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全国答案
⑴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生物卷(一)、(二)、(三)答案
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生物卷[四]答案
1。C解析:在人体糖类代谢中。肝糖元在血糖浓度降低时可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以补充血糖浓度,肌糖元则不能分解成葡萄糖。
2.C
3.B解析:根据题意,在这段时间里,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主要转变成热能以维持人体的体温。
4.B
5.D解析:在完全封闭环境中生存的微生物,其异化作用的类型是厌氧型,同化作用的类型是异养型,以现存有机物为食物,即靠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得以生存。
6 D
7.A解析: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现象,其血糖进入细胞发生障碍以及葡萄糖在细胞内的氧化分解受阻,蛋白质分解加强,因而葡萄糖分解的中间产物丙酮酸的生成减少,脱氨基作用增强。
8.C
9.C解析:A项为细胞的无氧呼吸,B项为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这两项生理过程都产生ATP~D项是蛋白质的水解(消化),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不需要消耗能量}C项可表示有机物的合成,如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需要消耗光反应阶段形成的ATP。
10.C
11.C解析:细胞呼吸类型有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两种,消耗相同的有机物时,它们吸进的氧和放出的二氧化碳的量是不同的;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的种类不同,若质量相同,所耗氧气的量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量也是不同的,这都会影响呼吸熵;生物种类不同。其呼吸熵也不尽相同;呼吸熵与蛋白质 合成方式无关。
12.B 13.D
14.D解析:在物质代谢中,蛋白质在体内不易储存,也难以由其他物质转化而来;蛋白质、脂肪、糖类共同的代谢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15.A解析:人体内的多糖是糖元,它有肝糖元和肌糖元两种,其中只有肝糖元能与葡萄糖进行转化,发生的场所是肝细胞。图中的①代表该生理过程。
16.D
17.D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在第15 min时,血液中乳酸浓度达到了40min·mL-1,比比赛前的5 min·mL-1高出许多,说明在10~15 min时间段就进行了比赛;在比赛中,运动员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O~10 min运动员处在赛前状态,其耗氧量应低于25~35 min时的状态;虽然比赛过程中乳酸浓度明显升高,但由于血液中存在pH缓冲对,如血液中的NaHCO3可与乳酸发生反应,维持血浆中pH的相对稳定。
18.D
19.B解析:细胞呼吸的过程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的ATP最多,即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O2应生成水,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本题的此过程是②。
20.C解析: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如果经脱氨基作用产生的不含氮部分过多,则不含氮部分除氧化分解供能外,剩余的还可转化成脂脓,从而可能导致体内储存的脂肪增多。
21.D 22.D 23.B
24.C
25.D解析:据图分析,该细菌的生长速率和代谢产物随溶氧量的增加而降低和减少,说明其为厌氧型菌,所以在发酵过程中要严格保证无氧条件。
26.(1)AC
(2)淀粉 氧化分解供能
(3)尿素脱氨基含氮部分 .
(4)对研究人体器官的冷冻保存;器官移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冷冻器官可以随时用于急需移植的病人(其他答案合理也可)
27.(1)丙酮酸二线粒体
(2)6自由扩散
(3)1 : 3
(4)磷脂双分子层选择透过性
28.(1)02基质
(2)减少下降
(3)有氧气存在⑦催化两个过程的酶不同
(4)②、⑨
29.I.(1)①NaOH②遮光 (2)①NaHCO3②光照 (3)左右
Ⅱ.(1)4 12
(2)84
30.(1)③
(2)性腺(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
(3)线粒体①+②>④+⑥+⑦
(4)这种药物由于使人体ATP的合成受阻,会影响人体内正常的能量供应,从而影响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对人体不安全
31.(1)②试剂2③持续通人N2持续通入空气⑤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
(2)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①受ATP②若A套变浑浊,B套变浑浊,C套不变浑浊,则酵母菌无氧呼吸不受ATP抑制,受氧气抑制③若A套变浑浊,B套不变浑浊,C套不变浑浊,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既受ATP抑制,也受氧气抑制④若A套变浑浊,B套变浑浊,C套变浑浊,则酵母菌无氧呼吸既不受ATP抑制。也不受氧气抑制
只有四的
⑵ 高考全国卷12013生物答案
1-6:DCCDCA
29、
(1)苏丹III(或苏丹IV) 橘黄(或红)
(2)O
(3)光照 所需的矿质元素离子
30、
(1)胞吐 协助扩散
(2)增加 促进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和被利用,降低血糖浓度
(3)是
(4)先升高后降低
31、
(1)AABBCCDDEEFFGGHH(答案符合即可) aaBBCCDDEEFFGGHH(答案符合即可)
(2)①用该白花植株子代分别与五个白花品系杂交,观察子一代花色
②若子一代全为紫色,说明该白花植株是由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而导致的;若在五个杂交组合的子一代中,有白花植株,说明该白花植株是五个白花品系之一。
32、
(1)次生 土壤
(2)草丛 常绿阔叶林
复杂 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
39、
(1)消灭杂菌 增加乳酸菌含量
(2)无氧呼吸 细胞质
(3)温度、食盐用量、腌制时间
(4)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较少 乳酸菌比杂菌更为耐酸
40、
(1)显微注射法 限制性内切酶 DNA连接酶 农杆菌可感染植物,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细胞中
(2)蛋白质 现有蛋白质 新蛋白质 氨基酸
(3)同 供 受
⑶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答案解析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高中)
【来源于网络】
1.【答案】A。解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故选A。
【知识点】分子与细胞—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难度等级】★
2.【答案】B。解析:细胞色素c(红色)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b侧是无色的,并且a侧浓度较b侧高,所以水分子从b侧向a侧运输,导致a侧液面升高,b侧液面下降。故选B。
【知识点】分子与细胞—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难度等级】★★
3.【答案】A。解析:候鸟的长途迁徙行为属于行为信息,雄性动物的领域标记行为、雌性昆虫释放此外激素吸引雄性、雄鼠的气味使幼鼠的性成熟提前均属于化学信息。题干中体现的是化学信息,故选A。
【知识点】稳态与环境—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难度等级】★
4.【答案】C。解析: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因呼吸作用消耗而总量不断减少,但在呼吸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例如丙酮酸是中间产物,使得有机物的种类增加,A错误。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一部分用于种子的萌发,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所以种子所含的能量减少,B错误。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增强,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增加,C正确。种子鲜重增加的原因是种子吸水,D错误。
【知识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被子植物的一生—种子的萌发;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分子与细胞—组成细胞的分子—水
【难度等级】★★★
5.【答案】D。解析:Y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代表酶,A、B错误。X是由两分子物质构成,且这两分子物质是一样的,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C错误。麦芽糖酶催化水解麦芽糖后形成2分子葡萄糖,D正确。
【知识点】生物圈中的人—人体的营养—消化和吸收;分子与细胞—细胞的代谢—酶
【难度等级】★★
6.【答案】D。解析:拟南芥是自花传粉植物,是目前已知植物基因组中最小的,易获得突变株,有利于突变体库的建立,A正确。果蝇属于双翅目,有三对足两对翅,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而且幼虫与成虫的差别明显,为完全变态发育,B正确。拟南芥、果蝇等基因组小,因此经常作为遗传学的常模实验生物,C正确。秀丽杆线虫和马蛔虫是线形动物,由结构相似的体节构成是环节动物的特点,D错误。
【知识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线形动物;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动物的主要类群—环节动物;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难度等级】★
7.【答案】A。解析:乙烯促进水果成熟,不能用于水果保鲜。A错误。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B正确。赤霉素能解除种子的休眠,C正确。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D正确。
【知识点】稳态与环境—植物的激素调节—生长素;稳态与环境—植物的激素调节—赤霉素;稳态与环境—植物的激素调节—细胞分裂素;稳态与环境—植物的激素调节—乙烯
【难度等级】★
8.【答案】C。解析:棕猴(Bb)之间相互交配,子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猴是性状分离的表现,基因重组至少两对等位基因,A、D错误。对雌雄异株的植物进行异花传粉,需做套袋处理,但不需要做去雄处理,B错误。纯合的甜和非甜玉米间行种植,可由亲代植株结的籽粒情况判断其显隐性,如果甜玉米植株上出现非甜玉米,则非甜为显性;如果非甜玉米植株上出现甜玉米,则甜为显性,C正确。高茎与高茎豌豆杂交,其子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出现,是不同的配子随机组合的结果,D错误。
【知识点】遗传与进化—遗传—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与进化—遗传—基因重组
【难度等级】★★
9.【答案】B。解析:光反应阶段发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产生NADPH和ATP,A错误,B正确。只有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能实现光能的转换,C错误。温度为0℃时,酶的活性会降低,光合作用会减弱,不一定停止,D错误。
【知识点】分子与细胞—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
【难度等级】★★
10.【答案】D。解析:乳腺生物反应器是将外源基因导入动物基因组中并定位表达于动物乳腺,利用动物乳腺天然、高效合成并分泌蛋白的能力,进而在动物的乳汁中生产一些具有重要价值产品。其理论基础是基因重组,A正确。受精卵个体比较大,是基因工程的首选细胞,由于只有雌性哺乳动物才能分泌乳汁,因此在使用前要进行性别鉴定,C正确。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的参与,D错误。
【知识点】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基因工程—基因工程的应用;分子与细胞—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
【难度等级】★
11.【答案】C。解析:玉米的果穗常常有缺粒,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A正确。花的类型分为单性花和两性花,既有雌蕊又有雄蕊的是两性花,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的是单性花,只有雄蕊的花叫雄花,只有雌蕊的花叫雌花,雄花没有雌蕊,结不出果实,B错误。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C错误。萝卜的根地上部分绿色,地下部分白色,是因为在培育的过程中,地下部分没有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没有叶绿素形成;地上部分见光能形成叶绿素,因此是绿色,在光下才能合成,所以萝卜的根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不同是由光照引起的,D正确。
【知识点】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分类—苔藓植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分类—蕨类植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被子植物的一生—开花和结果;分子与细胞—细胞的代谢—光合作用
【难度等级】★★
12.【答案】D。解析:有性生殖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以及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形成多种多样的配子,在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因此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组成多种多样,使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和生活力,D正确。
【知识点】遗传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遗传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基础—受精作用
【难度系数】★
13.【答案】C。A描述不清。种群数量不只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影响,B错误。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C正确。在发生火灾后的林区发生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C。
【知识点】遗传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基础—减数分裂;遗传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基础—受精作用
【难度系数】★
14.【答案】B。解析:自噬体和溶酶体各有分工,相互协作,其功能是不同的,A错误。细胞自噬能够加快废旧细胞器的处理速度,B正确。膜吞噬细胞质及部分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并不是只针对某一种细胞器,所以不具有特异性,C错误。细胞自噬机制发生问题后,细胞代谢减慢,细胞内能量转化效率会降低,D错误。
【知识点】分子与细胞—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器
【难度系数】★★
15.【答案】B。解析:C指的是细胞壁,不具有选择透过性。N区域即质壁分离间隙的空间大小和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有关,A错误。M的颜色加深和原生质层的半透性有关,B正确。C指细胞壁,M指的是细胞液,N指的是细胞壁和原生质体之间的间隙,C错误。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中央大液泡,不能用来作为本实验的实验材料,D错误。
【知识点】分子与细胞—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难度系数】★ 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16.【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物质C能够循环使用,A正确。如果D酶由于某种原因失效,那么下个神经元依然会持续兴奋,B错误。除了乙酰胆碱外,去甲状腺激素和一氧化碳也能做神经递质,C正确。当兴奋传到神经末梢的时候,突触小泡里面的乙酰胆碱经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D正确。
【知识点】稳态与环境—神经调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难度等级】★★
17.【答案】B。解析:试管婴儿的培育主要采用的是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A错误。在细胞传代过程中,细胞可能会发生突变,具有癌变细胞的特点,可无限的传代,B正确。多数动物细胞培养的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没有活性,C错误。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膜融合即可;而植物细胞融合的标志是形成新的细胞壁,所以筛选方式不同,D错误。
【知识点】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培养;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细胞工程—动物细胞融合;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胚胎工程—试管动物和克隆动物的比较
【难度等级】★★
18.【答案】C。解析: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而不是一种生物,A错误。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所以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B错误。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所有物组成生物群落,C正确。南极生态系统中全部的能量除了南极冰藻所固定的全部的太阳能之外,还有其他的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D错误。
【知识点】稳态与环境—种群—种群的概念;稳态与环境—种群—种群的数量特征;稳态与环境—群落—群落的概念;稳态与环境—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难度等级】★★★
19.【答案】C。制作酸奶需要乳酸菌,A错误。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发酵产生乳酸,因此容器要密封,B错误。酸奶的酸味来自乳酸,C正确。将牛奶煮沸后要冷却,再加入酸奶发酵的菌种,否则高温会杀死菌种,D错误。
【知识点】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微生物—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难度等级】★
20.【答案】D。解析:接种、稀释涂布、倒平板均需要无菌操作,配置培养基不需要无菌操作,因为配置完之后要进行灭菌处理,故选D。
【知识点】生物技术实践—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的培养基;生物技术实践—微生物的应用—无菌技术;稳态与环境—种群—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技术
【难度等级】★
26.【答案】(1)D、A、C、B 两重性
(2)细胞分裂素
(3)乙烯 衰老和脱落
解析:(1)图5中受光照影响,生长素浓度B>A、C>D,根弯曲生长是因为其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C侧因生长素浓度过高而生长受抑制进而弯曲生长,茎的弯曲生长是由于A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作用不如B侧强而造成的,因此图6中①对应D,②对应A,③对应C,④对应B。
(2)细胞分裂素一般在植物根部产生,是一类促进胞质分裂的物质,促进多种组织的分化和生长。与植物生长素和赤霉素有协同作用,是调节植物细胞生长和发育的植物激素。
(3)植物激素包括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其中与赤霉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其拮抗作用的是脱落酸和乙烯。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器官脱落和衰老。
【知识点】植物的结构与生理—植物的激素调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其他植物激素
【难度等级】★
27.【答案】(1)基因 自然选择
(2)光 神经—体液
(3)呼吸
解析:(1)生物性状受基因控制,蛙的肤色变化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
(2)该实验研究的是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蛙的肤色变化,因此需要控制光环境因素;实验中,(1)(2)反应了神经调节的过程,(3)和(4)体现了体液调节的过程,蛙眼感受光的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到脑,调节垂体分泌某种激素的量,从而调节肤色的明暗。
(3)青蛙的皮肤的作用有辅助呼吸、伪装保护自己。蛙的皮肤与下层组织之间疏松,且存在多条血管便于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体现的是皮肤的呼吸功能。
【知识点】遗传与进化—遗传的分子基础—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遗传与进化—生物的进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动物的结构与生理—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难度等级】★
28.【参考答案】
(1)①教师用市场的活性酵母菌替换成原来的新鲜酵母菌,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缩短实验时间,有利于课堂教学实验的开展;
②教师用500毫升的厚玻璃瓶和钢管代替了锥形瓶和玻璃管,并用带活塞的橡皮塞代替了原来的橡皮塞,这样做的好处是玻璃瓶和钢管质地坚硬,不易破碎,与活塞配合使用,密闭性更好。带活塞的橡皮塞使得酵母菌呼吸产生的气体更加容易进入锥形瓶,检测气体。
③采用50ml的锥形瓶放置澄清的石灰水,可以使反应结果更加快速明显。
④用专门的仪器来代替原来的气球,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的能够通氧,确保氧气的供应,降低实验操作难度,提高实验成功率,同时价格方面也不会很高。
⑤利用学生闻一闻的方式来代替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官,对实验结果印象更加深刻,并且提升学生灵活进行实验的意识。
(2)中学生物实验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①简便性原则,比如实验材料方面,尽可能选用方便易得,方便实验操作的材料。材料中的教师就是很好地替换了相应的材料和仪器使得实验有序合理的开展;
②可行性原则,既要考虑时间也要考虑可操作性。材料中教师采用仪器泵通氧,成本不会太高,学校既可满足学生需求又可以使得实验更加严谨,使得实验更好的开展;
③对照性原则,材料中采用的装置很好的将有氧和无氧两种方式进行对照,便于观察;
④安全性原则,在中学生物实验中,要确保实验的安全性,材料中教师的所有操作都是在安全范围内进行的,试剂的选用,仪器的操作等都遵循了实验的安全性原则。
【知识点】生物教学理论—中学生物学实验—中学生物实验的设计原则
【难度系数】★
29.【参考答案】 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1)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根据该学生绘制的示意图发现,该反射为膝跳反射,缺少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并且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在大脑。另外,示意图中感受器和效应器标注错误。膝跳反射的感受器位于髌骨下面的韧带,效应器位于伸肌。
(2)概念转变,就是认知冲突的引发和解决的过程,是个体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改变。引发认知冲突是促使学生实现概念转变学习的契机和动力。教学中一般采用以下两种策略来引发认知冲突。
①通过特殊文本产生认知冲突。一种是批驳性文本,也就是直接呈现学生的错误观念,然后予以批驳,接着再呈现正常的科学观念。材料中,教师组织学生画出膝跳反射的示意图,暴露出学生对于概念理解上的不足,即错误概念,此时教师就可以展示正确的示意图,根据概念进行指正。另一种是非批驳性文本。在这种文本中,首先呈示与错误观念无直接关系的新现象、新事实,以此来激活学生头脑中与新信息相关的原有的错误观念,进而促使学生对原有的错误观念与新信息之间的异同点作出比较,由此引发认知冲突。
②通过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讨论与对话引发认知冲突。社会建构认为,认知冲突是由他人的不同观点引发的。对于每个学习者来说,由于对问题的认识的深度和广度不同,对事物的理解都会受到自身条件、认知水平的局限,尤其会受到原有认知结构的影响。因此,对同一问题的认识往往会因人而异,有的较全面,有的较片面,有的较深刻,有的则完全错误。这样,学习者之间就会产生不同观点的对立、交锋,从而引发学习者的认知冲突。教师按照不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进行分组讨论,不同学生认知是不同的,经过交流讨论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冲破错误的概念,重新建立新的概念。材料中,教师组织学生画出示意图,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方式,在学生之间就会产生交流,在不同学生的不同观点中引发认知冲突,从而冲破错误概念,建立新的概念。
总之,只有通过这种认知冲突,学习者才易于接受新的、正确的科学观念,实现错误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
【知识点】生物教学理论—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概念转变理论
【难度系数】★★
30.【参考答案】
(1)
(2)教学过程: 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展示春天杏花开放的图片,朗诵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随后提出问题:1.可能是哪种环境刺激引发了杏树生长方向的改变?这种变化有什么意义呢?2.这种生长方向的改变,是发生在植物幼嫩部分还是成熟部分呢?从生活中常见现象出发,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首先,教师多媒体展示胚芽鞘的尖端和尖端下部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胚芽鞘的结构。
然后,教师展示达尔文实验的示意图,解释锡箔纸的作用(不透光),简单介绍实验过程。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该实验中所涉及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分别是什么?
(实验条件有:单侧光、胚芽鞘、胚芽鞘尖端与锡箔罩、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与锡箔罩;实验现象:①完整的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朝向光源弯曲;②去掉尖端后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③用锡箔罩住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④锡箔罩住尖端下部,单侧光照射,尖端下部朝向光源生长。)
(2)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顶端和它下面一段呢?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哪一个部分?感受单侧光刺激的又是哪一个部分?
(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一段,是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一部分在起作用;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尖端下面一段,感受光刺激的是尖端。)
(3)你怎么解释这一结果?
(这说明是胚芽鞘尖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影响”传到下面,引起下面一段弯曲生长。)
最后,教师通过倾听学生的回答,进一步引导学生做出实验推测:植物的向光弯曲生长是因为单侧光照射胚芽鞘,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并传到下部,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从而出现向光弯曲生长。)
通过以问题为中心,以思维训练为基准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够提升学生观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三、巩固提升
利用本节课的知识,解决导入中遇到的问题。
四、小结要点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所学知识点,教师进行补充完善。
五、布置作业 2020下半年全国教师资格国考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汇总】
课后思考:(1)课后查阅资料,思考:如何去证明这种刺激从尖端传递到下部的呢?
(2)通过对达尔文实验的学习,你对于生物科学探究有什么样的感悟呢?
【知识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难度系数】★★
⑷ 求高中生物必修一的书后习题答案
必修一课后题参考答案: 1.1 1.()活细胞:A、D、G、I; (2)死细胞:B、E;(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 (3)群落层次。 1.2 1.B。 自我检测:1.×。2.×。3.√。 选择题1.C。2.D。3.B。 画概念图3个问号分别表示的连接词是:不具有、具有、具有。 2.1 1.(1)√;(2)×。3.B。 2.2 1.(1)√;(2)√。2.A。 3.B。 2.3 1.(1)√;(2)√;(3)√。2.C。3.C。 2.4 1.(1)√;(2)√。2.C。 3.C。 4.C。 5.C。 2.51.C。 2.A。 3.D。 自我检测:判断题1.√。 2.×。 3.×。 4.√。 5.×。 6.×。 选择题1.A。 2.B。 3.D。 4.A。 画概念图 二、知识迁移 自由水,结合水,自由水。 3.1 1.C。 2.A。 3.C。 3.2 1.图1中,注字的“内质网”应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应是“内质网”。染色质的注字指示线位置有误。中心体还应包括指示线下方的中心粒。图2中,注字的“核仁”应是“叶绿体”,“叶绿体”应是“线粒体”,“核糖体”应是“中心体”。 2.C。 3.B。 4.C。 3.3 1.(1)√;(2)×。2.C。 3.C。 自我检测 判断题1.×。 2.×。选择题 C。 连线题 二、知识迁移 提示:与溶酶体的作用有关。细胞死亡后,溶酶体膜破裂,各种水解酶释放出来,分解细胞中的蛋白质等物质,这时的畜、禽肉烹饪后更鲜嫩。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三、技能应用 调暗视野有两种方法:一是转动反光镜使进光量减少;二是选择小的光圈,减少进光量。 4.1 1.√。 2.√。 3.×。 4.2 1.提示:细胞膜太薄了,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而19世纪时还没有电子显微镜,学者们只好从细胞膜的生理功能入手进行探究。 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2.脂质和蛋白质。 3.提示:这两种结构模型都认为,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这是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是:(1)流动镶嵌模型提出蛋白质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有些横跨整个脂双层,有些部分或全部嵌入脂双层,有些则镶嵌在脂双层的内外两侧表面;而三层结构模型认为蛋白质均匀分布在脂双层的两侧。(2)流动镶嵌模型强调组成膜的分子是运动的;而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是静态结构。 4.D。 4.3 1.D。 2.A。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判断题1.×。 2.×。 3.×。 4.×。 5.×。 选择题1.D。 2.C。 画概念图 5.1 (五)第一小节练习 基础题 1.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 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毕希纳: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萨姆纳:酶是蛋白质。 2.提示:(1)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高效率地进行,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得多。(2)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酸碱度适中等温和条件下进行,无机催化剂常常需要辅助以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条件才能有较高的催化效率。 3.D。 第二小节练习1.B。 2.B。 3.提示:这个模型中A代表某类酶,B代表反应底物,C和D代表反应产物。这个模型的含义是:酶A与底物B专一性结合,催化反应的发生,产生了产物C和D。这个模型揭示了酶的专一性。 拓展题 1.(1)A点: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点: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C点: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如果A点时温度升高10 ℃,曲线上升的幅度变小。因为 图中原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应速率都会变慢。 (3)该曲线表明,B点的反应底物的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率的提高,这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应速率加快(图略)。 5.2 1.B。 5.3 1.C。 2.B。 3.提示: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都不需要氧;都与线粒体无关。联想到地球的早期以及原核细胞的结构,可以作出这样的推测:在生物进化史上先出现无氧呼吸而后才出现有氧呼吸,即有氧呼吸是由无氧呼吸发展变化而形成的。先出现原核细胞而后出现真核细胞,即真核细胞是由原核细胞进化而来的。 4.不能。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也能形成ATP。 5.4第一小节1.(1)×;(2)√。2.B。3.结论是: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第二小节练习1.(1)√;(2)×。 2.B。 3.D。 4.C。 5.D。 6.B。 7.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是光能,暗反应阶段的能量来源是ATP。 8.白天若突然中断二氧化碳的供应,叶绿体内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五碳化合物。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判断题1.√。 2.×。 3.√。 选择题1.D。 2.D。 画概念图 6.1 1.C。 2.A。 3.D。 4.C,E。 5.B。 6.2 1.数目增多,染色体数目,稳定性差异。2.C。 6.3 1.(1)×;(2)√;(3)×。2.C。 6.4 1.(1)√;(2)√。 2.癌细胞的特点:细胞增殖失控,能够无限增殖;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判断题1.×。 2.√。 选择题1.C。 2.D。 3.A。 4.A。 5.C。 6.A。 二、技能应用1.提示:(1)2~21.3;(2)21.3~40.6。 2.细胞周期:19.3 h;间期:17.3 h;分裂期:2 h。 三、思维拓展 提示:用哺乳动物小鼠进行胚细胞培养和成体细胞核移植实验。 实验设计和预期实验结果如下,从而证明动物细胞分化程度越高,它的全能性越受到限制,但细胞核仍具有全能性。 步骤1:分离小鼠8细胞胚胎的一个细胞,培养到胚泡时期,移植到代孕母体子宫中,结果发育成小鼠; 步骤2:分离囊胚期细胞,移植到代孕母体子宫中,结果不能发育成小鼠; 步骤3:分离囊胚期细胞,将其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可发育成小鼠; 步骤4:分离小鼠肠上皮细胞,将其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可发育成小鼠。 必修2 第四章 4.1 1.TGCCTAGAA;UGCCUAGAA;3;3;半胱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2.C。 拓展题 1.提示:可以将变化后的密码子分别写出,然后查密码子表,看看变化了的密码子分别对应哪种氨基酸。这个实例说明密码的简并性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止由于碱基的改变而导致的遗传信息的改变。 2.提示:因为几个密码子可能编码同一种氨基酸,有些碱基序列并不编码氨基酸,如终止密码等,所以只能根据碱基序列写出确定的氨基酸序列,而不能根据氨基酸序列写出确定的碱基序列。遗传信息的传递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损失的。 4.2(五)技能训练 1.提示: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的反应,而酶是在基因指导下合成的,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 2.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六)练习1.A。2.(1)×;(2)×;(3)√。 拓展题 1.红眼基因正常是形成红眼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红眼基因正常,并且其他涉及红眼形成的基因也正常时,果蝇的红眼才能形成;如果红眼基因不正常,即使所有其他涉及红眼形成的基因都正常,果蝇的红眼也不能形成。 第四章自我检测的答案和提示 一、概念检测 填表题 DNA双链 1 C G T 2 G C A mRNA G C A tRNA C G U 氨基酸 丙氨酸(密码子为GCA) 选择题 1.D。2.D。3.A。4.C。识图作答题(1)氢键断裂;解旋酶;能量。(2)ACUGAA;转录。(3)2。(4)碱基互补配对。 画概念图 二、知识迁移 核糖体、tRNA和mRNA的结合都是蛋白质的合成所不可缺少的。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或阻止tRNA与mRNA的结合,来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因此,抗生素可用于治疗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疾病。 三、技能应用 1.提示:可以通过查阅密码子表,写出每个氨基酸可能对应的碱基编码。 2.这种方法只能推测出可能的碱基序列,而不能写出确定的碱基序列。这种方法简便、快捷,不需要实验。 3.推测不能代替用测序仪进行的基因测序。因为推测只能得出几种可能的碱基序列,而不能得到确定的碱基序列。 四、思维拓展 1. C。 第五章 5.1 1.(1)√;(2)×;(3)×。2.C。3.B。4.A。 拓展题1.放疗或化疗的作用是通过一定量的辐射或化学药剂干扰肿瘤细胞和癌细胞进行DNA分子的复制,使其产生基因突变,从而抑制其分裂的能力,或者杀死癌细胞。放疗的射线或化疗的药剂,既对癌细胞有作用,也对正常的体细胞有作用,因此,放疗或化疗后病人的身体是非常虚弱的。 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这说明,在易患疟疾的地区,镰刀型细胞的突变具有有利于当地人生存的一方面。虽然这个突变体的纯合体对生存不利,但其杂合体却有利于当地人的生存。 5.2 1.(1)×;(2)×。 2.B。 3.填表 体细胞 中的染 色体数 配子 中的染 色体数 体细胞 中的染 色体组数 配子中 的染色 体组数 属于几 倍体生物 豌豆 14 7 2 1 二倍体 普通小麦 42 21 6 3 六倍体 小黑麦 56 28 8 4 八倍体 拓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