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化学界名人

化学界名人

发布时间: 2022-06-19 17:22:10

⑴ 中国古代有哪些化学

1、 孙思邈(541年或581年-682年),唐朝京兆华原(现陕西耀县)人,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他是中国乃至世界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誉为药王,宋朝追封妙应真人,道教尊为天医妙应广援善济真君,许多华人奉之为医神。

2、 刘安,西汉沛郡丰人,刘邦之孙,刘长之子,淮南王,都寿春,现留名著《淮南子》,是古代科学思想的总合代表著作。 刘安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贡献,他曾召门客,一同撰写《鸿烈》。

也因为刘安雅好辞赋的关系,门客们善于辞赋,其所用的笔名有“淮南小山”、“淮南大山”等之类。 《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刘安因被告谋反而畏罪自杀。

3、 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人,北宋官员、科学家。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4、 陶弘景(456年4月30日-536年3月12日;宋孝武帝孝建三年-梁武帝大同二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谥号贞白先生,丹阳秣陵(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人,南朝道士、医学家、文学家与书法家。

博学多才,善于描写自然风景,精通医药与天文知识,兼修佛、道二教,特别尊崇东晋时出世的上清经,成为道教上清派的代表人物。南齐时,他担任亲王的侍读多年,有感官职低微,索性辞官隐居不仕,率弟子栖隐茅山,专心修道,却因梁武帝曾常派人向他咨询国事,有“山中宰相”的美誉。

陶弘景长期炼制丹药,铸炼宝刀,撰有《真诰》、《登真隐诀》、《本草经集注》等道教与医学重要著作,受元代茅山宗追尊为第九代宗师,其渊博知识广受现代史家所推崇。

5、 蔡伦

(61-121),字敬仲,东汉桂阳郡人。汉明帝永平末年入宫给事,章和二年(公元88年),蔡伦因有功于太后而升为中常侍,蔡伦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改进了造纸术,终于制成了“蔡侯纸”。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奏报朝廷 ,汉和帝下令推广他的造纸法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权力斗争自杀身亡。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千百年来备受人们的尊崇 。被纸工奉为造纸鼻祖、 “纸神” 。麦克·哈特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蔡伦排在第七位 。

美国《时代》周刊公布的“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中蔡伦上榜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改进的造纸术 。

⑵ 化学界名人

斯范特·奥古斯特·阿累尼乌斯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位著名的化学家,又是一回位物理学家答和天文学家。阿累尼乌斯1859年2月19日出生在瑞典乌普萨拉阴近的维克。他的父亲名叫斯范特·古斯培夫,母亲名叫卡罗利娜·克利斯蒂娜·通贝格。父亲早年毕业于乌普萨拉大学,曾在维克经营过地产。1860年,举家迁往乌普萨拉城,古嘶塔夫出任乌普萨拉大学的总务长。父母共有口个子女,阿累尼乌斯是他们的次子。

⑶ 我们中国化学有那些名人

1、侯德榜,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 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

2、李远哲,著名化学家、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中国人 。1959年李远哲本科毕业于台湾大学 ,并于1961年获得台湾清华大学获得硕士学位 。次年去美国深造,1965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

3、卢嘉锡,台湾省台南市人,祖籍福建省永定县 ,物理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科技组织领导者。1934年,卢嘉锡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39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5月,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4、黄鸣龙,有机化学家。1898年7月3日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24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79年7月1日逝世。

他毕生致力于有机化学的研究,特别是甾体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为我国有机化学的发展和甾体药物工业的建立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5、柳大纲,中国分子光谱研究的先驱者,盐湖化学的奠基人,前中国科学院院士。柳大纲开拓了中国盐湖资源及其化学基础的研究,组织综合队伍考察,并组建了青海盐湖研究所。

勘测研究了察尔汗盐湖区富藏的钾、镁资源,发现了柴旦盐湖区柱硼镁石资源以及柴达木盆地若干点的锂资源等,提出了从盐湖卤水分离制钾和直接提取硼锂资源的有效工艺,为盐湖开发和西北地区建设作出了贡献。

⑷ 帮我总结一下高中化学课本上的人物事例

高考化学 历史人物与贡献
1.1938年 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
2.1771年舍勒(Scheele,1742—1786) 、普利斯特里(Priestley,1733—1804)发现氧
3.1774年 瑞典 舍勒发现氯
4.俄国化学家 盖斯总结热 `效应盖斯定律
5.1777年 法国拉瓦锡(1743—1794)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6.1778年 拉瓦锡建立燃烧的新理论
7.1914年德国化学家 雷兹·哈伯用氮气和氢气直接化合来合成氨气
8.1888年法国科学家 勒夏特列发现体系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影响
9.1919年国际化学会联盟改组为“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简IUPAC
10.1800年 发明电池(意大利 伏特)
11.道尔顿(Dalton,1766-1844)提出原子学说
12.1807年 戴维(Davy,1778-1829)用电解法首次制得金属钾和钠
13.贝采里乌斯(berzelius, 1779--1849)对化学基本定律的证明
14.德国化学家 李比希和维勒发现不同物质却具有相同的分子式
15.1828年德国 维勒(Wohler, 1800--1882)合成尿素打破了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绝对界线,动摇了生命力学说
16.德国 李比希建立有机物中碳氢定量分析法并提出取代学说
17.1832年李比希、 武勒提出“基”的概念
18.1897年 汤姆生提出了一个被称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19.1911年英国科学家 卢瑟福根据a粒子散射现象,提出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tob_id_3199
20.1913年丹麦科学家 波尔在研究氢原子光谱时,引入量子论观点
21.1964年美国科学家 盖尔曼设计了夸克模型
22.1939年瑞士科学家 米勒发现DDT
23.1865年德国化学家 凯库勒提出苯的结构式
24.瑞典化学家 诺贝尔发明了TNT炸药和雷管
25.1869年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Mehgegeeb, 1834--1907)发现元素周期律
26.瑞典 阿仑尼乌斯(Aeehenius,1859--1927)提出电离学说
27.法国 勒沙特列提出了关于平衡移动的勒沙特列原理
28、化学家 鲍林提出了氢键理论和蛋白质分子的螺旋结构模型,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29、美国化学家 科里创立了有机化学合成的“逆合成分析理论”

资源来自:http://wenku..com/link?url=3qmmKEdNh167-g6Pd39NziIaffV3KPmRHrDMuw_6gM0Y_lm53hxtO50PeIKJtgcGvgLfH-

⑸ 初中的化学中的所有的名人及其成就

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英国的波义耳提出了化学元素的观点,门捷列夫编排了元素周期表,汤姆生发现了电子,瑞利制得了氮气,与拉姆塞研究发现了氩。

⑹ 化学史上的中国名人你知道哪些

一、墨翟

墨翟(公元前479—381),先秦时期墨派思想的创始人,著有《墨经》。在该书中说到:“非半不昔斤则不动,说在端。……昔斤必半,毋与非半,不可昔斤也。……端,是无间也。”意思是说物质到一半的时候,就不能斫开它了。物质如果没有可分的条件,那就不能再分了。墨子的“端”即为物质的最小单位,有现代原子的意义,意味着他对物质非连续性的认识。他的这一认识和古希腊哲学家德漠克利特所提出的原子(不能再分)基本上是同时代的,所以说原子概念的最提出不能抹煞墨子的功劳。

二、刘安

我国西汉时的炼丹家。他著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着“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说铜遇到铁时,就有铜生成。实质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铁和可溶性的铜盐发生的置换反应。这一发现要比西方国家早1700多年。在宋朝时采用这一方法炼铜已有相当规模,每年炼铜达5×105kg,占当时铜产量的15%—25%。这种炼铜方法在我国最早,是湿法冶金的先驱。

刘安在他的《淮南子》中写到:“老槐生火,久血为磷。”这句话实质说的是磷的自燃现象。刘安在西汉时能发现这一现象,说明他对磷有所了解。而德国的布朗特是在1660年从尿中发现磷的,他的发现比刘安晚1000年。那么磷的最早发现者应该是刘安。

三、魏伯阳

我国东汉时期炼丹家。生卒年代不详。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县)人。撰有《周易参同契》,此书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炼丹术专著。其中化学知识丰富。记载着“丹鼎”这一化学反应装置,记述了汞易挥发的特性以及汞和硫化合为丹砂(硫化汞)、汞和铅汞齐(汞铅合金)等化学知识。

四、葛洪

我国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江苏句容县)人。著有《抱朴子》一书,所含化学知识丰富。他曾谈到:“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这句话所指的化学反应是:①红色硫化汞(丹砂)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汞:HgS+O2======Hg+SO2↑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HgS:Hg+S======HgS③黑色HgS隔绝空气加热(升华)变成红色晶体HgS:HgSHgS

这一事实说明葛洪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初步有所了解,这一了解在当时化学还处于萌芽时期是很了不起的。

五、蔡伦

我国东汉和帝时曾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宦官。桂阳人(今湖南来阳县人)。他总结了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改用便宜的材料:树皮、碎布、破鱼网为原料,经过精工细作,造出优质纸,被称为“蔡伦纸”。后世人们将蔡伦称为造纸技术的发明人。1000多年来,我国的造纸材料大致都是依照蔡伦的办法加以推广的。

公元751年,唐军与阿拉伯人打仗,唐军败,士兵被俘,俘虏中有造纸工人,将造纸技术传给阿拉伯。然后相继传给了埃及、摩洛哥、西班牙,直到欧洲。

六、陶弘景

我国南北朝(公元5世纪末)时期有名的医学家和炼丹家。他著的《本草经集注》就有焰色反应的记载。书中这样写到:“先时有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消大同小异,月出月出如握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消石也”。朴消指的是硫酸钠,消石指的是硝酸钾(当时的“消”和“硝”混用)。所以说陶弘景是最早运用焰色反应的人。德国化学家本生是在1854年才发现焰色反应的,比陶弘景的发现晚1000年。

七、马和

我国唐朝的炼丹家,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氧气的人。马和写的一本书叫做《平龙认》,书中谈到:空气的成分复杂,主要由阳气(N2)和阴气(O2)组成,其中的阳气比阴气多得多……马和还进一步指出:阴气还存在于青石(氧化物)、火硝(硝酸盐)等物质中。如果用火加热它们,阴气就会放出。他认为水中也有大量阴气,不过常难把它取出来。

马和的《平龙认》一直流传清代,后来被德国侵略者乘战乱抢走,我国现无保存。不过,在1807年俄国彼得堡科学院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德国汉学家朱利斯·克拉普罗兹(Klaproth)宣布了一篇论文,文中说他见过《平龙认》的中文手抄本。近代一些国外专著也提到了马和及《平龙认》。如英国梅勒的《无机化学大全》,苏联湿克拉索夫的《普通化学》教程。湿克拉索夫写到:“在8世纪时,中国学者马和的著作中就明确指出了空气组成的复杂性,提出了制备氧气(阴气)的方法,并发展了燃烧的假设。

瑞典化学家舍勒和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发现氧气是18世纪70年代,比马和的发现要晚1000年。

八、孙思邈

我国唐代医学家。京兆华原(陕西耀县)人。最早记录了黑火药的配方。他写的《丹经内伏硫磺法》载于孟要甫的《诸家神品丹法》第五卷中,对黑火药的配方就有记载。到宋朝时黑火药的生产和应用就很熟练了,火药武器就很先进。公元1225年—1248年由商人将黑火药传入阿拉伯等国家。

九、沈括

北宋仁宗进士,杭州钱塘人。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卓越的科学家。晚年退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写的《梦溪笔谈》一书是世界上科技史上一本重要著作,反映了我国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高度。为了纪念他,1979年国际上曾以沈括的名字命了一颗新星

沈括在《梦溪笔谈》这本书中最早记载了石油的用途,并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我国古代称石油为“石漆”、唐代叫“石脂水”、五代时叫“猛火油”。沈括第一个提出了“石油”这个科学的命名,后来世界各国也基本上采用了“石油”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十、宋应星

我国明代著明的科学家。江西奉新人,出身官僚。一生著作很多,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代表作是《开工天物》。该书发表的初期轰动全欧洲,在日本兴起“开物之学”。就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仍有许多学者对《开工天物》很感兴趣。《开工天物》成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名著。

《开工天物》中的化学知识是相当丰富的。像该书中叙述的连续鼓风的活塞木风箱比欧洲早100多年。记述的锌的冶炼和铜锌技术是世界上首次文献记载。所以说宋应星是锌元素的发现者。

《开工天物》中有对磷火的记述:“暮夜鬼火游烧……孤野墓坟……直待日黄昏,此火中隙而出……”说明宋应星生前已发现磷的自燃现象。这一发现要比德国的布朗特发现的早。因为布朗特是1669年从尿中发现的,而宋应星已于1661年(历史辞典中)去世。他的《开工天物》在1661年以前早已完成。所以说宋应星发现磷的自燃现象比布朗特发现磷早。

十一、徐寿

我国清末科学家。江苏无锡人。我国近代化学史上一位重要人物。他一生著作很多,在化学方面主要有《化学鉴原补编》、《化学考质》、《化学求数》等书籍。他的著作系统地介绍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化学知识的主要内容。此外他于1875年在上海创立了“格致书院”(格致即格物致知,清末时对物理、化学的总称)公开讲演自然科学知识,还进行化学演示实验,对我国近代化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氧气的名称就是徐寿命名的。他认为人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所以就命名为“养气”即“养气之质”,后来为了统一就用“氧”代替了“养”字,便叫这“氧气”。

十二、侯德榜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闽侯人。早年留学美国。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化学工程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为我国的制碱工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世界著名的制碱专家。他与范旭东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制碱企业。1925年国产“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他写的《制碱》一书1932年在美国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纯碱工业生产的专著。

1939年侯德榜首先提出联合制碱的连续工程,在世界上被称为“侯氏制碱法”,该法的特点是将制碱厂、合成氨厂、石灰厂联合了起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用率,制碱的同时生产化肥(NH4Cl)。这是世界制碱工艺上的重大突破,对制碱和化肥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⑺ 我们中国化学有那些名人

侯德榜(1890~1974),福建闽侯人.早年留学美国.192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化学工程博士学位.1921年回国.为我国的制碱工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世界著名的制碱专家.他与范旭东创办了我国第一家民族制碱企业.1925年国产“红三角”牌纯碱在美国费城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他写的《制碱》一书1932年在美国出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纯碱工业生产的专著.
1939年侯德榜首先提出了联合制碱法的连续工程,在世界上被称为“侯氏制碱法”.该法的特点是将制碱厂、合成氨厂、石灰厂联合了起来,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用率,制碱的同时生产化肥(NH4Cl).这是世界制碱工艺上的重大突破,对制碱和化肥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⑻ 化学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1、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Amedeo Avogadro,1776年8月9日—1856年7月9日),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出生于意大利西北部皮埃蒙特大区的首府都灵,是当地的望族,阿伏伽德罗的父亲菲立波,曾担任萨福伊王国的最高法院法官。

父亲对他有很高的期望。阿伏伽德罗勉强的读完中学,进入都灵大学读法律系,成绩突飞猛进。1811年发表了阿伏伽德罗假说,阿伏伽德罗定律。

阿伏伽德罗30岁时,对研究物理产生兴趣。后来他到乡下的一所职业学校教书,1815年1月与马西亚结婚。1832年,出版了四大册理论物理学。为了纪念他,NA称为阿伏伽德罗常量。

⑼ 对中国近代化学做出过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中国近代化学工业,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于福建闽侯(今福州),科学家,化学家,赴美留学,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科学习,后在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1921年获博士学位。被选入美国最高荣誉sigmaxi科学会会员。誉满国际化学工业界,英国皇家学会聘他为名誉会员,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也先后聘他为荣誉会员。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中国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中国近代化学,细菌和病毒学的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錤,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鳌峰坊人,改名高士其,弃仕途和金钱不要,立志不做官,不爱钱,以科学家造福中国。1927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学位。1930年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中国为记念他的贡献,把国际的一颗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科学家,化学家。细菌和病毒学家的中国化学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中国普及科学的先驱,统一化学名词的奠基人。

郑贞文(1891年—1969年)字幼坡,号心南,福州长乐县人。1891年3月2日出生于福州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12岁时考取秀才,15岁赴日本留学。1909年他在日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5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攻读理论化学,1918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郑贞文是自然科学专门学会的发起人。翻译和编著了多种自然科学著作,积极将近代科学知识向国内广为传播,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气象学等多种学科。普及科学的先驱。将错综复杂的外国有机化学名词,译成统一的中文用语。统一化学名词的奠基人。

近代和现代中国石油化学领域开拓者和奠基人。

萧光琰(1920—1968),中国物理化学家;福建福州人;一九四二年五月,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坡蒙那大学化学系。一九四五年十二月毕业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研究院,曾专攻物理化学,获得化学博士学位:一九四六年任芝加哥大学化学系助理研究员。一九四七年任芝加哥大学冶金研究所研究员、一九四七年八月任美国美孚石油公司化学师。他在美国时,连得过四枚金质奖章。回国后,从事的“页岩油催化裂化及其氮中毒的机理研究”和“电子酸性催化剂研究”填补了中国的空白。中国石油化学领域开拓者,石油化学领域奠基人。

中国最早生物化学家先躯,开拓者,奠基人,中国近代和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吴宪(1893-1959),福建福州人。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1912年赴美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造船工程,后改习化学,1916年获理学士学位后留校任助教;1917年被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录取为研究生;1919 年获博士学位;1920年回国任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任教;1946年任中央卫生实验院北平分院院长兼营养研究所所长。吴宪一生发表研究论文l63篇,专著3种。他开拓的领域主要包括:临床生物化学、气体与电解质的平衡、蛋白质化学、免疫化学、营养学以及氨基酸代谢等方面,此外,还涉及到性激素、抗生育等方面。美国学者里尔顿·安德森(J·Reardon-Anderson)将他誉为“中国化学的巨人”,并评价道:“毫无疑问,吴宪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最伟大的化学家,或者说是最伟大的科学家。当他在1919年发表他的第一项研究时,在中国还没有任何一类的化学研究。他在国际上,是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员、美国化学会会员、美国生物化学家协会会员、美国实验生物学和医学会会员、荷兰《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顾问委员、原德国自然科学院名誉院士、美国亚拉巴马州科学院院士、美国自然科学荣誉学会(Sigma Xi Society)会员,以及联合国粮食农业组织营养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48-1949年)和热能需要量委员会委员(1949-1950年)。他的名字被收入《国际医学名人录》(International Who's Who in World Medicine)、《美国科学名人录》(American Men of Science,第九版)、《中国名人录》(Who's Who in China)、以及《科学家传记大辞典》(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等书。他开拓的《一种血液分析系统》引发了一场血液化学方面的革命。吴宪对于国际生物化学和中国科学事业的贡献卓著,并赢得了国际学术界的崇高声望和在中国科学界的地位。生物化学界一代巨人。

中国近代和现代物理电化学创立者,量子电化学开拓者,电化学开拓和奠基者之一。

田昭武,1927年6月28日出生于福建福州,物理化学家,中国电化学学科带头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校长 。田昭武主要从事电化学研究,重视与数理及其他化学学科的结合,研究领域包括光电化学、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技术、三维微加工技术、芯片生化实验研究、谱学电化学和量子电化学等 。1949年,开始独立主讲《物理化学》和《物质结构》两门主干课。他还承担国家部委委托厦门大学举办的全国性电化学培训班、研讨班担任主讲 。田昭武提出多孔电极极化的“特征电流”概念和“不平整液膜”模型,创立电极绝对等效电路的新解法和测量电极瞬间阻抗的选相调辉技术。设计和推广多种电化学技术和仪器,如新一代的离子色谱抑制器、微区腐蚀测量系统和中国国内第一台电化学综合测试仪等。在化学电源、金属腐蚀和电化学分析方面,都有结合生产实际的研究成果] 。截至2014年11月,田昭武先后获得国际发明专利和国家发明专利共35项,其中作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为16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以及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共七项。

⑽ 有哪些化学的名人

1、安托万-洛朗·拉瓦锡

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法语: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1743年8月26日-1794年5月8日),法国贵族,著名化学家、生物学家,被广泛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拉瓦锡被后世尊称为"化学之父"(father of chemistry)、"现代化学之父"(father of modern chemistry)。

他使化学从定性转为定量,给出了氧与氢的命名,并且预测了硅的存在。他帮助建立了公制。拉瓦锡提出了“元素”的定义,按照这定义,于1789年发表第一个现代化学元素列表,列出33种元素,其中包括光与热和一些当时被认为是元素的化合物。拉瓦锡的贡献促使18世纪的化学更加物理及数学化。

他提出规范的化学命名法,撰写了第一部真正现代化学教科书《化学基本论述》(Traité Élémentaire de Chimie)。他倡导并改进定量分析方法并用其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他创立氧化说以解释燃烧等实验现象,指出动物的呼吸实质上是缓慢氧化。这些划时代贡献使得他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化学家。

2、凯库勒

凯库勒,德国有机化学家。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在梦中发现了苯的结构简式,被称为一大美谈。

1829年9月7日生于达姆施塔特。1848-1851年进入吉森大学,原先学建筑,后来他多次聆听化学大师李比希的讲演,深受吸引和启发,遂改攻化学,并在李比希的实验室里积极、严谨地进行研究工作,完成了《关于硫酸戊酯及其盐》的实验论文,获得博士学位。

1875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877年任波恩大学校长。1867—1869年,凯库勒在演讲“关于盐类的结构”和《关于莱1,3,5—三甲苯的结构》一文中,发表了有关原子立体排列的思想,首次把原子价的概念从平面推向三维空间。

3、德米特里·门捷列夫

德米特里·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俄语:Дми́т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Менделе́ев,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俄罗斯科学家,发现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但是真正第一位发现元素周期律的是纽兰兹,门捷列夫是后来经过总结,改进得出现在使用的元素周期律的),依照原子量,制作出世界上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并据以预见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

4、玛丽·居里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1934年7月4日),出生于华沙,世称“居里夫人”,全名玛丽亚·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łodowska Curie),法国著名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

1903年,居里夫妇和贝克勒尔由于对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因发现元素钋和镭再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因而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两获诺贝尔奖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分离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发现两种新元素钋和镭。

5、侯德榜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名启荣,字致本,生于福建闽侯,著名科学家,杰出化学家,侯氏制碱法的创始人,中国重化学工业的开拓者。近代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碱业的权威。

20世纪20年代,突破氨碱法制碱技术的奥秘,主持建成亚洲第一座纯碱厂;30年代,领导建成了中国第一座兼产合成氨、硝酸、硫酸和硫酸铵的联合企业;40~50年代,又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新工艺,以及碳化法合成氨流程制碳酸氢铵化肥新工艺;并使之在60年代实现了工业化和大面积推广。

热点内容
一年级上册语文备课 发布:2025-01-08 13:09:02 浏览:921
创通教育 发布:2025-01-08 13:05:18 浏览:22
化学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发布:2025-01-08 10:52:25 浏览:231
初一数学辅导辅导 发布:2025-01-08 10:28:41 浏览:752
普通话教学 发布:2025-01-08 09:37:31 浏览:216
新教师师德剖析报告 发布:2025-01-08 07:41:31 浏览:480
八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发布:2025-01-08 07:40:59 浏览:130
李枫老师 发布:2025-01-08 06:58:26 浏览:783
空调内机滴水怎么解决 发布:2025-01-08 06:39:31 浏览:697
江虹美术馆 发布:2025-01-08 05:21:13 浏览: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