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鼓浪屿历史
Ⅰ 有没有关于厦门鼓浪屿的简介
鼓浪屿岛上海岸线蜿蜒曲折,坡绥沙细的天然海滨浴场环布四周,主要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环岛路、鼓浪石、钢琴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滨浴场等。最高峰日光岩是厦门的象征,有“未上日光岩等于没到厦门”之说。
鼓浪屿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岛上90多科4000余种植物常年郁郁葱葱,鸟语花香,空气清新。小岛完好地保留着许多具有中外各种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有中国传统的飞檐翘角的庙宇,有闽南风格的院落平房,有中完合壁的八卦楼,有小巧玲珑的日本屋舍,也有19世纪欧陆风格的原西方国家的领事馆,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誉。
从19世纪中叶起,伴随着基督教的传播,西方音乐开始涌进鼓浪屿,与鼓浪屿优雅的人居环境相融合,造就了鼓浪屿今日的音乐传统,培养出周淑安、林俊卿、殷承宗、陈佐煌、许斐平等一大批杰出的音乐家。如今,鼓浪屿的人均钢琴拥有率为全国第一,岛上有100多个音乐世家,2002年鼓浪屿被中国音乐家协会命名为 “音乐之岛”。
Ⅱ 鼓浪屿区的建制沿革
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 ,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泉州、厦门、漳州、莆田四市地,县治在今泉州市南安丰州镇。后晋天福四年(939),升大同场为同安县,属泉州府。
闽国933年龙启元年时升为同安县,再次设县,鼓浪屿隶属同安县。 唐光启二年(886年),王潮克泉州为刺史,至947年,南唐并吞 闽国,同安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王潮、王审知兄弟先后为威武军节度使,同安为其治地,闽国开平元年909年,王审知为闽王,立闽国,都福州,大同场为其辖地。 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辖今泉州、莆田、漳州)。963年,宋改清源军为平海军,以陈洪进为节度使,同安县属平海军。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陈洪进纳土于宋,同安县始随平海军纳入宋土。同年,宋复平海军为泉州。宋属平海军、泉州。元属泉州路。明属泉州府。洪武二十七年 (1394年)始筑“厦门城”。清顺治七年(1650年)郑成功驻兵厦门,十二年(1655 年)在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废。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从兴泉道管辖下设台厦兵备道,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设厅,雍正五年(1727年)起属于兴泉永道,兴泉永道辖今泉州、莆田、厦门,永春州、大田县,道台自泉州移驻厦门。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湾府改为台湾道,同属于福建省。
民国元年(1912年),撤府,兴泉永道改名南路道,民国3年改名厦门道,管辖厦门、莆田、泉州和大田县。1912年,析同安县绥德乡嘉禾里和大、小金门等岛屿置思明县 ,4月28日,思明县政府正式成立,隶属福建军政府,9月升思明府,旋废。1915年分出金门、大小嶝设金门县。
1933年 “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设厦门市,厦门市成立,旋改特别市,同安县和厦门市隶属兴泉省 ,兴泉省辖今泉州、莆田、厦门, 翌年1月“闽变”失败后,厦门特别市政府和兴泉省撤销,厦门岛内恢复思明县建制,与同安县均属福建省政府直辖。
1934年同安、思明县属第五行政督察区(驻同安),
1935年4月以厦门及鼓浪屿等7个岛屿设厦门市,撤销思明县设禾山特种区,与同安县同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今泉州、莆田、厦门),
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厦门岛 沦陷, 同安县隶属福建省第四行政督察区,民国32年开始,
1943年国民政府福建省政府下令撤区建乡设保,进行乡镇并编。
1949年9月初隶属于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管辖泉州、莆田、厦门,后改隶于厦门市至今。
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进入了福建大陆,攻入厦门, 后 金门战役,金门炮战。详见金门战役、金门炮战相关 文章和词条。
1979年01月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了《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历时21年的金门炮击,正式划上了句号。
1952年6月开始悬挂了半个世纪的厦门市鼓浪屿区人民政府的牌匾被摘下,作为中国副省级城市下属最小的行政区----鼓浪屿区的历史划上了句号。
鼓浪屿岛即鼓浪屿区,面积1.83平方公里,人口1.8万。鼓浪屿是一个步行岛,位于厦门岛西南,独悬于碧海中。
天风海涛、秀美宜人的鼓浪屿,花香鸟语,四季如春,素有海上花园的美誉。鼓浪屿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音乐人才备出,岛上还有许多风格各异的建筑,所以又有"钢琴之岛"和"万国建筑博览馆"之称。
鼓浪屿区历届政府在充分挖掘鼓浪屿丰厚的自然资源及人文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在发展旅游经济上做了大量的尝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步伐更是明显加快。2000年3月22日上午,鼓浪屿上最后一根工业烟囱倒下,彻底结束了鼓浪屿上发展工业的历史。原有在岛上的15家工业企业先后全部迁出鼓浪屿,腾出20万平方米的总占地面积,给鼓浪屿发展旅游项目拓展出新的空间。
重点投资保护的原台湾富商林尔嘉私人花园菽庄花园已成为中国精品园林。
2000年,在菽庄花园听涛轩创建的中国唯一的钢琴博物馆,成为景区一大新亮点。馆内收藏的70架产自世界各地的古钢琴,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新近完工的可直接亲近碧海的环岛路,更使游人充分感受天籁之岛的自然情怀。
2001年,鼓浪屿成为中国首家荣获国际标准认证的完整的行政区和风景名胜区。
2003年04月26日起,将原鼓浪屿区、开元区、思明区合并成立新的思明区。同时,厦门市鼓浪屿区撤销行政区后,以其行政区域设立鼓浪屿街道办事处。大幅减少政 府编制,节约行政开支,促进社会发展,降低施政成本,划归属于厦门市思明区。曾经悬挂鼓浪屿区人民政府牌匾的地方换上了"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的牌匾,"末届区长"程建明上任管委会主任之职。程建明在管委会的揭牌仪式上说,过去所有的成绩都已载入历史,管委会的成立,标志着全力打造世界级精品旅游胜地的新的创业的开始。
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划定总面积为247.1平方公里,其中海域211平方公里。 厦门市政府授权管委会在其管理区内行使相关的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主要职责是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全面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规划和建设。【从此鼓浪屿区退出历史舞台】
Ⅲ 厦门的鼓浪屿介绍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与厦门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轮渡5分钟可达。面积1.87平方公里,2万多人,为厦门市辖区。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主要观光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环岛路、鼓浪石、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和天然海滨浴场等,融历史、人文和自然景观于一体,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首,全国35个著名景点之一。随着厦门经济特区的腾飞,鼓浪屿各种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日臻完善,成为观光、度假、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海岛风景文化旅游区。2007年5月8日,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Ⅳ 鼓浪屿的资料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
鼓浪屿全岛的绿地覆盖率超过40%,植物种群丰富,各种乔木、灌木、藤木、地被植物共90余科。
代表景点有:日光岩、菽庄花园、皓月园、毓园、鼓浪石、鼓浪屿钢琴博物馆、郑成功纪念馆、海底世界、天然海滨浴场、海天堂构等。
鼓浪屿风景名胜区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五大城区等荣誉。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
(4)厦门鼓浪屿历史扩展阅读:
鼓浪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光热条件优越。四季季相变化颇有规律:春季季风由东北转偏南,由冷转暖,雨水增多; 夏季有台风和雷雨的调剂,给热天带来凉意, 时有台风;
秋季少雨多晴; 冬季有东北季风,冷而不寒。海陆风极为明显,往往半夜起至中午吹西至西北风,午后起至半夜前吹南至东南风。
年平均温度为21.2℃。年平均最高温度为24.5℃,年平均最低温度为18.7℃,年极端最高温度38.4℃,年极端最低温度2℃。
Ⅳ 鼓浪屿有什么历史故事
鼓浪屿原是个渺无人烟的绿洲,又称逗园沙洲地或逗园仔洲地。元末始有人迹,逐步形成半渔半耕的村落。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每当海涛冲击,发声如擂鼓,礁因名逗鼓浪石地。留传至今成为胜景,岛也因之得名逗鼓浪屿地,并在明代得以正名。
明代鼓浪屿得以开发,1573年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地。1586年在日光岩创建了莲花庵。1650年郑成功在日光岩安营扎寨,操练水师,留下了逗寨门地、逗水操台地、逗拂净泉地等遗址。明末,陈示京随鲁王由海入岛,协助郑成功起义抗清,其墓葬于鸡母山。
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余年鼓浪屿发展的独特历史,使鼓痕屿形成了具有浓厚人文景观、复杂历史情趣、诸多国家风格、中西合璧的逗万国建筑博览会地。该岛因人均钢琴和小提琴拥有量居全国之首而被誉为逗琴岛地、逗音乐之岛地。
而因岛内面积1.87平方公里的全步行方式被称为逗步行岛地。鼓浪屿成为拥有人文景观、建筑景观、艺术与风景旅游、历史与音乐等多种精晶荟萃的著名岛屿。
(5)厦门鼓浪屿历史扩展阅读:
鼓浪屿(英文:Kulangsu) 原名“圆沙洲”,别名“圆洲仔”,南宋时期命“五龙屿”,明朝改称“鼓浪屿”。
因岛西南方海滩上有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当涨潮水涌,浪击礁石,声似擂鼓,人们称“鼓浪石”,鼓浪屿因此而得名。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是厦门最大的一个屿,与厦门岛上的厦门世茂海峡大厦、厦门大学等隔海相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鼓浪屿
Ⅵ 鼓浪屿的屈辱历史[主演围绕万国租界]
鸦片战争之后的20年间,外国列强势力对厦门和鼓浪屿的侵略已全面展开,且迅速地扩展和深化。在此期间,西班牙、荷兰、挪威、法国继英、美两国之后,也在厦门设立领事并在鼓浪屿建造领事馆。外国洋行和公司越办越多,外国商人不满足于通过转手投机买卖攫取暴利,开始在厦门创办工厂企业,直接利用当地的资源。英商厦门船坞公司和设在鼓浪屿的英商厦门机器工程公司就是其中较大的外国公司。为了进一步操纵中国的市场,外国势力培植了一批买办为它们效劳。航运公司、银行、电报局也同时相继兴办起来。紧跟在美国归正教会后面,伦敦差会于1844年在鼓浪屿成立教会,大英长老会也于1850年在鼓浪屿扎住脚跟。1848年,美国归正教会的“中华第一圣堂”建造在厦门新街仔。15年后,英国教会也在鼓浪屿建造了专供外国人祈祷的“协和礼拜堂”(在今第一医院内)。一批培养中国牧师、传道士的“圣道学教”,宣传宗教的教会学校在厦门,特别是在鼓浪屿,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为了进一步掌握东南门户一一厦门的经济命脉,控制厦门海关和港口管理大权被视为关键的措施。1862年3月30日,外国列强根据《天津条约》的附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在厦门设立海关税务司。同年,设立厦门口理船厅。清初以来就已存在的中国海关变“常关”,被降作对内航运贸易的关卡。到了1901年,根据《辛丑条约》,连这一点点权利都被剥夺掉。海关税务司和厦门口理船厅的设立,使清政府丧失了厦门海关和港务的管理大权,厦门从此进一步落入半殖民地的深渊。奥地利、德国、日本等国看到厦门门户大开,有利可图,赶紧蜂拥而入。德国和日本甚至有后来居上之势。1862年以后,列强势力越发强大。1870年海关税务司休士(George Hughes)统计厦门有洋行14家,其中英国7家,印度3家,德国2家,美国和英属新加坡各1家。1882年,副税务司劳思(W·B·Russell)统计,洋行已增至23家。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独占了鼓浪屿,直至我国抗战胜利。1949年10月17日,鼓浪屿地区解放。
Ⅶ 厦门曾经的市辖区鼓浪屿区,为何要撤销了呢
说起福建厦门的鼓浪屿,可谓家喻户晓,它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国家5A级景区、世界遗产,关于它的景观这里不再赘述。
就如今城市化而言,相对于厦门岛内,鼓浪屿这座小岛是不适合居住和工作的,毕竟这里没有高楼小区,工作性质单一。旅游业的发展,个人寻求更广阔的空间,所以鼓浪屿土著就流失了。这也是鼓浪屿撤区的一个原因吧。
Ⅷ 鼓浪屿的历史
鼓浪屿原是个渺无人烟的绿洲,又称“园沙洲”或“园仔洲”。元末始有人迹,逐步形成半渔半耕的村落。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每当海涛冲击,发声如擂鼓,礁因名“鼓浪石”。留传至今成为胜景,岛也因之得名“鼓浪屿”,并在明代得以正名。
明代鼓浪屿得以开发,1573年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1586年在日光岩创建了莲花庵。1650年郑成功在日光岩安营扎寨,操练水师,留下了“寨门”、“水操台”、“拂净泉”等遗址。明末,陈示京随鲁王由海入岛,协助郑成功起义抗清,其墓葬于鸡母山。
1841年8月英政府舰队攻战鼓浪屿,设炮台于山顶控制厦门。1842年8月,清政府和英国签定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尔后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其他国家则以商人、洋行经理等兼任领事在鼓浪屿活动,1902年中国政府被迫同日、美、德等签定了《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鼓浪屿被列强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英、美、德、日、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挪威、瑞典、菲律宾等国都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创办教堂、学校、医院、洋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独占鼓浪屿。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从此结束了100多年的被奴役的历史。
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余年鼓浪屿发展的独特历史,使鼓痕屿形成了具有浓厚人文景观、复杂历史情趣、诸多国家风格、中西合璧的“万国建筑博览会”。该岛因人均钢琴和小提琴拥有量居全国之首而被誉为“琴岛”、“音乐之岛”。而因岛内面积1.87平方公里的全步行方式被称为“步行岛”。鼓浪屿成为拥有人文景观、建筑景观、艺术与风景旅游、历史与音乐等多种精晶荟萃的著名岛屿。
Ⅸ 鼓浪屿的由来
因海滩上有一块二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风浪冲击时发出略略之声,酷似鼓声,被人称为“鼓浪石”,岛也因之得名为“鼓浪屿”,并在明朝正式命名。
明万历三十年,漳泉名人丁一中在日光岩题刻“鼓浪洞天”。至明朝末年,民族英雄郑成功曾屯兵于此,训练水师,鼓浪屿才逐渐为世人所知。
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与厦门市区隔海(500余米)相望。它像一块晶莹的碧玉,镶嵌在厦门岛外碧波万顷海面上,被誉为“东南亚的一颗海上明珠”。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又叫“圆洲仔”,最初只是一个半渔半耕的村落。元朝末年,才有李代家庭逐步上岛开发。
(9)厦门鼓浪屿历史扩展阅读:
波兰克拉科夫当地时间2017年7月8日下午,在波兰历史文化名城克拉科夫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1届会议上,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以符合世界遗产第2条和第4条标准,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52处。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鼓浪屿是中国在全球化发展的早期阶段实现现代化的一个见证,具有显著的文化多样性特征和现代生活品质。鼓浪屿的发展是体现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现代人居理念的独特示范。
鼓浪屿反映出中外多元文化在各个方面的广泛交流,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真实且完整地记录了其曲折的发展进程和生动的风格变化,真切地反映了激烈变革时代的历史。鼓浪屿的发展清楚地记录了外国文化在中国的传播,记录了从海外归来的闽南人民开展早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特点。
鼓浪屿例证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共同发展的历史,为中国和其他地区不同文化的融合发展提供了参考。鼓浪屿独特的装饰风格建筑遗产记录了物质化的文化交融,形成东南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新建筑运动。
Ⅹ 厦门鼓浪屿旳历史
鼓浪屿原是个渺无人烟的绿洲,又称“园沙洲”或“园仔洲”。元末始有人迹,逐步形成半渔半耕的村落。岛的西南端有一个海蚀溶洞的礁石,每当海涛冲击,发声如擂鼓,礁因名“鼓浪石”。留传至今成为胜景,岛也因之得名“鼓浪屿”,并在明代得以正名。
明代鼓浪屿得以开发,1573年日光岩上出现了全岛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1586年在日光岩创建了莲花庵。1650年郑成功在日光岩安营扎寨,操练水师,留下了“寨门”、“水操台”、“拂净泉”等遗址。明末,陈示京随鲁王由海入岛,协助郑成功起义抗清,其墓葬于鸡母山。
1841年8月英政府舰队攻战鼓浪屿,设炮台于山顶控制厦门。1842年8月,清政府和英国签定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厦门成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尔后英、美、西班牙三国相继在鼓浪屿设领事,其他国家则以商人、洋行经理等兼任领事在鼓浪屿活动,1902年中国政府被迫同日、美、德等签定了《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章程》,鼓浪屿被列强正式明确为公共租界。英、美、德、日、西班牙、荷兰、奥地利、挪威、瑞典、菲律宾等国都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创办教堂、学校、医院、洋行。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独占鼓浪屿。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鼓浪屿回到厦门人民手中,从此结束了100多年的被奴役的历史。
鸦片战争以来,一百余年鼓浪屿发展的独特历史,使鼓痕屿形成了具有浓厚人文景观、复杂历史情趣、诸多国家风格、中西合璧的“万国建筑博览会”。该岛因人均钢琴和小提琴拥有量居全国之首而被誉为“琴岛”、“音乐之岛”。而因岛内面积1.87平方公里的全步行方式被称为“步行岛”。鼓浪屿成为拥有人文景观、建筑景观、艺术与风景旅游、历史与音乐等多种精晶荟萃的著名岛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