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实验
实验室里有:
观察洋葱上表皮细胞和动物的口腔上皮细胞(用显微镜)
观察鱼的尾鳍(用显微镜)
观察血细胞(用显微镜)
实验室外:
观察鼠妇生活习性
观察蚯蚓的爬行
观察一些动物的应激性(如:草履虫)
B.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
实验1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
一、实验目的
1. 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
2. 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
二、实验原理
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它们在酶的催化作用下都能水解成还原糖,还原糖能够与
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用淀粉酶分别催化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溶液中有无还原糖,就可
以看出淀粉酶是否能催化这两种化学反应。
三、材料用具
滴管、试管、火柴、试管架、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烧杯、质量分数为2%的
新鲜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蔗糖溶液、斐林试剂
四、实验过程(见书P47)物理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五、讨论
1.制备的可溶性淀粉溶液,必须完全冷却后才能使用。为什么?
2.两支试管保温时,为什么要控制在60 ℃左右(低于50 ℃或高于75 ℃)?
3.如果2号试管也产生了砖红色沉淀,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实验2
【实验目的】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器材】烧杯,2个同样大小的试管,适量的馒头,足够的水,唾液适量,碘酒
【实验过程】1.将馒头切成碎屑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
2.在甲试管中倒入适量的水,在乙试管中导入适量的唾液
3.在烧杯中倒入约为37摄氏度的水,将试管放入,并保持水温
4.10分钟后,向试管内滴加碘液,观察实验结果
【试验结果】
若甲、乙试管内碎屑都变蓝,则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
若乙试管内碎屑不变蓝,甲试管内碎屑变蓝,则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实验3
http://hi..com/zb18200708/blog/item/e5dc55dea5e96f15495403b0.html
C. 如何教好初中生物实验课
1.认真做好学生的课前教育
1.1每学期第一节课都应组织学生认真学习生物实验室制度,使学生明确进到实验室应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上课应注意听讲,而且要做到爱护公物,轻拿轻放,如果损坏用具,应按制度赔偿等。 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须知的学习,同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1.2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上生物实验课之前,为了确何生物实验的有序开展。应首先编好实验小组,按小组序号和座位对号入座,并使之固定下来。这样以后学生进到实验室,就能很快地坐好,可避免出现学生因争抢座位而出现秩序混乱的局面,同时又有利于对实验用具的保管,一旦发现丢失或损坏,很容易查找。
1.3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重要性及意义。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不认真对待实验课,课前既不预习,课上又不注意听课,在下面和同学交头接耳,或摆弄桌上的实验用具,等到动手做实验时,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做起,就瞎做,乱做一气,违反操作规程,有的拿材料乱切,有的拿用具或水打闹等,造成实验课混乱不堪。,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教师应反复讲清实验课的重要性及意义,使学生对实验课的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这样在实验中才能注意力集中,按规范操作。
2.认真备好实验课
2.1备教材。在进行每一节实验课前,教师应首先认真学习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重点、难点,设计好板书和教案,精心设计和安排好实验课的具体步骤,准备好实验用的仪器、药品、实验教材,保证实验课的顺利进行,另外,准备好实验课所需要的挂图、标本、幻灯片,多媒体等辅助教具。
2.2备学生。在学生上实验课前,教师应对实验技术至少要操作一遍,对于在实验过程中哪些地方容易出现错误,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的各种实验现象要有预见性,并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合理解释。
2.3精心设计最佳方法。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科学素质,就必须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和指导。目前,较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同步教学法,即教师边讲解、示范、学生边做,这样,学生易于掌握和接受。
2.4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有创见性。在实验过程中,为了使操作更加方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教师要有创见性,不拘于书本。比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书上要求隔水加热,如果只把装有酒精的小烧杯放在装水的大烧杯里,水沸腾后两个烧杯就会碰得叮当乱响,既不符合隔水加热的要求,又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会给学生错误的知识。为了避免上述现象,事先用细树枝做成"十"字形木架放在大烧杯底部,效果就很好。再比如,在观察叶下表皮气孔时,很多叶片的表皮是不容易撕开的,这时可以利用指甲油涂抹在下表皮的表面,几分钟后,待指甲油干燥时,用镊子撕下它,指甲油就做成了一个叶表面的精确的复制品,把它放在载玻片上的一滴水中,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同样能见到保卫细胞和气孔,这样不但达到了实验目的,又提高了学生实验的兴趣。
3.科学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很多学生对实验感兴趣,认为很好玩,有意思,学生一开始什么都放到显微镜下去看,包括手皮、头发等,这时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如果引导得法,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例如:验证种子成分的实验,教师问:"种子里究竟含有哪些成分呢?"然后让学生把一些小麦种子放到干净的试管中,再用酒精灯烘烤,问:试管壁上出现了什么?经过观察学生回答:"出现水珠。"老师问:"水珠是从哪来的?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回答:"水是从种子中来的,说明种子含有水分。"这样很轻松地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假如教师在课上不注意引导学生,做实验时,必然会出现看热闹的局面。
4.实验中贯穿德育教育与能力培养
在实验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根据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不同,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头几节课教育学生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进行每一次观察时,教育学生认真观察,并根据自己的实验,经过科学的分析讨论再得出结论,并按观察的事实进行绘图,不照书描绘,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观察根尖的实验时,利用自制的幻灯片,演示根尖四部分的变化,理解四部分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形成根尖是发展变化的动态观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用发展的、联系的、变化的观问题的能力。所以实验课教学的成败,对学生们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作为一名生物教师,培养出来的是21世纪的建设者,不可忽视实验教学对学生各种能力开发的重大作用。所以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积极进取,勇于开拓,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逐步提高我们的生物实验课教学水平。
D. 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生物学是一门突出实验的自然科学,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实验课的效果直接影响着生物课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实验课的教学效果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实验
好奇与探索是人类固有的天性,中学生更是如此,总想了解某些现象的原因和因果联系,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如果得不到教师的有效保护,很可能就会慢慢地枯萎。如在学习鸟卵的结构时,我是这样处理的,让学生打开鸡蛋,观察其内部结构,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结果,有一部分学生找到了“白点”——胚盘,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却怎么也找不到“白点”。老师作为引导者、促进者,准备好一些自然科学之类的书籍,随时和学生一起研究、查阅,就会激励孩子永远带着那种好奇心、进取心,去探求未知世界。
实验不仅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如在“洋葱头鳞片叶的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中,有些学生制作的标本在显微镜下竟然看不见,而同样的标本在一些同学的操作下却能观察得到,经过多次操作,学生实验成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加提高了实验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求知欲后,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探索。我在讲课中主要是尽可能地介绍一些中学生可自己动手做的简易实验,引导他们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揭示和了解某些基本规律。如讲完“叶的蒸腾”作用后,让学生做了一个用塑料袋罩在天竺葵叶干上的实验,启发他们想一想: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是哪里来的?这是什么作用?由于学生是带着问题去做的,因此实验时就格外认真,甚至做不成功不罢休。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积极实验
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运用“主体参与,分层优化,及时反馈,激励评价”的教学原则,其中核心是主体——学生参与。有效的主体参与能提高学生自主活动的质量,充分发挥其自学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如“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需要学生自己准备材料才能做,须将其暗处理两天后的蔬菜其中的两片叶子遮住再光照,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行,在实验过程中,对独立实验不成功的学生,我注意引导他们开展合作试验,直到得出正确的实验结果,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认识到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优势。
三、激发争论,使学生主动实验
在实验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的实验出现多种结论,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展开讨论、总结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在“绿叶在光下产生淀粉”的实验中,有的出现蓝色,有的没有,这时教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这样通过正面交锋、争论、辩论和讨论,最终能获得实验的正确方法。此外,教师还要善于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做实验。新教材除在整个教学过程都渗透着探究学习的要求外,还独立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因此结合我校学生人数和生物实验室易于开展探究实验的实际,我们在教学中尽量做到将能开的实验全都开齐、开全。
四、试验课要注意的问题
1. 明确实验目的
心理学告诉我们, 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感到陌生,有的学生认为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了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及实验步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贯穿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反之则容易出现为了活动而活动,忽视学习目标的现象。
2.允许学生打破常规的做法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实验,一定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其中的步骤做吗?如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有少数学生直接将碘液滴在洋葱表皮上,然后盖上盖玻片。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制止他们的这种做法,而是让他们将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这样的染色方法比常规的做法速度快、效果好。我先肯定他们在实验中的探索精神,然后指出教材中的是常规的做法。应该用什么方法,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因此如果教师一味地要求学生完全按照常规,可能就会使学生缩手缩脚,成为只会照搬课本的“书呆子”。
3.鼓励学生探究与讨论
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开口讲话,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更应鼓励学生与同伴和教师交流讨论。个人的思考虽然有独到之处,但也存在着不足和偏见,虚心吸取别人思考的优势,也就是自己进步的开始。在平时做作业时,要学会问同学和给同学讲题目,在问和讲中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E. 初中生物实验有哪些
没有几种
1。看显微镜,画细胞结构
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某种生物活动,并亲自动手做
3。解剖一个小动物
一般主要的就是看显微镜
F. 初中生物实验总结
C3 、有关动物的“语言”的正确叙述是 ( )
A.动物的“语言”就是动物之间有联系作用的声音
B.动物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信息
C.动物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的活动、声音、气味等信号
D.动物的各种行为
A3.大象的两颗大牙相当于人类的( )
A.门齿 B.犬齿C.前臼齿 D.后臼齿
A16.你了解中国传统的“四大家鱼”吗?它们是指( )
A.青鱼、草鱼、鲢鱼、鳙鱼
B.青鱼、草鱼、鲫鱼、鳙鱼
C.草鱼、梭鱼、鲫鱼、鲤鱼
D.鲤鱼、青鱼、鲫鱼、鲤鱼
B23.咀嚼动作是由于咀嚼肌牵动着某块骨运动完成的,该骨应是( )
A.上颌骨 B.下颌骨
C.脑颅骨 D.颧骨
19.骨髓、脊柱、关节分别属于( b )
A.骨连结、活动连结、骨骼
B.骨组织、骨骼、骨连结
C.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活动的连结
D.骨连结、骨、骨组织
30.现有小鱼、大口玻璃瓶、橡皮塞、冷开水、河塘水和晒过的自来水等材料用品,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一下鱼在水中吸收的是否是溶解在水中的氧。(水烧开后,溶解在水中的氧已除去)
将两条同样大小、生命活动相似的小鱼分别放到装满冷开水和河塘水的大口玻璃瓶内,用橡皮塞塞住瓶口,观察鱼的变化。(结果在河塘水中的鱼能活一段时间,而在冷开水里的很快死亡)
31.鱼在水中游动,有许多器官和生理功能与之适应。其中鱼鳍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但鱼的各种鳍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也许通过你的推测和经验知道一些,但你完全相信吗?不妨我们自己设计一份研究报告;有机会亲手试一试。
(l)提出问题:你准备研究的问题是 鳍在游泳时有什么作用?
。
(2)作出假设: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根据你已有的经验作出假设 尾鳍可掌握游动方向,胸鳍和腹鳍可保持鱼体平衡
。
3)设计实验:
方案1;直接观察,每次只观察一种鳍的动作。
方案2:研究哪个鳍,就把哪个鳍剪掉,观察鱼有什么失常表现,最能说明什么问题。
方案3:用细线或细木条局部捆扎鱼鳍.再进行观察。
若上述三种方案你均不同意.请说出理由
不选1,因为很难排除其他鳍的干扰
不选2,因为对鱼的伤害大
不选3,因为木条不易固定,且固定后的鱼体处于不正常状态,不能说明问题
可以仿照鱼体制造模型,逐一研究每种鳍的作用
物镜上有螺纹
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注意:不要在盖玻片下留下气泡)
D5、我们在夏天吃“沙瓤”西瓜时,仔细观察“沙瓤”,则可看到“沙瓤”中有很多亮晶晶的小颗粒,每个小颗粒实际上是一个细胞。下列哪一项是该“沙瓤”细胞的特点?( )
A.细胞较小,具有较大的液泡和极薄的细胞壁
B.细胞较大,具有较大的液泡但无细胞壁
C.细胞较小,具有较小的液泡但无细胞壁
D.细胞较大,具有较大的液泡和极薄的细胞壁
C13、下列各组中,都属于组织的是( )
①苹果表皮 ②叶脉中的筛管 ③一块肱二头肌 ④软骨 ⑤肌腱 ⑥神经元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③④⑤⑥
23、假设: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氧气
实验设计
(1)用两个相同的烧杯放上等量的水,并放入等量的孑孓。分为甲乙两组
(2)将甲烧杯中部放上细密的铁丝网,乙不放
(3)甲乙放置在相同的环境中
(4)一段时间后观察
原因:表层水溶氧丰富,甲中孑孓被铁丝网阻挡无法到达表层水,缺氧导致衰弱或死亡
24.剥开一只橘子,观察并思考以下问题:
(1)你认为一只橘子至少有哪几种组织构成?
表皮属于保护组织;果肉为营养组织;丝络为输导组织
(2)橘子瓣中的“丝络”在各组织问起到了什么作用?
输送营养物质
(3)对橘子树而言,橘子起到了什么作用?
繁殖作用
、水绵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生活在比较洁净的池塘或小溪或小沟的水面。
2、水绵的结构特点是怎样的?
结构简单,由许多相似的筒状细胞连接而成
的多细胞藻类植物,细胞内有带状叶绿体
3、影响观察实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①挑取水绵过多,有重叠 ②光线过暗或过
强 ③装片内有气泡
蒸腾作用的意义:
1、蒸腾作用能促进植物体从土壤中吸
收水分。
2、促进水分和无机盐从根部输送到茎、叶等器官。
3、能使植物体有效地散热。
加人植物油的目的是 减少试管水面蒸发所造成的实验误差
。
(3)乙装置中塑料袋内壁上也出现少量水珠,表明 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植物也进行蒸腾作用
酒精溶解叶绿素,水保证酒精的温度最高不超过100℃
D2.你是否注意过秋天的落叶,大都正面朝下,其实这与叶片的结构密切相关。从横切面上看,叶片自上而下的结构顺序是( )
①叶脉②角质层③栅栏组织④上表皮⑤海绵组织⑥下表皮
A.②①③③④⑤⑥ B.②④⑤①③⑥
C.④②③①⑤⑥ D.②④③①⑤⑥
B9.小刚陪爷爷去花卉市场买花盆,小刚看中了漂亮的瓷花盆,而爷爷最终说服了他买回了瓦盆,爷爷给出的理由是( )
A.瓦盆容易保持水分
B.瓦盆透气,利于根部的呼吸作用
C.瓦盆能提供更多无机盐
D.瓦盆价格便宜
5)如果利用本植株来验证植物的叶片是植物蒸腾失水的主要部位,请写出你的设计方案:
取两个基本相同的枝条,剪去一个枝条上大部分(或全部)叶片;分别用透明干燥塑料袋套住并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观察比较两个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的情况
28.右图的装置用来研究影响枝条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
(1)你能利用以下器具来测定枝条的失水速率吗?请简要描述。实验器具:天平、手表等。
用天平测定实验前后装置的质量变化,它与时间的比值,
即(起始质量-最后质量) ÷时间=枝条失水速率
30.现代养生学研究发现,人每天进行一小时左右的有氧运动,对身体健康及长寿很有好处。很多中老年人习惯每天清晨到树林中去锻炼身体,你认为科学吗?请说明理由,并为他们选择最佳锻炼时问。
不科学。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清晨树林里二氧化碳含量高,而氧气浓度低,空气并不清新.应在下午快日落时去散步锻炼,此时经过一个白天的光合作用,树林里氧气浓度高,适宜做有氧运动
芽孢: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生长时,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一般条件下可以生存十多年,对不良环境 有较强的抵抗力,特别能够耐受高温、低温和干燥。
D5.有的细菌和真菌能与动植物共生,地衣是哪两种生物共生在一起的?( )
A.细菌和苔藓植物 B.细菌和藻类植物
C.真菌和苔藓植物 D.真菌和藻类植物
A11.下列现象与细菌和真菌无关的是( )
A.买回新鲜蔬菜用水浸泡
B.饼干长霉
C.医生给病人做手术之前要先消毒
D.香蕉腐烂
当细菌繁殖到一定程度,一些条件如营养、自身产生的代谢产物等都成为细菌快速分裂生长的限制条件。
25.烧伤病人易感染绿脓杆菌,引起化脓性感染。由于绿脓杆菌对许多抗生素和化学药品具有较强的抗药性,所以感染不容易控制.患者常常继发败血病。请你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提出一种治疗烧伤病人化脓性感染的治疗措施并简要说明理由。
可以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来控制烧伤病人的绿脓杆菌感染。因为绿脓杆菌噬菌体可以侵入到绿脓杆菌体内大量增殖,将绿脓杆菌杀死,增殖后的噬菌体又去侵入其它的绿脓杆菌,从而起到控制绿脓杆菌的作用。
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
生长激素: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
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切除胰腺 出现糖尿
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者 不出现糖尿
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出液 不出现糖尿
胰岛素: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
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
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以 及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1.是在长期种族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先天性反射 1.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建立的获得性反射
2.参与反射的中枢是大脑皮层以下的低级中枢 2. 参与反射的中枢是 大脑皮层高级中枢
3.引起反射的刺激必须是该感受器的直接刺激 3.任何无关刺激都可变为条件反射的刺激
4.反射弧是永久固定的 4.反射弧是暂时的、易变的
5.适应的范围小,只适应不变的环境 5.适应的范围广,可以适应多变的环境
C7、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免疫是人体对“自己”和“非已”成分的识别 B.免疫是人人生来就有的
C.免疫不能在出生后获得
D.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
C11.我们形容欧美女郎为“金发碧眼”,“碧眼” 指的是眼球哪一部分的颜色( )
A.角膜 B.巩膜 C.虹膜 D.视网膜
(2) 滥用抗生素的恶果之一是产生大量的耐药菌,使抗生素的效果变差或完全无效。请用生物进化的观点简要叙述耐药菌的形成过程。
致病菌存在个体差异,有的没有抗药性,有的具有抗药性;使用抗生素后,没有抗药性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经过繁殖将这种形状传递下去;反复使用抗生素,细菌的抗性逐渐加强。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断,它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 性状 表现。
D11.色盲是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患者的性别中( )。
A.全确男性 B.男女一样多
C.全部是女性 D. 男性多于女性
B14.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个患此病的男子与一位正常女子结婚,为预防生出患此病的孩子向你咨询,你的建议是 ( )
A.多吃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 B.只生男孩
C.只生女孩,不生男孩 D.不能生育
B6.下列哪项不属于锻炼皮肤?( )
A.常洗澡、勤换衣 B.常进行户外活动
C.常用冷水洗澡 D.常接受日光照射
D18 .用三朵桃花做实验,开花以前,甲花去掉雌蕊,乙花去掉雄蕊,丙花不作处理。将三朵花分别用透气的纸袋罩住,扎紧袋口。一段时间后结果情况是( )
A.甲、丙结果,乙不结果
B.甲、乙不结果,丙结果
C.都能结果
D.都不结果
52.有人提出这样的假设:光照也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一个外界条件。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检验这个假设是否成立。
材料用具:干小麦种子200粒,清水,培养皿2个不透光纸盒1个,餐巾纸,40W灯泡1个。
方法步骤:
(1)取两个培养皿,并编号为1号和2号,在两个培养皿中铺上餐巾纸,并倒人适量的清水,每个培养皿中各有种子100粒。
(2)将1号培养皿放在40W灯泡下,将2号培养皿放在不透光纸盒中。
(3)一周后,分别统计2个培养皿中种子的发芽率。
若1号培养皿中的种子发芽率高于2号,则光照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
若1号培养皿中的种子发芽率低于2号,则光照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若1号培养皿中的种子发芽率等于2号,则光照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
D1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它的新陈代谢类型最可能是( )
A.自养厌氧型 B.自养需氧型
C.异养厌氧型 D.异养需氧型
B27.人工选择之所以能培育出生物新品种,自然选择之所以能形成新的物种,它们共同的选择基础是( )
A.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C.生物都在进行生存竞争
D.人和自然的选择力量
4)生物的 多样性 和 适应性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什么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它有哪些与进行气体交换相适应的特点?
1、数目很多。
2、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
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
C15、感冒时常感到呼吸不畅的原因是( )
A.气管分泌的黏液增多 B.鼻涕量增多
C.鼻黏膜充血肿胀 D.声带肿胀
C9.气体进出肺泡的动力是( )。
A.肺泡的弹性 B.氧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差
C.肺内和外界气体之间的压力差
D.心脏的舒缩
D2.形容某处地理位置很重要被称为“咽喉要道”,在人体内直接与咽相通的管腔有几处( )
A.4 B.3 C.5 D.6
22、“吸烟有害健康”,这是许多人都认识到的道理。请你设计一个相对简单的实验加以证明。
(1)选取生长健壮的小白鼠若干,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饲养在甲乙两个一样的巢穴内
(2)除按正常方式饲养外,每天往甲巢穴内通入八至十次烟草烟雾,每次十分钟,往乙巢穴内通入同样强度和时间的空气
(3)观察和记录两组小白鼠的生活情况。
C16.心室舒张时动脉内血液仍继续流动,主要原因是( )
A.血液自身流动的惯性
B.心室前一次收缩和下一次收缩的间隔短
C.动脉管壁的弹性回缩推动血流
D.静脉内血液流回心脏所产生的负压
26.治疗疾病输液时,一般采用静脉输液的方法。请你解释这样做的理由。
多数静脉血管分布于身体的浅层,管壁比较薄,弹性较小,有利于针的刺入;静脉中血液流速慢,向心流动,刺后的伤口出血较少,稍经压迫即可止血。
B6.下列哪项不属于锻炼皮肤?( )
A.常洗澡、勤换衣 B.常进行户外活动
C.常用冷水洗澡 D.常接受日光照射
一些自己整理的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G. 初中生物实验报告怎么写
1、学生探究鼠妇生活环境的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鼠妇的生活环内境与什么有关
实验容时间:(这要你自己写吧.)
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试验知道鼠妇的生活环境与什么有关
实验器材:鼠妇若干、培养皿两个、潮湿泥土若干
实验步骤:将鼠妇分成数量相等的两份,分别置于培养皿甲和培养皿乙中,其中,培养皿甲放入适量的潮湿泥土,并放在阴凉处,培养皿乙,不放入潮湿泥土,并放在阳光充足处.
实验记录:放在阴凉处的鼠妇正常生长,放在阳光下的鼠妇逐渐死亡
实验结果:鼠妇的生活环境与潮湿度和阳光照射度有关
2、学生探究蚯蚓在那里跑得快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把上面的名字改一下就噢了)
实验时间:
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蚯蚓在那里跑得快
实验器材:蚯蚓1只、玻璃板、木板、16开的纸
实验步骤:让蚯蚓分别在玻璃板、木板、16开的纸上爬,观察在哪个上面跑得快
实验记录:在玻璃板上蚯蚓爬得慢,在纸上爬得快
实验结果:蚯蚓在有褶皱的物体上爬得快
H. 初中生物实验操作
(1号题 )
观察叶的下表皮
1、组装、调试显微镜(30分):
①正确取放显微镜(10分)
②组装显微镜,升高镜筒(10分)
③ 正确对光、光亮合适(10分)。
2、制作下表皮装片(30分):
①正确撕取(芥兰或蚕豆)叶的下表皮(10分)
②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放入下表皮,盖上盖玻片(10分)
③临时装片无气泡(10分)。
3、观察(30分):
①低倍镜下见到下表皮,对焦清晰(10分)
②气孔在视野中央(10分)
③换上高倍镜看气孔(10分)。
4、整理仪器(10分):
①将显微镜复原,安放好(5分)
②清洁载玻片,盖玻片及桌面(5分)。
第一节 种子的结构
http://www.dhcz.com/site_in/sw/jxyj/%BD%CC%D1%A7%C9%E8%BC%C6/%B3%F5%D6%D0%C9%FA%CE%EF%BD%CC%C6%DF%C4%EA%BC%B6%C9%CF%B2%E1%B5%DA%C8%FD%B5%A5%D4%AA%B5%DA%B6%FE%D5%C2%B5%DA%B6%FE%BD%DA%A1%B6%D6%D6%D7%D3%B5%C4%C3%C8%B7%A2%A1%B7%BD%CC%D1%A7%C9%E8%BC%C6.doc
花药的发育——蚕豆
http://kc.njnu.e.cn/zwsy/1-xingtaijiepou/1-9-hua/1-9-2-11-fayu-candou-huayao.htm
I. 初中生物实验
实验方法是整个实验设计的精髓,是做好实验设计的关键所在.现将与中学实验有关的一些最常见的经典的实验方法汇总如下:
(1)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①淀粉——碘液
②还原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
③CO2——Ca(OH)2溶液或酸碱指示剂
④乳酸——pH试纸
⑤O2——余烬复燃
⑥无O2——火焰熄灭
⑦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⑧染色体——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
⑨DNA——二苯胺试剂
⑩脂肪——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2)实验结果的显示方法:
①光合速率——O2释放量或CO2吸收量或淀粉产生量
②呼吸速率——O2吸收量或CO2释放量或淀粉减少量
③原子途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
④细胞液浓度大小——质壁分离
⑤细胞是否死亡——质壁分离
⑥甲状腺激素作用——动物耗氧量,发育速度等
⑦生长激素作用——生长速度(体重变化,身高变化)
⑧胰岛素作用——动物活动状态
⑨菌量——菌落数或亚甲基蓝溶液褪色程度
⑩大肠杆菌——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
(3)实验条件的控制方法:
①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
②减少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③除去容器中CO2——NaOH溶液
④除去叶片中原有淀粉——置于黑暗环境
⑤除去叶片中叶绿素——酒精隔水加热
⑥除去光合作用对呼吸作用的干扰——给植株遮光
⑦如何得到单色光——棱镜色散或彩色薄膜滤光
⑧血液抗凝——加入柠檬酸钠
⑨线粒体提取——细胞匀浆离心
⑩骨的脱钙——盐酸溶液
⑾灭菌方法——微生物培养的关键在于灭菌,对不同材料,灭菌方法不同:培养基用高压蒸气灭菌;接种环用火焰灼烧灭菌;双手用肥皂洗净,擦干后用75%酒精消毒;整个接种过程都在实验室无菌区进行.
(4)实验中控制温度的方法:
①还原糖鉴定:水浴煮沸加热
②酶促反应:水浴保温
③用酒精溶解叶中的叶绿素:酒精要隔水加热
④DNA的鉴定:水浴煮沸加热
⑤细胞和组织培养以及微生物培养:恒温培养