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物理化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发布时间: 2020-11-18 17:28:46

A.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三章 声现象

声音是由 产生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 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 ,在液体中较 ,而在气体中较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米/秒。
中不能传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 。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 (t≥2×17/340 t≥0.1秒)。
声音的三要素是:①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越大,音调越高)。
② (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越大,距发声体越近, 越大)。
③ (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是不同的。)
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30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

第四章 热现象

一、温度计
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摄氏温度(t):是把 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用 表示。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约是 ,也叫绝对零度;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 ,每10格是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 ,第二次使用时要 。
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
1、 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 清它的分度值和零刻度;
3、 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 ,待温度计示数 后再读数;
4、 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 变为 叫做熔化,要 热;从 变为 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 热。
晶体都有一定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分别叫做 、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 ,二是熔化过程中要继续 热、但温度 ,同样凝固时要 热,但温度
三、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 变为 叫做汽化,汽化时要 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蒸发:(1) 是在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 温度下发生。
(2) 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
(3)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 、
沸腾:(1) 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
(2) 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 ,必须继续 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
(3)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沸点与压强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 时降低,气压 时升高。
物质从 变化为 叫液化,液化时要 热。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 。
四、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热;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 热。

第五章 光的反射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m/s。
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
二、光的反射现象:
反射定律: 光线与 光线、 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与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角等于 角。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右图中,入射光线是 ,反射光线是 ,法线是 ,O点叫做 ,∠i是 ,∠γ是 。
反射类型:
(1)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
(2)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三、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立的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
成像原理:根据 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

第六章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空气 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折射角 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
的。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于入射角。
二、透镜的概念:
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 。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用 表示。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1、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 3、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又叫 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如图四),所以又叫 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时,能成 立的、 的 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时,能成 立的、 的 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焦距时,能成 立的、 的 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第七章 质量和密度

一、质量:
叫质量,任何物体都有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 、
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实验中常用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使用方法:
(1) 使用前先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 处。
(2)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处,这时横梁平衡。
(3) 使用时被测物体放在 盘,砝码放在 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再次平衡,此时物体质量= + 。
二、密度:
某种物质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通常用字母 表示密度, 表示质量, 表示体积,计算密度的公式可写为: 。如果质量的单位是kg,体积的单位用m3,那么密度的单位就是: ;纯水的密度是 kg/m3= g/cm3,水银的密度是 ,它表示 。
1 m3 = dm3 (升)= cm3 (毫升)= mm3。
要测物体的密度,应首先测出被测物体的 和 ,然后利用密度公式 求出密度值。对于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 或 进行测量。
密度的应用: (1) 利用公式 求密度,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2)利用公式 求质量。
(3)利用公式 求体积。

第八章 力

一、力的概念:
力是 ;所以力不能离开 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 对它施加这种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指速度大小或方向的改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二、力的测量: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 ,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 ,它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使用弹簧秤应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它的
和 ,指针调到 处,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 。力的单位是: ,用字母 表示。
三、力的图示:
(1) 力的三要素:力的 、 、 ,叫做力的三要素。只要有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
(2) 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 都表示出来叫做力的图示。具体做法是:①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 ,②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 ,③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 ,④在图上附上 ,以精确表示力的大小。
四、重力
(1) 重力:物体由于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符号 表示。
(2) 重力的大小:可用 来测量,当物体 时,弹簧测力计读数即所受重力。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 成正比;即G= ,式中g是常数,g= ,它表示:

(3)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 。应用:重锤线。
(4)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 叫做重心。
五、力的合成: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 、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 、合力的方向跟较 的那个力相同。

第九章 力和运动

一、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 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定律。我们把物体保持 的性质叫惯性。(能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二、二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 状态或 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 。作用在 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方向 ,并且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合力为零)。
三、 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
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 大小有关,还跟 有关。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 ,滑动摩擦力越大。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 ,② 。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 ,② ,③ 。

第十章 压强、液体的压强

一、压强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 。压力的方向是 于受力面。压力的作用效果由 和
共同决定的。物体 上受到的 叫压强,用符号 表示。压强是描述 的物理量。压强的定义式是: ,压强的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1帕= 牛/米2。
由公式P=F / S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 就可以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 可以减小 ,即压力分散,减小 ,可增大 ,即压力集中。
二、 液体的压强
液体的压强是由于 而产生的,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使液体对容器的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 。由公式可知:液体的压强只与 和 有关;液体的压强与液体重力的大小,液体质量的大小,体积的大小无关,与容器的形状和大小无关。
三、 连通器
上端 ,下部 的容器叫连通器。当连通器里盛有同种液体,在液体 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 (压强相等是原因)。

第十一章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是由于 而产生的,大气所对浸在它中的物体的压强叫 。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就是利用 把水抽上来的。 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 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当管内水银面下降到某一高度后,管内上方是 、管外水银面受 作用,是 支持着管内一定高度的水银柱,这一定高度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跟大气压强 。通常把 Pa的压强叫标准大气压,它相当于
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气压强可以用 测量。
大气压值随高度的增加而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气压增大时 。
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 ;体积越大,压强 。

第十二章 浮力

浮力
(1) 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的 ,浮力的方向总是 的。
(2) 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而产生的,即:F浮=F向上-F向下。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用公式可表示为 F浮= = 。浮力的大小只跟 和 有关。
(4) 计算浮力大小的四种方法:
①浮力等于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
②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浸在液体中称得的重力。即:F浮=G物-G浸
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F浮=G排液=ρ液gv排
④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或悬浮在液体中的条件F浮=G物,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5)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决定于它受到的 和 的大小。
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①如果F浮﹤G物,物体 ;②如果F浮﹥G物,物体 ;③如果F浮=G物,物体 。
2、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叫浮体,对于浮体有F浮 G物,浮体公式:
(6)浮力的应用:轮船、舰艇(即利用空心的原理增大可利用的浮力)、潜水艇、气球和飞艇

B. 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有的知识点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知道声音产生的条件;知道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发声现象发声的振动部位在哪里; 2、知道声音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并能比较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传播速度的快慢比较;熟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并能运用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声音传播的形式。 3、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和传播的过程。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了解人类听到声音的过程。 2、知道骨传导的原理。 3、了解双耳效应及其应用。 (三)声音的特性 1、了解声音的特性:响度、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什么实验可以证明? 2、音色有什么作用?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的物理定义和环保定义 2、噪声的危害 3、如何防治噪声 (五)声的利用 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 2、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其应用。 3、了解光在真空中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3×105km/s 4、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跟颜料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二)光的反射 1、熟悉光的反射中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反射面的位置和之间的关系; 2、熟悉光的反射定律并能运用解决简单的问题; 3、理解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 4、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三)平面镜成像 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知道怎么区分实象和虚像;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的特点及其应用。 (四)光的折射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现象时,光路的可逆性。 4、会用光的折射规律解析简单的折射现象。 (五)看不见的光 知道什么是红外线,什么是紫外线?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 2、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4、知道平行主光轴、通过光心、过焦点这三条射到透镜上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后的偏折情况; 5、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二)生活中的透镜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知道照相机所成的像的特点; 3、了解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知道投影仪所成的像的特点; 4、了解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知道放大镜所成的像的特点; (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熟悉整个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 2、熟练填写下表(透镜成像规律,课本上有) 3、实象与虚象的区别 (四)眼睛和眼镜 1、知道眼睛是怎么看清物体的; 2、知道如何矫正近视眼; 3、知道如何矫正远视眼。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知道显微镜的构造 2、知道望远镜的构造 3、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结构的共同之处 物态变化 (一)温度计 1、知道温度的物理意义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会看温度计并读数; 3、知道0℃和100℃的规定 4、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5、知道体温计,知道体温计与普通温度计构造上的不同之处;知道体温计的量程;知道人体正常体温; (二)熔化和凝固 1、了解熔化现象,并知道熔化吸热;了解凝固现象,并知道凝固放热; 2、了解什么是晶体,什么是非晶体;了解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3、能将生活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联系起来; (三)汽化和液化 1、了解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2、知道什么是沸点,什么是沸腾;能熟练说出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过程及沸腾的特点; 3、知道蒸发现象,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了解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能利用液体的沸点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如分离水和酒精的方法。 5、能利用蒸发吸热的特点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 6、了解液化的方法;熟练运用液化现象解释简单生活现象。 (四)升华和凝华 1、了解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知道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能举出生活中升华和凝华的现象的例子,并能简单进行解释.

C.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一、温度计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1、温度计

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①温度计的原理: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②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量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2、摄氏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单位:开(K)。换算关系T=t+273K。

3、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这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不同晶体的熔点一般不同。熔化图像。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凝固图像。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改变;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改变。

三、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1、沸腾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水的沸点是100℃。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2、蒸发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叫做蒸发。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3、液化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液化放热。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四、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常温下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二)

一、电荷

1、电荷

带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摩擦过的物体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验电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装置。原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

2、原子的结构 原电荷

原子结构: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所有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原电荷。1e=1.610-19C,任何带电体带的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3、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常见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等。

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常见绝缘体: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

能够自由移动的电子叫自由电子。金属导电,靠的就是自由电子。

4、摩擦起电的实质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的物体约束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起电过程中,约束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因为失去电子,有了多余的正电荷而带上了正电,约束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因为得到电子,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两个物体所带电荷是等量异种电荷,电荷总量没有发生改变。

二、电流和电路

1、电流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路中有电流的时候,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还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的方向发生定向移动。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按照这个规定,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部,电流是从电源正极经过用电器流向负极。

2、电路的构成

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做电路图。

4、三种电路:①通路②开路③短路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和并联

串联:把元件首尾相连,然后接到电路中。

并联:把元件两端分别连在一起,然后接到电路中。

2、识别电路串、并联的常用方法:

①电流分析法:在识别电路时,电流:电源正极各用电器电源负极,若途中不分流,用电器串联;若电流在某一处分流,每条支路只有一个用电器,这些用电器并联;若每条支路不只一个用电器,这时电路有串有并,叫混联电路。

②断开法:去掉任意一个用电器,若另一个用电器也不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串联;若另一个用电器不受影响仍然工作,则这两个用电器为并联。

③节点法:在识别电路时,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用电器或电源,则导线的两端点都可看成同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的共同点

④观察结构法:将用电器接线柱编号,电流流入端为首电流流出端为尾,观察各用电器,若首尾首尾连接为串联;若首、首,尾、尾相连,为并联。

⑤经验法:对实际看不到连接的电路,如路灯、家庭电路,可根据他们的某些特征判断连接情况。

四、电流的强弱

1、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I表示,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A)。

1A=1000mA、1mA=1000A

2、电流表的连接

①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②电流从电流表的正(红)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黑)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3、电流表的读数

①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必须明确电流表的量程。②确定电流表的分度值,即表盘的一个小格代表多大的电流(选用03A量程时,每个小格代表0.1A)。③接通电路后,看看表针向右偏过了多少个小格,就能知道电流是多少。

五、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I=I1=I2=I3=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个支路电流之和:I=I1+I2+I3+

D.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可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常简称为介质。
3、声音要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同一种介质中,温度不同,声音传播的速度也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最慢的是气体。
4、在15°C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5、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6、声音能够被反射,当声音被高大物体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多,我们就听到了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人耳就可以听到回声(空旷的地方);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秒,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则使原声加强(狭窄的地方)。
7、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8、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越高。
9、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
10、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到20000HZ。小于20HZ的叫次声波,大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11、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
12、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响度都相同,声音还是有区别的,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13、噪声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4、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其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15、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16、引起听觉的阶段: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耳朵鼓膜的振动。
17、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8、听到声音的两个途径分别是:空气传导和骨传导。
19、人的耳朵能判断出发声体的方向,这是由于双耳效应。立体声也是运用了双耳效应原理。
20、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或传递能量。传递信息的例子有:声呐、B超等;传递能量的例子有:清洗精密仪器、清除体内结石等。

E.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

第三章 声现象

声音是由 产生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靠 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 ,在液体中较 ,而在气体中较 ;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米/秒。
中不能传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而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 。人耳朵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 (t≥2×17/340 t≥0.1秒)。
声音的三要素是:① (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越大,音调越高)。
② (是指声音的大小,它跟发声体振动的 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越大,距发声体越近, 越大)。
③ (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 是不同的。)
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 来计量噪声的强弱,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30分贝;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

第四章 热现象

一、温度计
温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 原理制成的,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摄氏温度(t):是把 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100等分,每一等分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用 表示。宇宙中温度的下限约是 ,也叫绝对零度;人体的正常体温是 。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 ,每10格是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 ,第二次使用时要 。
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
1、 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 清它的分度值和零刻度;
3、 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 ,待温度计示数 后再读数;
4、 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 变为 叫做熔化,要 热;从 变为 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 热。
晶体都有一定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分别叫做 、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晶体熔化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 ,二是熔化过程中要继续 热、但温度 ,同样凝固时要 热,但温度
三、汽化和液化
物质从 变为 叫做汽化,汽化时要 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
蒸发:(1) 是在 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 温度下发生。
(2) 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
(3)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 、
沸腾:(1) 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 。
(2) 沸腾的条件是:液体的温度达到 ,必须继续 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 。
(3)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种液体沸点与压强有关。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 时降低,气压 时升高。
物质从 变化为 叫液化,液化时要 热。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 。
四、升华和凝华
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 热;物质从 直接变成 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 热。

第五章 光的反射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 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 m/s。
应用: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
二、光的反射现象:
反射定律: 光线与 光线、 在同一平面内; 光线与 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角等于 角。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右图中,入射光线是 ,反射光线是 ,法线是 ,O点叫做 ,∠i是 ,∠γ是 。
反射类型:
(1)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
(2)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三、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 立的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 。
成像原理:根据 成像。
成像作图法:可以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反射定律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方向(要求会画反射光路图)

第六章光的折射

一、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光从空气 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折射角 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
的。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 于入射角。
二、透镜的概念:
透镜有两类:中间厚,边缘薄的叫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 。
主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 。
光心: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 。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 ,用 表示。
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1、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 3、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所以又叫 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如图四),所以又叫 透镜。
三、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时,能成 立的、 的 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时,能成 立的、 的 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 焦距时,能成 立的、 的 像;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第七章 质量和密度

一、质量:
叫质量,任何物体都有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 、 、
及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质量的国际单位是 (kg),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实验中常用 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天平使用方法:
(1) 使用前先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 处。
(2)再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处,这时横梁平衡。
(3) 使用时被测物体放在 盘,砝码放在 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 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横梁再次平衡,此时物体质量= + 。
二、密度:
某种物质的 叫做这种物质的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通常用字母 表示密度, 表示质量, 表示体积,计算密度的公式可写为: 。如果质量的单位是kg,体积的单位用m3,那么密度的单位就是: ;纯水的密度是 kg/m3= g/cm3,水银的密度是 ,它表示 。
1 m3 = dm3 (升)= cm3 (毫升)= mm3。
要测物体的密度,应首先测出被测物体的 和 ,然后利用密度公式 求出密度值。对于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 或 进行测量。
密度的应用: (1) 利用公式 求密度,利用密度鉴别物质;
(2)利用公式 求质量。
(3)利用公式 求体积。

第八章 力

一、力的概念:
力是 ;所以力不能离开 而单独存在,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 对它施加这种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力的作用效果是: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指速度大小或方向的改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
二、力的测量: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 ,实验室常用的测力计是 ,它是根据
的原理制成的。使用弹簧秤应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它的
和 ,指针调到 处,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过它的 。力的单位是: ,用字母 表示。
三、力的图示:
(1) 力的三要素:力的 、 、 ,叫做力的三要素。只要有一个要素发生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就会改变。
(2) 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 都表示出来叫做力的图示。具体做法是:①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短表示 ,②在线段的末端画个箭头表示 ,③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 ,④在图上附上 ,以精确表示力的大小。
四、重力
(1) 重力:物体由于 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符号 表示。
(2) 重力的大小:可用 来测量,当物体 时,弹簧测力计读数即所受重力。物体所受重力跟它的 成正比;即G= ,式中g是常数,g= ,它表示:

(3) 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 。应用:重锤线。
(4) 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 叫做重心。
五、力的合成:
如果一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 、合力的方向跟这两个力的方向 ;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大小 、合力的方向跟较 的那个力相同。

第九章 力和运动

一、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 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定律。我们把物体保持 的性质叫惯性。(能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的惯性现象。)
二、二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 状态或 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 。作用在 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 ,方向 ,并且 ,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合力为零)。
三、 摩擦力: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之间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
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 大小有关,还跟 有关。 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 ,滑动摩擦力越大。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 ,② 。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 ,② ,③ 。

第十章 压强、液体的压强

一、压强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 。压力的方向是 于受力面。压力的作用效果由 和
共同决定的。物体 上受到的 叫压强,用符号 表示。压强是描述 的物理量。压强的定义式是: ,压强的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1帕= 牛/米2。
由公式P=F / S可知: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 就可以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 可以减小 ,即压力分散,减小 ,可增大 ,即压力集中。
二、 液体的压强
液体的压强是由于 而产生的,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使液体对容器的侧壁和底部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 方向都有压强。液体内部的压强随 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是: 。由公式可知:液体的压强只与 和 有关;液体的压强与液体重力的大小,液体质量的大小,体积的大小无关,与容器的形状和大小无关。
三、 连通器
上端 ,下部 的容器叫连通器。当连通器里盛有同种液体,在液体 的情况下,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 (压强相等是原因)。

第十一章 大气压强

大气压强是由于 而产生的,大气所对浸在它中的物体的压强叫 。 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就是利用 把水抽上来的。 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 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当管内水银面下降到某一高度后,管内上方是 、管外水银面受 作用,是 支持着管内一定高度的水银柱,这一定高度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跟大气压强 。通常把 Pa的压强叫标准大气压,它相当于
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大气压强可以用 测量。
大气压值随高度的增加而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气压增大时 。
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 ;体积越大,压强 。

第十二章 浮力

浮力
(1) 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的 ,浮力的方向总是 的。
(2) 浮力产生的原因: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 而产生的,即:F浮=F向上-F向下。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用公式可表示为 F浮= = 。浮力的大小只跟 和 有关。
(4) 计算浮力大小的四种方法:
①浮力等于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即:F浮=F向上-F向下。
②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减去物体浸在液体中称得的重力。即:F浮=G物-G浸
③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计算。F浮=G排液=ρ液gv排
④根据物体漂浮在液面或悬浮在液体中的条件F浮=G物,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求物体受到的浮力。
(5)物体的浮沉条件:
物体的浮沉决定于它受到的 和 的大小。
1、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①如果F浮﹤G物,物体 ;②如果F浮﹥G物,物体 ;③如果F浮=G物,物体 。
2、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叫浮体,对于浮体有F浮 G物,浮体公式:

F. 初二物理上学期重点归纳

人教版8年级物理
第一章 声现象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第二章 光现象

1、光源: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V,玻璃中为2/3V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光滑平面)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反射面是粗糙平面或曲面)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 (2)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即平面镜是物像连线的中垂线。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第三章 透镜及其应用

1、光的折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折射的同时必发生反射,
折射中光速必定改变,而反射中光速不变
2、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共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也是可逆的
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 凸透镜: 边缘薄, 中央厚
凹透镜: 边缘厚, 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 距(u) 成像大小 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 v )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虚像同侧正, 物远像变大;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第四章 物态变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符号:t 单位:摄氏度<℃>)
瑞典的摄尔修斯规定:①把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②把1标准大气压下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100℃③把0到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一℃
3、温度计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做到以下三点: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②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
4、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构 造 量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35—42℃ 0.1℃ 离开人体读数,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无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也不能甩
寒暑表 无 —30 —50℃ 1℃ 同上
5、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6、熔点和凝固点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达到熔点温度 ②继续从外界吸热
液体凝固成晶体的条件:①达到凝固点温度 ②继续向外界放热
【记忆】常见的一些晶体与非晶体
7、汽化与液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这两种方式都要放热。
8、蒸发现象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9、沸腾现象
定义: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0、升化和凝化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记忆法】

蒸 发 沸 腾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剧烈程度 温度条件 温度变化 影响因素
相 同 点

升华
┌—————————┐
│ 熔化 汽化
固体——→液体——→气体 (吸热)
-- -- -- -- -- -- -- -- -- -- --
气体——→液体——→固体 (吸热)
│ 液化 凝固 │
└—————————┘
凝华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简单电现象 电路

1、电荷 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 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5、电路图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G. 求初二物理上册所有知识点,急!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各种乐器在演奏时都是通过振动而发声的:弦乐器是靠弦的振动发声的;管乐器是靠管内空气振动发声的;打击乐器是靠打击乐器本身振动发声的。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 声速: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有关。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2、 回声
(1)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叫做回声。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跟原声 到达人耳的时间相隔0.1s以上,人耳可以听到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跟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0.1s以下,回声与原声混合在一起人耳分辨不出回声,但可以使原声增强。
(2) 回声的应用与防治:
应用:测距与定位:测量原理s=vt ,其中v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所用的时间。S为声音来回缩通过的距离。
防治:大型建筑(音乐厅、会议室)为了防治回声对原声造成干扰,其内壁往往用吸音材料装饰。
3、乐音
(1)人们将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2)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A 音调:
(1)音调: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2)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频率)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3)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单位:赫兹(Hz)
B 响度:
(1)响度: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2)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振幅:物体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
(4)声音的强弱用分贝(dB)来表示。
C 音色:
(1)音色: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叫做音色。
(2)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所决定的,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通过音色来辨别声音。
4、 噪声
(1) 噪声:人们把无规律的、难听刺耳的声音叫做噪声。(物理角度)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 噪声的防治:从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能结合具体措施,知道是通过哪一种方式来减弱噪声的。)
5、 超声与次声(人耳听不到的两种声音)
(1) 超声:通常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
应用: 超声导航、定位。如超声雷达(声纳)
金属探伤、检测人体疾病。如超声诊断仪、超声金属探伤仪。(利用超声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
杀菌消毒。(利用超声有很强的“破碎”能力)
(2) 次声:人们通常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来源:自然界中火山爆发、地震、风暴等都能产生次声;核爆炸、导弹发射等也能产生次声。
危害:能量很高的次声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应用:可以利用地震、风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产生的次声预报灾害,减小对人、物的危害。
第二章:光的反射
1.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通电的电灯、燃烧的蜡烛、火把、萤火虫等
2、分类:(1)按光源产生的原因分为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和人造光源(如 通电的电灯,燃烧的蜡烛等)
(2)按发出光束的形状分为点光源和平行光源。
3、注意点: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关键是看它是否能发光。有的物体看上去虽然很亮,(如月亮、放电影事的银幕、金星等)但不是他们自身发光,而是其他光源发出的光照到这些物体上面被反射回来的,因而他们不是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量事实现象及实验说明光不仅在空气中、水中、玻璃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其他均匀介质中也都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光线:由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待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条带箭头的直线叫做光线。(光线是人们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一种物理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
3、 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
1、影子的形成: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就会被物体挡住,在物体后面光照不到的地方就会形成影子。(如手影,皮影等)

2、日食、月食: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太阳、地球、月亮运转到同一条直线上时,中见的星体挡住了太阳射向另一个星体的光,于是边发生日食和月食。当月亮在中间时发生的是日食,当地球在中间时发生的是月食。

3、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由于光沿直线形成的,小孔成像手成的像是一个倒立的实像。

小孔成像的特点:
(1) 小孔成像中缩成的像是由时机光线会聚形成的,是实像。
(2) 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一定的倒立的。
(3) 小孔成像时所成的像的形状跟物体的形状一 样,与小孔的形状五无关。
(4) 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有缩小的、放大的和等大的。
4. 光速:光是以一定的速度传播的,传播速度很大,其中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的速度小。
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在真空中的3/4,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真空中的2/3。
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光年,光年是天文长度单位。
5. 光的反射:
(1) 定义:光在传播过程中,当射到物体的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所有物体的表面都可以反射光,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表面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 光的反射光路图:
入社光线:AO
反射光线:OB
法线:NO
入射角:i i
反射角:r
(3) 光的反射定律:
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统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说明:A 一条反射光线对应一条入射光线
B 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的位置,入射角决定反射角。
C 光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D 光线垂直入射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重合,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度。
(4)反射现象分类:
镜面反射:平整光滑的物体表面能把平行的光线 也沿平行的方向反射出去,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漫反射:一般物体的表面都很粗糙,存在许多微笑的凹凸不平,平行光线经反射后, 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说明: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每一条反射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6。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原理: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如下图所示:物体上的一点S射向平面镜的发散光束,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仍然是发散的,发散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人眼感觉光好像时从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处S’射过来的,就在
S’处看到点S的像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相对平面镜对称。
(3)平面镜的作用:一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如利用平面镜制成的 潜望镜;二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如生活中使用的穿衣镜。
7. 球面镜:
(1)凹面镜:凹面镜能时平行光线会聚在焦点;也能使焦点处发出的光平行射出。
应用:太阳灶利用凹面镜来会聚太阳光
手电筒、汽车头灯利用凹面镜作反射面,使光线近似平行射出

凹面镜 凸面镜
(2)凸面镜:凸面镜能使光线向外发散,可以扩大视野。
应用:汽车上的后视镜常用凸面镜,是为了扩大视野。

第三章:光的折射
1、 透镜:透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
(1) 分类: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称为凸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凹透镜。

(2) 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主光轴:透过透镜两侧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主光轴,简称为主轴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透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用字母“O”表示。对于透镜而言,黄新就是透镜的中心。
(3)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因而人们又把凸透镜称为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因而人们又把凹透镜称为发散透镜。
2、 通过凸透 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经过凸透镜的焦点。

(2)过焦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跟主光轴平行。
(3)射向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3、 通过凹透镜的三种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向外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凹透镜的焦点。
(2) 射向凹透镜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跟主光轴平行。
(3)射向凹透镜光心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4、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体放在焦点之外,在凸透镜另一侧成倒立的实像,实像有缩小、等大、放大三种。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实像越大。物体放在焦点之内,在凸透镜同一侧成正立放大 的虚像。物距越小,像距越小,虚像越小。

5、眼睛与视力校正
(1)眼睛结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眼睛成像原理:
正常人的眼睛:正常人的眼睛既能看清楚进出的物体,也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是因为正常人的眼睛可以根据物体的远近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从而改变它的焦距,使物体的像总成在视网膜上。
近视眼:近视眼只能将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将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应当戴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来矫正。
远视眼:远视眼只能将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而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应当戴一个焦距合适的凸透镜来矫正。
成像原理图:

(3)眼镜的度数:眼镜的度数等于焦距(焦距以米做单位)的倒数的100倍。
6、常用的光学仪器及成像原理:
(1)放大镜: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2)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成像原理是:当被拍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幻灯机和投影仪:当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在大于镜头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光学显 微镜:
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011中考物理复习专题《多彩的光(中)》

一:知识点梳理
1、 光的折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如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就叫做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发生在两种透明介质的交界面上,在发生折射的同时也发生光的反射。
2、 光的折射规律:
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也减小。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 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 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
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便弯折了。

海市蜃楼。
在岸上看水中的鱼在水中的位置变浅了。

游泳者从水中看岸上的树变高了。
4、 光的色散: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被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光的色散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5、 色光的混合:
(1)色光的分类:
A 单色光:如果一束光只有一种颜色的光,这种光就称作单色光。
B 复色光:如果一束光包含多种颜色的光,这种光就叫做复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
研究表明,自然界中各种颜色的光都可以用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得到,而中三种光不能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得到,因此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6、 颜料的混合: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暖色调的颜料:黄、橙、红。
冷色调的颜料:绿、蓝、紫。
7、 物体的颜色:
(1) 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跟它透过的色光颜色相同。
无色的通明体能透过所有色光。
(2)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不透明物体反色什么颜色的色光到我们的眼睛里,我们就感觉到物体是什么颜色的。
白色物体反色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第四章:
一、物态变化
1、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这三种状态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们把物质状态的转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态变化示意图:

二、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1)物质分类: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 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 玻璃、沥青、蜂蜡
(2)晶体熔化:
A、熔化图象:

B、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C、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D、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
⑵ 继续吸热。
(3)非晶体的熔化:
A、熔化图像:

B、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 不断上升。
2、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1)晶体的凝固:
A、凝固图象:

B、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C、凝固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D、凝固的条件:⑴ 达到凝固点。
⑵ 继续放热。
(2)非晶体的凝固:
A、凝固图像

B、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A、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⑴液体的温度;
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B、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A、图象:

B、特点:液气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C、沸点 :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D、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E、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1)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2)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3)作用:液化 放 热
(4)常见液化现象有:雾、露、“白气”、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瓶会“冒汗”等。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常见现象:用久了的灯丝变细、冬天冰冻的衣服干了。
2、凝华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常见现象有:霜、雾凇、北方冬天温暖室内的下玻璃窗结冰花、用久了的灯泡变黑。
五、水资源危机:
1、水资源: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是生命之源。
2、水资源的利用:地球是一个水球,但水的直接利用率很低,水资源十分珍贵。
3、水污染:一是自然污染;二是人类污染。
根据污染性质不同,可分 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一:电的基本知识:
1、摩擦起电:
(1)摩擦起电: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被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物体带了电荷。
(2)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3)摩擦起电的原因: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不同,当两个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上的电子就会转移到束缚能力强的物体上,这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4)摩擦起电的本质:电子的得失转移。注意:不论物体因为什么原因带电,或者带何种电荷,其根本原因只能是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正电荷存在于原子核内部,不可能发生转移。
2、两种电荷:
(1) 两种电荷: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抵消的现象叫做电荷的中和。
3、判断物体是否带点的方法:
(1) 用验电器来判断。 (这种方法实际上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吸引
的性质来判断的)
(2) 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检验。
(3)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来判断。 (相互排斥的两个物体一端带同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物体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一个带电,另一个不带电。)
4、使物体带电的几种方式:摩擦起电、静电感应 、接触带电。
5、验电器:
(1)验电器是能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2)工作原理:验电器是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二:电路:
1、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叫做电路
2、 电路中各部分的作用:
(1) 从能量的角度来讲: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在电路中提供电能;
(2) 用电器在电路中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量。
(3) 开关在电路中控制用电器的工作状态,一般情况下,开关跟用电器串联,开关断开时,用电器不工作。如果开关更用电器并联,则开关闭合时用电器不工作(此时用电器被短接,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
3、 电路的三种状态:
(1) 通路,处处联通的电路叫做通路。(用电器工作)
(2) 开路,在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也叫断路)。(用电器停止工作)
(3)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短路,(短路时电流很大,会烧毁电源和导线,是绝对不允许的)
说明:短路和短接的区分:
短路是指电源的两极被导线直接连接在一起,这时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通过,电源和导线将被烧毁。
短接是指用电器的两端被导线直接连接在一起,这时没有电流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会工作,当然也不会被烧毁。有的资料上也把短接叫“用电器短路”,或者叫“部分电路短路”。
4、 电路的两种连接形式:
(1) 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的特点:
A、串联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的路径,各用电器的工作状态完全相同;
B、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C、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电源电压)。
(2) 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并联电路。
并联电路的特点:
A、并联电路中,有两条以上的电流的路径,各用电器的工作状态不完全相同,可以独立控制;
B、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流之和等于干路中的电流;
C、 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等于电源电压。
【注意】: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工作状态完全相同,但是工作状态完全相同的不一定是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的工作状态也可以完全相同。
5、电路图:用规定的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做电路图。
三:电流:
1、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 电流方向:
(1)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2)在电路中,电流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3)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是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在金属导线组成的电路中,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是自由电子,自由电子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3、电压|: 电源的内部,由于某些原因,在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两极之间就产生的电压。电压促使电路中的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1) 电源是为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
(2)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大于36V”的电压,
我国的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
3、 电流的形成条件:
(1)一是有电源提供电压,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在电源提供的电压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二是电路是通路,提供电流的路径。

H. 初二上物理知识点总结

力学
1.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3.惯性
4.两力平衡的条件
5.摩擦力.
6.压力.
7.压强.
8.压强计.
9.公式p=ρgh
10.连通器
11.大气压强.
12.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叫一个标准大气压
13.大气压

I. 八年级《物理》上册有哪些知识点

第一部分 声现象
1. 声音的发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 声的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固>V液>V气) 真空不能传声。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音只能使原声加强。
(3)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声纳系统)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6. 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 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 声音等级的划分
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 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10.声的利用

(1)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如B超、声纳、雷达等)

(2)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洁牙、超声波碎石、清洗精密零件等)


第二部分 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理解: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 。

9、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 平面镜对光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 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 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平面镜成像 (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

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 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

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 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6、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7、 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
②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③离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物 距(u) 成像大小 像的虚实 像物位置 像 距(v) 应 用
u > 2f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 v <2f 照相机
u = 2f 等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f < u <2f 放大 实像 透镜两侧 v > 2f 幻灯机
u = f 不 成 像
u < f 放大 虚像 透镜同侧 v > u 放大镜

8、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9、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近镜头。

第三部分 物态变化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摄氏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3、温度计
(1)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 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
(3) 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4.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
①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
②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③ 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5.体温计
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量程:35—42℃ 分度值:0.1℃ 用法:离开人体读数

6.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

7.熔点和凝固点
(1) 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2) 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
(3) 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8.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9.蒸发现象
(1) 定义: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10. 沸腾现象
(1) 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收热量

11. 升华和凝华现象
(1)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2) 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冰冻的湿衣服变干,冬天看到霜、雪、冰花)

12. 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第四部分 电路与电流
一、 电路的组成:
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

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
1、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 。

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

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
1. 导体(1) 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2. 绝缘体(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六、电流的形成
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元电荷:e=1.6×10—19C
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
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测量
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
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分度值(4)电流表的使
用规则。

九、电流的规律:
(1)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I=I1=I2);
(2)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

【方法提示】
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
(2)两确认

①确认所选量程;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分度值)。

②两要:一要让电流表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要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两不要:一不要让电流超过所选量程,二不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接在电源上。
在事先不知道电流的大小时,可以用试触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2.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各电路元件间的串联或并联;
(2)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中的电流;
(3)根据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按照题目给定的条件,求出待求的电流。

热点内容
无翼鸟家庭教师漫画 发布:2025-01-13 02:38:41 浏览:599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1 发布:2025-01-13 01:41:22 浏览:621
高考文言文作文满分 发布:2025-01-13 01:20:30 浏览:917
答学科技 发布:2025-01-13 00:44:54 浏览:955
怎么手机扫码 发布:2025-01-13 00:25:24 浏览:611
跨栏跑教学 发布:2025-01-13 00:06:11 浏览:28
怎么加表格 发布:2025-01-12 23:15:42 浏览:305
班主任的胸罩 发布:2025-01-12 22:42:16 浏览:942
李白老师 发布:2025-01-12 20:46:57 浏览:27
信息技术教育叙事 发布:2025-01-12 20:46:51 浏览: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