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试说明低温脆性的物理本质及其影响因素

试说明低温脆性的物理本质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 2022-05-17 19:34:04

① 钢材的冲击韧性与哪些因素有关何谓脆性临界温度和时效敏感性

钢材的化学成分、内在缺陷、加工工艺及环境温度都会影响钢材的冲击韧性。
试验表明,冲击韧性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其规律是开始时下降较平缓,当达到一定温度范围时,冲击韧性会突然下降很多而呈脆性,这种脆性称为钢材的冷脆性。此时的温度称为脆性临界温度。
钢材的脆性临界温度数值愈低,说明钢材的低温冲击性能愈好。所以在负温下使用的结构,应当选用脆性临界温度较工作温度低的钢材。

什么是金属材料的脆性断裂,它的核心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金属材料的脆性断裂,它的核心本质是什么
金属在外加载荷的作用下,当应力达到材料的断裂强度时,发生断裂。断裂是裂纹发生和发展的过程。
1. 断裂的类型
根据断裂前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量的大小,可分为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韧性断裂:断裂前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断口呈暗灰色的纤维状。脆性断裂:断裂前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断口平齐,呈光亮的结晶状。韧性断裂与脆性断裂过程的显著区别是裂纹扩散的情况不同。
韧性断裂和脆性断裂只是相对的概念,在实际载荷下,不同的材料都有可能发生脆性断裂;同一种材料又由于温度、应力、环境等条件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断裂。
2. 断裂的方式
根据断裂面的取向可分为正断和切断。正断:断口的宏观断裂面与最大正应力方向垂直,一般为脆断,也可能韧断。切断:断口的宏观断裂面与最大正应力方向呈45°,为韧断。
3. 断裂的形式
裂纹扩散的途径可分为穿晶断裂和晶间断裂。穿晶断裂:裂纹穿过晶粒内部,韧断也可为脆断。晶间断裂:裂纹穿越晶粒本身,脆断。
4. 断口分析
断口分析是金属材料断裂失效分析的重要方法。记录了断裂产生原因,扩散的途径,扩散过程及影响裂纹扩散的各内外因素。所以通过断口分析可以找出断裂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改进构件设计、提高材料性能、改善制作工艺提供依据。断口分析可分为宏观断口分析和微观断口分析。
(1)宏观断口分析
断口三要素:纤维区,放射区,剪切唇。纤维区:呈暗灰色,无金属光泽,表面粗糙,呈纤维状,位于断口中心,是裂纹源。放射区:宏观特征是表面呈结晶状,有金属光泽,并具有放射状纹路,纹路的放射方向与裂纹扩散方向平行,而且这些纹路逆指向裂源。剪切唇:宏观特征是表面光滑,断面与外力呈45°,位于试样断口的边缘部位。
(2)微观断口分析(需要深入研究)
5. 脆性破坏事故分析
脆性断裂有以下特征:
(1)脆断都是属于低应力破坏,其破坏应力往往远低于材料的屈服极限。(2)一般都发生在较低的温度,通常发生脆断时的材料的温度均在室温以下20℃。(3)脆断发生前,无预兆,开裂速度快,为音速的1/3。(4)发生脆断的裂纹源是构件中的应力集中处。
防止脆断的措施:
(1)选用低温冲击韧性好的钢材。(2)尽量避免构件中应力集中。(3)注意使用温度。
6. 韧-脆性转变温度
为了确定材料的脆性转变温度,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如果把一组有缺口的金属材料试样,在整个温度区间中的各个温度下进行冲击试验。
低碳钢典型的韧-脆性转变温度。随着温度的降低,材料的冲击值下降,同时在断裂面上的结晶状断面部分增加,亦即材料的韧性降低,脆性增加。
有几种方法:(1)冲击值降低至正常冲击值的50~60%。(2)冲击值降至某一特定的、所允许的最低冲击值时的温度。
(3)以产生最大与最小冲击值平均时的相应温度。(4)断口中结晶状断面占面积50%时的温度。
对于厚度在40mm以下的船用软钢板,夏比V型缺口冲击能量为25.51J/cm2时的温度作为该材料的脆性转变温度。
7. 无塑性温度
韧-脆性转变温度是针对低碳钢和低碳锰钢,其它钢材,无法进行大量试验。依靠其它试验方法,定出该材料的“无塑性温度”NDT
(1)爆炸鼓胀试验 正方的试样板上堆上一小段脆性焊道,在焊道上锯一缺口。在试样上方爆炸,根据试样破坏情况判断是否塑性破坏。平裂,凹裂,鼓胀撕
(2)落锤试验
8. 金属材料产生脆性断裂的条件
(1)温度 任何一种断裂都具有两个强度指标,屈服强度和表征裂纹失稳扩散的临界断裂强度。温度高,原子运动热能大,位错源释放出位错,移动吸收能量;温度低反之。
(2)缺陷 材料韧性 裂纹尖端应力大,韧性好发生屈服,产生塑性变形,限制裂纹进一步扩散。裂纹长度 裂纹越长,越容易发生脆性断裂。缺陷尖锐程度 越尖锐,越容易发生脆性断裂。
(3)厚度 钢板越厚,冲击韧性越低,韧-脆性转变温度越高。原因:(1)越厚,在厚度方向的收缩变形所受到的约束作用越大,使约束应力增加,在钢板厚度范围内形成平面应变状态。(2)冶金效应,厚板中晶粒较粗大,内部产生的偏析较多。
(4)加载速度 低强度钢,速度越快,韧-脆性转变温度降低。

③ 作者在介绍影响金属冷脆性的因素时,采用的是什么说明顺序

  • 空间顺序,具体为从外到内。

  • 合理的说明顺序,是指能充分表现事物或事理本身特征的顺序,也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事物规律的顺序。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正确的顺序能正确地理清文章思路,能帮助读者理解,在说明文等叙述性较强的文体中,说明顺序更是必不可少的。

  • 原文如下:

金属如何“耐寒”

李湘洲 李南

①金属在低温下的性能与常温表现是不同的。在超低温状态下,敲打沉甸甸的铅条,

会发出铜铃般的响声;水银冻得坚如钢铁;低碳钢的强度成倍提高……几乎所有的金属在

超低温度下,强度都比它们在室温时要高出很多。

②但是,金属的“硬”和“脆”总是形影不离,在低温下金属的强度和硬度固然提高,可

是韧性却大大降低了,也就是说,金属变“脆”了。人们把金属随着温度的降低韧性和塑

性减小的现象称为“冷脆”。金属的冷脆断裂与常温下的脆性破坏状态基本相同,它往往

在无明显的塑性变形时突然发生,断口平滑光亮,裂纹一般起源于金属组织中的缺陷或

应力集中处,以很快的速度传播。它一旦发生,顷刻之间便会使整个结构崩溃。

③金属在低温下为什么会发生冷脆破坏?家研究发现,这同金属内部的晶体结构

有密切关系。我们知道,金属和合金是由无数小晶体组成的,晶体又由原子按一定方式

排列堆积而成。金属原子的堆积都遵循着某种特定的形式,有规律的重复排列。如果用

一些假想线把它们连接起来,就成了一个个结晶格子,简称晶格。

④金属晶格通常有下列三种类型:体心立方晶格,立方体的八个顶角和中心各有一个

原子,例如钨、钼、钠以及室温下的铁具有这种晶格;面心立方晶格,立方体的八个顶

角和六个面的中心各有一个原子,铜、银、金、铝以及高温下的铁都属于这种组织;密

排六方晶格,六棱体的十二个顶角各有一个原子,中心平面有三个原子,锌、镁、钛均

属这一类型。

⑤在低温下发生冷脆主要是体心立方晶格的金属,其次是密排六方晶格的金属。它们

随着温度的减低,强度指标(如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增加,塑性和韧性指标(如冲击

韧性、延伸率)下降,显现脆的性质。与此相反,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不会发生冷脆破

坏,温度降低,强度指标有些增加,韧性和塑性指标不变或稍有提高。

⑥为什么不同晶格的金属会出现两种迥然不同的低温性能呢?这是由于不同晶格的原

子数目和分布状态不同,晶面与晶面之间所显现的滑移阻力也有很大差异。面心晶格由

于晶面原子比较多,原子滑移时遇到的阻力小,所以容易变形,因而韧性好。而体心和

六方晶格的情况正好相反,它们晶面的原子少,排列稀疏,滑移阻力比较大,金属变形

困难,因而表现脆的性质。

⑦除了微观晶体结构外,影响金属冷脆性的因素还有很多,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

因素。外部因素包括工作温度、应力状态、载荷速度、工作介质等;内部因素有合金种

类、成分、晶粒度和组织缺陷等等。

⑧通过对冷脆金属在不同温度下的试验,可以发现,温度越低,冷脆现象也愈严重。

但是,这种变化却要达到某一温度才会明显加剧。无疑,这一“临界脆性转变温度”就成

了研究和选择低温材料的依据。例如,为了保证冬季船舶在高纬度海洋航行安全,远洋

轮的最低工作温度必须高于材料的临界脆性转变温度,这样可以避免冷脆破坏。

⑨钛合金是较理想的深度低温材料。它有三大点:一是比强度(材料强度和比重的

比值)高,在所有金属中首屈一指;二是强度随温度的降低而提高,而且能保持足够的

韧性;三是在低温下对缺口的敏感性小,也就是说,不容易在有缺口的地方出现裂纹。

另外,钛合金的导热性能差,膨胀系数小,适用于火箭、导弹的燃料贮箱中的高压容器

和管道等低温构件。但是,钛容易被氧化,它和液态氧接触会发生反应引起燃烧、爆炸

,所以钛不宜用来制造贮存氧的容器。

(选自《网络知识》2013年第6期)

④ 低温脆性的原理

金属的低温脆性是由于金属的屈服强度随温度降低而升高造成的。.
屈服强度бs与断裂强度бc相交,交点对应的温度为脆性转变温度Tk。当T<Tk时,бs> бc,随着应力的增加,材料在发生塑性变形之前就发生断裂,属于脆性断裂;当T>Tk时,бc>бs,随着应力的增加,材料先发生塑性变形,然后断裂,属于塑性断裂。金属材料在Tk发生脆性转变。
金属材料脆性转变的本质是其塑性变形能力对温度变化的反映。在可用滑移系统足够多、阻碍滑移的因素不因温度变化而加剧的情况下,材料将保持足够的变形能力而不表现出脆性断裂,面心立方金属属于这种情况。但是体心立方金属,如铁、铬、钨及其合金,在常温下变形能力尚好,但在低温条件下,间隙杂质原子与位错和晶界相互作用的强度增加,阻碍位错运动、封锁滑移的作用加剧,使得对变形的适应能力减弱。.

⑤ 温度对岩石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1)温度对岩石热导率的影响

岩石传递分子热运动的性质称为岩石的导热性,用热导率κ表示,其物理意义是,单位厚度岩石沿热传导方向,两壁温差为1℃(或1K)时,单位时间内所流过的热量。根据傅立叶定律,计算公式为: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式中:κ为岩石的热导率,W/(m·K);Q为热量,J;D为岩样的厚度,m;F为截面积,m2;t为时间,s;T1,T2分别为岩样两壁的温度,K。

影响岩石热导率的因素有多种,除主要取决于岩石成分特点和结构特点如孔隙度、饱和度、饱和流体的性质等因素外,温度条件和压力条件都是影响岩石热导率的因素。岩石热导率与温度的关系比较复杂。

(2)温度对岩石比热的影响

单位质量的岩石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K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之为该岩石的比热容,用公式表示如下: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式中:c为岩石的比热,J/(g·K);Q为热量,J;m为岩石的质量,g;ΔT为升(降)温度,K。

(3)温度对岩石导热性的影响

导热性是岩石由高温区向低温区传递热量的能力,反映了岩石加热或冷却时各部分温度趋于一致的能力,是反映岩石热惯性的一个综合性参数。

岩石的导热性受到其构造的影响。例如在层状岩石中,沿层理方向的导热系数大于垂直层理方向的导热系数。而当岩石中有空隙时,因为空气的导热系数很小,所以干燥的空隙性岩石的导热系数总是小于非孔隙性岩石的导热系数。其次,结晶岩与非结晶岩矿物的导热系数明显不同,一般来说,前者导热系数大于后者的导热系数。

岩石的导热性不仅受到组成岩石矿物组成成分、矿物颗粒大小、岩石的结构、岩石内部包裹体的形状和含量,以及密度、湿度的影响,而且还与温度的变化有关。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升高,岩石导热系数减小,在温度为293~473K(20~200℃)范围内,岩石导热系数随着温度升高而指数规律下降,其经验关系为: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式中:λ20为温度为20℃时岩石的导热系数,W/(m·K);K1为考虑岩石层理影响的系数,在平行层理方向时,取K1=1,垂直层理方向时,取K1=0.75~0.93;A与岩石类型有关的常数;T为温度,℃。

如果温度超过200℃,则岩石的导热系数随着温度上升按线性规律下降,两者的经验关系表示为: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式中:λ200为温度200℃时岩石的导热系数,W/(m·K);T为温度,℃;b为与岩石类型有关的系数。

若温度低于0℃时,随温度下降,岩石的导热系数增大。导热系数与温度变化的关系,可用如下的经验公式表示: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式中:λ0为温度0℃时岩石的导热系数,W/(m·K);b为与岩石类型有关的系数,它是表示温度降低1℃,岩石导热系数增大程度的特征系数。

矿物与岩石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基本原因,在于高温时,矿物晶格及颗粒间胶结物中缺陷增加,同时由于结构热应力作用在矿物颗粒边界上产生微裂隙,从而导致岩石导热性下降。

(4)岩石热膨胀

岩石的线热膨胀或体积热膨胀是岩石的一个重要热物理性能特征。岩石热膨胀性能表征它将吸收的热能转化为做功的能力。

岩石线膨胀系数是指岩石试件温度升高1℃时在长度方向引起的应变量,这一性能指标值影响岩石的热变形和热应力。设若将岩石看作是均质、各向同性固体,均质岩石一维长杆长度为L,当温度变化量为dT时,杆长的增量为dL,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式中:α为岩石线热膨胀系数,K-1。

对上式两边积分,得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如果在T1到T2的变化范围内,线热膨胀系数α不变,为一常数,则上式可变换为: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因为函数ex按级数形式展开,为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经变换,并略去高阶无穷小量,取前2项,可得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实际上岩石是多种矿物成分的非均质体,其体膨胀系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当岩石受热温度改变时,其膨胀系数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当温度不高于80~100℃条件下,岩石的体膨胀取决于组成该岩石的矿物的热膨胀,受热不发生相变或水解等许多矿物,其体膨胀系数α与温度的变化关系具线性的特点,可以表示为:

科学超深井钻探技术方案预研究专题成果报告(中册)

式中:b′为一般矿物的温度系数,b′≈1.25×10-3K-1;α0为T值为0℃时矿物的线热膨胀系数。

在这种情况下,岩石线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也呈线性变化趋势。

当温度升至150~200℃至580~600℃时,岩石热膨胀现象最为明显,各种岩石的热膨胀系数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一直到超过600℃以后,温度继续上升,线膨胀系数则出现下降趋势。

以含石英的岩石来说明,在温度达到573℃时,石英由β晶形向α晶形变化,使得膨胀系数下降。这种α值随T变化的趋势,从图2.1可以看到。

图2.1 细粒石英岩线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

(5)温度对岩石强度的影响

由于岩石本身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多矿物成分结合体,还由于其内部往往存在各种构造,构成了岩石的各向异性和非均质性。因此,从理论上一般性的论证岩石强度与加热温度变化的关系是困难的。

根据一般试验结果,可以认为岩石强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存在两大类型,一类是岩石强度随温度升高而逐渐下降。有许多岩石,如石灰岩、大理岩、白云岩、磷灰岩等,受热温度升高,随之发生化学分解、熔解等现象,从而导致它们强度下降。

第二种类型是岩石受热温度升高,在初始阶段,岩石强度随温度升高而提高。到达一定高的温度之后,继续提高温度,岩石强度即行下降。具有这种温度-强度变化特征的岩石,主要有石英岩、含铁石英岩、砂岩、花岗岩等坚硬或较坚硬的岩石。对于这类岩石,一般来说,在受热温度不超过200~300℃时,它们的强度将随温度升高而提高。当到达最大强度时,其值可较常温条件下的强度高20%左右。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岩石强度增强,可以认为是矿物颗粒受热,产生热膨胀,虽然这时伴随热应力的产生,但其值并未超过岩石的强度极限,没有引发破坏和微裂隙的形成。而热膨胀的结果,有助于岩石密度的提高,因而促进岩石强度的增大。如果加热温度过高,超过了200~300℃之后,一般说来,此时岩石中结构热应力将明显增强,直至超过岩石强度极限,出现微裂隙。岩石微结构的损伤,必然导致岩石强度的下降。

在常压下,随着温度升高,岩石很少会发生脆性—延性转变。考虑到地下岩石都是处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所以,关于常压下岩石强度与温度关系的研究显得相对次要了。

当压强增大时,岩石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呈现明显的相关性。例如,在小于1GPa的围压下,可以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大多数岩石,包括火成岩、变质岩和部分沉积岩等都会出现脆性—延性转变,从而导致岩石强度下降。现以花岗岩为例,可以发现,在较高温度下,岩石存在围压情况下,岩石较为容易发生脆性—延性转变。

Wong T F总结了8种岩石强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的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有所下降,而下降的趋势与岩石的种类有密切关系。

图2.2 不同岩石及矿物的应力-温度曲线

之所以会出现岩石强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较高温度下,岩石在存在围压的情况下容易发生脆性—延性转变。

(6)温度对岩石摩擦特性的影响

钻进过程中,钻头在轴压和转速的作用下破碎岩石,同时,钻头本身也受岩石的研磨而变钝。岩石磨损钻头的能力称为岩石的研磨性。岩石研磨性与钻头寿命、生产效益、钻探成本直接相关,所以这一指标是选择钻头、设计钻头、确定钻进规程参数和制定生产定额的依据之一。

大多数岩石在500℃温度以下的摩擦特性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岩石摩擦性质几乎与温度无关,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但当温度超过500℃以后,大多数的火成岩和变质岩摩擦系数都将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⑥ 不锈钢钢管的在低温下的物理性能分析

1、低温脆化 --- 在低温环境中,变形能量小。在低温环境中,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降低的现象称为低温脆化。多在铁素体系列的体心立方组织上产生。
2、低温加工 --- 将马氏体系列不锈钢从奥氏体化温度淬火后再冷却到极低的温度,以促进产生马氏体的淬火方法。适合容易生产残留奥氏体的不锈钢。
不锈钢管在低温下,电阻、线膨胀系数、热导率、质量热熔和磁性都会发生很大变化。电阻,线膨胀系数在低温时变小;热导率、质量热容在低温时急剧减少;杨氏模量(纵弹性模量)在温度下降的时同时增大。因为奥氏体系列不锈钢管具有低温(Subzreo 温度)的Ms点(马氏体变态开始温度或马氏体生成温度),所以当保持在Ms点以下时,即可生成马氏体。低温时马氏体的生成,才使奥氏体系列不锈钢的代表钢种SUS304(18Cr-8Ni)在常温下是非磁性,而在低温环境中变为有磁性。
关于在低温状态下,铁素体不锈钢管存在像碳素钢那样的低温脆性,而奥氏体钢则不存在。因此铁素体或马氏体不锈钢产生低温脆化而奥氏体系不锈钢或镍基合金不显示低温脆性。铁素体不锈钢管的SUS410(13Cr),SUS430(18Cr)等在低温状态下,显示出冲击值急剧下降。所以,在低温状态下使用时,有必要特别注意。作为改善铁素体系列不锈钢冲击韧性的方法,可考虑进行高纯化工艺。借助于控制C,N等级水平,脆化温度在-50℃到-100℃范围内进行改善时,有可能将其用于与冷冻相关的工程。已将SUS430LX(18Cr-Ti,Nb-LC)和SUS436L(18Cr-Mo-Ti,Nb-LC)等应用于冷冻器具的壳体。铁素体不锈钢因为是体心立方结构,当材料性能呈现出变弱时,尖锐的裂纹会迅速地扩展而造成脆性破坏。奥氏体系列不锈钢因为是面心立方结构而不会产生脆性破坏。奥术投入不锈钢SUS304L(18Cr-9Ni-LC)和SUS316L(18Cr-12Ni-2Mo-LC)等显示出在低温状态下仍具有优越的冲击特性。但是,要注意析出铁素体或因加工而引起马氏体的析出,还有因敏化引起碳化物或σ相等异相析出而引起的脆化的倾向。

⑦ 简述哪些因素对钢材性能有影响

(1)由于某种因素的影响而使钢材强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增加脆性的现象称之为硬化现象。一般为重复荷载作用下弹性极限提高(进入塑性阶段后发生)。
(2)冷加工时(常温进行弯折、冲孔剪切等),钢材发生塑性变形从而使钢材变硬的现象称之为冷作硬化。
(3)钢材中的C、N,随着时间的增长和温度的变化,而形成碳化物和氮化物,使钢材变脆的“老化”现象称之为时效硬化。
2、温度的影响
(1)正温影响
总体影响规律为温度上升,钢材的强度降低,塑性、韧性提高,温度达450-600oc左右时,钢材的强度几乎降至为零,而塑性、韧性极大,易于进行热加工,此温度称之为热煅温度。
需要说明:钢材在250o左右时,强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钢材表面呈蓝色,这一现象称之为蓝脆现象。钢材在200o以上时应采取隔热措施。
(2)负温影响
随着温度的降低钢材的强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脆性增大,称之为低温冷脆,当温度降至某一特定温度时钢材的脆性急剧增大,称此温度点为转脆温度。
3、生产工艺的影响
(1)冶炼过程主要控制化学成分。
(2)浇铸的影响主要为脱氧方法:沸腾钢用Mn为脱氧剂,时间快,价格低,质量差;镇静钢用Si为脱氧剂,时间慢,价格高,质量好。
(3)反复的轧制可使得钢材规格变小,改善钢材的塑性,同时可以使钢材中的气孔、裂纹、疏松等缺陷焊合,使金属晶体组织密实,晶粒细化,消除纤维组织缺陷,使钢材的力学性能提高。同一牌号的钢材,厚度或直径越小,强度越高。

⑧ 影响钢材冲击的因素是什么钢材的冷脆性,脆性临界温度是多少

钢材的化学成分、内在缺陷、加工工艺及环境温度都会影响钢材的冲击韧性。

冲击韧性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其规律是开始时下降较平缓,当达到一定温度范围时,冲击韧性会突然下降很多而呈脆性,这种脆性称为钢材的冷脆性。此时的温度称为脆性临界温度。

钢材的脆性临界温度数值愈低,说明钢材的低温冲击性能愈好。所以在负温下使用的结构,应当选用脆性临界温度较工作温度低的钢材。

⑨ 低温碳素钢某些牌号低温使用范围不得低于-45度,这是为什么材料会发生什么转变微观结构低温脆性

随着温度的降低,大多数钢材的屈服强度有所增加,而韧性下降。这种变化并不是一个连续的渐变过程,而是当温度降到某一临界温度时冲击韧性急剧下降,拉伸破坏不显现屈服突然脆断。金属材料在低温下呈现的脆性称为冷脆性,材料由延性破坏转变到脆性破坏的临界温度称为韧脆转变温度。为防止发生低温脆性破坏,钢材的最低允许工作温度就应高于韧脆转变温度的上限。
钢材中磷含量的增加会显著增加钢材的冷脆性。磷(P):是钢材中有害元素,磷含量高增加钢的冷脆性,使焊接性能变坏,降低塑性,使冷弯性能变坏。因此通常要求普通碳素钢中含磷量小于0.045%,优质钢要求更低些。
影响脆性转变温度的因素很多,有材料本身的因素,如晶体结构及强度等级、合金元素及夹杂物、晶粒大小等,有外部因素,如形变速度、应力状态、试样尺寸等。
值得一提的是,具有面心立方晶格结构的奥氏体不会发生低温脆性,而体心立方晶格的铁素体会发生低温脆性。
.

⑩ 作者在介绍影响金属冷脆性的因素时,采用的是什么说明舜玉请你根据具体内容说说。

由外到内吧

热点内容
一只小鸟教学设计 发布:2025-01-11 23:41:11 浏览:648
数学软件应用 发布:2025-01-11 23:27:30 浏览:526
语文作业下载 发布:2025-01-11 23:26:40 浏览:901
延庆教育委员会 发布:2025-01-11 23:26:39 浏览:215
上海洛德化学 发布:2025-01-11 22:57:23 浏览:190
中公教育四川 发布:2025-01-11 22:11:08 浏览:189
智慧的英语 发布:2025-01-11 22:01:53 浏览:287
是历史潮流 发布:2025-01-11 21:59:34 浏览:722
幼儿园师德先进事迹 发布:2025-01-11 21:07:41 浏览:785
许姓班主任 发布:2025-01-11 20:23:36 浏览: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