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历史
历 史
湖北历史源远流长。夏商(公元前21世纪-前11世纪)以前,南方民族长期在这里劳动和生活。春秋时(前770-前476年),国土主要在今湖南、湖北地区的楚国在南方诸国中最为强盛。战国时(前475-前221年),南方诸国统一于楚。公元前221年,统一的秦朝分天下为四十郡,湖北大部属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属汉中、南阳、长沙和黔中等郡。西汉划天下为十三部(州),湖北以汉水为界,西为南郡,东为江夏,均隶属于荆州。三国时,吴魏分治湖北,都称荆州。经两晋至南北朝,刘宋置荆州、郢州,又侨置雍州,萧齐继承了刘宋建制。梁以后建制紊乱,至隋统一,仍称荆州,一度称鄂州,故湖北简称鄂。
唐分全国为十二道,湖北属淮南、山南及江南道;嗣又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一部分隶属淮南道、黔中道。宋分全国为十五路,湖北有三十多县属荆湖北路,湖北之名始于此;有十九县属京西南路,另数县分属淮南西路、夔州路。元朝除中央称中书省外,分全国为十一个中书省,简称行省。湖北长江以北属河南行省,以南属湖广行省。明朝改制,全国设十三个承宣布政使司,湖北属湖广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分治,大体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省,北为湖北省,是为湖北建省之始。湖北省当时领有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宜昌、施南等十府。
民国初废除府、州建制,省下设江汉、襄阳、荆南、施鹤等四道,共辖69县。后废道存县。此后除少数县间有拆、并外,一般无变动。1932年、1936年,又先后将69县分属11个、8个行政督察区。另,汉口有时为省辖市,有时为特别市。
自1927年开始,中国***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建立过许多革命政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立过黄安农民政权,扩建为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后改为湘鄂西苏维埃政府、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抗日战争时期的1941年4月,成立鄂豫边区行政公署,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扩大成立为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在鄂西北先后建立过5个地区。1947年底,分别成立江汉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
1949年5月20日在孝感花园成立湖北省人民政府。1949年后,省内政区迭有变更。2002年,湖北省辖有12个省辖市:武汉、黄石、荆州、宜昌、襄樊、十堰、黄冈、孝感、荆门、鄂州、咸宁、随州;1个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个直管市:天门、仙桃、潜江;1个林区:神农架林区。市、州共辖60个县(市)、38个区。省人民政府驻武汉。
信息提供单位:湖北省地方志
文 化
文物:湖北地处长江中游,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又是中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十分丰富,享有“文物大省”之誉。
全省已查出各类不可移动的文物点15000处,已公布的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共3127余处,其中省政府审定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365处,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2处。省政府还审定公布了10座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其中荆州、武汉、襄樊、随州、钟祥等5座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山舰于1997年元月整体打捞成功,目前已完成维修工作。
全省文物古建筑丰富,形成“三二一”格局,即以武当山古建筑群、荆州古城墙、钟祥明显陵三处为龙头;以鄂州吴王城、赤壁古战场、荆州三国遗址、当阳关帝陵、襄樊城墙及古隆中等三国文物建筑和利川大水井、鱼木寨、咸丰土司王城、来凤仙佛寺等少数民族建筑为两条线;以黄梅四祖寺、五祖寺、当阳玉泉寺、襄樊广德寺、武汉宝通寺、归元寺等佛教建筑和武当山、长春观等道教建筑为代表的宗教建筑为一个重点,并辅以秭归屈原故里、汉阳古琴台、东湖行吟阁等楚文物纪念建筑的格局。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博物馆:目前,全省有各类博物馆121个,其中综合性博物馆75个,纪念性博物馆22个,专门性博物馆24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日前,投资2.35亿元的省博物馆扩建工程已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全省形成博物馆布局五大系列:以荆州、荆门为代表的楚文化特色博物馆;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武昌起义门管理所为代表的辛亥革命史纪念馆;以红安县革命博物馆、麻城市七里坪革命旧址纪念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纪念馆等为代表的革命斗争史纪念馆;以李时珍纪念馆、闻一多纪念馆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人纪念馆;以恩施州博物馆为代表的民族博物馆。各类馆藏文物丰富,数量达53万余件,一级文物2926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9件。馆藏自然标本总数57万余件。
腊月三十——武汉人最重视的节日,俗称"过年"。这一天,全家欢聚一堂,吃一顿丰盛的团年饭。年饭一般要用"三全"(全鸡、全鱼、全鸭)、"三糕"(鱼糕、肉糕、羊糕)、"三丸"(鱼丸、肉丸、藕丸)等。近年来人们又在桌子中间置一火锅,热气腾腾,更增添了节日气氛。开饭时间多在天黑之前,也有在晚间的。吃饭前,人们先在门外点一挂鞭炮(现已禁鞭),放完鞭炮即关上大门准备开饭。在大家围坐饭桌之前,守旧规矩的人家还要先祭祖,摆上几副碗筷请祖宗入席。祭祖仪式之后,大家才开始上桌吃饭。鱼这道菜是不能吃的,以祈年年有余。家人边吃边谈,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正月十五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要炸制春卷。元宵节的晚上,人们还要用糯米粉和豆沙馅做汤圆食用,以预祝一年工作圆满、顺利。春节期间,人们还吃糖炸年糕,以象征新年生活甜蜜、高升。
武汉过年习俗
除夕:
男人:这天要把水缸挑满,保证3天有水用,这叫“福水长流,子孙富足”(有自来水后,该习俗无形废止)。然后要收拾屋子,换春联,贴门神。黄昏时开始祭社,过小年(腊月二十四)时请灶神 “上天言好事”,除夕时灶神已回来,欢迎他“下地降吉祥”。
女人:不管多忙,到这天一定要做好全家人的新鞋,这叫“过年穿新鞋(Hai), 喜事一起来”。然后要将牲畜喂饱,嘱咐狗不要乱吠,以免吓跑财神。
年饭:先放鞭驱邪,天亮前吃年饭,“越吃越亮”,吃时鱼不能动筷,要“年年有鱼(余)”。其间长辈给晚辈“压祟”钱(今之压岁钱其实是讹传)。
守岁:年饭后全家围炉喝茶聊天,据说这天如果午夜前入睡,鬼魂就会附体。守岁时家里灯都要亮着,午夜一过,家家鞭炮齐鸣(武汉1994年开始禁鞭)。
初一:
听动静:五更时鸟雀鸣叫则主丰年,群狗乱吠则主乱象。
观天色:风宜北,谚曰“北风吹到南,无钱也去担,南北吹到北(Be),有钱也没得”。
出方:初一起来,衣冠整齐,以酒酹地,拜天地家神,年幼拜尊长,然后燃鞭出门,向喜神方拜,称为“出方”。
头三天:
接年饭:头三天不能煮生米,要吃过年时吃剩的饭菜,企盼“有吃有剩”。后来演变为家家煮面条、豆丝、糍粑当顿。不能向外泼水,也不能扫地,以免走了“财喜”。
拜年:初一拜父族,初二拜母族,初三拜妻族,否则就是“欺祖灭伦,宠妻灭母”。初三以后拜亲友要先拜那些比自己有钱有势的,这叫“人往高处走”,否则便一年走下坡路。
送年:初三后可继续拜年,但要开始焚香敬神了,各寺僧侣出来沿家收年饭,施主们都不吝啬,谓之“越把越有,富贵长久”。
『贰』 湖北有哪些古老是历史文化
楚地在历史上大体以湖北全境和湖南北部为中心,向周边扩展到一定范围,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当北方有炎、黄部落创造中原文明的时候,南方江汉流域也兴起了九黎部落,楚人借天时、地利融汇了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开创了独具异采的楚文化。
湖北历史悠久,建始人、郧县人、长阳人的发现,说明早在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还有新石器时代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等早期楚文化。
盘龙城遗址的发现,其灿烂的青铜文化和较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完备城邑等,充分说明商代这里的城邑就十分兴盛和繁荣。
『叁』 湖北省有多少年的历史
秦汉三国(公元前221年——公元280年)--湖北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置鄂县,属南郡。其领域西北界长江、东抵江西、南接湖南。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汉为鄂县,属江夏郡。刘邦封大将樊哙于鄂县,灌婴筑鄂县城。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十一年),荆王刘贾于沼山大战淮南王英布,战死,刘邦为其立荆王庙。
公元208年(汉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关羽驻军樊口。孙刘联军大破曹军于赤壁,魏、蜀、吴三国鼎立势成。
公元209年(汉建安十四年),孙权与周瑜、鲁肃、张昭于城东虎头山商议建都大计,闻凤鸣,遂筑凤凰台。
公元220年(魏黄初元年),孙权在樊口设樊山戍。
公元221年(魏黄初二年),四月孙权自公安迁鄂县,取“以武而昌”之义,改鄂县为武昌县。分江夏立武昌郡,辖武昌、阳新、沙羡、下雉、柴桑、浔阳等六县。八月曹丕封孙权为吴王。筑吴王城。次年铸数千铜釜。
公元224年(吴黄武三年),佛门名士支谦与印度僧人维祗难、竺律炎居武昌,共译《法句经》、《太子瑞应本起经》,江南始传佛教。
黄鹤楼公元226年(吴黄武五年),孙权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后出土有孙权之侄铭文弩机、侄孙“孙将军门楼”。朱应、康泰出使南海诸国,朱应著《扶南异物志》,康泰著《吴时外国传》。
公元229年(吴黄龙元年),四月孙权称帝,是为吴大帝;在南郊筑坛祭天。传有黄龙蟠于江心矶上积日方去,遂改元黄龙。由建业迁富户千家落籍武昌,居民增至10万。于西山建避暑宫、读书堂。颁屯田令,鼓励垦荒。武昌为全国四大铸镜中心之一,有“铜镜之乡”美誉。九月迁都建业,陆逊辅太子孙登留守武昌,为吴陪都。
公元238年(吴赤乌元年),传武昌麒麟现。
公元265年(吴甘露元年),九月,末帝孙皓自建业迁都武昌。不愿意离建业者编唱“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童谣,樊口鳊鱼始名“武昌鱼”。次年十二月还都建业。
公元271年(吴建衡三年),吴监池司马孟宗卒。宗居武昌,事母至孝,民间流传“孟宗哭竹冬生笋”故事。
两晋南北朝(公元280——581年)--湖北
公元280年(吴天纪四年西晋太康元年),三月龙骧将军王浚率巴蜀之军克武昌,进逼建业,吴亡,三国归晋。分武昌县复置鄂县。武昌仍为郡治,属荆州。
公元291年(西晋元康元年),武昌郡属江州。
公元311年(西晋永嘉五年),陶侃任武昌太守,于城东辟“夷市”,开集贸;城西植“官柳”。西山东麓建陶侃读书堂,堂前有“陶公井”。后出土“侃”字印。
公元322年(东晋永昌元年),荆州刺史王敦镇守武昌,两年后杀郭璞于南冈,叛晋。温峤、庾亮讨伐王敦。东晋咸和元年,温峤守武昌。咸和三年,温峤、庾亮推陶侃为盟主,率武昌兵攻建康平苏峻、祖约叛军。
公元334年(东晋咸和九年),陶侃卒于樊口。庾亮接任江荆豫益梁雍六州都督,领江荆豫三州刺史镇武昌。世称南楼为庾亮楼。
公元307——312年(东晋永嘉年间),葛洪驻足武昌,结庐炼丹,养生修道。葛山、洪港、葛店及神山乡、洪道乡因其得名。有葛山石洞、洗药池、琴床石、葛店斗牛观、白鹿矶等遗迹。
公元381年(东晋太元六年),高僧慧远挂锡寒溪,于吴王避暑宫故基建寺,倡“净土宗”。清同治三年,湖广总督官文重修此寺,更名“古灵泉寺”。
公元420年(东晋元熙二年),车胤卒,葬燕矶车湖。胤幼贫勤学,囊萤照读,传千古佳话,后封临湘侯。植物学家、武昌人戴凯之著中国第一部《竹谱》。
公元454年(南朝宋孝建元年),武昌郡领武昌、阳新、鄂三县属郢州,州治设夏口。
公元532年(南朝梁中大通四年),分郢州置北新州,州治设武昌。
公元546年(南朝梁大同十二年),邵陵王萧纶于樊山建无相寺。
公元551年(南朝梁大宝二年),湘东王萧绎派王僧辩、陈霸先率军平侯景之乱,大败侯景于芦洲。
公元557年(南朝陈永定元年),武昌郡仍属郢州,领武昌、鄂、西陵三县。
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湖北
公元589年(隋开皇九年),废鄂、西陵二县归武昌县,置武昌郡,改郢州为鄂州,武昌县隶属鄂州。
公元598年(隋开皇十八年),晋王杨广于白雉山炼铜铸钱,开鄂邑铸铜币之端。
公元605年(隋大业元年),县令羲仕暄在葛店白浒镇筑城塘城。又筑武昌县城。
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改鄂州为江夏郡,分武昌县西境置城塘县,同属江夏郡。
公元613年(隋大业九年),废城塘县仍并入武昌县。
公元755年(唐天宝14年),韩仲卿(韩愈之父) 任武昌县令,有美政。既去,县人刻石颂德,李白作《武昌宰韩君去思颂碑》。
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李白来武昌,任宋若思幕府参谋,登南楼作《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诗。孟浩然、刘长卿、常建、岑参、钱起、卢纶游历武昌,留诗甚多。
公元763年(唐广德元年),元结辞官隐居武昌,自号“漫郎”,撰《退谷铭》、《抔湖铭》、《广宴亭记》等。
公元765年(唐永泰元年),名士裴鶠于小北门外江边建亭,书法家李阳冰以篆书题名“怡亭”并序,裴虬拟铭文,李莒以八分体书铭刻于崖,世称“三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元842年(唐会昌二年),杜牧任黄州刺史,游武昌作《南楼夜》、《悲吴王城》等诗。
公元900——960年(唐末至五代),武昌陶瓷工艺发达,今梁子岛有瓦窑澥遗址。
宋元(公元960——1368年)--湖北
公元1080年(宋元丰三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常泛舟南来,游憩于樊口、西山。写有《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樊山记》、《菩萨泉铭并序》等。苏辙有《陪子瞻游武昌西山》、《武昌九曲亭记》诗文。元佑元年,苏轼于汴京作《武昌西山诗》,苏辙、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等三十余名士唱和。西山寺“东坡饼”为江南名点。
公元1078——1085年(宋元丰年间),潘鲠居樊口开酒肆,史称“潘生酒”。诗人潘大临从苏黄游,有“满城风雨近重阳”诗句传世。
公元1101年(宋建中靖国元年)秋,黄庭坚重游西山,写有《松风阁》诗(原件为书法史珍品,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张耒、秦观、范成大、王十朋等游武昌,留有诗作。
公元1102——1106年(宋崇宁年间),奖劝农桑,武昌人口比唐时倍增。
明清(公元1368——1911年)--湖北
公元1374年(明洪武七年),朱元璋游太和清峰寺,御书“清峰古刹”匾额。
公元1542年(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县谌谦建文星塔,次年在凤凰台建凤台书院。乾隆年间书院重修,更名“古凤鸣寺”。
公元1570年(明隆庆四年),知县李有朋建凤凰塔。
公元1571年(明隆庆五年),抗倭名将、武昌人熊桴卒。西山有“伏虎楼”遗址。
公元1573年(明万历元年),始建武昌石城。
公元1578年,蕲州人李时珍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的心血完成了《本草纲目》。全书52 卷,约200万言,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
公元1609年(明万历三十七年),武昌人孟登任云南知州,后归隐西山,建积烟楼、冷光亭,著有《吴游草》、《诗经匡说》、《史讽韵语》。
公元1634年(明崇祯七年),三月地震,绵亘地动二千余里。
公元1637年(明崇祯十年),马迹乡李华率农民起义。
公元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占武昌城。
公元1644年(清顺治元年),武昌人邬明昌辞钱塘令归隐峒山,峒山有“邬进士墓”。
公元1645年(清顺治二年),李自成与清军战于武昌。
公元1666年(清康熙五年),知县熊登重修文星塔、松风阁、庾亮楼;始纂修《武昌县志》。
公元1723年(清雍正元年),葛店白浒镇创办全县第一家铸造作坊。
公元1850年(清道光三十年),长岭人张裕钊考授内阁中书,历任武昌勺庭、江宁凤池、保定莲池、襄阳鹿门等书院主讲。其书法衍为宗派,并传入日本。著有《濂亭文集》。
公元1852年(清咸丰二年),彭大士、柯一贵、王安德等聚众于灵溪、马迹山区反清,号称“三十六王”,与太平军相呼应。
公元1862年(清同治元年),葛店人范鸣和任内阁中书,曾为太子侍读,帝赐御书“门生天子”匾额。著有《澹灾蠡述》。
公元1870年(清同治九年),湖广总督张之洞重修西山九曲亭。
公元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知县宗景藩捐俸银购回桑苗,倡导植桑养蚕织绸,人称“宗公桑”、“宗公绸”。
公元1878年(清光绪四年),兵部尚书彭玉麟考察樊湖,提出修堤建闸、江湖分治方案。西山有其梅花石刻。
公元1889年(清光绪十五年),武昌人黄大华著《东汉皇子王世系表》等十多种历史分类详表,被世界书局刊入《二十五史补编》。
公元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废书院,办学堂,改寿昌书院为武昌高等小学。
公元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创办武昌邮政局和金牛、葛店支局。太和人朱子春、朱梦春、朱茂春“同胞三进士”传为佳话。
公元1904年(清光绪三十年),意大利神甫来武昌,建城关天主堂。
公元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兴办寒溪学堂,民国元年改名寒溪中学。泽林人程清泉创制轧花机和人力纺织机,在全国工业机械促进会上获银质奖。
公元1910年(清宣统二年),成立县商会。
中华民国(公元1911——1949年)--湖北
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彭楚藩等三烈士英勇就义。吴兆麟被推举为革命军临时总指挥(后授陆军上将)。胡廷佐、胡廷翼、马荣、徐达明、程正瀛、周德胜、余品龙等八十余名鄂州籍志士参加进攻督署和阳夏之战,功勋卓著。
1913年,武昌县改名寿昌县,属武汉黄德道。熊晋槐创办小轮公司,首辟汉口至葛店航线。
1914年,寿昌县改名鄂城县,属鄂东道。
1919年,王遇甲组建第一家官商企业鄂城铁矿有限公司。
1920年夏,段店人刘伯垂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回湖北创建中共武汉支部。
1922年,吴兆麟督修樊口大堤和民信闸、民生闸。
1926年,中共鄂城县特别支部、国民党鄂城县党部分别成立。
1927年,城关集会庆祝北伐胜利。贺龙所率国民革命军移驻鄂城,并整编独立第十五师。县总工会、县农民协会、县妇女协会、共青团鄂城县委会成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员、葛店人范鸿劼与李大钊在北京英勇就义。叶挺率第二十四师追剿叛军夏斗寅部师次鄂城。
1928年,葛店人张金保当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开设鄂城电报支局。
1929年,张南生创办震寰电灯公司。
1930年,彭德怀率工农红军进入鄂城。县苏维埃政府成立。
1932年,盛浩如组织农民运动被国民党杀害于长岭。陈扶生开办震亚机器米厂。
1935年,武汉至鄂城电话线架通,设立鄂城电话局、葛店电话所。武汉至鄂城公路建成通车。城关首映无声电影。
1938年,8月28日,日军飞机四次轰炸鄂城。国民政府军第五十五师率民众浴血奋战。10月23日,鄂城沦陷。
1939年,日军进犯梁子,造成高桥惨案。
1941年,中共鄂南中心县委遭日伪袭击,造成葛店夏家榜惨案。新四军鄂南独立第五团成立,抗日锄奸,开展游击战争。
1942年,新四军五师挺进鄂南,会战谈家桥。日伪军下乡扫荡,制造郭家垱惨案。中共建立以麻羊垴为中心的鄂南抗日根据地。
1945年,王震、王首道率八路军359旅南下支队挺进鄂南。张体学指挥月山战斗,歼灭顽匪马钦武部。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全城欢庆胜利。
『肆』 湖北荆州的历史
荆州以三国时期的荆州城而得名。1949年7月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江陵县荆州镇。同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属省辖市。1955年,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管辖。1979年,沙市市复为省辖市。1983年划出荆门县改荆门市,为省辖市。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潜江、仙桃、天门三市划出为省直管县。1996年更名为荆州市,将京山县、钟祥县划出归荆门市管辖。
荆州市区荆州专区、荆州地区
1949年设荆州专区,专署驻江陵县(荆州)。京山、钟祥、公安、松滋、江陵等8县。 1951年原沔阳专区所属沔阳(驻仙桃镇)、监利、石首3县划入荆州专区。辖11县。 1952年由沔阳县析置洪湖县,驻洪湖。荆州专区辖12县。1953年由公安、松滋、石首3县析置荆江县,驻斗湖堤。荆州专区辖13县。
1955年撤销荆江县,并入公安县。公安县迁驻原荆江县址陡湖堤,原公安县城关改名为南平镇。荆州专区辖12县。
1958年原由省直辖的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领导,洪湖县迁驻新堤镇。
1960年以江陵县的沙洋镇设立沙洋市,由荆州专署领导。辖2市、12县。
1961年撤销沙洋市,改设为沙洋镇,划归荆门县领导。荆州专区辖1市、12县。 1970年荆州专区改称荆州地区,地区驻江陵县。辖沙市市及江陵、荆门、钟祥、京山、监利、石首(驻绣林镇)、天门、潜江、沔阳(驻仙桃镇)、洪湖(驻新堤镇)、公安(驻陡市镇,即原陡湖堤镇)、松滋(驻新江口镇)等12县。
1979年由荆门县的城关镇及附近地区设立荆门市,由荆州地区领导。荆州地区辖1市、12县。沙市市改由省直辖。
沙市区(原沙市市) 本江陵县沙市镇,1949年设沙市市,由省直辖。1958年沙市市交由荆州专署领导。1979年沙市市改由省直辖。合并后为荆州市沙市区
沔阳专区 1949年设沔阳专区,专署驻沔阳县。辖沔阳(驻仙桃镇)、汉川、汉阳(驻蔡甸镇)、嘉鱼、蒲圻、监利、石首等7县及新堤办事处。
1950年撤销新堤办事处,改设新堤镇,归沔阳县领导。
1951年沔阳专署驻沔阳县新堤镇。同年,撤销沔阳专区,将沔阳、监利、石首3县划归荆州专区;汉川、汉阳2县划归孝感专区;嘉鱼、蒲圻2县划归大冶专区。(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沿革》(1949-1979)史为乐编)
1986年5月2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石首县,设立石首市(县级)。
1987年7月31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130号)撤销洪湖县,设立洪湖市(县级),以原洪湖县的行政区域为洪湖市的行政区域。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4]99号):(1)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江陵县,设立荆沙市(地级),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沙市区北京路。(2)荆沙市新设沙市区、荆州区和江陵区。沙市区辖原沙市市的解放路、崇文路、中山路、胜利路、朝阳路5个街道办事处和立新、关沮、联合、罗场4个乡,区人民政府驻北京路;荆州区辖原江陵县的荆州、川店、马山、李埠、弥市5个镇和纪南、八岭山2个,区人民政府驻荆州镇;江陵区辖原江陵县的郝穴、观音垱、岑河、资市、滩桥、熊河、白马寺、沙岗、普济9个镇和马家寨、秦市2个乡,区人民政府驻郝穴镇。(3)荆沙市辖原荆州地区的松滋县、公安县、监利县、京山县和新设的沙市区、荆州区、江陵区。原荆州地区的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由省直辖。钟祥市、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1995年12月29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5]86号)撤销松滋县,设立松滋市。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99号)将荆沙市更名为荆州市。
1996年12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11号)将荆州市管辖的京山县划归荆门市管辖和将荆州市代管的钟祥市划归荆门市代管。
1998年7月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市江陵区,设立江陵县。县人民政府驻郝穴镇。
『伍』 湖北历史名人
湖北曾经出过的历史名人
湖北曾经出过的历史名人!
【摘要】
咱先别说古代,还是近代,也别说是革命英雄或是文人墨客,但恐怕咱们在坐各位都不可能会有这些人物的成就。
:::古代:::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今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人,楚国诗人、政治家。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明朝蕲州(即今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公元一五一八年(好明正德十三年),卒于公元一五九三年(即明万历二十一年)。
毕升(?-1051),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人。北宋著名发明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载: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在当时印刷界反响很大。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字叔大,号太岳。嘉靖进士,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今兴山县)宝坪村人。
庞统(179—214)三国时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属湖北)人,初与诸葛亮齐名,号凤雏。
陆羽(733-804年),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鸿渐,季疵,一名疾,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陆羽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因被后人称为茶圣。
伍子胥(公元前?—前484年),名员。襄樊谷城冷集沈湾(原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人称孟襄阳。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润州(今镇江)。
皮日休(约公元834—883年),襄阳人,字逸少,后改袭美。自号鹿门子
马谡(190—228)三国蜀国人士。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
“公安派”领袖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湖北公安人
在明代后期,文坛沉寂之际,突兀诞生了一个新的文学派别,给文坛带来了生机,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公安”派。这个文学派以提倡“性灵”著称,其领袖是出生于今荆州市公安县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史称“公安三袁”。他们都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继唐宋古文运动之后,又树起了一面文学革新运动的旗帜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家世业渔。
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谭元春
:::近、现代:::
?:::军事、政治:::
李先念同志190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区委书记、县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
董必武,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号壁武,从事革命活动后改为必武。1886年3月5日,他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
刘华清(1916~)湖北大悟人,1929年10月入团,1935年10月转党,1929年10月参加工作,1930年12月入伍,苏联海军指挥学院海军指挥专业毕业,上将军衔。
徐海东(1900一1970)名元清,湖北省大悟县新城徐家窑人,出身于窑工之家。9岁,入乡塾读书,13岁因反抗富家子弟欺凌,遭塾师斥责,愤然退学,进窑场学艺,跟随父兄,以窑工为职业。
项英(1898—1941)原名德隆,湖北武昌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早期重要领导人之一。
恽代英(1895~1931)1895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祖籍江苏武进县人,中国共产党政治活动家、教育家,中国早期青年运动的领导人之一。早期革命家
施洋(1889~1923年),原名吉超,号万里,字伯高。竹山县麻家渡镇双桂村人。早期革命家
王树声,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市人。军事家。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区、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一九二七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
许世友(1905-1985)原籍湖北麻城人。上将。一九二六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任连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黄麻起义。
聂凤智(1914~1992)湖北大悟人(出生地原属黄安,今黄冈市红安县)。上将。
陈锡联(1915-1999),原名锡廉,字廉甫,1915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高桥区陡山彭家村,军事家、上将。陈锡联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功勋卓著的一代战将。
郭天民,原名郭基逵,1905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关区郭受九村。军事家、上将。郭天民是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和军事教育家。是红安籍开国将领中唯一上过黄埔军校的将军。
国防部长上将——秦基伟
秦基伟同志1914年11月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区秦罗庄。
王建安(1907-1980).原名见安,1907年11月8日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桃花沙河村。军事家、上将。
韩先楚(1913-1986)湖北黄安县人。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功勋卓著的一代战将。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首任军长。
周纯全(1905-1985),1905年10月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八里区雷家田,曾在八里湾小学堂当校工,后到武汉参加并组织“二七后援会”和汉口惠工织布厂工人的罢工斗争。周纯全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杰出的高级将领。军事家、上将。
????郭锡章(1933--)花桥镇刘常村西湖口垸人。司令员。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黎家河(今大悟县彭店乡)人。民国总统。
陈潭秋(1986-1943),名澄,字云先,号潭秋,黄冈县(含黄州区)陈策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钱瑛(1903—1973),祖籍湖北咸宁,出生于湖北潜江周家矶。女革命家、国家监察部部长
李书城(1882—1965),潜江县袁桥村人。同盟会元老、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
李汉俊(1890—1927),湖北潜江人。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向忠发(1880—1931)又名仲发。湖北汉川人。早期革命家家
谢富治(1909-1972),黄安(今红安)县丰岗谢家??人。上将
吴仪,女,汉族,1938年11月生,湖北武汉人。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长
『陆』 湖北在古代是叫什么历史上有湖北人称帝的吗
1、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
汉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郡蔡阳人(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1-2],生于陈留郡济阳县济阳宫[3-5]。中国东汉王朝的建立者,庙号“世祖”,谥号“光武皇帝”。
2、刘玄(?—25年10月)
更始帝,南郡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自称是西汉皇裔,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
3、朱厚熜(1507年9月16日-1567年1月23日)
明世宗朱厚熜出生地湖广布政司安陆州(今湖北钟祥),明宪宗之孙,明孝宗之侄,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明武宗的堂弟。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正德十六年(1521年)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在位,年号嘉靖。
(6)湖北历史扩展阅读:
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采取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一朝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司马光、梁启超语)的光武中兴时代。
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在淯水(今南郡荆州)之滨拥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同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天下之主。公元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
朱厚熜即位之处,通过大礼议逐步掌握皇权。在位早期他英明苛察,严以驭官、宽以治民、整顿朝纲、减轻赋役,重振国政,开创了嘉靖中兴的局面,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后期崇信道教、宠信严嵩等人,导致朝政腐败。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壬寅宫变”中几乎死于宫女之手,此后明世宗长期不理朝政,迷信方士、浪费民力,最终激起农民起义。同时蒙古鞑靼俺答汗寇边,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兵临北京城下,史称“庚戌之变”;倭寇也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南倭北虏”始终困扰,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柒』 历史上的湖北省,是什么样子的
编者按:我们知道,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里就在湖北。如今,它是中国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枢纽。那么,历史上的湖北省,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的湖北省。
一:先秦时期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夏商周时期,湖北境内已出现诸多小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国逐渐统一于楚。
二:秦汉到隋唐时期
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后,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湖北大部属南郡。
三国(220?280年)时期,魏、蜀、吴争夺荆州,此时的湖北一带,多是纷争不断。
隋朝(581?618年)统一全国后,今湖北除西北部分和东部一隅外,绝大部分属荆州,隋开皇九年(589年)江夏郡曾一度改称鄂州,今湖北简称鄂即源于此。
唐代(618?906年)初,全国分为十道。湖北西部为山南东道,东部为淮南道,东南部为江南西道,西南部为黔中道。
三:宋元明清时期
宋代(960?1279年)在湖北中部设荆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元代(1279?1368年)在全国设3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今湖北境内,长江以南属湖广行省,长江以北属河南行省,西北部一隅属陕西行省,并没有形成现在湖北省的雏形。
明代初年,今湖北全境基本属于湖广布政使司。清代初仍沿用明制,至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分治,大体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布政使司;北为湖北布政使司,定为湖北省,省会武昌。是为湖北省建省之始,省名从此确立并沿用至今。(文/凌志强)
亲爱的读者朋友
关于咱湖北省的历史,你还知道哪些?
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也欢迎订阅头条号:历史观景台
『捌』 湖北历史的由来是什么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武汉,地处我国的中部地区,东边是安徽省,南边是江西省、湖南省,西边是重庆市,西北边是陕西省,北边是河南省,全省土地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截至2019年末,常住人口5927万人。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现有湖泊755个,湖泊水面面积合计2706.851平方公里。
南北朝时期,湖北主要属南朝范围,仍设州、郡、县,侨置州、郡、县增多,变更频繁,建制紊乱。
隋朝时期,先撤销侨置州、郡、县,后又恢复。今湖北除西北部分和东部一隅外,绝大部分属荆州,统领南郡、夷陵、竟陵、沔阳、清江、襄阳、舂陵、汉江、安陆、永安、江夏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年)江夏郡曾一度改称鄂州,治江夏,后来鄂州又成为治所。今湖北简称鄂即源于此。
唐朝时期,全国分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湖北西部为山南东道,东部为淮南道,东南部为江南西道,西南部为黔中道。
五代十国时期,湖北境内的襄、均、房、随、郢、复、安七州一直属于五代,黄、蕲、鄂三州初属吴,后属南唐;黄、蕲二州复又归后周。江陵地区的南平国建都江陵,据荆、归、峡三州;施州属蜀。
宋朝时期,在湖北中部设荆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占湖北大部分地区;北部设京西南路,东部约以长江为界,北部属淮南西路,南部属江西南路,西部的施州属夔州路;鄂西南为羁縻州。
元朝时期,湖北地区,长江以南属湖广行省,长江以北属河南行省,西北部一隅属陕西行省,西部夔州路、羁縻州属四川行省。
明朝时期,湖北属于湖广布政使司,有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德安府、荆州府、襄阳府、郧阳府。
清朝时期,湖广分治,大体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布政使司;北为湖北布政使司,定为湖北省,省会武昌。是为湖北省建省之始,省名从此确立并沿用至今。
民国时期,湖北省总体区划变化不大。
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
截至2019年末,湖北省共辖13个地级行政区,包括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分别是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还有4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包括3个县级市、1个林区,分别是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
『玖』 历史上湖北省有没发生过地震
有。
2013年12月16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地震震中位于巴东县东瀼口镇。
发生在湖北巴东县的4.8级地震波及宜昌,宜昌秭归、兴山两县有1995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65人,严重损房26户67间,一般损房186户520间,直接经济损失113万元。
秭归县沙镇溪镇、两河口镇、泄滩乡受灾较重。全县共有1500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28人,严重损房10户26间,一般损房22户55间,直接经济损失33万元。
兴山县共有495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37人,严重损坏房屋16户41间,一般损坏房屋164户465间,直接经济损失80万元。
(9)湖北历史扩展阅读:
湖北及邻区历史中强地震和现今地震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基本一致,区内存在多组走向断裂构造,中强地震分布不均匀,但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与区内主要断裂构造关系密切,不同区域地震分布特征不同。
现今地震在湖北钟祥-荆门-远安、巴东-秭归-宜昌地区、湖北十堰-丹江-襄樊-随州、安康-竹山地区地区、湖北咸宁-嘉鱼-蒲圻地区、湖北西南与渝东交界带、湖北东南与赣北交界带相对集中。
湖北及邻区历史上发生过最大地震(6¾级)的湖南常德地区现今地震活动水平不高,而历史上地震活动水平并不高的湖北巴东-秭归-宜昌、十堰-丹江-襄樊-随州地区现今地震相对集中,这些表明本研究区地震活动既存在“继承性”,同时也表现出“新生性”。
地震活动在时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存在着平静和活跃交替现象,按照湖北及邻区各活动时段时间特征分析,活动时段最长时间是16年,最短时间10年,平均为13年。
考虑到地震活动的不均匀性,以13±3年为妥,即最短10年,最长为16年,那么本活动时段以1979年开始计,估计最早结束时间在1989年,最晚结束时间在1995年,近几年湖北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水平也印证了这一点。
1989年11月重庆渝北发生M4.7、M5.3级地震之后,湖北及邻区到1999年间再没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湖北及邻区第四个活动时段已经结束。
『拾』 武汉的历史介绍
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8000年—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烧土、石斧、石锛以及鱼叉。
市郊黄陂境内的张西湾古城遗址为4300年前古人类生活的重要遗存。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春秋战国时期,武汉属楚国管辖。
武汉地方建制始于西汉,为江夏郡沙羡县地。东汉末年,在今汉阳先后兴建却月城和鲁山城,在今武昌蛇山兴建夏口城。时荆州牧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遂成为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
吴黄武二年(223年),东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瞭望塔,取名黄鹤楼。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
(10)湖北历史扩展阅读
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叛变,和蒋介石一道举起了屠刀。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中。年轻的共产党处于“危急存亡”的关头。
1949年5月16日,武汉回到了人民的怀抱,翻开了新篇章。“一五”期间,全国156项基本建设中,布点武汉的就有武钢、武重、武锅、武船等7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0多年里,武汉一直行进在共和国城市方阵的前列。
1992年5月,武汉成为沿江开放城市。此后的七八年,武汉市经济年均递增16%,一度被经济界称为“武汉现象”。这一年,中国商业第一股“鄂武商”上市,吸引了无数惊奇的目光。短短几年,武汉走出了5支商业股。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百家最大零售商场武汉竟占7家,居全国之首。跨国商业巨头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争先恐后抢滩武汉。对外开放带来外商投资热。全市4000多家“三资”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50多家。累计利用外资超过130亿美元,其中2003年17.8亿美元,高居内地城市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