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斌生物
① 韩斌的介绍
韩斌(1963.4-),安徽阜阳人,籍贯安徽太和。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现为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副所长;科技部863生物领域专家组成员,主持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2013年12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② 韩斌的工作经历
1988年7月从广西大学农学院毕业,获分子遗传学硕士学位;获得英国Gatsby Charitable Foundation奖学金,于1989年2月赴英国著名的John Innes中心Sainsbury 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从事植物病原菌分子遗传学研究。1992年11月获英国塞理斯伯里实验室约翰英纳斯中心博士学位。1998年8月,正值中国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起步阶段,毅然回国工作。从2002年起,担任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与生态研究所副所长。2008年,被任命为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副所长。 2011年12月2日任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回国后,韩斌带领中心全体研究人员,出色完成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粳稻第四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任务,并取得多项重要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作为国内首次完成大基因组单条染色体的精确测序,这是我国在生物领域基础研究上的重大突破,具有深远的学术意义和经济前景。该成果也被两院院士评为2002年全国十大科技新闻榜首之一。
韩斌研究员长期从事基因组学的基础研究,并致力于利用不断发展的基因组学的理论和方法探索水稻基因组结构、功能和遗传改良潜力。完成了对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的精确测序和综合分析,发展了籼、粳稻全基因组及基因水平上的比较与功能研究系统,建立了以第二代测序仪为基础的高通量基因型分析平台和转录组分析平台。有关研究结果先后发表在Nature, Genome Research, Plant Cell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
③ 深圳最厉害的风水大师是谁
深圳最厉害的风水大师是谁?
什么叫风水学,风水是否具有科学性、做风水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的不断提升,相信风水的人越来越多,尤其哪些事业有成者比如李嘉诚、马云,王健林,马化腾、曹德旺、潘石屹、杨惠妍等,都对风水有兴趣,并有自己的风水顾问。但遗憾的是,现在不少人包括不少的风水大师,对风水学有关的概念与原则等不一定真正了解,有的甚至将其与封建迷信混为一谈。所以,普及这方面的知识,时不我待!
传统上的风水也叫堪舆,堪,天道;舆,地道。
风水的概念是随着实践的深入,认识的不断完善越来越接近它的本质。
风水学属于在阴阳五行、干支运气、卦画爻像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专门研究天道、地道与人道关系,教人如何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趋吉避凶、改善人生命运的一门学问。纵观以前的阴阳宅风水,原则上还处于堪舆学范畴。堪,天道;舆,地道也。道,是中华民族为认识自然为己所用的一个名词,意思是万事万物的运行轨道或轨迹,也可以说是事物变化运动的场所。把天道与地道结合在一起,也就是宇宙环境的规律;既往的风水理论与实践中,也很少涉及与“人道”有关的内容及其具体的操作环节。所谓人道就是指人体 内环境风水,属于风水学中能起到主导作用的风水;这就是《环境风水学》作者张睿认为的,传统的风水只能划分到堪舆学范畴的依据。只有研究天道、地道与人道关系的风水学,才是货真价实的风水学。
风水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是否具有科学性?《人体生物节律学》指出,人属于以气血物质为基础,父母的遗传基因为模式,环境为其变异条件的在遗传与变异的矛盾运动中不断变化发展的生物体,这种变化就是与自然环境保持动态的同步。这就足以说明,易医学的“天人一体观”不仅仅是一种观念,而是一种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科学理论。所以,秉承天人一体观的风水理论也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科学理论。
深圳风水大师、粤港澳大湾区风水评述师,六柱风水掌门人张睿的《环境风水学丛书》主要由人体内环境风水学、包括阴阳宅风水的外环境风水学、人文环境风水学等三大板块组成,既属于货真价实的风水学集大成,更属于利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展示风水学神奇的难得的宝典。
做风水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深圳风水大师、粤港澳大湾区风水评述师、八字与风水密码破译者,开启人体内环境风水先河的六柱风水掌门人张睿老师认为,做风水的基本原理就是,让人道与天道地道保持应有的协调,也就是利用天时地利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最佳状态,实现趋吉避凶、改善人生命运的基本愿望。如果不了解人体内环境风水,就不可能把握到做风水的基本原理,更难以达到做风水的基本愿望!所以,做风水的基本原理是每个职业风水大师都必将牢记并落实到做风水的过程与环节的基本守则,也是衡量一个风水师能量大小轻重的基本标尺!
④ 韩斌的个人简历
1981-1985 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 学士
1985-1988 广西农学院分子遗传学研究室 硕士
1985-1986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联合培养) 硕士
1989-1992 英国John Innes Centre 博士
1992-1998 英国剑桥大学植物科学系 博士后
1998-至今 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 主任,水稻基因组测序工作专家组组长
2002-至今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植物生理生态所 副所长
2008-2011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副所长
2011-至今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⑤ 我国有哪些著名的遗传学家
我国著名的遗传学家有:
1、李汝祺:
李汝祺是中国遗传学家。 1895年出生于天津市的一个小商人家庭,是四兄弟中最小的一个。由于经济原因他10岁才开始入小学。因聪颖勤奋,连续跳了三次班,5年中完成了7年的小学学业。离小学毕业还差1年时考入了当时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
1918年毕业后进入美国普渡大学农学系学习畜牧学。1923年毕业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系研究院,从师于世界著名遗传学家摩尔根教授,在他领导的实验室进行果蝇发生遗传学研究工作,1926年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位论文,成为该实验室第一位获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
2、韩斌:
韩斌,1963年4月15日出生于安徽阜阳,作物基因组与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1985年韩斌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考取广西农学院分子遗传学研究室硕士研究生。1988年从广西农学院硕士毕业 ,并获得英国Gatsby Charitable Foundation奖学金。
1989年赴英国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在英国剑桥大学植物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回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研究员、课题组长。
3、刘耀光:
刘耀光出生于广东省韶关市,植物遗传学家,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九三学社广东省委院士与杰出学者委员会主任。
1981年,刘耀光毕业于华南农学院。1988年,获日本香川大学硕士学位。1991年,获日本京都大学博士学位。
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2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1年,入选广东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4、陈桢:
陈桢,出生于江苏邗江,动物学家、遗传学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
1918年陈桢从金陵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19年考取清华学校专科,获得公费赴美留学,先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农学系进修。1920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动物学系学习,1921年获得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学位后,随遗传学家托马斯·亨特·摩尔根专攻遗传学。
1922年回国后担任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教授;1952年担任北京大学生物系教授;1953年至1957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室主任。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57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同年11月15日病逝于北京。
5、李向辉:
李向辉,植物遗传学家,植物生物技术专家。中国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开创者之一。首次克隆和再生了矮牵牛、烟草完整植株,建立了原生质体融合、杂种细胞选择等一套体细胞杂交系统,并发明了可广为应用的D2培养基。
在国内首先获得了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合成属间体细胞杂种植株,率先解决了水稻、小麦等原生质体克隆和再生完整可育植株的国际难题,为作物体细胞杂交、遗传工程提供了重要技术操作体系。
⑥ 安徽省阜阳第一中学的知名校友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分子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刘德培
国务院学位委贺学科评议组成员,三峡工程论证组专家,国家电网建设公司专家委员会专家:解广润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韩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谢毅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卢家丰
上海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上海行政学院院长:时光辉
参考资料
⑦ 韩斌的所获奖项
1、2003年3月,韩斌博士获得由中国科学院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颁发的:首届“中国科学院创新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2、2003年3月19日,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国家基因中心和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由中国科学院授予“中国科学院2001-2002年度重大创新贡献团队”称号。
3、2003年4月,中科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命为2001-2002年度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
4、2003年9月,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央统战部和科学技术部授予韩斌博士 “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
5、2003年12月28日,我中心的“水稻基因组第四号染色体测序及分析”项目获得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一。
6、2004年1月,韩斌博士荣获上海市优秀留学回国人才称号。
7、2004年4月,韩斌博士被评为2001-2003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
8、2004年10月,韩斌博士荣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称号。
9、2006年,被列入“上海市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10、2007年12月,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