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香坊区历史

香坊区历史

发布时间: 2022-05-20 23:29:11

A. 香坊区的历史沿革

香坊区是哈尔滨市的发祥地之一,曾为金国内地的“皇室禁苑”。清光绪年间有河北乐亭人氏来此开线香作坊而始称香坊。
1898年中东铁东在香坊设置火车站,称哈尔滨驿。
1938年伪满当局在哈尔滨市实行区制,设香坊区。
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按新的行政区划组建了香坊区。
1958年人民公社时期,将机电公社划出成立动力区。
2006年8月,经国务院批复,撤销香坊区和动力区,成立新的香坊区。新的香坊区东与阿城区接壤,北连南岗区,西接平房区,毗邻国家级的哈尔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哈尔滨的发源地之一,总面积339.55平方公里,全区辖2乡1镇和8个街道办事处,人口79万人。

B. 哈尔滨有多少年的历史

哈尔滨的历史源远流长,是一座从来没有过城墙的城市。早在22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已经有人类活动。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公元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建都。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 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哈尔滨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较早、工人和学生运动比较活跃的城市。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1927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70余万。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发展国民经济,在“一五”时期,哈尔滨是国家重点建设城市之一,前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工程,有13项设在哈尔滨,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并迅速由一个消费城市转变为新兴工业城市。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1996年,国务院批准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市。哈尔滨市辖七区十二县(市),行政区划面积5.3万平方公里。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动力、平房、松北和呼兰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代管五常、双城、阿城、尚志等4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272平方公里。

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阿城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

2014年5月,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县级双城市,设立双城区。 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双城9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尚志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5306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198平方公里。
参考:http://ke..com/item/哈尔滨

C. 香坊区古香街在哪

香坊区古香街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古香街属于香坊大街街道,该街道位于香坊城区中心地带,南至滨绥铁路线,北至公滨路,东至红旗大街,西至滨绥铁路线。面积1.8平方千米。此处景点有通乡广场、尚志公园。

香坊区介绍:

香坊区交通路网发达,基础设施完备。香坊区雄踞哈尔滨的东大门和南大门,坐拥七座火车站。滨绥铁路、拉滨铁路、哈尔滨铁路环线、宾西铁路穿境而过。

经区内的滨绥铁路线可直达中俄边境的绥芬河与俄罗斯铁路接轨,经俄罗斯可达欧洲大陆。哈欧、哈俄班列开通,中铁集装箱中心站投入运营,为我区拓展了以俄罗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新空间。

D. 哈尔滨香坊区的正确发音,香坊当地怎么

香坊的读音:[xiāng][fáng]。

香坊区隶属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尔滨市四个中心城区之一,位于哈尔滨市的东南部,东部和东南部与阿城区接壤,南与平房区相连,西与南岗区毗邻,北与南岗区、道外区相连,辖区面积344.5平方千米。

境内西部平坦,东部和东南部为丘陵和低洼地带,地貌主要分为河流阶地、洪积—冲积台地、河漫滩地3种类型。

境内有马家沟河、阿什河、何家沟、信义沟4条河流。呈半湿润、半干旱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热多雨。

历史沿革:

香坊区,汉魏时期为挹娄族聚居繁衍生息地;隋唐时期隶属勿吉安居骨、宋(辽、金)时期为女真安居骨部。金建置时期,归上京会宁府管辖。

天庆五年至保大五年(1115至1125年)金灭辽时香坊地区即成为军事要地,是通往上京会宁府的水陆交通要道,今莫力街村是训练兵马的古城,成高子一带是金国的畜牧场。

金建立后,属金国内地“皇室禁苑”。金国的建立奠定了香坊地区的历史,开创了香坊地区的新纪元。

E. 哈尔滨的历史谁知道哈尔滨到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

中东铁路1897年开始建设之前,哈拉滨就是个村子,铁路运行之后,各国领事馆在这里落成,侨民迁入,1905年中央政府设治机构,哈尔滨这才有了正式的行政状态,也就是说,哈尔滨的城市历史应该从1905年算起,现今是2019年,哈尔滨的城市历史114年了。作为一个受本地文化西化影响的哈尔滨人,我爱这座城市的风貌文化,厌倦它市民工资水平全国倒数贫富悬殊的状况,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真的发展富裕起来。

F. 哈尔滨的 历史变迁

两万两千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经有人类活动。

大约5000年前,哈尔滨地区进入新石器时代

大约3000年前,殷商晚期,哈尔滨进入青铜时代

属于黑龙江地区最早的古代文明国家——白金宝文化的分布区域。

金元年(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建都。为两大汉军万户居住地。

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上京重新被立为陪都。

元、明时,哈尔滨又成为成吉思汗三弟斡斤家族的领地和奴尔干都司的辖地。

明末清初时期,女真人曾用此城遗存的建筑材料在原地修筑阿勒楚喀要塞。

清朝建立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阿城设阿拉楚喀副都统,哈尔滨为其所辖,属于吉林将军。清末民初哈尔滨属于吉林省滨江县治。清中后期,随着“京旗移垦”和“开禁放荒”政策的实施,大量满汉百姓移居哈尔滨地区。

19世纪末,哈尔滨已出现村屯数十个,居民约3万人,交通、贸易、人口等经济因素开始膨胀,为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工商业及人口开始在哈尔滨一带聚集。中东铁路建成时,哈尔滨已经形成近代城市的雏形。

20世纪初,哈尔滨就已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聚集这里,19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也有了较大发展,建立起哈尔滨在当时的北满经济中心和国际都市地位。

1913年1月29日,吉林省民政公署根据《划一现行各省地方行政官厅组织令》将吉林省西北路分巡兵备道改为吉林省西北路道,道署设于哈尔滨。

1931年沈阳“九·一八”事变爆发,中国抗日战争开始。

1932年2月5日哈尔滨沦陷,

3月1日伪满洲国建立,

7月1日,伪满洲国发布命令,成立哈尔滨市政筹备处,隶属伪国务院,

1933年7月1日,伪哈尔滨特别市公署成立,

1937年7月1日,伪哈尔滨特别市公署改为哈尔滨市公署,隶属伪滨江省公署,为省会城市。

1923年,哈尔滨成立东北地区第一个党组织。

1927年,在哈尔滨召开了东北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并成立满洲临时省委。哈尔滨成为党领导东北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后来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1932年,哈尔滨沦为日伪统治。哈尔滨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先后涌现出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等名垂千古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

1945年,哈尔滨从日伪统治下解放,人口70余万。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同年滨江省改为松江省。

1949年3月1日,哈尔滨特别市政府改称哈尔滨市政府,仍隶属东北行政委员会。

4月21日,哈尔滨市政府改为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隶属松江省人民政府,为松江省省会城市。

8月12日,根据《区街组织变更案》,决定改市、区、街三级政权体制为市一级政权组织机构。同时调整区划,将南岗区与马家区合并,撤销北傅家区。全市由11个区改为道里、南岗、新阳、东傅家、西傅家、顾乡、太平、香坊、松浦9个区。

1954年8月1日,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组建新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隶属黑龙江省。

1958年至1965年,哈尔滨经历了“大跃进”和经济调整的曲折发展过程。“文化大革命”期间,哈尔滨的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挫折,社会秩序受到严重破坏。

1996年,国务院批准松花江地区与哈尔滨市合并组成新的哈尔滨市。哈尔滨市辖七区十二县(市),行政区划面积5.3万平方千米。

2004年2月4日,国务院批准了哈尔滨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动力、平房、松北和呼兰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阿城、尚志等4个县级市。

2006年8月15日,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即:撤销动力区、香坊区,组建新的香坊区;撤销阿城市,设立哈尔滨市阿城区;将阿城市永源镇、巨源镇划归道外区管辖。调整后的哈尔滨市辖道里、道外、南岗、香坊、平房、松北、呼兰、阿城8个区和宾县、巴彦、依兰、延寿、木兰、通河、方正7个县,五常、双城、尚志3个县级市。

2013年9月,哈尔滨成为国务院发改委《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国家战略定位的沿边开发开放中心城市,东北亚区域性中心城市。

    G. 哈尔滨有哪些历史故事

    1、上号

    历史上的香坊地区,名字称谓颇多,曾有"田家烧锅镇"、"老哈尔滨"(旧哈尔滨)和"上号"之称。

    香坊为何称"上号"还有几种传说:一是1932年松花江发大水,道外被淹,群众逃难至香坊,因香坊地势高故称上号,道外称下号;二是中东铁路修建时香坊是堆放建筑材料的地方,因香坊地势高于道里,故称"上号"。

    另外,人们还习惯于把香坊东部称东香坊(东号),把香坊西部称西香坊(西号)。上述几种称谓一直延用至今。

    2、裤裆街

    天一街旧称裤裆街,当属哈尔滨最古老的街道之一,一条街,便是一段历史,而天一街究竟埋藏着多少兴亡之事,只有你亲手叩一叩这条街历史之门才会知道。

    裤裆街,顾名思义,这条街是“人”字形,一些当铺、小店就在“人”字形两撇的交点上。这条街由太古街到裤裆街开始分道,一条通往道外边的渡口,一条通往道里的兆麟公园(原有三五渔棚)、九站(原有哨卡一座),这便是裤裆街的由来。

    1933年,因“裤裆”二字不雅,改称天一街。如今,天一街早已从市区地图上消失,但那时候人的创业精神、功绩将会永存。

    3、三十六棚

    现在人们几乎淡忘了这样一件事:在经纬十二道街到工程街一带,百年前曾有一个让人心寒的名字——三十六棚。三十六棚是老哈尔滨人对铁路车辆厂及其工人住宅区的统称,这里是沙俄修筑中东铁路时遗留下的贫民窟。“三十六棚”,顾名思义就是贫民窟的代称了。

    4、桃花巷

    在旧社会,哈尔滨市老道外桃花巷,每天晚上都会传出"见客了"的吆喝声,这是妓院的龟奴、老鸨子在"喊堂"(招呼接客)。鼎盛时,哈尔滨曾有烟花女子7000多人,桃花巷等地曾"娼盛"一时,街因人而得名。

    5、地包

    “地包小市”,老哈尔滨人没有不知道的,这里是哈尔滨最早的集市,也是老哈尔滨最繁华的地方!

    旧时,人们管抚顺一带叫做“地包”,却不是因为这里地势高!“地包”是俄语“机车库”的音译,早些年附近大民兴街有座“莫斯科兵营”,周围慢慢也聚集了很多乡民,形成集市后,人们开始把抚顺街和安宁街一带叫做“小地包”,把铁路车辆段大墙外和锁厂一带叫“大地包”。

    H. 哈尔滨的各个区区名的由来

    哈尔滨市香坊区名的由来

    历史上的香坊地区,名字称谓颇多,曾有"田家烧锅镇"、"老哈尔滨"(旧哈尔滨)和"上号"之称。
    "田家烧锅"是香坊区最早的名称,始于清朝嘉庆年间。1805年(嘉庆10年),山东黄县人田保辉、田炳辉兄弟一家6口人由河南(指吉林榆树县)来东香坊开荒种地,开办烧锅,逐渐形成了较大城镇,历史上称"田家烧锅镇"。1900年7月,田家烧锅镇被俄军焚毁,其名随之消失。
    "老哈尔滨"是继田家烧锅之后香坊历史上又一名称。1896年6月3日(光绪二十二年)沙皇俄国确定香坊为筑路指挥中心,在哈尔滨地区征用土地l 034垧(124 278亩),其中仅从香坊至松花江沿就征用土地65 400市亩。并将其规划为"老哈尔滨"(西香坊一带)、"新市街"(南岗)、"埠头区"3个城区。1898年10月,建成第一个运营站,通车后,此站定名为"哈尔滨驿"1903年,现哈尔滨火车站建成,哈尔滨火车站迁至南岗,现香坊火车站被改称"旧哈尔滨驿",此地也随之被称为旧(老)哈尔滨。
    "老哈尔滨"一名虽出现在中东铁路期间,但此前香坊地区就已有哈尔滨屯。据老人回忆,1898年,在建中东铁路时拆迁。
    "上号"是香坊区的第三个名称,其范围主要是指香坊东部(红旗大街以东)地域。1901年,张玺增之父在现综合商店后开设聚源烧锅(1930年改称万泉泳,由毛守范经营),同时在埠头区开设分号,称源聚烧锅,聚源烧锅称上号,源聚烧锅称下号。因此,"上号"之名开始兴起,且得到官方首肯。1913年滨江县政府称香坊为上号镇,归属乡一区。滨江县政府在此设警察分局和商会等机构进行管理。1916年以后"上号"这个名字曾多次出现在《远东报》上。
    香坊为何称"上号"还有几种传说:一是1932年松花江发大水,道外被淹,群众逃难至香坊,因香坊地势高故称上号,道外称"下号;二是中东铁路修建时香坊是堆放建筑材料的地方,因香坊地势高于道里,故称"上号"。另外,群众还习惯于把香坊东部称东香坊(东号),把香坊西部称西香坊(西号)。上述几种称谓一直延用至今。
    香坊一名始于1938年7月1日,正式成立香坊区公所之时。
    香坊区的区名虽出现的很晚,但香坊(厢房)屯却形成很早。1805年(嘉庆十年),河北乐亭县人李××来香坊种地为生,因其有做线香的手艺,人们为了庆祝丰收和祭祖敬神的需要,推其出来制作线香。12年之后,随着人口的增多,香坊屯逐渐扩大,线香生意日益兴隆,于是李家便在草料街和卫生街拐角处盖起了砖瓦房,树起了门楼,门楼上刻有"香坊"2字牌匾,从此香坊生意更加兴旺。李家又置田产在香坊公园东侧开起了烧锅,取名李家烧锅,同时还在卫生街南头开设杂货铺。此时李家继"田家烧锅"之后成为西香坊(老哈尔滨)一带的工商兼营的富商大户。1898年,俄国人修建中东铁路时线香作坊被征用,李家田产被没收,"香坊”迁往现香庆街。但不久又因俄国人进行市政建设。强行将此地的中国人赶走,李家开设的“香坊”、烧锅随之倒闭,其后不知迁往何处。1925年,旧哈尔滨驿扩建后,改称香坊火车站,香坊区依此得名。

    I. 哈尔滨的历史

    哈尔滨有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2000年前的旧石器时期,长期以来,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华文明并没有给地处祖国边疆的哈尔滨太多的笔墨,直至辽金以后,哈尔滨才开始成为中国历史一个重要的注脚。

    作为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哈尔滨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近代以来,哈尔滨的历史尤其活跃,1896年至1903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哈尔滨开始繁荣,初具近代城市的雏形。

    20世纪初,哈尔滨成为国际性商埠,先后吸引了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在这里聚集,16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建立了人民政权,成为中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哈尔滨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是黑龙江省省会,也是东北部最大的城市,全市面积53068平方公里,人口954.3万,其中市区人口384万,是全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的城市。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江城”、“冰城”、“天鹅项下的珍珠”以及“东方莫斯科”之美称。

    美丽的松花江穿城而过,带来了无尽的秀美和丰饶。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

    哈尔滨是中国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清王朝时哈尔滨地区属阿勒楚喀(阿城)副都统管辖,其古地名汉语俗称“哈拉滨”,后称“哈尔滨”。

    (9)香坊区历史扩展阅读:

    哈尔滨是我国著名的冰雪旅游城市和北方音乐名城。哈尔滨地处中国寒冷的北方,冬长夏短,历史记载最低气温曾达零下41.4摄氏度,全年结冰期在190天左右,因此被称之为“冰城”。哈尔滨冰雪节被称为世界四大冰雪节之一。

    哈尔滨的夏天绚丽多姿,别具魅力,一年一度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已有40余年的历史,是具有国际影响的音乐盛会,为哈尔滨赢得了“北方音乐名城”的美誉。

    哈尔滨自然风光旖旎,四季分明,多姿多彩,太阳岛、东北虎林园、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松峰山、二龙山、玉泉狩猎场和亚布力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哈尔滨历史悠久,不仅荟萃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名城。哈尔滨文庙、极乐寺和西方古典式建筑及造型奇特的东正教、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堂,被世人誉为"东方小巴黎"。哈尔滨市花为丁香花,因此,它还有个雅称叫“丁香城”。

    J. 哈尔滨古称什么

    上京。

    哈尔滨是金、清两代王朝的发祥地。金收国元年(1115年),金代在上京(哈尔滨阿城区)建都。金大定十三年(1173年),上京重新被立为陪都。

    清朝建立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在阿城设阿拉楚喀副都统,哈尔滨为其所辖,属于吉林将军。清末民初哈尔滨属于吉林省滨江县治。清中后期,随着“京旗移垦”和“开禁放荒”政策的实施,大量满汉百姓移居哈尔滨地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正式建立人民政权,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10)香坊区历史扩展阅读:

    金上京会宁府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城南2公里。金上京南北二城现有城门遗址28处,其中北城北垣1门,东垣1门,西垣1门,腰垣2门,南城南垣2门,除腰垣东侧门址处,均带有瓮城遗迹。

    据史书记载,太祖阿骨打称帝时,只设毡帐(称皇帝寨),晚年始筑宫殿。金太宗天会二年(1124)始建南城内的皇城,初名为会宁州。金太宗建为都城,升为会宁府。天眷元年(1138)八月,金熙宗以京师为上京,府曰会宁,开始有上京之称。皇统六年(1146)春,仿照北宋都城汴京的规模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建,奠定了南北二城的雏形。贞元元年(1153)海陵王迁都于燕京,正隆二年(1157)削上京之号,并毁宫殿庙宇。

    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七月,又重新恢复了上京称号,成为金朝的陪都。大定二十一年金世宗复建上京城。两年后,又内外砌青砖。清初,此城砖石砌筑的城墙外表保存尚好,后“城之楼堞”为阿勒楚喀副都统拆运去建筑阿城(今县治),遂毁。

    热点内容
    幼儿园师德先进事迹 发布:2025-01-11 21:07:41 浏览:785
    许姓班主任 发布:2025-01-11 20:23:36 浏览:918
    大专学历教育 发布:2025-01-11 19:23:58 浏览:883
    上巳节是什么意思 发布:2025-01-11 19:02:29 浏览:221
    白浅历史 发布:2025-01-11 19:00:56 浏览:981
    假期的英语 发布:2025-01-11 18:31:42 浏览:750
    山东教育官网 发布:2025-01-11 18:24:23 浏览:74
    什么是酒托 发布:2025-01-11 17:10:35 浏览:652
    班主任失落 发布:2025-01-11 11:25:41 浏览:733
    生物检测法 发布:2025-01-11 10:32:16 浏览: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