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的历史
① 古代火炮的发展历程简介
1. 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使用了一种被称为抛射机的武器。随着公元10世纪火药被用于军事,这种抛石机开始用来投掷火药包和火药弹。
2. 到了12世纪30年代,中国出现了使用巨竹制成的管形喷射火器,即火枪。13世纪50年代,竹制管形射击火器突火枪也问世了。
3. 元代时,中国至少已经制造了最早的火炮——火铳。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元代至顺三年(1332年)制造的青铜火炮,重6.94公斤,长35.3厘米,炮口直径105毫米。
4. 明朝时期,政府设立了“兵仗”、“军器”二局,专门负责制造火器。在正德到嘉靖年间(1506-1566年),这些机构制造了数十种火炮。
5. 16世纪前期,意大利人N.塔尔塔利亚发现了炮弹在真空中以45度角发射时射程最远的规律。
6. 16世纪中叶,欧洲开始使用口径较小的青铜长管炮和熟铁锻成的长管炮,取代了旧式的臼炮。
7. 16世纪末期,出现了将子弹或金属碎片装在铁筒内制成的霰弹炮,这种武器用于对人马的杀伤。
8. 约1600年前后,一些国家开始使用药包式发射药,这提高了发射速度和射击精度。
9. 17世纪,伽利略的弹道抛物线理论和牛顿对空气阻力的研究促进了火炮技术的发展。
10. 19世纪末,反后坐装置被发明,通过这种装置,火炮的炮身与炮架相连,这种炮架被称为弹性炮架。
11. 19世纪末,缠丝炮身、筒紧炮身等技术以及使用强度更高的炮钢和无烟火药,都显著提升了火炮的性能。
12. 20世纪初,一般75毫米野炮的射程可达6500米,105毫米榴弹炮射程为6000米,150毫米榴弹炮射程达到7000米,150毫米加农炮射程更是超过10000米。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迫击炮和小口径平射炮得到广泛应用。高射炮、航空炮、坦克炮和自行火炮也开始投入使用。
14. 20世纪30年代,陆基火炮的性能继续得到提升。轻榴弹炮的射程增加到了大约12公里,重榴弹炮增加到15公里左右,150毫米加农炮的射程则增大到了20至25公里。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口径高射炮、近炸引信以及包括炮瞄雷达在内的火控系统被开发出来。
16.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火炮在射程、射速、威力以及机动性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火炮,被誉为“战争之神”,进入了一个更加辉煌的发展阶段。
② 炮的种类历史各种的炮的名字
现代战争中,火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炮与石头有关,称为抛石机,它通过多人拉动杠杆将石头抛出。中国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使用抛石机。随着火药的发明,火炮的发展进入新阶段。北宋时期,突火枪的出现标志着火器时代的开始,它通过火药燃烧来打击敌人。这种火器的出现对后来的火炮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铳的出现标志着火炮从简单的火器向更先进的火炮转变。中国是最早使用火药的国家之一,也是火炮的发明者。13世纪初,火炮技术传到欧洲,并在那里得到快速发展。
在16世纪,欧洲出现了长管炮,也称为长炮,它取代了短管炮。同时,霰弹的出现使得火炮能够更有效地杀伤敌人。1846年,意大利制造出了后装线膛炮,其精度和发射速度都有显著提升。
火炮的种类繁多,根据用途不同,它们的结构和特性也不同。例如,加农炮适合对装甲目标和远距离目标射击,而榴弹炮则适合对水平目标射击。加农榴弹炮则结合了两者的特点。火箭炮是一种发射火箭弹的火炮,它火力猛烈,但精度较低。迫击炮主要用于压制遮蔽物后的目标。滑膛炮则是一种无膛线的火炮,常用于反坦克作战。无坐力炮则利用后喷物质的动量来抵消后坐力。自行火炮则具有很好的越野性能和战场生存能力。
火炮的发展不断进步,从简单的抛石机到复杂的自行火炮,它们在战场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压制敌人还是反坦克作战,火炮都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