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选修三
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蛋白质工程,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回培养,植物细胞杂交/融合,动物答细胞杂交/融合,核移植,单克隆抗体,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胚胎分割
注意:PCR,分子杂交等等那些不与上面列出来的技术放在同一类,答题时要认真审题。同时要区别"技术"和"原理",这两个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❷ 选修三,生物技术有哪些工程有哪些要详细
基因工程:基因拼接技术,dna重组技术.
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动物细胞融合,核移植,胚胎移植,单克隆抗体制备。
发酵工程:菌种选育,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活性的诱导菌种及产物的收获。
酶工程:酶的固定化技术,细胞的固定化技术。
给你补充一点3个工程的关系(发酵工程和酶工程属于一类):
(1)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研究成果,目前大多需要通过发酵工程和酶工程来实现产业化;
(2)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发酵工程中所需要的酶,往往通过酶工程来获得;
(3)酶工程中酶的生产,一般要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来进行。
❸ 生物选修3与哪本书关系紧密
1、选修3的基因工程、PCR与必修二的基因工程、DNA的复制关系紧密。
2、选修3的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单克隆抗体制备等)与必修一的细胞分化、细胞的全能性,必修三的免疫调节关系紧密。
3、选修3的胚胎工程(精子和卵子的发生)与必修二的减数分裂关系紧密。
4、选修3的生态工程与必修三的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紧密。
❹ 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归纳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专题1、基因工程
什么是基因工程?
1.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一、“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一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二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三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二、“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一功能:将切下来的DNA片段拼接成新的DNA分子。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二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⒈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⒉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三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三、“分子运输车”——载体(与细胞膜上的载体有什么区别?)
一作为载体的必要条件: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对受体细胞无害、易分离。
二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很小的双链环状DNA分子。三其它载体: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一、目的基因的获取(什么是目的基因?)
一获取方法: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
二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什么是基因文库?什么是基因组文库?什么是部分基因文库?三者间是什么关系?
怎样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
三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⒈什么是PCR技术?⒉原理:DNA双链复制。⒊PCR技术需哪些必要条件?PCR的结果是什么?
⒋过程:变性→退火→延伸→多次重复。四直接人工合成。
二、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该过程实际上是不同来源的基因重组的过程,是基因工程的核心)
一构建基因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什么?怎样构建?
二一个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复制原点+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
什么是启动子、终止子?它们分别在基因表达载体上的什么位置?各有什么作用?标记基因有什么作用?
三、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一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二常用的转化方法
⒈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导入到了植物细胞的什么位置?
⒉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⒊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优点有哪些?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什么?转化方法是什么?
三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四、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一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DNA分子杂交技术。该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二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mRNA杂交。
三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四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1.3基因工程的应用
一、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二、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作器官移植的供体。
三、基因工程药物:细胞因子、抗体、疫苗、激素等。
四、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功能,多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是治疗遗传病的最有效的手段。
1.4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一、天然蛋白质为什么不能完全适应生产和使用需要?实现蛋白质工程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二、蛋白质工程: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专题2 、细胞工程
什么是细胞工程?根据操作对象不同,可分为哪几种?
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
一、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
一什么是细胞的全能性?在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细胞为什么不会表现出全能性?
二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受精卵>生殖细胞>干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一过程
什么是植物组织培养?什么叫脱分化?脱分化的实质是什么?(恢复细胞全能性的过程)脱分化的结果是什么?什么叫再分化?什么是愈伤组织,有什么特点?
二地位: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三、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一过程
植物体细胞融合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什么?温和的去壁方法是什么?把原生质体放在一起会自然融合吗?
二什么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三意义:克服了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四传统的有性杂交与本节的体细胞杂交有何区别?(生殖方式;物种)
2.1.2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
一、植物繁殖的新途径
一微型繁殖。什么叫植物的微型繁殖技术?
微型繁殖技术有什么优点?(繁殖速度快;保持母本性状;不受自然生长季节的限制)
二作物脱毒。无性繁殖作物染毒后有什么症状?什么是作物脱毒?
三人工种子。天然种子有哪些缺陷?什么是人工种子?有什么优点?
二、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一单倍体育种。什么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什么?常用什么方法?有什么优点?
二突变体的利用。为什么组织培养中易产生突变?
三、作物脱毒、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比较。⒈相同点:培育过程均有采用微型繁殖的技术。⒉区别:作物脱毒强调取材一定是无毒的;人工种子只需培育得到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单倍体育种本质上属于有性生殖。
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人们利用的细胞产物主要有哪些?
2.2.1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手段有哪些?其中哪项工程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一、动物细胞培养
一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
二过程:取材→分散→配制悬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每一步分别是如何处理的?
⒈细胞培养前为什么要对细胞分散处理?
⒉什么是细胞贴壁?什么是接触抑制?⒊什么是原代培养?什么是传代培养?
⒋为什么用于核移植的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的?10代以后的细胞的什么特点?
三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什么是内环境?内环境及稳态对细胞有什么作用?)
⒈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⒉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⒊温度和pH。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36.5℃+0.5℃;pH:7.2~7.4。
⒋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四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制备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检测有毒物质、培养医学研究的各种细胞。
五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比较
比较项目 原理 培养基 结果 培养环境 培养目的
植物组织培养 细胞全能性 固体;营养物质,激素 可培养成植株 离体 微型繁殖,作物脱毒等
动物细胞培养 细胞增殖 液体;营养物质,动物血清等 培育成细胞群 体内或体外 获得细胞产物或细胞等
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动物细胞培养为什么不能获得完整的动物个体?什么是动物核移植?什么叫克隆动物?
一分类:胚胎细胞核移植(比较容易);体细胞核移植(比较难)。
二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卵母细胞比较大,容易操作;卵母细胞细胞质多,营养丰富。
三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取供体动物体细胞→供体细胞培养→供体细胞与去核卵母细胞融合→重组细胞→早期胚胎→移入受体动物子宫→克隆动物。
⒈受体细胞为什么要选用卵母细胞?选用的是哪一时期的卵母细胞?怎样去除卵母细胞核?
⒉怎样使供、受体细胞融合?怎样激活受体细胞?激活的目的是什么?
四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
⒈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优良畜群繁育;⒉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⒊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⒋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⒌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
五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克隆动物存在着健康问题、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等。
2.2.2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一、什么是动物细胞融合?
二、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刺激等。
三、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四、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比较项目 原理 方法 诱导手段 主要用途
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膜流动性、细胞全能性 去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物理、化学方法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获得杂种植株
动物细胞融合 细胞膜流动性 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 理、化、生物法 制备单克隆抗体
五、单克隆抗体:用单个B淋巴细胞进行无性繁殖形成细胞群,这样的细胞群就有可能产生出化学性质单一、特异性强的抗体。
一传统抗体生产方法及缺陷是什么?B淋巴细胞有什么特点?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⒈动物细胞融合⑴取材: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选用小鼠体内两种细胞是因为同一物种的细胞杂交易成功;这两种细胞各有什么特点?)
⑵融合:诱导可用物理、化学、生物法等(会有几种融合方式?);⑶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这类细胞有何特点?为什么?)
⒉动物细胞培养⑴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杂交瘤细胞,从中筛选出能分泌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⑵体内或体外大规模培养。(鼠单抗能否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
三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
四单克隆抗体的应用⒈作为诊断试剂:准确识别各种抗原物质的细微差异,并跟一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⒉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癌症治疗,可制成“生物导弹”(由哪几部分组成?各起什么作用?),也有少量用于治疗其他疾病。
专题3、胚胎工程
什么是胚胎工程?主要包括哪些技术?
3.1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一、精子和卵子的发生
一精子的发生⒈场所:睾丸。⒉时期:从初情期开始,直到生殖机能衰退。
⒊过程⑴精原细胞→多个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⑵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细胞⑶精子细胞→精子(其中细胞核变为精子头部的主要部分;高尔基体发育为头部的顶体;中心体演变为精子的尾;线粒体形成线粒体鞘;其它物质浓缩为原生质滴)
⒋⑴精子细胞变成精子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细胞核和线粒体为什么都保留了?线粒体为什么集中在尾的基部?
⑵成熟精子:形似蝌蚪,由头、颈、尾三部分组成。精子大小与动物体型大小有关吗?
二卵子的发生⒈场所:卵巢。⒉时期:胚胎在性别分化以后。
⒊过程:卵原细胞→多个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胞→次级卵母细胞→卵细胞
两次减数分裂分别是在何时、何地完成的?
⒋卵泡主要由卵母细胞和卵泡细胞组成的,生长中的卵泡的卵母细胞与周围卵泡细胞突入卵泡腔形成卵丘。排卵:卵母细胞与周围透明带(由糖蛋白组成)、放射冠(透明带外的一层卵泡细胞)从卵泡中排出的过程。排卵后卵泡位置形成黄体。
刚排出的卵是成熟的卵子吗?它在母体的什么部位与精子受精?
三精子与卵细胞比较⒈相似点:最初阶段均进行有丝分裂,不断增加生殖原细胞的数量;经过两次减数分裂才能形成精子和卵子。
⒉不同点:一个精原细胞→四个精子;一个卵原细胞→一个卵子;精子形状为蝌蚪状;卵子为球形;精子的形成从初情期开始,而多数哺乳动物卵子的形成和在卵巢内的贮备是胎儿出生前完成的。
二、受精⒈概念:指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合子(即受精卵)的过程。
⒉标志:在卵黄膜和透明带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时。⒊场所:输卵管。
⒋过程⑴受精前的准备阶段准备阶段1-精子获能:即精子必须在雌性动物生殖道内发生相应生理变化后,才能获得受精能力的现象。
准备阶段2-卵子的准备:即卵子在输卵管内达到减数第二分裂中期时,才具备受精能力。
⑵受精阶段:精、卵相遇→顶体反应(→顶体酶释放→溶解卵丘细胞(放射冠)→穿越放射冠→接触透明带→顶体酶溶解透明带→穿越透明带)→接触卵黄膜→产生透明带反应→形成第一道屏障→精子被微绒毛抱合→精子外膜与卵黄膜融合→精子进入卵→产生卵黄膜封闭作用→形成第二道屏障→形成雄原核→形成雌原核→雌雄原核发育、移动、接触、合并→形成受精卵。①受精阶段主要包括哪些环节?
②什么是顶体反应?什么是透明带反应?什么是卵黄膜封闭作用?它们分别起什么作用?
③什么是雌、雄原核?分别是什么时期形成的?
四意义: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十分重要。
三、胚胎发育:指受精卵发育成幼体的过程。受精卵最初发育在输卵管进行有丝分裂。
一卵裂期。特点:在透明带内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总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减少。
二桑椹胚。特点: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时,胚胎形成致密的细胞团,形似桑椹。是全能细胞。
三囊胚。特点:细胞开始出现分化(该时期细胞的全能性仍比较高)。外为滋养层细胞,将发育成胎膜和胎盘;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中间的空腔称为囊胚腔。什么叫孵化?
四原肠胚。特点:有了三胚层的分化,具有囊胚腔和原肠腔。
3.2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一、体外受精
一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
主要方法: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然后,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第二种方法:从刚屠宰母畜的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第三种方法是借助超声波探测仪、腹腔镜等直接从活体动物的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采集的卵母细胞,都要在体外经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
二精子的采集和获能⒈收集的方法:假阴道法,手握法和电刺激等。
⒉获能处理: 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⑴培养法:将取自附睾的精子,放入人工配制的获能液中,培养一段时间精子就可获能。如啮齿动物、家兔和猪。⑵化学法:将精子放在一定浓度的肝素或钙离子载体A23187溶液中,用化学药物诱导精子获能。如牛、羊。
三受精: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细胞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过程。
二、胚胎的早期培养
胚胎的早期培养:精子与卵子在体外受精后,应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培养液成分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当胚胎发育到适宜的阶段时,可将其取出向受体移植或冷冻保存。不同动物胚胎移植的时间不同。
3.3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一、胚胎移植。一什么叫胚胎移植?什么是“供体”?什么是“受体”?(供体为优良品种,作为受体的雌性动物应为常见或存量大的品种。)
二地位:如转基因、核移植,或体外受精等任何一项胚胎工程技术所生产的胚胎,都必须经过胚胎移植技术才能获得后代,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
三胚胎移植的现状和意义⒈加速育种工作和品种改良;⒉大量节省购买种畜的费用;⒊一胎多产;⒋保存品种资源和濒危物种;⒌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缩短繁殖周期,增加一生繁殖的后代数量。
四生理学基础:⒈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⒉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⒊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⒋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五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⒈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供体和受体是同一物种。并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⑴对供体、受体进行选择①供体:遗传性能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个体;②受体:健康和正常繁殖能力的个体。⑵处理:同期发情。具体做法:注射相关激素。
⒉采集卵母细胞。方法:注射促性腺激素使供体超数排卵。
⒊配种或人工授精。精子来源:同种优良的雄性动物。
⒋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配种或输精后第7天,用特制的冲卵装置,把供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也叫冲卵)。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直接向受体移植或放入-196℃的液氮中保存。
⒌对胚胎进行移植。⑴手术法:引出受体子宫和卵巢,将胚胎注入子宫角,缝合创口。
⑵非手术法:将装有胚胎的移植管送入受体母牛子宫的相应部位,注入胚胎。
⒍移植后的检查。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
二、胚胎分割一概念: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2等份、4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二意义: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属于无性繁殖。
三理论基础:动物胚胎细胞的全能性。所以胚胎分割的时期为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
四操作过程:用分割针或分割刀片将胚胎切开,吸出其中的半个胚胎,注入预先准备好的空透明带中,或直接将裸半胚移植给受体。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实体显微镜和显微操作仪。操作注意事项:⒈对囊胚阶段的胚胎进行分割时,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原因是内细胞团一般到囊胚阶段才出现,它是发育为胚胎本身的基础细胞,其他细胞为滋养细胞,只为胚胎和胎儿发育提供营养。若分割时不能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会出现含内细胞团多的部分正常发育的能力强,少的部分发育受阻或发育不良,甚至不能发育等问题。⒉胚胎分割的份数越多,操作的难度会越大,移植的成功率也越低。
五胚胎分割技术的缺陷⒈刚出生动物的体重偏低,毛色和斑纹还存在差异;⒉采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同卵多胎的可能性是有限的。
三、胚胎干细胞一什么是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
二特点⒈形态: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⒉功能: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⒊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ES细胞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对它可以进行冷冻保存,也可以进行遗传改造。
三主要用途⒈可用于研究哺乳动物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⒉是在体外条件下研究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黄酸等化学物质时,就可以诱导ES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这为揭示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机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⒊可以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疾,如帕金森综合症、少年糖尿病等;⒋利用可以被诱导分化形成新的组织细胞的特性,移植ES细胞可使坏死或退化的部位得以修复并恢复正常功能;⒌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通过ES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定向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一、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
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
二、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
三、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4.2关注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一、克隆人:两种不同观点,多数人持否定态度。
否定的理由: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是克隆技术的滥用;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克隆人是在人为的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
肯定的理由:技术性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解决。不成熟的技术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之成熟。
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二、试管婴儿:两种目的试管婴儿的区别两种。不同观点,多数人持认可态度。
否定的理由: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早期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胚胎,无异于“谋杀”。
肯定的理由:解决了不育问题,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方法,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
三、基因身份证
否定的理由:个人基因资讯的泄漏造成基因歧视,势必造成遗传学失业大军、造成个人婚姻困难、人际关系疏远等严重后果。
肯定的理由: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进行治疗,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目的。
4.3禁止生物武器
一、生物武器:生物战剂及施放它的武器、器材总称生物武器。生物战剂是指在战争中使人、畜致病,毁伤农作物的微生物及其毒素。
二、种类: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
三、散布方式:吸入、误食、接触带菌物品、被带菌昆虫叮咬等。
四、特点:致病力强、多数具传染性、传染途径多、污染面广、有潜伏期、不易被发现、危害时间长等。五、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及中国政府的态度。
专题5、生态工程
概念:生态工程是指人类应用生态学和系统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系统设计、调控和技术组装,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从而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什么是生态经济?怎样才能实现生态经济(循环经济)?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一、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理论基础:物质循环。实例:“无废弃物农业”。
二、物种多样性原理。理论基础:生态系统稳定性。特点:物种越丰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三、协调与平衡原理。理论基础: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
四、整体性原理。理论基础:社会-经济-自然复合成的巨大系统。
五、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一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理论基础:分布式优于集中式和环式。二系统整体性原理。理论基础:整体功能大于部分之和。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一、生态工程的实例
一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问题:农村中物质、能量的多级利用问题。对策:进行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
二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问题:小流域水土流失问题。对策:进行综合治理。
三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问题:我国土地荒漠化问题。对策: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
四湿地生态恢复工程。问题:湿地的缩小和破坏问题。对策:控制污染、退田还湖等。
五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问题:矿区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对策:修复土地、恢复植被等。
六城市环境生态工程。问题: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的垃圾、大气、噪音等污染问题。对策:城市绿化、污水净化和废弃物处理等综合治理。
生态工程也有局限性,只有预防生态破坏,发挥生态系统的自然修复能力才是根本的出路。
二、生态工程发展的前景
一“生物圈2号”的实验及启示是什么?
二我国生态工程发展前景的分析与展望
⒈西方国家生态工程的特点是什么?
⒉我国生态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有哪些?
❺ 生物选修三主要是什么题型
一、人教版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新教材与老教材比较分析
(一)知识点的比较分析(侧重于知识点的增添和删除部分)
第4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老教材见第三章第四节部分: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新教材
老教材
增添了“水分进出哺乳动物红细胞状况”的内容和图片。(P60)
无相关内容。
增加了“资料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P63)
有简单文字叙述: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P25)
删除了“渗透作用概念和渗透作用产生的条件”等文字内容。
有较为详细的相关内容。(P58)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一节部分:细胞膜的结构
新教材
老教材
增添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P65);“人鼠细胞融合实验”(P67);
无相关内容。
提出了“流动镶嵌模型”这一名词,“糖被”概念改以小字体出现,且添加了“糖脂”这一名词(P68);
无“流动镶嵌模型”和“糖脂”等名词,有正常字体显示的“糖被“概念。(P24)
增加了“课外制作: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P69);
无相关内容。
删除了小资料“关于细胞识别最经典的例子”。
有相关内容。(P24)
第3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一节部分:细胞膜的功能
新教材
老教材
明确点出了“扩散”现象,完善了被动运输的两种方式——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并配上了更为形象直观的示意图。(P70)
只有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两种运输方式的介绍,无协助扩散的介绍。(P24)
介绍主动运输实例时,增添了丽藻细胞积累K+的情况(丽藻细胞液与池水的多种离子浓度比的表格)(P71),删除了“轮藻”的图片。
无丽藻细胞积累离子的例子,但有轮藻的图片。(P25)
通过“知识链接”形式,说明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来自于ATP的水解,使前后知识更为连贯。(P72)
只是说到主动运输需要消耗新陈代谢释放的能量。(P24)
以小字显示的形式阐述了“胞吞”、“胞吐”现象并配有相关图片。(P72)
用“内吞”和“外排”名词,没有图片。(P25)
每章节结束,均配有练习或技能训练、本章小结。本章配有有“科学前沿——介绍水通道和离子通道的研究情况”,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兴趣。(P74)
章节结束有复习题和课外读(无图片)。(P43)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一节:新陈代谢与酶
新教材
老教材
使用“细胞代谢”的概念。(P78)
使用“新陈代谢”的概念。(P44)
“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内容翔实,生动,配有多张图片。(P81)
“酶的发现过程”以文字叙述为主,内容较为单一。(P45)
探究实验“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不但完成老教材实验目的,且又增加了“温度”这一变量,研究加热对H2O2分子运动的影响,从而提出“活化能”这一新概念。(P78)
观察验证实验“比较H2O2酶和Fe3+的催化效率”,不设“温度”变量,也不提“活化能”这一名词。(P46)
增添了生物实验常用术语“控制变量”的解释,使学生领悟科学研究方法并习得相关操作技能。(P79)
无相关内容。
相关信息“目前已发现的酶有4000多种”。(P83)
小资料“目前已发现的酶达3000多种”。(P45)
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研究环境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更为开放,更侧重于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分析能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P83)
“实验五——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主要就是研究酶的专一性。(P47)
“科学·技术·社会——酶为生活添姿彩”图文并茂,更适于中学生阅读。(P87)
“课外读——造福人类的酶工程”仅有文字叙述。(P49)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二节:新陈代谢与ATP
新教材
老教材
对于把ATP比喻成细胞的能量“通货”有更为实质的解释(吸能反应与ATP水解反应相联系,放能反应与ATP合成相联系)。(P89)
对于把ATP比喻成细胞的能量“通货”的解释是因为细胞内时刻进行着ATP和ADP的相互转化。(P51)
图文并茂地展示了ATP的利用实例。(P90)
简单的文字叙述。(P51)
删除了两个关于ATP的小资料。
有两个ATP的小资料。(P51)
课后练习中拓展题设计得好,真能帮助学生拓展思路,前后融会贯通。(P90)
无相关内容。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七节:细胞呼吸
新教材
老教材
细胞呼吸概念: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P91)
细胞呼吸(又叫生物氧化)概念: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总过程。(P72)
增添了探究实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通过实验得出细胞呼吸有两种类型: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P91)
文字直接表述“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P72)
穿插介绍了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P93)
无相关内容。
利用相关信息增补了对[H]的解释,使学生在学习光合作用H2O光解产生的[H]时不致于混淆。(P94)
无相关内容。
资料分析“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图文并茂。(P95)
文字说明“细胞呼吸的意义。(P74)
第4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老教材见第三章第三节:光合作用
新教材
老教材
知识点阐述的顺序有较大改变。先探究捕获光能的色素,再介绍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P97)
先阐述光合作用的发现,再介绍叶绿体中的色素。(P52)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来溶解色素。使用更安全,也更易于学生理解记忆。(P97)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实验中用丙酮来溶解色素。(P53)
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示意图更为完善,将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一并画出。(P99)
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示意图上 只有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P55)
穿插介绍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出现“类囊体”这一名词(P99)
无相关内容。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更为详尽和科学。(P101)
“光合作用的发现”内容叙述相对简单。(P52)
增添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以说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删除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内容。(P104)
文字叙述了“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小字叙述“植物栽培与光能的合理利用”来说明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P57)
将某些微生物的“化能合成作用”知识点展现在本小节,从而能及时完成“自养生物”的知识建构。(P105)
“化能合成作用”在第三章新陈代谢的结束部分有介绍。(P76)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 细胞的增殖 ——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二节:细胞增殖
新教材
老教材
增加学生实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用来说明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P110)
无相关内容。
删除了三个关于细胞分裂方面的小资料。
有关于细胞分裂周期等三个小资料。(P35)
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更详尽和清晰,增添了显微镜视野下统计记录细胞数目的技术要求。(P115)
实验三“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P39)
第2-4节 细胞的分化,细胞的衰老和凋亡,细胞的癌变 ——老教材见第二章第三节: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
新教材
老教材
增加了对细胞分化根本原因的解释: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P118)
无相关内容。
正文增加了动物细胞核全能性体现的具体例子:非洲爪蟾的蝌蚪肠上皮细胞的核移植实验,克隆羊多利的诞生等。(P119)
通过小字内容说明动物细胞核保持着全能性,但没有具体例子。(P41)
增加了“干细胞”知识点的介绍。(P119)
无相关内容。
增加了“细胞衰老机制”的解释:自由基学说、端粒学说。(P122)
相关内容非常简单。(P43)
增加了“细胞凋亡”知识点的介绍。(P123)
无相关内容。
增加了资料分析: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127)
无相关内容。
人教版老教材第一册中的其他内容在人教版新教材中的去向说明:
1.“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被调整到必修模块生物3:稳态与环境;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被调整到必修模块生物2:遗传与进化。
2.“第三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新陈代谢的基本类型”等内容都已经没有被编入特有章节,属于基本被删除内容。
(二)知识点呈现的方式比较分析
与老教材相比,新教材主要有四种知识呈现方式较为新颖,有创意,且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和发展。
呈现方式之一:每章节均以“问题探讨”形式引入课题,启发学生进入新的学习情境。在学习过程中不间断穿插“思考与讨论”以便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和澄清相关概念。
呈现方式之二:以“资料分析”形式,利用图、文、表等方式让学生讨论分析并获得相关结论。如教材P63的资料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利用文字和图表,通过4个小问题的探讨,归纳得出“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这一结论。再比如教材P81的资料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这种模式呈现比原教材的呈现方式就要形象和引人入胜。
呈现方式之三:以生物科学史研究的形式来解决一些问题或告诉学生一些生物学事实。如P65“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通过七个关键阶段的介绍,最终解决了生物膜结构的模型问题。再比如P101“光合作用的探究过程”,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围绕光合作用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展示然后通过一个实验一个实验后问题被解决,比较圆满地用科学史研究的形式解决了光合作用全过程知识点的教学。老教材中也有类似内容,但内容不够完整,且前后逻辑性也不是很强,而且全文是以介绍几个著名实验的形式展开,平铺直叙。
呈现方式之四:新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种知识点呈现方式,即通过实验研究(侧重于探究过程)来获得相关生物技能和生物原理。如P6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探究过程”,把老教材中的观察验证实验改变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进一步探究”等完整的生物学研究过程,对学生来说更富挑战性,也更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增强了学科趣味性。P91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方案较为复杂,需要时间也较长,观察的项目和次数都有要求,最后得出结论是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也就是说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而老教材P72第一句话就直截了当告诉我们细胞呼吸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再比如说P104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也是通过一系列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有效而实用的措施。而老教材P57是以小字体形式直接告知。
(三)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和老教材教学要求的比较分析(人教版)
高中生物课程必修模块 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内容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2章),细胞的结构(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3章),细胞的代谢(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4、5两章),细胞的增殖(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6章),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新教材主要体现在第6章)五部分。
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最基本的知识,是学习其他模块的基础。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简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组织好各种观察、实验等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克服对微观结构认识的困难;鼓励学生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流,以丰富相关知识,加深对科学、技术、社会相互关系的认识。(摘自课标P11)
参考课标要求,再来看人教版新教材内容,我们不难发现编写人员在设计编排过程中化了不少心血,费了不少心机,以最大限度体现课标要求。新教材每一章节对学生的学习目的比较明确,这就是“本节聚焦”。通过“本节聚焦”,教材很清楚地告诉学生这一小节中我们要干什么,具体应把握到什么程度,都一目了然。
下面就新教材内容按课标要求和老教材教学要求比较差异之处进行列表分析:
新教材章节内容
新教材课标要求
老教材教学要求
第4章第1~3节
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活动建议: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
理解细胞膜的主要功能,重点分析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这两种方式。
第5章第1节
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活动建议:探究影响酶活动性的因素)。
1.知道酶的发现;2.理解酶的概念;3.理解酶的特性。
第5章第2节
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1.理解ATP的生理功能和结构简式2.理解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ATP的形成途径。
第5章第3节
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活动建议: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
2.理解生物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3.理解细胞呼吸的意义。
第5章第4节
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知道光合作用的发现;
2.理解叶绿体中的色素;
3.光合作用过程的应用和重要意义。
第6章第1节
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活动建议: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对细胞的生长无要求。
第6章第2~4节
说明细胞的分化。
举例说明细胞的全能性。(活动建议:搜集有关干细胞研究进展和应用的资料)。
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说出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讨论恶性肿瘤的防治(活动建议:搜集恶性肿瘤防治方面的资料)。
知道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的知识。
二、新增添知识点的探讨和分析
新增添知识点主要有:
第4章P65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P60水分进出红细胞的状况;P67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第5章P91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P104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第6章P110实验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P123细胞凋亡。
❻ 求高中生物选修3各种现代生物科技的原理
1.植物组织培养概念中的丛芽即是幼芽,也可以说是指愈伤组织再分化生成的芽
2.生殖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是.(生殖细胞是具有分化程度高,全能性大的细胞!!!)
3.已经高度风化的细胞是不增殖.
高度风化的细胞不能增殖,也就是不能(很难)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以全能性低
全能性:受精卵>胚胎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
❼ 高中生物选修一和选修三我该选哪个
选修一比较好,他考的是泡菜,香水,腐乳等制作方法,我们学起来兴趣大点
❽ 生物选修一和三选那个好
选修三和前面学过的内容是有些联系的而选修一是独立的内容,但是选修三比选修一难,一般是建议选修三学的太差的同学去学选修一,如果学的是选修一,我不建议你自学选修三。但是你如果实在是背不下来,可以去看看选三相关的内容,看看自己的理解力,
❾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 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目的基因是指: 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
2.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成法_。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双链复制
(2)过程: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 ,位于基因的尾端。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_
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采用最多的方法是 农杆菌转化法,其次还有 基因枪法和 花粉管通道法等。
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显微注射技术。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 受精卵。
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是 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相对较少 ,最常用的原核细胞是 大肠杆菌 ,其转化方法是:先用 Ca2+ 处理细胞,使其成为 感受态细胞 ,再将 重组表达载体DNA分子 溶于缓冲液中与感受态细胞混合,在一定的温度下促进感受态细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转化过程。
3.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1.首先要检测 转基因生物的染色体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采用 DNA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方法是采用 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 mRNA杂交。
3.最后检测 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 蛋白质,用相应的 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 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 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出现抗虫性状。
(三)基因工程的应用
1.植物基因工程:抗虫、抗病、抗逆转基因植物,利用转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质。
2.动物基因工程:提高动物生长速度、改善畜产品品质、用转基因动物生产药物。
3.基因治疗: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表达产物发挥作用。
(四)蛋白质工程的概念
蛋白质工程是指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及其生物功能的关系作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以满足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则上只能生产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质)
转录 翻译
专题2 细胞工程
(一)植物细胞工程
1.理论基础(原理):细胞全能性
全能性表达的难易程度:受精卵>生殖细胞>干细胞>体细胞;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1)过程: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愈伤组织 ―→试管苗 ―→植物体
(2)用途: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制造人工种子、单倍体育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
(3)地位:是培育转基因植物、植物体细胞杂交培育植物新品种的最后一道工序。
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
(1)过程:
(2)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包括离心、振动、电刺激等。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
(3)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二)动物细胞工程
1. 动物细胞培养
(1)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
(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3)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4)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②营养:合成培养基成分: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③温度:适宜温度:哺乳动物多是36.5℃+0.5℃;pH:7.2~7.4。
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5)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制备病毒疫苗、制备单克隆抗体、检测有毒物质、培养医学研究的各种细胞。
2.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1)哺乳动物核移植可以分为胚胎细胞核移植(比较容易)和体细胞核移植(比较难)。
(2)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卵(母)细胞比较大,容易操作;卵(母)细胞细胞质多,营养丰富。
(3)体细胞核移植的大致过程是:(右图)
核移植
胚胎移植
(4)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
①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促进良畜群繁育; ②保护濒危物种,增大存活数量;
③生产珍贵的医用蛋白; ④作为异种移植的供体;
⑤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
(5)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存在的问题:
克隆动物存在着健康问题、表现出遗传和生理缺陷等。
3.动物细胞融合
(1)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
(2)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类似,常用的诱导因素有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电刺激等。
(3)动物细胞融合的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
(4)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比较:
比较项目 细胞融合的原理 细胞融合的方法 诱导手段 用法
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膜的流动性 去除细胞壁后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离心、电刺激、振动,聚乙二醇等试剂诱导 克服了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获得杂种植株
动物细胞融合 细胞膜的流动性 使细胞分散后诱导细胞融合 除应用植物细胞杂交手段外,再加灭活的病毒诱导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技术之一
4.单克隆抗体
(1)抗体:一个B淋巴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从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产量低、纯度低、特异性差。
(2)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3)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繁殖,又能产生专一的抗体。
(4)单克隆抗体的优点: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能大量制备。
(5)单克隆抗体的作用:
① 作为诊断试剂:准确识别各种抗原物质的细微差异,并跟一定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
② 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治疗,可制成“生物导弹”,也有少量用于治疗其它疾病。
专题3 胚胎工程
(一)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1、胚胎工程是指对动物早期胚胎或配子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如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干细胞培养等技术。经过处理后获得的胚胎,还需移植到雌性动物体内生产后代,以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
2、动物胚胎发育的基本过程
(1)受精场所是母体的输卵管上段。
(2)卵裂期:特点:细胞有丝分裂,细胞数量不断增加,但胚胎的总体体积并不增加,或略有减小。
(3)桑椹胚:特点:胚胎细胞数目达到32个左右时,胚胎形成致密的细胞团,形似桑椹。是全能细胞。
(4)囊 胚:特点:细胞开始出现分化(该时期细胞的全能性仍比较高)。聚集在胚胎一端个体较大的细胞称为内细胞团,将来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中间的空腔称为囊胚腔。
(5)原肠胚:特点:有了三胚层的分化,具有囊胚腔和原肠腔。
(二)胚胎干细胞
1、哺乳动物的胚胎干细胞简称ES或EK细胞,来源于早期胚胎或从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
2、具有胚胎细胞的特性,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可以增殖而不发生分化,可进行冷冻保存,也可进行遗传改造。
3、胚胎干细胞的主要用途是:
①可用于研究哺乳动物个体发生和发育规律;
②是在体外条件下研究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在培养液中加入分化诱导因子,如牛黄酸等化学物质时,就可以诱导ES细胞向不同类型的组织细胞分化,这为揭示细胞分化和细胞凋亡的机理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③可以用于治疗人类的某些顽疾,如帕金森综合症、少年糖尿病等;
④利用可以被诱导分化形成新的组织细胞的特性,移植ES细胞可使坏死或退化的部位得以修复并恢复正常功能;
⑤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发展,通过ES细胞体外诱导分化,定向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用于器官移植,解决供体器官不足和器官移植后免疫排斥的问题。
(三)胚胎工程的应用
1.体外受精和胚胎的早期培养
(1)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
主要方法:用促性腺激素处理,使其排出更多的卵子,然后,从输卵管中冲取卵子,直接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第二种方法:从刚屠宰母畜的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第三种方法是借助超声波探测仪、腹腔镜等直接从活体动物的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采集的卵母细胞,都要在体外经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受精。
(2) 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在体外受精前,要对精子进行获能处理。
(3) 受精:获能的精子和培养成熟的卵细胞在获能溶液或专用的受精溶液中完成受精过程。
(4)胚胎的早期培养:精子与卵子在体外受精后,应将受精卵移入发育培养液中继续培养,以检查受精状况和受精卵的发育能力。培养液成分较复杂,除一些无机盐和有机盐外,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当胚胎发育到适宜的阶段时,可将其取出向受体移植或冷冻保存。不同动物胚胎移植的时间不同。(牛、羊一般要培育到桑椹胚或囊胚阶段才能进行移植,小鼠、家兔等实验动物可在更早的阶段移植,人的体外受精胚胎可在8~16个细胞阶段移植。)
2.胚胎移植
(1)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它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其中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供体为优良品种,作为受体的雌性动物应为常见或存量大的品种。)
地位:如转基因、核移植,或体外受精等任何一项胚胎工程技术所生产的胚胎,都必须经过胚胎移植技术才能获得后代,是胚胎工程的最后一道“工序”。
(2) 胚胎移植的意义:大大缩短了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
(3) 生理学基础:①动物发情排卵后,同种动物的供、受体生殖器官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这就为供体的胚胎移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
②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的收集提供了可能。
③受体对移入子宫的外来胚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这为胚胎在受体的存活提供了可能。
④供体胚胎可与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但供体胚胎的遗传特性在孕育过程中不受影响。
(4) 基本程序主要包括:
①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供体和受体是同一物种。并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
②配种或人工授精。
③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配种或输精后第7天,用特制的冲卵装置,把供体母牛子宫内的胚胎冲洗出来(也叫冲卵)。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直接向受体移植或放入-196℃的液氮中保存。
④对胚胎进行移植。
⑤移植后的检查。对受体母牛进行是否妊娠的检查。
3.胚胎分割
(1)概念:是指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切割2等份、4等份等,经移植获得同卵双胎或多胎的技术。
(2)意义:来自同一胚胎的后代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属于无性繁殖。
(3)材料: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椹胚或囊胚。(桑椹胚至囊胚的发育过程中,细胞开始分化,但其全能性仍很高,也可用于胚胎分割。)
(4)操作过程:对囊胚阶段的胚胎分割时,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否则会影响分割后胚胎的恢复和进一步发育。
专题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一)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争论 :
(1)基因生物与食物安全:
反方观点:反对“实质性等同”、出现滞后效应、出现新的过敏原、营养成分改变
正方观点:有安全性评价、科学家负责的态度、无实例无证据
(2)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安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扩散到种植区之外变成野生种类、成为入侵外来物种、重组出有害的病原体、成为超级杂草、有可能造成“基因污染”
正方观点:生命力有限、存在生殖隔离、花粉传播距离有限、花粉存活时间有限
(3)转基因生物与环境安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反方观点:打破物种界限、二次污染、重组出有害的病原微生物、毒蛋白等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正方观点:不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减少农药使用、保护农田土壤环境
(二)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1)克隆人:两种不同观点,多数人持否定态度。
否定的理由:克隆人严重违反了人类伦理道德,是克隆技术的滥用;克隆人冲击了现有的婚姻、家庭和两性关系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克隆人是在人为的制造在心理上和社会地位上都不健全的人。
肯定的理由:技术性问题可以通过胚胎分级、基因诊断和染色体检查等方法解决。不成熟的技术也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使之成熟。
中国政府的态度:禁止生殖性克隆,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四不原则: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
(2)试管婴儿:两种目的试管婴儿的区别两种。不同观点,多数人持认可态度。
否定的理由:把试管婴儿当作人体零配件工厂,是对生命的不尊重;早期生命也有活下去的权利,抛弃或杀死多余胚胎,无异于“谋杀”。
肯定的理由:解决了不育问题,提供骨髓中造血干细胞救治患者最好、最快捷的方法,提供骨髓造血干细胞并不会对试管婴儿造成损伤。
(3)基因身份证:
否定的理由:个人基因资讯的泄漏造成基因歧视,势必造成遗传学失业大军、造成个人婚姻困难、人际关系疏远等严重后果。
肯定的理由:通过基因检测可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适时进行治疗,达到挽救患者生命的目的。
(三)生物武器
(1)种类:致病菌、病毒、生化毒剂,以及经过基因重组的致病菌。
(2)散布方式:吸入、误食、接触带菌物品、被带菌昆虫叮咬等。
(3)特点:致病力强、多数具传染性、传染途径多、污染面广、有潜伏期、不易被发现、危害时间长等。
(4)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及中国政府的态度。
❿ 请问有高中生物选修三教材电子版吗pdf的
网页链接这里可以下 是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