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小麦的历史

小麦的历史

发布时间: 2025-03-30 13:39:02

Ⅰ 小麦在我国有多少年种植历史

小麦在我国有多少年种植历史的答案是:至少已有5000年。

小麦在我国有5000年种植历史。小麦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我国开始广泛栽培,经过1985年和1986年先后两次的遗址调查中,发现了碳化小麦和大麦粒。从汉朝以后,小麦开始慢慢向南方推广,北方也在持续发展。1996年起,我国开始对小麦实行配额管理,成为重要口粮之一。

小麦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野生祖先进行驯化的产物中亚的广大地区,曾在史前原始社会居民点上发掘出许多残留的实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麦小穗、籽粒,炭化麦粒、麦穗和麦粒在硬泥上的印痕。

1985年和1986年先后两次于东灰山新时期时代遗址中,发现距今5000±159年的碳化小麦和大麦粒;1955年在安徽省亳县钓鱼台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有炭化小麦种子。以上从植物学和考古学上给麦为中国起源论提供了证据。

小麦种植条件

1、温度

冬型品种的生长适宜温度在16到18度,萌芽温度在8度到16度之间;半冬型适宜温度在14到16度之间,发芽温度在5度到14度;春型品种长适温在12到14度左右,发芽温度要达到3度以上。温度越低播种越早。一般温度高于25度生长不良

2、水分

小麦植株生长结实都需要量的水分,而且,地面会蒸发掉灌溉的40%左右,表示灌溉时除了要灌溉到小麦需水量,还要再多灌溉掉蒸发水分才足够生长需求。灌溉除了降雨量以外就要大量多次灌溉。

3、施肥

生长播种前需要供应充足的农家肥做基肥,一般厩肥,温和家畜粪肥加秸秆沤制的肥较合适,一亩要施用1000斤的样子。追肥主要是化肥,除大量元素氮磷钾以外,小麦干物质主要形成元素碳、氢、氧,必须要充足,不然容易形成空壳。

4、光照

小麦是长日照植物,对光敏感型,一般生长需要在每天12个小时的光照,12个小时以下光照无法抽穗。迟钝型的小麦在8到12个小时光照可以开花抽穗。总之光照充足,分蘖增多,开花、抽穗、结实就更好。

5、土壤

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强,然后在中性的酸碱性土壤中生长较好。需要保肥保水性好的土壤。要求土壤的结果层要完善,结构比较好,排水通气性能才好。需要种植在肥沃的土壤,结实需要大量的肥料营养成分。

小麦生长需要肥沃的土壤,中性酸碱度土壤,需要低温种植、要满足长日照、灌溉营养要跟上,这就是小麦生长较好的种植环境。这样会生长的更加良好,有条件就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种植。

Ⅱ 麦子种植的历史

小麦是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对其野生祖先进行驯化的产物,栽培历史已有1万年以上。中亚的广大地区,曾在史前原始社会居民点上发掘出许多残留的实物,其中包括野生和栽培的小麦小穗、籽粒,炭化麦粒、麦穗和麦粒在硬泥上的印痕。

早在公元前7000-前6000年,在土耳其、伊朗、巴勒斯坦、伊拉克、叙利亚、以色列就已广泛栽培小麦;公元前6000年在巴基斯坦,公元前6000-前5000年在欧洲的希腊和西班牙,公元前5000-前4000年在苏联的外高加索和土库曼、

公元前4000年在非洲的埃及,公元前3000±159年在中国(详情见下),公元前3000年在印度,都已先后种植小麦。中国的小麦是由黄河中游逐渐扩展到长江以南各地,并传入朝鲜、日本。公元15世纪至17世纪间,欧洲殖民者将小麦传播至南、北美洲;18世纪,小麦传播到大洋洲。

伊朗西南部、伊拉克西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地区,是栽培一粒小麦和提莫菲维小麦最早被驯化之地。以色列西北部、叙利亚西南部和黎巴嫩东南部是野生二粒小麦的分布中心和栽培二粒小麦的起源地。普通小麦的出现晚于一粒小麦和二粒小麦,一般认为约在8000年前,起源于里海的西南部。

据考证,历史上某一时期,当伊朗西部某地栽培二粒小麦被带到粗山羊草分布地区后,发生了自然杂交,其杂种经染色体自然加倍后产生了普通小麦。

其演化的过程,按传统的观点是:具AA染色体组的野生一粒小麦与具BB染色体组的拟斯卑尔脱山羊草自然杂交,产生了野生二粒小麦(染色体组AABB);野生二粒小麦驯化为栽培二粒小麦,再与具DD染色体组的粗山羊草自然杂交,才产生了普通小麦(染色体组AABBDD)。

在黄河流域两岸的三门峡、洛阳、卢氏以及西安、宝鸡等地大量存在植物学特征与普通小麦栽培种亲缘最接近的小麦草,这种小麦草很可能早已为我国先民采集和栽培。

中国继云南小麦亚种发现之后,在西藏高原又发现有麦穗自行断节的普通小麦原始类型(称西藏半野生小麦);在伊犁河谷有大片的粗山羊草(中国通称节节麦)原生群落,而黄河中游麦田早就有混生节节麦,这些事实对研究中国小麦的起源、演化与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1985年和1986年先后两次于东灰山新时期时代遗址中,发现距今5000±159年的碳化小麦和大麦粒;1955年在安徽省亳县钓鱼台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有炭化小麦种子。以上从植物学和考古学上给麦为中国起源论提供了证据。

(2)小麦的历史扩展阅读

以播种期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我国以冬小麦为主。

冬小麦在生长过程中抗寒的能力极强,其幼苗能够过冬,在春天来临时,幼苗分孽很快,扎蹲长大,冬小麦磨出的粉很好吃。

春小麦的抗旱能力极强,株矮穗大,生长期短,适于春天播种,但不如冬小麦粉好吃。

春小麦是冬季很冷的地方种的,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冬季播种夏季收,比如我国东北就是春小麦,华北及其以南是冬小麦。

冬小麦应是秋播春末收获的。在我国一般以长城为界,以北大体为春小麦,以南则为冬小麦。

热点内容
小麦的历史 发布:2025-03-30 13:39:02 浏览:410
美术类介绍 发布:2025-03-30 13:35:51 浏览:955
北京化学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2025-03-30 13:13:11 浏览:779
广州美术学院教务处 发布:2025-03-30 13:12:27 浏览:292
文言文大学的翻译 发布:2025-03-30 10:12:01 浏览:613
什么是evdo 发布:2025-03-30 10:12:00 浏览:356
教师个人自查整改措施 发布:2025-03-30 09:40:07 浏览:75
大道的英语 发布:2025-03-30 09:30:16 浏览:849
牛车水历史 发布:2025-03-30 09:30:15 浏览:963
日漫教学 发布:2025-03-30 09:11:54 浏览: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