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德物理学
㈠ 弱弱问一句,韦德之道2和2.5的区别
侧面来看,两双鞋子的缓震科技是完全一样的,不过2.0的眩晕迷彩在鞋身,2.5的做在中底上,对工艺上会有很大程度的要求。2.5的鞋帮和2.0相比是稍微低了一些的,鞋测的线条也更加复杂(凌乱?)但是大家脑补一下去年1.5和1.0,也是这样进化的,其究极目的是在增加透气度的前提下,不减弱球鞋的支撑。换个角度,看的出来2.5比2.0胖了不少,2.5看上去内侧外侧傻傻分不清楚,但是2.0就有很大的曲面区别。另外从这个角度更清楚的看的出来,2.0的鞋帮无论是内侧还是外侧都来得更高。或者我们换个说法,2.5的鞋帮给球员留了稍大的灵活性。这个角度是我觉得非常看得出区别的,2.5把鞋标移到了鞋舌上,和国际接轨。另外从背面看得出,2.5的鞋舌比2.0更具曲面,里面的海绵填充也更厚,所以舒适度大怎。李宁的标2.5也比2.0的大了一大圈,不过zei都不算si儿,最大的进化是后跟增加了一块TPU的托盘,这是之前三双都没有的进化,说明韦德之道的球鞋终于向实战方向迈进了,从球鞋的风格走向来说,我期待3.0会出现更现代更运动的设计。鞋头的改变是巨大的!2.5密密麻麻的小孔看到了吧,感受一下那柔软的皮质和透气感,2.0说难听一点就是一双微波炉,市场上的普通版还行,鞋头有几个假透气孔,但是2.5的鞋头大大增加了透气性,而且内部填充非常的足够,舒适感爆棚---------这也是我们看球鞋要注意的一点,鞋头好不好直接影响到你穿这双球鞋的频繁程度,LBJ11无论配置还是设计我都觉得世界一流,但是就因为该死的鞋头太紧,代言人和球迷都不买账。这里看,2.5的这项改动做的非常好。鞋带孔这里的TPU,感觉不是个多大的变化吧?其实这里的变化,特别大,2.5的TPU上的4个鞋带孔,是在一个水平线上的,而2.0上一排扭扭曲曲,这就造成了一个结果,在2.5上调鞋带松紧非常容易,随便扯扯就松了,随便拉拉就紧了;而2.0上要调鞋带松紧简直和南水北调工程一样复杂。在这里,我们还是忽悠厂家们生产球鞋的时候要更加考虑实际穿着方便程度,别光顾耍帅,我相信2.0的V型TPU一样可以把鞋带孔调的不那么紧不那么违反物理学。2.5的鞋帮内侧海绵填充更厚,其他的没什么好说的再看看细节,两双球鞋各有各的美,当然,生日还是大比分胜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总的来说,2.5从舒适度入手,改善了2.0存在的一些穿着方面的问题,这不仅仅是纸面上去看的说,鞋底都一样,鞋帮改了那么一点点而已,只有实际穿着的过程中才会感觉到这些区别。2.5在日常、运动战中,都会让你觉得更舒适,优化的鞋帮高度,透气度,鞋带调整起来的方便程度,鞋头柔软度。。。。。。啊~~~~~但是。。。。。。这里要说一句但是,男人是将视觉地动物,看看这个水晶底,3M的鞋面,谁能抵御这个诱惑,所以到底是选择舒适的2.5还是炫酷的2.0,还要看你的肾上腺素如何分泌,毕竟过日子和过把瘾有着很大的区别!
㈡ 在沈阳皇姑区暑假补物理去韦德补课班可以吗
沈阳韦德教育在沈阳名气很大,说它是沈阳好的家教学校也不过,目前已经开了四个分校,师资力量在沈阳来说是顶尖的。教学口碑也不错,一直得到教育界内的认可!
㈢ 法拉第和麦克思韦德电磁学贡献
一、法拉第的主要贡献是在于电学方面,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对磁针的作用,法拉第敏锐地感到了它的重要性,他决心进一步探索其内在原理。他通过大量实验验证出电磁感应原理,法拉第的这个发现终于劈开了探索电磁本质道路上的拦路大山,开通了在电池之外大量产生电流的新道路。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原理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科学成就,它使人类获得了打开电能宝库的金钥匙,在征服和利用自然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
而麦克斯韦大约于1855年开始研究电磁学,在潜心研究了法拉第关于电磁学方面的新理论和思想之后,坚信法拉第的新理论包含着真理。于是他抱着给法拉第的理论“提供数学方法基础”的愿望,决心把法拉第的天才思想以清晰准确的数学形式表示出来。对前人和他自己的工作进行了综合概括,将电磁场理论用简洁、对称、完美数学形式表示出来,经后人整理和改写,成为经典电动力学主要基础的麦克斯韦方程组。更预言出电磁波的存在,发现光也是一种电磁波,揭示了光现象和电磁现象之间的联系。
二、光的微粒说把光看为是一个个粒子,而波动说则把光看为是一种波,第一次波动说与粒子说的争论由“光的颜色”这根导火索引燃了。从此胡克与牛顿之间展开了漫长而激烈的争论。此问题可是争论不休,但结果是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于是为了统一两者所以提出了概率波的概念。从人类对光的本性认识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越是人类之前所没认识过的对象,当发现它有某种特别的跟其他物质有类似的性质时,就会认定它们具有同性,但是如果它又获得其他物质的性质的话,那么又会把人误导为是另一种性质,但是经过人类的研究发展会发现这种现象其实是共有的,也就是两者都对,于是又会引申一个新的概念来将问题合理化,而往往这时候科学技术就会迈向新的一步。
㈣ 你们最服《三体》里的谁呢
北海。一个人,面壁者五号。没有任何任命,没有任何授权,也没有任何资源倾斜的面壁者。他仅有的资源恐怕就是他那不到30万的存款,以及常伟思的信任和吴岳的嘱托。他直到自然选择号出逃的前一刻,都没有向任何人展示出任何自己的想法,甚至没有任何倾诉的欲望。他用自己仅有的资源,抓住每一个机会,排除障碍,冲击目标,而且他自始至终就目标坚定。北海的伟大在于,他几乎不可能成功,更在于他对自己计划所需求的任何项目(星际飞船,苏醒时间等等),都没有任何把控的能力,但是他仍然去做了。就像他在那个冬夜告别自己的家人一样,他无依无靠,无人支持,甚至无人知晓他的功绩。他所有的计划都是建立在人类没有面壁计划的前提下的,他的未来史观,让他知道他所需要的技术一定能存在。
㈤ 你最佩服《三体》中的哪个人,为什么
最佩服的人应该是罗辑这个人。因为罗辑一个人建立了黑暗森林威慑,威慑了三体文明拯救了地球。在长达54年的时间中,都在地下掩体度过,没有说过一句话。我真的是难以想象,他一个人是如何做到的。说真的,佩服的五体投地啊。
㈥ 美国有哪些名人
1、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家、战略家、第16任总统。林肯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在任期间主导废除了美国黑人奴隶制。
㈦ 在数学史上较为著名人物
中国的: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是中国数学史上一个非常伟大的数学家,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我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贾宪,中国古代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曾撰写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九卷)和《算法斆古集》(二卷)(斆xiào,意:数导)均已失传。
秦九韶(约1202--1261),字道古,四川安岳人。其最重要数学成就----“大衍总数术”(一次同余组解法)与“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数值解法),使这部宋代算经在中世纪世界数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朱世杰(1300前后),字汉卿,号松庭,寓居燕山(今北京附近),“以数学名家周游湖海二十余年”,“踵门而学者云集”(莫若、祖颐:《四元玉鉴》后序)。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祖籍是现今河北省涞源县,他是南北朝时代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等领域,并且是一位天文学家。
祖暅,祖冲之之子,同其父祖冲之一起圆满解决了球面积的计算问题,得到正确的体积公式。现行教材中著名的“祖暅原理”,在公元五世纪可谓祖暅对世界杰出的贡献。
杨辉,中国南宋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在13世纪中叶活动于苏杭一带,其著作甚多。
赵爽,三国时期东吴的数学家。曾注《周髀算经》,所作的《周髀算经注》。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曾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等多部著作并在中国推广应用。与王元教授合作在近代数论方法应用研究方面获重要成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陈景润,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33 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福州。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 1979年初完成论文《算术级数中的最小素数》,将最小素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并有《数学趣味谈》、《组合 数学》等著作。数从原有的80推进到 16 ,受到国际数学界好评。
国外的:斐波那契、费马、欧拉、牛顿、赫罗斯萨威、笛卡儿、索菲·热尔曼、蒙日、拉格朗日、毕达哥拉斯、卡丹、塔塔利亚、开普勒、欧几里德、阿基米德
不多做介绍了
㈧ 摩羯座的政治经济人物
你说的没错 周爷爷是3月5日生的 是双鱼座 资料写错了 我也大意了 修正
摩羯座的代表人物有:
毛泽东、班达拉奈克、牛顿、阿里、巴斯德、史克里亚宾、亚里斯多 德.欧纳西斯、伊莉莎白雅顿、艾丁塞、猫王、理查克莱德门、布鲁赫、浦契尼、阪本等等。
党的思想是典型的摩羯座化身
宋代宋祁说:“据安而念危,则终不危;操治而虑乱,则终不乱。”伟大的思想家孟子说得更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集团一个政党也无不是这样。中国共产党是最先进的政党,因而也是最有生命力的政党。我们党之所以最具生命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个党能在忠实地服务人民群众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这种自我完善的一个巨大动因,就是这个党能时刻担心害怕自己脱离人民群众,希望与人民群众永远保持血肉联系。这种与人民群众密不可分的血肉联系恰恰正是这个党的生命力之所在。早在我党夺取全国革命胜利之初,毛泽东同志就高瞻远瞩地告诫党同志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几十年来,我们党这样做了,我们党便与时俱进,克服了重重困难,不断地壮大起、成熟起来。
以上大会思想就是典型的毛泽东思想与周恩来思想,而恰恰两位中国伟人都是摩羯座的,再看看以下资料就更能细仔地明白一部分了。
摩羯座的代表人物有:
毛泽东、班达拉奈克、牛顿、阿里、巴斯德、史克里亚宾、亚里斯多 德.欧纳西斯、伊莉莎白雅顿、艾丁塞、猫王、理查克莱德门、布鲁赫、浦契尼、阪本等等。
摩羯座的特点:
通常都很健壮,有过人的耐力、意志坚定、有时间观念、有责任感、重视权威和名声,对领导统御很有一套,自成一格,另外组织能力也不错。和其他土象星座一样,是属于较内向,略带忧郁、内省、孤独、保守、怀旧、消极、没有安全感,也欠缺幽默感,常会装出高高在上或是严厉的姿态以掩饰自己内在的脆弱。
通常他们也绝少是天才型,但是却心怀大志,经过重重的历练,到中年期才会渐渐拥有声名和成功。一方面是因为他们有安定的向上心和坚强的毅力,加上擅长知识和经验的累积,如此才一点一滴的达成目标的。
虽然有时为了这成功的目标,也会用一些残忍无情的策略,但摩羯座还算是有正义感的。他们擅于外交、好动、活力充沛、目标确定;重视现实利益及物质保障,具有宗教或神秘学上的理解能力及人文科学的逻辑概念,是属于大器晚成的类型。
摩羯座注重自身检查,对自己要求特别严格,却常常会因为疏漏或粗心犯些很不必要的错误。他们看上去虽然保守,但是其思想是很新潮的,他们喜欢接触与众不同的周边新奇事物,却往往不受外界感染,总是能保持自己的特性。他们能在新的事物中去分析,并把分析的结果融会成一整套,以便知道怎么去应对它们。身为摩羯座的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会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不公正事情都有他的一部分原因,其表现总是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
勤奋的摩羯座好像一开始工作就不会停止,而且总是自顾自的埋头苦干,根本不关心别人的进度或看法,他们很有责任感,而且乐于承担更多的工作,对加班或放弃休假都不会有怨言,因为对他们来说,工作比玩乐和休息重要多了.由于土星影响,摩羯座的人有潜在的忧郁性格,倾向于凡事只看到艰辛困苦的黑暗面,所以总是付出比必要更多的精力在工作上,设法应付所有真实的,以及被自己夸大了的困难。他们似乎认为工作本来就是严肃、艰苦、要费尽力气才能完成的。
㈨ 想补习高考物理!哪里学最好沈阳和平区韦德教育怎么样
沈阳韦德教育致力于开发教育类相关产品和服务,并依托自身优势致力于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中国教育,目前,正在着手组织中国试题课件网的团队组建和网站的建设中,未来通过互联网将会服务与全国的学子,提供CTOC,客户端到客户端的自由交流平台! 和平分校: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100号
㈩ 真的第2个科学界吗相信精神论的科学界!
人们总是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关于死亡的秘密,曾是神学家和神秘主义者所关注的范围,现在逐渐被视作科学研究的合法领域。在今天看来,急于解开生命之谜的科学,也正在—— 真的存在与大脑分离的“意识”吗?那是否只是人们的主观猜想? 死亡之门的后面,等待我们的是什么?这个古已有之的问题通常被认为只能靠猜想解决,是只适合神秘主义者、空想家和先知们探究的宗教和精神范畴的问题。但今天看来,急于解开生命之谜的科学也正在探索死亡之谜。最近,英国一批具有较高可信度的“濒死体验(NDEs)”学者发表了一篇被流行媒体盛赞为该领域首篇“具有科学性”的研究报告。报告称,他们似乎发现了一个与大脑分离的“意识”。 报告的作者之一、数家著名英国医学协会顾问、精神病学家彼得·芬威克说:“如果意识可以和大脑分离,那么我们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人死后意识是否会延续下去?此外,人是否有超自然的组成部分?我们的宇宙是否可以有发展目标、有存在意义,而非混乱无序?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深思。” 上述问题的答案各异。根据有关这些问题的文献记载,典型的“濒死体验”来自严重的外伤,人的感觉是游离于现实之外进行了一次超自然“旅行”,随后进入一个特殊的世界,在那里他们有强烈的平静和愉悦感。而与:“濒死体验”密切相关、并在这之前的感受是“出体体验(OBE)”:脑死亡或心跳停止的病人通常认为自己是存在意识的“灵魂”,在手术室里从高处观察事物。 在谈到“出体体验”时,芬威克说,从医学角度看已经死亡并失去意识的病人“其实知道周围发生的事情,而且具体到每个细节,这表明,意识是可以与大脑分离的”。英国学者的报告是基于他们对一些严重心脏病患者的研究,这些病人都曾瞬间失去知觉,进入了医学上的死亡状态:呼吸和心跳停止、脑干不再工作。 科学家们面临的问题在于,他们想要研究的领域如同宗教皈依及其他精神和神秘的“觉悟”一样,主观性很强,难以适用冷静理性的研究方式。那些有过“濒死体验”的人通常也难以用语言来描述他们的经历,另外他们也害怕被别人认为精神错乱而不愿多讲。 迄今为止取得的数据还未能使我们断言,获得了关于“身后世界”的科学发现。这个领域还停留在推想阶段 几乎任何一家书店关于这方面的书里都描述了这种体验的极端性,例如《被光芒拥抱、拯救和改变》和《与光同在、在光之外》。据说35%至40%走近过死亡的病人都说他们有过“濒死体验”。他们的故事在书籍和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 英国媒体所谓“首次”的说法并不确切——对于死亡后生命的科学研究实际上是数年前从美国开始的。总部设在纽约的“通灵学基金会”项目负责人、心理学家卡罗尔·阿尔瓦拉多撰写了有关这方面的大量著作,其中包括最近在《神经与精神疾病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他说,研究这一现象的科学方法已有厚厚的历史记录,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使用了各种本质上非常主观的研究方法——包括梦境、幻觉和思维过程分析等无法用物质手段衡量的方法 探索生命逝去后的秘密(二) 这些科学实验是如何进行的呢?以一项研究为例:学者们对实验对象进行访谈,然后将他们所描述的感受与各人濒死状态下的氧气值联系起来,所得的数据从科学角度来说是非常有用的。但阿尔瓦拉多也承认,迄今为止取得的数据还未能使我们断言,取得了关于“身后世界”的科学发现。这个领域还停留在推想阶段,但它在不断发展。我们目前需要的是更为系统化和更大规模的研究。他指出,英国学者的研究规模还很小。 有过“濒死体验”的人共同的感受是:正朝一团巨大的白色光移动,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广泛承认。芬威克和他的同事们还列举了其他一些共同的感受:和平宁静、穿过一条隧道进入另一个世界、前方出现一种光并进入花园。有关这方面体验的各种描述有案可查、众口相传,其历史几乎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最初记载。 许多从死亡边缘回来的人相信,他们经历了一种“生命回顾”;另有人回忆说,感觉像是与一种宇宙智能或意识融为一体。这些幸存者们因为“被带回来”而感到愤怒和悲伤的例子也不鲜见。大多数幸存者对死亡不再恐惧,许多人丧失了对经济收入和其他一些世俗的“成功”生活方式的兴趣。另有许多人从此对他人充满博大的爱心,并确信他们对于死后的世界有不一般的了解。“濒死体验”使大多数身临其境者的生活发生了极大变化,并且是非常积极的变化。 一个有过“濒死体验”的人认为,想把这些经历上升到理性科学的高度简直是浪费时间 在对“濒死体验”的调查中,最有意思的发现是,医生、精神病专家、心理学家和其他一些参与研究的人员常常从理性的科学研究者转变成为某种精神和宇宙信息的传播者。譬如,梅尔文·莫尔斯就认为“濒死体验”与脑中的“上帝信息接收点”有关,两者的结合可使人进入无限的宇宙世界。曾是彻底的怀疑主义者的莫尔斯现在被公认是该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研究者之一。一个有过“濒死体验”的孩子面对莫尔斯的疑虑说出了这样的话:“别担心,莫尔斯博士,天堂很好玩!”这句话让他开始用另一种观点来看待这个问题。 通过大规模的谨慎实验,莫尔斯使“濒死体验”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大大增强,不过他现在已经找到了新的研究方向。他已经较少关注这一领域中理性科学的部分,更愿意与听众们谈论一条所谓“爱无处不在”的精神道路。 医学与哲学双料博士、数本畅销书作者雷蒙德·穆迪被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首创了“濒死体验”一词,他被称为“投身这一研究领域的首位医学专业人士”。而大多数参与“濒死体验”研究的学者认为,肯尼思·林教授在引导这一领域从边缘学科走向主流科学方面起了关键作用。林曾撰写过《光的启示》等书,并以一丝不苟、科学系统的研究著称。在此基础上,他还尝试着超越传统科学的范畴。他写道,当我们死去的时候,我们就将第二次诞生,这个过程可能比第一次还要艰难;我们离开已知世界前往超出我们感知能力的另一个世界。在那里,我们最终会发现“活着”的全部含义,心中充满超越快乐的喜悦之情。他是该领域一个主要研究机构“国际濒死体验研究协会”的创始人。 探索生命逝去后的秘密(三) “国际濒死体验研究协会”女发言人丹尼丝·韦德在1977年曾遭遇死亡。她说:“当我第一次听说其他人也有相似的经历时,我曾怀疑我们是不是都做了同一个梦。但这不是梦,这种事确实发生了,而且改变了我的人生。”在韦德看来,想把这些经历上升到理性科学的高度简直是浪费时间:“这些体验听起来只像是轶闻趣事。你甚至无法用理性科学证明上帝的存在。对于这种体验能改变人、使人积极向上的方面,我更感兴趣。对‘濒死体验’感兴趣的公众也并不想得到具体的数据;他们想知道的是自己在地球上到底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 “炼狱”和“幽灵”等阴暗形象,通常来源于体验者对于罪恶、恐惧及惩罚等的心理预期 也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反对用虚无缥缈的理论解释“濒死体验”,其中最著名的当推西英格兰大学心理学高级讲师苏珊·布莱克莫尔。在她撰写的《垂死生存》一书中,她比较推崇这样一种解释:具有“濒死体验”的人之所以叙述极为相近是因为氧气枯竭引起的生理反应。她将所谓的“人死后的生命”称之为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幻觉”,在物理学、生物学和心理学上都找不到证据。至于这种经历对人的改变,布莱克莫尔说,曾接近死亡又最终活下来的人往往会变得越来越无私、对他人越来越关心。她说:“我们都是生物有机体,以一种令人着迷的方式进化,并无目的性可言,脑子里也没有一个目标。” 是所有有过“濒死体验”的人都曾经历了一场愉快的历险,回来后感到温暖,回想起来又觉得虚无缥缈吗?《基督教研究杂志》数年前对描述这些经验“阴暗面”的书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称,一些有“濒死体验”的人其实感觉“糟透了”、“很恐怖”,幸存者往往会掩盖这些痛苦的回忆。有一本书的标题就很能说明问题:《超越黑暗:我濒临死亡地狱边缘的体验》。作者安吉尔·费尼莫尔讲述了自己自杀未遂的体验。 长期研究“濒死体验”的作家阿特沃特自己曾有过那种体验,并对其他人的经历进行过仔细的研究。他说,约有15%的成人和3%的儿童感到进入了“恐怖的空间、荒凉的地狱边境或可怕的炼狱”,有时还能感觉到过去的“幽灵”。她说,这些体验通常建立在体验者对于罪恶、恐惧及惩罚等的心理预期上。 如何才能把科学方法应用于这一学科呢?英国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芬威克认为,以后的研究应当这样进行:在手术室里设置秘密目标,只有从天花板上才能看到。这是大部分“濒死体验”的有利位置。然后研究人员再要求幸存者描述他们看到了什么。 对于死亡的秘密,人们总是怀有强烈的好奇心,所有人都乐于对此加以评说。但这次的研究表明,这一领域正日渐成为主流科学探索中的合法领域,只是尚未获得政府资助。科学将如何解释这个富有诱惑性的问题呢?那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因为近年来试图用医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许多人最终都是从宗教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