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
① 19世纪西方史学的发展情况
历史进步观念在19世纪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社会历史进步的原因、方式和阶段 ,特别是进步的规律的问题不仅在像圣西门、孔德、黑格尔和斯宾塞这样的思想家的手 中继续得到更深入的研究,而且进步的观念开始越过学者的书斋,深入于一般公众。到 19世纪中叶,关于历史服从于总的进步规律的思想渗透于报纸、杂志、政治文件、诗歌 等等,成为受过教育的人的世界观的组成部分。在英国、法国和美国,“几乎每一个就 社会历史的题目进行写作的作家都提到它。”
在法国,首先是圣西门,接着是孔德提出了关于人类历史发展阶段的学说。自孔德以 后,“进步的观念几乎成为常识”,几乎一切政治理论和运动都以进步的规律来论证自 己的合法性。著名历史家密什勒和魁奈把文明进程看作是自由的逐渐胜利。路易·勃朗 把自己的一本论述劳动组织的书标题为“进步的检阅”。勒农在1863年写道:“历史研 究的一个总的结论是人类社会在科学、物质生活条件和道德……方面的不断进步。”另 一著名的历史家托克维尔在《美国的民主》中,把历史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看作是平 等的逐渐的进步,认为这个进步的过程宛如上帝操纵的时钟一样,人力既不能扭转,也 不能阻止,所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只能服务于这个发展过程。
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学界是如此信奉进步观念,以致于历史学家白芝浩把进步作为西 方文明与其它文明相区别的本质特征。博克尔在《英国文明史导论》中,谈到近300年 来科学知识的巨大进步时,认为这“足以解释欧洲近几个世纪连续取得的非凡进步”。 史学领域内居于主导地位的辉格派更是以赞扬英国的历史进步为其主要特征之一。 辉格派史学大师马考莱写道:“英国的历史虽有偶而的停顿或短暂的倒退,但潮流的总 趋向明显地是进步的”。特别是近160年,即1688年以来的历史,“是物质、道德、知 识空前进步的历史”,可以说一部“英国史显然是进步的历史”。维多利亚时代是 “有史以来最开明的民族中最开明的一代”。埃克顿更把历史进步观提到近现代历史写 作基本范畴的地位,“我们必须承认人类事物中存在着一种进步,是历史据以写作的科 学假设。”
进步的观念同样在德国史学界获得广泛传播,亨利希·海涅在《论德国宗教和哲学的 历史》一书中宣称自己“相信进步”,肯定德国的子孙后代会比他生活得更幸福。经济 史党派的代表人物威廉·罗雪尔号召“研究发展的规律”,李斯特在1841年的《政治经 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提出了经济发展的四阶段理论。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则提 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阶段理论。19世纪下半叶,德国出现了新史学流派,其领袖朗普 莱希特在批判兰克史学忽视社会心理以及历史发展的统一性、连续性和前进性时,试图 以“文化史学方法”建立“新史学”,他在《德国史》中按照社会集体心理和经济状况 把德国历史分为六个阶段,认为历史发展的目标是“精神自由”。
社会进步观念也越过大洋,影响了19世纪美国史学的发展。德莱帕在《欧洲智慧发展 史》中,明确地表述了关于进步规律的思想。他认为“社会进步像身体的成长一样完全 受自然规律的控制”,各民族的历史进程“是一个预定的庄严的行进”,通过“不可避 免的事件的系列”,“永远运动,不停止地进步。”另一位美国史学家费斯克在《 宇宙哲学概要》中写道:“社会进步的根本特点是自私性的削弱和同情心的持续加强。 ”1867年,美国思想界的领袖之一埃默森在哈佛大学作题为“文化的进步”的讲演,例 举人类社会在科学技术、法制等方面的进步,赞扬19世纪优于历史上任何时代。耶威利在1950年出版的《进步观念》一书中写道:“如果有任何一个观念是属 于某一个世纪,至少是由于它被赋予的重要性,或者不管人们是否接受,但却全都熟悉 它,那么这个观念就是进步的观念,它被认为是历史的总规律,是人类的未来”。
美国史学家杜威曾经对史学范式演变的现象评论说:“随着文化的改变,在这种文化 中占统治地位的观念也要改变,研究、评价和整理史料的出发点必然要产生,于是,历 史也就要重新改写。过去没有重视的材料现在成了论据,因为新的观点要求解决新的问 题,而新的问题又要求有新的事实材料来进行验证”。历史进步观念的出现的确引 起了西方史学的巨大变革,而这种变革并不是没有进步意义的。后现代主义者如福柯和 德里达等批判启蒙理性万能和历史决定论的思想并不一定完全正确。
② 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layer
链接:http://www.hu.com/question/20018650/answer/23813532
来源:知乎
这个问题确实在历史学界吵了很长时间,莫衷一是。我个人倾向于历史学是一门阐释学(或者解释学)而非是科学。但研究历史的一些考据方法是科学的。
我们大二的时候上过一门课,“史学概论”,用的课本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王学典主编的《史学引论》(很对人看到这个名字都很熟悉,对!他就是《文史哲》杂志主编、山大教授,他的《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更是家喻户晓),这门课枯燥之处在于纯理论化,讲的是历史学的性质、学科特点,以及一些史学方法、治史方法、史学史的内容(我扯了好多啊!)。
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有一句话:“历史学不是以物质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追求通则或规律的实证科学,而是一门旨在把握或通向人的不确定的心灵世界的诠释学。”王学典的观点很明确,历史学不是科学,是一门诠释学(或者叫阐释学、解释学)。
起初我是怀疑这句话的,我感觉历史学一向是很严谨的,所有数据、史料都具有精确性,因为这才是“真实的历史”,后来我接触到法国年鉴学派的计量史学,更加坚信历史学是一门严谨、规律的科学。但是等我看了一些史学理论的书之后感觉王学典这句话并没有问题。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具有随机性,不是能够通过科学的方法能预测到的。无论是伯罗尼撒战争、还是布匿战争抑或我国的黄巢起义、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在爆发前会出现一系列很直观的事实与原因,但这些事实与原因不也是毫无规律的吗?况且这些事件更不可能有规律地轮回。而科学是什么?科学是一种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具有可观察、可假设、可检证的特点。而历史学虽然反映的是过去发生的真实的事件,但毫无规律性可言,更不可能假设与逻辑推理。因此来说,历史学非科学。但是历史的随机性不能阻碍我们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它,比如计量史学,与其说是一门学问,倒不如说是一种治史方法,运用数学等自然科学中的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不仅有助于精确还原事件本身,也会使得历史本身更具有说服力、趣味性。
除了历史学,语言学、哲学等等学科都不能算作科学,而是人文类学科。所以,现在我感觉我国的一些学科分类是有问题的,把历史学、哲学等学科划归到社会科学是不严谨的,而且把我国的学科体系笼统地分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不科学的,应该在之外再加一项“人文学科”(是学科,不是科学)。
③ 生活中你经历过哪些用科学获得成功,违背科学受到挫折的事情呢其中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起因经过
你好wanrunji
如下
生活与科学
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饮食中有科学,运动中也有科学,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做的许多事情都是与科学有关的。
常言道:“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汤。”这句话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从口腔咽喉、食道、胃,就犹如一条通道,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通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
吃饭间时不时喝汤水也是有益的。这样有助于食物的稀释和搅拌,易于肠胃对食物的消化。所以,有营养家认为,养成饭前或吃饭时,喝少量汤水的习惯,还可以减少食道炎、胃炎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我们还知道,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存在热胀冷缩的性质。挨打乒乓球的人都知道,不小心把乒乓球弄瘪了,用开水烫一下就能恢复,这是因为乒乓球的热胀冷缩。可自然界中也有一部分物体“脾气”有点怪,它们不是热胀冷缩,而是冷胀热缩。4℃以下的水就具有这种非同寻常的特性。
记得有一年刚到夏天的时候,天气特别热,我便装了满满一瓶矿泉水放到冰箱的冷冻室里,打算第二天带到学校喝,那瓶水就在冰箱里待了一夜。第二天,我拿出瓶子的时候,发现瓶子底部凸出了一块地方,瓶子里的冰洁得硬硬的。冰融化后,我把水喝光,发动了许多同学,无论怎么敲,怎么按,那块凸起的部分就是凹不进去。回到家后,我拿给爸爸看,爸爸笑着说:“这就是物体的冷胀热缩,用热水一烫就没事了。”同样是热水,能把乒乓球变胀,又能把塑料瓶变瘪,真神奇!
原来是这样的,水结成冰后体积会增加,我放了满满一瓶水,体积增加后,瓶子里没有剩余的空间,所以会在底部凸出一块冰来。冰水的时候只要把水放到瓶子的百分之八九十左右就够了。
同学们,我们做事情尽量不要违背科学规律,否则,会遭到不少的麻烦哦!
——————————————————————————————————————————不久前,叔叔阿姨们送来了好几盆花和几株树。门口、客厅里、房间里和阳台上都摆上了盆景。我对爸爸说:“我们家都成植物园了,摆那么多的植物干吗?”爸爸笑着说:“植物能制造气氛,净化空气,人和动物谁都离不开它们,离开了它们都有不能生存。”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为什么人或动物离开植物后不能生存?我将信将疑。决定做几个小实验来证明这个问题。
星期天,我从车库里抓来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小眼睛时不时地瞪着我。我把三只小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用一次性薄膜桌布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瓶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们沿着缸壁,绕着缸底快速地窜着。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然而,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此时,我把一次性薄膜桌布轻轻拿开,捉出这几只小老鼠,放进另外三只小老鼠,又搬入了四盆枝繁叶茂的植物。然后轻轻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个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制造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老家附近一个饲料加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哝哝的灰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然后,我又跑向我们家屋后的一片竹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
这两个实验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的关系。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我来到图书馆去查阅了许多的科技书籍,还到学校电子阅览室上网查询,总结出以下几点: ① 人必须依靠植物提供氧气。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的话,几分钟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可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呀!②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的氧气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 ③ 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00年左右的时间既可以用完。
所以,人类和动物能够维持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氧气,必须归功于绿色植物。植物与我们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在此,我呼吁全社会的人们不要再砍伐植物,让植物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
---------------------------
(2)
中央电视台第十频道——科学频道中的《走进科学》,我非常爱看。这个栏目里有许多奇特、神秘的科学知识,有些经过探索解开了谜团,而有些仍等待科学家继续研究。今天晚上,趁《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还没到,我和妈妈“走进科学”。
“家里的一切无缘无故的晃动”,看到这个题目,我就被吸引住了,迫不及待地想往下看。故事开始了:上海市一处小区三幢居民楼家中,水、吊灯等不停地晃动,这个情况持续了几个月,使居民们吃不香,睡不安,大家都以为是地震。专家赶到后,仔细调查,否定了地震的说法,地震不可能持续这么久,而且它的威力很大,可以轻而易举的摧毁房屋。那着到底是怎么一会事呢?
专家在小区四周认真调查,想寻找振动源,可一无所获。偶然他们发现,在小区八百米以外,有一座碎石厂,碎石器产生的振动特别强。可八百米以外,不足以造成小区居民家中东西晃动。专家们推断,只有发生物理中的共振现象,才可能有这么大的威力。经过测定,结果惊人的一致。碎石器振动和小区楼房振动的频率完全一致,都是1.5赫兹。果然,关闭碎石器,居民家中的东西都停止不晃动了。终于,这个神秘的面纱被揭开了。
生活中有科学,科学也在生活中。只要我们去探索、研究,任何谜团都会被解开的
。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两个科学故事。
“救火不用水” 周末妈妈在厨房做饭,突然,锅里的油烧了起来,我看见了急忙喊:“妈妈,快用水浇灭它!”妈妈没有去拿水而是迅速拿起锅盖把锅盖上了,一会儿,火就灭了。我惊奇的问妈妈:“消防员叔叔救火都是用大水车浇水灭火,你为什么不用水呢?”妈妈笑着说:“救火也不一定都是用水的,尤其是油着了的时候更不能用水了。因为油轻水重,往锅里浇水油火就会迸出来,不但灭不了火,而且容易引起更大的火灾.”妈妈还告诉我:火燃烧需要氧气,油锅着火后迅速把锅盖上,一会儿,锅中的氧气没了,火也就灭了,我听了恍然大悟.
”会变形的门”
我房间的门是一扇结实的木制门,很漂亮而且会“变形。”夏天的时候总有几天它不听话,关门时很费力,好像长胖了;到了冬天好像又变瘦了,关上门总有一条小缝。我问爸爸这是怎么会回事,爸爸解释:“可能是工人叔叔做门时木材没有完全干透,夏天天气热温度高,木材膨胀门就变胖关不上,冬天天气冷温度低木材缩小,门变瘦了关不严,这就是热胀冷缩的道理。”
听了爸爸的话,我想,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啊!
2
我家种了好多花,这些花都种在有小洞的花盘里。为什么种花的盘子底下有一个或几个小洞呢?
当我给花儿浇水时,我发现水浇的太多就会从那些花盘底下的小洞中流出来。如果,没有这些小洞,水浇的太多,多余的水就会积在花盘里,时间一长,根就会因不通气而腐烂。可水浇的太少,根就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花盘底下有了小洞,就可以放心的给花儿浇水,多余的水自然会从小洞里流走。
花盘底下的小洞不仅能让多余的水流出,又能让植物的根吸收更多的新鲜空气。
使花儿能够更舒服的呆在花盘里。也不会喊:“我快闷死了,我快闷死了,快来救救我呀!”更不会让那些精神百倍的叶子、花朵像害羞的小姑娘把高傲的头往下低。
这些小洞还有一个好处。它能让那些在花盘里挤不下的根向洞外长,使根不会太挤。
这些花盘底下的小洞的用处可真多呀!原来,种花也要讲科学。
3
有人曾经说过:“生活是一门大科学”。不错,生活的确是一门大科学,想要了解科学,必然要先体验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科学。
——题记
可以说,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不停地发问。
曾懵懂无知地问过:“人为什么会死?”“人死后会怎么样?”也许,我们曾天真无邪地问:“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有雷声?”
也许,就是从这些现在看来愚昧无知的问题中,我们开始了走向科学的征途,学会了用一个一个的问号来探索科学。
上学了,我们从书上、课本里、老师那儿了解到了许多无法从家人那儿学到的知识。
成了一名中学生的我终于明白了,下雨既不是老天爷在哭,也不是海龙王的杰作,而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能是由冷暖气流相遇形成的锋面雨,也可能是含着水汽的气流随着山势上升而形成的地势雨,还可能是由台风带来的台风雨。我也明白了打雷是云层中的正负电子碰撞的结果而不是雷公发怒。
然而,仅仅知道这些是不够的。我们可以从拆装钟表的过程中明白钟表的构造;我们可以从种植花草的过程中知道植物如何生长;我们还能从亲自下厨的过程中明白热胀冷缩的原。
也就是在生活中这些看似简单的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一步步地走近了那看似遥远的科学,了解了很多科学知识。
我们也发现,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最了不起的地方,不是受人瞩目的高科技成果,而是他们为惊世骇俗的成功所做的各种探索。
牛顿因为提出了“苹果熟了为什么落到地上”的问题,所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李四光因为对儿时玩捉迷藏的巨石的由来提出疑问,所以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证明了中国有第四纪冰川。
而琴纳这个名字却鲜为人知。
18世纪,“天花”在欧洲开始大流行。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人一旦染上天花,很快便一命呜呼,即使侥幸存活下来,不是留下丑陋的麻脸,就是耳聋、眼瞎。那个时期,整个欧洲有6000多万人死于天花,因为天花而变成麻子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英国史学家马考莱称天花是“死神的忠实帮凶”。而古代预防天花的方法就是“种痘”,实际上是人为地造成一次轻型天花感染,难免有一定危险。有的人会因此染病而导致死亡,这不能不说是人痘接种法的一种缺陷。但在当时,它确实起到了防止天花大规模危害人类的作用。琴纳医生经过细心地观察,发现挤奶女工往往会感染牛痘,却很少得天花。于是他观察了无数患牛痘的母牛乳房上的脓包,记载了一头又一头牛的情况。他发现牛痘和天花的脓包相似,得牛痘和得天花的症状也相似。所不同的是,牛痘比天花的症状要轻得多。牛痘不会使牛死亡,.得牛痘的人也不会死亡。经进一步收集这方面的证据,琴纳终于得出了结论:得过牛痘的人,肯定不会得天花。于是琴纳医生发明了通过接种牛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琴纳的成就,使人类从此可以免受天花的灾难。
所以,我们可以说——每个人都有探索科学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学习科学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创造科学的潜力。只要你细心地体验生活中的科学,说不定你得到的结论、完成的事业、研究的成果,会令长辈惊讶,令世人赞叹,令科学家汗颜!
————————————————————————————————————————
科学无价
①科学价值几何?这个问题太难回答。
②在喜马拉雅山海拔6100多米的纳木耶尼冰川上,科学家取回了我面前的一小瓶冰芯样品,只有6毫升,重量不过几克,它价值几何,日后能从中研究出什么,现在还没人知道。
③为了冰川科学,许多人付出良多。一名22岁的美国博士,为了梦想中的冰川,在西藏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曾经勇闯南极的秦大河,考察珠峰冰川时得了可怕的“脑水肿”,在差点“光荣”之后,依然坚持工作;被人称为“冰人”的姚檀株,每年算下来,上冰川的时间甚至比陪家人的时间还要多……
④在现代科学中,冰川科学只是众多科学中的一门,只是浩瀚的科学海洋中的一个“角落”。在冰川科学中,那个小小的只有6毫升的塑料瓶也只是一个“角落”,但它所蕴含的科学精神却光芒四射,远远超越了它本身所代表的时间和空间概念。
⑤经过几百年的飞速发展,现代科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无限延伸、无限细分、无限交叉的崭新境界;人类探索的目光也已经超越了身边简单的自然现象,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地层深处、地表奇景和地外空间。获取新的知识,探寻新的规律,不断向极限挑战,已经成为现代科学前进的巨大动力。当然,人我们依然明白人类目前的科学水平虽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还只是整个世界的一个微小的角落,未知的东西还很多很多。
⑥在探索未知世界的道路上,人类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能源危机愈演愈烈,气候变暖持续不停,新型疾病层出不穷……这许许多多问题的解决,最终都只能依靠科学。历史告诉我们,通向科学世界的道路没有捷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地积累,才能一步一步地提高。鲁迅曾经说过:”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科学发展的历史么是如此,长期大量的付出和累积总会结果.虽然结出的“果实”可能和煤一样,只有一小块。但是这一小块一旦点燃,它发出的火光却可能照亮苍莽大地。
⑦许多科学事实都证明了这一点: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时候,并不曾想到它会改变世界: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时候,怎会想到电在日后的人类生活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德国科学家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的时候,更不会知道它竟在几百年之后成为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基础……科学前进的一小步很可能成为人类前进的一大步。不只是那些成功者,就是那些失败者,也在不断地证明自己实践的价值:明朝的万户坐着自制的火箭上天的时候,不曾想到几百年后让他付出生命代价的梦想会变成现实;没有拉马克创立的“用尽废退”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诞生也许会晚几个世纪……
⑧科学无价!
————————————————————————————————————————
1。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两个科学故事。
“救火不用水” 周末妈妈在厨房做饭,突然,锅里的油烧了起来,我看见了急忙喊:“妈妈,快用水浇灭它!”妈妈没有去拿水而是迅速拿起锅盖把锅盖上了,一会儿,火就灭了。我惊奇的问妈妈:“消防员叔叔救火都是用大水车浇水灭火,你为什么不用水呢?”妈妈笑着说:“救火也不一定都是用水的,尤其是油着了的时候更不能用水了。因为油轻水重,往锅里浇水油火就会迸出来,不但灭不了火,而且容易引起更大的火灾.”妈妈还告诉我:火燃烧需要氧气,油锅着火后迅速把锅盖上,一会儿,锅中的氧气没了,火也就灭了,我听了恍然大悟.
”会变形的门”
我房间的门是一扇结实的木制门,很漂亮而且会“变形。”夏天的时候总有几天它不听话,关门时很费力,好像长胖了;到了冬天好像又变瘦了,关上门总有一条小缝。我问爸爸这是怎么会回事,爸爸解释:“可能是工人叔叔做门时木材没有完全干透,夏天天气热温度高,木材膨胀门就变胖关不上,冬天天气冷温度低木材缩小,门变瘦了关不严,这就是热胀冷缩的道理。”
听了爸爸的话,我想,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啊!
2
我家种了好多花,这些花都种在有小洞的花盘里。为什么种花的盘子底下有一个或几个小洞呢?
当我给花儿浇水时,我发现水浇的太多就会从那些花盘底下的小洞中流出来。如果,没有这些小洞,水浇的太多,多余的水就会积在花盘里,时间一长,根就会因不通气而腐烂。可水浇的太少,根就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花盘底下有了小洞,就可以放心的给花儿浇水,多余的水自然会从小洞里流走。
花盘底下的小洞不仅能让多余的水流出,又能让植物的根吸收更多的新鲜空气。
使花儿能够更舒服的呆在花盘里。也不会喊:“我快闷死了,我快闷死了,快来救救我呀!”更不会让那些精神百倍的叶子、花朵像害羞的小姑娘把高傲的头往下低。
这些小洞还有一个好处。它能让那些在花盘里挤不下的根向洞外长,使根不会太挤。
这些花盘底下的小洞的用处可真多呀!原来,种花也要讲科学。
3
有人曾经说过:“生活是一门大科学”。不错,生活的确是一门大科学,想要了解科学,必然要先体验生活,体验生活中的科学。
——题记
可以说,每个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不停地发问。
曾懵懂无知地问过:“人为什么会死?”“人死后会怎么样?”也许,我们曾天真无邪地问:“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为什么会下雨?”“为什么会有雷声?”
也许,就是从这些现在看来愚昧无知的问题中,我们开始了走向科学的征途,学会了用一个一个的问号来探索科学。
上学了,我们从书上、课本里、老师那儿了解到了许多无法从家人那儿学到的知识。
成了一名中学生的我终于明白了,下雨既不是老天爷在哭,也不是海龙王的杰作,而是一种自然现象,它可能是由冷暖气流相遇形成的锋面雨,也可能是含着水汽的气流随着山势上升而形成的地势雨,还可能是由台风带来的台风雨。我也明白了打雷是云层中的正负电子碰撞的结果而不是雷公发怒。
然而,仅仅知道这些是不够的。我们可以从拆装钟表的过程中明白钟表的构造;我们可以从种植花草的过程中知道植物如何生长;我们还能从亲自下厨的过程中明白热胀冷缩的原。
也就是在生活中这些看似简单的亲手操作的过程中,我们一步步地走近了那看似遥远的科学,了解了很多科学知识。
我们也发现,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最了不起的地方,不是受人瞩目的高科技成果,而是他们为惊世骇俗的成功所做的各种探索。
牛顿因为提出了“苹果熟了为什么落到地上”的问题,所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李四光因为对儿时玩捉迷藏的巨石的由来提出疑问,所以推翻了外国人的错误结论,证明了中国有第四纪冰川。
而琴纳这个名字却鲜为人知。
18世纪,“天花”在欧洲开始大流行。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人一旦染上天花,很快便一命呜呼,即使侥幸存活下来,不是留下丑陋的麻脸,就是耳聋、眼瞎。那个时期,整个欧洲有6000多万人死于天花,因为天花而变成麻子的人更是不计其数。英国史学家马考莱称天花是“死神的忠实帮凶”。而古代预防天花的方法就是“种痘”,实际上是人为地造成一次轻型天花感染,难免有一定危险。有的人会因此染病而导致死亡,这不能不说是人痘接种法的一种缺陷。但在当时,它确实起到了防止天花大规模危害人类的作用。琴纳医生经过细心地观察,发现挤奶女工往往会感染牛痘,却很少得天花。于是他观察了无数患牛痘的母牛乳房上的脓包,记载了一头又一头牛的情况。他发现牛痘和天花的脓包相似,得牛痘和得天花的症状也相似。所不同的是,牛痘比天花的症状要轻得多。牛痘不会使牛死亡,.得牛痘的人也不会死亡。经进一步收集这方面的证据,琴纳终于得出了结论:得过牛痘的人,肯定不会得天花。于是琴纳医生发明了通过接种牛痘的方法来预防天花。琴纳的成就,使人类从此可以免受天花的灾难。
所以,我们可以说——每个人都有探索科学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学习科学的能力,每个人都有创造科学的潜力。只要你细心地体验生活中的科学,说不定你得到的结论、完成的事业、研究的成果,会令长辈惊讶,令世人赞叹,令科学家汗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两个科学故事。
“救火不用水” 周末妈妈在厨房做饭,突然,锅里的油烧了起来,我看见了急忙喊:“妈妈,快用水浇灭它!”妈妈没有去拿水而是迅速拿起锅盖把锅盖上了,一会儿,火就灭了。我惊奇的问妈妈:“消防员叔叔救火都是用大水车浇水灭火,你为什么不用水呢?”妈妈笑着说:“救火也不一定都是用水的,尤其是油着了的时候更不能用水了。因为油轻水重,往锅里浇水油火就会迸出来,不但灭不了火,而且容易引起更大的火灾.”妈妈还告诉我:火燃烧需要氧气,油锅着火后迅速把锅盖上,一会儿,锅中的氧气没了,火也就灭了,我听了恍然大悟.
”会变形的门”
我房间的门是一扇结实的木制门,很漂亮而且会“变形。”夏天的时候总有几天它不听话,关门时很费力,好像长胖了;到了冬天好像又变瘦了,关上门总有一条小缝。我问爸爸这是怎么会回事,爸爸解释:“可能是工人叔叔做门时木材没有完全干透,夏天天气热温度高,木材膨胀门就变胖关不上,冬天天气冷温度低木材缩小,门变瘦了关不严,这就是热胀冷缩的道理。”
听了爸爸的话,我想,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啊!
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三个科学故事。
“救火不用水” 周末妈妈在厨房做饭,突然,锅里的油烧了起来,我看见了急忙喊:“妈妈,快用水浇灭它!”妈妈没有去拿水而是迅速拿起锅盖把锅盖上了,一会儿,火就灭了。我惊奇的问妈妈:“消防员叔叔救火都是用大水车浇水灭火,你为什么不用水呢?”妈妈笑着说:“救火也不一定都是用水的,尤其是油着了的时候更不能用水了。因为油轻水重,往锅里浇水油火就会迸出来,不但灭不了火,而且容易引起更大的火灾.”妈妈还告诉我:火燃烧需要氧气,油锅着火后迅速把锅盖上,一会儿,锅中的氧气没了,火也就灭了,我听了恍然大悟.
”会变形的门”
我房间的门是一扇结实的木制门,很漂亮而且会“变形。”夏天的时候总有几天它不听话,关门时很费力,好像长胖了;到了冬天好像又变瘦了,关上门总有一条小缝。我问爸爸这是怎么会回事,爸爸解释:“可能是工人叔叔做门时木材没有完全干透,夏天天气热温度高,木材膨胀门就变胖关不上,冬天天气冷温度低木材缩小,门变瘦了关不严,这就是热胀冷缩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活着就是为了生活更快乐,更幸福,而幸福的生活要自己努力争取来的。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他就有了为之奋斗的欲望,为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人必须使自己努力工作,在工作中寻找乐趣,让单调乏味的工作充满生趣,使自己无忧无虑,身心健康,生活和平而安逸,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这就是每一个人都要寻找自己的快乐。 如果没有斗志、信心、毅力,人就可能遭到世人的种种的手段而艰难生存。因此,为了使自己的生活更幸福,我们必须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自己去努力了,他去实现的过程心情就会快乐。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人为万物之灵,这是因为人具有思维能力,即人所独有的极其复杂、丰富的主观内心世界,而它的核心就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果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个人就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持正确的认识,能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反应;就能使人站得高,看得远,做到冷静而稳妥地处理各种问题。 其次,不要对自己过分苛求,应该把奋斗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之内。尽量使自己有完满完成目标的可能。这样,你的心情就会十分愉悦再次,学会自我调控情绪,排除不良情绪,让自己在愉快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 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使人心情开朗,轻松稳定,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热情与信心。因此生活中应避免不良情绪的发展,遇到不好的事,要换个方法变个方式思考,你将大有收获。 向朋友、亲人倾诉,以疏散郁闷情绪。自我放松,多参加休闲运动。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搞好人际关系,你会发觉你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对世俗复杂环境能避开的就避开,不要轻信别人的胡言乱语,人要有自己的主见。你要有坚定的信念,只有自己当机立断,远离小人,你的事业才会成功。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能将工作做得更好。 乐观是心胸豁达的表现 ,乐观是生理健康的目的,乐观是人际交往的基础,乐观是工作顺利的保证,乐观是避免挫折的法宝。 当你的人生目标已经实现时,你就能寻找自己心仪的异性朋友。请你这样设想:当风铃的浪漫,往往勾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驼铃的深沉,往往激起人们对锦绣前程的憧憬;当手机的铃声响起,让你知道有人在天天关心你,你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开心,这样愉快! 人的乐观心态,将使你心理年龄永远年轻。当你朝着奋斗的目标迈进时,都会增加你的愉悦与自信。你就会自然形成乐观的心态,快乐将永远与你相伴!相信你在实现人生目标的同时也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人生伴侣,祝你生活美满幸福。你就能在心理上获得最大的快乐,你将拥有快乐的每一天!相信你能把握自己快乐而幸福的人生,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奋斗目标! `
老师教育我们一地要自主学习,不要老搞抄袭。记住偶!!!!
④ 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
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这个问题引发了广泛的讨论。一方面,历史被认为是胜利者书写的,因而被视为一门艺术而非科学。另一方面,19世纪以前的史学实践展示了史学科学化与艺术化两种不同的学科趋势。随着科学概念在自然科学领域的确立,从19世纪起,西方史学界开始就历史学的学科性质展开争论。有的认为它是艺术,有的则坚信它是科学,还有的认为两者兼具。
史学自诞生起,就展示了科学化与艺术化两种趋势。在中国,传统上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这反映了文学对史学的重大影响。而在西方神话中,历史女神克莱奥既是缪斯,也是文艺女神。神话、传说、史诗通常被认为是史学的原型,它们包含大量虚构和非真实的元素,且都经过了艺术加工。尽管它们都包含一定程度的历史真实性,但并不被视为纯粹的史学,而是属于文学艺术范畴。这表明,史学确实源自文学艺术。
历史的构成是由无数微小的事实组成,且被认为是没有规律可循的。人们可以从历史资料库中选择对自己有利的材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事实不过是历史的碎片”,历史被视为一个可以任人打扮的姑娘,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塑造她。因此,马考莱在撰写历史时并不关心资料的真实性,而更注重写作技巧。他的作品一经问世,销量甚至超过了文学家司各脱的小说和诗歌,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读物。这进一步说明,在马考莱看来,史学就是一门艺术,就像小说、诗歌和历史剧一样。
马克思曾批评马考莱为了取悦辉格党和资产阶级而“伪造了英国历史”。由于历史本身属于文学艺术的范畴,且由人创作,因此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基于这些理由,我认为历史学更接近于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