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化学思维
化学思维:看到了物质就想到了物质的运动;物理思维:看到了运动才想起物质.
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的的学科,学生在初接触化学学科时,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东西一下子以科学观念的姿态涌现出来,在感到新奇的同时,以往直线性的思维方式与单一的思维层面突然就变的不再适应。如何使学生构建科学的思维体系、把握科学的化学学习方法就是贯穿初中化学学习全过程的重要任务。
一、明确化学学科研究的方向性,了解化学问题,确定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方向。话术:许多没有上过辅导班预科班的孩子在进入新初三进行化学学习时,总有一种感觉,化学不难,但就是题不会做,不知道它要考什么,迷离迷糊的感觉,还不知道为什么。
原因:若老师只注重知识本身的传授,对于化学这门学科本身的学习对象及学习目的,和生活有什么联系不太关注,学生心里没有明确的学习指向和学习价值感,不知道学化学有什么用,跟生活建立不起联系,自然对该门学科有疏离感,感觉完全纯理论,提不起兴趣。
所以建立初步的化学印象很重要。学生在初接触化学时,根本不明白化学学习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如果不能先帮助学生明确化学学科的任务与研究对象,学生的思维就没有明确的指向,连瞄准都做不好,学习起来当然也是糊里糊涂。这也就是为什么同为理科而学生面对化学总是有些不知所措,搞不懂自己学不好的原因。所以在入门阶段,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化学印象,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样的问题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我们研究问题时要探讨的是哪个层面上的问题。第一堂课上,我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比如:用自来水烧开水的时候,壶底会出现白色的渣子,天长日久,壶底会出现坚硬的厚厚的白色结块。这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会出现呢?怎样能把它们除去呢?喝茶的茶杯尽管经常用水清洗但时间长了会出现黄色的斑渍,这是什么东西呢?怎样清洗茶杯可以光亮如新呢?我们天天都要用到的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是怎样制成的呢?由这些问题,学生慢慢理解到,我们生活中所见、所用的各种东西原来都是化学研究的对象,化学中我们把它们都 称为物质。而化学研究的侧重点是这些物质在性能方面的特性、优缺点、应用等。化学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在认识物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让生活更方便美好。这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只有大量的实例在脑海中堆积起来形成观念,才能为学生的思维指向打好基础,让学习的思路变得清晰起来。
二、把握化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教学生学会类比,培养从具体到抽象、从理论到实践的逻辑思维方式。
准确把握化学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础。化学学科不同与其它理科的关键就在于概念的学习。突破化学概念,利用直观性强、现象鲜明的实验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但这只适用于关于物质特性方面的概念分析。尤其在初三刚接触化学的阶段,一些理论性较强、关于微观结构领域的无法直接感知的,例如刚入门时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到元素与原子、分子的描述、从相对质量的表示方法,到质量分数的含义、从质量守恒定律到化学方程式与化学式和化合价……面对纷至沓来的一系列的化学概念,不能好好把握就不能正确应用,这也正是大部分学生感觉头痛的“爱学化学却学不好”的原因所在,久而久之信心慢慢减弱,兴趣也就慢慢消失了。此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学会类比,为抽象的概念找到具象的依托,为无法感知的状态提供想象的实体。例如在描述化学反应的实质时,先通过学生已经理解的肉眼无法看到的微粒可以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的经验,我们提出物质的微粒观,这个过程我把它比方为在地上可以看到的一个一个的人,到了高空在飞机上却只能看到连绵成片的景象,让学生把我们所能够观察到的宏观物质的印象与它内在的微观结构联系起来,然后通过实例分析训练让微粒观成为学生自己的认识角度,这时再具体探讨化学反应的实质。在水的三态变化与电解水两个实例中,我通过对比二者变化的条件与结果,让学生体会到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关键是看这个过程中构成这种物质的微粒有没有被破坏,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微粒。这样,在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的概念就比较明确,也为今后理解化学变化过程中的质量守恒打下了好的基础。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不仅仅是这个概念本身,培养起来的应该是从微粒角度认识物质、理解物质变化过程的抽象思维能力。
而逻辑思维的分析与推理正是解决化学问题必备的能力。所以当学习完理论概念后,如何应用概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呢?在观察了电解水的实验现象之后,我提出问题:电极两端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根据水分子的结构,你认为这两种气体分别是什么?体积大的可能是哪种气体呢?并出示一条信息:同温同压下,同体积气体中所含分子个数相等。这样,学生在理解水分子中含有氢、氧原子而且个数为2:1的情况下,大多数同学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而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同学则是在知识的迁移中概念应用不到位的表现,此时再通过概念的重新巩固与新信息的接受与运用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明确化学问题分析中的
思维过程,从而养成正确的学习思路,认识到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而最终又可以通过实验帮助我们验证猜想:即了解到氢气与氧气的验证方法。
三、复习阶段整体性思维、跨度式思维与综合集成式思维的培养,是全面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思维水平的重点。
我们通过化学概念的学习,使学生对化学这门科学的知识有所掌握,逐渐培养学生的微粒观、变化观、能量观等化学观念,而通过适当的归纳与总结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实现思维的整体性与跨度性是必需的,并且是很重要的。综观学生的学习过程,他们的思维水平处在分散、单一的层面,缺乏对综合问题的整体分析能力和跨越式的思维能力,这也是学生分析问题时的最大障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是全面提高学生思维水平的关键所在。例如在酸碱盐的问题分析时,如何灵活运用各自性质综合处理复分解反应的相关问题呢?
例:金属(La)的活动性比锌强,它的氧化物为La2O3,其对应的碱为La(OH)3,难溶于水,而LaCl3可溶于水。下列各组中的物质难以直接反应而制得LaCl3得是( )
A、La+HCl B、La2O3+HCl C、La(OH)3+HCl D、La(OH)3+MgCl2
题目中综合了酸碱盐之间的反应条件的考察,学生必须通过每条信息的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比如活动性比锌强证明可以与酸反应,氧化物化学式说明其化合价为+3价,难溶性的碱说明不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最后依次判断结论的正误。而如果思维单一,不能对所有的信息加以整合,面对这样的问题就往往束手无策,迷迷糊糊。
在溶解度的相关问题分析上,集中体现了逻辑推理中概念的整体性与知识点问题相关的跨越性思维方式,这样在解决问题时就应该是有理有据,大胆预测与实验验证相结合。例如:
在一个大萝卜上挖个大坑,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后将食盐水倒出,在相同的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以溶解少量食盐,这说明倒出的溶液:( )
A、是饱和溶液 B、是不饱和溶液 C、氯化钠溶解度升高 D、氯化钠溶解度降低
在分析这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先思考相关的概念:饱和溶液、溶解度及相关因素,从而明确了这个过程是从饱和溶液变为了不饱和溶液,从根本上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然后思考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这一原理,最终找到溶液变为不饱和的原因是溶剂的增加,然后再分析有没有这个可能,学生想到了萝卜中富含水分,这样整个问题的分析就完整了。这个过程看似复杂,实际是重在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能力提高了,也就什么问题都能分析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
而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具体体现在对待综合问题的集成式思维方式上。例如:
将一定量铝粉和氧化铜混合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3CuO+2Al====3Cu+Al2O3。反应结束后,为了检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取少量反应后的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将铁片插入溶液中,下述现象中能够说明氧化铜没有完全反应的是( )
1、加入稀硫酸后有气泡生成 2、加入稀硫酸后没有气泡生成
3、加入稀硫酸后溶液中有红色不溶性物质。 4、插入溶液中的铁片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A、只有4 B、2和3 C、3和4 D、1、3和4
要准确选择,就需要明确问题所要求的氧化铜过量的相关反应。氧化铜过量,则加入稀硫酸时二者反应生成物为硫酸铜溶液,其现象则表现为溶液变为蓝色。这是其它物质都无法实现的现象。学生只有在明确了溶液变蓝的现象为氧化铜过量,则针对各个现象所确定的反应物的选择也就轻而易举了。
四、在化学学习中,积累了足够的科学概念后的灵感式思维方式所体现的非逻辑思维的应用则是学生在解决新问题时必备的素质。
例如:
根据下列化合物与单质相互转化的关系回答: 化合物甲 单质Y
单质X 化合物乙
1、若乙的溶液是浅绿色,Y是红色固体,则X是 _____________,如:(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中关于物质种类的推断首先应该通过已有的物质相关性质的了解来确定,这样我们能够得出浅绿色溶液中必含Fe2+,而作为单质的红色固体只能时金属铜,面对这两种物质,能不能由此直接联想到相关的反应类别呢?在具备了基本的知识储备的情况下,学生应该能够比较容易的联想到金属铁与铜的盐溶液反应制取金属铜的过程了,这样问题就解决了。而当面对化合物乙为气体的问题时,对于制取金属铜的氧化还原反应过程的把握成为灵感凸现的突破口。当我们想到此类过程,则引出相关的具有还原性的单质碳与氢气,再由此得出相关生成物的状态分析,从而确定反应物应为碳与氧化铜。这里,解决问题时对物质相应性质的灵感式联想作为逻辑分析的补充,快速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
以上是我对于初中化学关于学生用化学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对化学问题的分析能力是解决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化学障碍的主要突破口,只有在具体的教学中针对新问题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才能使我们真正的“授人以渔”,不当之处,敬请指教。
『叁』 什么是化学思维转换思想
△ 比较法:比较法是通过观察,分析,找出两个以上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它是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比较的过程是使人在思想上确定事物(现象)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凡是比较,都是在一定关系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 例如:(1)在学习汽化现象时,研究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2)比较电流表与电压表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类比法:为了把要表述的物理问题说得清楚明白,往往用具体的、有形的、人们熟知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形的、陌生的事物。通过类比,使人们对所要提示的事物有一个直接的、具体的、形象的认识,找出类似的规律。【注意】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要有共有的相同或相似处。例如:初中物理中,把“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结构”用“学生在校的情况”做类比。△ 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时,某一物理量往往受几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为了确定各个不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就需要控制某些量,使其固定不变,改变某一个量,看所研究的物理量与该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注意】在很多探究性实验中,经常用到此法。例如: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有关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在物理学习中,有时需要研究看不见的物质(如电流、分子、力、磁场),这时就必须将研究的方向转移到由该物质产生的各种可见的效应、效果上,由此来分析、研究该物质的存在、大小等情况,这种研究方法称为转换法。例如: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即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判断。
『肆』 初中化学有哪些高阶思维
化学传统教学重知识本位,核心素养课程理念要求转向素养本位,转向培育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高阶思维是什么?先说低阶思维其特征是回忆信息或者在熟悉的情境中应用知识。例如很多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结构式,同素异形体等等。配平化学方程式也只需要低阶思维。这些问题只要回忆事实,熟悉问题即可。低阶思维有固定解决问题的路径,没有推理、理解、论证等,问题答案也是唯一的。
而高阶思维是复杂的、不规则的,通常会产生多种解决方案。这种思维具有不确定性、应用多重标准、自我调节等。比如,要在实验室获取少量氧气,你会采取哪种方案?为什么?熟悉三种方案要从反应速率、操作难易、氧气纯度、产量等考量因素,学生面临各方案的比较、评价、决策等。没有固定方法可用时,只能使用高阶思维解决。
低阶思维主要包括知道、理解两方面;高阶思维包括应用、分析、评价、创新等方面,它往往表现为不规则、非线性的特点。
『伍』 如何培养化学思维
化学知识点零碎,有较多的的识记部分,而且实验性学科。要想培养深刻化学思维能力,首先要学好化学基础知识,然后多思考,而且是要独立思考,别遇到问题就请教老师,多了解一点化学领域里的故事,特别是化学家的事迹。最重要的还是要学好基础知识,做好以下几方面,化学学习并不难。
一、认真听课,做好笔记。
好的笔记是教科书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
由于化学学科知识点既多又零碎、分散,所以,课堂上除了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外,还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知识,以及思路和疑难点,便于今后复习。
二、及时复习。
复习并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自己的大脑中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并进行重整,形成新的知识体系。所以,课后要及时对听课内容进行复习,做好知识的整理和归纳,这样才能使知识融会贯通,避免出现越学越乱的现象。比如学习了SO2的漂白性就跟氯水的漂白性进行比较,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三、学会巧记
由于要记的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归纳法、歌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
四、勤练
练习是理解消化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但练习要有针对性,不能搞题海战术,应以掌握基本方法和解题规律为目标。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一题多解和归纳总结,这样才能达到做一题会一类的效果。如化学计算中常用的技巧法有:守恒法、关系式法、极值法、平均值法、估算法、差量法等。
五、备好“错题本”
做题的目的是培养能力、寻找自己的弱点和不足的有效途径。所以,对平时出现的错题,应做好修正并记录下来。记录时应详细分析出错的原因及正确的解题思路,不要简单写上一个答案了事。同时,要经常翻阅复习,这样就可以避免以后出现类似的错误。
六、重视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不但能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动手等能力,还能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所以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平时做实验,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考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可以怎样做,从而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陆』 你认为学习化学需要怎样的思维方式
我高中学的理科,然后大学学的专业是应用化学,毕业后现在从事实验室工作,可以说高中以后都是和化学过招儿,算是有点儿发言权吧,下面说说我对化学的理解。俗话说得好:“化学是理科中的文科”,这句话的意思就显而易见了,化学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名称与俗称,反应类型与特征,离子共存,化学反应方程式,盐水解后溶液呈酸碱性的特点,有机物等等都是需要记忆的,而且老师还总结出了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这些东西都是做题的根本和依据,比如物质的俗称没有记住,反应方程式不会背写,物质的特征颜色也没记下来,好了,化学推断题本来是白送分的,什么都没记住,就大眼瞪小眼的看着题目发呆吧。数学和物理要求的逻辑思维比较强,尤其是物理在物体的运动方面,得分析明白了物体的受力与运动状态,才能利用动能定理、能量守恒、动量定理等列式,利用方程组解题。虽然化学也有质量守恒定律、电荷守恒定律等需要计算的,但是还是以方程式、原子的电子核外排布与得失电子的性质为基础,来个小小的计算就能解决问题了,是需要一点儿逻辑思维能力的。但是数学、物理可以举一反三,但是化学该记住的没有记住,举一是反不了三的。所以说,数学物理的思维和学习化学的思维虽然有共同点但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就像学习语文和英语的语法一样,都是分析句子成分,但是英语的表达方式多少还是与我们中国人汉语的表达是不一样的。
『柒』 化学思维方法有哪些
实验法。这是最普遍的方法。根据基本原理及你的总体设计路线,通过N多具体实验验证,得到测试数据,然后分析,归纳,总结……
2. 理论计算法。利用现代电脑技术,再根据理论模型及其相关假设,编程、计算、预测,最好再配合实验数据验证、分析、总结。
3. 归纳法。从已有的N多实验数据、已验证数据等,归纳总结别人还没有注意或发现的特殊规律。不过,这在现代,已经很难捡到这样的漏了。前面的研究人员都是很聪明的。
4. 经验法。根据生产、生活实践中的经验积累,总结一些特别的、专门的技术,常可以得到专利,也很能取得经济效益。但要足具慧眼。
『捌』 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一、培养化学思维,引导创新思维。
化学思维体现在诸如现象与本质、宏观与微观、结构与性质、变化与条件、共性与个性以及实验与认识等方面的思考与认识上。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对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习惯有特殊的作用。例如:在分子概念的教学中,通过“碘升华”的演示实验,欲使学生认识“升华”这种宏观现象,必须运用化学思维方法,到微观世界寻找原因,引导得出是分子运动的结果。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发挥创造性想象,求知物质的性质,从而挖掘学生的智慧潜能,引导创新思维。
二、激发好奇而质疑,促进创新思维。
好奇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构成了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链上的关节点,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如瓦特因对蒸汽冲动水壶盖好奇而质疑,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狗流唾液好奇质疑,创立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我们用“魔棒点火”、“海底世界”等这些奇异的化学实验现象,激发好奇心,引起学生疑窦,常使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在这种情感的刺激下,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索、去揭示“奇”的奥妙,去寻求“疑”的答案。创新思维的火花时时在白热化的思考中进发而出。
三、培养讨论习惯,触发创新思维。
创新教育要求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和谐气氛,要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最大的空间,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教学体系。在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讨论,这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讨论的过程实质是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在讨论中一旦被触发,有如激流奔放,甚至可以形成汹涌的创新思维浪潮。如对习题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讨论,化学实验步骤最优化的讨论,气体发生装置气密性检验方法的讨论,以及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相结合的讨论,均能吸引学生思考,拓宽思维的空间,激活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进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四、变换思维方法,培养思维创新能力。
1.加强逆向思维训练。通过研究和解决问题,一般均习惯于正向思维,一旦问题稍有变化,学生的思维定势就成为解决问题的羁绊。如氨气使酚酞试液变红,二氧化硫使品红溶液褪色,如果加入某物质后引起颜色变化,学生能迅速判断出使颜色变化的物质。但如果题给出的信息为颜色早已变化,且未加入任何物质,学生一般难以跳出常规、变换思维角度进行逆向思维。
2、口强联想思维训练。联想就是指在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问题的时候,寻求多种途径探究问题,从不同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善于联想是创新的关键。学生联想越广,驾驭知识的能力就越强,由此拓宽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加强了思维的针对性,提高了学生推理、想象和求异创新的能力。
五、设计探索性实验,培养操作创新能力。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形成科学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途径。欲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功能,应将一些模拟实验、验证性实验重新设计成探索性实验。
如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设计成教师指导下学生探索式实验,采用“实验——分析——讨论”的程序组织教学,将学生分小组按反应物的不同比例进行实验,并设计一系列问题,由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去分析、讨论,学生很有兴趣,思维活跃,主动发言甚至发问。这样设计,既具有探索性与启发性,又锻炼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及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探究心理,启发和活跃了思维,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设了情境,提供了条件。
六、寓审美能力的发展子创新能力的培养之中。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不仅要靠理性方面的教育,还需要靠美育这种感性方面的教育。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化学教师只有最得体地把化学教学艺术因素表现出来,才能引导学生深切感受化学学科中的实验美、理论美和应用美。当教师用优美的语言结合挂图、投影介绍大自然变化的杰作——钟乳石和石笋的形成而构成的壮观景象时;当教师用动听的语言娓娓叙说化学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追求真理至取得的辉煌业绩时;当学生看到教师构思精巧的板书和计算机屏幕上电子云微观粒子的运动时;当学生在探求新知、寻找规律时获得意外成功的惊喜,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后,突然产生的灵感所带来快乐时,无不感受到美的熏陶,从内心深处升腾起一种难以言喻的美感,它可以成为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获取创新能力的巨大源泉。
『玖』 化学思维建模有哪几种
思维建模的过程应包括分析、建模和解模三个过程。
分析的过程主要是对特定的研究对象(原型)进行抽象、概括,抓住其主要信息以及与相关对象的共性问题。
建模的过程主要是抽象思维或非逻辑思维的应用,通过舍弃研究对象(原型)的一些次要细节及非本质的联系,对研究对象(原型)的主要信息做出一些必要的简化、假设和一般化处理,并用适当的文字、公式或实物等方式去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特征、功能和联系,以建构相对固定的思维模型。
解模的过程主要是表现为逻辑的思维,运用已经建构的思维模型去解释研究对象(原型)和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认为可以用以下图示关系表示思维建模的基本过程:分析-思维-模型-研究对象(原型)-建模-解模-相关理论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对象主要信息-验证-应用-再现-迁移
二、化学多元学习思维建模的方法(二)化学思维建模的含义
1.化学学科的基本思想
不同学科的思维建模必须要依据不同学科的思想特点和本学科的主要思维方法。无论你是处于学习某一学科的起始阶段,还是深入阶段,若能经常反复地去揣摩并体会该学科的思想以及思维方法,对你建构思维模型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和其它学科一样,化学最基本的思想也可以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来概括。但每门学科本身还有其学科的自身特点和主要思想。
化学思想是指在化学这一门自然科学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实验和实践升华的过程中,化学家在实践中和掌握已有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无数的化学工作者的化学信念、研究思路,以及对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的根本看法与观点的结晶。也可以说是化学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是科学思想在化学方面的具体体现,是人们对化学最基本的认识。
化学学科始终贯穿着以下思想:实验与理论相互促进、宏观与微观相互统一、特殊与普遍相互依存、定性与定量交叉研究、量变与质变相互转化、化学与科学相互渗透、化学与社会共同发展,等等。经过无数化学家的实践探索,这些化学思想促进和指导了化学具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又高于化学具体的理论。化学思想在高中化学中主要表现为:验证探究思想、粒子构成思想、结构性质思想、价态升降思想、量变质变思想、动态平衡思想、化学守恒思想、强弱难易思想、学以致用思想、学科渗透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