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电化学编辑部

电化学编辑部

发布时间: 2022-06-18 04:16:18

1. 求电力系统专业中文核心期刊的名字,越全越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电力系统自动化
电工技术学报
电网技术
电池
电源技术
高电压技术
电工电能新技术
中国电力
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电力自动化设备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
电力电子技术
高压电器
微特电机
电化学
电机与控制学报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变压器
微电机
电气传动
磁性材料及器件
电机与控制应用
华东电力
绝缘材料
低压电器
电瓷避雷器
蓄电池
电气应用
大电机技术
电测与仪表
照明工程学报

2. SCI中那个期刊比较容易发有关材料的综述性文章

一点感受:
【杂志名称】tetrahedron letter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chemistry
【投稿联系方式】E-mail
【投稿费用】none
【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2.48
【投稿感受】接收的速度较快,大概1个月左右接收。文章的内容要求不是特别多,但需要你的新意。

【杂志名称】journal of inclusion phenomena and macrocycles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chemsitry 主要是超分子类别
【投稿联系方式】网上投稿
【投稿费用】none
【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0.8左右
【投稿感受】接收比较快,大概一个月左右。编辑比较宽容语法错误,他们注重的是文章的内容。但出版的时间太慢,周期一年左右。

【杂志名称】chemical communication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chemistry
【投稿联系方式】onweb
【投稿费用】none
【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接近4吧(2004年)
【投稿感受】据说速度较快,communication嘛。但也有例外的情况,比如说审稿人不能按时提供审稿意见。文章短小,2 or 3个page,但很重视论文的创新性和研究价值,缺一免谈

【杂志名称】langmuir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chemsitry
【投稿联系方式】onweb
【投稿费用】none
【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3.29左右
【投稿感受】接收比较快,大概一个月左右。出版的时间也挺快的。审稿严格,同样强调工作的创新性。

【杂志名称】chemistry letter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所有与化学有关的文章
【投稿联系方式】E-mail
【投稿费用】无
【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1.57
【投稿感受】接收的速度较快,大概1个月左右接收。
【其他】要求文章要有创新点

【杂志名称】Sensors Actuators: B. Chemical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Materialsor Chemical
【投稿联系方式】Elsevier网投
【投稿费用】No
【杂志级别】SCI Ei SCIif(2004)=2.38
【投稿感受】比较容易,就是时间比较长。提前一年投稿
【其他】传感器和气敏材料方向比较权威的杂志

【杂志名称】Journalof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 电化学 燃料电池
【投稿联系方式】网投
【投稿费用】No
【杂志级别】SCI Ei SCIif(2004)=2.4
【投稿感受】不太容易,时间比较长。
【其他】电化学方向比较权威的杂志,许多电化学测试仪器的说明书也都参考这里的杂志

【杂志名称】Journal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有机化学,催化反应方面的.
【投稿联系方式】onweb, SD
【投稿费用】无
【杂志级别】SCI IF=2.316(2004)
【投稿感受】一般三个月有消息,如果没有可去e-mail问一下.
【其他】none

【杂志名称】Tetrahedron:Asymmetry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有机化学不对称合成方面.
【投稿联系方式】onweb
【投稿费用】none
【杂志级别】SCIIF=2.386(2004)
【投稿感受】接收的速度较快,文章的内容要求不多,但需要有创新。
【其他】反应的ee值一般要在95%以上.

【杂志名称】 New Journal of Chemistry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chemistry
【投稿联系方式】onweb 专用入口
【投稿费用】none
【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2.72
【投稿感受】接收的速度较快,大概2个月左右接收。文章的内容要求不是特别多,但需要你的新意。化学各个学科的都接受!通讯比较好写!
【其他】需要注册帐号,需要推荐3-4个编辑

【杂志名称】Cryst Eng Comm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chemistry
【投稿联系方式】onweb 专用入口
【投稿费用】none,
【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2.69
【投稿感受】接收的速度较快,大概45天左右接收。文章的内容要求不是特别多,但需要你的新意。化学各个学科的都接受!通讯比较好写!只要是单晶结构类,可以有多媒体设计和任意彩色,免费!!
【其他】需要注册帐号,需要推荐3-4个编辑,rsc

【杂志名称】Chemical Communication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化学个专业、方向
【投稿联系方式】网投
【投稿费用】无
【杂志级别】高impact factor 4.038 (2004)
【投稿感受】速度快,不到一个月便有反馈。
【其他】文章要有较高的创新性,地道的英语表达。以前是两页,今年开始三页以内。

【杂志名称】Journal of the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固体电化学基础及应用研究
【投稿联系方式】网投
【投稿费用】无
【杂志级别】impact factor 1.19
【投稿感受】因为是约稿,故很快接受了。但发表时间过长,算起来从投稿到网上先行发表,大约用了半年时间。
【其他】要有创新性,如果已经在较高档次文章的通讯上(如前面的Chem. Commun.)发表了,再将详细的研究论文发在该刊上应该是比较容易了。

【杂志名称】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化学学科各方向
【投稿联系方式】EditorialOffice of JCCS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hemical Society
Tel: 886-2-23644304
Fax: 886-2-23648940
Email: jccs#chem.sinica.e.tw
可以网投
【投稿费用】无需
【杂志级别】sci
【投稿感受】毕竟是英文的,有一定的难度,审稿人有水平。
【其他】编辑的工作效率还不错

【杂志名称】Drug Development and Instrial Pharmacy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药剂学
【投稿联系方式】直接网上投稿,ddc#submit.dekker.com
【投稿费用】哈哈,free!
【杂志级别】IF大约0.9
【投稿感受】这个杂志IF不高,投稿三个月就有答复,修复一个星期就定稿,所以搞药剂的感觉做的深度不高的可以先发这个杂志!
【其他】这个杂志不难投稿!

【杂志名称】science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general
【投稿联系方式】E-mail
【投稿费用】none
【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24.63 (2002年)
【投稿感受】一般很快,如果通不过编辑部的话,一周左右有消息,大概有70%的文章在这里就被枪毙掉了。如果送审的话也很快,一般不超过一个月。开始有两个审稿人,如果一个接受一个拒的话,主编会请第三个审稿人来仲裁。文章不仅要立意新,更主要的是要有普遍的适用性。
【其他】none
催化类的杂志:
1. Journal of Catalysis (IF~4)
催化Article期刊的No.1,要求工作量极大,老编反应极快。主要表现在:拒的快(title不吸引眼球的,俺身上可以是刀伤累累呀,两次重伤);审的快(一般来说在一个半月~两个月以内);发表快(不服不行)。

2.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IF~4)
除非你有内线或者你博一就作出很novel的工作,否则我坚决不推荐,主要因为:审稿人的水平参差不齐,很容易出现“外行审内行、不懂就拒”的悲惨情景;老编(小日本)审稿极慢一般都在4个月左右(我今年6月份投的稿,过了五个月告诉我拒了,而且没有收到任何可行的建议,靠!)

3. Applied Catalysis A: General (IF~2.3)
Article类的top3~4吧,历史悠久,我很欣赏的杂志,审稿时间一般在3个月左右(我一篇3.5月、一篇3个月),老编态度和蔼、工作认真,审稿人队伍庞大、懂行的容易找,只要你的水平够一般都能中。

4. Catalysis Letters (IF~1.8~2)
办刊思路起伏不定的letters期刊。照例来说,letters就应该短、精、一语中的,可是这个杂志最近明显鼓励longpaper(可能是中国人投的文章太多的缘故吧
嘿嘿)。
审稿较松,强烈推荐!!!

5. 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IF~1.9)
刚刚创刊的杂志,去年一有IF就高达1.9,有前途呀。审稿还行,速度、comments都对得起"communications"这几个字。
强烈推荐!!!

【杂志名称】polymer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高分子相关
【投稿费用】free
【杂志级别】IF(2004)2.43
【投稿感受】初审2个月以内,2个审稿人,如果意见不符,请第三人仲裁。修改稿一般1个月左右有结果
【其他】一般侧重从分子角度考虑和解释问题。

【杂志名称】Tetrahedron Letters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有机化学方面的快报,发表重要和全新的研究。
需要给地区审稿人邮寄纸版本的稿件三份,中国区是上海有机所的林国强教授:China, Professor Lin Guo-Qiang, Shanghai Institute of Organic 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354 Fenglin Road, Shanghai 200032, China(manuscripts from Taiwan may be sent to Professor Lin, or to the usual Editor inJapan, at the choice of the authors). Fax: +86 21 641 66263; e-mail:tetrahed#pub.sioc.ac.cn
【投稿费用】FREE;发表后还有稿费,具体多少不记得了。我是第二作者,分了$20
【杂志级别】有机化学的常用文献来源,(IF2.484,2004年)
【投稿感受】发的比较快。稿件要有新意。投第一稿的时候是7月份,工作只做了一个方面,但是是全新的工作。所以马上投稿。然后继续进行工作的扩展研究。结果9月份编辑回信说工作不错,但需要扩展一下应用范围。正好我们的扩展研究有了阶段性结果。马上加进去。编辑一周后回复录用。11月底发表。感觉编辑和我们的思路对上了。因为老板是美国回来的,编辑没有在行文方面给出建议。

【杂志名称】Angew.Chem.Int.Ed.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chemistry
【投稿联系方式】web
【投稿费用】none
【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9.2
【投稿感受】接收的速度较慢,大概2个月左右接收。文章的内容要求不是特别多,但需要你的新意。
【其他】none

【杂志名称】synlett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有机化学类
【投稿联系方式】E-mail
【投稿费用】free 接收后好象还有稿费
【杂志级别】SCISCIif(2004)=2.738
【投稿感受】比较快,一般在十二天左右就有消息.对合成方法方面要求较高.要求你的合成方法新且应用范围较广.
【其他】fast

【杂志名称】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chemistry
【投稿费用】none
【杂志级别】Sci2005 Impact Factor 2.5, 中信所top期刊
【投稿感受】接受速度较快,从投稿到接受两个月,审稿人3-4人,难度较大,关键是要有创新点,能让老外surprise一下

【杂志名称】Synlett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organicchemistry
【投稿联系方式】E-mail
【投稿费用】none
【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2.78(2004)
【投稿感受】接收的速度较快,两周的时间回信,修改后到接受网上出版大概2个月。文章的内容要求不是特别多,但需要你的新意。当时亚洲地区的审稿人是日本人(现在中国大陆是香港中大的黄乃正院士),感觉很负责,把审稿人批注的修改稿从日本给我寄过来了。后来还要通过国际特快专递将手稿的纸版和电子版寄到德国的出版社,花了近300百。
【其他】免费寄20份单行本或当期杂志一本和自己文章的电子版

【杂志名称】Bioorganic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bioorganic chemsitry
【投稿联系方式】E-mail
【投稿费用】none
【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2.333(2005)
【投稿感受】接收比较快,大概两个半月时间上网。主要是接受生物有机方面的文章,但也接受单纯是有机合成方面的(较少,我的就是);刚开始要推荐审稿人,没理会,耽误了一周的时间。后来把审稿人的意见用信也寄过来了(编辑是东京大学药学系的)。
【其他】免费寄25份单行本

【杂志名称】Journal of heterocyclic chemistry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organic chemsitry
【投稿联系方式】E-mail
【投稿费用】none
【杂志级别】sci 影响因子0.7(2005)
【投稿感受】接收比较慢,审稿拖了半年时间,最后排版第二年的第三期。从审稿到网上出来用了将近8个月。
【其他无】
没有免费的单行本

【杂志名称】 《功能材料》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主要收录有机、无机和复合材料方面的文章。
【投稿联系方式】重庆市1512信箱(400700)
【投稿费用】不收审稿费,版面费视稿件而定
【杂志级别】EI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投稿感受】审稿周期长,不太容易发。尤其是编辑部的同志十分不负责任,如果不接收的话,你的退稿原因也只能是他们所列五条中的一条或几条,那是选择题。我们实验室有四人(不同的年份)投到上面去,结果退稿意见都是一样------理论深度不够,这不是说笑吗?.
【其他】nothing!

【杂志名称】高等学校化工学报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化工
【投稿联系方式】E-mai投稿:gxhgxb#zju.e.cn
【投稿费用】对很多联合办的高校不收费。
【杂志级别】EI期刊
【投稿感受】速度比较快,初审2个星期,二审1个月左右,办事效率比较高,主要通过电子邮件联系,即使被退稿了也只有自己知道。
【其他】被拒的几率比较大

【杂志名称】现代化工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化工类,化学类
【投稿联系方式】mci#cheminfo.gov.cn
【投稿费用】不要审稿费
【杂志级别】EI 核心
【投稿感受】审稿很快一个月给结果
【其他】

【杂志名称】应用化学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主要是化学专业,由中国化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承办,着重报道化学学科有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边缘学科和结合生产实际的创造性科研成果,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之间起桥梁作用。
【投稿费用】500元/3页
【杂志级别】中文核心
【投稿感受】回复比较慢,审稿比较认真,会对你的稿件提出意见并要求你作详细修改
【其他】需要寄单位证明信

【杂志名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杂志文章包含专业』
综合性学术刊物。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研究简报和综合评述等栏目集中报道我国化学学科及其交叉学科、新兴演算产边缘学科等领域中新开展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中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3.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于1991年在化学系的基础上建立。张乾二院士、万惠霖院士、黄培强教授、江云宝教授曾先后担任学院院长。现任院长为谢兆雄教授。
学院现设化学系、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化学生物学系共3个系。学院现有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醇醚酯化工清洁生产国家工程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5个国家级平台;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化学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理论与计算化学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纳米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电化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关键材料工程实验室、福建省高校化石能源化学与化工重点实验室、福建省高校无机化学与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电镀及表面处理行业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精细化工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厦门市分子纳米技术与分析科学重点实验室、厦门市合成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机构,以及全国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化学类专业分委会、中国化学会《电化学》编辑部、中国空间学会生命起源与进化专业委员会、福建省化学会挂靠于学院。
学院现有化学、能源化学、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和生物工程5个本科专业,拥有首批“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首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首批“国家级教学团队”,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学校,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4. 有哪些重要的电化学专业期刊,各有什么特点

1、electrochimica acta 3.777
偏重的研究方向 电化学(2) 电容器(1) 电化学传感器(1) 纳米电镀(1) 电极材料(1) 电分析(1) 锂电池(1) 纳米材料(1) 电沉积(1)
审稿速度 平均1.44个月的审稿周期
投稿平均命中率为 :60.71%

2、journal of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stry 2.279
发表时间过长,算起来从投稿到网上先行发表,大约用了半年时间。 要有创新性,如果已经在较高档次文章的通讯上(如前面的Chem. Commun.)发表了,再将详细的研究论文发在该刊上应该是比较容易了。

3、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5.437
偏重的研究方向 传感器(1) 电化学分析(1) Electrochemestry(1) Biosensor(1)
审稿速度 平均1.6个月的审稿周期
投稿命中率 投稿平均命中率为 :31%
【投稿方式】Online Submission
【投稿费用】免费。彩色图片是否需要花钱不清楚。
【投稿感受】简称为BB,是elsevier旗下的一本月刊杂志,主要刊登生物传感器相关领域的工作,尤以电化学传感器居多,检测对象最喜欢的则是葡萄糖(glucose biosensors),中国人投的比较多。近两年影响因子直线上升,05年3.463,06年4.132,07年已升到5.061。读研以来,我共投过此期刊三次,第一次被拒,后两次均小改后接受。审稿时间一般为两个月左右,投稿后状态变化一般为“Submitted to the journal--> with editor-->under review--required review completed-->Decision”,审稿人一般为两到三个。该期刊对创新性要求不是很高,但最近由于IF升的高估计会提高标准了。文章类型有全文(full paper)和通讯(short communication)两类。文章接受后一般2周内即online,4个月左右后能出卷/页码号。

4、electrochemistry communications 4.425
偏重的研究方向 锂电池(2) 电化学(2) 多孔材料(1) 纳米电极材料(1)
审稿速度 平均1个月的审稿周期
投稿命中率 投稿平均命中率为 :25%
ELECTROCHEM COMMUN是电化学领域的权威期刊。审稿速度快,编辑效率高,一般8-14天有初审意见,如果顺利一个月左右就见刊了。期刊要求短小精悍,强调新颖。电化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总体不高,不过这些年有所抬头,本刊的分数也随之迅速增长。该刊作为国际电化学的旗舰期刊,其上的优秀文章领导着电化学领域的发展方向。

5、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 1.836
电化学分类下的 3 区期刊,审稿速度非常慢,一般要超过3个月。

6、ionics 1.674
电化学分类下的 4 区期刊,平均2.8 个月的审稿周期,出版地在德国

7、Bioelectrochemistry 3.947
电化学分类下的 3 区期刊,电化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生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点上的边缘学科——生物电化学,偏重传感器

8、electrochemistry 0.934
偏重的研究方向 化学科学(3) 物理化学(3) 电化学(3) 工程与材料(1) 金属材料(1) 金属材料的磨损与磨蚀(1) ,电化学分类下的 4 区期刊,平均1个月的审稿周期

5. 胡中华的同济大学

职称:同济大学化学系 教授(博士生导师)
职务: 同济大学化学系 副系主任 1. Z. Hu and E.F. Vansant, Adsorption of Phenol and Chlorophenols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Modified Elutrilithes, Catalysis Today, 17 41-52 (1993)
2. Z. Hu and E.F. Vansant, Carbon Molecular Sieves Proced from Walnut Shell, Carbon, 33, 561-567 (1995).
3. Z. Hu and E.F. Vansant, Chemical Activation of Elutrilithe Procing a Carbon-Aluminosilicate Composite Adsorbent, Carbon 33, 1293-1300 (1995).
4. Z. Hu and E.F. Vansant, A New Composite Adsorbent Proced by Chemical Activation of Elutrilithe with Zinc Chloride,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176, 422-431 (1995)
5. Z. Hu, N. Maes and E.F. Vansant, Molecular Probe Technique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Carbon Molecular Sieve Structure, Journal of Porous Materials, 2, 19-23, (1995).
6. Z. Hu and M.P. Srinivasan, Preparation of High-Surface-Area Activated Carbons from Coconut Shell,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27, 11-18 (1999)
7. Z. Hu, M.P. Srinivasan and Yaming Ni, Preparation of Mesoporous-High- Surface-Area Activated Carbon, Advanced Materials,12, 62-65 (2000)
8. Z. Hu, M.P. Srinivasan and Yaming Ni, Novel activ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highly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activated carbons. Carbon, 39, 877-886, (2001)
9. Z. Hu and M.P. Srinivasan, Mesoporous High-Surface-Area Activated Carbon,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43, 267-275, (2001)
10. Z. Hu, L. Lei, Y. Li, and Y. Ni, Chromium adsorption on high-performance activated carb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31, 13-18 (2003)
11. Z. Hu, M.P. Srinivasan and Y. Ni, A simple method for developing mesoporosity in activated carbon,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31, 47-52 (2003)
12. JJ Zhou , ZH Hu, YF Liu, YE Yin, WW Tang. Preparation and water treatment of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fiber, New Carbon Materials, 21, 64-69 (2006)
13. 刘亚菲,胡中华*,任炼文,扬静,陈晓妹,高性能活性炭电极材料在双电层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新型炭材料, 22 (4) 355-360 (2007).
14. Jing Yang, Yafei Liu, Xiaomei Chen, Zhonghua Hu*, Guohua Zhao,Carbon Electrode Material with High Densities of Energy and Power, Acta Phys.-Chim. Sin., 24(1): 13-19 (2008)
15. 王晓静; 刘超; 胡中华; 刘亚菲; 陈玉娟; 温祖标,多孔二氧化钛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性能,催化学报, 29(4) 391-396, (2008)
16. 陈晓妹; 刘亚菲; 胡中华; 杨静; 高性能炭电极材料的制备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功能材料 39(5), 771-774, (2008)
17. Yafei Liu, Zhonghua Hu*, Kun Xu, Xiangwei Zheng, Qiang Gao,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Activated Carbon Electrode Material, Acta Phys.-Chim. Sin., 24(7): 1143-1148 (2008).
会议论文
1. Z. Hu et al, Temperature Influence on the Walnut Shell Derived Activated Carbons, 3rd International Activated Carbon Conference, September 13-14, 1995, The Pittsburgh Plaza, Pittsburgh, USA.
2. Z. Hu et al, Improvement on the Preparation of Carbon Molecular Sieves and Studies of their Properties, 199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Zeolite in China, October 12-17, 1995, Jinshan Hotel, Nanjing, China
3. Z. Hu, E.F. Vansant, S. Vigneron and J. Hermia, Tailoring the Porosity of Activated Carbon by Chemical Activation, Carbon ’96, July 7-12, 1996, Newcastle-upon-Tyne, UK
4. Z. Hu and M.P. Srinivasan, The Influence of Pretreatment on the High-Surface-Area Activated Carbons from Coconut Shell, 5th International Activated Carbon Conference, September 17-18, 1997, The Pittsburgh Plaza, Pittsburgh, USA.
5. Z. Hu and M.P. Srinivasan, High-Surface-Area Activated Carbons Prepared by Modified Chemical Activation from Coconut Shell, 5th International Activated Carbon Conference, September 17-18, 1997, The Pittsburgh Plaza, Pittsburgh, USA.
6. Z. Hu and M.P. Srinivasan, Adsorption of Phenols and Dyes by Coconut Shell Derived Activated Carbon, Environment Strategies For 21st Century--An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8-10 April, 1998, PAN PACIFIC HOTEL, Singapore
7. Z. Hu and M.P. Srinivasan, Highly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Activated Carbo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arbon, 8-12 Nov. 1998, Chuo University, Tokyo, Japan
8. Z. Hu, M.P. Srinivasan and Yaming Ni, Mesoporous High-Surface-Area Activated Carbon Proced from Coconut Shell, 2nd Pacific Basin Conference on Adsorp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isbane, Australia, 14-18 May 2000, Adsorp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or D.D. Do.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Singapore, 2000, pp. 269-273
9. Z. Hu, M.P. Srinivasan and Yaming Ni,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Phenols and Dyes on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Activated Carbons, 2nd Pacific Basin Conference on Adsorp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risbane, Australia, 14-18 May 2000, Adsorp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itor D.D. Do. World Sci. Publishing Co. Pte. Ltd., Singapore, 2000, pp. 274-278
10. Z. Hu, M.P. Srinivasan and Yaming Ni, A simple method for developing mesoporosity in activated carbon,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Hongkong, 3-6 December 2000, Editor Xijun Hu and Po Lock Yue, World Sci. Publishing Co. Pte. Ltd. Singapore, 2000, pp. 321-325>
11. Z. Hu, Ling Lei, Yafei Liu, Yijiu Li, Xinping Zeng, Xiaoyu Sun and Yaming Ni, Chromium adsorption on high-performance activated carbons from aqueous solution,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Technologies, Hongkong, 3-6 December 2000, Editor Xijun Hu and Po Lock Yue, World Sci. Publishing Co. Pte. Ltd. Singapore, 2000, pp. 637-641>
12. 胡中华,雷琳、唐文伟、李义久、倪亚明,高性能活性炭吸附铬离子,第五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新型炭材料》编辑部,301-309, 2001
13. Z. Hu, E.F. Vansant and M.P. Srinivasan,Controlling Pore Size in Activated Carbon by Chemical Activ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Activation,Carbon ’2002, Sept. 15-18, 2002, Beijing, China
14. Z. Hu, Huiming Guo and Yaming Ni Study on the High Performance Activated Carbons as Hemoperfusion Adsorbent, Carbon ’2002, Sept. 15-18, 2002, Beijing, China
15. Z. Hu, Yanli Xu, M.P. Srinivasan,The Mechanism of Novel Activation Process for Preparing Mesoporous Activated Carbon, Carbon ’2002, Sept. 15-18, 2002, Beijing, China
16. Z. Hu, Lianwen Ren, Jie Xu, Yijin Wu,Yaming Ni, Electrochemical Capacitor Made from Highly Mesoporous Activated Carbon, Carbon ’2002, Sept. 15-18, 2002, Beijing, China
17. 刘亚菲 许洁 胡中华* 赵国华,研制活性炭纤维双电层电容器,第七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96-299,2005年7月,青海西宁
18. 尹艳娥,李秋瑜,胡中华*,唐文伟,固定化生物活性炭纤维小球处理水中污染物苯酚,第七届全国新型炭材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550-554,,2005年7月, 青海西宁
19. 尹艳娥,刘亚菲,胡中华*,唐文伟,生物活性炭纤维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研究,第三届全国环境化学会议,2005.11.4-7, 厦门
20. 刘亚菲,胡中华,曾俊,程庚金生,高性能活性炭电极材料在双电层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化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 2006.7, 长春,
21. 曾俊,刘亚菲,程庚金生,胡中华,金属氧化物改性炭电极及EDLC性能研究,中国化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 2006.7, 长春,
22. 蔡巧巧,尹艳娥,蔡飞,刘亚菲,胡中华,臭氧生物活性炭纤维新技术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中国化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 2006.7, 长春,
23. 尹艳娥;蔡巧巧;胡中华;刘亚菲,生物活性炭纤维去除微污染原水中总磷和锌离子, 中国化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 2006.7, 长春,
24. 程庚金生,刘亚菲,曾俊,胡中华,高容量电极材料及双电层电容器性能研究,中国化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 2006.7, 长春

6. 电镀和喷绘有啥区别

一、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是利用电解作用使金属或其它材料制件的表面附着一层金属膜的工艺从而起到防止金属氧化(如锈蚀),提高耐磨性、导电性、反光性、抗腐蚀性(硫酸铜等)及增进美观等作用。不少硬币的外层亦为电镀。
电镀时,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光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电镀需要一个向电镀槽供电的低压大电流电源以及由电镀液、待镀零件(阴极)和阳极构成的电解装置。其中电镀液成分视镀层不同而不同,但均含有提供金属离子的主盐,能络合主盐中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的络合剂,用于稳定溶液酸碱度的缓冲剂,阳极活化剂和特殊添加物(如光亮剂、晶粒细化剂、整平剂、润湿剂、应力消除剂和抑雾剂等)。电镀过程是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经电极反应还原成金属原子,并在阴极上进行金属沉积的过程。因此,这是一个包括液相传质、电化学反应和电结晶等步骤的金属电沉积过程。
在盛有电镀液的镀槽中,经过清理和特殊预处理的待镀件作为阴极,用镀覆金属制成阳极,两极分别与直流电源的负极和正极联接。电镀液由含有镀覆金属的化合物、导电的盐类、缓冲剂、pH调节剂和添加剂等的水溶液组成。通电后,电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电位差的作用下移动到阴极上形成镀层。阳极的金属形成金属离子进入电镀液,以保持被镀覆的金属离子的浓度。在有些情况下,如镀铬,是采用铅、铅锑合金制成的不溶性阳极,它只起传递电子、导通电流的作用。电解液中的铬离子浓度,需依靠定期地向镀液中加入铬化合物来维持。电镀时,阳极材料的质量、电镀液的成分、温度、电流密度、通电时间、搅拌强度、析出的杂质、电源波形等都会影响镀层的质量,需要适时进行控制。
首先电镀液有六个要素:主盐、附加盐、络合剂、缓冲剂、阳极活化剂和添加剂。
电镀原理包含四个方面:电镀液、电镀反应、电极与反应原理、金属的电沉积过程。
电镀反应中的电化学反应:下图是电镀装置示意图,被镀的零件为阴极,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金属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联结,阳极与阴均浸入镀液中。当在阴阳两极间施加一定电位时,则在阴极发生如下反应:从镀液内部扩散到电极和镀液界面的金属离子Mn+从阴极上获得n个电子,还原成金属M。另一方面,在阳极则发生与阴极完全相反的反应,即阳极界面上发生金属M的溶解,释放n个电子生成金属离子Mn+。
二、喷绘就是一种基本的、较传统的表现技法,它具有着其它表现手法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优越性,相对其它手绘技法,它的表现更细腻真实,可以超写实的表现物象,达到以假乱真的画面效果。
目前国内使用的喷绘机原理主要有点态喷绘和雾状喷绘两种。两者原理上的差异导致画面效果的差别。首先点态喷绘制作的画面轮廓清晰,尤其在制作线条、文字时表现最为明显。其次雾状喷绘使画面模糊,颜色发灰,而点状喷绘虽然在近距离观察时颜色点不柔和,但远距离观察时色彩鲜明,甚至有某种立体感。
工作原理:
1:以伯努利原理工作的虹吸压力吹喷技术形成。
A:伯努力原理:流体速度越大,压力则越小。
B:虹吸压力吹喷技术: 气体处A点受压力通过水平吸管,B处形成低压,把瓶中液体经C管抽上形成雾化。 两支相互垂直固定一起的开口吸管,其中一支插入装有固定瓶中。
喷绘液体在两管相交处被气流冲击而形成雾状,变为雾状喷射出来。
C:喷笔也是基于这原理而设计,只是喷笔配有更精密、完善的设计元件,可以自由调节液体的浓度而获得细密,均匀的颜色喷样。
2:喷笔:
A:构造原理:利用一个协同的阀杆组合,控制气流和颜料流量,板掣可以上下启动,又可水平滑动。水平滑动时,掣杆的后连杆推动节流针,以控制进入气流中的色量。通过拉退节流针,以使喷嘴的空隙截面积逐渐加大,混合气的喷角也随之增大。
1:喷针盖:保护喷针。画编辑部时可将针盖卸掉。
2:喷嘴盖:使空气喷出时压力均匀,形成气体绕喷嘴旋转喷出。
3:喷嘴:喷针的通道和颜色的出口、进插喷针小心莫顶裂。
4:喷针:控制着喷嘴的启闭。(娇贵、清洗折洗一定注意勿坏)
B:喷笔操作:
以自然、轻松、活动自如为原则。
1:手持喷笔开始移动。
2:按下板掣喷出空气。
3:轻缓向后拖板掣,喷出颜色。
4:收笔相反。
5:喷绘下稿前,可先试喷检测其色彩,喷量调整及有无故障出现,使之调正至最佳状态。
C:喷笔保养:
1:清洗程序: 清洗色槽 -色槽注水-将喷量调制到最大,冲刷回馈。
2:拆洗:小心谨慎,擦净凉干。

7. 洛阳理工学院简介,以及各个院系专业的介绍!

洛阳理工学院简介

洛阳理工学院是一所以工学为主,兼有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已有54年的办学历史。

学院地处十三朝古都洛阳,占地面积2255亩,分3个校区,总校舍建筑面积83万余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亿元,建有工程训练中心和教学实习工厂等50余个实习基地,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60万册,电子图书55万册,中外文期刊1500余种,拥有中国学术期刊、中国优秀博硕论文等6个全文数据库。

学院现有教职工190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5人,副高级职称4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8人、硕士学位的教师39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8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级人选7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1人,并聘有包括两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内的100余名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

学院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2.68万人。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院重视素质教育,强调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开拓性和责任感。近5年来,共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等省级以上竞赛奖励17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7项。毕业生以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学院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兴院”,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形成了以建材和人文学科为主的办学特色。学院共设置17个系(部)和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75个本、专科专业,其中“材料工程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计算机控制技术”3个专业被评为全国高工专教改示范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工商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建材机械基础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网络营销理论与实训》、《模拟电子技术》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建材机械与设备》、《玻璃工艺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近5年来,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10余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0余项,三等奖20余项。

学院坚持开门办学,与英国、意大利、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外国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英国格拉摩根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国立工艺大学、日本冈山商科大学、瑞典卡尔斯塔德大学等高校开展教学和科研合作。与俄罗斯和澳大利亚的4个合作办学项目在校生人数已超过1000人,并接受日本、韩国等国家的留学生。

学院管理规范,享有较好的社会声誉,是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教务处两次被教育部授予普通高校优秀教务处称号。并设立有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培训基地。

洛阳理工学院将秉承50余年的办学传统,发挥优势,突出特色,为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教学型优质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更新于2010年3月25日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责任分工
党委书记 段治乾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分管党委办公室(机关党委)、组织部(党校)。
院长 杨小林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分管院长办公室。
党委副书记 陈 岩 负责宣传、统战、学生、群团工作。分管宣传部(统战部)、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团委。
副书记 袁静波 挂职锻炼。
副院长 董延寿 负责财务、国有资产、后勤管理、院办工厂工作。分管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后勤管理处(动力服务公司)、院办工厂。
副院长 葛 玻 负责教学工作。分管教务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工程训练中心、高教研究所。
副院长 邱天河 负责科研外事、图书资料、继续教育工作。分管科研处、对外合作处、图书馆、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副院长 韩振英 负责人事、基建、后勤服务工作。分管人事处、基建处、后勤服务集团。
副院长 戴志梅 负责招生就业、审计、综合治理、安全保卫和人民武装工作。分管招生就业处、审计处、保卫处(武装部)。
纪委书记 曹国杰 负责纪检、监察、信访、保密工作。分管纪委、监察处。协助书记做好组织工作。
工会主席 陈富贵 负责工会、离退休、计划生育、扶贫工作。分管工会、离退休工作处。

各院系介绍
-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简介 -

团结奋进、积极向上、温馨和谐的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是我院重点学科系之一,成立于建校伊始的1956年,现有2个本科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3个专科专业:材料工程技术(含水泥、玻璃、陶瓷、耐火材料四个专业方向)、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复合材料加工与应用技术专业和一个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其中,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2008年被批准为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材料工程技术专业1998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全国高工专示范专业,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是河南省省级教改试点专业。

全系在编教职工54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博士12人、硕士25人,并先后派出教师到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新加坡进行学习和科技交流。目前,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形成了以教授、博士为核心的专业学术科研团队,在新材料开发、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近几年,省市级教学、科研立项5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数十项,发表论文300余篇,多篇论文被SCI、EI收录。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现有6个实验中心—材料基础实验中心、材料研究中心、材料工程测试中心、粉体工程中心、高分子材料实验中心、复合材料实验中心;3个实习基地—水泥生产模拟实习基地、聚合物成型加工实习基地、复合材料成型加工实习基地;1个新材料研究所;并在省内外建设了19个校外实习基地。洛阳市固体废弃物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洛阳市硅酸盐材料重点实验室落户我系。

近年来,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适逢国家社会经济科学发展的大好机遇,我系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出现了十分喜人的大好局面。多个专业的毕业生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如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的毕业生供需比为1:5)。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踏实勤奋、学习刻苦,纪律严明、言行一致,理想远大、良好发展”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半个世纪积淀的系风文化,也是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全系2000余名师生员工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同心同德、敬业务实、努力拼搏、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为构建团结、温馨、和谐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团队、为给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机械工程系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1个本科专业,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机械设计与制造、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工业设计5个专科专业,其中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是国家教委高工专教学改革师范专业、河南省首批名牌专业建设试点专业。

机械工程系现有机械基础实验中心、机加工实验室、机械CAD实验室、汽车实验室、机械故障诊断实习基地、建材机械实验室、机械制作实习基地、数控技术中心、先进制造技术实习基地、汽车维修实习基地共21个实验室和实习基地。

近5年来,机械工程系在科学研究、教学研究、学科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鉴定省部级科研成果16项,其中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鉴定厅级以上教学成果12项,其中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汽车构造多媒体教学课件获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本科组一等奖。公开发表科学研究论文120余篇(其中EI、SCI收录10篇),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机械工程系的建材机械学科研究方向、工程机械学科研究方向、先进制造技术学科研究方向、机电技术学科研究方向有较好学科研究队伍和发展前景。

机械工程系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为切入点,使机械工程系的教学、科研迈上新台阶。

机械工程系长期以来,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为地方经济和建材行业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的高技术人才。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形成逐步形成特色和优势。几十年来的办学实践表明,机械工程系已探索出了一个符合实际的办学之路。

1、依托建材行业,打造名牌专业
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是在原有建材机械制造与维修专业的基础上逐渐建设与发展起来的。1993年遴选为国家教委高工专教改试点专业,1999年通过国家教委专家组评估验收,2000年被国家教委命名为全国高工专示范专业。2005年成为河南省首批名牌专业建设点专业。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的培养方案为:一个宗旨,两个重点,三个体系,四种能力。以推进全面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建立和实施相互渗透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机械制造能力,机械维修能力、管理能力和技术改造能力。该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带动了机械工程系其他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其他各专业逐步形成了各自的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

2、重视人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
机械工程系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实践能力,在全国高校率先将机械制作综合训练列入教学计划,在机械系全系所有专业开设机械制作综合训练实践教学课程。部分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大学生科技制作,学生的科技制作作品参加全国大学生“挑战杯”比赛多次获奖。在国家五部委组织的全国数控技术大赛河南赛区高职高专组比赛上获车工组第四名,学校获得“突出贡献组织奖”。

3、重视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探索产、学、研结合之路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立了校内产、学、研多功能工程实践基地:粉体实训中心,建材机械创新实验室、机械制作综合训练基地、数控技术中心、CAD/CAM实训基地。学科建设取得成效,建材机械、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等学科研究方向科研工作开展顺利,SP16通用配料装备及微机控制系统、提高圈流水泥磨表面积研究、LX-1A铬盐旋窑微机控制喂料及计量系统、标准直齿外内圆柱齿轮软件CAD/CAM系统等多项科研成果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机械工程系营造了较好的产、学、研氛围,形成了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一致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机制。
机电工程系简介

机电工程系于2008年由东校区的材料成型教研室、机电教研室、焊接教研室、模具教研室及西校区的机电教研室、计辅教研室和部分专业实验室合并组建而成,所辖专业横跨机械和控制工程二大学科。全系现有教职工4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5人,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占教师比例34%;有河南省教育厅技术学术带头人3人,洛阳市优秀专家2人,专业带头人4人,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博士9人,在读博士4人,硕士20人,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教师比例达75%,已形成了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教学、科研队伍。

全系现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一个本科专业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模具方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五个专科专业。2008年又成功申报了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明年开始招生。目前,全系共有本科生248人,专科生2024人。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组建于2008年3月,其前身是自动化系(原洛阳工业高专)和电子信息学院(原洛阳大学),现有学生2600多人。
现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个本科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等6个专科专业。其中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为国家教育部“全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示范专业”。
现有专任教师94人,其中教授5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31人,中级职称23人,双师教师54人,硕士研究生52人,在读博士硕士15人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洛阳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1人,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先后有多名教师获得教育部、河南省及洛阳市劳动模范和优秀教师称号,多项科研和教研成果通过省科委和省教委鉴定并获奖。近年来,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省教学成果奖4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系研究所为河南省几十家企业进行微机核子称等项目的技术开发与合作,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年来我系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成立了家电维修小组、电工社团、科技制作协会等学生社团。其中家电维修小组已成立十几年,经常代表我院参加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到社区进行义务维修。曾获得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学生的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多次在省举行的大学生比赛中获奖,曾获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河南赛区二等奖,第八届全国“挑战杯”竞赛三等奖。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是一个团结奋进、充满活力的系,凭着“追求卓越,争创一流”的坚强信念,以其宽广的胸怀和时代赋予的使命,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意气风发的有志青年加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创造了灿烂的过去,现正以昂扬的斗志,开拓更加辉煌的明天!
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2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通信技术4个专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约2300人。
设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硬件5个教研室和1个能够满足教学与科研需要的实验中心。实验中心下设计算机语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创新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等实验室。
拥有一支治学严谨、师德高尚、年龄结构合理、学科梯队健全的教师队伍。目前共有教职工71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22人、讲师34人;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49人;洛阳市优秀专家1人;荣膺省、市级各种先进称号8人;学院名师1人。
近五年发表论文2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75篇,SCI收录3篇,EI收录24篇;主持或参加的省市科研项目30项,其中省科技厅鉴定12项,获市厅级二等奖8项;主持省级教研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二等各一项,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各1门,学院级精品课程5门;出版教材、著作21部,其中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全系学生朝气蓬勃,锐意进取,在省、市和学院的各项活动与竞赛中屡创佳绩,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好评。
土木工程系成立于1994年6月,现有“土木工程”本科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给排水工程技术”四个专科专业。其中,“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是学院重点教改试点专业。土木工程系下设建筑、结构、力学、道路桥梁、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给排水工程6个教研室。实验室建筑总面积为2958平方米。下设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力学实验中心暖通综合实验室和给排水专业技术实验室。仪器设备685台件,总值477.1万元。可开设实验教学项目50项。

土木工程系现有教职员工80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占教师总数的20%;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博士5人,硕士44余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教职工比例的55%。

近年来,土木工程系的教研、科研取得丰硕成果,完成校级科研、教研20余项,省级教研2项,市级教研1项,完成省级鉴定项目6项,河南省信息技术教育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学进步一等奖1项,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5项,市级立项2项、省级立项2项,引入资金100余万元。由我系教师负责主编或参编出版的教材10余本,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50余篇,EI收录10篇、ISTP收录12篇。《钢结构》课程被评选为学院精品课程,我系教师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先进教师”、“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获得一、二等奖等荣誉。土木工程系集体也被授予学院“五好基层工会”,学院“先进党校”。
洛阳理工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始建于1980年,是洛阳理工学院唯一一个理工兼容的集环境、化学、生物等学科为一体的教学院系,目前全系设有环境工程、应用化学两个本科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工业分析与检验、生物技术及应用三个专科专业,其中,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2001年被评为河南省教学改革重点示范专业。
全系现有在校生近1500人,教职工7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1人。专任教师中:博士17人、博士后1人,硕士33人,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老中青结合的较为合理的教学梯队。经过近年来的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环化系取得了很大成绩,学科建设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了“基础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工程”、“生物技术”四支学历层次深厚、结构设置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劲的教学科研团队,并建立了“应用化学”、“环境工程”两个科研所。近十年来,全系教师共在国内外各级专业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0余篇;主、参编各类专业书籍和教材30余部,先后完成地厅级以上教、科研项目80余项,获省、市级鉴定及各种奖励60余项,多次荣获学校先进集体及先进党支部称号。另外,洛阳理工学院环化系还是全国四方环保工程设备集团理事单位、全国环境类教材编写委员会委员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工程分会会员单位、并做为国家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大专环境教育指导组的成员单位受全国大专环境教育指导组的委托负责河南、山东、山西、陕西、宁夏、青海六省区的大专环境教育指导工作。
全系拥有独立的实验教学楼和生物技术实训生产基地,实验教学设施先进,环境优越。实验室总面积约6000余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2000余台套件,配备有:气相色谱仪(HP5890A)、原子吸收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HITACHI2000)、红外光谱仪、CHI660D电化学工作站等一批大型化学化工仪器设备;生物培养箱、无菌工作台、高速离心机、污水处理实验装置、大气污染控制实验装置等生物环保实训装备,可开出实验项目200余个。另外,环境工程与化学系还分别在上海、无锡、西安、郑州、及洛阳市各大厂矿、设计院所建立了13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为各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了有力的保证。由于环化系注重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环化系的毕业生历来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近年来每届毕业生的就业率都在90%以上。
环境工程与化学系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团体,学生综合素质高,纪律严,班风好,学风浓,发展全面。平时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学生活动丰富多彩,成效显著,在洛阳理工学院举办的各类学生文体活动竞赛中屡屡获奖。另外,环化系还孕育了两支具有环化特色、在院内外有影响的学生社团,作为学院知名品牌社团“环保协会”被国家环保组织授予“优秀调查团队”;“环保协会”“疯狂学联”被评为“省优秀学生社团”、“学院星级社团”、“学院十佳社团”称号。
环境工程与化学系全体师生,正以崭新的姿态、昂扬的斗志、朝气蓬勃的精神、与日俱进的步伐全力搞好各项学习和工作,沿着“环化”特色的发展道路勇住直前,为学院的振兴,为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工程管理系是我院成立后经过系部调整由原经济管理系、建筑工程系和土木工程学院相关专业整合而组建的一个新系,现设有一个本科专业:工程管理,四个专科专业:工程造价、工程监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和经济信息管理。

8.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都有什么专业啊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辖化学系、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系和化学生物学系,所辖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于2007年发展为材料学院。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是在化学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化学系成立于1922年,是厦门大学最早成立的系所之一。化学系历来师资力量雄厚,纪育沣、傅鹰、卢嘉锡、蔡镏生、钱人元、陈国珍等中科院前学部委员或知名教授曾执教于此,为化学系特别是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化学系树立了优良的学术传统。经过历代化学家的努力,厦大化学系已成为在国内名列前茅,在国际上知名的化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9. 《电源技术》是什么期刊

《电源技术》是我国唯一的化学与物理电源(即电化学电池与太阳电池)综合技术期刊,经国家科委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对象为从事化学与物理电源科研、生产的科技工作者、科技管理工作者及电池用户。主要栏目有:各类电池研究与设计、电池测试与分析、电池工装设备、电池市场、电池与环保、综述、专家述评、论坛、专题讲座、探讨与争鸣、电池用户指南、国内外信息等,报道国内外电池技术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反映电池工业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促进国内外技术交流。 《电源技术》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被美国工程索引信息公司(Ei)、俄罗斯《文摘》(Pж)、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收录,是信息产业部、天津市、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2004年《电源技术》杂志改为月刊,每月20日出版。国内邮发代号:6-28 单价:_7.00元/本 全年_87.00元 《电源技术》发布国内外广告,欢迎有关电池、电池材料、电池生产与测试设备的企事业单位在本刊刊登广告。
企业地址:
天津市296信箱44分箱《电源技术》编辑部
邮政编码: 300381
联系电话: 86
传真号码: 86
主要经营地点: 天津市296信箱44分箱《电源技术》编辑部

10. 我化学师范专业,打算考研没有方向,跪求!

化学师范专业考研研究方向:

  1. 有机化学:01物理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03元素有机化学;04药物合成化;05有机大分子化学;06配位化学。该专业毕业生可到中等以上的学校做化学教师 化学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亦可到生产企业从事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工作,比如一些大型制药公司,检验检疫局类的单位。

  2. 分析化学:01 电分析化学;02 色谱学及相关分离分析技术;03 原子光谱/质谱分析;04 分子光谱分析;05 有机试剂及分子探针;06 表面分析;07 生物分析;08 现代仪器分析;09 分析仪器研制。分析化学是一门使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说无处不用,比如食品、林业、医药、环境、冶金等都有很大的应用。从就业上讲岗位也很多也易成功。

  3. 无机化学:01无机合成化学02能源材料化学03无机纳米材料04化学电源05功能性配合物化学06生物无机化学。此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高等院校、科研部门、工矿企业、政府机关、贸易部门等相关专业的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检验管理;也可在环保、化工、医药、外贸、海关、卫生、质检、轻工、普教等相关单位从事应用研究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及产品营销工作。

  4. 学科教学(化学):专业硕士和学术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方向各有侧重。专业硕士主要面向经济社会产业部门专业需求,培养各行各业特定职业的专业人才,其目的重在知识、技术的应用能力。

热点内容
化学与调味品 发布:2025-01-08 13:47:51 浏览:510
剑网3五毒怎么样 发布:2025-01-08 13:16:55 浏览:765
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 发布:2025-01-08 13:09:02 浏览:921
创通教育 发布:2025-01-08 13:05:18 浏览:22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发布:2025-01-08 10:52:25 浏览:231
初一数学辅导辅导 发布:2025-01-08 10:28:41 浏览:752
普通话教学 发布:2025-01-08 09:37:31 浏览:216
新教师师德剖析报告 发布:2025-01-08 07:41:31 浏览:480
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2025-01-08 07:40:59 浏览:130
李枫老师 发布:2025-01-08 06:58:26 浏览: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