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武汉大学化学院

武汉大学化学院

发布时间: 2022-12-09 19:44:40

⑴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分管工作书记卢昌宁全面工作院 长周 翔全面工作副书记秦后国组织、人事、研究生副书记吴 奕宣传、本科生副院长罗运柏科研、产业副院长程功臻本科生教学副院长胡 斌研究生教学副院长梅超华行政、财务、后勤院长助理龚淑玲协助院长工作院长助理周晓海协助院长工作

⑵ 武汉大学有哪些学院,罗列各学院下属专业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编辑出版学、电子商务、数字出版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是中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信息管理教育与研究机构,其前身是美国学者韦棣华和中国第一位图书馆学留学生沈祖荣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1929年独立为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1953年武昌文华图书馆专科学校并入武汉大学,更名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1956年建立图书馆学本科专业,1984年经批准建立图书情报学院,2001年更名为信息管理学院。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含金融数学方向)、统计学
武汉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是武汉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单位之一。1893年武汉大学前身“自强学堂”创办时就有“算学门”,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组建后于1914年设立“数学物理部”并于1917年改名为“数学理化部”,1922年学校改四部为八系时成立“数学系”,1998年3月数学系升格为“数学科学学院”,1999年4月校内合院改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四校合并为新武汉大学后于2001年1月再改名为“数学与统计学院”。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材料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在1928年成立的原武汉大学物理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而来。其历史可追溯到1893年自强学堂的格致门。经过近八十年、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涵盖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技术四个学科门类,多个有突出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我国最有名望的物理院系之一。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化学、应用化学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化学院、系之一。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光绪十九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炼铁厂建立的化学学堂。1896年化学学堂并入湖北自强学堂的格致门,后改为化学门。191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成立,设数学理化部。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组建,正式定名为武汉大学理工学院化学系,王星拱教授担任化学系首任系主任。1953年全国进行院校调整,湖南大学化学系和南昌大学化学系并入武汉大学化学系。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1893年武汉大学建校之1922年成立生物学系,1978年成立病毒学系,1992年生物学系、病毒学系和生物工程中心合并成立生命科学学院。经过历代师生员工的努力,特别是一批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生物学家使学院成为学科门类齐全,综合实力较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研究型学院。长期以来,学院形成了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优良院风和学风。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土地资源管理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横跨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公共管理4个一级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院。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⑶ 请问一下,武汉大学化学院从化学类转到基地班好转吗有些什么硬性要求

俺从武大基地班毕业,班里大二开学大三开学经历过两次人员调整。基地班和化学类之间的进出就看两点:人数和分数。

按国家规定,基地班人数不能超过60个。从化学类进基地班首先要基地班有人被踢出来才行。被踢有两个可能:挂科超过三个学分或者平均绩点(阶梯式统计均分的一种方式)太低。如果基地班的所有学生都学得很好,化学类的进基地班就没希望了。当然这只是假设,每年都会有人被踢,少则三四个,多则十来个。

基地班有人被踢,化学类平均绩点排名靠前的就可以递补进基地班。如果有人放弃,就可以继续往后递补。当然,如果放弃的人太多,院里也不会硬把基地班人数凑足。

如果基地班有人学得不好,你在化学类排名最靠前,就可以在大二开学或者大三开学的两次调整机会里进基地班。当然也有人操作的空间,例如什么是平均绩点够低或者够高,政治课挂科可能被网开一面等等。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是一位程姓教授。他负责基地班的调整,对学生也不错,很耐心。他应该欢迎学生随时咨询的。

因为基地班很多专业课是双语教学,考试难度也比化学类大,而大二专业课明显多于大一。所以大三开学的调整一般会有很多人因为大二跟不上被踢出来。个人认为如果以工作或保研为目标,而又对自己的实力比较自信,可以选择大二的调整机会进基地班,有更好的教授讲专业课;如果不那么自信,大三可能性更大。如果你以出国为目标,就不要进基地班了。基地班课难,分数低,给鬼佬的成绩单不好看,鬼佬也不认得什么chemistry base class,划不来。

⑷ 武大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有公派留学吗

有。武大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成立于1913年,该学校是有公派留学的,达到国家公派留学访问学者类别的外语合格条件,邀请方提供资助的人员除外。

⑸ 武汉大学化学学硕好考吗

不好考。
武汉大学化学学硕不好考,首先来看一下武汉大学的研究生总体难度为:很难。在大学考研难度排名前100中排名21难度值:91.88。其次武汉大学化学来讲在中国科教评价网发布的研究生分门类排行榜中最新排名为4位。
武汉大学是985和211高校,是一流大学。办学层次为:中国一流大学,综合实力排名第4位。研究生院综合实力排名为:5位(全部排名请查阅全国研究生院校排名)。实力评级为:A++。由此可以看出武汉大学实力雄厚,含金量很高是很值得考的。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⑹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什么时候成立的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化学院、系之一。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93年(光绪十九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阳炼铁厂建立的化学学堂。1896年化学学堂并入湖北自强学堂的格致门,后改为化学门。1913年国立武昌高等师范成立,设数学理化部。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组建,正式定名为武汉大学理工学院化学系,王星拱教授担任化学系首任系主任。1953年全国进行院校调整,湖南大学化学系和南昌大学化学系并入武汉大学化学系。
1997年12月在化学系的基础上组建武汉大学化学学院。2000年8月,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和湖北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武汉大学。2001年1月,新武汉大学对院系进行学科归并,由合并的四校相关专业组建成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简称化学学院)。武汉大学化学系建系以来,著名化学家王星拱教授、曾昭抡院士曾在化学系任教,对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学风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化学学院桃李满天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化学业人才和优秀的科技和企业领导骨干。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中有十五位是化学学院的毕业生或教师,其中:曾昭抡、庄长恭、纪育沣、柯俊、彭少逸、陈荣悌、查全性、王佛松、游效曾、江元生、钱保功、卓仁禧、张俐娜十三人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梁骏吾和张高勇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有教职工总数为223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教授76人,副教授58人,有博士生导师86人。
学院是国家“211”和“985”重点建设单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分析化学;湖北省重点学科: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有教育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生物医学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教育部有机硅化合物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湖北省两个重点实验室:化学电源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有机高分子光电材料重点实验室。有国家计量论证合格单位:武汉大学测试中心。1998、1999年,教育部先后批准在化学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分析化学和电化学三个学科设特聘教授岗位。

⑺ 武汉大学化学系在哪里

在武汉大学本部,你可以从武汉大学的正门进去,然后走大概300米左右,在你的左手侧就是化学系所在的位置.

⑻ 张希院士与张俐娜的关系

张俐娜,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1984年去日本留学并在日本结识丈夫杜予民,1986年两人毅然回国并组建团队研究纤维素。2011年3月,张俐娜被授予“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奖”。2011年12月,张俐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杜予民,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2013年,以张俐娜为第一完成人,杜予民为第二完成人的“基于天然高分子的环境友好功能材料构建及其构效关系”课题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同为武汉大学知名教授的两人,已相濡以沫54年,成为武大校园的一段佳话。

家庭寄语:

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亿万家庭美满幸福!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姚鹏

见到张俐娜时,她和丈夫杜予民刚刚在武汉市民之家参加完一场专门为十对院士专家夫妻举办的金婚盛典。同为武汉大学知名教授的两人,已相濡以沫54年,成为武大校园的一段佳话。

“我们的事业,和我们的家庭分不开,和我们对国家的感情也分不开。”9月28日,在武大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接受采访时,这位已经79岁的中科院女院士始终保持着挺直的坐姿,轻言细语,不疾不徐。

“我的人生和事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过很多困难挫折,但家庭始终是支持和包容我的港湾。” 谈起自己的家庭,张俐娜说,这么多年来,是家庭教会了自己爱与责任心,是对家庭和国家的爱为自己提供了前行的支撑和动力。
父母亲经常教育我们要爱国爱家”

张俐娜1940年出生于福建光泽。父亲张杰和舅舅谷霁光是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同学。张俐娜幼时随父母迁到江西南昌,父亲在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当馆长。母亲则在小学教书。

1949年,正在读小学三年级的张俐娜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父亲工作的大学当时有很多进步学生,他们当时都欢欣鼓舞,自发迎接解放军,还带我和弟弟去看庆祝游行。”张俐娜回忆当时的情形,当看到解放军宁可在露天空地宿营也不打扰老百姓时,幼小的她在心中对新中国的未来隐隐产生了许多美好的向往。

“父母亲也经常教育我们要爱国爱家。”张俐娜告诉记者,父亲的言传身教对她影响深远。那一代知识分子讲奉献,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父亲78岁从图书馆馆长的位置退休后,还为图书馆义务工作了16年,他对奉献及责任的诠释,影响自己很多。后来,父亲为家里的孩子们定下了24个字的家训:诚实守信、刚正不阿、悉心钻研、锲而不舍、爱国爱家、宽厚待人。这24个字一直被她视为父亲留下的最宝贵财富。

从小到大,张俐娜一直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小学毕业后,张俐娜考入江西省南昌一中初中部。1955年,初中毕业前夕,刚好赶上国家扩大中等师范学校招生,要为农村及偏远地区补充小学教员,张俐娜响应号召,准备报考师范学校。

“那时的教育强调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我们也就从小对国家、人民和这片土地都充满了热爱和责任心。”张俐娜这样解释当年那个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纯真选择。

不过,老师马叔南认为,张俐娜去当小学老师,有可能埋没了她的潜能,向校长举荐说,张俐娜是块当科学家的料。校长便以“组织决定”的形式要张俐娜改填当地最好的高中。结果,这次报考师范还是报考高中的选择,成为张俐娜人生的转折点。张俐娜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一举考上了南昌市第一高中,三年后,又以高分被武大化学系录取。

张俐娜至今记得马叔南老师对自己说的:“要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她说,遗憾的是,在自己当上院士之前,马老师就去世了,不然,他一定会很高兴。
“我很幸运,总是遇上学问好、有责任心的老师。”张俐娜回忆,读高中时,化学老师非常严格,课上得很好,所以她最喜欢上化学课,她花在化学上的工夫并不多,但化学成绩出乎意料的好,总是考满分。

“母亲要把爱和责任传承给子女”

进入武汉大学化学系后,张俐娜一直埋头苦读,直到大四,才认识了将与她相伴一生的杜予民。杜予民是比她高两届的同系师兄,当时已经作为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两人在快毕业时终于互表心意。

1963年,张俐娜从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虽然成绩优秀,但由于家庭出身原因,她没能留校与杜予民相伴,而是被分配到了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然而,异地恋没有阻隔这对恋人的心。1965年,两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开始了10年的两地分居。

尽管独自一人在外工作生活要面对重重挑战,张俐娜并未放弃努力。进入北京铁道科学研究院后不久,张俐娜接手了为火车研制新型刹车皮碗的任务。当时曾发生过一次较严重的列车事故,一列从广州开往苏联的火车,在寒冷的北方因刹车失灵发生故障,尽管避免了翻车,但车体严重损坏。经过调查分析,事故原因被认定为刹车皮碗失效,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制造皮碗的合成橡胶无法抵御北方的寒冷,容易发硬、变脆,导致刹车失灵。

经过艰苦的努力,几年后,张俐娜研发的刹车皮碗得到了认可,被用于中国开往苏联的国际列车,甚至用在了毛主席的专列上。她本人也被铁道科学研究院认为是“受欢迎的”知识分子。20世纪70年代初期,受到重用的张俐娜已经开始负责援外科研项目。
此时的张俐娜,已经是一双儿女的母亲,杜予民远在武汉,她独自带着两个孩子,遇到要出差,就只能让孩子们上全托。这让她越来越难以安心待在北京,她希望孩子们像家族中的长辈一样受到完整和正规的教育,也放不下一个人留守武汉的杜予民。最终,她决定给孩子们和丈夫一个完整的家,在1973年向武汉大学提出了调回化学系的申请。

好不容易回到武大的张俐娜非常勤奋,从不拒绝被分配的工作,做实验、带学生、校对别人的书稿,一样不落,只希望不要被调离武大:“我不怕做小事。做每一件小事都认认真真,而且我也非常喜欢做实验,几乎到废寝忘食。”

繁忙的工作,让两人没有时间辅导孩子,但两个孩子从小被张俐娜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遇上两口子都出差了,姐弟俩就自己管自己。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也很好,有一次张俐娜带儿子去串门,同事给了儿子一个烧饼,一转眼他就不见了,后来才知道,他去给姐姐送饼了。后来,姐弟俩先后从华农和武大本科毕业,又凭自己的实力,去了国外深造。

“父母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特别是当母亲的要把爱和责任传承给子女。”回忆这段经历,张俐娜认为,正是温馨的家庭、孝顺的孩子让她和丈夫没有后顾之忧,为以后的科研事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一楼大厅的墙上,挂着所有与武大化学系有渊源的院士照片,张俐娜是其中唯一一位女性。
“半路出家”的张俐娜,46岁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当时的职称还是一名讲师,年过七十之后才后来居上成为院士。有人评价她是“大器晚成”,她自己也常说自己是一只“笨鸟”, 只不过愿意付出比其他人多得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工作和学习。

“结婚54年,他一直支持我”

其实,在张俐娜的奋斗之路上,夫妻同心也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

1983年,杜予民前往日本东京大学当访问学者,此后,张俐娜赴日探亲,其间,她在大阪大学化学系的一位名教授对张俐娜赞赏有加,邀请她进入实验室工作。于是,1984年,张俐娜也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日本大阪大学留学。

两年左右的时间里,两人接触到了许多站在学科最前沿的科学家,开阔了视野,也找到了自己的研究目标。

在日本,张俐娜发现,不少公司都非常重视高分子可再生资源的研发。

“塑料要450年才能降解。”张俐娜解释。不可再生的塑料、橡胶对环境的伤害很大,据推测,按照目前的污染速度,2050年,海洋里的塑料体积比将超过鱼类,这将成为人类生存的巨大威胁。此外,总有一天石油也会枯竭。而从天然的动植物中提取制造生物质高分子新材料来取代现有的塑料制品,不仅原料取之不竭,而且使用后只要添加微生物即可降解,不会对环境造成永久伤害。不少发达国家已经禁止或部分禁止使用塑料,支持可再生的高分子材料进入市场,并提供相应的税收和政策优惠。
1986年,张俐娜和杜予民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坚定地选择回国。出于对国家资源前景的远虑,两人开始把目光瞄准生物质资源天然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纤维素等高分子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手段与路径。

回国后,张俐娜和杜予民组建了各自的科研团队,杜予民在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张俐娜在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院系不同,却因为共同的目标有着共同的方向。杜予民指导的团队主要研究甲壳素,张俐娜指导的团队则主要研究纤维素。两个实验室不仅实验仪器、设备共享,思想情感也是“共享”的,经常互相参加彼此召开的学术报告会。

为了攻克纤维素新溶剂及材料的难题,张俐娜和杜予民夜以继日地工作,几乎没有双休日、节假日和寒暑假,每天在教室、实验室和家之间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为了工作的连续性,夫妇俩的生活节奏要比别人慢一拍。午饭经常要推迟到下午一两点,晚饭经常要到晚上七八点。

那段时间,杜予民和张俐娜唯一的消遣,是在宁静的校园内,手牵着手散步,边走边交谈。

就是这看似轻松的时刻,两人的话题仍然离不开科研。

“我们结婚54年,他一直支持我,我们一直在并肩作战,留下的都是美好的足迹。”说起杜予民,张俐娜的幸福溢于言表。她说,每当自己遇到不顺利的时候,杜予民就带她和孩子一起出去玩一天。有志同道合的人一路携手,两人互相鼓励,互相帮助,这一路走来才不孤独,人生才没有遗憾。

2000年1月,张俐娜的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这一年,她已经60岁。在这个年纪,许多人已经退休。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经过无数次测试、建立模型和机理研究,张俐娜和她带领的研究团队终于突破传统方法,创建出NaOH/尿素水溶剂体系和低温快速溶解纤维素的崭新方法,并提出低温溶解大分子的新机理。同时,初步实现低温溶解纤维素纺丝的“绿色”工业化试验。这一世界首创的水溶剂低温溶解高分子技术,可望取代目前环境污染严重的黏胶法,从而为生物废弃物制作新材料打开了一扇“绿色”的新大门,以此为基础,各式各样新材料的发明都成了可能。
由于这种“神奇而又简单”的水溶剂体系具有在纤维素工业中推广的产业化价值,2011年3月,张俐娜被授予“美国化学会安塞姆·佩恩奖”。该奖是国际上纤维素与可再生资源材料领域的最高奖,张俐娜是半个世纪以来获得该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人。

2011年11月,张俐娜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武汉大学第一位女院士,也是湖北唯一的女院士。

2013年,以张俐娜为第一完成人,杜予民为第二完成人的“基于天然高分子的环境友好功能材料构建及其构效关系”课题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我从没想过当院士。”张俐娜说,自己没有博士学位,当年调回武大后,也不敢想能成为名教授,想的就是好好工作,义无反顾往前走。到后来也只是觉得研发生物质材料利国利民,应该去做。

“这一路碰到过很多困难挫折,面临过许多失败、误解,甚至是嘲讽和诽谤。但人不可能一帆风顺,既然选择了科研,就应尽量做好,像父母和老师期望的那样努力学习,为国家出一份力。”

“我想,我会干到干不动为止。”张俐娜说。

⑼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专硕几年制

2年制。
武汉大学专硕,实行以2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学院化学专业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点,涵盖了物理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5个二级学科,材料化学与物理和应用化学为博士点,化学工艺为硕士学位授予点。1985年起设立化学专业博士后流动站,接受国内外博士后研究人员。本科生学位授予专业2个,化学,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应用化学。硕士生学位授予专业10个,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化学工艺、应用化学。博士生学位授予专业9个,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应用化学。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com

⑽ 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有多少学生

我院现有在校本科生771人,其中:化学426人,化学类198人,应用化学(含化学生物学)147人。在校研究生976人,其中:博士生432人,硕士生544人。在站博士后工作人员36人。外国留学生3人。
我院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点之一,积累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学院中心实验室的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将学院的科研方向和企业的生产难题引入本科生实验,与中国科学院和国外著名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实验室全面向本科生开放,本科生广泛开展科学研究,已经形成我院本科生培养的显著特色。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院逐步形成和发展了一系列具有多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方向,科研项目已涉及国防、能源、材料、环境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分析科学、化学能源、高分子生物材料有机功能材料、热化学、超分子化学、无机新材料、电厂化学等领域的研究水平走在全国的前列,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成为国内外具有影响的化学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

热点内容
服装表演教师招聘 发布:2025-01-09 22:36:12 浏览:152
商鞅变法教学设计 发布:2025-01-09 21:46:26 浏览:607
蝶泳视频教学欣赏 发布:2025-01-09 21:45:21 浏览:344
教学课件网 发布:2025-01-09 20:56:13 浏览:583
双十家访 发布:2025-01-09 19:49:51 浏览:681
月子中心要多少钱 发布:2025-01-09 19:32:50 浏览:842
天体演化学 发布:2025-01-09 18:53:36 浏览:140
教师包臀裙系列 发布:2025-01-09 15:33:32 浏览:220
浮躁的近义词是什么 发布:2025-01-09 15:18:56 浏览:274
方法英语单词 发布:2025-01-09 14:57:32 浏览: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