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史前生物都很大
在史前时期,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与现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极大地影响了生物的进化路径和极限体积。大约在3亿年前,氧气含量突然升至30%,甚至有记录显示曾高达35%,几乎是此前水平的两倍。这一时期的氧气富余为大型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可能。
然而,在2.4亿年前,氧气含量急剧下降至12%,对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巨大冲击。这种变化促使生物们向更小的体型发展,以适应氧气稀缺的环境。直到5000万年前,氧气水平再次回升至17%,随后在4000万年前达到了23%。这一时期,地球上的氧气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直至今日,大气中氧含量稳定在约21%。
这一系列氧气含量的变化,对史前生物的体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氧含量时期,生物得以演化成庞大的体型,因为更多的氧气意味着更多的能量供应,有利于大型生物的生存。而低氧含量时期,则迫使生物向小型化发展,以减少对氧气的需求。
现代动物的体型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地球氧气含量已经稳定在一个适宜的水平。21%的氧气含量为现代生物提供了足够的氧气供应,不再需要演化出巨大的体型来适应环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代动物的体型普遍较小,与史前生物的巨大体型形成了鲜明对比。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现代生物不能变得巨大。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某些现代生物也能演化出较大的体型,比如鲸类和某些昆虫。但总体而言,由于地球氧气含量的稳定,现代动物的体型普遍较小。
⑵ 为什么史前动物都长这么大是环境原因还是什么原因
史前的动物之所以长得很大,其实主要还是因为环境所致,史前的环境恶劣,没有好的身体,根本不可能保护自己。
第三,繁殖方式不同。
哺乳动物与爬行动物不同,一个是胎生,另外一个是卵生。在中生代,由于环境较好、资源充足,所以卵生的繁殖效率就更高。而新生代时期,环境变差了,资源没有以前多,胎生的存活率更高,所以,越到后期,胎生的动物占据着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