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历史
⑴ 江门海关的历史沿革
清康熙二十四年即1685年,粤海关在江门设立正税口,光绪二十八年即1902年,根据《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江门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1904年3月7日,位于江门北街的江门关正式开关。
1950年2月2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通令,江门关正式改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江门海关。
1984年起,江门海关在开平、台山、鹤山、新会、恩平、阳江等地相继设立了6个隶属海关。关区包括江门、阳江两个地级市,面积达1.7万平方公里。
2006年7月,江门海关由直属海关总署的副厅(局)级海关升格为直属海关总署的厅(局)级海关,目前,江门海关已由建关初期只有十来人的洋关发展为近1300人的业务种类比较齐全、业务发展迅速的人民海关。
江门海关地址: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海傍街43号
⑵ 江门地区有什么名胜古迹,鲜人为知的历史故事呢
1、白水带风景名胜区
白水带是江门市区的“肺部”。这里有40余座山峰,山峦岩谷之间有一溪流流经麻园乡,远远望去形似一条白色缎带,故称白水带。白水带有一溪、三泉、天山环抱,总面积有七百余亩。一溪即麻溪,三泉即红桃泉、龙口泉、涤净泉。
五山即大华山、锄头山、松仔山、红桃山、葫芦山。山泉涌出的流水清凉洁净,带有甜味、乡人称为“仙水”。数百年来人们誉称该处为龙脉圣地,争相前来游览朝拜。白水带溪边两侧建有水月宫、三圣庙、龙母庙、江天一览凉亭、青云桥、采莲船等遗址古迹。
风景区内有溪旁山麓、姻缘石、姻缘树及密密麻麻的鸭脚木、斜茶榕、假苹婆、相思树、山松树等百年以上的老树,浓船遮天。此外还有许多碑刻和楹联等,如岩下刻有清代黎渊题“鸣河”、“空山琴筑”的大字、翰林伍茎萃的字刻及里人周炽题的“麻园第一泉”。
2、茶庵寺公园(茶庵公园)
茶庵寺是江门市郊一处著名的名胜古迹,座落于江海区外海镇的五马归槽山麓,距市区约十公里,是一处风景幽美的好去处。相传唐朝天文学家、高僧一行禅师游岭南一带时,来到此地观察天象,绘制星图,在此结一小茅庐居住,以种茶度日,草庐名为“茶庵”。
一行高僧俗名张遂(公元682一727年),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与0之、张衡、李时珍齐名于世。一行高僧毕生致力于研究天文地理,漫游全国各地。
唐中宗神龙初年,他到过新会县,喜爱外海的五马归槽山,便在山麓搭起茅庵居留下来,晚上观测天象、绘制星图,对天文地理气象作深入研究。
茶庵附近一带的民众,十分敬仰一行高僧的学识与为人。明朝万历年间,外海地方有一位名叫陈吾德的进士,非常敬慕一行高僧的名望和功德,他倡议建造一座砖瓦结构的寺庙作为永久的纪念,此寺庙以一行高僧的小居“茶庵“为名。从此“茶庵寺”得名并流传现在。
3、陈少白故居
陈少白故居位于江门市江海区外海镇南华里。由陈少白自行设计。故居分两处,隔河相望,以自桥连为一体。桥的一边是白园,另一边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居所。始建于1929年,1931年落成,占地面积两亩许。自少白逝世后,其家居多旅居外地,楼宇日久失修,渐显颓败。
1991年春,外海镇政府拨出巨款?对白园和园内的莎萝坪、粥锅亭、瞻云台等建筑,以及三合院和院内的亚字楼等都一一进行了修复,并在故居内设立陈少白事迹陈列馆,陈列大量名人字画及历史文物。使故居还其原貌,焕发青春。
1995年5月,陈少白故居被定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8年4月,被定为江门市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4、礼东主灌河
羽林春秋礼东田园好风光绵延十里林成行锦鲤花卉产值高蔬菜水果长势旺农业结构趋优化生态平衡有良方盛名饮誉联合国游客纷至接待忙礼乐的礼东主灌河沿线林木茂密,环境幽美,具有“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田园风光景观。
全长8公里的主灌河,把礼东分成东西两边,使礼东片呈现河直、路直、基直、林带直的田园林网新貌。主灌河生态林带由3万多株落羽杉树组成,株高平均超过10米,形成一道天然绿色屏障。1995年,礼东主灌河林带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誉为“人与大自然的最佳结合林”。
5、江南文化广场
江南雅韵自古才艺出江南观音山下熠璀璨轻歌曼舞兴难尽急管繁弦曲常弹广场文化绽奇葩社区和谐展欢颜娱乐升平颂进步如诗如画百花繁江南文化广场位于东海路与江海路交叉口东侧,是江海区重点文化设施之一。
规划用地面积3.3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5万平方米。内有表演舞台、健身广场、活动场地、休闲步道和回环路等。配套园林景观,停车场等设施。
2005年11月28日江南文化广场正式开工,2006年春节前竣工并投入使用。广场的建成使用,扩大了居民的活动空间,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进一步提升了江海区的城市品位。
历史故事:
江门, 其地名最早见于明初《秫坡集》第五卷,由黎贞代朱二尹作的《江门送别图》序文上。
元末明初,元至正后期至明洪武初年(约1360~1370年),在肄水(西江)出口江门海西岸地域形成商贸墟集,称江门墟。明万历年间,属新会县龙溪乡归德都辖。
清朝,清沿明制。康熙年间,江门墟仍为新会县龙溪乡归德都十五图辖地。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据《中英西江通商条约》,辟为外国船只停泊及货物上落站。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议定,江门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设立海关。时称江门埠。
中华民国,民国十四年(1926年)11月26日,经广东省政府批准,江门为省辖市建置。民国二十年(1932年)2月,撤销省辖市建置,改为新会县第十二区辖镇。民国二十六年(1938年)3月改属新会县第二联乡辖。民国三十四年(1946年)9月至江门解放,为新会县第二区辖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23日,江门解放;10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在江门成立,对江门、新会实施军事管制。
1950年5月1日,设立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江门办事处,为县级建制,负责江门行政管理事务。
1951年1月12日,改为省辖地级市,归粤中专署辖;4月1日,成立江门市人民政府,同时撤销江会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江门办事处,结束军事管制。1952年5月,改属粤西办事处领导;11月归粤中行署辖。
1958年4月11日,江门市改为县级市,归佛山专区辖;12月,归属江门专区。1961年4月2日,改属肇庆专区。1963年6月,再改隶佛山专区辖。
1966年初,复升为省辖地级市。1967年3月31日,因“文革”而实行军事管制,设立江门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取代市人委职权。1968年4月12日,成立江门市革命委员会。1970年,江门降为县级市建置,归佛山地区领导。
1975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江门市复改为省辖地级市,受广东省和佛山地区双重管辖。1979年11月24日,江门市革命委员会撤销,复设江门市人民政府。
1983年6月1日,实行市领导县体制,江门市下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五县;9月1日增辖阳江、阳春两县。
1984年7月,江门市区分设城区与郊区两个县级区。至1987年末,江门市共辖7县2区。1988年1月,阳江县、阳春县从江门市划出。
1992年4月至1994年2月,下辖的台山、新会、开平、鹤山、恩平五县先后撤县设市,为省辖县级市建制,广东省人民政府委托江门市代管。2002年9月1日,江门市下辖新会市撤市设区。
⑶ 历史上江门发生过地震吗
对于手机定制了早晚新闻报的江门用户来说,7月23日的信息着实让几个月来本就因为汶川地震而紧绷的心弦为之一“震”:北师大一份题为《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的科研论文特别指出,江门等40个城市,地震风险度指数大于0.25,建议这些城市加强防范。江门的相关部门迅速反应,质疑其数据来源并告知广大市民不用太在意,而江门的市民却表现得很镇定,没有恐慌的情绪和行为,对于地震,市民都有自己的理性认识。
市相关部门:
江门建筑物抗震能力一直达标
北师大的这份“断言”江门地震风险大的报告的三个主要考察指标是:导致灾害的强度因素(如城市近源地震等效震级)、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人口、GDP、建筑抗震能力)和响应能力(疏散、救援等应急应变能力)。江门相关部门反驳报告的说法就是围绕这三方面展开的。
导致灾害的强度因素方面,据市科技局地震科有关负责人介绍,江门并不是地震活跃地带。近30年来,江门发生的地震不超过4.2级,如1997年6月16 日恩平发生了4.2级地震,同年11月到12月间,台山市发生了4.1级地震等。作为承担本地区建筑物抗震设计与抗震设防的主要职能部门,市建设局的科技人员表示,1990年起,江门市开始实施1989年版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上世纪90年代所设计建造的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均达到了6度的标准;从 2002年起江门市开始实施2001年版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蓬江区、江海区和新会区的抗震设防烈度提高到7度,开平、恩平、台山、鹤山等县级市的抗震设防烈度仍为6度。按此标准,基本能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响应能力方面,近些年来江门市一直注重包括防范地震在内的灾害防范工作,今年3月27日,江门市政府印发了《江门市地震应急预案》,要求各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认真执行贯彻。
省地震局同时表态,认为此文的学术观点不代表地震部门的观点,更不代表政府的意见,不能作为各地防震减灾工作的依据。江门市相关部门则表示,至今为止,北京师范大学并没有来人或来函调研, 该评估报告有关江门方面的数据如何得出的不得而知。因而告知广大市民,不用太在意此学术论文的观点。
市民情绪很稳定
断言是否发生地震无益掌握逃生技巧才是真
“这几天江门的天空有很多次出现疑似地震云啊”、“晚上要在东湖广场搭个帐篷才睡得着了”……记者先是在江门各市、区的论坛上搜索,见不到有人发帖议论此事,唯一见到的相关帖子发在省政府论坛上,而这些话语在回帖中更多的是各地网友之间的调侃;事实上,这件事在过去的一周也没有成为江门人茶余饭后的主流话题,一方面市民情绪很稳定,同时抗震意识也并不麻痹。
记者调查了一些市民对江门发生地震可能性的看法,10位受访的市民过半认为,江门不属于地震带。五邑大学纺织系的小李告诉记者,江门位于珠三角丘陵地带,地表平坦,这就证明这里的地壳运动不激烈,而且从地图上可以看到,江门位于欧亚大板块南部,但南部并不靠近南极洲板块(南太平洋),西部不靠近印度洋板块(四川云南),东部不靠近太平洋板块(东海、台湾)。所以像汶川那样引发地震的板块碰撞挤压,江门是不存在的,至少影响很小。而且,江门并没有建设大型水库等建筑,对地壳表面造成巨大压力而形成人为性地震的可能也很小。
而有个别市民赞同报告的看法,认为江门乃至珠三角不会发生地震是错觉。中学语文老师小麦说,汶川地震后,地震局的专家都说地震是不可预测的,所以,谁都不要断言会不会发生地震。虽然据记载珠三角尚不曾发生超过6级以上的地震,但谁能保证这不是积蓄了很多能量?麦老师说,很多人都看了汶川地震的电视报道, 了解了发生大灾害时人的渺小,也明白了抗灾时人的伟大,而最大的收获还是由此掌握了地震时的逃生技巧。
⑷ 江门的历史沿革
江门市区因地处西江与其支流蓬江的会合处,江南的烟墩山和江北的蓬莱山对峙如门,故名江门。早在元末明初,这里便形成墟集。
江门的商品经济萌芽于14世纪,在蓬江区圩顶的地方有一个小圩集,每逢一、三、五圩期,邻近四乡的农民和渔民将生产的农副产品及鱼产品拿到这里销售或交换。后来圩集逐渐向海滩扩展,到16世纪,已发展成为“千艘如蚁集江滨”相当热闹的商品集散地。到了明末清初,更是“客商聚集,交易以数百万计”。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粤海关成立,在江门设立正税口,俗称“江门常关”。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根据《中英缅甸通商条约》专款,江门成为了西江的第一个上下客货停靠站,属三水管辖的一个分支机构。同年10月,粤海关在江门设立办公所,这是首次以条约形成把江门定为人和商品入境的小关口,江门也就成为了西江南路对外贸易的水路交通枢纽和商品流通中心。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0年)江门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成为了五邑乃至粤西地区的对外通商口岸,清光绪二十八年八月初四(即1902年9月5日),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即《马凯条约》),将江门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并相应设置海关。1904年3月7日,江门海关正式成立,粤海关把江门和甘竹两个常关划为江门海关管辖。
1904年3月7日,江门开放为对外贸易口岸时,将海关设在靠近河的东北入口2英里的西江右岸(即北街),在其对面有优良的锚地。因此,大吨位的船只无需进入河内,由民船或舢板将旅客和货物从城内运上大轮船”。
民国之前为新会县属地。
1925年,江门定为省辖市。
1931年撤销市建制,复归新会县辖。
1951年1月从新会县析置江门市。后又分属过粤中行署、肇庆专区、佛山专区管辖。此时为新会县辖江门市。
1983年,江门市定为省辖地级市,实行市管县新体制,下辖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和阳江、阳春7县。
1988年,阳江、阳春分出另设阳江市。1992年至1994年五县先后撤县设市,由江门市代管。
2002年9月,新会撤市设区。新会区辖原县级新会市的会城镇、大泽镇、司前镇、沙堆镇、古井镇、三江镇、崖门镇、双水镇、罗坑镇、大鳌镇、睦洲镇,区人民政府驻会城镇,将原县级新会市的棠下镇、荷塘镇、杜阮镇划归江门市蓬江区管辖。
江门市2002年辖蓬江、江海、新会三区及台山、开平、鹤山、恩平四个县级市,辖区范围俗称“五邑”。共同的历史,同出一宗的地缘人缘,加上海外对五邑的影响,使江门五邑展现出丰富的民俗风情。其中新会、台山、开平、恩平四县俗称“四邑”,加上鹤山则称“五邑”。江门市区为蓬江区和江海区。县级新会市于2002年6月22日并入江门市成为其第三个区。
⑸ 江门一中历史
江门一中位于江门市江海区金瓯路138号,是江门市重点中学,江门市老牌名回校。
经过历史考证,江门答一中前身为景贤书院,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其历史早于新会一中(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
江门一中原址位于江门市蓬江区书院路(目前已不存在),1928年扩办为市立中学,曾用名“新会县第二中学”,校址迁往蓬江区跃进路63号(现景贤学校),1952年更名为“江门市第一中学”并一直沿用至今。2005年江门一中迁往江海区新校址。
江门一中是江门市第一批国家级示范性普通中学,广东省一级学校。近十年以来累计40多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诞生过4次全省高考状元,20多名同学获得全省高考单科状元,1名同学曾获得国际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大奖。
⑹ 关于五邑华侨的历史
江门市俗称“五邑”,是全国著名侨乡。五邑华侨历史故事节选如下:
1.冯如,广东恩平人,我国从事飞机研制、设计、制造和飞行的第一人,被美国报纸称为“东方莱特”。12岁随父漂洋过海到美国谋生。他目睹美国先进工业,认为国家富强必须依靠工艺的发达,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非学习机械、发展工艺不可。
于1912年8月25日,在国内作飞行表演时,冯如因飞机操纵系统失灵,失事牺牲。弥留之际,他仍支撑着把失事原因告诉助手,并勉励他们“勿因吾毙而阻其进取心,须知此为必有之阶级。”
(6)江门历史扩展阅读:
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
江门市俗称“五邑”,是全国著名侨乡。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是展示五邑华侨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于2010年全面落成开放。
步入其中,“根在五邑”4个大字映入眼帘,厚重的历史感和沉重的故土情扑面而来。馆内展览以时间为线,分金山寻梦、海外创业、碧血丹心等六个部分,全面展现五邑籍华侨华人在海外的艰辛创业及回报家乡的感人历程。
⑺ 江门潮连大桥历史和蓬江大桥的历史
蓬江大桥是江门河上的公路桥,北起跃进路南段,南至桥南路,为钢筋混凝土双曲结构桥。此桥是江门市区第一座连接江门河南北两岸的大桥。1974年动工兴建,1976年5月1日建成通车。全长601米(含引道148米)。
⑻ 江门北街历史
1913年 4月1日,我国第一条民族资金新宁铁路新会城一北街路段建成通车。
1928年建成的候车楼,新宁铁路目前唯一的存留物,在甘化厂近河边的宿舍内
1914年加拿大基督教长老会在仁济医院后面的地皮(教会一同买下,计划经费$10000,地盘近河边建医院,后面建学校)创办学校,1917年破土动工,1919年建成了两栋三层楼和两栋二层楼的学校校舍,三层楼的那两栋分别命名为启智楼和启德楼,启智招男生,故称启智男校;启德招女生故称启德女校。共招收男女寄宿学生100多名,启德女校附设幼稚园。1936年合并改名为培英小学。
左为启德楼、右为启智楼,中间两栋小的为仁济医院3、4号宿舍,右起第二为4号宿舍,是张肖白院长的宿舍,启智楼与第4宿舍间隐约可见仁济楼。启德楼、启智楼已不存,两楼间为操场,目前是中心医院的停车场
启德的女生及启智的男生
1924年美国玛利诺教会(天主教)粤中主教区座堂从阳江迁到北街,建立教堂 。
J. E. Walsh神父于1930坐在北街对面山上拍的照片,图中间4个建筑为天主教的主建筑,目前完整存在,最右边和江面相贴的建筑为亚细亚办公楼、再过为Standard Oil办公楼、神父头对的地方为目前的技校,江门河在下方流过,左侧为海关山,山顶可见税务司公寓,山下为启智楼及医院。
1928年,东炮台桥建好,江北路建成通车,全程6公里
炮台桥
北街街景,在今天北街邮局对面街上向去江门方向拍的,建筑已不存,现为技校宿舍楼(北街最长时间的烂尾楼),街的尽头为Standard Oil building
与上图反向拍的照片,拍照点为现在的去潮连的渡轮码头处(1948年)
至此,北街大体布局基本建成,海关山上拍的图,右侧Standard Oil building、小溪、花园地、海关、小溪、北街民居、医院、学校。
⑼ 江门历史有没有火山爆发
以地质年代来说,是有的。
以有文字记载的年代来说,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