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地理所徐明
A.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校友风采
闫小培:女,1956年3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市副市长。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地理教育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毕业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2-1990年在西南师范大学任教,1991年3月至今在中山大学任教。现任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主任、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城市规划协会副理事长;曾任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人口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兼任《地理科学》(英文版)、《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城市规划》、《国外城市规划》、《规划师》、《现代城市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等杂志编委。兼任中国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致公党中央委员、广东省人大常委。
闫小培从事城市地理、地理专业英语和城市发展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任负责人之一的城市地理学课程被列为中山大学和广东省重点建设课程。闫小培从事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区域发展与城市规划、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等领域的研究工作。1990年代以来,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建设部与广东省政府合作项目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国际合作项目2项、与香港合作项目2项,主持地方政府委托项目10余项。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自1990年以来,已在《地理学报》、《地理科学》、《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地理学报》英文版)、《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地理科学》英文版)、《地理研究》、《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热带地理》、《中山大学学报》、《城市规划》、《国外城市规划》、《城市问题》、《城市研究》、《城市》、《Urban Geography》(美国)、《GeoJournal》(德国)、《Journal of Geography Ecation》(韩国)等国内外主要地理和规划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4本。闫小培曾获广东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南地区大学出版社优秀学术专著一等奖、中山大学先进科技工作者、中山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广东省政协优秀提案奖、中山大学地学院优秀班主任、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
周介铭:男,1956年5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汉族,教授,四川师范大学校长。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1982-1985年在兰州商学院贸易经济系、西北民族学院民族贸易系任教师,1985-1990年任四川师范大学地理系讲师、副系主任,1990-1997年任四川师范大学副教授、教授,教务处副处长、处长,1997-2003年任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2003年至今任四川师范大学校长。
周介铭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的教学与研究,特别是在国土规划与整治,土地资源经济评价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多次承担国家计委、国土资源部、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云南省土地局、四川省教育厅及各级地方政府下达的科研课题。他主持和承担的《成都市国土总体规划》项目获国家计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主持和承担的《都江堰市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研究》项目获国家土地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5年),主持和承担的《AUTOPLY县级土地利用现状及变更调查信息管理系统》项目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他主持和承担的项目还多次获得国家土地管理局和成都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并于1993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除承担大量科研项目外,他还出版了3本专著,并在各类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
周介铭在教学与教学管理上也有较深的研究,先后两次获得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他是四川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人文地理学硕士点的学术带头人,招收资源评价方向的研究生。
周介铭现担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四川省地理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土地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国土经济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土地估价师协会副会长,并于1998年起连续两届受聘为四川省科技顾问团顾问。
王一鸣: 副院长, 研究员,博导,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59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地理系,获学士学位;1985年硕士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地理系。1989年7月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国家计委国土地区研究所和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作,历任室主任、所长助理、副所长,院长助理。2001年1月任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2003年兼任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研究所所长。2005年2月任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主持院日常工作。
主要著作:
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研究
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发展
“十五”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研究
主要学术论文:
西部大开发要以体制和机制创新为先导
关于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若干问题研究
领导干部宏观经济管理知识读本
“十五”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
许炯心:男,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8年12月出生于四川省。1977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学院地理系;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此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1986年9月-1987年7月在荷兰国际地学与航测学院进修。1995年5月-1996年7月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客座教授。现任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理事、地貌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利学会泥沙专业委员会委员;《地理研究》编委,Journal of Chinese Geography 编委、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diment Research (IE索引刊物)编委。
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主要从事河流地貌、流域侵蚀产沙和河流泥沙灾害方面的研究工作。 科研业绩:共发表论文110余篇,其中SCI索引论文近30篇。出版专著4部(含合著)。
代表性学术著作:1. 1996,中国不同自然带的河流过程,科学出版社。 2. 1997,河型对含沙量空间变异的响应及其临界现象,中国科学,Vol.27,No.6,548-553. 承担项目情况:主持或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及面上项目、973项目、国家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及领域前沿项目等共20余项。
获奖情况: 曾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二等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次 。
钱乐祥 , 教授, 博士, 广州大学博士生导师。1987年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毕业,1997年于华东师大博士毕业,主要从事GIS与遥感应用方向的教学科研工作,现任广州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兼地理信息科学系教授,兼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热带亚热带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通讯委员、广东省地理学会理事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学术兼职。先后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10余项;出版《地球信息科学引论》等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获各种奖励20余项,2005年获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发表的学术论文:
1.Qian Lexiang, Cui Haishan and Chang Jie. Impacts of land use and cover change on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in Zhujiang Delta. Pedosphere, 2006, 16(6), SCI;
2.钱乐祥,丁圣彦. 珠江三角洲土地覆盖变化对地表温度的影响. 地理学报,2005,60(5);
3.钱乐祥等. 福建土地退化的景观敏感性综合评估. 生态学报,2002,22(1);
4.钱乐祥等. GIS支持的土壤贫瘠化区域分异研究. 地理科学,2002,22(1);
5.钱乐祥,丁圣彦,许叔明. 伊洛河流域不同地貌类型区的景观空间结构对比分析. 地理科学,2003,23(5)。
邱道持:男,汉族,重庆市人,1947年生。1978年10月至1982年1月在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学习,1982年1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留校任教至今。其间,1985年至1987年曾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学习。在校工作期间,先后担任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系主任、西南师范大学科技处处长、教育部西南师资培训中心副主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重庆市地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重庆市国土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土壤学会副理事长,重庆市科协常委。2001年10月调任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
邱道持同志多年从事地理教育和国土资源管理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及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任务书编号:2001BA604A02)以及重庆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重庆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重庆市土地定级估价等30多项科研课题。在《中国土地科学》、《自然资源学报》、《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等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出版了《中国政治地理》、《综合自然地理学》、《重庆市矿产资源开发》、《土地资源学》等专著。先后获得教育部曾宪梓优秀教师奖、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以及国土资源部、建设部、重庆市人民政府等八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96年被西南师范大学聘为教授、2000年被西南农业大学聘为博士生指导教师、2001年被重庆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评选为地理学学术带头人。
王 力:男,教授,人文地理专业硕士导师,生态学专业博士导师。199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自然地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博士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国家遥感中心参加ARC/INFO专业培训。
主要研究领域:资源经济学、土地资源学、农业经济学。主持“重庆黔江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悦来镇城镇总体规划”、“永川生态经济综合发展规划”等项目10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2部。
吴康明:1963年9月生,四川省广安市人,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7月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毕业留校工作,副教授。曾任西南师范大学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四川省委社教工作团达县工作队队长。1992年12月任西南师范大学团委书记。1997年1月任西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党总支书记、校党委委员。1997年12月任重庆市团委副书记、党组副书记。1998年5月当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2001年12月任重庆市团委书记、党组书记。2003年6月当选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2004年6月任重庆市北碚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 2005年任北碚区区长, 2007年任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正厅局级)。
谭净:男,1961年9月29日生,四川南充市人。1979年9月考入西南师范学院地理系,1983年7月毕业留校任教。1984年7月担任助教,1991年7月任讲师,1995年10月任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副主任,1996年10月任副教授,2003年6月任西南师范大学资环学院副院长,2004年6月调致公党重庆市委,历任副秘书长兼组织处处长、秘书长、副主委兼秘书长。在校期间,主讲过《中国经济地理》、《产业布局学原理》、《经济地理学导论》、《地理学思想史》、《土地估价理论》、《中国地理》、《房地产开发》、《房地产经营》等本科专业课和《产业布局学原理》、《经济地理学导论》、《区域经济学》等研究生班课程。1次被评为校优秀教师,多次评为优秀实习指导教师。曾参加或主持完成了“海南省通什市城市总体规划”、“四川经济地理”、“川南国土规划”、“合江县农业资源开发重点项目技术经济研究”、“长江上游地区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总体战略研究”、“歇马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长江水天城总体规划和土地估价与预测”、“石柱县悦来镇、下路镇城镇总体规划”、“九龙坡西部九镇城镇体系规划”、“三峡移民与发展”等科研课题。其中1项被评为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评为重庆市社科三等奖。参编的著作2部,在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
罗清泉:四川省蓬安人,生于1967年3月,198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获学士学位;同年就读地理系区域地理学中国经济地理专业研究生,1991年获理学硕士。1998年韩国韩南大学进修宏观经济学;1999年重庆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2005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至2002年先后任重庆市计委(发展计划委员会)高技术处副处长、国民经济综合处副处长、处长,兼任重庆市区县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2003年2月任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党组成员。2006年12月至今任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分管发展规划、财政金融、高技术产业、西部开发等方面工作,兼任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化办公室副主任、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学会副理事长。实践经验丰富,是重庆市“十五”计划制定者和起草人之一,“十一五”重大专题规划的制定者之一,重庆市“一圈两翼”区域发展、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主体功能区、川渝合作成渝经济区建设等重大战略的策划者和推动者。理论功底扎实,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3部。
B. 留学国外又回国服务的科学家的名字
新中国托起的东方朝阳光芒四射。在地球的另一面,中国留美学者升起五星红旗,他们的目光越过重洋,被北京开国大典的礼花照亮。
(侯祥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虽然反动宣传很厉害,但是很多人对国民党的统治是不满意的,所以把国民党统治推翻了,很多人是高兴的。
五千年的深厚土地投射着巨大的磁力,百年来的民族屈辱将被彻底埋葬。海外科学家的报国热忱和救国、强国的理想具备了现实的政治条件。
(侯祥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原石油工业部副部长)
我们开始做准备工作。到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总理说要动员留美学生回来。当时有人回来听说这个消息以后,就告诉我们。这个人是外交部工作的,叫徐明。所以我们就号召大家回来,从49年11月就正式号召了,自己带头,当时我也回来了。回来很困难,原来从美国到中国很容易,有邮轮到上海,解放后不去上海了,只到香港。到香港了英国就卡你,要办入境证很麻烦,办了好几个月没办成,后来是旅行社找了一条挪威货船,我买了船票。在5月初从洛杉矶到青岛。
许多海外学子与侯祥麟的归来经历类似。他们纷纷从美洲,从欧洲,从四面八方向自己的家园汇聚。钱三强回来了,彭桓武回来了,李四光回来了,还有数不清的科学家整装待发。
1950年2月,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归国途中,发出了《致中国全体留美生的公开信》。信中说,“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该回去”。
3月11日,新华社播发了这封公开信,全世界听到了中国科学家的心声。
然而,科学家们归来的航程并不平静,太平洋时时掀起拍天的恶浪。1950年9月,著名物理学家赵忠尧与罗时钧、沈善炯、鲍立奎四人乘坐“威尔逊号”客轮归国,同船的还有邓稼先、涂光炽等一百多位留美学者。
(赵维志 赵忠尧女儿)
(父亲)上了“威尔逊”号海轮,说是9月份到上海,结果船到上海以后,留学生都下来了,少了三个人,一个是我父亲,一个姓沈的和姓罗的。
在客轮抵达日本横滨时,驻日美军非法拘留了赵忠尧、罗时钧和沈善炯三位科学家。
(赵维志 赵忠尧女儿)
当时的情况十分紧张,台湾代表团在日本来了3人,硬逼着爸爸说只要回美国或台湾事情就好解决,但是爸爸坚决说不行,一定要回祖国大陆。有一天,让他们三个面对墙不准回头,在后面拉枪栓吓唬他们。后来又拿出台湾大学校长的一封电报:“望兄来台共事,以防不测”。他是爸爸原来在西南联大的同事,结果爸爸说:也不去。
(栾中新 原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任 郭沫若秘书)
赵忠尧到日本时被驻日美军扣押了,国内的人都很着急。当时郭老是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副主席,亲自写信给世界和平大会主席约里奥? 居里,向美国提出抗议,号召全世界科学家促使赵忠尧办公厅主任及时回国。因为赵忠尧被扣押,和家里的经济关系也断绝了。郭老知道这事以后,找人核定了一下假如赵忠尧回国以后应该给他定什么工资,这样定了以后就把工资的一部分提早给了他的家属,解决生活的困难。
祖国关注着他们。1950年9月24日,刚刚历尽千难万险从海外归来的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四光致电美国总统,提出严正抗议。9月30日,《人民日报》发表科学家和大学教授的联名抗议书。
(赵维志 赵忠尧女儿)
周总理代表外交部提出抗议,美国扣押我们的中国科学家,这是非法的。吴有训联合198名科学家提出抗议,还有人民团体和各界科技人员纷纷提出抗议。最后美国当局没查出任何结果,迫不得已,说是“误会”才放行。
归国后,赵忠尧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为研制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必要准备。这台加速器几乎被那时所有的核物理学家使用过,它将我国核物理研究的能力提升到新的水平上。
在赵忠尧等科学家遭受驻日美军非法拘留的同时,另一位等待回国的科学家钱学森,则被美国麦卡锡当局怀疑为“毛的间谍”而遭逮捕。这位美国空气动力学大师冯? 卡门的高足被关押在特米那岛上的拘留所里。他在那里受到非人的折磨、摧残,夜晚每隔十分钟就开一次电灯,使他无法休息。随后,钱学森被保释出来。美国政府的逆行更加坚定了他归国的决心。
(李佩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在50年要走的时候,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整理好,都装了箱,后来统统都被美国政府扣押了。大概是最后吧,经过钱夫人的交涉,就把那台钢琴还给了他们家。
53年我们去他家的时候,他那个客厅是空空荡荡的,钢琴还摆在那儿。就我知道,他家里搁了几个提箱。他说,我这几个箱子是准备好的,随时一声知道让我们走,我们拎了箱子就走。
5年之后,钱学森重获自由,全家立即乘船归国,在简陋的三等舱里渡过万里波涛。
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没有什么能够阻挡赤子归航的决心。
1940年郭永怀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出国深造。1945年,他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成为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1946年郭永怀在应聘康乃尔大学时首先声明:“我来贵校是暂时的,在适当的时候就要离去”。为此,校方不允许他从事机密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当局以摸底的方式威胁中国学者,而郭永怀在表上毅然写道:“中国是我的祖国,我想走的时候就走”。结果,他成为禁止离开美国的人。为了早日归国,消除美国当局的怀疑,他不惜烧掉自己论文的全部手稿和研究资料。
(李佩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郭永怀夫人)
在康奈尔大学航空工程研究生院主任威廉? 西尔斯为他送行的那一个野餐会上,烧烤食品之后,炭火还有很多,他就在那儿一页一页地把稿子给烧了。当时在场的很多学生和参加的教工人是都在看着,我当时也在现场,大家都很受感动。
(裴丽生 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他在美国把他十几年主要的著作在美国公开的场合全部曝光,就是公开吧,然后亲自烧掉,表示我不把机密带回国去。(他是搞导弹的。钱学森是力学所的所长,他是副所长。)这样,美国人才放松控制让他回来。
“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归去来兮!”
新中国第一代、第二代科学家大都有着共同的经历。他们在科学救国的思想支配下走出国门,学成之后,又以拳拳赤诚之心,投入爱国之志的实践之中。
(卢嘉锡 全国政协副主席 原中国科学院院长)
我留在那边工资是很高的,可是我不想留在美国。在那边多留没有什么好处。所以,那个时候我一直求着赶快回来,我是头一批,算是美国同意我回来的。
(李林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四光女儿)
我父亲在海边住的时候,他每天都看英共办的《工人日报》,英共办的《工人日报》有中国解放战争的消息。我记得有个礼拜天,我正好去看他,那时就登了沈阳解放的消息,他就跟我母亲讲,我们要去订船,那时都坐船,从沈阳解放的那天起,他就去订船。
(陈芳允 中国科学院院士)
那是44年的时候,“二战”快结束了。当时英、美在中国招一批留学生,我想离开国民党,所以就去考了电子工程,到美国去,先考取了。后来到重庆碰到国民党航空委员会机关的人,告诉我英国的留学也考取了,让我去报到,后来就到了英国。三年中间差不多有半年在印度。回来是48年。
(夏培肃 中国科学院院士)
我是1947年到英国去的,到爱丁堡大学念博士。50年获博士学位,又在大学里做博士后,51年从英国回国。
在众多归国的科学家中,地质学家翁文灏身份特殊。他曾经担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院长,与蒋介石、白崇禧等人被共和国列为首批十二名战犯。在欧洲时,国民党政府曾设法让他前往台湾任职,但他仍然选择了新中国作为归宿。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