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硅的两种重要化合物——二氧化硅及硅酸的主要性质;
2.引导学生对比学习硅的化合物(二氧化硅及硅酸)与碳的化合物(二氧化碳及碳酸),培养学生联系、对比、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硅和硅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化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
难点:硅酸的性质
教学环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新课导入 从电脑的芯片、光导纤维、水泥、玻璃和瓷砖等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硅及其化合物。
新
知
学
习 自学讨 论 指导学生阅读,并给出知识整理表格及思考题。
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结构
示意图 在自然界
中的存在
碳
硅
阅读教材P62第1、2、3自然段及资料卡片内容,填表完成知识整理,然后思考讨论:碳和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归纳整 理 检查小结
(1)两元素的共性:在化学反应中其原子既不易失电子也不易得电子,主要形成共价(四价)化合物。
(2)存在差异:硅是一种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它总是与氧相互化合的,而碳却没有此特点。
承上启 下 二氧化碳具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 物理性质:CO2是一种 色 体,
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
化学性质:
CO2 + H2O ―
CO2 + NaOH ―
CO2 + CaO ―
思考交 流 提示:
二氧化硅也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由CO2的性质推测SiO2可能具有哪些重要的性质?
归纳整 理 检查小结
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可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自学讨 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并给出问题 阅读教材P63及P64有关内容,思考并讨论:SiO2实际具有的性质与上述推导一致吗?有没有不同的表现?请举例说明
归纳整 理 检查小结
与上述推断不完全相同。不同表现是:SiO2是一种难熔固体,不溶于水。正是因为SiO2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硅酸,但常温下除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外,还能与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气体和水。 完成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明反应的类型:
SiO2 + NaOH —
SiO2 + CaO —
SiO2 + HF —
自学讨 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使其了解二氧化硅的结构和用途。 (1)阅读教材P63:科学视野内容,认识SiO2的结构
(2)观察教材P63~P64上的图4—3、图4—4和图4—5,了解SiO2用途,并了解用途与性质间的关系。
归纳整 理 (1)SiO2晶体是由Si和O按1:2的比例所组成的立体网状结构,基本单元是[SiO4]的正四面体结构。
(2)SiO2性质主要表现在:它是一坚硬、难熔的固体,不溶于水,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SiO2的这些性质是由其立体网状结构决定的。
应用与实践 (1)实验室盛装NaOH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要用橡皮塞而不用玻璃塞?
(2)有人认为SiO2既能和碱反应又能和酸反应,所以应认为它是一种两性氧化物。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归纳整 理 检查小结
(1)因为SiO2易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使试剂瓶受腐蚀,同时生成的硅酸钠溶液是一种矿物胶,具有良好的粘结性,易使瓶塞粘在一起而难以开启。
(2)不同意这种看法。
知识梳 理 给出下列表格,比较性质异同
CO2 SiO2
能否与水反应
能否与氧化钙反应
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能否与氢氟酸反应
能否与碳反应 参看课后习题4
思考交 流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给出问题 阅读教材P64最后一自然段,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硅酸与盐酸比较,谁的酸性强?你是根据什么现象判断出来的?
(2)硅酸与碳酸比较又会怎样呢?
实验探 究 提示:
酸与盐反应规律之一是较强的酸能制出更弱的酸。 完成实验4—1,并填写教材P65相关表格。
补充实验:往一定量的饱和硅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CO2,观察现象。该现象说明了什么?
归纳整 理 检查小结
硅酸的酸性比盐酸和碳酸的酸性都弱。这是根据往硅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或通入足量的CO2后,产生不溶于水的硅酸判断出来的。
应用与实践
写出以SiO2为原料制备硅酸的化学方程式
自学释 疑
结合实验4—1,阅读教材P64最后一自然段,归纳总结硅胶的制备方法及其重要应用。
归纳整 理 制备方法:
加适量盐酸或通入足量CO2 干燥脱水
硅酸钠溶液 硅酸溶胶 硅胶
用途:常用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硅和硅酸
1、二氧化硅 2、硅酸
(1)用途 (1)制备
(2)物理性质 (2)性质
化学性质 (3)用途
Ⅱ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套教案谁有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共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
目 录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2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2
第1课时 2
第2课时 3
第3课时 3
第二节 元素周期率 3
第1课时 3
第2课时 3
第3课时 3
第三节 化学键 3
第1课时 3
第2课时 3
归纳与总结 3
第1课时 3
第2课时 3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3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3
第1课时 3
第2课时 3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3
第1课时 3
第2课时 3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3
第1课时 3
第2课时 3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3
第一节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3
第1课时 3
第2课时 3
第二节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3
第1课时 乙烯 3
第2课时 3
第三节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3
第1课时 3
第2课时 3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3
第1课时 3
第2课时 3
归纳与整理 3
第1课时 3
第2课时 3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3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3
第二节 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3
第1课时 3
第2课时 3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使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周期表。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初步认识,树立对立统一的观点,知道有关元素、核素、同位素的涵义及其简单的计算。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过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发展的历程,并以此来引导自己的实践,同时促使他们逐渐形成为科学献身的高贵品质。
2.使学生了解元素周期表的意义,认识事物变化由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对他们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3.使学生对核素、同位素及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有常识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的关系、核素、同位素。
教学用具
投影仪、胶片、元素周期表挂图
教学方法
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引言]通过我们学习知道元素有一百多种。那么,有没有一种工具可以把我们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之间的这种周期性很好地表现出来呢?答案是肯定的。那就是元素周期表,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主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
[板书]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首先,我们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板书]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师]数一数元素周期表有多少个横行?多少个纵行?
[生](数后回答)有7个横行,18个纵行。
[师]对。我们把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一个横行称作一个周期,每一个纵行称作一族。下面,我们先来认识元素周期表中的横行——周期。
[板书]1.周期
[师]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请大家阅读课本P4的有关内容。
[学生活动]
[问]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
[生]依据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一个横行里。
[问]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生]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师]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投影练习]已知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