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发布时间: 2025-02-05 11:49:22

『壹』 如何开展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形式
1、课堂形式。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中,除沿用一贯常规的教学手段之外,适当地在课堂中开展简而易行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达到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新知识的预准备(将要研究的内容)。特别在引入新课之前,老师结合已教内容、学生将要学的知识,提出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讨论,甚至动手做一些小小的研究实验,要求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但不作评价)。在老师讲完所学知识之后,再回过头来让学生自己检验自己的结论,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刚才研究过程中的正确与错误,另一方面也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会和理解。
2、课外形式。在课外,学生相对具有比较灵活的时间和自主权。在目前实施的课时标准和课程教学中,对高中学生特意安排了研究性学习时数,就充分考虑到学生有必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在课外,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安排单人或集体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个人的研究课题应为小方向,简单易于操作的(在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中,就安排了比较多的适合学生个人动手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对于集体内容,可安排几人一组,研究的内容和范围可以是广度的,且具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研究小组的每个成员充分发扬集体协作精神,各司其责,各尽其能,集思广益,采用民主集中的原则共同得到对某一研究课题的最终结论。对于学生课外研究的课题,大多从现实生活中撷取,结合生活中化学让学生去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最终实现学以致用。
3、社会形式。在研究性学习中,很重要一点是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却往往感到知识的浅薄。所以在研究性学习中,还存在社会形式。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和娴熟使用、驾驭工具的能力,通过查阅文献、做实验、作调查、作访问、小考察、体验学习、上互联网等手段,针对提出的研究课题,学生从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信息资源汇总,然后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与概括,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得出自己的结论,提出个人见解,再融合成集体对研究课题的共同意见。在这过程中,取长补短,对每个学生都有帮助。

『贰』 高中研究性学习:厨房里的化学

1.厨房里的化学厨房就象一个科学实验室,别以为厨房里的化学品只在洗涤槽里才有。你烹调时所用的各种成分本身都是由化合物组成的——其中有些复杂,而有些相当简单。为什么我门要关注厨房里的化学呢?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应该注重饮食健康与饮食平衡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更好的去工作和学习,所以我们更要关心我们的身体健康,关注厨房里的化学。在这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课题组分别从食物的烹饪、食物的保鲜、调味品使用的技巧、在厨房中的注意事项、保持食物原有的营养物质的方法、处理食材的技巧等等方面进行了探究。我们依照自己平时所学的化学知识和积累的生活常识,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了解了许许多多以前我们从来不知道的一些知识。同时也意识到厨房里的化学有多么重要。我们做这个课题,无非就是希望朋友们处处留心厨房中的化学和生活中的化学,这样我们就会减少危害,保持营养,增进健康。一、厨房里的化学---调味品篇 1.炒菜时在油热了的情况下放入一些食盐,会起化学反应,对身体是有害的。研究表明,传统的烹饪方法对食品对食物中的营养有很大的破坏:在200℃的高温下,食用油所含对人体有益的不饱和脂肪酸被氧化,同时产生“丙烯醛”会导致致癌过氧化物的产生,食盐中的碘会挥发掉50%,食物中的维生素被氧化等等都造成了食物中营养素极大流失。专家指出,煎、炸等烹饪方法对食品的营养破坏之一是使食盐中的碘挥发,使碘盐中含碘量和人体实际摄入的量不同。因为煎、炸时需要的油温很高,大约有180℃左右。而碘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元素,在高温下易挥发,因而,经过油炸高温处理的食盐中,碘的损失率可以达到40%-50%。因此,如果不改变烹饪习惯,即使大力推广碘盐,人们仍然不能达到足够的摄入量。专家建议烧菜时不要用碘盐爆锅,尽量在菜将出锅时加盐。 2.食盐在食品工业上用作调味品,因为人类在生理上对咸味有强烈的需要,而且氯化钠也是维持人体内渗透压平衡的主要成分。没有糖人还可以活,没有盐活着就很困难,四肢无力,还会出现消化不良,精神失常,以致于死亡。此外,在食品加工中,食盐可做防腐剂。腌鱼、腌肉、腌菜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加工方法之一,既防止了腐败,又制得了美味食品。因为食盐有渗透作用,可使肉类、蔬菜脱水,还可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因而起到防腐作用。畜牧业也离不开食盐,一头牛每天需要30~40g食盐一匹马每天需要10~15g食盐。牲畜吃了盐可以膘肥体壮、耐寒耐劳、防止疾病发生。2.食盐在制皂和染料工业常作盐析之用,矿业的氯化、焙烧;钢铁的表面处理;皮革业的皮毛保存;窑业的彩釉配制;酸性白土变活性白土;或利用石英砂和焦炭制金刚砂等均要使用食盐。2.市售的普通糖都是由两个糖环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蔗糖。糖可以提供能量。我们的饮食当中甜品非常重要。在史前时代,人们必须摄入足够的能量才能去狩猎和养家,因此我们对甜食相当适应和喜欢。精制糖刚刚上市的时候相当昂贵,但是现在糖已经很便宜了。我们甚至摄入了过量的糖——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在厨房中糖有多种用途。除了可以使食物吃起来香甜以外,我们还在很多中菜肴里加了糖。糖分子可以使蛋白质连接在一起——如此这般搅打蛋白做成蛋白甜馅饼以及做牛奶蛋糊就变的容易多了。 二、厨房里的化学----保鲜篇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使得水产品加工已由过去简单的鲜、冻、干制、盐腌等几种初级加工产品发展成适合现代生活方式的多种多样的深加工产品,其工艺更复杂,设备与包装更加现代和完善,对产品安全卫生要求也相应更高了。于是,一种新型的保鲜技术———化学保鲜便应运而生。
3.化学保鲜就是在水产品加入对人体无害的化学物质,以延长保鲜时间,保持品质的一种保鲜方法。如盐腌、糖渍、酸渍及烟熏等。使用化学保鲜剂最为令人关注的问题就是卫生安全性。化学保鲜剂中有一些对人体无害或危害性较低的糖、盐、有机酸、酒精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品。过去常用的烟熏法和硝酸盐添加法,现在因怀疑有致癌性,所以用得越来越少了。还有一些化学品如安息香酸、甲醛、硼酸等也可用于水产品的保鲜,但它们有一定毒性,对人们有危害,并且在食用之前不能完全处理干净,所以现在已不能用。用于保鲜的食品添加剂有许多种,它们的理化性能和保鲜原理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抑制细菌的,有的是改变环境的,还有的是抗氧化性的。因此,一定要选择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食品添加剂,以保证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4.从广义上讲,能够抑制或杀灭微生物的化学物质都可以称之为防腐剂。它们的作用原理是控制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使微生物发育减缓或停止。杀菌剂就是能够有效地杀灭食品中微生物的化学物质,分为氧化型和还原型两大类。抗氧化剂是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变质的一类物质,抗氧化剂种类很多,其机理也不尽相同,有的是消耗环境中的氧而保护其品质,有的是作为氢或电子供给体,阻断食品自动氧化的连锁反应,还有的是抑制氧化活性而达到抗氧化效果。
5.不论采用什么保鲜方法,好的保鲜剂应在维持水分、保鲜、保色、品质改良和安全性上具有独特的性能。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检验水产品保鲜剂的优劣。
看发泡性好的保鲜剂能显著减少产品在加工、冷冻、烹饪等过程中的重量损失,维持水分,防止产品在货架、冷冻、烹饪过程中的水分流失。
看鱼品鲜嫩度、弹性及风味好的保鲜剂通过乳化螯合作用,可使产品分子与水分子及肉分子之间形成乳化螯合状态,从而提高产品的鲜嫩度、弹性及风味。
看鱼品色泽好的保鲜剂能在水产品表面形成抗氧化保护膜,能有效地保持水产冻品的新鲜性,防止储藏过程中水及营养成分的流失,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使食物色泽稳定、外形美观,口感鲜美。 三、厨房里的化学----烹饪技巧篇 1.调味品的添加顺序是以渗透力强弱的尺度的。渗透力强的后强。炒菜时,应先加糖,随后是食盐、醋、酱油,最后是味精。如果顺序颠倒,先放了食盐,便会阻碍糖的扩散,因食盐有脱水作用,会促使蛋白质的凝固,使食物的表面发硬且有韧性,糖的甜味渗入很困难。还有个别原则,是没有香味的调料(如食盐、糖等)可在烹调中长时间受热,而有香味的调料不可以,以免香味逃逸,味精的主要成分分为谷氨酸钠,受不了烹调的高温,只能在最后加入。
6.烧煮食物时,加调味品的时间,对食物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也有关系。食物中的蛋白质本身具有胶体的性质,遇氯化钠等强电解质,会发生凝聚作用。例如:豆浆中加入食盐,它就会凝聚,成为豆腐脑,在煮豆、烧肉时,如果加盐过早,一方面汤中有了盐分, 水分难以渗透到豆类或肉里去;另一方面食盐使豆肉里蛋白质凝聚,变硬。这两方面都使豆或肉不易煮烂,当然也不利于人体消化和吸收。
7.烹煮食物的火侯,也就是温度对食物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可以加快反应速度。例如:炖煮食物的温度约为100度(水的沸点),炒的温度约为200至300度(油的沸点比水高),油炒比油炸的温度略低一些,但比炖煮的温度要高很多。所以,把肉煮酥焖烂的时间要比炒、炸多几倍,锅中的温度与拌炒也有关系。拌炒可使食品受热均匀,但过分拌炒会使锅中温度降低,而且拌炒多了食物与空气中氧气接触的机会也会增多,食物中的维生素C易被氧化而遭到破坏。所以拌炒以后加锅盖必要的,一则可以防止降低锅温,二则可以防止维生素氧化而降低营养价值。
8.很多家庭在烧鱼时都喜欢加些酒,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死鱼中三甲胺更多,因此,鱼死得越久,腥味越浓。三甲胺不易溶于水,但易溶于酒精,所以烧鱼时加些酒,能去掉腥味,使鱼更好吃。酒可去掉鱼类的腥味,也可去掉肉类的腥味;酒的作用并不仅仅如此,食物中的脂肪在烧煮时,会发生部分水解,生成酸和醇。当加入酒(含乙醇)、醋(含醋酸)等调味辅料时,酸和醇相互间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具有芳香味的酯。 2.也许妈妈曾经对你说过,煮豆时,盐别放得太早,要不豆就会煮不烂。这句话很有化学道理。黄豆浸在清水中,黄豆不是慢慢地变“胖”了吗?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渗透现象。 因为干黄豆中,水分是很少的,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浓溶液,而黄豆外面的那层皮,相当于一个半透膜,当黄豆浸到清水中去煮的时候,就会发生渗透现象,结果是清水中的水分子,穿过黄豆皮进到了黄豆里面,使黄豆变胖了。黄豆只有充分浸胖以后,再经过一段时间煮,黄豆的细胞才会被胀破,使豆子煮烂。 如果煮豆时,盐加得太早,黄豆浸在盐水中,由于盐水的浓度比起清水来说,是浓了很多,这样水就很不容易再往黄豆中渗透了。如果加的盐较多,盐水的浓度甚至也可能超过黄豆中的浓度,这样,水就不但进不去,甚至还可能从稍稍变胖的黄豆中“钻”出来,黄豆中没有了足够的水分,难怪黄豆就煮来煮去煮不烂了。 同样的道理,煮绿豆汤、赤豆汤时,糖也不要早早的放;煮猪肉、牛肉时,也不要过早加盐,以免不容易煮烂。 3.家庭中清除蔬菜瓜果上残留农药的简易方法有以下几种: 浸泡水洗法:蔬菜污染的农药品种主要为有机磷类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难溶于水,此种方法仅能除去部分污染的农药。但水洗是清除蔬菜水果上其它污物和去除残留农药基础方法。主要用于叶类蔬菜,如菠菜、金针菜、韭菜花、生菜、小白菜等。一般先用水冲洗掉表面污物,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不少于10分钟。果蔬清洗剂可增加农药的溶出,所以浸泡时可加入少量果蔬清洗剂。浸泡后要用流水冲洗2-3遍。 去皮法:蔬菜瓜果表面农药量相对较多,所以削去皮是一种较好的去除残留农药的方法。可用于苹果、梨、猕猴桃、黄瓜、胡箩卜、冬瓜、南瓜、西葫芦、茄子、萝卜等。处理时要防止去过皮的蔬菜瓜果混放,再次污染。 储存法:农药在环境中随时间能够缓慢的分解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所以对易于保存的瓜果蔬菜可通过一定时间的存放,较少农药残留量。适用于苹果、猕猴桃、冬瓜等不易腐烂的种类。一般存放15天以上。同时建议不要立即食用新采摘的未消皮的水果。 加热法: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随着温度升高,分解加快。所以对一些其它方法难以处理的蔬菜瓜果可通过加热去除部分农药。常用于芹菜、菠菜、小白菜、圆白菜、青椒、菜花、豆角等。先用清水将表面污物洗净,放入沸水中2-5分钟捞出,然后用清水冲洗1-2遍。这次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①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研究的体验;②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④学会分享和合作;⑤培养科学的态度和道德:⑥激发我们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我们主动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恰似一缕春风,给呆板的传统教学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使我们在学习中贴近生活,在生活中理解知识。

『叁』 有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典型案例吗

看你高中的实验室设备和装置齐不齐全.
可以测水中溶解氧.
二、碘量法溶解氧的测定
(一)原理:
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价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棕色沉淀。加酸后,氢氧化物沉淀溶解形成可溶性四价锰 , 与碘离子反应释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以淀粉作指示剂,用硫代硫酸钠滴定释出碘,可计算溶解氧的含量。
(二)仪器:
溶解氧瓶250—300mL,滴定管25mL,锥形瓶250mL。
(三)试剂:
1.浓硫酸 ( )。
2.硫酸锰溶液:称取480g硫酸锰( 或364g )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此溶液加至酸化过的碘化钾溶液中,遇淀粉不得产生蓝色。
3.碱性碘化钾溶液:称取500gNaOH溶于300—400mL去离子水中,另称取150gKI(或135gNaI)溶于200mL中,待NaOH溶液冷却后,将两溶液合并混匀,用水稀释至1000mL。如有沉淀,静置24h,倒出上层澄清液,贮于棕色瓶中。用橡皮塞塞紧,避光保存。此溶液酸化后,遇淀粉不得产生蓝色。
4.1%淀粉溶液:称取1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调成糊状,用刚煮沸的水冲稀至100mL。冷却后,加入0.1g水杨酸或0.4gZnC12防腐。
5.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称取于105一110℃烘干2h并冷却的 1.2258g,溶于水中,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线,摇匀。
6.硫代硫酸钠溶液:称取6.2g硫代硫酸钠( ),溶于1000mL煮沸放凉的水中,加入0.2g碳酸钠。贮于棕色瓶中。在暗处放置7-14天后标定。
标定:于250mL碘量瓶中,加入100mL水和1gKI,用移液管吸取10.00mL0.025mol/L 标准溶液、5mL(l+5) 溶液密塞,摇匀。置于暗处5min,取出后用待标定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由棕色变为淡黄色时,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好退去为止,记录用量。计算硫代硫酸钠的浓度:

式中, C—硫代硫酸钠的浓度, mol/L:
V一滴定时消耗硫代硫酸钠的体积, mL。
(四)步骤:
1.采集水样时,先用水样冲洗溶解氧瓶后,沿瓶壁直接注入水样或用虹吸法将细管插入溶解氧瓶底部,注入水样至溢流出瓶容积的1/3一1/2左右。要注意不使水样曝气或有气泡残存在溶解氧瓶中。
2.溶解氧的固定:用刻度吸管吸取1mL 溶液,加入装有水样的溶解氧瓶中,加注时,应将吸管插入液面下。按上法,加入2mL碱性KI溶液。盖紧瓶塞,将样瓶颠倒混合数次,静置。待沉淀降至瓶内一半时,再颠倒混合一次,待沉淀物下降至瓶底。一般在取样现场固定。
3.析出碘:轻轻打开瓶塞,立即用吸管插入液面下加入2.0ml浓硫酸,小心盖紧瓶塞。颠倒混合,直至沉淀物全部溶解为止。放置暗处5min。
4.样品的测定:用移液管吸取100.0mL上述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用 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刚刚退去,记录硫代硫酸钠溶液用量。
(五)计算:

式中: —水中溶解氧的浓度,mg/L;
C—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V—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ml。

『肆』 高中生化学研究性学习论文可选课题有哪些

很多都可以,
比如常见有机物去油污性能。
腐蚀性液体的腐蚀性比较。
比如常用可燃气体的比较。
或者是有机物的种类分析。
或者洗涤剂的元素测定~~
或者常用调味品的元素测定。
还有好多啦= =
我都毕业好多年了,瞎想的,可以从生活中着手,也可以在课本里翻翻。

『伍』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以下报告中组成人员、分工等自己填入

课题名称:探究彩色喷泉

一、课题的提出:老师在课堂上演示了氨气喷泉实验时,学生无不为其美丽而惊叹,虽然在老师的讲解下,我们初步明白喷泉实验利用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体积比1:700),在短时间内烧瓶内气压减小,从而使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在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但是除了形成单一的红色喷泉,能不能形成其他颜色的喷泉呢?如果可以要选用什么药品?能不能设计出彩虹般的喷泉?

二、查阅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材料一:

喷泉的颜色是由以下条件所决定

(1)由溶液的酸碱性决定。

如氨气溶于水显碱性,向烧杯中的水溶液滴加酚酞,酚酞遇碱显红色,因此形成了红色喷泉。若改用紫色石蕊试剂,则会形成蓝色喷泉。氯化氢、二氧化硫等溶水呈酸性,向烧杯滴加紫色的石蕊试剂,石蕊遇酸变红色,因此形成了红色喷泉。

(2)由气体与液体反应后的生成物所决定的。

喷泉溶液的颜色还可通过瓶内气体与所选的特定溶液反应后得到的生成物的颜色决定的。

常见气体较易形成喷泉实验组合

气体

吸收液

喷泉颜色

HCl(SO2)

H2O+石蕊

红色

HCl

H2O+AgNO3

白色

NH3

H2O+酚酞

红色

NH3

H2O+FeCl3

红褐色

Cl2

NaOH+AgNO3

白色

NaOH+KI-(淀粉)

蓝色

NaOH+NaBr

橙色

CO2

NaOH+澄清石灰水

白色

材料二:

课本中利用氨气和滴有酚酞的水形成红色的喷泉,在惊叹其美丽的同时,却也因其颜色单一而感到乏味,于是通过查阅资料,有三种方案可以设计出多种颜色的喷泉。

第一种方案:烧瓶中由装一种气体改装两种或多种气体。这些气体互不反应,但却能与同一种液体反应生成不同颜色的产物而形成彩色喷泉。

第二种方案:烧杯中由盛一种溶液改盛几种互不反应的溶液,而烧瓶中只盛一种气体,且这种气体能与上述几种溶液反应生成不同颜色的产物而形成彩色喷泉。

第三种方案:用烧瓶装几种互不反应的气体,烧杯也装几种互不反应的液体,且这几种气体能与上述几种溶液反应生成不同颜色的产物而形成彩色喷泉。

三、实验过程:

1、设计实验装置(如图)

2、本课题分为四个小组,选择HCl、NH3、Cl2、CO2做为原料气,再通过选择不同的实验溶液,达到彩色喷泉的效果。

3、实验步骤:

(1)先用一个干燥的圆底烧瓶收集足够量实验用气体;

(2)用带有三根玻璃管(一端成尖嘴状,且尖嘴状一端应插入烧瓶内)的塞子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三根玻璃管的末端分别插入盛有实验需用的三种不同试剂溶液的酸奶瓶里;

(3)三位学生同时挤压酸奶瓶,由于烧瓶内的气体极易溶于上述三种溶液中,使烧瓶内压强减小,酸奶瓶内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从而形成多种颜色的彩色喷泉。

(4)更换烧瓶内其他与酸奶瓶中溶液,达到更多的颜色喷泉。

实验的气体、溶液、颜色、变色原因如下表(其中颜色和变色原因由我们通过实验和查阅相关资料填写),装置如图

编号烧瓶中气体烧杯中的液体喷泉的颜色变色的原因

1HCl石蕊试液红色HCl的水溶液呈酸性,遇石蕊试液变红

硝酸银溶液白色产生了白色的AgNO3沉淀

氢氧化铜悬浮液绿色2HCl+Cu(OH)2=CuCl2+2H2O,在CuCl2的水溶液中存在[CuCl4]2-和[Cu(H2O)4]2+两种绿色离子

2Cl2KSCN的FeCl2溶液红色Cl2氧化Fe2+变为Fe3+,使KSCN变红

KI的淀粉溶液蓝色Cl2置换出KI中的I2,I2与淀粉变蓝

KBr的CCl4溶液橙色Cl2置换出KBr中的Br2,Br2的CCl4溶液呈橙色

3NH3酚酞试液红色NH3的水溶液呈碱性,遇酚酞变红

石蕊试液蓝色NH3的水溶液呈碱性,遇石蕊变蓝

FeCl3溶液红褐色产生了红褐色的Fe(OH)3沉淀

4CO2酚酞NaOH溶液无色透明CO2与NaOH产生Na2CO3,使酚酞褪色

紫色石蕊试液红色CO2的水溶液呈酸性,遇石蕊试液变红

澄清石灰水白色产生了白色碳酸钙沉淀

四、实验总结:

通过“探究彩色喷泉”的实验研究,我们知道了形成化学喷泉的各种原理,探索了喷泉实验装置及改进,成功的做成了多种颜色的化学喷泉,获得了学习的能力。

缺点是依赖老师的地方还比较多,以后要更多的自己动脑筋,做到自主学习,争取更大的收获。

热点内容
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 发布:2025-02-05 11:49:22 浏览:36
国标拉丁舞教学 发布:2025-02-05 11:44:39 浏览:214
阿尔郎教学 发布:2025-02-05 11:19:56 浏览:799
如何看网速 发布:2025-02-05 11:16:27 浏览:3
师德与师爱学习感悟 发布:2025-02-05 10:38:15 浏览:134
高一物理错题 发布:2025-02-05 06:36:32 浏览:365
宜兴工艺美术职称查询系统 发布:2025-02-05 05:25:30 浏览:316
高考答案语文2017 发布:2025-02-05 05:02:33 浏览:678
电磨教学 发布:2025-02-05 04:08:38 浏览:496
被老师摸屁股 发布:2025-02-05 04:01:01 浏览: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