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历史
『壹』 北周灭北齐的历史是
北齐(550年—577年),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割据政权,由东魏权臣高欢次子高洋所建,建都邺城。因皇室姓氏为高氏,故又称高齐。历经文宣帝高洋、废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纬、幼主高恒六帝,于577年被宿敌北周攻灭,享国二十八年。
『贰』 北周的历史
贺拔岳,是北魏末年镇压六镇起义的主要将领之一、尔朱荣手下主要战将。后拥兵关陇,与高欢并为两大军事集团首领,对北魏末年政权的统一与分裂有重要影响的人物。二人互相忌惮,最终他被高欢所害。
贺拔岳之死朝野震动。孝武帝赠他侍中、太傅、录尚书事、都督关中20州诸军事、大将军、雍州刺史。谥曰武壮。贺拔岳的部下收其尸葬于雍州北石安原。宇文泰统其旧部,继续完成贺拔岳未竞的事业。控制洛阳的高欢认为贺拔岳有不臣之心,故使陇西秦州军人刺杀贺拔岳。将领就拥立宇文泰为统帅,结果成为关陇的主人。宇文泰只是表面上服从高欢。北魏孝武帝讨伐高欢失败后逃奔关中。宇文泰收容了他。不久孝武帝被宇文泰所杀,宇文泰拥立西魏文帝,建立西魏(535年)。而东方的高欢在孝武帝逃入关中后拥立东魏孝静帝,把朝廷迁到河北邺城,建立东魏(534年)。
西魏之初,宇文泰成为大丞相,而且局势尚不稳定,而宇文泰却果断的下手毒死了魏孝武帝元修,遂立南阳王宝炬为帝,这样,新皇帝受制于他,独掌朝政。 宇文泰在三次战役中大败东魏大军,奠定宇文氏在关中的基础。
宇文泰的知人善任,用人不拘一格,使得这些名将人尽其才,作用得到了最大发挥。使西魏进一步强盛。他大力提拔王罴,杨忠,而隋朝杨氏也由此发迹。 在侯景覆灭的同年,萧绎在江陵称帝,同时,其弟萧纪也在成都称帝。次年萧纪发兵攻江陵,兵败被杀。西魏乘机攻陷成都,占有益州。
梁太清三年(549),侯景攻陷梁都建康,长江下游江北诸郡,多为东魏占领。驻守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梁宗室诸王割据自立,并借助西魏力量互相攻击,争夺帝位。据襄阳的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进攻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兵败投靠西魏,被立为梁王。大宝三年(552),萧绎于江陵称帝(是为梁元帝)。请西魏出兵攻占梁、益二州,剪除已在成都称帝的梁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承圣三年,梁元帝遣使向西魏索还所占之地,言辞颇为傲慢。九月,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派柱国于谨总领中山公宇文护、大将军杨忠等将率兵5万进攻梁都江陵。十月,西魏军自长安(今西安西北)进至樊(今湖北襄樊)、邓(今河南邓州)一带,萧詧率军助战。梁元帝闻讯,下令戒严,调兵抵御西魏军。十一月,西魏军渡汉水,宇文护、杨忠奉命率精骑先据江津(今荆沙东南),切断江路,使梁守军东退无路,下游援军也无从得渡。梁元帝遣将分扼江陵要点,树木栅于外城。于谨军至,下令筑长围,隔绝内外。梁信州刺史徐世谱、晋安王司马任约等率军于江陵南岸马头筑垒,遥为声援。时梁各处所征兵马未至,西魏军多路攻城,初受挫,后猛攻,并在内应相助下入西门,克外城。梁元帝退保内城,当晚命属官焚图书14万卷,次日出降,后被杀。十二月,于谨回师,将被俘的梁王公、百姓数万人驱往长安。西魏立萧詧为梁主。此后,长江中上游的荆、雍、梁、益诸州,全为西魏所有。 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宇文泰死,由嫡长子宇文觉承袭为安定郡公、太师、大冢宰。诸子幼小,宇文护掌管国家大政。宇文护是内蒙古武川人,宇文泰之侄。宇文护是西魏、北周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是宇文氏政权由西魏过渡到北周至关重要的一环。宇文护在旧日与宇文泰并肩的大将于谨的支持下统理军国大事,为大司马,封晋国公。557年,他以宇文泰嗣子宇文觉幼弱,想乘宇文泰的权势和影响尚存时早日夺取政权,因迫使西魏恭帝(名元廓)禅位于周。不久,就杀了元廓。
同年,宇文觉称周天王,建立北周。护为大司马,封晋国公。宇文觉也是少年坚毅刚决,不满宇文护的专权。赵贵、独孤信对宇文护也是相当的不服。他们一起鼓励宇文觉除掉宇文护。于是宇文觉招了一批武士,经常在皇宫后园演习如何擒拿宇文护;他又与大臣商量,决定于某一天开宫廷宴会时,抓住宇文护杀掉。谁知他们的阴谋还来不及实施,就有人向宇文护告密了,反被其先发制人,杀赵贵(满门抄斩),罢了独孤信的官,后来孤独信也被赐死。559年,宇文觉被废黜(后被毒死)。
事后,宇文护迁大冢宰(当时的宰相),并拥立宇文泰另一个儿子宇文毓,是为周明帝。宇文护看来,宇文毓温文儒雅,就立他为帝。而宇文毓却并不如宇文护所想象的那般懦弱无能,他在处理事务中逐渐显露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才干。他周围逐渐集聚起一批老臣元勋。他致力于发展经济,在百姓中也威望日高。为了试探一下,宇文护假惺惺地搞了一次“归政于帝”的举动,把除了军权以外的所有权力都交还给皇帝。谁知宇文毓毫不客气地照单全收,并把自己的名号正式改为皇帝(在此以前,北周的最高统治者不称皇帝而叫天王)。所有这些,都引起宇文护的疑惧和不安。于是,公元560年指使一个御厨在明帝的食物里下了毒药,毒死了明帝。
尔后,又立宇文泰四子宇文邕为帝,是为周武帝,实际大权仍由他掌握。宇文护虽性宽和而不识大体,委任非人而久专权柄,又素无戎略,两次伐齐都大败而归。诸子贪残,僚属恣纵,蠢政害民。宇文邕与弟卫王宇文直策划,于建德元年(公元572年)诛杀宇文护,重夺政权。
北齐后主高纬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对理政全无兴致,日常生活却十分奢侈 。高纬整日里和一些宠臣、美姬鬼混,自弹琵琶,唱无愁之曲,近侍和之者以百数。齐朝的老百姓给他送了个雅号,称为无愁天子。高纬还随意封官,连他宠爱的狗、马、鹰、鸡都被封为仪同、郡官、开府。北齐的政治一团漆黑。
北周武帝看清了北齐混乱的局势,决定出兵伐齐。公元575年七月,周武帝命宇文纯、司马消难,达奚震为前三军总管,宇文盛、侯莫陈琼、宇文招为后三军总管。杨坚、薛迥、李穆等率军分道并进。周武帝自率大军六万,直指河阴(参见河阴之战)。周军进入北齐境内,纪律严明,“禁伐树践稼,犯者皆斩”。 颇得民心。不久,周武帝所部顺利攻下了河阴城(今河南孟津县东)。齐王宪部拔武济,进围洛口,攻下了东、西二城。周军包围中城(今河南孟县西南)达二十天,久攻不下。周武帝自率所部攻金墉城不克。九月,齐右丞相高阿那肱从晋阳率大军援救河阳,周武帝得了急病,只得退兵。
第二年(576)十月,北周再次出兵伐齐。此次伐齐,周武帝集中了十四万五千兵力,改变了前次进军路线,亲自率部直攻晋州。他对群臣解释此举意图时说:“前出河外,直为拊背,未扼其喉。晋州本高欢所起之地,镇摄要重,今往攻之,彼必来援;吾严军以待,击之必克。然后乘破竹之势,鼓行而东,足以穷其巢穴,混同文轨” 。周军以越王盛、杞公亮、随公杨坚为右三军,谯王俭、大将军宝泰、广化公丘崇为左三军,齐王宪、陈王纯为前军。十月下旬,周军主力进抵平阳城下,北齐晋州刺史崔景暠等投降。平阳为晋阳门户,在军事上具有重大意义。周武帝接受了上次伐齐失败的教训,派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安定梁士彦为晋州刺史,留精兵一万镇守平阳城。
北齐后主高纬在周军进攻平阳的时候,正带领妃子冯淑妃在天池(今山西宁武县西南管涔山上)打猎,晋州告急的文书,从早晨到中午飞马传送了三次,右丞相高阿那肱居然不去报告高纬,理由是:“大家正为乐,边鄙小小交兵,乃是常事,何急奏闻!”一直到晚上,信使来说:“平阳已陷。”高阿那肱才上奏高纬战事情况,冯淑妃却要求高纬“更杀一围”。高纬竟然置如此紧急的战局而不顾,又和冯淑妃尽兴打起猎来。唐诗人李商隐《北齐二首》诗云:“巧笑知堪敌万机,倾城最在著戎衣。晋阳已陷休回顾,更请君王猎一回。”就是讽刺此事的。
十一月初,北齐后主率齐军主力十万到达平阳,开始将平阳城包围,昼夜不停地攻打。城中情况危急,城堞皆尽,城墙完好处不过数仞而已。齐周双方短兵相接,或交马出入。周外援不至,守城将士有些惊慌,梁士彦慷慨自若,对将士们说:“死在今日,吾为尔先。”于是周军奋勇争先,无不一以当百。齐军稍退,梁士彦立即命令城中军民乃至妇女,昼夜修城,三日就把城墙修好了。齐军挖地道攻城,城坍陷了一处,将士乘虚而入,可就在这紧急关头,高纬突然命令将士暂停攻城。原来传说晋州城西石上,有圣人遗迹,高纬要和冯淑妃同去观看,冯淑妃涂脂抹粉,耽误了很长时间才姗姗而来,这期间,周军早已抢时间用木板把缺口挡住了。高纬又恐城中射出的弩矢伤了冯淑妃,特抽出攻城的木料,筑造远桥。这样一折腾,齐军失去了攻城的有利时机。
十二月,周武帝从长安赶赴平阳,周军其他各路也聚集平阳,约有八万兵力,周军临城而阵,东西长达二十余里。起先,齐军怕周军猝然而至,曾想出一个办法,在城南穿堑,从乔山至于汾水,齐王高纬见周军到来,便下令齐兵在堑北布阵。周武帝命齐王宪前去探看虚实,齐王宪回来很有信心地对周武帝说:“请破之而后食。”周武帝听了十分高兴说:“如汝言,吾无忧矣!” 周武帝乘着马,巡视周军,一边走,一边高声读出各军主帅姓名以示慰勉,将士喜于被知,精神更加振奋。
两军交战,实力不相上下,后来齐军略略后退,冯淑妃就惊慌失措地大声喊道:“齐军败啦!齐军败啦!”齐录尚书城阳王穆提婆急忙对高纬说:“赶快走,赶快走呀!”高纬带着冯淑妃慌忙向高梁桥逃去。齐师君主一逃,顿时军心大乱,连战皆溃,死者万余人。“军资甲仗,数百里间,委弃山积。”
平阳之战,北齐主力实际已被打垮。高纬逃回晋阳,想逃往北朔州(今山西朔县),进而投奔突厥。他一出晋阳城,群百纷纷逃离,连穆提婆见大势已去,也转而投奔周武帝去了。
齐后主高纬逃到邺城,企图重整军容,斛律孝卿请他接见将士,并为他事先准备好讲稿,告诉他要“忼慨流涕,以感激人心。”高纬走到将士面前,突然记不起该要讲的话,于是大笑起来。见高纬笑,左右随从也禁不住跟着大笑。将士们见此情景,都非常气愤,纷纷说:“你皇帝都不着急,我们还急什么!”于是皆无战心。
高纬在邺,还搞了一个禅位的把戏,将皇帝位子让给了八岁的儿子高恒,自己当起太上皇来。公元577年正月,周武帝率军攻破邺城,高纬于先一日逃往济州,又从济州逃往青州,准备投奔陈朝,为北周追兵所俘,送往长安,第二年被杀。
周武帝灭齐,统一北方,在历史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结束了自东西魏分裂以来近半个世纪的分裂割据局面,使人民免受战争苦难,得以重建家园,恢复生产,从而促进了整个北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广泛交流和发展,为隋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没有北周北齐的统一,就没有后来南北朝的统一。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赟病死。周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专政。杨坚为预防北周宗室生变,稳固其统治权力,以千金公主将嫁于突厥为辞,诏赵、陈、越、代、滕五王入朝;因尉迟迥(北周文帝宇文泰外甥)位望素重,恐有异图,遂以会葬宣帝为名,诏使其子尉迟惇召尉迟迥入朝;并以韦孝宽为相州总管赴邺取代尉迟迥。六月,尉迟迥恐杨坚专权对北周不利,公开起兵反对杨坚。七月,青州总管尉迟勤(迥弟之子)从迥反杨。迥所统相、卫、黎、沼等地;同时质其子于江南陈朝,以请援;并派人出使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欲招降上柱国、总管李穆,遭到拒绝。
时杨坚挟幼帝以号令中外。结好并州李穆,送千金公主与突厥和亲,以消除北方之患;加强洛阳守御,作为进讨尉迟迥的战略基地;并令计部中大夫杨尚希先发精兵3000人镇守潼关,防其偷袭。同月十日,杨坚调发关中兵,令韦孝宽为行军元帅,陇西公李询为元帅长史,郕公梁士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宇文述、武乡公崔弘度、清河公杨素等为总管,率军讨伐尉迟迥。随后,韦孝宽分兵进击关东各地降附尉迟迥的势力,彻底平定了尉迟迥之乱。战中,郧州(治安陆,今属湖北)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治蜀郡,今成都市)总管王谦先后举兵响应尉迟迥,反对杨坚。杨坚适时命柱国王谊、梁睿各为行军元帅,分别率军攻讨,均获胜利。同时,北周宗室诸王数次伺机欲除杨坚,杨坚均予果断处置,粉碎其夺权图谋。
此战,杨坚在控制北周诸王、加强中央统治的同时,和亲北方突厥,争取并州李穆,以巩固其左翼,并威胁敌军侧背,又乘叛军初起,相互配合尚不密切之机,以一部兵力东击梁、曹、城、金各地,解除右翼威胁,并掩护主力行动,造成战略上有利态势,掌握了战争主动权。主力进攻时,置途中敌之坚固据点于不顾,急寻敌军主力决战;沁水战胜后,又直趋邺城,消灭叛乱中心,终于迅速平定叛乱,在军事上为其代周建隋奠定了基础。
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改国号隋,北周享国二十四年而亡。
『叁』 北周皇帝列表 历史上北周最后一个皇帝是谁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
由宇文泰建立,北魏六镇之乱后,宇文泰投靠以受尔朱氏之命入关中讨伐叛逆,后来投于以关中陇西为地盘的大将贺拔岳的麾下,而宇文泰亦渐渐受重用。
控制洛阳的高欢认为贺拔岳有不臣之心,故使陇西秦州军人刺杀贺拔岳。将领就拥立宇文泰为统帅,结果成为关陇的主人。宇文泰只是表面上服从高欢。
北魏孝武帝讨伐高欢失败后逃奔关中。宇文泰收容了他。不久孝武帝被宇文泰所杀,宇文泰拥立西魏文帝,建立西魏。而东方的高欢在孝武帝逃入关中后拥立东魏孝静帝,把朝廷迁到河北邺城,建立东魏。
西魏建立后,宇文泰成为大丞相。宇文泰在三次战役中大败东魏大军,奠定宇文氏在关中的基础。宇文泰任用苏绰等人改革,使西魏进一步强盛。甚至攻入南梁的成都,夺取西川地盘。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宇文泰病死,由侄宇文护承继。次年,宇文护得将领支持,迫西魏恭帝禅让,由宇文泰之子宇文觉即大周天王,建立北周。建都长安(即今陕西西安)。
宇文觉不满宇文护专权,策动政变不成反被杀,宇文护拥立其庶兄,是为北周明帝。几年后,明帝被杀,又拥立其兄弟为北周武帝。
宇文护执掌政权十五年,成为北周主宰。他承继宇文泰、苏绰的政策,消灭威胁北周的武将,使北周更巩固。武帝天和七年(572年)三月,宇文护的威望大降,武帝乘机杀了宇文护,重夺政权。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华北。581年,杨坚代北周,改国号隋,北周亡。
『肆』 杨坚篡北周,隋灭陈的历史是
581年 北周的权臣杨坚被封为隋王后,逼迫北周的皇帝退位。北周灭亡。他自己称帝。国号隋。隋朝建立。588年。七年准备后,杨坚起兵五十万南下。南陈的皇帝陈叔宝调兵迎战。但被隋军击败。589年正月。隋军包围建康。陈叔宝投降。陈朝灭亡
『伍』 北周历史简介
北周北朝之一。宇文觉创建。历五帝,共二十五年(557~581)。西魏恭帝三年(556),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子宇文觉继任大□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孝闵帝),国号周,都长安(今西安),史称北周。孝闵帝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明帝)。武成二年(560),宇文护又毒死明帝,立宇文邕为帝,是为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周武帝宇文邕杀宇文护,亲掌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北周李贤墓室壁画宁夏固原在兵制方面,周武帝于建德三年,改称府兵制下的“军士”为“侍官”,表示府兵是从属于皇帝的侍从,由皇帝亲自领带。在长安设置统领府兵宿卫的机构,原来的六柱国、十二大将军,除被任命带兵出征或充当宿卫将军外,不再直接掌握兵权,从而松弛了军士对主将的从属关系,削弱了过去府兵部落化的倾向。同时,进一步将府兵征募范围扩大到汉人,打破鲜卑人当兵、汉人种地的胡汉分治界限。此举符合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的趋势,也为吞灭北齐,统一北中国提供了军事力量。在经济方面,周武帝修改均田和租调等制度,规定已娶妻的男子受田一百四十亩,未娶的男子受田一百亩。自十八岁至六十四岁的百姓都要交纳租调,已娶妻的男子每年纳绢一匹、绵八两、粟五斛,未娶妻的丁男减半。十八岁至五十九岁的百姓都要服役,丰年服役三十天,中等年景二十天,下等年景十天,凶年可免力役。并注意兴修水利,增辟农田。如保定二年(562),在蒲州(今山西永济西)开河渠,在同州(今陕西大荔)开龙首渠,以广灌溉,增辟农田。还数次下诏,把西魏时江陵俘虏沦为官私奴婢的人放免为民或部曲。自己也比较注意节俭,停修华丽的宫殿,以省民力。周武帝下令禁断佛、道二教、销毁佛经、佛像,勒令僧道还俗。建德三年五月,下诏废佛,把关、陇、梁、益、荆、襄等地区几百年来僧侣地主的寺庙、土地、铜像、资产全部没收,使近百万僧侣和僧□户、佛图户还俗,编入国家户籍,以增加国家直接控制的劳动力,从而相应减轻了一般劳动人民的赋役负担。四年,周武帝亲率六军,向北齐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攻下河阴外城后,又围攻金墉城,后因病班师。次年攻下汾北重镇晋州平阳(今山西临汾),齐后主全军溃败,逃回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又从晋阳逃到邺。周军乘胜追击,攻破晋阳,再向邺城进发。六年,齐后主让位给八岁的儿子(幼主恒),自己企图经山东投奔陈朝,中途被俘。周军顺利进入邺城,消灭了北齐政权,统一了中国北方。灭北齐后,周武帝继续进行改革。建德六年先后下诏:黄河以南诸州凡在齐武平三年(572)以后被齐掠为奴婢的一律免为平民。永熙三年(534)以来东魏、北齐人民被掠为奴婢及江陵百姓没为奴婢者放免为平民,如果旧主人要求共居,听留为部曲或客女;并宣布放免杂户。在原北齐统治地区,继续禁断佛、道。他还颁布《刑书要制》,严惩贪污,规定全国实行统一的度量衡。宣政元年(578)武帝死,子宇文□(宣帝)继位,在位二年,荒淫而死。宇文阐(静帝)继位,外戚杨坚辅政,宣布恢复奉行佛、道。大定元年(581)二月,杨坚迫周静帝禅位,自立为帝(见隋文帝杨坚),北周灭亡。
『陆』 关于北周和北齐的推荐的历史书
《周书》,中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唐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
《北史》是汇合并删节记载北朝历史的《魏书》、《北齐书》、《周书》而编成的纪传体史书。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列传八十八卷,共一百卷。记述从北魏登国元年(386)到隋义宁二年(618)的历史。
《北齐书》共有五十卷,其中本纪八卷和列传四十二卷。《北齐书》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经历了三个朝代(北齐、隋、唐)、共六十多年时间。《北齐书》成书前李百药先后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和三年(629年)两次奉诏继续完成父撰《齐书》遗稿,并参考了隋朝史家王劭所撰编年体《齐志》。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希望这些资料对你有帮助!
『柒』 宇文觉建立北周在历史上是如何记载的
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
『捌』 南北朝 周国历史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后周(唐宋以后鲜用),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宇文觉在其侄子宇文护的拥立下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正式即位称天王,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史称北周。
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
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诛权臣宇文护,亲掌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
(8)北周历史扩展阅读:
北周时期的历史大事:
1、北周武帝灭佛
北周武帝灭佛,即建德毁佛,是三武灭佛之一,指的是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北周武帝建德年间,在经过多次辩论之后,周武帝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下令在当时佛教盛行的北周罢斥佛教,从而在全境内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灭佛运动。
在这次运动中,佛像全都被毁,寺庙被收为国有,寺僧均被勒令还俗。
2、尉迟迥之乱
尉迟迥之乱指的是北周大象二年(580年)尉迟迥等北周老臣因不满杨坚夺权而发动的军事行动。
大象二年(580年),北周宣帝去世,杨坚辅佐朝政,由于尉迟迥名望地位素来很高,害怕他另有图谋,就命令尉迟迥之子魏安公尉迟惇带去诏书,以会葬名义征调尉迟迥。随即以郧公韦孝宽代替尉迟迥担任总管。尉迟迥认为杨坚当政,图谋篡位,于是起兵勤王。
杨坚任命韦孝宽为元帅。尉迟惇率领十万人入据武德,驻扎在沁水东岸。韦孝宽等人率领各军,隔水相峙。杨坚又派高颎急驰督战。
尉迟惇布阵二十里,指挥军队稍向后退,想等韦孝宽军渡过一半时再发动进攻。韦孝宽乘对方后退,鸣鼓齐进,尉迟惇大败。
韦孝宽乘胜进抵邺城城下。尉迟迥与儿子尉迟惇、尉迟祐又出动全部兵力,共十三万人,在城南列阵。尉迟迥另外统领一军,都是头戴绿巾,身穿锦袄,号称黄龙兵。尉迟勤率兵五万,从青州赴援,派三千名骑兵率先赶到。
尉迟迥久在军中,年岁虽老,仍穿着甲胄上阵。他部下的士兵,都是关中人,为他奋力作战。韦孝宽等人失利退却。邺城的男女百姓前去观看,聚成一道人墙。
高颎与李询整顿阵势,向围观的百姓冲去,百姓惊乱,乘势进攻。尉迟迥大败,入据邺城。尉迟迥退到北城固守,韦孝宽纵兵包围。李询、贺娄子干带领部属率先登城。
尉迟迥走上城楼,射死数人,然后自杀。尉迟勤、尉迟惇等向东逃跑,都被追上捉住。剩余的部众,一个多月以后都被处死。尉迟迥从起兵到失败,共计六十八天。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北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周武帝灭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尉迟迥之乱
『玖』 中国历史上是否有北周这个国家
中国历史上有北周这个国家。
北周(557年—581年),是中国历史上南北朝的北朝之一,又称 后周(唐宋以后鲜用)、 宇文周。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奠定国基,由其子 宇文觉正式建立。历五帝,共二十四年。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 实际掌握西魏政权的宇文泰死后,第三子宇文觉继任大冢宰,自称周公。次年初,他废西魏恭帝自立,国号周,建都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史称北周。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年幼,大权掌握在堂兄宇文护手中。九月,宇文护杀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帝。 武成二年(560年),宇文护又毒死宇文毓,立宇文邕为帝,史称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年),周武帝宇文邕智诛权臣宇文护,亲掌朝政,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581年,杨坚受禅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北周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