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皇家地理学会微博

皇家地理学会微博

发布时间: 2022-05-26 05:51:44

1. 最早提出优生学的是谁

最早提出优生学的是弗朗西斯·高尔顿。

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1822年2月16日-1911年1月17日),英国科学家和探险家。他曾到西南非洲探险,因树立功绩而知名并被选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三年后又入选英国皇家学会,晚年受封为爵士。他的学术研究兴趣广泛,包括人类学、地理、数学、力学、气象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方面。他是查尔斯·达尔文的表弟,深受其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把该思想引入到人类研究。他着重研究个别差异,从遗传的角度研究个别差异形成的原因,开创了优生学。他关于人类官能的研究开辟了个体心理和心理测验研究的新途径。

个人简介
童年时代
1822年2月16日,高尔顿出生于伯明翰。外祖父伊拉斯谟斯·达尔文是一位诗人、医生、进化论理论家。父亲塞缪尔·德丢·高尔顿是位银行家。母亲和达尔文的父亲是同父异母的兄妹。他是家中 7 个孩子里最小的一个。他的三姐阿黛尔(Adele)是高尔顿的启蒙老师
他从小就聪颖过人,出生 12 个月后,他便能认识所有的大写字母,18 个月后则能辨别大写和小写两种字母。到了两岁半左右,高尔顿已能阅读《蛛网捕蝇》之类的儿童读物。3 岁时他学会签名,4 岁时他能写诗,5 岁时已能背诵并理解苏格兰叙事诗《马米翁》,6 岁时,他已精熟荷马史诗中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7 岁能欣赏莎士比亚名著,对博物学产生兴趣,并按自己的方法对昆虫、矿物标本进行分类。
求学时代
8 岁时他被送进寄宿学校正式接受教育,行为突然变坏,常与同学打斗,频遭学校惩戒。14岁时进入伯明翰的爱德华国王学校读中学。15 岁时,他的父亲希望他学医,因此安排他随一家英国医学机构到欧洲大陆作巡回医疗活动,回来之后在伯明翰市立医院做了两年内科见习医生,这段经历使他积累了许多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1839 年,17 岁的高尔顿来到伦敦国王学院学习医学、生理学、植物学和化学,并且成绩优秀。但不久,他的兴趣就转移到数学和自然哲学上,于是 1840 年他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希望学到更多的数学知识。1844 年获得剑桥大学学士学位后曾继续研习医学,但不久父亲病逝,他就此放弃学业。
旅行探险
父亲逝世后,高尔顿继承了巨额遗产而变得十分富有,因此可以做一些他感兴趣的事情。在当时英国的探险精神的影响下,他对旅游探险产生了兴趣。从1845年开始,他先和朋友一道赴尼罗河流域进行考察,然后单独进入巴勒斯坦腹地。每到夏季,他喜欢到设得兰群岛去捕鱼和收集海鸟标本,有时也驶帆出海,或者乘热气球升空。在这里他发现了一种顺时针旋转的大规模空气涡旋,并把它命名为反气旋。
1850年,经过与皇家地理学会协商,高尔顿决定考察从非洲西部和南部到恩加米湖的道路。这次探险充满了困难和危险。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与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历尽艰辛,获得了大量西南部非洲资源和风土人情的第一手资料。他的考察报告得到了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高度重视,并于1853年当选为该学会的会员。三年后,34岁的高尔顿成为皇家学会会员。
从非洲回来后,高尔顿一度患抑郁症和身体虚弱,这种病在他的后半生曾多次出现。从此以后他不再远游。1853年他和路易莎·巴特勒(Louisa Butler)结婚,1857年在伦敦定居。
后期研究
1859 年高尔顿的表兄达尔文出版的《物种起源》引起了他对人类遗传的兴趣。他的科学兴趣很快转移到与生命有关的领域。他把达尔文关于围绕着群的平均值的偶发变异原理应用于人类研究,开拓了以个体差异为主题的实验心理学的新领域,并于1869年发表了专著《遗传的天才》。
在完成了智力天赋的家族谱系研究后,高尔顿又致力于建立更精确的测量方法来考察人类才能的差异。1883年他出版了专著《人类才能及其发展的研究》,书中概述了自由联想和关于心理意象的问卷调查两项实验心理学上划时代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在这本书中,高尔顿还第一次提出了一个以人类的自觉选择来代替自然选择的社会计划,为此他还创造了“优生学”(Eugenics)这个词。因此通常人们把1883年作为优生学正式诞生的年份。
从1884年起,高尔顿先是在国际卫生博览会、后是在南肯新顿博物馆开设了一个人类学测量室。在那里人们可以测量出自己的身高、体重、握力等多种生理指标。在六年时间里,该实验室共收集了9337位男女的详细资料,为人类个体差异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
1888年,他开始对指纹研究产生兴趣,并于1892年在其专著《指纹学》中提出了指纹分类法。他的指纹编码法被苏格兰场使用采用,作为伯特隆测量系统的补充手段来建立犯人档案。
1904年,高尔顿出资在伦敦大学设立了一个优生学讲座,邀请皮尔逊来主持。同时他还在该校设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优生学档案馆,两年后改为优生学实验室。1908年,英国优生学教育会成立,高尔顿担任名誉会长。1911年伦敦大学优生学实验室和皮尔逊设立的生物学测量室合并为应用统计系。
1908年他的回忆录《一生的回忆》出版。1909年他被英国王室授予勋爵称号。1911年他以89岁高龄逝世于英格兰南部萨里的庄园。

2. 傅雷和傅聪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

1、傅雷:

傅雷(1908年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

(1)初恋:

幸运与痛苦常常是一对形影相随的孪生子。20岁的傅聪,是令人羡慕以至嫉妒不已的幸运儿。连音乐学院的大门都未曾进去过的他,硬是凭着自聘导师指点,靠着汗湿琴凳苦苦练习拼出来的;何况,在1954年出国留学如同稀有元素,只有尖子中的尖子才有这样的希望。他,居然被文化部选中,派往波兰深造。 当时,他正处初恋之中。

离别,给他带来无穷无尽的思念。他回首往事时,曾用这样一句话,表达自己对于初恋的感情:“只有初恋,才是真正的爱情!”青梅竹马,那种纯真的爱,永远给他留下“美丽的回忆”。傅雷知道儿子在波兰刻苦练琴之余,陷入了感情的痛苦之中。确实,知子莫若父。而傅雷正是以自己在爱情上的深刻教训,为儿子指点迷津。傅雷如此告诫儿子:“热情是一朵美丽的火花,美则美矣,奈何不能持久。”“世界上很少如火如荼的情人能成为美满的、白头偕老的夫妇的。”

不久,命运的旋律急转直下,父子俩同遭厄运,无暇再讨论恋爱观问题了。傅雷,蒙受历史的误会,被错划为“右派”;傅聪,因女友的信,从波兰出走英国,与家中断绝音信。有国难回。傅聪只好从此侨居英国伦敦,以琴艺谋生。“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失去了祖国,失去了家书,失去了恋人,傅聪陷入深深的孤寂之中。幸亏,由于周恩来总理和外交部长陈毅的关怀,让傅雷继续与傅聪保持通信。傅聪从家书中得到慰藉,略解相思相忆之渴。

(2)美国音乐名门:

以世界作为舞台,傅聪“跑码头”,在一个又一个国家登台献艺。他结识了许多著名音乐家,并常同台演出。美国小提琴家梅纽因的琴声,使傅聪倾倒。他的坦率、幽默和高深的音乐修养,使他们结下忘年交。

同时,傅聪也跟这位著名的小提琴家的家庭,有了不寻常的关系。他,爱上了梅纽因前妻诺拉的女儿弥拉。在来到伦敦1年零8个月时,傅聪在家书中向父母透露了喜讯,顿时使傅雷夫妇说不出的欢喜和兴奋。傅雷,这位充满父爱、对儿子关怀备至的翻译家,放下手头的笔耕,给傅聪写去长信,告诉他应当如何选择终身伴侣: “深思熟虑,然后决定,切勿单凭一时冲动”;“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本质的善良,天性的温厚,开阔的胸襟。

有了这三样,其他都可以逐渐培养”;“对方把你作为她整个的世界固然很危险,但也很宝贵”三个多月后,26岁的傅聪和21岁的弥拉举行婚礼。

小两口最初的共同生活是甜蜜的。弥拉是一位阅世不深、单纯天真的姑娘,就是脾气有点急躁。傅聪辛勤地练琴,忙于演出,往往使她感到孤独。 婚后三年多,弥拉有喜了。孩子尚未出世,傅雷便已给孩子取好名字——生男孩叫凌霄,生女孩叫凌云。凌霄是一朵艳丽的黄花,傅雷非常喜爱。傅雷夫人则忙着给未来的小孙子(小孙女)织毛线衣。一个中西混血儿出世了。小家伙给小家庭带来了欢乐。

傅雷夫妇盼望着有朝一日与未曾谋面的儿媳妇、小孙子骨肉团聚。他们常常梦见弥拉、凌霄忽然出现在上海江苏路家中。 “文革”撕碎了一切梦。1966年9月3日凌晨,傅雷夫妇戴着沉重的精神镣铐,自杀离开了这个世界,团聚之梦化为泡影。两个多月后,傅聪从一位法国朋友那里得知噩耗,天旋地转,热泪纵横。

(3)婚姻生活:

十多年后,傅聪和弥拉的家庭破裂了。用傅聪的话来说,缘由是“终因东、西方人秉性差异太大”。傅聪在极度的苦闷之中,有过一次草率婚姻。他选择了一位东方女性——南朝鲜驻摩洛哥大使的女儿。傅聪的第二次婚姻很不幸。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们结婚3个月便无法共同生活了……3个月,短暂的婚姻。” 仓促的结合,导致迅速的离异。 他,又成了形单影只的独行者,在人生的道路上踽踽而行。

终于,一位中国女性的琴声,引起他心中的共鸣。 她,卓一龙,一位出生在“琴岛”——厦门鼓浪屿的女钢琴家。她是一位从小便在琴声中长大的女性。她的父亲是当地富商,曾任亚细亚石油公司经理代理人。母亲叫周默士。后来她随父母去香港,仍不断练琴。她终于获得了奖学金,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和巴黎音乐学院深造。

琴为媒,同为钢琴家,同为炎黄子孙,傅聪和卓一龙相爱了。他们开始了共同的生活。1974年,她和傅聪有了第二个儿子。傅聪无法再请父亲为儿子取名,就用当年父亲“备用”的另一个名字——凌云,作为第二个儿子的大名。

傅聪四口之家,生活在伦敦。1979年,在祖国挣脱“文革”噩梦之后,傅聪回到了上海,出席了上海文联、上海作家协会为傅雷夫妇举行的追悼会。1982年,傅聪带着夫人卓一龙、次子凌云从英国来到北京。岁月飞逝。如今,傅聪年近花甲,和卓一龙一起住在伦敦一幢三层小楼里。他在弹琴之余,喜欢看网球。他为两个儿子的成长感到欣喜。遗憾的是,在琴声中长大的两个儿子,没有一个继承他的衣钵。

(2)皇家地理学会微博扩展阅读:

1、《傅雷家书》是一部很特殊的书。它是傅雷思想的折射,甚至可以说是傅雷毕生最重要的著作,因为《傅雷家书》是给他与儿子之间的书信,体现了作为父亲的他对儿子苦心孤诣。《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无处不体现的浓浓的父爱,或许每个父亲对自己的孩子都疼爱有加,但是,傅雷在疼爱孩子的同时,也不忘对他进行音乐、美术、哲学、历史、文学乃至健康等等全方面的教育。

2、《傅雷家书》经典片段:

(1)傅雷的爱子情深:

“亲爱的孩子,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 每天清早六七点钟就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也说不出为什么。好像克利斯朵夫的母亲独自守在家里,想起孩子童年一幕幕的形象一样,我和你妈妈老是想着你二三岁到六七岁间的小故事。”

从上面语句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傅雷的爱子情深——对于长大的儿子,希望他茁壮成长,向外发展,但又不忍孩子远离身边。家长都是这样,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辛辛苦苦一步步将儿女哺育成人,为的就是希望子女才有所用,以后不至于露宿街头。然而,儿女成才之际,亦是离开屋檐独飞之时。作为父母,既为他们而高兴,也为此伤心难过,毕竟是骨肉之情。

(2)傅雷对儿子的鼓励:

“以演奏而论,我觉得大体很好,一气呵成,精神饱满,细腻的地方非常细腻,音色变化的确很多。我们听了都很高兴,很感动。好孩子,我真该夸奖你几句才好。回想一九五一年四月刚从昆明回沪的时期,你真是从低洼中到了半山腰了。希望你从此注意整个的修养,将来一定能攀登峰顶。”

这是傅雷老师,听过儿子傅聪的录音后,对儿子所讲评的。这里面包括了,傅老师对儿子的录音,精细的分析,以及客观的赞赏。并且在后面提到了对儿子的希望。这是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既要体现出自己对孩子的肯定,让其有努力拼搏的决心,以及会成功的信心。另一方面,也提出了自己的希望,给孩子指明了前进的路线,发展的方向。而我们当子女的,也应在父母指引的道路上,吸取父母的经验,取长补短发展自己的新道路。

(3)傅雷的嘱咐:

“在公共团体中,赶任务而妨碍正常学习是免不了的,这一点我早料到。一切只有你自己用坚定的意志和立场,向领导婉转而有力的去争取。否则出国的准备又能做到多少呢?——特别是阅历方面,我一直放心不下。从今以后,处处都要靠你个人的毅力、信念与意志——实践的意志。”

千叮咛万嘱咐,父母心放不住。儿子面临社会千变万化,如何应对,作为父母百感交集。用自己走过的经验,提醒儿子少走怨路,多踏捷径。这是天下父母的想法。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是父母心中托起太阳的希望。父母走的弯路,不希望孩子重蹈覆辙,希望他们能比自己“更上一层楼”。

(4)母亲的关心:

“望你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学问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当然那是要靠你坚强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烦恼,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对于你的感情问题,我向来不掺加任何意见,觉得你各方面都在进步,你是聪明人,自会觉悟的。我既是你妈妈,我们是休戚相关的骨肉,不得不要唠叨几句,加以规劝。”

还是母亲的心细,父亲在儿子前途上,用心良苦,而母亲在最细微的地方——儿子的感情问题着手,给儿子一明确的道路方向。告诉他如何处理自己的感情与事业的问题,让儿子明白着重点是哪里

(5)傅雷爱子心切:

“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这些念头整整一天没离开过我的头脑,只是不敢向你妈妈说,人生做错了一件事,良心就永久不得安宁!真的,巴尔扎克说得好:有些罪过只能补赎,不能洗刷!”

离别之时,父亲傅雷自责对儿子的管教严格,手段“残忍”。竟然成了自己的错误。其实这是爱子情深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傅雷老师在儿子幼时,严加管教、一丝不苟,“残忍地虐待”了儿子傅聪。哪里有父亲虐待自己的亲生骨肉的呢?傅雷老师只是想“严父之下出才子”罢了。

3. 珠穆朗玛峰是怎样得名的

一、珠峰的发现与纪录 据流行的说法,有关珠峰的记录最远可追溯到元朝,那时珠峰的名字叫“次仁玛”。不过,我无从查询此说依据的元代文献是何名目,也无从得知“次仁玛”就是珠峰这个结论中有哪些可以作为支撑的实证材料。 眼下能看到较为确切纪录始于清初:1714年清政府从北京派出曾在钦天监学过数学的理藩院主事胜住、喇嘛楚尔沁藏布和兰本占巴,专程进入西藏地方测绘地图。胜住等人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采用经纬图法和梯形投影法,对它的位置和高度进行了初步测量。 1717年(清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绘制的《皇舆全览图》明确标注了珠峰的位置,并正式命名为“朱母朗马阿林”(“阿林”满语为大山)。这份地图1719年制成满文铜版,1721年制成汉文木板,1733年又在欧洲制成法文地图。在这些地图上,珠穆朗玛峰以满、汉、法等不同文字出现并确定了名称。 不过,这个描述除了方位,并没提到珠峰的高度精确数字。何况这张图本身已经不存在了。因此,“若疑从无”或持备考的态度为好。 二、珠峰名称的变化和“多样性” 有关珠峰的命名,从中国方面的文献看,除了“次仁玛”待考,“朱母朗马阿林”的名字是个可靠起点,在藏语里“朱母”是女神的意思,‘朗玛’是山的名字,‘阿林’是满文,意为山峰,朱母朗玛阿林全文简译出来就是神女峰。”这个名称与现在的珠穆朗玛很接近了。此外,1744年的《大清一统志》上载有 ‘朱母拉马山’,1761年的《水道提纲》载有‘朱母郎马’,1760年到1770年的《乾隆十三排地图》上标为‘珠穆朗玛阿林’,1795年的《卫藏通志》为‘珠木朗玛’,1822年的《皇朝地理图》和1844年的《大清一统舆图》上都标名为‘珠穆朗玛’。”1952年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出版总属曾就珠穆朗玛名称等问题发布公告:对珠穆朗玛峰的这个名称予以确认。 不过,尼泊尔一侧的人对珠峰有着自己的叫法,他们将此峰叫做Samarghata,汉语音译为“萨迦玛塔”,意译过来就是“高达天庭的山峰”,或“天空之神”等。 对这个名称的来由,有记载说:“1951年,作为英国殖民者傀儡的拉纳家族被迫交出了世袭统治长达105年之久的政权,尼泊尔王国获得了独立,埃佛勒斯这一带有殖民地印记的名字也被原有的名称‘萨迦玛塔’(Samarghata)所取代,该名称是生活在珠穆朗玛峰南坡尼泊尔人民对世界最高峰的称谓,其意是‘高达天庭的山峰’。 这里也有个可以备考的问题:中国人和尼泊尔人,哪个最先发现了珠峰并命名?因为要从地理大发现的角度完整描述珠峰,仅限于中国一侧的发现命名过程是不妥当的。另外,从地势的角度看,站在喜玛拉雅南侧显然更容易观察出珠峰的伟岸。因此猜测生活在喜玛拉雅南麓的人更早发现珠峰也是合乎情理的。 在西方,珠峰最流行的叫法是Everest,汉语音译为"埃菲勒斯"。 “埃佛勒斯”本是人名。他曾是英属印度测量局局长,他在任时的1852年,该局曾对珠峰高度实施过测量,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对珠峰高度精确测量的事件。 后来英国人便用George Everest,命名此峰为Mt。Everest。此后,"埃菲勒斯"爵士的名字在西方文献中就成了世界第一高峰的名称。 从地理大发现的一般历史轨迹中可以看到,自哥伦布环球航行以来的许多重大地理发现,都是殖民扩张对财富追求的一个副产品,但不能一笔抹杀的是,历史上的许多探险家具有的高水准的专业精神。 “公元1773年,英国通过它侵略亚洲的主要机构——东印度公司完成了对印度的血腥征服,随即设置了直接统治英属印度全部领土的总督,而后又开始了对西藏及其周围属国的侵略,先后占领了布噜克巴、哲孟雄、廓尔喀和克什米尔等国,然后目标指向西藏。" 英国人在喜马拉雅山一带实施测量时,。最初他们是在印度平原用遥测的方式进行测量,并未进入西藏和尼泊尔。所以,无从得知当地人如何称呼那些巨大的山峰,所以就采用了罗马数字的排序的命名方法,从东到西把群山编号。珠穆朗玛峰列第十五。1858年,英属的印度测量局局长乌阿建议并经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批准,将他们不知名的珠穆朗玛峰定名为‘埃非勒士峰’(旧译中又有译为‘额菲尔士’)。他们对珠穆朗玛峰方位的测量,比中国的胜住3人晚了130多年。但从高程的测量上讲,孰先孰后,尚是疑问。 三,用数字说话 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太熟悉这样的讲法了,"用数字说话"。 1852年,英国人华夫为首的测量队用大地测量法,在印度平原上测定珠峰为8840米,首次确定珠峰为世界最高峰。 这是人类第一次对珠峰的高度的精确测量,与100多年后的精确测量相比,误差只有8。13米,而且用的还是遥测方式。 英国人首测珠峰还有这样一个故事。故事说,1852年,一位“婆罗门探险家”冲进英国设在印度的三角测量局,上气不接下气地宣告他发现了世界第一高峰,高达29002英尺(8839。917米)。所有在 场的人都怀疑:不可能。但经过测量实证,他们发现这个测量数字 是准确的。1858年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批准,将珠峰定名为——“埃佛勒斯峰(EVEREST)”的另一个理由就是,当时的印度测量局局长埃菲勒斯也正是大地三角测量法的发明人。 读过黄仁宇<万历十五年>或多少熟悉航海,登山,穿越过原始森林的人,对数字精确与否往往性命交关,都能有所体会。在地理大发现那个时代,"知识的力量"与东方帝国的注定末落,事实上在珠峰的高程测量上也能充分体现出来。没有对天文地理精确把握的能力,即便有什么"走出去""放眼世界"的说法,都注定是无法实施的废话。 英国人1852年第一次对珠峰测高后,先后有许多国家运用了许多不同的测量方式对珠峰进行测量。但有的误差很大。比如20世纪初国外曾采用气压法测得珠峰为8882米,我国也采用过这种方式并在地图上引用过这个数字。 1954年,印度测量局在1852年测量基础上再次从南坡测定珠峰,得到了8847.6米的数字。 1975年,中国在‘登山、测绘、科考’一体的组织原则下,首次在珠峰设置3.5米的觇标,测定珠峰高程为8848.13米。 1987年3月,美国和意大利等国报道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美国天文学家乔治·沃尔斯坦教授从卫星传递的信息测出我国的乔戈里峰高为8859米,比珠峰还要高出11米。 同年,意大利人阿迪托·德希奥率队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分别求得珠峰正高8872米,乔戈里峰正高8616米,再次确定珠峰为世界第一高峰。不过,德希奥的测量虽然维护了珠峰“世界第一”的至尊地位,却被称为20世纪精度最差的测量。这个评价也颇为令人费解,因为20世纪精度更差的测量还有"8882米。 1992年5月和10月间,美国、意大利分别采用GPS技术和光电测距仪技术,重新测定珠峰高程,德希奥提供的数据为8846。10米,比中国1975年测得的数据少2.03米。

4.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怎么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with IBG) )创立于1830年,现有会员16500余人,是英国久负盛名的学术团体,也是世界最大的地理学术团体之一。她的前身是1827年成立的“地理学家晚餐俱乐部”,其宗旨是促进和传播地理科学;在此基础上,1830年成立了英国伦敦地理学会(GSL),1859年后改称皇家地理学会(RGS)。它因资助大型探险活动著称于世,对英国探险的“黄金时代”起了巨大推动作用。1933年又成立了英国地理学家协会(IBG)。为了推动地理学的发展,扩大地理研究成果和地理知识的传播,增强学会实力,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和英国地理学家协会于1995年合并,仍称英国皇家地理学会。

一直以来,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积极组织各种国内和国际活动,鼓励和资助地理学研究和高等地理教育,并与众多从事研究、教育、政策研究、专业以及面向公众的地理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以探究如何应对来自社会和环境方面的挑战。

英国的皇家地理学会是一个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科学机构。它曾组织南 极探险、攀登珠峰以及探索尼罗河源等多种大型科学考察活动,在此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资料。

皇家地理学会档案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地理学档案之一。 经过六年的准备,耗资1300万美元,皇家地理学会日前将200多万份历史资料——地图、图表、书籍、艺术品、文物以及照片等等——从伦敦总部的地下室移到了新翼的现代化展室中,并于6月8日起向公众开放。人们可以去展室参观展品,也可到阅览室浏览资料,还可以在网上检索档案。学会收藏的许多文物都承载着人类早期探险的历史,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学会的收藏中有戴维·利文斯顿(DavidLivingstone,1813-1873)在非洲探险时所戴的尖顶帽,有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埃德蒙·希拉里(EdmundHillary)用过的氧气瓶,有达尔文在“贝格尔号”上使用的六分仪,还有来自罗伯特·斯科特(RobertScott,1868-1912)南极探险队的一只皮箱。上百年的老照片保存了世界上许多地方的往昔风貌,而1887年的南极地图与现今地图之间的对比则是南极冰盖融化的直接反映。

学会主管瑞塔·加德纳说,地理学是“对于我们理解当代世界、社会及环境最有帮助的学科之一”。而曾到过南北两极的英国探险家彭·哈多则认为探险家在科学发现的过程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探险家的责任之一就是走出去、收集信息并把它带给最广泛的听众……去激发更多公众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创立于1830年,现有会员14000多人,是欧洲最大的地理学术团体,也世界最大的地理学术团体之一。她的前身是1827年成立的“地理学家晚餐俱乐部”,其宗旨是促进和传播地理科学;在此基础上,1830年成立了英国伦敦地理学会(GSL),1859年后改称皇家地理学会(RGS)。它因资助大型探险活动著称于世,对英国探险的“黄金时代”起了巨大推动作用。1933年又成立了英国地理学家协会(IBG)。为了推动地理学的发展,扩大地理研究成果和地理知识的传播,增强学会实力,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和英国地理学家协会于1995年合并,仍称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英文名称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WITH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RGS-IBG)。

作为非营利的学术团体,RGS-IBG也在通过各种渠道增加经费来源。除会员会费外,他们通过开展培训活动、资格人证、租用办公场所和资本运作等方式广开财源,同时也申请政府和企业赞助。

RGS-IBG的主要学术活动有: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大型的国际性学术年会,同时每年在全英及世界许多地区组织200次左右的短时(半天)学术讲座或考察活动。

RGS-IBG的主要出版物有:《地理学报》(The Geographical Journal)、《英国地理学家协会会刊》(Transactions of the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s)、《区域》(Area),以及科普刊物《地理杂志》(Geographical Magazine)。另外,还不定期出版许多研究与探险类图书;每两年出版一本《地理单位简介》。

RGS-IBG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鼓励和资助地理学研究和高等地理教育。一百多年来,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通过地理学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地理科学的发展。

鼓励和支持探险与野外考察是RGS-IBG的主要任务之一。他们专门成立了世界著名的探险指导中心,对致力于探险与野外考察的人以培训和指导,每年帮助500多个探险队伍,主要来自有关大学,还资助小规模的探险活动。

见证人文地理学的定位

这些档案也见证了皇家地理学会自身的改变和地理学身份的转变: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是地理学“重新定位”最为成功的例子之一。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与著名杂志《国家地理杂志》一样,它曾多次资助探险家和自然学家到世界各地进行考察,并实现了超越地理学、历史学、生物学、人类学、考古学的跨学科考察。其成员把自己从绘制地图的自然科学家,变为揭示人类各种生存状态的社会科学家,把枯燥的地理资料成功转变为趣味丛生的人文地理。学会出版了许多权威性学术出版物、地理期刊《地理学》,囊括区域旅游和南南经济合作等诸多学科研究焦点。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源于1827年成立的地理学餐会俱乐部,1830年被正式命名。1837年学会奖章颁给罗伯特·菲兹罗伊(Robert Fitzroy)船长——他曾载着达尔文离开英国考察,促成了进化论的提出;1842年学会表彰了发现南极洲的罗斯(James Clark Ross);1847年表彰了发现澳大利亚的斯图尔特(Charles Sturt)等。

5. 辩论会上引起极大的争论讲述了什么

在伦敦,新上任的皇家地理学会会长罗德里科·马吉逊爵士收到了斯皮克从开罗发来的电报,尼罗河源流之谜已经解开的消息很快传开了。于是,喜欢树立公众偶像的报界发现了新的目标,大吹特吹美男子约翰·斯皮克。一般市民则在各方面的煽动鼓吹下,狂热地崇拜这位大探险家。在斯皮克回到英国的时候,地理学会专门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就像迎接一位凯旋的英雄。斯皮克心花怒放,大有功成名就的陶醉感。但是在同年6月22日举行的公开讲演会上,斯皮克从前的同伙和上司、前皇家陆军上尉理查得·伯顿却突然出现了。伯顿当着全体听众的面向斯皮克提出了几个尖锐而敏感的问题,几乎当场使斯皮克下不来台。

伯顿的问题是:能证实斯皮克的伟大发现的根据和证据在哪里?即便是他发现了从维多利亚湖流出的一条河,又凭什么肯定那就是尼罗河?他这次没有,上次也没有环绕维多利亚湖走一圈,甚至连横渡湖面也未尝试过,又怎么能证明他所称的维多利亚湖和他在1858年于塔渡拉北方所发现的湖是同一个湖泊……最令斯皮克不安的是,几乎所有的地理学会权威人士都表示支持伯顿的咨询,并要求斯皮克尽快作出公开的答复。

鉴于问题的复杂性和公众对此的敏感程度,加上新闻界在旁推波助澜,皇家地理学会不得不请伦敦科学振兴会在1864年9月间安排一场辩论会,让两位各执一词的探险家在公众面前公开辩论。

理查得·伯顿深信自己的问题提得巧妙尖锐,在辩论会上一定能使斯皮克这位出尽风头的大英雄丢尽脸面,以解他郁积多年的心头之恨。辩论会正式召开那天,许多达官贵人和新闻记者、商贩、市民早早地就赶到会议地点,甚至连历来不问俗事的修道院修道士和神学院学生也赶来旁听。更多的好奇者无法进入会场,便站在街上等待着辩论结果。人群之多,把过往的贵族马车都堵住了。然而,人人瞩目的辩论会迟迟未宣布开始,后来一位工作人员模样的人在伯顿耳边小声说:斯皮克先生不能来了,他在前一天准备和他的堂兄弟一起去打鹧鹄时,因枪支走火,弹丸击中头部而死了。

这一消息把正在玩味着斯皮克辩论失败后的狼狈样的理查得·伯顿惊呆了,他当场叫了起来:“他一定是自杀的!”但现场检查结果证实了约翰·斯皮克确系意外死亡。他是在从墙上拿起猎枪时,不慎碰响发火部位而当场中弹身亡的。

虽然,地理学会向外正式发表了检查结果,但仍有很多人怀疑斯皮克是害怕和理查德·伯顿对质,才不得不选择自杀以保全名声的。因为对于一个贵族和军人来说,失去名誉比失去世界上任何东西要可怕得多。不过,如果事情真的像人们怀疑的那样的话,那就太冤枉斯皮克了。因为后来的一系列探察活动都证明,约翰·斯皮克的观点是正确的。

至于伯顿,自老朋友和论战中的对手斯皮克中尉死后,长期郁郁寡欢,他于1864年后进入英国外交界服务,历任英国驻巴西桑托斯、叙利亚大马士革和的里雅斯特领事,51岁退休。退休后,他集中精力著书立说,其关于北欧冰岛、印度信德省、西非黄金海岸、米德遭金矿的著作颇有影响。此外,他还从事翻译工作,以16卷全本《天方夜谭》最为出色,在1888年获得皇家金奖。

6. 莱昂纳多微博点赞杭州“小红车”是怎么回事

我们杭州的城市名片、运营了近十年的“小红车"被国际巨星莱昂纳多点赞了。

“小李子"莱昂纳多,5月8日在微博上发出了一张杭州“小红车"的图片,大赞“中国的免费自行车项目正帮助减少污染"。

莱昂纳多呼吁环保身体力行

他的位于纽约的公寓就是一栋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公寓",遵循生态设计的各项新标准,连水龙头和水管都配备了防热量损耗功能。他开的车是混合动力车和电动车。媒体还多次拍到他骑自行车出行。在2016年成为奥斯卡影帝时,他在获奖感言里也提及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7. 珠穆朗玛峰的准确高度

1718年,当康熙皇帝面对着经过10年测量绘制才完成的《皇舆全览图》时,他一定不会知道,珠穆朗玛——这个名字,会是如此的激动人心。借助传教士们,康熙皇帝于1708年组织了除新疆之外全国范围的大地测量,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实测地图——《皇舆全览图》,这是欧洲人发明的投影实测制图法第二次在王朝时代的中国绽放,是地理发现史和测绘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就是在这幅图1719年完成的铜版地图上,珠穆朗玛峰的名字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官方地图上,只是用的是满文。

1721年,《皇舆全览图》的木版图上有了其汉文译名“朱母朗马阿林”。1748年的《乾隆内府舆图》中,改为“珠穆朗玛阿林”。1760年到1770年的《乾隆十三排地图》上是“珠穆朗玛阿林”,18 22年的《皇朝地理图》和1844年的《大清一统舆图》上为“珠穆朗玛”。1737年,巴黎出版了根据传教士带回的《皇舆全览图》增补修订的法文版地图——《中国、蒙古与西藏新地图集》,上面用法语标注了珠穆朗玛峰的名字(T. Tchoumour Lancma)。1836年,德国也发表了一中亚地图,其珠穆朗玛峰的标注是(Disomo langm a)。

因为康熙,我们有了珠穆朗玛峰第一次经纬度位置测量。但是,这些地图上都没有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数字,关于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第一个数据——8839.8米,是在珠穆朗玛峰发现100多年后才出现的。这是英属印度测量局的安德鲁·沃尔夫等人采用大地测量的方法,经过几年的漫长测算,于1852年宣布的,尽管这个数据是在印度平原上遥测得来的,但英国人足以自傲,是他们第一次科学地测出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1855年,英国通过出版的地图,宣称他们“发现”了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并以印度测量局前任局长的名字将其命名为“Mt. Everest”,即“埃佛勒斯峰”。即便是1921年英国人的探险队到达了珠峰脚下,知道了珠峰的本地名之后,他们仍然说:“我们已经确知藏名是珠穆朗玛,但埃佛勒斯峰是个例外,必须维持我们熟知的欧洲名称。”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再次上演了自哥伦布以来西方对世界各地各民族冠名的殖民主义,并从此使它行销几乎整个西方。难过的是,在我国的地图和出版物上,也依据英文译作了埃弗勒斯峰,直到1952年,才被正式正名为珠穆朗玛峰,在1953年出版地图——《新华小学地图册》和《伟大祖国的地形》上,我们才又见到了这个久违的美丽名字。

2005年10月9日,珠穆朗玛峰高程新数据8844.43米正式启用。我小学课本上的珠穆朗玛峰高程是8848.13米,这是1975年中国人测出的精确数据,世界上第一次在珠穆朗玛峰峰顶竖立了3米多高的观测觇标。当1999年美国“千禧年珠穆朗玛峰测量”登山队在登顶过程中,发现了这个觇标,还曾想挖出当文物,不过因人员滑坠而失败。在这次测量中,美国公布的测量结果是8850米。

我问我父母还记得他们小时候的教科书上的珠穆朗玛峰高程吗?“8882米”。这是一印度测量队于1902年在距离珠穆朗玛峰数十公里远的地方,采用水银气压测定方法,5年后又经英国人计算得出的高程数据,在地图上用了许多年。1958至1960年,两名中国测绘工作者也采用水银气压测定方法获得同样的珠穆朗玛峰高度。1949 年,我国草测珠穆朗玛峰地区地形图,标记了珠穆朗玛峰的位置和地形。参与测绘1968年我国第一张详细绘制的珠穆朗玛峰地图——珠穆朗玛峰北坡绒布冰川地形图上的米德生先生这样写道:“地图上珠峰高程标记为8846米,与1972年珠峰高程测定报告中的数字(88 49米)不一样”。此后,我国开始陆续出版了各种版本的珠穆朗玛峰地图。

此外,1954年,印度测量局在1852年测量的基础上,重新测定珠穆朗玛峰为8847.6米;1987年,意大利人阿迪托·德希奥,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求得珠穆朗玛峰高8872米;1992年5月和10月间,美国、意大利分别采用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和光电测距仪技术,测定珠穆朗玛峰高程数据为8846.10米。美国国家地理学会至今只承认三个所谓“官方高度”:英国人1852年测得的8840米、印度人19 54年测得的8848米和其1999年测得的8850米。这也是目前尼泊尔等部分国家采用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数值。

陈俊勇先生是1975年我国珠峰高程测定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之一,也是2005珠峰测量技术总顾问——“中国的山高,理所当然是中国人自己测量,自己确定”。在287年前绘制成的《皇舆全览图》上,珠穆朗玛峰就在那里,虽说没有了新技术为现实所用的土壤,这朵花成了皇帝手中的玩物,藏之大内逾百年而未被官方或百姓所用。从18 47年到2005年,人们求证珠峰高程已经历10次之多,2005年,中国启动了新一轮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珠穆朗玛峰,第一次有了岩石面高度比较准确的数字。

珠穆朗玛峰,8844.43米,我们要让世人都知道。
参考资料:http://www.chinanews.com.cn/news/2005/2005-10-17/8/639220.shtml

8. 提出三段式警句的地缘政治学家是谁

提出三段式警句的地缘政治学家

哈尔福德·麦金德

哈尔福德·麦金德 Halford John Mackinder(1861年2月15日-1947年3月6日)英国地理学家与地缘政治学家。以地球的地缘政治学概念而闻名。他把地球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占优势的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一个是从属的海上地带,包括其他洲,这和马汉的海权论相对应。

人物生平

生于林肯郡盖恩斯伯勒,188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和近代史。183.1884分别获得生物学和历史学优等生奖,后再在伦敦学习法律,1886年获得律师资格。1887年任牛津大学地理学高级讲师。这是英国大学第一次有这种任命,1899年任牛津大学第一任地理系主任。同年,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的支持下,组织东非探险队,攀登肯尼亚山。麦金德认为,地理学家必须是探险家和考察家。

他广泛游历全国,在劳动者中宣扬他的新地理学,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桥梁。主张历史与地理、地点与时间不能分割,引人注目。所著《不列颠和不列颠海》一书于1902年出版,被公认为英国地理学文献中具有里程碑性质的著作。1904年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RGS)作题为《历史的地理枢纽》的讲演,提出陆心说(即心脏陆地说)。他把欧亚大陆和非洲合称为"世界岛",把世界岛最僻远的地方称为"腹地"。他引证大量历史事实说明来自大陆腹地的征服者对边缘地带向着三个方向扩张和侵略:向东南方向季风边缘区和澳大利亚;向东北方向经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到美洲;向西到欧洲边缘地带和南部腹地。世界历史总的来说是按着这些方向发展的。1905年任英国伦敦经济和政治科学院院长,后辞职,任经济地理高级讲师。1910~1922年任英国下院议员。1920年获爵士称号。

9. 世界第四大洋是什么

少年朋友都知道,地球上仅有四大洋,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然而对南极探险家和科学家而言,“南大洋”却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地名。可是它并没有标记于各种地理图集,在教科书和工具书里也找不到“南大洋”之名。南大洋究竟在何处呢?

这一称谓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于1845年把南极洲周围的水域划为世界第五洋,称它为“南大洋”。可是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许多学者都不同意这种划分方法,理由是把南极大陆周围海域单独看作一个大洋,无法确定其北部边界。1952年,摩洛哥国际水文地理学术会议作出决定,取消使用“南大洋”的称谓。

随着南极热的兴起,人们对南大洋这一独特水域有了新的认识,并找到了科学划分南大洋北界的根据。1958年2月,在首届国际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会议上,各国科学家一致认为,南极水域的北部边界应以“南极辐合带”为界。1980年10月,在第16届SCAR会议上,正式决定把环南极洲的水域称为“南大洋”。

10. 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谁

高尔顿。

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是英国的高尔顿。1869年,他发表了《遗传的天才》一书,书中说:“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的,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之受遗传的决定一样。”

简介:

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1822年2月16日-1911年1月17日),英国科学家和探险家。他曾到西南非洲探险,因树立功绩而知名并被选为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三年后又入选英国皇家学会,晚年受封为爵士。

他的学术研究兴趣广泛,包括人类学、地理、数学、力学、气象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方面。

热点内容
班主任失落 发布:2025-01-11 11:25:41 浏览:733
生物检测法 发布:2025-01-11 10:32:16 浏览:437
班主任鬼使群 发布:2025-01-11 09:53:08 浏览:46
松原特岗教师 发布:2025-01-11 09:43:09 浏览:234
五年级语文测试题 发布:2025-01-11 09:26:16 浏览:322
数学怎么教 发布:2025-01-11 08:53:29 浏览:21
初中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发布:2025-01-11 08:52:49 浏览:72
地理地利 发布:2025-01-11 08:39:23 浏览:829
师生互怼图 发布:2025-01-11 08:24:14 浏览:501
高中语文ppt 发布:2025-01-11 07:54:38 浏览: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