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菜的历史

菜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4-03-16 23:37:25

Ⅰ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

1、燧人氏时期

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

2、伏羲氏时期

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3、神农氏时期

“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穑。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醯(醋)、酪、酢、醴等。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

4、黄帝时期

中华民族的饮食状况又有了改善,皇帝作灶,始为灶神,集中火力节省燃料,使食物速熟,而广泛使用在秦汉时期,当时是釜,高脚灶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蒸谷为饮,烹谷为粥”首次因烹调方法区别食品,蒸锅发明了,叫甑。蒸盐业是黄帝臣子宿沙氏发明,从此不仅懂得了烹还懂得调,有益人的健康。美味

5、周秦时期

中国饮食文化的成形时期,以谷物蔬菜为主食。春秋战国时期,自产的谷物菜疏基本都有了,但结构与现在不同,当时早田作业主要是:稷(最重要)是小米,又称谷子,长时期占主导地位,为五谷之长,好的稷叫梁之精品又叫黄梁。黍是大黄粘米仅次于稷,又称粟,是脱粒的黍。麦,大麦。菽,是豆类,当时主要是黄豆,黑豆。麻,即麻子。菽和麻都是百姓穷人吃的,麻又叫苴。

南方还有稻,古代稻是糯米,普通稻叫粳秫,周以后中原才开始引种稻子,属细粮,较珍贵。菰米,是一种水生植物茭白的种子,黑色,叫雕胡饭,特别香滑,和碎瓷片一起放在皮袋里揉来脱粒。

6、汉代

中国饮食文化的丰富时期,归功于汉代中西(西域)饮食文化的交流,引进石榴、芝麻、葡萄、胡桃(即核桃)、西瓜、甜瓜、黄瓜、菠菜、胡萝卜、茴香、芹菜、胡豆、扁豆、苜蓿(主要用于马粮),莴笋、大葱、大蒜,还传入一些烹调方法,如炸油饼,胡饼即芝麻烧饼也叫炉桡。淮南王刘安发明豆腐,使豆类的营养得到消化,物美价廉,可做出许多种菜肴,1960年河南密县发现的汉墓中的大画像石上就有豆腐作坊的石刻。

东汉还发明了植物油。在此以前都用动物油,叫脂膏,带角的动物油叫脂,无角的如犬,叫膏。脂较硬,膏较稀软,植物油有杏仁油,奈实油,麻油,但很稀少,南北朝以后植物油的品种增加,价格也便宜。

7、唐宋

饮食文化的高峰,过分讲究。“素蒸声音部、罔川图小样”,最具代表性的是烧尾宴。

8、明清

饮食文化是又一高峰,是唐宋食俗的继续和发展,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有了很大变化,主食:菰米已被彻底淘汰,麻子退出主食行列改用榨油,豆料也不再做主食,成为菜肴,北方黄河流域小麦的比例大幅度增加,面成为宋以后北方的主食,明代又一次大规模引进,马铃薯,甘薯,蔬菜的种植达到较高水准,成为主要菜肴。肉类:人工畜养的畜禽成为肉食主要来源。满汉全席代表了清代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平。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1、选料精良

每种菜肴美食所取的原料,包括主料、配料、辅料、调料等,都有很多讲究和一定之规。概而言之,则是“精”、“细”二字,所谓孔子所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也。所谓“精”,指所选取的原料,要考虑其品种、产地、季节、生长期等特点,以新鲜肥嫩、质料优良为佳。

汉唐时代,习惯于将美味佳肴称作“八珍”。大约从宋代开始,八珍具体指称八种珍贵的烹饪原料。到了清代,各种系列的“八珍”不胜枚举,主要指的是八种珍稀原料组合的宴席。


2、刀工细巧

我国早在古代就重视刀法的运用,经过历代厨师的反复实践,创造了丰富的刀法,如直刀法、片刀法、斜刀法、剞刀法(在原料上划上刀纹而不切断)和雕刻刀法等,把原料加工成片、条、丝、块、丁、粒、茸、泥等多种形态和丸、球、麦穗花、荔子花、蓑衣花、兰花、菊花等多样花色,还可镂空成美丽的图案花纹,雕刻成“喜”、“寿”、“福”、“禄”字样,增添喜庆筵席的欢乐气氛。

特别是刀技和拼摆手法相结合,把熟料和可食生料拼成艺术性强、形象逼真的鸟、兽、虫、鱼、花、草等花式拼盘,如“龙凤呈祥”、“孔雀开屏”、“喜鹊登梅”、“荷花仙鹤”、“花篮双凤”等。例如“孔雀开屏”,是用鸭肉、火腿、猪舌、鹌鹑蛋、蟹蚶肉、黄瓜等十五种原料,经过二十二道精细刀技和拼摆工序才完成。

不仅仅文学家将精艺的刀工当做完美的艺术欣赏,普通的百姓也往往是一睹为快。为了开开眼界,古代有人专门组织过刀工表演,引起了轰动。南宋曾三异的《同话录》说,有一年泰山举办绝活表演,“天下之精艺毕集”,自然也包括精于厨艺者。“有一庖人,令一人裸背俯伏于地,以其背为几,取肉一斤许,运刀细缕之。撤肉而试,兵背无丝毫之伤。”以人背为砧板,缕切肉丝而背不伤破,这一招不能不令人称绝。

3、火候独到

中国厨师能精确鉴别旺火、中火、微火等不同火力,熟悉了解各种原料的耐热程度,熟练控制用火时间,善于掌握传热物体(油、水、气)的性能,还能根据原料的老嫩程度、水分多少、形态大小、整碎厚薄等,确定下锅的次序,加以灵活运用,使烹制出来的菜肴,要嫩就嫩,要酥就酥,要烂就烂。早在古代,中国厨师就对火候有过专门研究,并阐明火候变化规律及掌握要点:“五味三材,九沸九变,必以其胜,无失其理。”

(《吕氏春秋》)北宋大诗人苏轼不仅是位美食家,而且还是一位烹调家,创造出著名的“东坡肉”菜肴,这和他善于运用火候有密切关系,他还把这些经验写入炖肉诗中:“慢着火,少着水,火候到时自然美。”后人运用他的经验,采用密封微火焖熟法,烧出的肉原汁原味,油润鲜红,烂而不碎,糯而不腻,酥软犹如豆腐,适口而风味突出。

4、技法各异

常用的技法有:炒、爆、炸、烹、溜、煎、贴、烩、扒、烧、炖、焖、氽、煮、酱、卤、蒸、烤、拌、炝、熏,以及甜菜的拔丝、蜜汁、挂霜等。不同技法具有不同的风味特色。每种技法都有几种乃至几十种名菜。著名“叫化鸡”,以泥烤技法,扬名四海。相传古代江苏常熟有一乞丐偷得一只鸡,因无炊具,把鸡宰杀后除去内脏,放入葱盐,加以缝合,糊以黄泥,架火烤烧,泥干鸡熟,敲土食之,肉质鲜嫩,香气四溢。

后经厨师改进,配以多种调料,加以烤制,味道更美,遂成名菜。云南“过桥米线”,是氽的技法杰作。相传古代有位书生在书房中攻读,其妻为使他能吃上热汤热饭,便创造了这一氽法:将母鸡熬成沸热的鸡汤,配以切成细薄的鸡片、鱼片、虾片和米线,因面上浮油能起保温作用,并能氽熟上述食品,而且过桥后尚能保持热而鲜嫩,从而创造了氽这一重要烹调技法。

5、五味调和

调味的方法也变化多样,主要有基本调味、定型调味和辅助调味三种,以定型调味方法运用最多。所谓定型调味,指原料加热过程中的调味,是为了确定菜肴的口味。基本调味在加热前进行,属预加工处理的调味。辅助调味则在加热后进行,或在进食时调味。

这么说来,所谓“五味调和”中的五味,是一种概略的指称。我们所享用的菜肴,一般都是具备两种以上滋味的复合味型,而且是多变的味型。《黄帝内经》云:“五味之美,不可胜极”;《文子》则说:“五味之美,不可胜尝也”,说的都是五味调和可以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总之,调味得恰到好处与否,除了调料品种齐全、质地优良等物质条件以外,关键在于厨师调配得是否恰到好处。对调料的使用比例、下料次序、调料时间(烹前调、烹中调、烹后调),都有严格的要求。只要做到一丝不苟,才能使菜肴美食达到预定要求的风味。

6、情调优雅

中国饮食文化情调优雅,氛围艺术化,主要表现在美器、夸名、佳境三个方面。

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引用过一句“古人云”的古语,云“美食不如美器”,是说食美器也美,美食要配美器,求美上加美的效果。

中国饮食器具之美,美在质,美在形,美在装饰、美在与馔品的谐合。中国古代食具之美,主要包括陶器、瓷器、铜器、金银器、玉器、漆器、玻璃器几个大的类别。彩陶的粗犷之美,瓷器的清雅之美,铜器的庄重之美,漆器的透逸之美,金银器的辉煌之美,玻璃器的亮丽之美,都曾给使用它的人以美好的享受,而且是美食之外的又一种美的享受。

美器之美还不仅限于器物本身的质、形、饰,而且表现在它的组合之美,它与菜肴的匹配之美。

周代的列鼎,汉代的套杯,孔府的满汉全席银餐具,都体现一种组合美。孔府专为举行高级筵宴的满汉全席银餐具,一套总数为404件,可上菜196道。这套餐具部分为仿古器皿,部分为仿食料形状的器皿。器皿的装饰也极考究,嵌镶有玉石、翡翠、玛瑙、珊瑚等,刻有各种花卉图案,有的还镌有诗词和吉言文字,更显高雅不凡。

孔府的满汉全席餐具,按照四四制格局设置,分小餐具、水餐具、火餐具、点心盒几个部分。美器与美食的谐合,是饮食美学的最高境界。杜甫《丽人行》中“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犀筯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的诗句,同时吟咏了美食美器,烘托出食美器美的高雅境界。

在中国人的餐桌上,没有无名的菜肴。一个美妙的菜肴命名,既是菜品生动的广告词,也是菜肴自身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菜名给人也有美的享受,它通过听觉或视觉的感知传达给大脑,会产生一连串的心理效应,发挥出菜肴的色、形、味所发挥不出的作用。

Ⅱ 中国蔬菜水果历史

各种蔬菜水果传入中国时间表:
先秦
1.小麦:原产西亚,约4000年前传入。
2.大麦:同上。
3.高粱:原产非洲,西周时沿埃及→印度传入。一说宋元时期才传入。
4.皮燕麦:原产欧洲。裸燕麦(莜麦)原产中国。
5.藕:马王堆汉墓出土过一锅藕汤,然而藕是从南亚传入的
6.萝卜:古称“莱菔”,《尔雅》名“芦萉”,现倾向于地中海沿岸起源说
7.姜:倾向于原产东南亚说。传入时间不明,孔子有“不撤姜食”,《吕氏春秋·本味》有“阳朴之姜”

张骞出国一趟,带回来很多好吃的:
1.葡萄;
2.核桃;
3.石榴;
4.黄瓜,原称胡瓜,南北朝时石勒改叫“黄瓜”(随着石勒解锁黄瓜新功能,黄瓜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5.蒜;
6.蚕豆;
7.旱芹;
8.香菜(或说唐朝始传入)。
汉代传入的还有:
9.豌豆;
10.芋头,原产东南亚 ;
11.莳萝(洋茴香),一说唐朝传入;
12.胡椒;
13.大葱(小葱是先秦由北方传入)
三国两晋南北朝
1.茄子:由印度传入(最早以茄子为蔬菜记载见北魏《齐民要术》,当时已是寻常蔬菜,可见栽培肇端早于此)
2.扁豆:由东南亚传入
隋、唐、五代
1.无花果:原产西亚,唐时传入
2.菠菜:由尼泊尔传入
3.莴苣:隋代传入
4.开心果(阿月浑子)——至晚于唐代,由中亚传入,《阿月浑子生产现状及研究进展》

1.西瓜:原产非洲,唐时入西域,宋时传入中原;
2.丝瓜;
3.胡萝卜(一说仍是张骞带回国的)

香蕉:原产东南亚(一说中国是原产地之一,然而古称“甘蕉”是否确为香蕉,存疑)

1.菠萝:原产巴西
2.辣椒:原产美洲,明末传入
3.南瓜:明末清初传入
4.苦瓜:郑和带回国
5.土豆:原产美洲,明末传入种植
6.甘薯:原产美洲,万历年间由东南亚传入
7.向日葵:原产美洲
8.玉米
9.花生:原产美洲
土豆、红薯、玉米、花生传入中国,极大缓解了人口增长附带的粮食压力,为清代人口大爆炸提供了条件(清顺治十二年人口1.2亿,到咸丰元年4.3亿) 清
1.草莓:中国有野生品种,清中叶从国外引进良种。
2.番木瓜:明末清初,原产墨西哥
3.苹果:中国原产的苹果叫“柰”,又称沙果,今天常见的苹果是清末引进
4.菜花:光绪朝引进
5.卷心菜:清初引进,原产欧洲
6.洋葱:清末引进,原产西亚
7.番茄:明代有记载,现在倾向于18世纪引入种植说,有报道指西汉墓发现番茄种子,证据尚不确凿
8.西葫芦
那么我们原生的究竟有什么
1.水稻;
2.白菜:半坡遗址发现过白菜籽,但今天常见的白菜,可能仍然是由地中海一带分多次传入中国的,同时传入的还有油菜;
3.小米(粟);
4.糜子 ;
5.龙眼 ;
6.梨 ;
7.橙子;
8.樱桃 ;
9.韭菜;
10.冬瓜;
11.大豆;
12.山药;
13.茭白;
14.黑木耳;
15.葫芦;
16.枇杷;
17.枣/酸枣:1200万年前中国已有枣树分布(曲泽洲.1987);
18.杏:中国是杏原生起源中心之一,另外中亚和近东也有原产品种;
19.桃子;
20.中国李(与今市面常见的黑布林略不同);
21.榛子 ;
22.栗;
23.猕猴桃:古称“苌楚”,20世纪初传入新西兰,改良为奇异果,今新西兰是最大的猕猴桃出口国;
24.荔枝:中国荔枝发源于中国本土,很可能是云南、海南、广西、广东的野生品种驯化栽培。较早见载于《西京杂记》和司马相如的《上林赋》。

Ⅲ 中国炒菜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源的

炒菜的起源和金属炊具的普及有着密切关系,中国青铜器时代出土有青铜炊具,但是由于其价格,很明显不可能得到普及,中国特有的铸铁的发明,在战国时代普及了农具,而后逐渐向炊具扩展。

在西汉的盐铁论中已有客店里贩卖韭菜鸡蛋的记载。随后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中的详细记载了炒菜的炒作过程。魏晋南北朝之际,炒用于做菜的明确的文字记载已经出现。这是中国乃至于世界菜肴史、烹任史上的大事。

如在《齐民要术》中就记有这样两道菜: 炒鸡子法:打破,著铜铛中,搅令黄白相杂。细军葱白,下盐米,浑鼓。麻油炒之。甚香美。 鸭煎法:用新成子鸭极肥者,其大如雉,去头,烂治(按,烂疑为切之误),却腥翠五藏(同脏),又 净洗,细创如笼肉。细切葱白,下盐鼓汁。

炒令极熟,下椒姜末,食之。稍作分析,便可以看出,这两道菜为典型的炒菜。前者为炒鸡蛋,其制作过程和今日的炒鸡蛋相比,毫无区别,甚至可以说在放“浑鼓”(整粒豆鼓)上更显调味之特色。

后者虽谓鸭煎法,实际却是炒鸭肉末法,是将新长成的肥子鸭,经宰杀,去头,烫去羽毛,去腥翠五脏,再洗净,将鸭肉析碎如“笼肉”(做肉馅的肉),然后再加调料下热锅炒令极熟。

(3)菜的历史扩展阅读:

中国的烹饪技艺,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夏商之前,随着农业的产生与陶器的发明,先民已经普及了煮食方法。煮熟的食物,容易消化,避免了烧糊的损失,比起原始的烧烤,自然较为优越。

到了商代时期,中国人率先掌握了用水蒸气将食物煮熟的方法,这就是“蒸”,蒸具与水保持距离,纵令水沸滚,也不致触及食物,使食物的营养物质全部保持在食物内部,不致遭到破坏,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烹饪方式。

热点内容
什么国家 发布:2024-12-24 20:00:32 浏览:523
谢绝家访 发布:2024-12-24 19:55:57 浏览:348
暑期独舞班 发布:2024-12-24 19:29:19 浏览:424
教师证的书 发布:2024-12-24 18:55:12 浏览:856
2017中考北京物理 发布:2024-12-24 17:31:12 浏览:34
老牛教学视频 发布:2024-12-24 15:53:18 浏览:52
安家师生恋 发布:2024-12-24 14:12:57 浏览:680
七年级上册生物基础训练答案 发布:2024-12-24 12:27:51 浏览:430
少儿美术教室 发布:2024-12-24 10:50:33 浏览:126
醉酒女教师 发布:2024-12-24 09:47:19 浏览: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