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浙江地理

浙江地理

发布时间: 2020-11-18 16:56:52

⑴ 浙江地理概况有哪些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杭州。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湖。

海洋资源我省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拥有海域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陆域面积的2.56倍;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6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3%;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占全国岛屿总数的40%;港口、渔业、旅游、油气、滩涂五大主要资源得天独厚,组合优势显著,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丰富的资源保障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水资源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七山一水两分田”是浙江地形的概貌。境内有西湖、东钱湖等容积100万立方米以上湖泊30余个,海岸线(包括海岛)长6400余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运河(浙江段)、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等8条主要河流,钱塘江为第一大河,上述8条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运河外,其余均独流入海。

浙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左右,是我国降水较丰富的地区之一。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但由于人口密度高,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008立方米,最少的舟山等海岛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600立方米。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浙江历来是洪涝台旱灾害的多发地区。一是洪涝台旱等灾害交替发生,每年5、6月份梅雨集中,易成洪涝,7、8月份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容易发生干旱,8-10月份沿海地区又常受台风袭击,建国以来有30次台风在浙江登陆,造成巨大损失;二是由于江河源短流急,洪水暴涨暴落,平原地区地势低洼,河口受潮水顶托,排水不畅,洪涝台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三是由于人口密度高,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加上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水污染的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浙江人民有着悠久的治水历史,史传大禹治水“大会诸候于会稽”,丽水通济堰、鄞县它山堰、钱塘江明清古海塘等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流传至今。

矿产资源截至2004年底,已发现固体矿产113种,已探明储量的有67种(油气未列入),矿产地4730处(其中普通建筑用石、砂、粘土矿产3510处)。叶蜡石、明矾石探明资源储量居全国之冠,分别占全国的53%、52%。萤石、伊利石居第二位,分别占20%、39%。硅藻土名列第三,占11%。沸石第四,占10%。排列第五到第十位的有硅灰石、高岭土、珍珠岩、大理石、花岗石、膨润土等。可以满足省内需求的矿产有叶蜡石、硅藻土、水泥灰岩、熔剂灰岩、萤石、硅灰石、膨润土、明矾石、沸石、电石灰岩和建筑石料等矿产;主要依托国内供应的有煤炭、天然气、磷、硫、铅、锌、稀土等矿产;主要依赖国外供应的有石油、铁、钾盐、铜、铝等矿产。

截止2004年底,全省共有各类矿山企业4606个,开发利用矿产共71种。全省各类矿山企业采掘矿石总量3.93亿吨,年产量列前五位的矿产分别为建筑用凝灰岩、水泥用灰岩、砖瓦用粘土、建筑用砂岩和建筑用安山岩。

土地资源根据2004年度全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全省土地利用构成中,农用地面积为12961.2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82.0%,建设用地面积为1360.2万亩,占8.6%,未利用地面积为1488.2万亩,占9.4%。

年全省耕地面积减少94.5万亩、增加46.8万亩,增减相抵净减少47.7万亩。全省减少耕地面积中,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50.3万亩,占53.2%;建设占用耕地36.7万亩,占38.8%;生态退耕6.0万亩,占6.4%;灾毁及其他减少耕地1.5万亩,占1.6%。全省新增耕地面积中,通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新增耕地37.2万亩,占79.5%;农业结构调整及其他新增耕地9.6万亩,占20.5%。

年末全省耕地面积2997.9万亩,比上年度净减少47.7万亩;可调整土地面积116.4万亩,比上年度净增加41.3万亩。二者合计3114.3万亩。扣除2004年度生态退耕和灾毁耕地面积,表明我省2004年度继续实现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资源特色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937亿立方米,按单位面积计算居全国第4位,但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2004立方米,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浙江是我国高产综合性农业区,茶叶、蚕丝、水产品、柑橘、竹制品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森林覆盖率达59.4%,居全国前列。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东南植物宝库”之称。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有123种动物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浙江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等储量居全国首位,萤石居全国第2位。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为我国第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居全国第5位。岸长水深,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290.4公里,占全国的1/3以上,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105.8公里。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浙江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之称。全省有重要地貌景观800多处、水域景观200多处、生物景观100多处。人文景观100多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特色明显,知名度高。

⑵ 浙江省的地理概况

地形地貌

浙江山地和丘陵占74.63%,平坦地占20.32%,河流和湖泊占5.05%%,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区的山区,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

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脉、盆地为主。四大平原有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

水文

浙江境内有西湖、东钱湖等容积100万立方米以上湖泊30余个,海岸线(包括海岛)长6400余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运河(浙江段)、钱塘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等八大水系,钱塘江为第一大河,上述8条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运河外,其余均独流入海。

(2)浙江地理扩展阅读:

浙江,简称“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界于东经118°01'-123°10',北纬27°02'-31°11'之间,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浙江省总面积10.55万平方千米。

浙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复杂。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成大致平行的三支。地跨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曹娥江八大水系,由平原、丘陵、盆地、山地、岛屿构成。浙江省地处亚热带中部,属季风性湿润气候。

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下辖11个省辖市,19个县级市,32个县,1个自治县,37个市辖区。

⑶ 浙江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浙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的1.1%,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浙江山地和丘陵占74.63%,平坦地占20.32%,河流和湖泊占5.05%%,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年平均气温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极端最高气温44.1℃,极端最低气温-17.4℃;浙江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0~2100小时。

春季,东亚季风处于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交替季节,南北气流交会频繁,低气压和锋面活动加剧。浙江春季气候特点为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浙江省雨水增多,天气晴雨不定,正所谓“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浙江春季平均气温13~18℃,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及海岛地区递减;浙江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为由西南地区向东北沿海地区逐步递减;浙江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气象灾害有阴雨、倒春寒等。

夏季,随着夏季风环流系统建立,浙江境内盛行东南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浙江天气有重要影响,而北方南下冷空气对浙江天气仍有一定影响。浙江省各地雨日为32~55天。夏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旱涝等。

秋季,夏季风逐步减弱,并向冬季风的过渡,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较多,气温冷暖变化较大。浙江省秋季平均气温16~21℃,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气温度偏高,西北山区气温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区降水量较多,东北部地区虽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际变化较大;浙江省各地雨日28~42天。

冬季,东亚冬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蒙古冷高压的活动情况,浙江天气受制于北方冷气团(即冬季风)的影响,天气过程种类相对较少。冬季气候特点是晴冷少雨、空气干燥。冬季平均气温3~9℃,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南向北递减,由东向西递减;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东北部海岛偏少明显外,其余各地差异不大;浙江省各地雨日为28~41天。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雨雪等。

浙江境内有西湖、东钱湖等容积100万立方米以上湖泊30余个,海岸线(包括海岛)长6400余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运河(浙江段)、钱塘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等八大水系,钱塘江为第一大河,上述8条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运河外,其余均独流入海。

⑷ 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浙江的人文地理知识。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安徽接壤,并有太湖位于江、浙两省之间。丽水龙泉市海拔1929米的黄茅尖为浙江省最高峰。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杭州,其与上海两地高速公路距离为130多公里。钱江潮常被媒体用作比喻浙江人的“拼搏精神”。
2009年确定樟树为省树、兰花为省花;金钱松(吉祥之树)、银杏(长寿之树)、毛竹(
浙江省富民之竹)、榧树(造福之树)为浙江省特色树;梅花(高洁之花)、荷花(清纯之花)、桂花(天香之花)、山茶花(幸福之花)为浙江省特色花。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浙江省陆域面积104141平方公里(2010年),陆域面积为全国的1.08%,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浙江省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 6500公里,占全国海岸线总长的20.3%,居中国第一。全省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3061个,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
浙江有会稽山、雁荡山、普陀山、雪窦山、天目山、天台山、四明山等名山;有曹娥江、钱塘江、甬江等著名大江;有杭州西湖、宁波东钱湖、绍兴镜湖、嘉兴南湖等名湖;亦有中国最大的人工湖——千岛湖。京杭大运河穿越浙江北部,在杭州与钱塘江汇合。
浙江拥有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之一的杭州西湖。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 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浙江水资源量居全国第4位。经济林业资源丰富,毛竹产量居全国前列。名优特产多。茶业、柑橘等中外著名,核桃、香榧等干果占全国产量的70%以上。树种资源丰富,素有中国“东南植物宝库”之称,“活化石”银杏等50多种野生植物列入国家珍稀保护名录。浙江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在探明储量的矿产中,石煤、明矾石、叶蜡石、水泥用凝灰岩、建筑用凝灰岩居中国第1位,萤石居中国第2位。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开发前景良好。浙江海域渔业资源丰富,舟山群岛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渔业基地。
历史上浙江经济较为发达,早在明朝末年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丝绸、制瓷、造纸、印刷和造船业等居当时中国领先地位。
地形位置
浙江省地理特征非常丰富,从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到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再到浙南地区的山区,另还有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浙江地势
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全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脉、盆地为主,占全省
总面积70.4%。主要山脉自北而南分。平原面积63.2%,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绍萧平原(绍兴、萧山)、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甬东平原(宁波);浙江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有沿海岛屿3000余个,水深在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该省的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占全省面积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为水稻土,沿海有盐土和脱盐土分布。
海洋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平方公里的舟山岛(舟山群岛主岛)为我国第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居全国第5位。岸长水深,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
水岸线290.4公里,占全国的1/3以上,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105.8公里。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气候特征
浙江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浙江年平均气温15~18℃,极端最高气温40.7℃,极端最低气温-10.2℃;全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0~2100小时。
春季,
东亚季风处于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交替季节,南北气流交会频繁,低气压和锋面活动加剧。浙江春季气候特点为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全省雨水增多,天气晴雨不定,正所谓“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浙江春季平均气温13~18℃,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及海岛地区递减;全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为由西南地区向东北沿海地区逐步递减;全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气象灾害有阴雨、倒春寒等。
夏季,
随着夏季风环流系统建立,浙江境内盛行东南风,西北太平洋上的副热带高压活动对浙江天气有重要影响,而北方南下冷空气对浙江天气仍有一定影响。全省各地雨日为32~55天。夏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等。
秋季,
夏季风逐步减弱,并向冬季风的过渡,气旋活动频繁,锋面降水较多,气温冷暖变化较大。全省秋季平均气温16~21℃,东南沿海和中部地区气温度偏高,西北山区气温偏低;降水量210~430毫米,中部和南部的沿海山区降水量较多,东北部地区虽降水量略偏少,但其年际变化较大;全省各地雨日28~42天。
冬季,
东亚冬季风的强弱主要取决于蒙古冷高压的活动情况,浙江天气受制于北方冷气团(即冬季风)的影响,天气过程种类相对较少。浙江冬季气候特点是晴冷少雨、空气干燥。全省冬季平均气温3~9℃,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南向北递减,由东向西递减;各地降水量140~250毫米,除东北部海岛偏少明显外,其余各地差异不大;全省各地雨日为28~41天。冬季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雨雪等。

⑸ 浙江的地理特征

浙江省地理特征非常丰富,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区的山区,舟山市 浙江地形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浙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全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脉、盆地为主,占全省总面积70.4%。
平原面积23.2%,四大平原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绍萧平原(绍兴、萧山)、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甬东平原(宁波);
浙江海岸线总长6400余公里,居全国首位。有沿海岛屿3000余个,水深在200米以内的大陆架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
该省的土壤以黄壤和红壤为主,占全省面积70%以上,多分布在丘陵山地,平原和河谷多为水稻土,沿海有盐土和脱盐土分布。
海洋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有3061个,是全国岛屿最多的省份,其中面积495.4浙江平方公里的舟山岛(舟山群岛主岛)为我国第四大岛。海岸线总长6486.24公里,居全国首位,其中大陆海岸线2200公里,居全国第5位。岸长水深,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290.4公里,占全国的1/3以上,10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线105.8公里。东海大陆架盆地有着良好的石油和天然气开发前景。

⑹ 浙江省的地理位置信息有哪些

浙江属于省级
浙江,简称“浙”,省会杭州。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折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
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据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浙江土地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1%,是中国面积较小的省份之一。下辖11市,其中杭州、宁波(计划单列市)为副省级城市。
浙江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鱼米之乡,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
浙江是中国第三批自由贸易试验区 ,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在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带动经济的起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经济”,至2013年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连续21年位居中国第一,实际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浙江与江苏、安徽、上海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2022年将举办第19届亚洲运动会。

⑺ 浙江省的地理坐标是多少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位于东经118°01'—123°08',北纬27°01'—31°10',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地处华东地区中部,东海之滨,山多岛多,最高峰为龙泉县的黄茅尖,海拔1921米,有2100多个岛,是我国岛屿最多的省,杭嘉湖一带与绍兴、宁波地区为浙北平原,金华、衢县地区为金衢盆地,浙西、浙东为低山丘陵,而浙南为山地。本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19°C,1月平均气温为3—7°C以上,7月为28°C左右,年平均降水量1200—1800毫米以上。主要有汉、回、满、苗等民族。农牧渔副业和轻纺业均较发达,茶业、黄麻、丝产量都居全国首位。

旅游资源:浙江既富名山胜水,又多文物古迹,是中国旅游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普陀山是“海天佛国”,为中国的四大佛教圣地之一。莫干山号称“清凉世界”,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雁荡山则以“造型地貌”闻名,多奇石怪岩,又是动植物宝库。低山丘陵多有岩溶奇景,金华三洞、庐瑶琳仙境令人叹为观止。富春江之美、钱塘潮之雄素负盛名。湖泊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鄞县东钱湖等,千岛湖(新安江水库)则算是人工湖中的佼佼者。从大禹、越王勾践、王羲之、白居易、苏轼、陆游、岳飞到近代鲁迅、秋瑾、周恩来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许多遗迹。京杭运河从这里开始。天一阁被称为“天下第一藏书楼”。杭州、绍兴、宁波都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全省旅游重点则为杭州,素以“人间天堂”驰誉世界,文物古迹遍布城内外,因此成为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和五大旅游热点之一。

地方文艺:浙江素有“文物之邦”、“戏剧美术大省”之称誉。遐迩闻名的河姆渡、良渚文化遗址的发掘,有力地证明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浙江是吴越文化的发祥地、南戏发祥地和越剧的故乡,有着十分丰富和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

全省主要剧种有越剧、婺剧、绍剧、甬剧、姚剧、瓯剧、等。温州市越剧团出演的新编同名著名南戏《荆钗记》,在1999年8月19日在沈阳举办的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上获得了“满堂红”(十项大奖),使已有800多年历史的越剧在戏剧舞台上大放光彩,实际上越剧《红楼梦》、《五女拜寿》等优秀曲目早已享誉海内外。

风味肴馔:浙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选料时鲜,制作精细,品种繁多,注重营养,讲求鲜咸合一,清淡鲜嫩。杭州天香楼的“东坡肉”、楼外楼的“西湖醋鱼”名扬中外。风味小吃品种极多,吴山酥油饼、金华醺饼、杭州奎元馆的虾爆鳝面,知味观的“幸福双”点心、湖州丁莲芳千张包子等都家喻户晓。

⑻ 宁波在浙江的地理位置

宁波在浙江的地理位置如下所示:

宁波地处我国海岸线中段,长江三角洲南翼,位于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东有舟山群岛为天然屏障,北濒杭州湾,西接绍兴市的嵊州、新昌、上虞,南临三门湾,并与台州的三门、天台相连。

宁波市陆域总面积9816平方千米(统计年鉴公布的陆域面积是以0米等深线起算),其中市区面积为3730平方千米。全市海域总面积为8355.8平方千米,岸线总长为1594.4千米,约占全省海岸线的24%。全市共有大小岛屿614个,面积255.9平方千米。

(8)浙江地理扩展阅读:

宁波市域内植被分布南北差异不大,而东西方向差异明显。主要森林植被为马尾松,市域南北皆有分布,栽培经济作物则大都适应性较强。

随海拔差异,自西向东依次分布有针叶林、阔叶林、栽培植物和滨海植被。针叶林分布于山顶,多为次生演替形成,部分保护较好地区也有针阔混交林。750米以下山地、丘陵分布有阔叶林,相当一部分为人工造林形成。

天童森林公园、瑞岩寺林场、宁海南溪温泉等处保存有阔叶林原始群落。栽培植物多位于海拔50米以下,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人工栽培林木。滩涂和滨海荒地则分布有盐蒿、芦苇等耐盐植物。

⑼ 金华在浙江地理位置

金华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为省辖地级市,浙江省中西部中心城市。东邻台州,南毗丽水,西连衢州,北接绍兴、杭州。南北跨度 129 公里,东西跨度 151 公里。

热点内容
教师资格认证申请表 发布:2024-11-23 05:31:33 浏览:99
北师大语文二年级下册 发布:2024-11-23 04:55:43 浏览:37
班主任要借钱 发布:2024-11-23 03:53:53 浏览:102
录取通知书班主任一起拆封 发布:2024-11-23 03:16:01 浏览:545
凉凉古筝教学 发布:2024-11-23 02:54:44 浏览:133
暑期进书屋 发布:2024-11-22 23:31:26 浏览:327
考证考哪个 发布:2024-11-22 23:31:25 浏览:469
糖画的历史 发布:2024-11-22 21:43:32 浏览:546
毕业后教育 发布:2024-11-22 20:40:30 浏览:189
技术学校老师 发布:2024-11-22 18:13:07 浏览: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