审题,站史实,注意史论结合。
审题是做题的前题和关键,历史知识内容厌杂,但题目设计都有针对性:时间、空间、程度不同,相应内容也会有所变化,审题时要仔细抓住每个关键词,再确定落笔的角度,材料题要有针对性地审查是否将有效信息,抓信了,抓全了。问答题则要按设问结构分层解答,切忌从头到尾"一段论",否则会失"踩分点"。
最后注意:回读考纲、回读课本、回读历史地图、回读错题,记信,只要稳定心理正常发挥就不会出现成绩滑坡,所以以稳为准,争取稳中提高。
自始至终抓好“三个着力点”
着力点一: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
1.准确记忆基本史实,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使知识网络化。
2.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这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3.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去认识历史。
4.强化专题史复习,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主干。
呵呵,其实历史真的比较容易复习,但是问题在于很多时候不容易拿高分,但是很多时候也拿不了低分.所以看大家平时复习的功力咯...

中国历史(八年级 上)
速 记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一课 鸦片战争
英国为开辟市场,走私鸦片危害广。
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为国强。
一八四零鸦战起,《南京条约》丧权益。
赔款通商又割地,半殖半封近代史。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战争
英法起祸端,火烧圆明园。
沙俄割领土,一百五十万。
南有太平军,反清抗洋兵。
奇兵杀华尔,千古留美名。
第三课 收复新疆
俄英垂延争新疆,入侵称汗阿古柏。
海塞并重左宗棠,先北后南好策略。
新疆收复回祖国,治理西北行省设。
第四课 甲午中日战争
一八九四甲午战,割地赔款丧主权。
世昌殉国黄海间,开设工厂增口岸。
北洋舰队全军没,大大加深殖民地。
《马关条约》被迫签,民族危机险空前。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
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
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庭。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六课 洋务运动
内忧外患陷困境,地主阶级忙自救。
19世纪60至90,师夷长技办洋务。
自强求富为口号,奕忻曾李又左张。
军事民用和学堂,富国强兵未达到。
资本主义得发展,启动中国近代化。
第七课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给皇帝,维新变法运动起。
《中外纪闻》强学会,康梁奔走救危机。
光绪诏书要变革,救亡图强改现状。
维新百日终失败,爱国忧民精神扬。
第八课 辛亥革命
孙中山建同盟,三民主义作指导。
兴民族,争民权,改开土地为民生。
武昌起义震华夏,辛亥革命创民国。
推翻清朝帝制结,民主共和入民心。
第九课 新文化运动
《青年杂志》运动搞。
“民主科学”摇大旗,陈李胡鲁作代表。
十月革命送曙光,马克思主义响中国。
新文化运动载史册,人们思想大解放

Ⅸ 初二历史复习提纲 上册

1、中英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
(2)导火线:1839年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
(3)主要经过:1840年6月,英国挑起战争。1842年8月,英舰开抵南京江面,清政府被迫求和签订《南京条约》。
(4)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5)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根本原因: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参战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
(3)主要经过:1856年10月英、法发动,1860年,英、法军队进攻北京,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共割占了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4)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战斗中,击毙了洋枪队头目华尔。

4、为了粉碎英、俄利用阿古柏分裂新疆的阴谋,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进军新疆,左宗棠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收复了除沙俄强占的伊犁地区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起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2)经过:1894年,日本占领朝鲜,侵略中国,在黄海战役中,邓世昌英勇抗敌,以身殉国,1895年初,日军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同年4月,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马关条约》,战争结束。
(3)《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4)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起因:从1898年起,义和团掀起了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威胁到列强在华利益。
(2)经过: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攻占天津,随后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
(3)《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强侵华战争表
根本
原因 打开中国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原料市场,维护扩大侵略权益。
战争
名称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直接
原因 借口林则徐
虎门销烟 英“亚罗号”事件 法“马神甫”事件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起止
时间 1840-1842 1856-1860 1894-1895 1900
侵略者 英国 英、法 日本 奥俄德美法意英日八国
重要
事件 《南京条约》附件: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利 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火烧圆明园 黄海大战(邓世昌)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
签订
条约 1842年
《南京条约》 1895年
《马关条约》 1901年
《辛丑条约》
条约
内容 割香港岛
赔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关税协商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白银2亿两
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赔偿白银4.5亿两;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对列强的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和统治工具);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铁路沿线;在北京划定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许中国人居住。
影响
危害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一步步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划定使馆界

 鸦片战争 —— 虎门销烟 —— 《南京条约》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0~1842) (1939.6.3,林则徐) (1942年 中—英)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火烧圆明园 —— 沙俄侵占大片领土 —— 太平天国革命斗争
(1856~1860) (1860,英法烧) (150多万平方公里) (1851,洪秀全,抗击“洋枪队”)
 边疆危机——英俄争夺新疆—— 阿古柏侵占新疆 —— 左宗棠收复新疆—— 新疆行省设立(1884)
 甲午中日战争 —— 黄海大战 —— 《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894~1895) (邓世昌牺牲) (1895,中—日)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义和团兴起——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0~1901,占领北京,光绪帝出逃) (1901年)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探索

7、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3)学习对象: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4)领导阶级:地主阶级
(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6)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7)代表人物:中央—奕欣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8)主要内容: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民用工业。后来还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兴办了京师同文馆等一批新式学堂。
(9)结果:甲午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破产。
(10)性质:封建统治者进行的一场自救运动。
(11)评价:消极: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积极: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客观上为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对西方列强、侵
略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8、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君主立宪制)
(5)主要经过(6)“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7)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一场政治改良运动。
(8)失败原因:①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依靠一位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
(9)历史意义: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使资产阶级的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9、辛亥革命(1894年—1912年)
(1)领导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
(3)代表人物:孙中山(4)指导思想—三民主义(5)机关刊物—《民报》
(6)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7)主要经过
(8)历史意义: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
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10、新文化运动(1915年—20世纪20年代)
(1)领导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2)学习对象:西方先进思想、文化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4)性质:思想解放运动
(5)旗帜:“民主”和“科学” (6)宣传阵地:《新青年》
(7)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8)意义:①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三单元 新民主义革命的兴起

1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6月初)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2)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3)斗争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等。(4)经过(5)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①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③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性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意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
(3)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4)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13、北伐战争
(1)1924年5月,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蒋介石任校长,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3)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14、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15、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率领部队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6、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17、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严重失利,被迫长征。
(2)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甘肃会宁(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②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长征胜利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5)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百折不挠,严守纪律,不怕牺牲,坚定信念,以苦为乐等。

第四单元 抗日战争(1937年7月7日—1945年8月15日)

18、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19、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1)目的:逼蒋抗日
(2)经过:张学良,杨虎城联合行动,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3)解决: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派周恩来到西安调停,最后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0、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

21、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争。

22、卢沟桥事变以后,日军又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

23、1937年9月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天李宗仁将军指挥的台儿庄战役,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24、为了粉碎敌人“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发动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25、中共七大

26、抗日战争的胜利
(1)原因:①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非正义,失道寡助;中国的抗日是正
义战争,得道多助。
②美苏的配合与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③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武装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④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
(2)经过
(3)启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勿忘国耻,发奋图强;警惕日本军国主
义复活等。
(4)意义:①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百年耻辱。
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
牲,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单元 解放战争的胜利(1946年6月—1949年4月)

27、重庆谈判(1945年8月—1946年1月)
(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在美国支撑下,阴谋发动内战。
(2)目的——蒋介石:为发动内战赢得时间,欺骗人民
毛泽东: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结果: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赴重庆谈判,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

29、1940年6月,蒋介石对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30、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31、从1948年9月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敌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32、辽沈战役(东北解放军)先后解放了锦州、长春、沈阳和东北全境;淮海战役(中原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歼敌最多,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先后攻克张家口、天津和平解放北平,使华北全境解放。

33、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34、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1)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主要原因)
(2)广大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
(3)党中央正确的战略战术
(4)国民党统治腐败,土气低落
35、启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如果你满意的话,请采纳为最佳答案!

热点内容
企鹅教育 发布:2025-01-19 18:28:02 浏览:752
陈炳老架一路教学 发布:2025-01-19 18:03:47 浏览:730
9a英语 发布:2025-01-19 17:16:15 浏览:721
火焰英语 发布:2025-01-19 17:08:30 浏览:671
古诗教学设计 发布:2025-01-19 17:00:26 浏览:749
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发布:2025-01-19 16:22:48 浏览:198
德国新历史学派 发布:2025-01-19 16:05:56 浏览:894
什么木什么什么 发布:2025-01-19 14:57:15 浏览:113
鬼舞步基础教学慢动作 发布:2025-01-19 14:40:17 浏览:383
高一物理正交分解法 发布:2025-01-19 14:28:05 浏览: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