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物理学
Ⅰ 求当代著名的物理学家及其发明著作,杰出贡献
中国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在1945年受邀参加美国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海军部成立了海军军工试验站,并希望周培源到该站工作,待遇甚优。但海军部是美国的政府部门,在海军部所属单位任职便成为美国政府的公务员,外籍人员须加入美国籍才能参加。周培源当即向美方提出三条件:第一,不加入美国籍;第二,只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第三,可以随时离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带着妻儿离开美国回到了自己祖国的怀抱。
中国核物理学家王淦昌早年为了支持抗日战争,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去,他就将自己家中积蓄的白银、首饰全都献给了祖国。1961年,当国内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钱财十分短缺时,身在苏联的王淦昌就将自己省吃俭用节约下来的十四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至3万元)交给中国驻苏大使馆转赠给祖国和人民。1982年,王淦昌又将自己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的奖金三千元全部都捐赠给了小学
中国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空间科学学会原常务理事,中科院高能所原副所长何泽慧先生。首先观测到正负电子碰撞现象,被英国《自然》称之为“科学珍闻”。1973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立后,何泽慧担任副所长,积极推动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和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开展。她倡导和全力支持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推动了中国宇宙线超高能物理及高能天体物理研究的起步和发展。在她的倡导与扶持下,高能物理研究所原宇宙线研究室通过国内、国际合作,在西藏甘巴拉山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的(5500米)高山乳胶室;还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地发展了高空科学气球,并相应发展了空间硬x射线探测技术及其他配套技术。
Ⅱ 当今中国物理学界泰斗是谁为什么
什么叫泰斗?泰斗的标准是什么?是懂得多?是懂得深?还是正确率高?
钱三强
1949n3月,他参加代表团去巴黎出席一个国际会议,国家拨出5万美元,供他订购原子核科学研究的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为中国核科学研究准备了条件。
1949n1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不久成立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他任副所长,一年后任所长,中国的原子核科学研究条件大为改观。
1955n1月15日,在专门研究发展我国原子能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他汇报了几个主要国家原子能发展的概况和我国情况,并用盖革计数器做铀矿石的演示。国家决定发展核力量后,他又成为规划的制定人。
1956n成立主管原子能工业的第三机械工业部(后改为二机部),他任副部长,是副部长中唯一的科学家,1958n,他参与苏联援助的原子反应堆建设。
1959n苏联单方面终止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专家后,钱三强作为研制原子弹的组织协调者和总设计师,起到了关键作用。
Ⅲ 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谁
杨振宇,当代世界物理学第一人,扛把子
Ⅳ 被誉“当代第一物理学家”,杨振宁到底有多了不起
杨振宁,对于这个名字我们一直都不是很陌生,尤其是在网络世界进步的前提下,有关杨振宁的事迹我们很熟悉,早在1957年杨振宁就和李政道以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华人中荣获此奖的第一人,但有关杨振宁批评的声音始终有不少,尤其是在个人生活上面,似乎有不少的声音指责杨振宁。
“杨-米尔斯理论”在近代物理学的领域上,就好像是开了一扇全新的门,在物理理论研究中有重大的发展,使得杨振宁成为了二十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据说在国外自然科学杂志上,评价二十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杨振宁位列第18,但上榜的几乎都是牛顿、爱因斯坦等人,类似霍金这样的科学巨人,居然还不在榜单上。
Ⅳ 如何评价当代伟大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先生的一生
伟大的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先生,为科学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史蒂芬霍金先生这一生平凡而又伟大,他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是享有国际盛誉的一位伟人,而他提出的黑洞蒸发理论和宇宙模型,为以后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是继爱因斯坦之后第二个伟大的物理学家。
霍金先生的一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虽然身患重病,但他的不甘于向命运低头,并且能在艰苦的条件下依旧能不忘记自己的初心,研究宇宙的起源,让我们能更加直观的了解这个世界。霍金先生对科学真理坚持不懈追求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他的幽默感,为全国各地的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希望,他的贡献属于全人类,值得我们尊重和怀念。
Ⅵ 当代物理学都面临着哪些困境
湮灭现象,量子物理试验发现,有一种基本粒子,其存在和不存在是瞬间体现的,不是我们常识里说的不稳定,而是说:这种忽有忽无就是它的本来状态,而且与能量无关,它无的时候,即没有场也没有能量释放,它有的时候也不吸收任何能量。而且最为惊人的是,它的存在与湮灭与试验观察者的意志和心情相关。也就是说,当试验者意识它存在的时候,它就突然存在,意识它无的时候,它就湮灭。这种湮灭是绝对的湮灭,没有能量没有暗物质,是那种真正意义上的“无”。这里说的不是神话,而是真实的试验结果!
Ⅶ 当代物理学主要研究什么
当代物理学主要研究声,光,电 ,力,热。
Ⅷ 当今世界物理学发展前景如何
(一)物理学萌芽时期
在古代,由于生产水平的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主要依靠不充分的观察,和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直觉的、思辨性猜测,来把握自然现象的一般性质,因而自然科学的知识基本上是属于现象的描述、经验的总结和思辨的猜测。那时,物理学知识是包括在统一的自然哲学之中的。
在这个时期,首先得到较大发展的是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力学,如静力学中的简单机械、杠杆原理、浮力定律等。在《墨经》中,有力的概念(“力,形之所以奋也”)的记述;光学方面,积累了关于光的直进、折射、反射、小孔成像、凹凸面镜等的知识。《墨经》上关于光学知识的记载就有八条。在古希腊的欧几里德(公元前450-380)等的著作中也有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定律的论述,并且对光的折射现象也作了一定的研究。电磁学方面,发现了摩擦起电、磁石吸铁等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指南针。声学方面,由于音乐的发展和乐器的创造,积累了不少乐律、共鸣方面的知识。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方面,提出了原子论、元气论、阴阳五行说、以太等假设。
在这个时期,观察和思辨虽然是人们认识自然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但也出现了一些类似于用实验来研究物理现象的方法。例如,我国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的声共振实验和利用天然磁石进行人工磁化的实验,以及赵友钦在《革象新书》中的大型光学实验等就是典型的事例。
总之,从远古直到中世纪(欧洲通常把五世纪到十五世纪叫做中世纪)末,由于生产的发展,虽然积累了不少物理知识,也为实验科学的产生准备了一些条件并做了一些实验,但是这些都还称不上系统的自然科学研究。在这个时期,物理学尚处在萌芽阶段。
(二)经典物理学时期
十五世纪末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促进了生产和技术的大发展;席卷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激发起人们的探索精神。近代自然科学就在这种物质的和思想的历史条件下诞生了。系统的观察实验和严密的数学演绎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被引进物理学中,导致了十七世纪主要在天文学和力学领域中的“科学革命”。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物理学的诞生。整个十八世纪,物理学处在消化、积累、准备的渐进阶段。新的科学思想、方法和理论,得到了传播、完善和扩展。牛顿力学完成了解析化工作,建立了分析力学;光学、热学和静电学也完成了奠基性工作,成为物理学的几门基础学科。人们以力学的模型去认识各种物理现象,使机械论的自然观成为十八世纪物理学的统治思想。到了十九世纪,物理学获得了迅速和重要的发展,各个自然领域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被普遍发现,新数学方法被广泛引进物理学,相继建立了波动光学、热力学和分子运动论、经典电磁场理论等完整的、解析式的理论体系,使经典物理学臻于完善。由物理学的巨大成就所深刻揭示的自然界的统一性,为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三)现代物理学时期
十九世纪末叶物理学上一系列重大发现,使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本身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危机,从而引起了现代物理学革命。由于生产技术的发展,精密、大型仪器的创制以及物理学思想的变革,这一时期的物理学理论呈现出高速发展的状况。研究对象由低速到高速,由宏观到微观,深入到广垠的宇宙深处和物质结构的内部,对宏观世界的结构、运动规律和微观物质的运动规律的认识,产生了重大的变革。相对论的量子力学的建立,克服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完成了从经典物理学到现代物理学的转变,使物理学的理论基础发生了质的飞跃,改变了人们的物理世界图景。1927年以后,量子场论、原子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和现代宇宙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物理学向其它学科领域的推进,产生了一系列物理学的新部门和边缘学科,并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引起了人们对物质、运动、空间、时间、因果律乃至生命现象的认识的重大变化,对物理学理论的性质的认识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物理学在揭开微观和宏观深处的奥秘方面,正酝酿着新的重大突破。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成果应用于实践,出现了象原子能、半导体、计算机、激光、宇航等许多新技术科学。这些新兴技术正有力地推动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促进生产的发展。而随着生产和新技术的发展,又反过来有力地促进物理学的发展。这就是物理学的发展与生产发展的辨证关系
Ⅸ 有哪些比较著名的当代物理学家
爱德华·威滕,犹太裔美国物理学家、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教授。他是弦理论和量子场论的顶尖专家,被美国《生活》周刊评为二次大战后第六位最有影响的人物,当代物理学家中H指数最高的一位。
斯蒂芬·温伯格,他是美国科学院院士、文学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会员,国家天文学会会员,美国哲学和科学史学会会员,美国中世纪学会会员。1979年因弱电统一理论与格拉肖和萨拉姆分享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了里程碑性的贡献。20世纪50年代和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1956年和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定律;在粒子物理和统计物理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提出杨-巴克斯特方程,开辟了量子可积系统和多体问题研究的新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