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地理的公式

地理的公式

发布时间: 2024-08-29 02:09:37

地理时间计算的公式有哪些

一、地方时的计算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所以同纬度上不同的地区见到日出的时间有早有晚,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要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由于时刻东早西晚,所以每向东15°时间要早1小时,每向西15°时间要晚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 二、区时的计算为了便于不同地区的交流,1884年国际上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的办法。按照这个划分方法,地球上每15°作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分24个时区,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区时。区时的计算一般分以下几个步骤:1. 时区的计算:如果要求某一经度的区时,首先要计算出该经度所在的时区。经度换算时区的公式:经度数÷15°=M(商)……n(余数)(n<7.5°时,时区数=M;n>7.5°时,时区数=M+1)。根据此公式也可以计算M时区所跨的经度范围,即:15°×M(时区数)±7.5°(15°×时区数为这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经度)。3. 区时的计算:区时的计算遵循“东加西减”的原则。已知甲地的时间,求乙地的时间,那么乙地的时间=甲地的时间±甲、乙两地所在时区的区时差(乙地在甲地的东侧用“+”,乙地在甲地的西侧用“-”)。

⑵ 高中文科地理公式总结

1、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2、两点的相对高度公式:相对高度小于(n+1)*等高距,大于等于(n+1)*等高距。
其中n为等高线的条数。
3、地方时:
(1)根据太阳照射情况形成的时刻,如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位于昼半球中央)为12点。(地球自转会造成照射情况的变化,地方时就变化)
要求:能在任意形式的日照图上读出特殊地方时(如12点、0点或24点、6点、18点)的分布。
(2)图上计算:
经度每相差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或1度/4分钟、经度1分/4秒钟),东早(加)西晚(减)
注意:过日界线时日期还要再加(向西)减(向东)一天
(3)公式计算:
(甲经度-乙经度)*1小时/15度=甲地方时-乙地方时
注意:东经度写成正数,西经度写成负数。正负经度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异。

4、时区:
(1)为了各地交往的方便,将全球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各时区以其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时区的共用区时。
(2)某经度所在的时区计算: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5、区时
(1)时区每差1个区,区时相差1小时,东早(多)西晚(少)
注意:过日界线日期要先加减一天
(2)公式计算:
甲时区-乙时区=甲区时-乙区时
注意:东时区写成正数,西时区写成负数。正负数已经考虑了日界线两侧的日期差别。6、正午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一天中的最大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2)图上推导(略)
(3)计算公式(与直射点相比):
90度-某地H=直射点纬度与某地纬度的角度差的绝对值
技巧:可以将北纬写成正数,而将南纬写成负数。
(4)计算公式(与任意纬度相比)
甲H-乙H=(甲纬度-乙纬度)的绝对值
注意:北纬度写成正数,南纬度写成负数

7、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注意:比例尺本身没有单位,但计算时要注意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先换算统一。
比例尺大小实际上是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数值上表现为比值的大小。
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是距离的缩放、并非面积的缩放。
图上距离往往需要在地图上量取。

8、实际距离
(1)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在经纬网图上:
经线上跨纬度1度=111千米
纬线上跨经度1度=111*cosA千米,其中A是纬度
9、人口密度
人口密度=该地常住人口(人)/该地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10、人口耕地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
11、人口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
12.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
13.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
两地之间的太阳高度角的差=两地之间的纬度差
14、昼长、夜长
(1)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注意:前后时刻一致即可,比如都是某地地方时,比如都是北京时间
(2)昼长=(12-日出地的地方时)*2
昼长=(日落地的地方时-12)*2注意:均指该地地方时
(3)图上计算:
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4)北纬某地昼长=对应南纬的夜长
(5)夜长=24-昼长
15、日出、日落时刻
(1)地方时、区时计算
(2)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3)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16某地昼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
17某地夜长=24�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夜长=与该地纬度相同但南北半球不同的纬度的昼长
即纬度相同半球不同的2地的夜长+夜长=24小时
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说明: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射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⑶ 地理七年级上册公式

地理七年级上册所有的公式,具体如下:

城市人口比重=城市总人口/总人口

日出时刻=(24-昼长)/2

日出时刻=12-昼长/2

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

日落时刻=12+昼长/2

昼长=24小时*昼弧/360度

夜长=24-昼长

极昼极夜的范围=90-太阳直射点的度数

昼长=日落时刻-日出时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降水量=径流量+蒸发量

耕地比重=人口算术密度/人口生理密度

人口耕地密度=该地常住人口数/该地耕地面积

人口自然增长率=(某时段末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该时段初人口数

经度/15度=商余数

如果余数小于7.5,所在时区=商数

如果余数大于7.5,所在时区=商数+1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共20个邻国,14个陆上邻国, 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包括23省, 5自治区, 4个直辖市, 2个特别行政区。

4、我国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均,以黑河和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7、我国温度带划分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及一个高原气候区。

8、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

9、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0、我国干湿地区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11、我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2、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热点内容
斑比的英语 发布:2025-01-13 11:38:33 浏览:998
王志芳老师 发布:2025-01-13 11:00:17 浏览:907
蜡笔的英语怎么读 发布:2025-01-13 10:34:23 浏览:275
地理智慧 发布:2025-01-13 10:24:17 浏览:89
花什么 发布:2025-01-13 10:09:32 浏览:501
写字教学指导 发布:2025-01-13 09:16:37 浏览:11
扭扭机教学视频 发布:2025-01-13 09:08:14 浏览:759
鬼伐舞教学 发布:2025-01-13 08:34:31 浏览:662
教师课程资源 发布:2025-01-13 08:19:41 浏览:126
肉丝丝教师生活照 发布:2025-01-13 07:16:55 浏览: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